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振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申请号 CN200480012330.7 申请日 2004-12-13 公开(公告)号 CN1875204A 公开(公告)日 2006-12-06
申请人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丹羽聪司; 西山和志; 增田博之; 寺西康裕;
摘要 本 发明 可以保持将 橡胶 弹性体组成的衬套主体与杆部件粘接所需要的表面压 力 而进行粘接,并且在粘接后可以进一步赋予 压缩力 ,将具有让杆部件(B)贯穿插通的内孔部(11)的衬套主体(10)和保持其的托架配件(20)在纵向1分为2,把衬套主体的两分割橡胶体(10a)(10b)硫化粘接在托架配件的半部件(20a)(20b)的内周面上,两分割橡胶体的成形上的内径(D1)比杆部件的外径(D2)小,使内孔部周面(11a)、(11b)向彼此的相对侧偏心而形成,通过两分割橡胶体夹着杆部件并通过 衬垫 (30)紧固托架配件的两个半部件,压缩分割橡胶体并将内孔部周面与杆部件的外周面粘接,进而通过除去衬垫使两个半部件对接而进行紧固,使两分割橡胶体在相对方向进一步压缩。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振装置,包括:具有让杆部件贯穿插通的内孔部的筒状的由橡胶弹性体组 成的衬套主体、和从外侧保持所述衬套主体的托架配件,在所述内孔部与所述杆部件粘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套主体和托架配件分别在纵向1分为2,构成所述衬套主体的一对分割橡胶体 分别硫化粘接在作为所述托架配件的分割体的可紧固的一对半部件的内周面上,该两分割 橡胶体的内孔部的成形上的内径比所述杆部件的外径小,同时两分割橡胶体的半圆形的内 孔部周面向彼此的相对侧偏心而形成;
通过由所述两分割橡胶体夹着所述杆部件紧固连接所述托架配件的两个半部件,所述 两分割橡胶体以扩大各自的内径的形态被压缩,所述内孔部周面粘接在所述杆部件的外周 面上,同时通过两个半部件的对接状态的紧固,两分割橡胶体在相对方向进一步被压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分割橡胶体的内孔部的成形上的内径形成为比所述杆部件的外径小,其尺寸程 度在最大直径的部分至少与确保粘接时的表面压所需要的过盈量相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衬套主体的两分割橡胶体成形为其内孔部周面的直径从轴向的中央部向两 端逐渐变小。
4.一种防振装置的安装方法,是把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振装置粘接上 杆部件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以所述衬套主体的两分割橡胶体通过粘接剂层夹着所述杆部件的状态下,紧固所述 托架配件的两个半部件将两分割橡胶体的内孔部周面相对所述杆部件的外周面进行粘接 时,通过把衬垫介于所述两半部件的相对面之间而进行紧固,压缩所述分割橡胶体以使所 述内孔部的内径扩大,将所述内孔部周面粘接上所述杆部件的外周面,在该粘接之后,通 过除去所述衬垫并以使所述两个半部件对接的形态进行紧固,使所述两分割橡胶体在相对 方向进一步压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振装置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两分割橡胶体的分割端面分别倾斜成越向内孔部侧越向相对侧突出,通过所述 托架配件的两个半部件的紧固而使所述两分割橡胶体的分割端面对接。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防振装置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垫具有或与所述两分割橡胶体的内孔部周面的双方的偏心量程度相同,或稍小 的厚度,在使该衬垫介在其间紧固了所述托架配件的两个半部件的状态下,使所述两分割 橡胶体的分割端面的内孔部侧对接。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作为汽车的稳定器衬套和后部悬架衬套以及其他各种橡胶衬套而使用的 防振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汽车防振装置的稳定器衬套和后部悬架衬套等的橡胶衬套一般由厚壁筒状 的橡胶弹性体组成,以将车辆的稳定杆等杆部件插通于其内孔部而保持的状态来使用。

这种由橡胶衬套所组成的防振装置,包括:具有供稳定杆等杆部件插贯穿插通的内孔 部、由厚壁筒状的橡胶弹性体组成的衬套主体和从外侧保持该衬套主体的托架配件。托架 配件,比如由分割形成为向车体的安装侧和与之相紧固一侧的一对托架配件组成,在将杆 部件插通于所述衬套主体的内孔部的状态下,通过两托架配件的紧固以夹紧的状态把所述 衬套主体固定安装于杆部件。所述衬套主体为了相对于车辆的稳定杆等杆部件的安装,或 是在一部分可扩开地形成纵向的切口部,或是在纵向1分为2而形成。

