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

申请号 CN201480057772.7 申请日 2014-09-11 公开(公告)号 CN105682937B 公开(公告)日 2017-12-12
申请人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发明人 西田成志; 阿部明彦;
摘要 本 发明 的非 充气轮胎 包括:安装体(11),其安装于车轴;内筒体(12),其从外侧嵌合于安装体(11);外筒体(13),其从轮胎径向的外侧包围内筒体(12);以及连结构件(15),其在内筒体(12)与外筒体(13)之间沿着轮胎周向配置有多个,并且将该两筒体(12、13)彼此以相对弹性位移自如的方式相连结;相互卡定的安装体(11)的外周部和内筒体(12)的内周部中的至少任一者在轮胎周向的整周上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两外侧随着朝向内侧去而从轮胎径向的外侧朝向内侧倾斜,并且在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的剖视下形成为V字状。
权利要求

1.一种非充气轮胎,其包括:
安装体,其安装于车轴;
内筒体,其从外侧嵌合于所述安装体,所述内筒体由热塑性树脂形成;
外筒体,其从轮胎径向的外侧包围所述内筒体;以及
连结构件,其在所述内筒体与所述外筒体之间沿着轮胎周向配置有多个,并且将该两筒体彼此以相对弹性位移自如的方式相连结;
所述安装体包括沿轮胎宽度方向被分割的一对分割体,
相互卡定的所述安装体的外周部在轮胎周向的整周上从轮胎宽度方向的两外侧随着朝向内侧去而从轮胎径向的外侧朝向内侧倾斜,并且在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剖视下形成为V字状,
在各个所述分割体的外环部各自的外周面上,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朝向轮胎径向的内侧凹陷、并且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键槽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
在所述一对分割体的各个分割面中的任一者上形成有安装凹部,并且在另一者上形成有卡定于所述安装凹部的安装凸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安装体的外周面在轮胎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范围内形成为所述外周部,并且从轮胎宽度方向的两外端随着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去而从轮胎径向的外侧朝向内侧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安装体的外周面在轮胎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范围内形成为所述外周部,并且从轮胎宽度方向的两外端随着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去而从轮胎径向的外侧朝向内侧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一对分割体彼此利用紧固构件相互固定。

说明书全文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使用时不需要向内部填充加压空气的非充气轮胎。本申请基于2013年10月22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13-219494号要求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公知有例如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非充气轮胎。该非充气轮胎包括安装于车轴的安装体、外套于所述安装体的内筒体、从轮胎径向的外侧包围所述内筒体的外筒体以及在所述内筒体与所述外筒体之间沿着轮胎周向配置有多个并且将该两筒体彼此以相对弹性位移自如的方式相连结的连结构件。
[0003] 该非充气轮胎的内筒体的内周部和安装体的外周部沿该非充气轮胎的轴线方向(轮胎宽度方向)相对滑动移动而内筒体的内周部和安装体的外周部嵌合。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3-867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8] 但是,在以往的非充气轮胎中,内筒体的内周部和安装体的外周部在轮胎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范围内分别形成为恒定的直径,对于在使内筒体与安装体相嵌合的状态下,防止这些构件向轮胎宽度方向位置偏移,存在有改进的余地。
[0009]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内筒体与安装体的向轮胎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移的非充气轮胎。
[0010]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 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包括:安装体,其安装于车轴;内筒体,其从外侧嵌合于所述安装体;外筒体,其从轮胎径向的外侧包围所述内筒体;以及连结构件,其在所述内筒体与所述外筒体之间沿着轮胎周向配置有多个,并且将该两筒体彼此以相对弹性位移自如的方式相连结;相互卡定的所述安装体的外周部和所述内筒体的内周部中的至少任一者在轮胎周向的整周上从轮胎宽度方向的两外侧随着朝向内侧去而从轮胎径向的外侧朝向内侧倾斜,并且在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剖视下形成为V字状。
[0012] 根据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内筒体的内周部和安装体的外周部中的至少一者在轮胎周向的整周上形成为从轮胎宽度方向的两外侧随着朝向内侧去而从轮胎径向的外侧朝向内侧倾斜的锥形状,在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剖视下形成为V字状,通过该内筒体的内周部与安装体的外周部相卡定,从而能够使内筒体与安装体欲沿轮胎宽度方向相对移动时的阻增大。
[0013] 由此,内筒体与安装体的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的相对移动受到限制,能够可靠地防止内筒体与安装体的向轮胎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移。而且,能够提高内筒体与安装体之间的固定强度。
[0014] 而且,在安装体的外周部形成为上述剖视V字状的情况下,能够与该外周部的凹陷量相应地减少安装体的容积。例如,在该安装体由金属材料形成,内筒体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情况下,能够使非充气轮胎的整体重量轻量化。
[0015] 另外,本发明中所说的“在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剖视下的V字状”是指在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剖视下不仅包括例如两条直线彼此所成的V字状,还包括利用多条直线形成的V字状、曲线彼此所成的V字状、具有台阶的V字状等。具体地说,只要形成为在内筒体从外侧嵌合于安装体时能够限制这些构件的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的相对移动的上述“V字状”即可。
[0016] 另外,在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中,也可以是,所述安装体包括沿轮胎宽度方向被分割的一对分割体。
[0017] 在本发明中,由于如上所述内筒体的内周部和安装体的外周部中的至少一者形成为锥形状,因此通过安装体包括沿轮胎宽度方向被分割的一对分割体,从而能够使这些分割体彼此沿轮胎宽度方向接近移动,并且能够容易嵌合于内筒体内,内筒体与安装体之间的组装容易性提高。也就是,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进行借助于锥形所带来的过盈配合,因此不用使用大规模的设备就能够简单地将安装体插入内筒体内,而且,能够可靠地使内筒体与安装体嵌合、固定。
