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

申请号 CN201510868062.9 申请日 2015-12-01 公开(公告)号 CN105667217B 公开(公告)日 2017-07-28
申请人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梶真一;
摘要 本 发明 的 充气轮胎 ,其具备 胎面 部(10)、设置在胎面部(10)的沟槽(13)、和由沟槽13划分的地面 接触 部(14),地面接触部(14)具备隔着沟槽(13)而相面对的一对 侧壁 、设置在一对侧壁中的一侧侧壁(14a)的第一突条(20a)、设置在一对侧壁中的另一侧侧壁(14b)的第二突条(20b),第一突条(20a)及第二突条(20b)沿着沟槽(13)延伸,第一突条(20a)及第二突条(20b)中的至少一个,以其沟槽深度方向H上的 位置 沿着沟槽(13)发生改变的方式倾斜,并且从沟槽(13)的宽度方向Y看时,第一突条(20a)与第二突条(20b)交叉。
权利要求

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备:
胎面部;
沟槽,其设置在所述胎面部;及
地面接触部,其由所述沟槽划分,其中:
所述地面接触部具备隔着所述沟槽而相面对的一对侧壁、设置在一对所述侧壁的一侧侧壁的第一突条、及设置在一对所述侧壁的另一侧侧壁的第二突条,所述第一突条和所述第二突条沿着所述沟槽延伸,
所述第一突条和所述第二突条中的至少一个以其沟槽深度方向上的位置沿着所述沟槽发生改变的方式倾斜,
从所述沟槽的宽度方向看时,所述第一突条与所述第二突条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第二突条与所述第一突条的倾斜方向相反地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地面接触部,是由在轮胎圆周方向上延伸的主沟槽、和在轮胎圆周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横沟槽划分的花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地面接触部,是由在轮胎圆周方向上延伸的主沟槽、和在轮胎圆周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横沟槽划分的花纹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第一突条和所述第二突条设置在用于划分所述横沟槽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第一突条和所述第二突条设置在用于划分所述横沟槽的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第一突条和所述第二突条中的至少一个,在沟槽深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第一突条和所述第二突条中的至少一个,在沟槽深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第一突条和所述第二突条中的至少一个,在沟槽深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多个。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第一突条和所述第二突条中的至少一个,在沟槽深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多个。

说明书全文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0002] 在充气轮胎中存在有具备地面接触部的充气轮胎,所述地面接触部由设置于胎面表面的沟槽划分。在具备这样的地面接触部的充气轮胎中存在如下情况:地面接触部受到车辆行驶时或者转弯时所产生的前后方向或横向的应而倾倒,从而产生局部受到磨损的偏磨损。
[0003] 因此,在日本国特开2006-137231号公报中提出了如下方案:为防止由沟槽划分的地面接触部倾倒,在向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沟槽的侧壁设置多个突起。但是,在该文献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突起呈向沟槽宽度方向突出的柱状,且突起的刚性较低,因此无法通过该突起来支撑将要倾倒的地面接触部,从而不能充分抑制偏磨损。