不过,在所述衬套主体因压缩(摩擦力)被固定在所述杆部件的情况下,就会发生 这样的问题:因为是非粘接,比如在汽车的稳定杆的使用中,由于车辆的急加速和急停、 转弯等所产生的所述杆部件的摇动和扭转运动,在所述杆部件与衬套主体之间就会产生滑 移,结果产生吱噶吱噶等异常噪声。

尤其是,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特开平11-192828号公报)-2(日本专 利公开特开2001-271860号公报)所述,在安装、夹紧到车体和杆部件的状态上花费人力, 增大压缩量、增大摩擦力的情况下,因为非粘接的缘故,在低温和侵入等之际,不仅有 滑动所产生的异常噪声,而且防止轴向的位置移动的效果也不充分,在防振特性的维持方 面也存在问题。

还有,为了防止滑动所产生的异常噪声,有这样的提案,比如,在所述衬套主体上使 用自我润滑性的橡胶材料,或在杆部件贯穿插通的内孔部内粘贴特氟隆(注册商标)制布 等的织布,改善杆部件之间的滑动性。(如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特开2001-182767号 公报)-4(日本专利公开特开2001-221284号公报))

但是,在该情况下,衬套主体与杆部件之间变得易于滑动,因此在横向滑动和防止脱 落的效果方面不是很好,不仅需要并用某些防止脱落的手段,还存在因易于滑动而有损于 操作稳定性的问题。

为此,如下述的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公开特开2001-270315号公报)和6(日本专 利公开特开2000-142068号公报)所示的,有提案将橡胶弹性体所组成的衬套主体粘接在 稳定杆等的杆部件上。但是,专利文献5的情况是使用了热硬化性树脂,利用了稳定杆的 涂装工序中的高温处理,还有,专利文献6的情况是使用了含有经过热处理可以追加硫化 的添加剂的粘接剂,都需要加热处理的工序,所述的粘接之际橡胶弹性体所组成的衬套主 体自身被加热,有可能特性发生变化。

特别是,在所述粘接的情况下,为了不产生因粘接时的压力不足粘接界面的剥离等问 题,需要在全面粘接时确保必要的表面压力。这样说来,以过度地压缩橡胶弹性体的状态 粘接的话,则有时会在粘接部发生160~180℃的高温,存在所谓橡胶弹性体的特性发生变 化、橡胶较早发生变质的问题。还有在使用状态中,为了保持粘接状态和提高耐久性,最 好可以保持对所述衬套主体赋予适度的压缩力的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事实而做成的,它提供了一种防振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即将由橡胶 弹性体组成的衬套主体粘接上稳定杆等的杆部件,由此防止由于滑动所产生的异常噪声, 同时改善操作的稳定性,特别是,在那种情况下,可以把所述衬套主体的内孔部周面在整 个面上保持在规定的面压而可靠地进行粘接。进而在使用状态,可以对衬套主体赋予某种 程度的压缩量,以提高其耐久性。

本发明是一种防振装置,它包括:具有让稳定杆等杆部件贯穿插通的内孔部的筒状的 由橡胶弹性体组成的衬套主体和从外侧保持所述衬套主体的托架配件,在所述内孔部与所 述杆部件粘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主体和托架配件分别在纵向1分为2,构成所述衬 套主体的一对分割橡胶体分别与作为所述托架配件的分割体的可紧固的一对半部件的内 周面硫化粘接,该两分割橡胶体的内孔部的成形上的内径比所述杆部件的外径小,同时两 分割橡胶体的半圆形的内孔部周面向彼此的相对侧偏心而形成,通过所述两分割橡胶体夹 着所述杆部件并通过所述托架配件的两个半部件紧固,所述两分割橡胶体被压缩以扩大各 自的内径的并且所述内孔部周面相对于所述杆部件的外周面粘接的同时,通过两部件的对 接状态的紧固,两分割橡胶体在相对方向被进一步压缩。

由此,将橡胶弹性体组成的衬套主体与以贯穿插通状态保持于其内孔部的稳定杆等的 杆部件粘接之时,通过托架配件的两个半部件的紧固可以确保所述内孔部周面全周的规定 的过盈量,可以在粘接时发生必要的表面压力,可以在全周可靠地粘接固定。并且,在该 使用状态中,变为赋予衬套主体规定的压缩的状态,可以提高该衬套主体的耐久性。

特别是,因为所述两分割橡胶体的半圆形的内孔部周面向相互的相对侧偏心而形成, 两分割橡胶体的相对方向的橡胶厚度变大并增大过盈量,通过所述托架配件的两半部件的 紧固,可以在相对方向上进一步压缩所述两分割橡胶体,可以赋予更大的压缩力,粘接状 态更加稳定,并且还提高衬套主体的耐久性。

