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珠光颜料的取向聚烯成像元件

申请号 CN02130350.9 申请日 2002-08-16 公开(公告)号 CN1407399A 公开(公告)日 2003-04-02
申请人 伊斯曼柯达公司; 发明人 N·敦图拉; R·P·布尔德莱斯; A·D·坎普; P·T·艾尔瓦德;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包括至少一层取向聚烯 烃 和珠光颜料的层的成像元件。
权利要求

1.一种包括至少一层取向聚烯和珠光颜料的层的成像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成像元件,进一步包含至少一层基本上无空 隙的取向聚烯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成像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层取向聚烯烃 被层压到基材的上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成像元件,其中所述基材包括至少一种选自 纸、纸板、布、聚酯、聚酸酯和聚酰胺的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的成像元件,进一步包含至少一层基本 上没有珠光颜料的聚烯烃。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的成像元件,进一步在包含珠光颜料的 所述层的下方包括至少一包含白色颜料的层。
7.根据权利要求5的成像元件,其中基本上没有珠光颜料的聚烯烃 的所述至少一层是表面层且具有低于1.2微米的表面粗糙度。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的成像元件,其中所述珠光颜料的平均 粒径为2-5微米。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的成像元件,其中所述珠光颜料的存在 量为包含聚烯烃和珠光颜料的所述至少一层的0.5-5%重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的成像元件,其中所述成像元件包括 照相层。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成像材料。在一个优选形式中,它涉及珠光空隙化照相 反射纸。

背景技术

已有技术反射成像输出材料如卤化反射图像或喷墨反射图像通 常包含施用到白色反射基材上的成像层。白色反射基材将周围光反射 回到观察者的眼中以在脑中形成图像。已有技术基材通常在聚合物基 质中采用白色反射颜料如TiO2或硫酸钡以形成白色反射基材。已有技术 反射照相纸也在正位于卤化银成像层下方的载体中包含白色颜料以在 图像曝光时得到图像白度和清晰度,因为白色颜料降低由纤维素纸芯 所散射的曝光能的量。关于在高填载的共挤层中使用白色颜料以得到 卤化银图像清晰度和白度的细节记录于U.S.专利5,466,519。
在美国专利6146744(Freedman)中,将高纵横比填料颗粒加入复 合面材和衬里片材中,与不含填料颗粒的聚合物面材和衬里材料相比 提供增加的机械挺度。尽管以5-40%重量的量加入基材层的高纵横比 填料颗粒确实提高了衬里和面材的挺度,但填料颗粒不产生珠光外 观。另外,高纵横比颗粒被加入面材和衬里的芯中而不是印刷层。已 经表明,加入面材的芯的高纵横比颗粒不能与染料基成像体系结合产 生合适的多个反射平面以提供所需的珠光外观。高纵横比颗粒在位于 染料基成像层附近时提供珠光外观。另外,没有尝试提高该高纵横比 颗粒的反射率,因此不适合形成照相图像。
U.S.5,866,282(Bourdelais等人)已经提出采用一种具有层压双 轴取向聚烯片材的复合载体材料作为照相成像材料。在 U.S.5,866,282中,双轴取向聚烯烃片材被挤出层压到纤维素纸上以产 生用于卤化银成像层的载体。描述于U.S.5,866,282的双轴取向片材具 有微孔化层以及在该微孔化层之上和之下的包含白色颜料如TiO2的共 挤层。已经发现,描述于U.S.5,866,282的这种复合成像载体结构比使 用涂覆在纤维素纸上的铸塑熔体挤出聚乙烯层的已有技术照相纸成像 载体更耐久、更清晰和更明亮。
U.S.6,071,680(Bourdelais等人)已经提出将一种涂有光敏卤化 银成像层的空隙化聚酯片材用作照相输出材料。U.S.6,071,680中的空 隙化层与已有技术聚乙烯熔体挤塑涂覆的纤维素纸基材相比改进了不 透明度,图像光亮度,和图像亮度。U.S.6,071,680中提出的图像基材也 包含整体的聚烯烃表皮层,这在制造卤化银成像层时和在处理过程中 有助于成像层粘附。
但仍然不断需要改进成像输出材料的外观。已经表明,消费者除 了反射输出材料也偏爱珠光图像。珠光图像具有一种珍珠状或珠光光 泽(颜色的一种彩虹色表现)、和出现在三维上的明亮光泽。人们在检 查珍珠或Turbo marmoratus的抛光贝壳时可在自然界中找到珠光外 观。
具有乳白光微孔化片材的珠光照相元件描述于 U.S.5,888,681(Gula等人)。在U.S.5,888,681中,在纤维素纸基材 和显影卤化银成像层之间设置有微孔化聚合物层的微孔化聚合物片材 提供一种具有乳白光外观的图像。该珠光外观在U.S.5,888,681中通 过在聚合物片材的微孔化层中提供多种内反射而产生。尽管乳白光外 观存在于图像中,但与在白色反射基材上形成的典型照相图像相比, 该图像损失了图像清晰度或锐度,具有较高密度的最小点,且印刷速 度下降。理想情况是,该图像的乳白色光外观可在提高印刷速度,增加 清晰度,和降低密度最小值的同时得以保持。另外,尽管微孔化聚合物 提供优异的珠光图像,但微孔化层由于预破碎而发生永久变形,导致图 像质量下降。
除了在反射消费者照片中使用白色颜料,白色颜料还用于照相显 示材料以漫射照明光源。尽管在显示材料中使用白色颜料能提供所需 的漫射和反射性能,但白色颜料往往在显影的照相显示图像中改变彩 色染料的色调。染料色调角是在可涉及颜色光谱区域的那部分色觉 的CIElab颜色空间中的一种度量。对于彩色照相体系,黄色、品红色 和青色染料存在知觉优选的染料色调角。已经发现,如果照相染料涂 覆在包含白色颜料的载体上,显影图像的色调角与涂覆在透明载体上 的染料的色调角相比发生变化。与涂覆在基本上没有白色颜料的透明 基材上的染料组相比,因存在白色颜料而造成的照相染料的色调角变 化通常降低染料的感觉质量。理想情况是,涂覆在载体材料上的显影 照相染料组的染料色调角与涂覆在透明载体上的相同染料组没有明显 差异。
加入基质如油漆或塑料中的珠光颜料已知具有一种珠光外观。已 有技术是将珠光颜料用于着色油漆,印刷油墨,塑料,化妆品,和用于陶 瓷和玻璃的釉料。将珠光颜料分散在基质中并随后涂漆或印刷到基材 上。包含二的珠光颜料多年来已成功地使用。它们根据层基材 成分而构成,其中母事实上无例外地用作基材。