[0018] 具体地说,以往,内筒体的内周部和安装体的外周部在轮胎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范围内分别形成为恒定的直径,有时难以使内筒体与安装体相嵌合。即,存在有无法向内筒体内插入安装体、安装体在内筒体内晃动而难以固定的可能性,为了使这些构件可靠地嵌合,需要充分地提高两者的嵌合尺寸精度且制造变复杂。
[0019]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结构,内筒体与安装体通过过盈配合,从而容易且无晃动地可靠地相嵌合,因此不需要以往那样的较高的尺寸精度,制造较容易。
[0020] 另外,在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中,也可以是,在所述一对分割体的各个分割面中的任一者上形成有安装凹部,并且在另一者上形成有卡定于所述安装凹部的安装凸部。
[0021] 根据上述结构,在使安装体嵌合于内筒体内时,在使一对分割体彼此沿轮胎宽度方向靠近移动并使分割面彼此相抵接时,通过这些分割面的安装凹部与安装凸部相卡定,从而分割体彼此的向轮胎周向、轮胎径向的相对移动受到限制,因此能够稳定地使用该非充气轮胎。
[0022] 另外,在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中,也可以是,所述安装体的外周面在轮胎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范围内形成为所述外周部,并且从轮胎宽度方向的两外端随着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去而从轮胎径向的外侧朝向内侧倾斜。
[0023] 在该情况下,由于安装体的外周面在轮胎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范围内形成为构成锥形状的外周部,因此能够更稳定地获得上述作用效果。而且,能够将安装体的外周部与内筒体的内周部之间的卡定位置配置在例如轮胎宽度方向的两外侧部分(两外端部),在该情况下,内筒体相对于安装体的安装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0024] 另外,在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中,也可以是,所述一对分割体彼此利用紧固构件相互固定。
[0025] 在该情况下,能够将安装体沿轮胎宽度方向进行分割而获得上述作用效果,并且能够防止组装好的安装体分解,能够稳定地使用该非充气轮胎。
[0026] 发明的效果
[0027] 根据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能够防止内筒体与安装体的向轮胎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移。附图说明
[0028]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的分解立体图。
[0029] 图2是从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观察图1的非充气轮胎看到的侧视图。
[0030] 图3是说明将内筒体与安装体嵌合的顺序的图。
[0031] 图4是说明将内筒体与安装体嵌合的顺序的图。
[0032] 图5是表示安装体的一对分割体中的一者的立体图。
[0033] 图6是表示安装体的一对分割体中的另一者的立体图。
[0034] 图7是表示安装凹部与安装凸部之间的卡定状态以及紧固构件的图。
[0035] 图8是将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简化表示的局部剖视图。
[0036] 图9是将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简化表示的局部剖视图。
[0037] 图10是将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简化表示的局部剖视图。
[0038] 图11是将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简化表示的局部剖视图。
[0039] 图12是将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简化表示的局部剖视图。
[0040] 图13是将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简化表示的局部剖视图。
[0041] 图14是将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简化表示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1。
[0043] 在图1中,本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1包括:安装体11,其安装于未图示的车轴;环构件14,其包括从外侧嵌合于安装体11的内筒体12和从轮胎径向的外侧包围内筒体12的外筒体13;连结构件15,其在内筒体12与外筒体13之间沿着轮胎周向配置有多个,并且将这两个筒体12、13彼此以相对弹性位移自如的方式相连结;以及胎面构件16,其在外筒体13的外周面侧(轮胎径向的外侧)在其整周范围内进行配置。
[0044] 在此,安装体11、内筒体12、外筒体13以及胎面构件16分别配置在与共同轴线相同的轴线上。在本说明书中,将该共同轴线称作轴线O,将沿着轴线O的方向称作轮胎宽度方向H,将与轴线O正交的方向称作轮胎径向,将绕轴线O旋转的方向称作轮胎周向。另外,安装体11、内筒体12、外筒体13以及胎面构件16以使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相互一致的方式进行配置。
[0045] 环构件14中的、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大小即宽度大于内筒体12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大小即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筒体12和外筒体13在轮胎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内分别形成为恒定的直径。另外,在内筒体12的内周面上,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朝向轮胎径向的内侧突出并且在轮胎宽度方向H的全长范围内延伸的突条部12a。
[0046] 如图1和图2所示,连结构件15具有将环构件14的内筒体12与外筒体13相互连结的第1弹性连结板21和第2弹性连结板22。
[0047] 连结构件15以如下方式沿着轮胎周向设有多个(在图示的例子中为60个):在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的一个预定的位置沿着轮胎周向配置有多个第1弹性连结板21、并且在与所述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的一个预定的位置不同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的另一个位置沿着轮胎周向配置有多个第2弹性连结板22。
[0048] 即,多个第1弹性连结板21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同一位置沿着轮胎周向配置有多个,并且多个第2弹性连结板22在从第1弹性连结板21向轮胎宽度方向H离开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的同一个预定的位置沿着轮胎周向配置有多个。
[0049] 另外,多个连结构件15在环构件14的内筒体12与外筒体13之间分别配置在以轴线O为基准呈轴对称的位置。另外,所有的连结构件15分别成为同一形状且同一尺寸。而且,连结构件15的宽度小于外筒体13的宽度。
[0050] 而且,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第1弹性连结板21彼此相互不接触,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第2弹性连结板22彼此也相互不接触。而且,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相邻的第1弹性连结板21和第2弹性连结板22彼此也相互不接触。