[0004] 日本国特开平3-86605号公报中提出如下方案:为了在高速行驶时有效地向接地面外排出轮胎接地面内的,在与由周向槽和横沟槽划分的地面接触部的周向槽相面对的侧壁,从与地面接触部的踏入侧端部的胎面接近的位置至与地面接触部的踢出侧端部的周向槽槽底接近的位置,使将会倾斜的圆周方向凸片(fin)从地面接触部的侧壁突出。但是,在日本国特开平3-86605号公报中存在如下问题:如果在隔着周向槽而相面对的一对侧壁设置的圆周方向凸片彼此之间相抵接,则能够抑制地面接触部倾倒,但是由于设置于一对侧壁的圆周方向凸片朝向相同方向倾斜且相互平行地配置,因此在地面接触部倾倒时,一侧的圆周方向凸片在另一侧的圆周方向凸片的上方或下方发生位置偏移,由此圆周方向凸片彼此之间不抵接,并且直到圆周方向凸片与相面对的侧壁相抵接为止,无法抑制地面接触部的倾倒。
[0005] 另外,日本国特开2010-30596号公报中提出如下方案,即,由在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主沟槽和与主沟槽相交的横沟槽划分地面接触部,为了实现所述地面接触部的接地压力分布的均匀化且改良接地性,设置了从地面接触部的侧面突出并在该侧面的全周连续延伸的突条,以及,该突条形成为在地面接触部的高度方向上具有振幅的锯齿状或波形形状,但由于没有考虑到与在隔着主沟槽相面对的侧壁所设置的突条之间的配置,因此存在有:突条不与设置于相面对的侧壁的突条相抵接,直到与侧壁相抵接为止无法抑制地面接触部倾倒的情况。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7]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抑制地面接触部的过度倾倒来抑制地面接触部的偏磨损的充气轮胎。
[0008] 解决课题的方法
[0009]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其具备胎面部、设置在所述胎面部的沟槽、及由所述沟槽划分的地面接触部;所述地面接触部具备隔着所述沟槽而相面对的一对侧壁、设置在一对所述侧壁的一侧侧壁的第一突条、及设置在一对所述侧壁的另一侧侧壁的第二突条,所述第一突条及所述第二突条沿着所述沟槽延伸,所述第一突条及所述第二突条中的至少一个,以其沟槽深度方向上的位置沿着所述沟槽发生改变的方式倾斜,并且从所述沟槽的宽度方向看时,所述第一突条与所述第二突条交叉。
[0010] 作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二突条可与所述第一突条的倾斜方向相反地倾斜。另外,所述地面接触部,可以是由在轮胎圆周方向上延伸的主沟槽、和在轮胎圆周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横沟槽而划分的花纹,此时,所述第一突条及所述第二突条可以设置在用于划分所述横沟槽的侧壁。另外,在所述侧壁,所述第一突条及所述第二突条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在沟槽深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多个。
[0011] 发明的效果
[0012] 根据本发明,当地面接触部倾倒时,由于突条在与相面对的地面接触部的侧壁相抵接之前,突条彼此之间必然相抵接,因此能够防止地面接触部的过度倾倒,从而能够抑制地面接触部的偏磨损。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俯视图。
[0014] 图2是图1的充气轮胎的地面接触部的立体图。
[0015] 图3是沿着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0016] 图4是沿着图1的B-B线的剖视图。
[0017] 图5是沿着图1的C-C线的剖视图。
[0018]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1的地面接触部的剖视图。
[0019]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1的地面接触部的剖视图。
[0020]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2的地面接触部的立体图。
[0021]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2的地面接触部的剖视图。
[0022]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3的地面接触部的立体图。
[0023]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3的地面接触部的立体图。
[0024]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4的地面接触部的剖视图。
[0025]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4的地面接触部的剖视图。
[0026]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5的地面接触部的剖视图。