云母颜料广泛用于印刷和涂料工业、美容、和聚合物加工。它们 以干涉颜色和高光泽而著称。但为了形成极薄的层,云母颜料不是合 适的,因为作为该颜料的金属氧化物层的基材,云母本身的厚度为 200-1200纳米。另一缺点在于,在由片尺寸确定的一定分数内的云母 片厚度有时在一个平均值周围变化明显。另外,云母是一种被外来离子 掺杂的自然存在的矿物。另外,需要技术上高度复杂且费时的步骤,尤 其包括研磨和分级。
基于厚云母片并涂有金属氧化物的珠光颜料由于边缘厚度而具有 明显的散射分数,尤其是在低于20微米的较细粒径分布时。作为云母 的替代物,已经提出使用通过转动玻璃熔体并随后研磨而得到的薄玻 璃片。确实,基于这些材料的干涉颜料的颜色效果优于常规的云母基 颜料。但缺点在于,玻璃片具有约10-15微米的非常大的平均厚度和非 常宽的厚度分布(通常为4-20微米),而干涉颜料的厚度通常不超过3微 米。
在U.S.5,340,692(Vermeulen等人)中,公开了一种具有珠光颜料 的成像接受材料,它通过银盐漫射工艺来产生同色调图像。按照公开 于U.S.5,340,692的工艺,具有独特外观的同色调图像可通过采用银盐 漫射转移工艺而得到,无需在成像接受层中或载体和图像接受层之间 使用珠光颜料的特殊处理液体。所用的卤化银成像层由保留的银所产 生,并因此是半透明的。由于所用的珠光颜料包含在成像接受层而不 是卤化银成像层中,该图像形式不具有均匀的珠光外观,因为转移的卤 化银图像的密度阻断了来自该珠光颜料的多重反射。另外,所用的珠 光颜料太大且以太高浓度包括在卤化银成像层中,得到一种粗糙的表 面,降低了图像的所需珠光外观。用于U.S.5,340,692的实施例中的金 片是为了尝试模拟已有技术在成像层的后工艺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黑 白照相“分离色调”外观。尽管该实施例中的图像确实具有独特的外 观,但该图像不具有珠光外观。
在U.S.4,269,916(Bilofsky等人)和相关专利U.S.4,288,524和 U.S.4,216,018中,公开了具有包含层状干涉颜料的反射层的即时照相 产品。该层状颜料的预期用途是产生一种用于基材的令人喜爱的白色 反射外观而无需蓝色色调。已经提出,将金属氧化物的扁平颗粒用作 球形TiO2颗粒的替代物,它通过用金属氧化物涂覆盐并随后溶解该盐, 留下金属氧化物的薄片而产生。为了可见印刷材料,二氧化钛颗粒通 常在照相领域中用于产生白色反射表面。U.S.4,269,916的内容是提供 不具有角观测外观和恒定L*的白色反射表面,因此该发明的材料不具 有珠光外观。U.S.4,269,916中的实施例给出了在各种收集角度下的高 反射率,这与其中反射率作为收集角的函数而变化的珠光颜料相反。 另外,层状颜料不存在于在该发明中所用的卤化银成像层或在基材 中。
在U.S.5,858,078(Andes等人)中,公开了一种生产用于印刷油 墨、塑料、化妆品和食品的片状的、无基材的TiO2颜料的方法。
在U.S.5,733,658(Schmid等人)中,可通过在400-900℃下用包含 气化有机化合物和的气体混合物处理二氧化钛涂覆的酸盐基片而 得到的珠光颜料据说可用于着色油漆,油墨,塑料,玻璃,陶瓷产物,和 装饰性化妆品制剂。
当成像载体长期经受周围条件的变化时,含像层和树脂层往往变 质产生美学上不理想且在极端情况下在整个印刷品上延伸并完全破坏 图像的大量裂缝。所有聚合物本质上有化学变质倾向,导致机械性能 的损失。它们在经历处理如薄膜挤塑过程中的热变质、和长期曝光下 的光氧化变质。用于U.S.5,858,078和U.S.5,733,658的TiO2催化和加 速热和光氧化这两种变质。在树脂涂覆成像纸的领域中,熔融聚合物 在高温下挤出,而且还经受高剪切。这些条件可使聚合物变质,导 致变色和炭化,形成聚合物或“凝胶”,并由模头表面上的变质材料 沉积物形成挤出膜中的线条和条纹。另外,热变质聚合物与非变质聚 合物相比在长期稳定性上不太好,因此会缩短印刷品的寿命。
已经表明,如果成像层例如卤化银,喷墨,柔版,和激光调色剂施用 到珠光基材上,该图像的珠光外观在该成像层包含半透明染料时得到 优化。颜料化油墨和染料在成像层中的应用往往降低该图像的珠光外 观。在U.S.6,071,654(Camp等人)中,半透明的卤化银成像层被涂覆 在包含空隙化聚合物层的珠光载体上。该空隙化聚合物层产生相互平 行取向的扁平片。到达眼睛的反射主要是镜面的。它产生深度,因为 每个透明聚合物片反射某些入射光并反射其余的。U.S.6,071,654中的 图像具有珠光外观。
需要一种提供珠光或珍珠外观以得到良好照相图像的反射成像材 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改进的照相材料。
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与已有技术的空隙化基材照相材料相比改进 的图像外观。
再一目的是提供具有与基材无关的珠光外观的照相材料。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通过一种包括至少一层取向聚烯烃和珠 光颜料的照相元件而实现。
本发明提供在具有优异照相清晰度和曝光速度的同时具有珠光外 观的更明亮的快镜图像。
本发明相对已有技术成像反射材料具有许多优点。本发明的反射 材料提供在保持有效光反射的同时具有珠光外观并产生优异的清晰度 的图像。保持图像清晰度和白度是重要的,因为消费者希望图像具有 高质量。另外,保持印刷速度对有效照相处理是关键的,因为印刷机 速度的显著损失会增加消费者卤化银图像的成本。
本发明的珠光成像材料提供一种引人注目的外观,使得它们在需 要获得消费者关注的场合中特别合适。一个例子包括要在公共环境如 公共汽车站、火车站、或机场上将广告信息传达给人们的显示材料。 珠光图像在外观上不同于已有技术材料并因此产生可捕捉消费者注意 力的爆点(pop)和热点(sizzle)。通过向珠光图像提供压敏粘合剂,可 将韧性的耐久珠光图像施用到对初期市场特别理想的各种表面上。
用于包装市场的本发明照相珠光标签产生一种差示外观和货架对 消费者的吸引力。采用薄的、柔软的、且坚硬的卤化银材料可得到具 有许多优异性能的包装材料。本发明的包装材料具有未被现有包装材 料超越的图像深度。本发明的包装材料可与各种包装材料一起使用, 它们是合适的压敏贴签,如洗发剂瓶,香料瓶,和膜盒。本发明的包装材 料尽管具有图像优异的优点,但可在提供优异的不透明度和强度的同 时用于低成本的薄基层。本发明的包装材料能够在短操作中形成并没 有延迟地由一个图像迅速切换至另一图像,因为它们可通过闪光曝光 或数字印刷而成像。
常规的取向片材使用熔体或挤出螺杆和机筒熔化进入的聚合物 而铸塑。挤出机螺杆将熔融聚合物推向加料区或多腔模头。熔融聚合 物铸塑到轮或运动的带上。该聚合物通过循环在铸塑轮内部的冷却液 体或将聚合物浸渍在浴中而骤冷。聚合物凝固并随后可卷绕成卷状 或它可仅在一维例如纵向上拉伸。这通常通过使用一系列在增加的速 度下驱动的温度受控辊而实现。这使得铸塑聚合物片材单轴取向。这 些单轴取向片材可随后卷绕成卷状或它可使用拉幅架在与纵向交错的 方向上进一步拉伸。这种设备通过其具有一系列夹子的边缘而固定聚 合物片材。夹子岔开,使得片材被拉伸。将温度施加到片材上以帮助 拉伸过秤以及促进在片材内形成结晶区。这种工艺使得片材呈现良好 的机械性能。片材可进一步热松弛以促进片材的改进的尺寸稳定性。