[0051] 另外,第1弹性连结板21和第2弹性连结板22各自的宽度彼此相等。另外,第1弹性连结板21和第2弹性连结板22各自的厚度也彼此相等。
[0052] 在此,第1弹性连结板21中的、连结于外筒体13的一端部21a位于比连结于内筒体12的另一端部21b靠轮胎周向的一侧的位置,第2弹性连结板22中的、连结于外筒体13的一端部22a位于比连结于内筒体12的另一端部22b靠轮胎周向的另一侧的位置。
[0053] 另外,一个连结构件15处的第1弹性连结板21和第2弹性连结板22的各个一端部21a、22a在外筒体13的内周面上使轮胎宽度方向H的位置相互不同,并连结于轮胎周向上的同一位置。
[0054] 在第1弹性连结板21和第2弹性连结板22各自中,在位于一端部21a、22a与另一端部21b、22b之间的中间部分21c、22c,在从轮胎宽度方向H观察该轮胎1的轮胎侧视下,沿着弹性连结板21、22所延伸的延伸方向形成有多个向轮胎周向弯曲的弯曲部21d~弯曲部21f、弯曲部22d~弯曲部22f。
[0055] 在两弹性连结板21、22各自中,多个弯曲部21d~弯曲部21f、弯曲部22d~弯曲部22f中的、在所述延伸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各个弯曲部21d~弯曲部21f、弯曲部22d~弯曲部
22f的弯曲方向相互成为反方向。
[0056] 形成于第1弹性连结板21的多个弯曲部21d~弯曲部21f具有:第1弯曲部21d,其以朝向轮胎周向的另一侧突起的方式弯曲;第2弯曲部21e,其位于第1弯曲部21d与一端部21a之间并且以朝向轮胎周向的一侧突起的方式弯曲;以及第3弯曲部21f,其位于第1弯曲部21d与另一端部21b之间并且以朝向轮胎周向的一侧突起的方式弯曲。
[0057] 形成于第2弹性连结板22的多个弯曲部22d~弯曲部22f具有:第1弯曲部22d,其以朝向轮胎周向的一侧突起的方式弯曲;第2弯曲部22e,其位于第1弯曲部22d与一端部22a之间并且以朝向轮胎周向的另一侧突起的方式弯曲;以及第3弯曲部22f,其位于第1弯曲部22d与另一端部22b之间并且以朝向轮胎周向的另一侧突起的方式弯曲。
[0058] 在图示的例子中,第1弯曲部21d、22d的所述轮胎侧视下的曲率半径大于第2弯曲部21e、22e和第3弯曲部21f、22f的所述轮胎侧视下的曲率半径。另外,第1弯曲部21d、22d配置在第1弹性连结板21和第2弹性连结板22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中央部。
[0059] 而且,两弹性连结板21、22的各个长度彼此相等,并且两弹性连结板21、22的各个另一端部21b、22b在所述轮胎侧视下分别连结于在内筒体12的外周面上从在轮胎径向上与所述各个一端部21a、22a相对的位置以轴线O为中心分别向轮胎周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各离开了相同的度(例如20°~135°)后的各个位置。另外,第1弹性连结板21和第2弹性连结板22各自的第1弯曲部21d、22d彼此、第2弯曲部21e、22e彼此以及第3弯曲部21f、22f彼此朝向轮胎周向突起的方向互相相反,并且大小相等。
[0060] 由此,各个连结构件15的所述轮胎侧视下的形状沿着轮胎径向延伸,并且相对于穿过两弹性连结板21、22的各个一端部21a、22a的未图示的假想线呈轴对称。
[0061] 另外,在两弹性连结板21、22各自中,从所述延伸方向上的中央部到所述一端部21a、22a范围内的一端侧部分的厚度大于从该中央部到所述另一端部21b、22b范围内的另一端侧部分的厚度。由此,能够抑制连结构件15的重量的增大、确保连结构件15的柔软性,并且提高第1、第2弹性连结板21、22上易于受到较大的负载的一端侧部分的强度。另外,该一端侧部分与另一端侧部分无棱角地光滑相连。
[006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环构件14和多个连结构件15利用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一体。另外,该合成树脂材料既可以是仅一种的树脂材料、含有两种以上的树脂材料的混合物或者含有一种以上的树脂材料与一种以上的弹性体的混合物,也可以进一步含有例如防老化剂、增塑剂、填充剂或顔料等添加物。
[0063]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环构件14被分割为:一侧分割环构件23,其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分割环构件24,其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的另一侧。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环构件14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被分割。
[0064] 而且,一侧分割环构件23与第1弹性连结板21形成为一体,另一侧分割环构件24与第2弹性连结板22形成为一体。
[0065]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侧分割环构件23和第1弹性连结板21、以及另一侧分割环构件24和第2弹性连结板22分别通过注射模塑成形形成为一体。
[0066] 以下,将一侧分割环构件23和第1弹性连结板21形成为一体而成的构件称作第1分割壳体31,将另一侧分割环构件24和第2弹性连结板22形成为一体而成的构件称作第2分割壳体32。
[0067] 在此,作为注射模塑成形,既可以是分别同时成形第1、第2分割壳体31、32各自的整体的普通的方法,也可以是在第1、第2分割壳体31、32各自中将一侧、另一侧分割环构件23、24以及第1、第2弹性连结板21、22中的一者作为嵌入品而注射模塑成形另一者的嵌入成形,或者亦可以是所谓的二色成形等。
[0068] 另外,在第1、第2分割壳体31、32各自中,一侧、另一侧分割环构件23、24与第1、第2弹性连结板21、22既可以利用相互不同的材质形成,也可以利用相同的材质形成。另外,作为该材质,可列举金属材料、树脂材料等,但是基于轻量化的观点而优选树脂材料,特别是热塑性树脂。
[0069] 另外,在分别同时注射模塑成形第1、第2分割壳体31、32各自的整体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形成于内筒体12的多个突条部12a设为浇口部分(日文:ゲート部分)。
[0070] 在图3和图4所示的例子中,在第1、第2分割壳体31、32各自中,内筒体1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中心)与第1、第2弹性连结板21、2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相互一致。另外,在第1、第2分割壳体31、32各自中,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相对于内筒体1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和第1、第2弹性连结板21、2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配置于轮胎宽度方向H的外侧。另外,也可以是,在第1、第2分割壳体31、32各自中,第1、第2弹性连结板21、2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相对于内筒体1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和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配置于轮胎宽度方向H的外侧。或者也可以是,在第1、第2分割壳体31、32各自中,第1、第2弹性连结板21、2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内筒体1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以及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相互一致。
[0071] 而且,一侧分割环构件23的外筒体13和另一侧分割环构件24的外筒体13各自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端缘彼此例如通过熔接、熔敷或粘接等相连结。另外,在这些中的熔接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采用热板熔接等。