[0027]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5的地面接触部的剖视图。
[0028]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5的地面接触部的剖视图。
[0029]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6的地面接触部的俯视图。
[0030]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6的地面接触部的俯视图。
[0031]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8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俯视图。
[0032]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8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俯视图。
[0033] 附图标记说明
[0034] 10…胎面部,11…接地面,12…周向槽,13…横沟槽,13a…槽底,14…地面接触部,14a、14b…侧壁,14c、14d…侧壁,20a…突条,20b…突条,22…切口部,C…轮胎圆周方向,W…轮胎宽度方向,X…横沟槽的延伸方向,Y…沟槽宽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案进行说明。
[0036] 本实施方案的充气轮胎省略图示,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具备左右一对胎圈部和胎侧部、以及设置在两个胎侧部之间的胎面部10,所述胎面部10使左右胎侧部的径向外侧端部彼此之间连结。该充气轮胎具备在一对胎圈部之间跨越延伸的帘布层。
[0037] 帘布层包括至少一个帘布层片(carcass ply),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片的两端部从胎面部10经过胎侧部卡止于埋设在胎圈部的胎圈芯,并且用于补强上述各部。
[0038] 在胎面部10中的帘布层的外周侧设置有带束层,所述带束层包括由覆胶了的两层以上丝帘线层,并且其在帘布层的外周用于补强胎面部10。在充气轮胎中,如图1所示,构成接地面11的胎面部10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沟槽12、13、及由这些沟槽12、13划分的多个地面接触部14。
[0039] 本实施方案中,在胎面部10形成有:在轮胎圆周方向C上延伸的四条周向槽12;在轮胎圆周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且在轮胎宽度方向W上延伸的多个横沟槽13;以及由周向槽12和横沟槽13划分的块状地面接触部14。此外,在该一例中,说明了将周向槽12以直线状设置且将横沟槽13相对于周向槽12垂直设置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将周向槽12以锯齿状设置、或将横沟槽13相对于周向槽12倾斜而设置,从而使地面接触部14的平面形状形成为平行四边形、三形、梯形等。
[0040] 对于地面接触部14而言,在隔着横沟槽13而相面对的一对侧壁14a、14b,向横沟槽13内突出的突条20a、20b沿着横沟槽13的延伸方向X(在该一例中,与轮胎宽度方向W相同的方向)形成。
[0041] 在隔着横沟槽13而相面对的一对侧壁14a、14b设置的突条20a、20b,其截面形状形成为使棱角变圆的矩形,并且所述突条20a、20b以其沟槽深度方向H上的位置沿着横沟槽13发生改变的方式倾斜(参照图2-图5)。此外,图3的双点划线是,将在隔着横沟槽13而相面对的地面接触部14的侧壁14b设置的突条20b,投影至横沟槽13的宽度方向Y(在该一例中,与轮胎圆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而形成的。
[0042] 在该一例中,设置在一侧侧壁14a的突条20a,其以越朝向横沟槽13的延伸方向的一侧X1而越靠近槽底13a的方式倾斜。设置在与一侧侧壁14a相面对的另一侧侧壁14b的突条20b,其以越朝向横沟槽13的延伸方向的另一侧X2而越靠近槽底13a的方式倾斜,并且与在一侧侧壁14a设置的突条20a的倾斜方向相反地倾斜。由此,从横沟槽13的宽度方向Y看时,设置在一对侧壁14a、14b的突条20a、20b以如下方式配置,在地面接触部14的横沟槽13的延伸方向X的中央部交叉(参照图4)。