上述工艺称作顺序拉伸工艺。本文所述的实施方案不限于顺序拉 伸工艺且也可以同时拉伸。在该工艺中,铸塑片材在两个方向上同时 拉伸。
取向工艺相对其它工艺例如树脂涂布是优选的,在后者中,聚合 物被挤出到织物如纸或其它塑料状片材如聚酯上。取向工艺是理想 的,因为它使得片材能够提高其机械性能如膜的模量和韧性。这些性 能对于提供改进的挺度或良好的最终消费者处理特性或提高织物的可 传输性是重要的。另外,如果珠光颗粒加入该铸塑膜的至少一层内, 该取向工艺提供较好的颗粒排列。由于珠光颗粒通常是扁平或针状 的,颗粒在其最长尺度上越对准本身以及对准片材厚度的垂直平面, 珠光效果越好且机械性能越好。如果将扁平金属氧化物涂覆片颗粒相 互在上方堆叠,该物体提供平行于图像表面的反射平面。这有助于提 供改进的光学性能。图1给出了包含珠光颜料和在珠光颜料下方的TiO2 的取向未空隙化片材的横截面视图。最上层2是透明聚合物层。层4是 进一步包含蓝色色物和荧光增白剂的透明聚合物层。层6是包含珠光颜 料7的聚合物层且层8是包含TiO2以进一步增强片材总体白度的聚合物 层。比较而言,图2是包含珠光颗粒的未取向片材。最上层10是透明聚 合物层。层12是进一步包含蓝色色物和荧光增白剂的透明聚合物层。 层14是包含珠光颜料7的聚合物层且层16是包含TiO2以进一步增强片 材总体白度的聚合物层。如该图2所示,颗粒在层14中不如图1层6所示 的那些颗粒排列整齐。没有良好的珠光颗粒排列,该取向片材不能表 现出良好的珠光光学性能,因为颗粒排列越低,光越散射并因此影响 所需的珠光外观。该取向工艺还有助于使片材的总体表面粗糙度最小 化。在包含珠光颜料的层的上面具有一层或多层整体层有助于使表面 粗糙度最小化。表面粗糙度的最小化有助于增强总体珠光外观。
这种提供具有珠光颜料的铸塑片材的能力能够将一种刺激的新外 观引入图像。该珠光颜料向图像提供一种独特的软闪光彩虹色的珍珠 状外观。提供这种外观的能力在成像领域中是非常需要的和有价值 的,因为它唤起观察者的一种感觉。为了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图像 上并将该图像植入人的记忆中,必需能够将一种情感联系到该图像 上。这在广告领域中,当你需要人们购买正在销售的物品时特别有用。 这在常规印刷品中也是有用的,因为图像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术语“珠光”是指珍珠状光泽和珠光外观。这可包括金属的,有光泽 的,和稍微彩虹色的效果。珠光效果是片状结构的干涉颜料带来的。通 常,这些是硅酸盐基材料如已涂有金属氧化物的云母、长石石英的 伸长片状结构。这些颜料往往造成镜面和漫射反射,而且它们还传输某 些光。珠光颜料在油漆和印刷工业中的应用通常设计产生各种令人吃 惊的颜色。这些材料通常涂覆在深黑色背景上以帮助加重这种各种令 人吃惊的光学效果。将特殊金属氧化物以非常薄的层施用到云母颗粒 上。这使得一些光被折射,同时其它的光以稍微不同的角度传输至所 要折射的云母颗粒的近透明层。由于这些颜料悬浮在具有另一折射指 数的粘结剂聚合物中,存在多种光折射,产生一种有光泽的外观。另 外,施用到云母颗粒上的涂料的化学性质可加以改变以产生各种颜 色。可用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金属氧化物涂料包括钛、、铬、钡、 、锌、锆、酸铋、钛酸镍、钛酸铬、铅和其它。尽管这些物质在 照相和成像领域中产生某些令人兴奋的颜色,传统的印刷材料具有白 色背景。另外应该注意,金属氧化物涂层在云母上的厚度也可影响颜 色。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涂覆在云母颗粒上的金属氧化 物可包含钛、铝和/或钡。这些材料是优选的,由于这些材料最好可获 得更传统的白色背景。最优选的金属氧化物是钛,因为其白度优异。 通常为了获得蓝白色外观,将金属氧化物涂层的厚度控制至低于120纳 米是重要的。
对用于成像场合的珠光颜料,最好具有非均匀的片厚度和小颗粒 以产生白色珠光外观。在其中需要不同外观的成像场合中,较厚颗粒 的使用和片相互间更均匀的间隔产生一种更为珠母所特有的彩色干 涉。一般来说,在本发明中提及的有光泽的颜料是由涂有二氧化钛或其 它的金属氧化物的扁平云母片组成的颜料。它们具有不规则的形状且 厚度可由0.1-0.5微米变化,但某些单个颗粒可能较厚。该颗粒的长度 可达到5 00微米。施用到云母颗粒上的涂层应该控制厚度,但总厚度是 一个能控制总体颜色外观的参数。每个透明涂层有助于产生有光泽的 或珠母般效果。这些颜料的涂层影响了珠光效果的感觉纹理并向该图 像增加一种具有美和品质的新的尺度。该涂层可被其它的相容透明颜 料和染料着色。金属效果可通过与一些银白色颜料一起加入少量炭黑 而模拟。色觉与彩色颜料和染料的不同之处在于,彩色和有光泽的彩 虹色是通过光干涉而不是光的吸收或反射而产生的。这对卤化银照相 和成像领域是一个令人惊奇的独特贡献。通过使用珠光颜料,有许多 折射界面,可向成像元件提供独特的外观。撞击包含珠光片的层的光 线必须经过包围该片的较低折射指数粘结剂聚合物的基本上透明层, 随后该光线被表面上的金属氧化物涂层部分反射。剩余部分进入金属 氧化物涂层并在其离开该层时在与云母颗粒的界面上再次反射。由于 该涂层非常薄且云母片是基本上透明的,剩余的光具有许多以不同角 度反射的机会。这有助于提供光泽和珠光外观,并向该图像增加一种三 维品质。所产生的最终颜色效果取决于来自界面的光反射,以及云母颗 粒上的涂层的种类。多个界面造成反射光稍微异相。还应该注意,颜 色随着照明的角度而变化且可看见一种彩虹色效果。这种效果最好根 据需要由该图像所传送的效果而控制。如上所述,云母颗粒上的涂层 的厚度和种类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另外,颗粒尺寸也可用于控制该效 果。在用于照相元件时,最好具有光滑的表面。为此,小颗粒是最佳 的,但也可增加其中悬浮有颜料的粘结剂聚合物的层厚度以及施用透 明外涂层。如果需要一种具有视觉冲击的粗体效果,较大的颗粒是理 想的。珠光效果可通过调节颗粒尺寸,金属氧化物涂层的厚度和种类, 以及颜料的浓度而改变。一般来说,低着色水平较好地提供三维效果。 这种效果可通过将厚透明层施用到珠光颜料的面上而增强。如果需要 更金属的光泽,较高的着色水平是最佳的。还应该注意,不同的效果 可通过在该层中加入其它的透明颜料和染料而获得。由于光敏照相层 产生半透明的染料偶联剂且通常不含颜料颗粒;它们独特地定位以产 生与珠光颜料的协调效果。
珠光颜料是相对稳定的且一般耐和酸以及高温。它们可分散在 大多数承载(粘结剂聚合物)介质中。由于颗粒是基本上透明的,使用同 样透明的承载介质产生最大效果。如果使用更透明的承载介质,可能 需要更多的珠光颜料以获得相同水平的珠光外观。