[0072] 另外,一侧分割环构件23的内筒体12和另一侧分割环构件24的内筒体12各自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端缘彼此例如也通过熔接、熔敷或粘接等相连结。另外,在如此熔接两分割环构件23、24的内筒体12彼此的情况下,存在有在从外侧嵌合于安装体11的内筒体12的内周面(的熔接部分)上产生毛刺的可能性。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毛刺收纳于安装体11的后述的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外周部)30以及配置于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30的最深部的槽37内。
[0073] 另外,第1分割壳体31和第2分割壳体32在如上所述连结该第1分割壳体31和第2分割壳体32之前的状态下彼此成为同一形状且同一尺寸。
[0074] 而且,在如上所述进行连结时,以各个连结构件15在所述轮胎侧视下如上所述呈轴对称的方式,将第1分割壳体31和第2分割壳体32各自的轮胎周向的位置对齐,并且在将该两分割壳体31、32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方向相互设为反方向的状态下,通过将第1分割壳体31以及第2分割壳体32的各个外筒体13和各个内筒体12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端缘彼此对接连结,从而获得非充气轮胎1。
[0075] 在图1中,胎面构件16形成为圆筒状,在整个区域范围内一体覆盖环构件14的外筒体13的外周面侧。胎面构件16例如由天然橡胶或/和橡胶组合物被硫化后的硫化橡胶、或者热塑性材料等形成。
[0076] 作为热塑性材料,例如可列举热塑性弹性体或热塑性树脂等。作为热塑性弹性体,例如可列举日本工业标准JIS K6418所规定的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TPA)、酯系热塑性弹性体(TPC)、烯系热塑性弹性体(TPO)、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TPS)、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TPU)、热塑性橡胶交联体(TPV)或其他热塑性弹性体(TPZ)等。作为热塑性树脂,例如可列举聚氨酯树脂、烯烃树脂、氯乙烯树脂或聚酰胺树脂等。另外,在耐磨性的观点下,优选的是利用硫化橡胶来形成胎面构件16。
[0077] 安装体11包括安装有所述车轴的顶端部的安装环部17、从轮胎径向的外侧包围安装环部17的外环部18以及将安装环部17与外环部18连结的多个辐条19。
[0078] 安装环部17、外环部18以及辐条19例如由合金等金属材料形成。在图示的例子中,安装环部17形成为圆环板状,外环部18形成为圆筒状,该安装环部17和外环部18配置为与轴线O同轴。在安装环部17中,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供车轴安装用的螺栓贯穿的通孔17a。另外,安装环部17也可以形成为圆筒状,并与外环部18一起呈现双重筒结构。多个辐条19在周向上隔开相等的间隔进行配置。
[0079] 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体11包括沿轮胎宽度方向H被分割的一对分割体25、26。一对分割体25、26分别形成为圆筒状,通过这些分割体25、26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相连结,从而形成了安装体11。
[0080]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这些分割体25、26中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的一侧的一个分割体25的外环部18上一体设有安装环部17和辐条19,在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的另一侧的另一个分割体26的外环部18上未设有安装环部17和辐条19。
[0081] 在图3~图5中,在一个分割体25的外环部18的内周面上,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凸肋18a。该凸肋18a从外环部18的内周面朝向轮胎径向的内侧突出并且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肋18a的与轮胎宽度方向H正交的截面(沿着轮胎周向的截面)形成为在轮胎周向较长的矩形状。在图3和图4所示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的剖视(既是沿着轮胎径向的剖视,也是与轮胎周向垂直的剖视)下,分割体25的外环部18的内周面与轮胎宽度方向H(轴线O)平行地延伸,并且外环部18的内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恒定。
[0082] 另外,安装体11的一对分割体25、26在该非充气轮胎1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被分割。即,在这些分割体25、26中,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相对且相互抵接的后述的分割面18b、18e配置于非充气轮胎1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
[0083] 在一个分割体25的外环部18中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内侧(轮胎宽度方向H的另一侧)的端面形成为抵接于另一个分割体26的外环部18的分割面18b,在分割面18b中的与凸肋18a对应的部位形成有从该分割面18b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外侧(轮胎宽度方向H的一侧)凹陷的安装凹部27。在图示的例子中,安装凹部27的与轮胎宽度方向H正交的截面(沿着轮胎周向的截面)形成为在轮胎周向上较长的矩形状。另外,在分割面18b的与凸肋18a对应的部位中的、安装凹部27的轮胎周向的两侧形成有一对沿轮胎宽度方向H延伸的螺纹孔18c。
[0084] 另外,辐条19从各个凸肋18a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的外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轮胎宽度方向H的一侧的端部)朝向轮胎径向的内侧延伸,并且将外环部18与安装环部17连结起来。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辐条19的沿着轮胎周向的宽度从外环部18随着朝向轮胎径向的内侧去而逐渐变宽。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在辐条19中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外侧(图3和图4中的右侧)的端面比在外环部18中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外侧的端面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外侧突出。
[0085] 在图3、图4以及图6中,在另一个分割体26的外环部18的内周面上,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板部18d。这些板部18d从外环部18的内周面朝向轮胎径向的内侧突出并且沿着轮胎周向延伸,其板厚方向与轮胎宽度方向H一致。在本实施方式中,板部18d的与轮胎宽度方向H正交的截面(沿着轮胎周向的截面)形成为在轮胎周向上较长的矩形状。在图3和图4所示的剖视下,分割体26的外环部18的内周面与轮胎宽度方向H(轴线O)平行地延伸,并且外环部18的内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恒定。
[0086] 在另一个分割体26的外环部18中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内侧(轮胎宽度方向H的一侧)的端面形成为抵接于一个分割体25的外环部18的分割面18e,在分割面18e中的与板部18d对应的部位形成有从该分割面18e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内侧(轮胎宽度方向H的一侧)突出的安装凸部28。在图示的例子中,安装凸部28的与轮胎宽度方向H正交的截面(沿着轮胎周向的截面)形成为在轮胎周向上较长的矩形状。另外,在分割面18e的与板部18d对应的部位中的、安装凸部28的轮胎周向的两侧形成有一对沿轮胎宽度方向H贯穿板部18d的螺栓贯穿孔18f。
