一种轮胎

申请号 CN201710002520.X 申请日 2017-01-03 公开(公告)号 CN106626988A 公开(公告)日 2017-05-10
申请人 万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市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 发明人 梁泽键; 梁哲嘉;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轮胎,包括胎冠、胎侧以及 胎圈 ,所述胎圈包括加强层、包胶层、 钢 丝圈、 支撑 胶、 胎体 层和钢丝圈缠绕层;所述包胶层包裹于所述钢丝圈和所述支撑胶的外侧,所述包胶层的外端点位于所述支撑胶的外侧,所述包胶层的内端点绕过所述钢丝圈底部并延伸至所述支撑胶的内侧;所述胎体层包裹于所述包胶层的外侧,所述胎体层的外端点位于所述包胶层的外侧,且包裹于所述支撑胶的外侧;所述加强层包裹于所述胎体层的外侧,所述加强层的外端点与所述胎体层的端点 位置 径向错开,所述加强层的内端点位于所述支撑胶底部或内侧。上述轮胎,可以缓冲轮胎在承载时钢丝圈与胎体层之间的摩擦,提升胎圈的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轮胎,包括胎冠(1)、胎侧(2)以及胎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圈包括加强层(31)、包胶层(32)、丝圈(33)、支撑胶(34)、胎体层(35)和钢丝圈缠绕层(36);
所述包胶层(32)包裹于所述钢丝圈(33)和所述支撑胶(34)的外侧,所述包胶层(32)的外端点位于所述支撑胶(34)的外侧,所述包胶层(32)的内端点绕过所述钢丝圈(33)底部并延伸至所述支撑胶(34)的内侧;
所述胎体层(35)包裹于所述包胶层(32)的外侧,所述胎体层(35)的外端点位于所述包胶层(32)的外侧,且包裹于所述支撑胶(34)的外侧;
所述加强层(31)包裹于所述胎体层(35)的外侧,所述加强层(31)的外端点与所述胎体层(35)的端点位置径向错开,所述加强层(31)的内端点位于所述支撑胶(34)底部或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31)具体为钢帘线层,所述包胶层(32)具体为尼龙帘线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圈(33)的横截面呈四边形、六边形、圆形和椭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胶(34)具体为由一种橡胶挤出成型的支撑胶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胶(34)具体为由至少两种橡胶挤出成型的支撑胶层,且所述支撑胶层的大端为较硬的橡胶,所述支撑胶层的小端为较软的橡胶。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31)的钢帘线排布方向相对所述轮胎的径向方向倾斜;所述包胶层(32)的帘线排布方向相对所述轮胎的径向方向倾斜或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31)的钢帘线与所述包胶层(32)的帘线之间倾斜交叉或平行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31)的外端点位于所述胎体层(35)的外端点之上或者之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胶层(32)的外端点位于所述胎体层(35)的外端点之下。