在某些场合中,还最好具有另外导电性的珠光颜料。这在使用光 敏层的照相领域中具有一定的独特优点。静电聚集和放电可导致雾化 层。由于能够提供有助于防止电荷积聚的导电通道,它是成像介质中 的一个重要元件。这不仅有助于防止光敏层的光雾化,而且还使得片 材相互和在各种设备部件上滑过而没有静电积聚或片材间的相互粘 附。这种颜料也是一种增加照相元件的乳剂面的导电性的方式。导电 珠光颜料由涂覆有材料如TiO2,SiO2并进一步涂有导电无机混合金属氧 化物的外致密层的片云母内核组成。一种典型的材料是掺杂锑的二氧 化。云母的伸长颗粒可在颗粒接触时用于提供导电通道。
文献已记载了真正珍珠的美的由来。已知其光泽和颜色来自珠母 贝的多个光滑同心层,即,层、有机成分(贝壳蛋白)层。这些层 分别部分反射和传输光。因此,在反射中观察到一种深度和光泽的感 觉。试图模拟珍珠的这种视觉效果的颜料称作珠母般或珠光颜料。第 一珠光颜料是天然珍珠。商业等级的珠光颜料由高折射指数的薄透明 片制成。这些颜料设计使得发生多种反射和传输,这样在总体反射的 图像中获得一种深度感。该颜料的特性决定是否颜色由光干涉所产生 (具体地称作干涉颜料)或没有产生颜色(称作白色珠光颜料)。
某些最早的珠母般颜料是板状氯氧化铋晶体,和碱性碳酸铅。这些 颜料类似于珠光晶体反射光。由于铅的毒性,已经增加氯氧化铋(BiOCl) 晶体在市场上的使用。BiOCl一般由溶液结晶成颗粒尺寸范围为5μm- 15μm的光滑薄片。
其它的常用珠母般颜料是由涂有二氧化钛(US 4,040,859)、氧化 铁(US 3,087,829)、二氧化锆(US 3,087,828)或其它的高折射指数材 料的云母制成的。使用云母是因为它对光透明且可分裂成非常薄的 片。适用于珠母般颜料的云母的例子是白云母、钠云母、金云母、黑 云母和锂云母。云母片随后用高折射指数无机氧化物的薄的单层或多 层进行涂覆。反射效率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云母片和无机氧化物涂层 之间的折射指数差异。该层状结构使得其功能类似于珠母般颜料。氧 化物涂层提供光泽状的光学效果,干涉反射颜色(如果氧化物涂层足够 厚)和吸收颜色(如果氧化物包含彩色材料)。云母颗粒的尺寸在确定最 终反射图像时也起着重要作用。云母在颜料中的重量通常为40%-90% 和最通常为60%-80%。如果使用二氧化钛作为涂层并增加其涂层厚 度,那么可观察到彩虹色效果(颜色)。用于本发明的珠光颜料的尺度 可以是5微米-400微米和优选5微米-100微米,因为低于5微米的颗粒在 产生珠光外观时不是非常有效,而大于100微米的颗粒不断地变得更粗 糙。表面上的过大粗糙度往往破坏珠光外观。颜料的厚度优选为0.1微 米-0.6微米和更优选0.2微米-0.4微米。低于5微米或低于0.2微米的颗 粒通常不具有足够较高的珠光外观,而长度大于400微米或宽度大于 0.6微米的颗粒通常非常大并往往产生开始破坏珠光效果的粗糙度。
适合使用的其它的光变颜料是涂有铝(5纳米和10纳米)或二氧化 钛的薄层的氧化硅,而且已经使用涂有铬的氟化镁晶体。这些颜料结 构已在US 3,438,796中突出。基于涂覆片状金属基材的新的光变颜料 结构已公开于US 5,364,467和US 5,662,738。US 5,976,511公开了由 硫酸钡颗粒组成并涂有氧化锌或二氧化钛的具有珍珠光泽的颜料。
本发明的照相元件可采用整体乳剂粘结层,这样乳剂可在图像的 制造和湿处理过程中粘附到载体材料上而无需昂贵的附属涂层。
本文所用的术语“顶部”、“上部”、“乳剂侧”和“面”是指 承载成像层的照相元件的面或朝向该面。术语“底部”、“下面”和 “背部”是指与载有光敏成像层或显影图像的面相对的照相元件或成 像元件的面或朝向该面。珠光外观是一种珍珠状,光泽,彩虹色,金属光 辉。珠光外观的一个特征性能是视角的角度依赖性。
术语“基本上没有空隙”是指,该层的85%以上的体积是固体聚 合物或颜料。如果使用大的改性云母颗粒并随后拉伸该膜,通常难以 防止横跨大颗粒的表面对聚合物基质进行拉伸时形成一定的空隙。
将基于卤化银的一层或几层光敏涂层施用到聚合物树脂层之一 上。光敏层可以是黑白的以及彩色照相层。使用非照相图像形成材料 例如喷墨、热染料转移、电子照相液体或塑料调色剂,或可以使用本 领域已知的其它方法。染料基材料是优选的,因为它们不会遮蔽珠光 效果。
位于常规照相纸光敏层或成像层下方的聚合物树脂涂层(正面涂 层)通常包含光反射白色颜料、以及着色颜料、荧光增白剂和(如果需 要)其它的添加剂如抗静电剂、颜料分散剂、等。典型的白色颜料包括 TiO2、BaSO4、CaCO3、滑石、粘土、ZnO、ZnS和本领域已知的其它颜料。 铸塑涂布层也可以是一层或多层。在常规图像中,颜料直接在图像层 下方以提供高度反射的白色层。如果将白色颜料与珠光颜料结合,希 望在珠光颜料下有白色颜料。珠光颜料之上的白色颜料会破坏该效 果。
位于与光敏层相对的纸面上的聚合物树脂膜(背面涂层)可以颜料 化或未颜料化和/或包含其它添加剂且可以是一层或多层。该层可涂有 一层或多层其它的功能层,例如用于可记录性的层、抗静电层、滑动 层、粘合剂层、抗卷曲层或防晕性。
通过挤过T模头而用聚烯烃涂布照相原纸是一种已知的工艺。聚烯 烃挤出涂布发生在纸幅进入冷却辊和橡胶辊之间的间隙时的某个位 置,其中聚烯烃膜通过所述橡胶辊粘附到纸幅上。冷却辊还用于形成 聚烯烃层的表面结构。对应于冷却辊表面的组成,例如光泽的、暗淡 的或结构化的(例如丝般的)表面,可得到聚烯烃表面。
防水照相纸由在其两面上施用有聚合物树脂层的纸载体、和合成 树脂表面之一上的基于银盐的一层或多层感光涂层组成。感光层可包 括黑白或彩色照相层。
对于现有技术涂覆的成像载体,除了排水性聚合物树脂粘结剂, 位于原纸和感光涂层或其它成像涂层之间的正面涂层中最重要的成分 是光反射白色颜料。该白色颜料不仅决定照相图像的视觉印象,而且 决定在相邻照相层中所得到的照相图像的成像质量和耐久性。许多出 版物和发明因此涉及纸载体的该排水性正面涂层的颜料化。尤其是, 基于聚烯烃并通过挤出涂布而施用的正面涂层的颜料化是许多研究的 主题。尽管该方法提供一种可接受的和愉悦的图像,它在所能提供的 总体机械性能方面受到局限。因此,铸塑涂布和取向的聚合物载体是 更理想的。