[0087] 如图4和图7所示,形成在另一个分割体26的分割面18e上的各个安装凸部28分别卡定于形成在一个分割体25的分割面18b上的各个安装凹部27。具体地说,安装凸部28嵌合于安装凹部27内,由此一对分割体25、26彼此的向轮胎周向和轮胎径向的相对移动受到限制。另外,在图7中,在安装凹部27与安装凸部28相互卡定的状态下,作为紧固构件的螺栓29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外侧朝向内侧贯穿于螺栓贯穿孔18f(参照图6)内,并且旋装于螺纹孔18c(参照图5)内,利用螺栓29也限制了一对分割体25、26彼此的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相对移动,这些分割体25、26彼此相互固定。
[008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个分割体25上形成有安装凹部27,在另一个分割体26上形成有安装凸部28,但是也可以具有与其相反、或者与此同时在一个分割体25上形成有安装凸部28、在另一个分割体26上形成有安装凹部27的结构。具体地说,在一对分割体25、26的各个分割面18b、18e中的任一者上形成有安装凹部27,并且在另一者上形成有卡定于安装凹部27的安装凸部2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凹部27和安装凸部28分别在分割面
18b、18e上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但也可以是该安装凹部27和安装凸部28在分割面18b、18e上各形成有仅仅一个。另外,在安装凹部27和安装凸部28在分割面18b、
18e上形成有多个的情况下,优选的是,该安装凹部27和安装凸部28在分割面18b、18e上在轮胎周向上隔开均匀间隔地各形成有3个以上。
[0089] 另外,如图3~图7所示,在另一个分割体26的外环部18中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外侧(轮胎宽度方向H的另一侧、图3和图4中的左侧)的端面上,在所述端面中的与沿着轮胎周向的板部18d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外侧突出的突起18g。
[0090]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各个分割体25、26的外环部18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长度与各个分割环构件23、24的内筒体12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长度一致。另外,各个分割体25、26的外环部18各自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与各个分割环构件23、24的内筒体12各自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位置相互一致。
[0091] 而且,在图3和图4所示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的剖视(既是沿着轮胎径向的剖视,也是与轮胎周向垂直的剖视)下,安装体11的外周部在轮胎周向的整周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两外侧随着朝向内侧去而从轮胎径向的外侧朝向内侧倾斜,并且在该剖视下形成为V字状。具体地说,安装体11的所述外周部形成为供内筒体12的内周部卡定的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
30。
[009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3和图4所示的剖视下,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30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两外侧随着朝向内侧去而逐渐从轮胎径向的外侧朝向内侧以恒定的倾斜角倾斜。另外,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30形成于安装体11的外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整个区域,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两外侧随着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内侧去而逐渐朝向轮胎径向的内侧的深度变深。这样,安装体11的外周面在轮胎宽度方向H的整个区域的范围内形成所述外周部,并且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两外端随着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内侧去而从轮胎径向的外侧朝向内侧倾斜。
[0093] 另外,本发明(参照图8~图1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后面说明变形例)也包含如下结构:取代像本实施方式那样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30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两外侧随着朝向内侧去而逐渐从轮胎径向的外侧朝向内侧倾斜、或者与此同时内筒体12的内周部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两外侧随着朝向内侧去而逐渐从轮胎径向的外侧朝向内侧倾斜。即,本发明在图3和图4的剖视下,相互卡定的内筒体12的内周部和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安装体11的外周部)30中的至少任一者在轮胎周向的整周上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两外侧随着朝向内侧去而从轮胎径向的外侧朝向内侧倾斜,并且在沿着该轮胎宽度方向H的剖视下形成为V字状。另外,在图8~图13所示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的剖视下,在对内筒体12的内周部赋予了上述倾斜的情况下,在该剖视下,所述内周部形成为截面凸V字状锥形部38。
[0094]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对分割体25、26的外环部18的外周面上,在图3和图4所示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的剖视(既是沿着轮胎径向的剖视,也是与轮胎周向正交的剖视)下,分别形成有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外侧随着朝向内侧去而逐渐从轮胎径向的外侧朝向内侧倾斜的锥面33、34,这些锥面33、34在轮胎周向的整周上分别形成于分割体25、26的外环部18的外周面。另外,在该剖视下,锥面33、34彼此的相对于轴线O的倾斜的方向彼此相反(反方向),相对于轴线O的倾斜角的大小(绝对值)彼此相等。而且,利用这些锥面33、34在安装体11的外周部上形成了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形成为最深部的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30。
[0095] 锥面33形成于一个分割体25的外环部18的外周面,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外侧(轮胎宽度方向H的一侧)随着朝向内侧(轮胎宽度方向H的另一侧)去而逐渐从轮胎径向的外侧朝向内侧倾斜。
[0096] 锥面34形成于另一个分割体26的外环部18的外周面,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外侧(轮胎宽度方向H的另一侧)随着朝向内侧(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去而逐渐从轮胎径向的外侧朝向内侧倾斜。