[0043] 此外,可以任意设定设置有突条20a、20b的横沟槽13在深度方向H上的位置。但是,优选地,突条20a、20b的接近于槽底13a的端部,配置在比从槽底13a至横沟槽13深度h的40%的位置更靠近接地面11侧的区域;突条20a、20b的接近于接地面11的端部,配置在比从槽底13a至横沟槽13深度h的90%的位置更靠近槽底13a侧的区域;突条20a、20b相交的交叉部,配置在比从槽底13a至横沟槽13深度h的50%的位置更靠近接地面11侧的区域。
[0044] 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案的充气轮胎中,在隔着横沟槽13而相面对的一对侧壁14a、14b设置有一对突条20a、20b,所述一对突条20a、20b以其沟槽深度方向H上的位置沿着横沟槽13发生改变的方式倾斜,并且从横沟槽13的宽度方向Y看时,突条20a、20b以相互交叉的方式配置。由此,在地面接触部14朝向横沟槽13的内侧倾倒的情况下,由于在突条20a、
20b与相面对的地面接触部14的侧壁14b、14a相抵接之前,突条20a、20b彼此之间必然相抵接,因此能够防止地面接触部14过度倾倒,从而能够抑制地面接触部14的偏磨损。
[0045] 另外,在本实施方案中,由于在隔着横沟槽13而相面对的一对侧壁14a、14b均设置有突条20a、20b,因此与仅在一侧侧壁设置突条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突条20a、20b的突出量变低,当突条20a、20b彼此之间相抵接时,突条20a、20b不易变形,从而能够牢固地支撑将要倾倒的地面接触部14。
[0046] 另外,设置于侧壁14a、14b的突条20a、20b,以其沟槽深度方向H上的位置沿着横沟槽13的延伸方向X发生改变的方式倾斜,由此即使因地面接触部14的磨损而使突条20a、20b的一部分露出于接地面11,突条20a、20b的长度方向(横沟槽13的延伸方向X)整体也不会露出至接地面11,因此,通过突条20a、20b来能够抑制堵塞横沟槽13的范围,并且能够抑制由突条20a、20b所引起的横沟槽13的排水性能下降。
[0047] 在本实施方案中,突条20a、20b相交的交叉部,配置在比从槽底13a至横沟槽13深度h的50%的位置更靠近接地面11侧的区域,因此,当地面接触部14朝向横沟槽13的内侧倾倒时,在其倾倒的较早阶段突起20a、20b相抵接,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地面接触部14倾倒。
[0048] (变形例1)
[0049]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突条20a、20b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如图4及图5所示的使棱角变圆的矩形,但是突条20a、20b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如图6所示的半圆形、或如图7所示的使棱角变圆的三角形等,对此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如图7所示,如果突条20a、20b的截面形状是具备配置在接地面11侧且垂直于侧壁14a、14b的面、和配置在槽底13a侧的倾斜面的三角形,所述倾斜面以越朝向槽底13a而使从侧壁14a、14b的突出量越变小的方式倾斜,则对充气轮胎的成型模具进行脱模时,成型模具不容易挂在突条20a、20b,从而突条20a、20b不易损坏,因而是优选的。
[0050] (变形例2)
[0051]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说明了突条20a、20b两者以其沟槽深度方向H上的位置沿着横沟槽13的延伸方向X发生改变的方式倾斜的情况,但是,使至少任意一侧的突条20a倾斜,从横沟槽13的宽度方向看时,一侧的突条20a和另一侧的突条20b交叉也可。例如,如图8及图9所示,也可以使一侧的突条20a倾斜,而另一侧的突条20b与槽底13a平行地配置。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突条20a、20b在与相面对的地面接触部14的侧壁14b、14a相抵接之前,突条20a、20b彼此之间必然相抵接,因此能够防止地面接触部14过度倾倒,从而能够抑制地面接触部14的偏磨损。
[0052] (变形例3)
[0053]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如图2及图3所示,使突条20a、20b的横沟槽13的延伸方向X的端部位于地面接触部14的边缘部的内侧,但是,如图10及图11所示,也可以使突条20a、20b的横沟槽13的延伸方向X的端部位于地面接触部14的边缘部。
[0054] (变形例4)
[0055]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如图3所示,将从横沟槽13的宽度方向Y看时的突条20a、20b的形状设置为,倾斜方向相对于横沟槽13的延伸方向X恒定且不发生改变的直线形状,但是,如图12所示,也可以设置为倾斜方向相对于横沟槽13的延伸方向X发生改变的弯曲形状,或者如图13所示,也可以设置为倾斜方向发生改变的锯齿状。