可将含颜料的聚烯烃涂布材料施用到纸的一面或两面上。它主要 由聚烯烃(80-95%重量)、二氧化钛(20-5%重量)组成,且按照本发明 可加入0.05-20%重量的碱土金属碳酸盐或氧化物。在常规照相树脂涂 布纸中,使用二氧化钛是因为它折射指数高,在合理成本下得到优异 的光学性能。颜料以适宜分散在聚烯烃内的任何形式使用。如果总体 光亮度和亮度是产品所需要的,使用锐钛矿二氧化钛。金红石二氧化 钛的使用是因为它在最低成本下具有最高的折射指数。高折射指数在 需要图像清晰度时使用。金红石TiO2的平均颜料直径是0.1-0.26微 米。大于0.26微米的颜料对于成像元件场合来说太黄,而低于0.1微米 的颜料在分散于聚合物中时不能充分地不透明。白色颜料的用量应该 为基于聚烯烃涂层总重的约10-约50%重量。低于10%TiO2,成像体系 不会充分地不透明且光学性能差。高于50%TiO2,该聚合物共混物不 太能制造。TiO2的表面可用无机化合物如氢氧化铝、具有氟化物或氟化 物离子的矾土、具有氟化物或氟化物离子的硅石、氢氧化硅、二氧化 硅、氧化、氧化硼改性硅石(例如描述于美国专利4781761)、磷酸盐、 氧化锌、ZrO2、等、和用有机处理物如多元醇、多羟基胺、金属皂、氧 化铈、钛酸烷基酯、聚硅氧烷、硅烷等进行处理。有机和无机TiO2处理 可单独或以任何组合而使用。表面处理剂的量优选为相对二氧化钛重 量的0.2-2.0%(对于无机处理)和0.1-1%(对于有机处理)。在这些处 理水平下,TiO2在聚合物中分散良好且不会影响成像载体的制造。如果 需要高加载量的颜料,可用有利地使用一种共挤出工艺,其中一层或 多层使用多槽模头或供料头排列而挤出。多层的价值在于,它使得对 挤出加工和涂覆条件脆弱或不稳定的具有高颜料加载量的层被涂有能 产生所需强度的具有较少或没有加载的其它层。
当TiO2加入聚合物中时,聚烯烃中的有用的抗氧化剂包括位阻胺, 选自聚{[6-[(1,1,3,3-四甲基丁基氨基}-1,3,5-三嗪-4-哌啶基)-亚 氨基]-1,6-己二基[(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亚氨基]}五赤藓醇 基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和2,4-二(1,1-二甲基 苯基)亚磷酸酯(Irgafos 168)。
位阻胺光稳定剂(HALS)可来自衍生自2,2,6,6-四甲基哌啶的普通 位阻胺化合物,且术语位阻胺光稳定剂公认可用于位阻哌啶类似物。 该化合物形成稳定的硝酰基基团,它影响聚丙烯在氧存在下的光氧化 作用,这样向成像元件提供优异的长期光稳定性。位阻胺具有足够的 分子量以使在最终产品中的迁移最小化,在优选浓度下可与聚丙烯混 溶,且不会在最终产品中产生颜色。在优选的实施方案,HALS的例子包 括聚[[6-[(1,1,3,3-四甲基丁基)氨基]-1,3,5-三嗪-2,4-二 基][(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亚氨基]-1,6-己二基[(2,2,6,6-四 甲基-4-哌啶基)亚氨基]](如Chimassorb 944 LD/FL)、1,3,5-三嗪- 2,4,6-三胺、N,N”-1,2-乙二基二[N-[3-[[4,6-二[丁基(1,2,2,6,6- 五甲基-4-哌啶基)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丙基]-N’,N”- 二丁基-N’,N”-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如Chimassorb 119) 和丙二酸、[[3,5-二(1,1-二甲基乙基)-4-羟基苯基]甲基]丁基-、二 (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如Tinuvin 144),但它们不限于这 些化合物。另外,薄膜可包含单独的或结合有辅助抗氧化剂的任何常用 于聚丙烯的热稳定化的位阻苯酚主抗氧化剂。位阻苯酚主抗氧化剂的 例子包括苯丙酸、3,5-二(1,1-二甲基乙基)-4-羟基-,2,2-二[[3- [3,5-二(1,1-二甲基乙基)-4-羟基苯基]-1-氧丙氧基]甲基]-1,3-丙 烷二基酯(如Irganox 1010)、苯丙酸、3,5-二(1,1-二甲基乙基)-4- 羟基-、十八烷基酯(如Irganox 1076),(如Irganox 1035)、苯酚、 4,4’,4”-[(2,4,6-三甲基-1,3,5-苯三基)三(亚甲基)]三[2,6-二 (1,1-二甲基乙基)-(如Irganox 1330),但不限于这些例子。辅助抗氧 化剂包括有机烷基和芳基亚磷酸酯,包括如亚磷酸、二[2,4-二(1,1- 二甲基乙基)-6-甲基苯基]乙基酯(如Irgafos 38)、乙胺、2- [[2,4,8,10-四(1,1-二甲基乙基)二苯并[d,f][1,3,2]二氧杂 phosphepin-6-基]氧基]-N,N-二[2-[[2,4,8,10-四(1,1-二甲基乙 基)二苯并[d,f][1,3,2]二氧杂phosphepin-6-基]氧基]乙基](如 Irgafos 12)、苯酚、2,4-二(1,1-二甲基乙基)-、亚磷酸酯(如Irgafos 168)。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使用Irgafos 168。通过向聚合物如聚丙烯提 供在熔体加工和挤塑过程中的热稳定性并进一步增强在用于成像产品 如照片的单层体系中不明显的其光和黑暗保持性能,位阻胺与其它的 主和辅助抗氧化剂的组合在多层双轴取向聚合物片材中具有一种协同 作用。每当在塑料中使用载氧或产氧的颜料如TiO2,尤其是在它们用于 空隙化塑料层时,需要提供抗氧化剂保护以使聚合物变质最小化。这 些意外结果提供了可用于成像产品的较宽范围的聚合物,这样可将增 强特征引入其设计中。抗氧化剂的其它公开内容可参见US 6,171,751。
如上所述,已有技术传统成像结构都是直接在成像层下方或通过 非常薄的透明层的隔离而提供高度白色反射层。正如本发明实施方案 所示,珠光颜料的使用要求所有的白色反射颜料层位于该珠光层下 方。白色颜料在图像层和含珠光层之间的应用基本上降低或消除该珠 光外观。图像层和珠光层之间的任何层应该基本上没有白色颜料。即, 该层不应包含超过1%重量的白色颜料。
就本发明而言,除非另有所指,术语聚合物是指可挤出树脂如聚 烯烃、聚酯、聚酰胺和/或聚碳酸酯以及它们的共聚物和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成像元件包含至少一层取向聚 烯烃和珠光颜料的层。该实施方案是优选的,因为它提供一种具有独 特的珍珠状彩虹色外观的图像。聚烯烃尤其是聚乙烯理想地增强图像 层和基材载体面层之间的粘附性。聚烯烃还理想在于,它们成本低, 而且它们在铸塑时可取向至比聚酯之类材料更高的程度。聚丙烯在拉 伸方面是理想的,因为它们可拉伸最高40倍,而聚酯通常仅可拉伸9 倍。即,纵向3倍和横向3倍。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该取 向片材基本上没有空隙。尽管包括在取向片材的空隙可提供某些有用 的功能如不透明性,但空隙往往在机械上减弱该片材。高模量水平提 供具有良好处理特性并耐弯曲和开裂的强且刚性的成像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具有取向聚烯烃和珠光颜料的成像 元件被层压到基材的上表面上。合适的基材可包括纸、纸板、布、聚 酯、聚碳酸酯、聚酰胺、或其它塑料织物。
在成像产品中,如果白色颜料如TiO2用于聚烯烃聚合物,需要保护 和稳定化该聚合物,以防因光诱导开裂和分子量损失而变质。某些珠 光颜料用钛基化合物进行涂布或处理。如果这些材料包含氧物质,可 能有光诱导变质问题。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包含聚烯烃 和珠光颜料的一层还包含位阻胺光稳定剂。