[0097] 另外,一对分割体25、26的外环部18的外周面(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30)中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两外侧的端部(两外端部)的外径与内筒体12的内径相等或者比内筒体12的内径大。另外,这些分割体25、26的外环部18的外周面中的、除轮胎宽度方向H的两外端部以外的部位的外径比内筒体12的内径小。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3和图4中,在一对分割体25、26彼此沿轮胎宽度方向H靠近且彼此的分割面18b、18e彼此相抵接时,形成为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30的外环部18的外周部中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两外端部通过过盈配合而卡定于内筒体12的内周部中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两外端部。
[0098] 在一对分割体25、26的各个外环部18的外周面中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内侧的端部(内端部)上分别形成有比除所述内端部以外的部位朝向轮胎径向的内侧凹陷并且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环状的台阶部35、36。如图4所示,当分割体25、26彼此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相连结时,这些台阶部35、36彼此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邻接配置,在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30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形成有由这些台阶部35、36形成的槽37。槽37配置于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30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的最深部(在图示的例子中为中央部),并且在所述最深部在轮胎周向的整周范围内延伸。在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30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和形成于所述中央部的槽37内能够收纳在熔接分割环构件23、24的各个内筒体12彼此时产生的毛刺。
[0099] 在图1、图5以及图6中,在各个分割体25、26的外环部18各自的外周面上,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朝向轮胎径向的内侧凹陷、并且沿轮胎宽度方向H延伸的键槽部18h。键槽部18h在各个外环部18的外周面上仅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两端中的内侧开口,外侧闭合。在这些键槽部18h中分别嵌合有环构件14的内筒体12的突条部12a。在图示的例子中,这些键槽部18h分别配置在外环部18的外周面中的、与分割体25的沿着轮胎周向的凸肋18a和辐条19对应的位置以及与分割体26的沿着轮胎周向的板部18d对应的位置。
[0100] 另外,划分键槽部18h的壁面中的、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对的一对侧壁面与底壁面构成为直角。另外,突条部12a的外表面中的、自内筒体12的内周面立起的一对侧壁面与朝向轮胎径向的内侧的顶壁面构成为直角。突条部12a和键槽部18h的轮胎周向上的大小彼此相等。
[0101] 而且,环构件14通过在内筒体12从外侧嵌合于安装体11并且突条部12a嵌合于键槽部18h的状态下,也就是在内筒体12的内周侧沿轮胎宽度方向H连结了安装体11的分割体25、26彼此的状态下,经由螺栓贯穿孔18f将螺栓29拧入螺纹孔18c内而固定于安装体11。在该状态下,突条部12a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被划分键槽部18h的壁面中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的两外侧且朝向内侧的两外端壁面夹入。
[0102] 也就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如上所述卡定内筒体12的内周部与安装体11的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安装体11的外周部)30,从而限制了该内筒体12与安装体11的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相对移动(滑动移动),并且也通过内筒体12的突条部12a被从轮胎宽度方向H夹入安装体11的键槽部18h内,从而限制了内筒体12与安装体11的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相对移动。
[0103] 另外,也可以是在外环部18中,在位于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键槽部18h彼此之间的部分,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沿轮胎径向贯穿的未图示的中空孔。另外,也可以在辐条19上也形成有沿轮胎宽度方向H贯穿的未图示的中空孔。
[0104]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1,内筒体12的内周部和安装体11的外周部中的至少一者在轮胎周向的整周上形成为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两外侧随着朝向内侧去而从轮胎径向的外侧朝向内侧倾斜的锥形状,在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的剖视下形成为V字状。其结果,通过该内筒体12的内周部与安装体11的外周部相卡定,从而能够使内筒体12与安装体11欲沿轮胎宽度方向H相对移动时的阻力增大。
[0105]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安装体11的外周部上,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30在轮胎周向的整周上形成为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两外侧随着朝向内侧(在图示的例子中为位于分割面18b、18e上的非充气轮胎1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去而逐渐从轮胎径向的外侧朝向内侧倾斜的锥形状,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30卡定于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形成为恒定的内径的内筒体12的内周部中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两外端部。
[0106] 另外,在图8~图1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30在轮胎周向的整周上形成为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两外侧随着朝向内侧去而从轮胎径向的外侧朝向内侧倾斜的锥形状,并且,内筒体12的内周部在轮胎周向的整周上形成为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两外侧随着朝向内侧去而从轮胎径向的外侧朝向内侧倾斜的锥形状,内筒体12的内周部成为在图8~图11所示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的剖视下形成为V字状的截面凸V字状锥形部38。另外,截面凸V字状锥形部38形成于内筒体12的内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整个区域,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两外侧随着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内侧去而逐渐朝向轮胎径向的内侧的突出量变大。如此,内筒体12的内周面在轮胎宽度方向H的整个区域内形成为所述内周部,并且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两外端随着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内侧去而从轮胎径向的外侧朝向内侧倾斜。