在所述的防振装置中,所述两分割橡胶体的内孔部的成形上的内径最好形成为在最大 径的部分至少与确保粘接时的表面压力所需的过盈量相当的尺寸程度,并比所述杆部件的 外径小。由此,可以在全周面确保粘接所需要的表面压力并可靠地粘接。

在所述防振装置中,构成所述衬套主体的两分割橡胶体最好形成为其内孔部周面的直 径从轴向中央部向两端逐渐减小。即,所述内孔部周面若在轴向形成直线,则越靠近两端 侧,表面压力就越低,就得不到预期的压缩效果,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即使在轴向两端 部,也可以充分保持粘接时的表面压力,可以赋予规定的紧固力,可以提高耐久性。

还有,本发明作为将所述结构所组成的防振装置粘接于杆部件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 于,以所述衬套主体的两分割橡胶体介于粘接剂层夹着所述杆部件的状态,紧固所述托架 配件的两个半部件并相对于所述杆部件的外周面粘接两分割橡胶体的内孔部周面的时候, 通过把衬垫介于所述两半部件的相对面之间来紧固,压缩所述分割橡胶体以扩大所述内孔 部的内径,相对于杆部件的外周面粘接所述内孔部周面,在该粘接之后,去掉所述衬垫使 所述两半部件对接而进行紧固,从而使所述两分割橡胶体在相对方向进一步压缩紧固。

由此,并不局限于构成所述衬套主体的两分割橡胶体的半圆形的内孔部相对于所述托 架配件的两半部件的内周向相对侧偏心而形成,通过所述两半部件的紧固,可以将所述两 分割橡胶体的内孔部周面在全周保持必要的表面压力并可靠地进行粘接,并且该粘接之 后,通过完全地紧固所述两个半部件,可以进一步压缩两分割橡胶体,可以在粘接时不过 度压缩,在使用状态中可靠地赋予预备的压缩。

在所述的安装方法中,较好是使所述两分割橡胶体的分割端面分别以越靠近内孔部侧 的越向相对侧突出的状态倾斜,通过所述托架配件的两半部件的紧固使所述两分割橡胶体 的分割端面对接,由此,在所述的安装状态中,分割橡胶体的一对分割端面没有间隙地紧 密粘接而形成一体,提高了衬套主体的耐久性。

还有,在所述的安装方法中,较好是所述衬垫或者与所述两分割橡胶体的内孔部周面 的双方的偏心量程度相同,或者仅具有稍小的厚度,在使该衬垫介入并紧固了所述托架配 件的两半部件的状态中,所述两分割橡胶体的分割端面的内孔部侧相对接。由此,通过处 于介入了所述衬垫的状态的所述半部件的紧固,可以将两分割橡胶体的内孔部周面与杆部 件的外周面可靠地粘接。

利用所述的本发明,通过相对于稳定杆等的杆部件粘接固定橡胶弹性体组成的衬套主 体,特别是在其粘接之际可以确保必要的表面压力进行可靠的粘接,不必担心粘接时的表 面压力不足所产生粘接界面的剥离等,还有在使用状态中不必担心产生滑动和位置偏移, 可以防止异常噪声的发生,同时可以保持良好操作稳定性。

特别是,通过如技术方案4~6所述将防振装置安装于杆部件上,可以将衬套主体可 靠地粘接固定于杆部件,同时可以在相对方向赋予衬套主体的分割橡胶体充分的压缩量, 可以更良好地保持所述粘接状态,可以提高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防振装置,是安装上杆部件前的分离状态的主视图。

图2是同上的纵向剖面图。

图3是同上防振装置粘接上杆部件时的剖面图。

图4是将同状态的一部分剖开了的侧面图。

图5是把托架配件的一对半部件完全地紧固后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6所示的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防振装置,是安装上杆部件前的分离状态的主视图。

图7是同上的纵向剖面图。

图8是同上防振装置安装上杆部件的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防振装置安装上杆部件前的分离状态的主视图,图2是同上的纵向剖面 图,图3是同防振装置粘接上杆部件时的剖面图。图4是把同状态的一部分剖开了的侧面 图。图5是把托架配件的一对半部件之间完全地紧固后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示的实施例显示的是作为稳定器衬套使用的防振装置A的情况。该防振装置A包括: 具有让作为稳定杆的杆部件B贯穿插通的内孔部11的由厚壁筒状的橡胶弹性体组成的衬 套主体10和由从外侧保持所述衬套主体10的等金属材料所形成的托架配件20。