如果珠光颜料用于取向薄膜,可能需要提供一层透明聚合物以控 制取向薄膜的总体粗糙度。珠光颜料通常具有可大于3微米的大颗粒。 随着总体表面粗糙度的增加,表面粗糙度可产生足够的漫射光散射以 最小化或消除珠光外观。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有至少一 层聚烯烃基本上没有珠光颜料。在珠光颜料层之上的透明层有助于提 供一种能使光散射最小化的光滑效果。如果珠光颜料之上的表面低于 1.2微米,最佳地获得最大效果的珠光外观。在上面具有光学透明层有 助于提供最大珠光效果。术语透明层是指,该层能够没有失真地传输 基本上100%的加入该层的光。
一般来说,许多珠光金属氧化物改性颜料产生颜色。二氧化钛基 表面涂层对总体白色是最佳的,但往往稍黄。通过在包含珠光颜料的 层的下方具有白色颜料,可在最终印刷品中获得附加白色。如果该成 像材料是光敏卤化银,在珠光颜料之下具有白色颜料的层提供改进的 清晰度以及照相速度和表观清晰度。可以使用的合适的白色颜料包括 滑石、粘土、CaCO3、BaSO4、TiO2、ZnS。优选的白色颜料是TiO2,因 为它具有高反射率和高折射指数。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珠光颜料在成像元件中的存在 量是100-1500mg/m2以得到明亮的乳白色外观。大于1500mg/m2的量往 往散射光且在产生珠光效果上不太有效。量低于100mg/m2的珠光颜料 不能产生足够浓度以提供所需的视觉吸引力。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中,该珠光颜料的优选平均颗粒尺寸为 2-5微米。一般来说,平均颗粒尺寸大于5微米的颗粒往往产生粗糙表 面且这种增加的光散射降低珠光外观,而平均颗粒尺寸低于2的颗粒一 般不具有珠光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成像元件的图像层是照相用 的。照相成像元件是优选的,因为它们是染料基的,有助于使珠光外 观最大化。使用颜料形成图像往往阻碍这种效果。照相图像提供优异 的图像复制性并可产生宽范围的颜色。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珠光颜料的存在量是它所存在的层 的0.5-5%。低于0.5%将没有足够量以产生珠光外观,而大于5%的量 通常不会因珠光颜料的附加费用而提供任何附加益处。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取向聚烯烃和珠光颜料的层进 一步包含4-50个反射平面。低于4个反射平面不会具有珠光效果,而超 过50个反射平面不会明显改进珠光外观。
在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取向聚烯烃和珠光颜料的所述至少一层 进一步包含10-25个反射平面。该范围是优选的,因为超过25,含珠光 层的表面开始不断变粗糙。如果是至少10个反射表面,珠光外观提供 更满意的图像。以下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践。它们无意于穷尽本发 明的所有可能变化。除非另有所指,份数和百分数都是重量计的。
本发明优选的照相元件可以是包括载有一层光敏卤化银乳剂的载 体的简单黑白色或单色元件,或它们可以是多层和/或多色元件。
本发明的彩色照相元件通常包含分别对光谱的三个主要区域敏感 的染料图像形成单元。每个单元可由对光谱的给定区域敏感的单个卤 化银乳剂层或多乳剂层组成。该元件的层(包括成像单元的层)可以本 领域熟知的各种顺序排列。
用于本发明照相元件的光敏卤化银乳剂可包括粗糙的、规则的或 细小的颗粒卤化银晶体或其混合物且可由氯化银、溴化银、溴碘化银、 氯溴化银、氯碘化银、氯溴碘化银之类的卤化银及其混合物组成。乳 剂可以是例如板状颗粒光敏卤化银乳剂。乳剂可以是负性或直接正性 的乳剂。它们主要在卤化银颗粒上或在卤化银颗粒的内部形成潜像。 它们可按照常规方法而化学或光谱敏化。乳剂通常是明胶乳剂,但可 按照常规使用其它的亲水胶体。关于卤化银乳剂的细节包含在且描述 于Research Disclosure,1994年9月,项36544,章节I,Kenneth Mason 出版有限公司出版,Dudley Annex,12a North Street,Emsworth,Hampshire PO10 7DQ,ENGLAND以及Research Disclosure,项36544,1994年9月,和其中引用的参考内容,以及 Research Disclosure,2000年9月,项437013,Kenneth Mason出版有 限公司出版,Dudley Annex,12a North Street,Emsworth,Hampshire PO10 7DQ,ENGLAND。
可用于本发明的照相卤化银乳剂可包含照相领域常见的其它附加 物。有用的附加物例如描述于Research Disclosure,项36544,1994 年9月,和Research Disclosure,2000年9月,项437013,Kenneth Mason出版有限公司出版,Dudley Annex,12a North Street,Emsworth,Hampshire PO10 7DQ,ENGLAND。有用的附加物包 括光谱敏化染料、减敏剂、抗雾化剂、遮蔽偶联剂、DIR偶联剂、DIR 化合物、抗染污剂、图像染料稳定剂、吸收材料如滤光染料和UV吸收 剂、光散射材料、涂布助剂、增塑剂润滑剂等。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成像元件可涂有喷墨或染料 接受层。用于喷墨成像的染料接受层或DRL可通过任何已知的方法,例 如溶剂涂布或熔体挤塑涂布法而施用。DRL以厚度0.1-10μm,优选 0.5-5μm涂覆到连接层(TL)上。许多已知的配方可用作染料接受层。主 要要求是,DRL与所要成像的油墨相容,这样得到所需的颜色范围和密 度。随着墨滴经过DRL,染料保留或媒染在DRL中,同时油墨溶剂自由经 过DRL并迅速被TL吸收。另外,DRL配方优选由水涂覆,具有与TL的合 适粘附性,且能够容易控制表面光泽。