[0107] 而且,在图8~图11所示的剖视下,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30的各个锥面(锥面33、34)的相对于轴线O的各个倾斜角和与所述各个锥面对应的(在轮胎径向上相对配置的)截面凸V字状锥形部38的各个锥面的相对于轴线O的各个倾斜角彼此相等。由此,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30与截面凸V字状锥形部38以在轮胎宽度方向H的整个区域范围内面接触的方式相互卡定。
[0108] 另外,在图1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在一对分割体25、26的各个外环部18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内侧部分(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形成有从外环部18的外周面朝向轮胎径向的内侧凹陷的凹部39,在图示的例子中,凹部39通过沿轮胎径向贯穿外环部18而形成。另外,内筒体12的内周部形成为截面凸V字状锥形部38,截面凸V字状锥形部38中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内侧部分(中央部)卡定于安装体11的外周部的凹部39内。
[0109] 另外,在图13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在内筒体12的内周部上形成有截面凸V字状锥形部38,在安装体11的外周部上形成有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30,这一点与上述图8~图11的变形例相同,但是在该变形例中,在图13所示的剖视下,截面凸V字状锥形部38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的每单位长度的向轮胎径向的位移量(也就是,该剖视下的截面凸V字状锥形部38的各个锥面的相对于轴线O的各个倾斜角)小于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30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的每单位长度的向轮胎径向的位移量(也就是,该剖视下的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30的各个锥面(锥面33、34)的相对于轴线O的各个倾斜角)。由此,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30卡定于截面凸V字状锥形部38中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两外端部。另外,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在安装体11的外周部(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30)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形成有沿轮胎径向贯穿安装体11的凹部39。
[0110] 如此,相互卡定的内筒体12的内周部(截面凸V字状锥形部38)和安装体11的外周部(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30或凹部39)中的至少任一者在轮胎周向的整周上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两外侧随着朝向内侧去而从轮胎径向的外侧朝向内侧倾斜,并且在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的剖视下形成为V字状。根据该结构,内筒体12与安装体11的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相对移动受到限制,能够可靠地防止内筒体12与安装体11的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位置偏移。而且,能够提高内筒体12与安装体11之间的固定强度。
[0111] 而且,在安装体11的外周部形成为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30的情况下,能够与该外周部的凹陷量相应地减少安装体11的容积,例如在该安装体11由金属材料形成,内筒体12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情况下,能够使非充气轮胎1的整体重量轻量化。
[0112]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所说的所述“在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的剖视下的V字状”是指在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的剖视下,不仅包括例如两条直线彼此所成的V字状,还包括利用多条直线形成的V字状、曲线彼此所成的V字状、具有台阶的V字状等。具体地说,只要形成为在内筒体12从外侧嵌合于安装体11时能够限制这些构件11、12的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相对移动的上述“V字状”即可。
[011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安装体11包括沿轮胎宽度方向H被分割的一对分割体25、26,因此起到下述效果。
[0114] 即,在本发明中,由于如上所述内筒体12的内周部和安装体11的外周部中的至少一者形成为锥形状,因此如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通过安装体11包括沿轮胎宽度方向H被分割的一对分割体25、26,从而能够使这些分割体25、26彼此沿轮胎宽度方向接近移动,并且能够容易嵌合于内筒体12内,内筒体12与安装体11之间的组装容易性提高。也就是,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进行借助于锥形所带来的过盈配合,因此不用使用大规模的设备就能够简单地将安装体11插入内筒体12内,而且,能够可靠地使内筒体12与安装体11嵌合、固定。
[0115] 具体地说,以往,内筒体的内周部和安装体的外周部在轮胎宽度方向H的整个区域范围内分别形成为恒定的直径,有时难以使内筒体与安装体相嵌合。即,存在有无法向内筒体内插入安装体、安装体在内筒体内晃动而难以固定的可能性,为了使这些构件可靠地嵌合,需要充分地提高两者的嵌合尺寸精度且制造变复杂。
[0116]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结构,内筒体12与安装体11通过过盈配合,从而容易且无晃动地可靠地相嵌合,因此不需要以往那样的较高的尺寸精度,制造较容易。
[0117] 另外,由于在一对分割体25、26的各个分割面18b、18e中的任一者上形成有安装凹部27,并且在另一者上形成有卡定于安装凹部27的安装凸部28,因此起到下述效果。
[0118] 即,在使安装体11嵌合于内筒体12内时,在使一对分割体25、26彼此沿轮胎宽度方向H接近移动并使分割面18b、18e彼此相抵接时,通过这些分割面18b、18e的安装凹部27与安装凸部28相卡定,从而分割体25、26彼此的向轮胎周向或/和轮胎径向的相对移动受到限制,因此能够稳定地使用该非充气轮胎1。
[0119]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7所示,安装凹部27具有朝向轮胎周向的一对内侧壁,安装凸部28具有朝向轮胎周向的一对外侧壁,通过该内侧壁与外侧壁在轮胎周向上相卡定,从而分割体25、26彼此的向轮胎周向的相对移动受到限制。另外,通过安装凹部27和安装凸部28在分割面18b、18e上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从而分割体25、26彼此的向轮胎径向的相对移动也受到限制。详细地说,在安装凹部27和安装凸部28在分割面18b、18e上在轮胎周向上隔开均匀间隔地配置有3个以上的情况下,易于更可靠地获得限制分割体25、26彼此的向轮胎径向的相对移动的效果。