说明书全文

一种轮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轮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轮胎。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
[0003] 目前,针对子午线轮胎胎圈,无论是安装在5°斜底轮辋的有内胎轮胎还是安装在15°深槽轮辋上的无内胎轮胎,其胎圈一般采用在丝圈表面缠绕一圈尼龙缠布或胶片的结构。然而这种缠绕方式容易导致钢丝圈底部出现空隙,导致胎圈部位材料分布不均匀。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该轮胎可以增强其承载性能和耐用性,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提高行车安全。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胎,包括胎冠、胎侧以及胎圈,所述胎圈包括加强层、包胶层、钢丝圈、支撑胶、胎体层和钢丝圈缠绕层;
[0006] 所述包胶层包裹于所述钢丝圈和所述支撑胶的外侧,所述包胶层的外端点位于所述支撑胶的外侧,所述包胶层的内端点绕过所述钢丝圈底部并延伸至所述支撑胶的内侧;
[0007] 所述胎体层包裹于所述包胶层的外侧,所述胎体层的外端点位于所述包胶层的外侧,且包裹于所述支撑胶的外侧;
[0008] 所述加强层包裹于所述胎体层的外侧,所述加强层的外端点与所述胎体层的端点位置径向错开,所述加强层的内端点位于所述支撑胶底部或内侧。
[0009]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发明提供的轮胎,主要包括胎冠、胎侧以及胎圈,胎圈包括加强层、包胶层、钢丝圈、支撑胶、胎体层和钢丝圈缠绕层,钢丝圈缠绕层紧密缠绕于钢丝圈的外周,钢丝圈缠绕层的外周依次为包胶层、胎体层和加强层;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核心在于,在钢丝圈和支撑胶的外侧增加一层U型的包胶层,进而能够有效填补钢丝圈底部与胎体层之间的空隙,从而缓冲轮胎在承载时钢丝圈与胎体层之间的摩擦,提升胎圈的性能。
[0010] 优选地,所述加强层具体为钢帘线层,所述包胶层具体为尼龙帘线层。
[0011] 优选地,所述钢丝圈的横截面呈四边形、六边形、圆形和椭圆形。
[0012] 优选地,所述支撑胶具体为由一种橡胶挤出成型的支撑胶层。
[0013] 优选地,所述支撑胶具体为由至少两种橡胶挤出成型的支撑胶层,且所述支撑胶层的大端为较硬的橡胶,所述支撑胶层的小端为较软的橡胶。
[0014] 优选地,所述加强层的钢帘线排布方向相对所述轮胎的径向方向倾斜;所述包胶层的帘线排布方向相对所述轮胎的径向方向倾斜或平行。
[0015] 优选地,所述加强层的钢帘线与所述包胶层的帘线之间倾斜交叉或平行排布。
[0016] 优选地,所述加强层的外端点位于所述胎体层的外端点之上或者之下。
[0017] 优选地,所述包胶层的外端点位于所述胎体层的外端点之下。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 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轮胎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轮胎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轮胎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其中:
[0023] 1-胎冠、2-胎侧、31-加强层、32-包胶层、33-钢丝圈、34-支撑胶、35-胎体层、36-钢丝圈包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5]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6]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轮胎的结构示意图。
[0027] 为了方便说明,在后文中出现的外端点,是指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说明书附图中靠左侧的端点,内端点是指说明书附图中靠右侧的端点。
[0028] 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胎,主要包括胎冠1、胎侧2以及胎圈,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
[0029] 胎冠1通常包括胎面及胎冠增强件;胎侧2使胎冠1沿径向向内延伸;胎冠1、胎侧2以及胎圈的位置关系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0030] 本发明的核心在于胎圈包括加强层31、包胶层32、钢丝圈33、支撑胶34、胎体层35和钢丝圈缠绕层36,如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3所示。钢丝圈缠绕层36紧密缠绕于钢丝圈33的外周,且钢丝圈缠绕层36的外侧依次包绕包胶层32、胎体层35和加强层31,并且还设置支撑胶34与加强层31、包胶层32、胎体层35和钢丝圈缠绕层36紧密贴合。
[0031] 加强层31可以大体呈U型包裹在钢丝圈缠绕层36、支撑胶34和胎体层35的外侧,加强层31的外端点与胎体层35的端点位置径向错开,加强层31的内端点位于支撑胶34的下侧或内侧,胎体层35的端点位于钢丝圈缠绕层36的底部,以翻转方式包裹钢丝圈33和钢丝圈缠绕层36,其端点反包至支撑胶34的外壁。
[0032] 包胶层32可以大体呈U型包裹在钢丝圈33和支撑胶34的外侧,包胶层32的外端点位于支撑胶34的外侧,包胶层32的内端点绕过钢丝圈33和钢丝圈缠绕层36的底部并延伸至支撑胶34的内侧;即,本发明增加的包胶层32可以绕过钢丝圈33和钢丝圈缠绕层36的底部并延伸至支撑胶34的内侧,减少了轮胎承载时钢丝圈与胎体的摩擦,提高了轮胎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0033] 由于在现有技术中,胎圈一般采用在钢丝圈表面缠绕一圈尼龙缠布或胶片的结构,钢丝圈底部容易产生空隙,导致使用时的异常损坏,难以满足轮胎在超载条件下的性能要求。并且尼龙缠布的工序复杂,步骤繁琐,造成生产成本高。本文中在加强层31的基础上再增加包胶层32,加强层31可以为钢帘线层,包胶层32可以为尼龙帘线层;如此设置,利用包胶层32能够优先填充钢丝圈缠绕层36的底部空隙,减少轮胎承载时胎圈部位的摩擦,进而提升胎圈的性能,而且可以减少钢丝圈缠绕尼龙帘布/胶片工序,起到提高生产效率高、优化人员配置的作用,从而降低了成本。
[0034] 钢丝圈33的横截面可以设置为六边形、四边形、圆形或椭圆形,无论钢丝圈33为哪种形状都是以起到增强胎圈强度和刚性为目的,保证轮胎牢牢固着在轮辋上。
[0035] 针对支撑胶34的设置方式,支撑胶34可以由一种或多种橡胶挤出成型;当支撑胶34由多种不同的橡胶挤出而成时,支撑胶34的大端用较硬的橡胶,支撑胶34的小端用较软的橡胶,更适用于轮胎的受分布,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0036] 本发明中,加强层31可以使用3+9×0.22+0.15结构的钢帘线,排布密度为60根/分米,裁切度30度,裁切宽度90mm。包胶层32可以使用930D/2结构的尼龙帘线,排布密度为94根/分米;裁切角度90度,裁切宽度60mm;加强层31采用的钢帘线层所用的钢帘线可以是子午线轮胎用的钢帘线,子午线轮胎的钢帘线的结构可以是GB/T11181中所列出的钢帘线。
[0037] 本发明较为优选地,加强层31的钢帘线排布方向相对轮胎的径向方向倾斜;包胶层32的帘线排布方向相对轮胎的径向方向倾斜或平行。加强层31的钢帘线与包胶层32的帘线之间还可以倾斜交叉或平行排布。除此之外,加强层31的外端点位于胎体层35的外端点之上或者之下。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包胶层32的外端点还可以位于胎体层35的外端点之下。
[0038] 说明书附图2示出了配装在5°座角的有内胎轮辋上的轮胎;说明书附图3示出了配装在15°座角的无内胎轮辋上的轮胎。
[0039] 上述轮胎的胎圈座角β的范围在0°至30°之间;优选地,为配装胎圈座角为5°或15°标准轮辋的轮胎,例如可以配装在5°座角的有内胎轮辋或15°座角的无内胎轮辋上。
[0040]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轮胎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