例如,Misuda等人在US专利4,879,166、5,14,730、5,264,275、 5,104,730、和日本专利1,095,091、2,276,671、2,276,670、 4,267,180、5,024,335、5,016,517中公开了水基DRL配方,包含假勃 姆石和某些水溶性树脂的混合物。Light在US专利4,903,040、 4,930,041、5,084,338、5,126,194、5,126,195、5,139,8667、和 5,147,717中公开了水基DRL配方,包含乙烯基吡咯烷聚合物和某些 水可分散性和/或水溶性聚酯,以及其它的聚合物和附加物的混合物。 Butters等人在US专利4,857,386,和5,102,717中公开了包含乙烯基 吡咯烷酮聚合物和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聚合物的混合物的吸墨树脂 层。Sato等人在US专利5,194,317和Higuma等人在US专利5,059,983 中公开了基于聚(乙烯醇)的水可涂覆的DRL配方。Iqbal在US专利 5,208,092中公开了水基DRL配方,包含随后被交联的乙烯基共聚 物。除了这些例子,有许多其它的已知或考虑过的DRL配方与前述对 DRL的主要和次要要求相一致,所有这些都落入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 内。
优选的DRL是作为5份铝氧烷和5份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水分散 体涂覆的0.1-10μm DRL。DRL也可包含不同量和尺寸的消光剂以控制 光泽、摩擦和/或耐指纹性,表面活性剂以增强表面均匀性和调节干燥 涂层的表面张力,媒染剂,抗氧化剂,UV吸收化合物,光稳定剂等。
尽管上述的吸墨元件可成功地用于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但为了增 强成像元件的耐久性,最好对DRL进行外涂。这些外涂层可在元件成像 之前或之后施用到DRL上。例如,DRL可外涂以油墨从中自由通过的油墨 可渗透层。该层描述于US专利4,686,118、5,027,131和5,102,717。 另外,外涂层可在元件成像之后加入。任何已知的层压膜和设备可用于 此。用于前述成像工艺的油墨是熟知的,且油墨配方与特定工艺,即, 连续、压电、或热工艺密切相关。因此,根据特定的油墨工艺,该油 墨可包含极为不同量的和组合的溶剂,着色剂防腐剂,表面活性剂,润 湿剂,和类似物。优选与本发明图像记录元件结合使用的油墨是水基的, 如目前销售用于Hewlett-Packard Desk Writer 560C、840C和其它打 印机的那些。但要理解,上述图像记录元件的替代实施方案可配制用 于对给定油墨记录工艺或对给定商业销售商特定的油墨,它们落入本
发明的范围内。
另外,可用于本发明的成像元件可具有热染料接受层。本发明成 像元件的热染料图像接受层可包含,例如,聚碳酸酯,聚氨酯,聚酯,聚 氯乙烯,聚(苯乙烯-共-丙烯睛)、聚(己内酯)或其混合物。染料图像接 受层可以对预期用途有效的任何量存在。一般来说,在浓度约1-约10 g/m2下获得良好的结果。外涂层可进一步涂覆在染料接受层上,如描述 于U.S.专利4,775,657(Harrison等人)。
可用于本发明染料接受元件的染料给体元件通常包括载体,其上 有含染料的层。任何染料可用于本发明的染料给体,只要它可通过热 的作用而转移至染料接受层。特别良好的结果可在利用可升华染料时 获得。可用于本发明的染料给体例如描述于U.S.专利4,916,112、 4,927,803和5,023,228。
如上所述,染料给体元件用于形成染料转移图像。该工艺包括以图 像方式加热染料给体元件并如上所述将染料图像转移至染料接受元件 以形成染料转移图像。
在热染料转移印刷方法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采用一种染料 给体元件,它包括涂有青色、品红色和黄色染料的顺序重复区域的聚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载体,且染料转移步骤对每种颜色顺序进行以 得到三色染料转移图像。当然,如果该工艺仅对单个颜色进行,那么得 到单色染料转移图像。
可用于将染料由染料给体元件转移至本发明接受元件的热印刷头 是可购得的。可以使用例如Fujitsu热头(FTP-040 MCS001)、TDK热头 F415 HH7-1089或Rohm热头KE 2008-F3。另外,可以使用其它已知的用 于热染料转移的能源,例如描述于例如GB 2,083,726A的激光器
本发明的热染料转移组件包括(a)染料给体元件,和(b)上述的染 料接受元件,其中染料接受元件与染料给体元件处于重叠关系,使得给 体元件的染料层与接受元件的染料图像接受层接触。
如果要得到三色图像,将以上组件在三种场合下在由热印刷头施 加热的过程中形成。在第一染料转移之后,将元件剥离开。第二染料 给体元件(或具有不同染料区域的给体元件的另一区域)随后用染料接 受元件记录并重复该工艺。第三颜色以相同方式得到。
电记录和电子照相工艺及其它们的各个步骤已在许多书本和出版 物中详细描述。这些工艺组合了以下基本步骤:生成静电图像,用带电 着色颗粒(调色剂)使该图像显影,视需要将所得显影图像转移至辅助 基材,并将该图像固定到基材上。在这些工艺和基本步骤中有许多变化; 使用液体调色剂替代干调色剂只是这些变化之一。
第一基本步骤(生成静电图像)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而实现。复 印机的电子照相工艺通过均匀带电光导体的模拟或数字曝光而使用图 像方式光放电。光导体可以是单用途体系,或它可再充电和再成像, 如同基于硒或有机光受体的那些。
在复印机的电子照相工艺的一种形式中,通过均匀带电光导体的 模拟或数字曝光而使用图像方式光放电。光导体可以是单用途体系, 或它可再充电和再成像,如同基于硒或有机光受体的那些。
在电子照相工艺的一种形式中,光敏元件永久地成像形成具有示 差(differential)导电率的区域。均匀静电充电并随后对成像元件 进行示差放电,得到静电图像。这些元件称作电记录或干式印刷母体, 由于它们可在单次成像曝光之后重复充电和显影。
在另一电记录工艺中,静电图像以电离成像的方式形成。潜像在电 介质(电荷保持)介质(纸或薄膜)上形成。将电压施加到来自在介质宽 度上间隔的一排笔尖的所选金属尖或书写笔尖上,造成所选笔尖和介 质之间的空气的电介质崩溃。产生离子,在介质上形成潜像。
虽然已产生,但静电图像要用电荷相反的调色剂颗粒显影。对于 液体调色剂显影,该液体显影剂与静电图像直接接触。通常采用一种 流动液体以保证足够的调色剂颗粒可用于显影。由静电图像产生的电 场使得带电颗粒悬浮在非导电液体中,利用电泳作用而移动。该静电潜 像的电荷因此被电荷相反的颗粒所中和。液体调色剂电泳显影的理论 和物理原理在许多书和出版物中得到很好的描述。
如果使用可再成像的光受体或电记录母体,将着色图像转印到纸 (或其它的基材)上。纸以静电方式充电,选择极性以使调色剂颗粒转 印至纸上。最后,将着色图像固定到纸上。对于自固色调色剂,残余 液体通过空气干燥或加热而从纸上去除。通过溶剂蒸发,这些调色剂 形成粘结到纸上的膜。对于热可熔化的调色剂,使用热塑性聚合物作 为颗粒的一部分。加热同时去除残余液体和将调色剂固定到纸上。
附图说明
图1是取向珠光片材的横截面视图。
图2是非取向珠光片材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所用的建议实施例给出如下:
实施例1(对比)