[012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安装体11的外周面在轮胎宽度方向H的整个区域范围内形成为所述外周部,并且形成为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30,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两外端随着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内侧去而从轮胎径向的外侧朝向内侧倾斜,因此起到下述效果。
[0121] 即,由于安装体11的外周面在轮胎宽度方向H的整个区域范围内形成为构成锥形状的外周部(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30),因此能够更稳定地获得上述作用效果。另外,能够将安装体11的外周部与内筒体12的内周部之间的卡定位置如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H的两外侧部分(两外端部),在该情况下,内筒体12相对于安装体11的安装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0122] 另外,由于一对分割体25、26彼此利用螺栓(紧固构件)29相互固定,因此能够将安装体11沿轮胎宽度方向H进行分割而获得上述作用效果,并且能够防止组装好的安装体11分解,能够稳定地使用该非充气轮胎1。
[012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筒体12的突条部12a被安装体11的键槽部18h的两外端壁面从轮胎宽度方向H夹入。因此,与基于上述内筒体12的内周部和安装体11的外周部之间的卡定的作用效果相辅相成地更可靠地限制了内筒体12与安装体11的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相对移动。
[0124]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施加各种变更。
[0125]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安装体11具有沿轮胎宽度方向H被分割的一对分割体25、26,通过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将这些分割体25、26相连结而形成,但是安装体并不限定于此。
即,也可以是,安装体11不分割地形成为一体,在该情况下,安装体11与内筒体12例如也可以通过嵌入成形、压入等相嵌合。
[0126]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安装体11的一对分割体25、26中的一个分割体25的外环部18上设有安装环部17和辐条19,在另一个分割体26的外环部18上未设有安装环部17和辐条19的情况,但是分割体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取代在一个分割体25的外环部
18上设置安装环部17和辐条19、或者与此同时在另一个分割体26的外环部18上设有安装环部17和辐条19。当在两分割体25、26的外环部18上分别设有安装环部17和辐条19时,例如能够容易地与二轮车等相适应。
[0127]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紧固并固定一对分割体25、26彼此的紧固构件使用了螺栓29的例子,但是紧固构件并不限定于此。即,作为固定分割体25、26彼此的紧固构件,也可以使用除螺栓29以外的例如螺母、板材等。
[0128]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安装体11的外周部的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30形成于安装体11的外周面处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整个区域,但是在安装体11的外周面中的未卡定于内筒体12的内周部的部位,也可以不形成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30。也就是,在安装体11的外周面中的除所述外周部以外的部位(未卡定于内筒体12的内周部的部位),不必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两外侧随着朝向内侧去而从轮胎径向的外侧朝向内侧倾斜,其形状并不受到限定。
[0129]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形成为内筒体12的内周部的截面凸V字状锥形部38形成于内筒体12的内周面处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整个区域,但是在内筒体12的内周面中的未卡定于安装体11的外周部的部位,也可以不形成截面凸V字状锥形部38。也就是,在内筒体12的内周面中的除所述内周部以外的部位(未卡定于安装体11的外周部的部位),不必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两外侧随着朝向内侧去而从轮胎径向的外侧朝向内侧倾斜,其形状并不受到限定。
[013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一对分割体25、26的各个分割面18b、18e上形成有安装凹部27和安装凸部28,但是如图8和图9所示,也可以是在这些分割面18b、18e上未形成有安装凹部27和安装凸部28。另外,在该情况下,像图9所示的剖视那样,一对分割面18b、18e中的任一者从轮胎径向的外侧随着朝向内侧去而逐渐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一侧朝向另一侧(或者从另一侧朝向一侧)倾斜而形成为锥形状,与所述一者不同的另一者也与所述一个分割面的倾斜相对应地从轮胎径向的外侧随着朝向内侧去而逐渐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一侧朝向另一侧(或者从另一侧朝向一侧)倾斜而形成为锥形状,从而分割体25、26彼此的向轮胎径向的相对移动受到限制。
[013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安装凹部27中朝向轮胎周向的一对内侧壁与在安装凸部28中朝向轮胎周向的一对外侧壁在轮胎周向上相互卡定的例子,但是该部分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即,像图10和图11所示的剖视那样,安装凹部27与安装凸部28也可以在轮胎径向上相互卡定,在该情况下,分割体25、26彼此的向轮胎径向的相对移动受到限制。
[0132]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分割体25、26的分割面18b、18e彼此相互抵接,但是像图12~图14所示的剖视那样,这些分割面18b、18e彼此也可以使一部分(包括多个部分的)或全部不相互抵接。另外,如图12~图14所示,当在安装体11上形成了凹部39时,能够使该非充气轮胎1的整体重量轻量化。
[0133] 另外,在分割环构件23、24彼此熔接时在内筒体12的内周面上未产生毛刺的情况、能够利用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30收纳毛刺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在安装体11上未设有槽37。
[0134] 此外,也可以适当地组合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附言等)中说明的构成元件。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也能够将上述构成元件替换为众所周知的构成元件。
[0135]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36]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内筒体与安装体的向轮胎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移的非充气轮胎。
[0137] 附图标记说明
[0138] 1…非充气轮胎;11…安装体;12…内筒体;13…外筒体;15…连结构件;18b、18e…分割面;25、26…分割体;27…安装凹部;28…安装凸部;29…螺栓(紧固构件);30…截面凹V字状锥形部(安装体的外周部);38…截面凸V字状锥形部(内筒体的内周部);H…轮胎宽度方向。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