[0056] (变形例5)
[0057]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如图2-图5所示,在隔着横沟槽13而相面对的一对侧壁14a、14b的每一个设置一个突条20a、20b,但是如图14-图16所示,也可以对一个侧壁14a在横沟槽13的沟槽深度方向H上隔开间隔而设置多个突条20a1、20a2、20b1、20b2。
[0058] (变形例6)
[0059]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如图1及图2所示,突条20a、20b从侧壁14a、14b的突出量设置为在横沟槽13的延伸方向X上恒定,但是如图17所示,也可以将从侧壁14a、14b的突出量设置为在地面接触部14的横沟槽13的延伸方向X的中央部较大,并且该突出量越朝向横沟槽13的延伸方向X的两端部越变小,另外,如图18所示,也可以在突条20a、20b设置向侧壁14a、
14b凹陷的切口部22。
[0060] (变形例7)
[0061]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所有的地面接触部14均在隔着横沟槽13而相面对的侧壁14a、14b设置了突条20a、20b,但是,例如,也可以仅在位于轮胎宽度方向W的中央部的地面接触部14设置突条20,或者也可以仅在多个地面接触部14中的一部分设置突条20a、20b。
[0062] (变形例8)
[0063]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在隔着横沟槽13而相面对的侧壁14a、14b设置了突条20a、20b,但是,如图19所示,在横沟槽13的基础上,也可以在隔着周向槽12而相面对的侧壁14c、
14d设置突条20c、20d,所述突条20c、20d以如下方式配置,即,其沟槽深度方向H上的位置以沿着周向槽12发生改变的方式倾斜,且从周向槽12的宽度方向(在该一例中,与轮胎宽度方向W及横沟槽13的延伸方向X相同的方向)看时突条20c、20d相互交叉。另外,如图20所示,也可以仅在隔着周向槽12而相面对的侧壁14c、14d设置突条20c、20d,突条20c、20d以其沟槽深度方向H的位置沿着周向槽12发生改变的方式倾斜,并且从周向槽12的宽度方向Z看时突条20c、20d相互交叉。此时,设置有突条20c、20d的地面接触部14,可以是如上述实施方案那样被横沟槽13在轮胎圆周方向C上分割而成的块状地面接触部14,也可以是在轮胎圆周方向C上连接的肋状地面接触部。
[0064] (其他实施方案)
[0065] 上述实施方案作为一例示出,并非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案可通过其他各种方案实施,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改变。
[0066] 【实施例
[0067] 以下,通过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0068] 试制了实施例及比较例1-3的充气轮胎(轮胎尺寸:11R22.516P.R.)。这些各个试制轮胎,是其轮胎内部结构和基本的胎面花纹相同,并且改变设置于地面接触部14的侧壁14a、14b的突条20a、20b而制作的轮胎。
[0069] 具体而言,实施例是与上述实施方案对应的如下一例,即,沟槽深度方向H的位置以沿着横沟槽13发生改变的方式倾斜,从横沟槽13的宽度方向Y看时突条20a、20b相互交叉而配置,并且所述突条20a、20b设置在隔着横沟槽13而相面对的侧壁14a、14b。比较例1是在地面接触部14的侧壁未设置突条的一例。比较例2是仅在隔着横沟槽13而相面对的侧壁14a、14b中的一侧侧壁14a设置突条的一例。比较例3是在隔着横沟槽13而相面对的侧壁
14a、14b设置与槽底13a平行的突条的一例。此外,横沟槽13的沟槽宽度为10mm,在实施例、比较例2、3中,所设置的突条的从侧壁14a、14b的突出量为4mm。
[0070] 针对实施例及比较例1-3的各充气轮胎评价了耐偏磨损性能,评价方法如下。
[0071] (耐偏磨损性能)
[0072] 实施例及比较例1-3的各个充气轮胎安装到22.5×7.50的轮辋,将空气填充至700KPa的内压,并安装到车辆总重量为20t的大型卡车驱动轴,然后在最大载重量的80%的载荷条件下,测定了在铺装路上行驶10000Km及40000Km时的地面接触部的踏入侧和踢出侧的磨损高低差量。
[0073] 【表1】
[0074]  比较例1 比较例2 比较例3 实施例
10000Km行驶时 1.6mm 1.2mm 0.9mm 0.4mm
40000Km行驶时 2.9mm 2.1mm 1.7mm 0.7mm
[0075] 其结果如表1所示,实施例与比较例1-3相比,能够抑制地面接触部的偏磨损。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