对比样品是标准树脂涂覆照相纸。它表示约160g/m2照相品质纸 的典型照相纸基材,其中上面有26g/m2的颜料化的低密度聚乙烯 (0.917g/cc)。该层包含约12%重量的锐钛矿TiO2、荧光增白剂和蓝色 色物。背面是一层28g/m2的透明高密度(0.924g/cc)聚乙烯。在对比样 品和试样7中,任何层中都没有珠光颜料。所用的纸基材描述如下。
用于本发明的照相级纤维素纸基材:
用于本发明的纸基材使用标准长网造纸机以及大多数漂白硬木 皮纸纤维的共混物制成。纤维比率主要是漂白杨木(38%)和枫木/山毛 榉(37%),较少量的是桦木(18%)和软木(7%)。使用高强度的锥形精 浆和低强度的圆盘磨浆,将纤维长度由Kajaani FS-200所测定的0.73 毫米重均长度减至0.55毫米长度。淤浆的纤维长度使用FS-200纤维长 度分析仪(Kajaani Automation Inc.)测定。施加到纤维上的能量表 示为总的比净磨浆功率(SNRP),为127千瓦时/公吨。两个锥形精浆机 串联使用以提供总的锥形精浆机SNRP值。该值通过每种锥形精浆机的 SNRP相加而得到。两个圆盘磨浆机串联使用以提供总的圆盘磨浆机 SNRP值。以干重基使用的中性施胶化学附加物包括0.20%加入量的烷 基乙烯酮二聚体、阳离子淀粉(1.0%)、多氨基酰胺表氯醇(0.50%)、 聚丙烯酰胺树脂(0.18%)、二氨基茋荧光增白剂(0.20%)、和碳酸氢 钠。另外使用羟基乙基化淀粉和氯化钠进行表面施胶,但这不是本发 明必要的。在第三干燥器阶段,采用比率干燥以提供从片材的正面至 网面的湿度偏差。压光前,将片材的正面(乳剂面)立即用调控的蒸汽 进行再润湿。片材温度在压光之前不久和过程中升至76-93℃。纸随后 压光至1.17的表观密度。压光之后的湿含量为7.0-9.0%重量。
实施例2
在该建议的实施例中,形成顶部和底部铸塑取向片材,然后层压 至纸基上。显示珠光外观的其它实施例将包括层压至聚酯或塑料载基 上的层压材料。 底部铸塑取向片材
层压到本发明基材背面上的底部双轴取向片材是一面消光修饰、 一面处理的双轴取向聚丙烯片材(25.6微米厚)(d=0.90g/cc),其组 成是实心取向聚丙烯片材以及聚乙烯与包含乙烯、丙烯、和丁烯的三 元聚合物的混合物的表皮层。该表皮层在底部和聚丙烯层之上并层压 到纸上。该铸塑取向片材被熔体挤出层压到由Exxon化学公司使用金属 茂催化乙烯塑性体(SLP 9088)制成的上述纤维素纸基材上。该金属茂 催化乙烯塑性体的密度为0.900g/cc且熔体指数为14.0。层覆盖量是 10g/m2。
面铸塑单轴取向珠光非空隙化片材:
用于该实施例的面片材具有5层单轴取向聚烯烃聚合物。 L1:透明低密度聚乙烯加上蓝色色物 L2:具有荧光增白剂的透明低密度聚丙烯 L3:珠光填充低密度聚丙烯 L4:具有TiO2的聚丙烯 L5:透明聚丙烯
上述面片材具有作为低密度聚乙烯(d=0.910g/cc)表皮层的L1 层。该层是0.08微米厚并具有Sheppard蓝色色物以向最终组合基材提 供总体的蓝白色。L2是约18微米的低密度(d=0.910g/cc)聚丙烯。它 还具有占该层重量0.5%的Hostalux KS。L3层是低密度聚丙烯,包含 1000mg/m2的由EM Industry,Inc.提供的Afflair 110。该层是35微米 厚。在该层之下是L4层,它是18微米厚且在低密度聚丙烯中包含32% 重量Dupont 104金红石TiO2的层。L5是在以上结构的上面的薄层。它 是0.08微米厚的透明聚丙烯。以上结构由衣架模头熔体挤塑,在250 ℃下由多孔加料区加料。熔体挤出物铸塑到铸塑轮上,冷却并随后剥 离掉,然后在一系列受热辊中进行辊牵引。该膜在机器方向上拉伸4倍 并卷绕成卷状。该珠光铸塑取向片材随后使用由Exxon化学公司制成的 金属茂催化乙烯塑性体(SLP 9088)层压到上述基材的上面。该金属茂 催化乙烯塑性体的密度为0.900g/cc且熔体指数为14.0。
塑性体的层覆盖量是10g/m2。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2类似,只是珠光效果是在一个独自支撑的织物 中,而不是制成一个随后被层压到基材上的薄片材。
铸塑单轴取向珠光非空隙化织物基材:
用于该实施例的织物基材具有5层单轴取向聚烯烃聚合物。 L1:透明低密度聚乙烯加上蓝色色物 L2:具有荧光增白剂的透明低密度聚丙烯 L3:珠光填充低密度聚丙烯 L4:具有TiO2的聚丙烯 L5:滑石/云母填充聚丙烯
上述面片材具有作为低密度聚乙烯(d=0.910g/cc)表皮层的L1 层。该层是0.08微米厚并具有Sheppard蓝色色物以向最终组合基材提 供总体的蓝白色。L2是约25微米的低密度(d=0.910g/cc)聚丙烯。它 还具有占该层重量0.5%的Hostalux KS。L3层是低密度聚丙烯,包含 3%重量的由EM Industry,Inc.提供的Afflair 110。该层是75微米 厚。在该层之下是L4层,它是25微米厚且在低密度聚丙烯中包含32% 重量Dupont 104金红石TiO2的层。L5是厚(125微米)硬化层,填充有27 %重量的扁平片状云母。以上结构由衣架模头熔体挤塑,在275℃下由 多孔加料区加料。熔体挤出物铸塑到铸塑轮上,冷却并随后剥离掉, 然后在一系列受热辊中进行辊牵引。该膜在纵向上拉伸4倍并卷绕成卷 状。
上述基材用标准照相卤化银乳剂涂覆,包括施胶外涂层、能形成 彩色染料的三种光敏卤化银乳剂单元、和用以隔离各光敏层的中间 层。成像之后,该照相元件使用RA4化学进行显影。关于该卤化银乳剂 的详细描述包含在且描述于Research Disclosure,1994年9月,项 36544,章节I,Kenneth Mason出版有限公司出版,Dudley Annex,12a North Street,Emsworth,Hampshire PO10 7DQ,ENGLAND以及 Research Disclosure,项36544,1994年9月,和其中引用的参考内容, 以及Research Disclosure,2000年9月,项437013,Kenneth Mason出 版有限公司出版,Dudley Annex,12a North Street,Emsworth, Hampshire PO10 7DQ,ENGLAND。有用的附加物包括光谱敏化染料、减 敏剂、抗雾化剂、遮蔽偶联剂、DIR偶联剂、DIR化合物、抗染污剂、 图像染料稳定剂、吸收材料如滤光染料和UV吸收剂、光散射材料、涂 布助剂、增塑剂和润滑剂等。
视觉评估以上样品以确定珠光外观的存在。这可通过在反射光下 观察组合的并成像的印刷品而实现。当样品珠光外观在各种角度下观 察时,检测珠光外观。颜色或背景d最小似乎在外观中变化。光谱和漫射 性能根据视角而变化,但不含珠光颜料的样品在观察者的感觉中没有 变化。
           表1     实施例     珠光外观     1(对比)     不     2     是     3     是
从表1可以看出,对比样品1不具有珠光外观,而不含珠光颜料的 样品2和3具有该效果。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