所述托架配件20和所述衬套主体10分别在纵向1分为2。所述托架配件20由半部件 20a、20b构成,该半部件20a、20b是将与所述衬套主体10相接的圆形的内周面在纵向1 分为2所形成的上下一对的分割体,通常形成为,其一侧的半部件作为向车体的安装侧, 另一侧的半部件作为对所述一侧的半部件的紧固侧,分别在两侧部的对应部位形成有紧固 用孔22a、22b,可通过螺栓23等紧固手段进行紧固,也可做成可利用螺栓以外的其他紧固 手段来紧固。

所述衬套主体10由分割形成的与所述托架配件20的半部件20a、20b相对应并在纵 向1分为2(对开)而形成内孔部11的一对分割橡胶体10a、10b所构成,两分割橡胶体 10a、10b分别硫化成型的同时,硫化粘接在所述两半部件20a、20b的半圆形的各内周面 21a、21b上,通过所述两半部件20a、20b的紧固,两分割橡胶体10a、10b的分割端面 12a、12b彼此相对接。

并且,所述两分割橡胶体10a、10b所形成的内孔部11的成形上(图3的虚线)的内 径D1比作为安装对象的所述杆部件B的外径D2稍小,所述两分割橡胶体10a、10b夹着 所述杆部件B并通过由所述托架配件20的半部件20a、20b的紧固从外侧被按压而压缩, 所述两分割橡胶体10a、10b的内孔周面11a、11b直径扩大,使得通过粘接剂层保持规定 的表面压力而压接并粘接固定在所述杆部件B的外周面上。

所述内孔部11的成形上的内径D1通常形成为比所述杆部件B的外径D2直径小,其 程度是,在内孔部的最大直径的部分至少与确保粘接时的表面压力所需要的过盈量相当的 尺寸程度,比如,所述外径D2的1~30%程度。

并且,所述两分割橡胶体10a、10b这样形成,其分割端面12a、12b在成形上以越靠 近内孔部11侧越向彼此的相对侧突出的状态倾斜,半圆形的所述内孔部周面11a、11b相 对于所述半部件20a、20b的半圆形的内周面21a、21b向彼此的相对侧偏心,由此所述分 割橡胶体10a、10b分别在周方向的中央部壁厚增加相当于所述偏心量的程度。通过这样 的结构,所述两分割橡胶体10a、10b夹着所述杆部件B并因托架配件20的半部件20a、 20b的紧固从外侧被按压而压缩,所述分割端面12a、12b相互对接的同时,所述内孔部周 面11a、11b沿着所述杆部件B的外周面扩大直径并与该杆部件B的外周面粘接,进一步 在所述粘接后,通过以所述两半部件20a、20b相互对接的状态完全地进行紧固,所述两 分割橡胶体10a、10b的壁较厚的周方向中央部进一步被压缩,由此该分割橡胶体10a、10b 的相对方向的压缩量比其他部分增大所述的壁厚程度。

所述粘接剂层15,在把所述防振装置粘接上杆部件安装之际,比如通过在实施有外装 用的涂装的杆部件B的规定的部位的外周面,或在两分割橡胶体10a、10b的所述内孔部 周面11a、11b的任一侧涂敷粘接剂而形成。作为该粘接剂,比较适合采用氯化橡胶系粘 接剂、聚烯系粘接剂。

把所述结构的防振装置A粘接上杆部件B安装之时,采用以下的方法。

如上所述,预先在杆部件的外周面上或分割橡胶体10a、10b的内孔部周面11a、11b 上涂敷粘接剂。接着,在以所述衬套主体10的两分割橡胶体10a、10b介以所述粘接剂层 15夹着所述杆部件B的状态下,通过紧固所述两个半部件20a、20b,从而从外侧按压该 分割橡胶体10a、10b,将所述内孔部周面11a、11b相对所述杆部件B的外周面进行按压 而粘接。

特别是,此时,如图3及图4所示,在所述两个半部件20a、20b的相对面之间,使 厚度与所述两内孔部周面11a、11b的两者的偏心量相当的衬垫介在其间,通过用螺栓23 等的紧固手段将所述两个半部件20a、20b紧固,首先,在内孔部侧使所述分割橡胶体10a、 10b的所述分割端面12a、12b对接,同时压缩以使所述内孔部周面11a、11b直径扩大, 将该内孔部周面11a、11b压接在所述杆部件B的外周面上并保持规定的表面压力而进行 粘接。并且,为了所述粘接的所述两半部件20a、20b的紧固,可以如图3的虚线一样利 用紧固装置的螺栓23,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紧固工具。

并且,在该粘接后,以去掉所述衬垫30使两半部件20a、20b对接的方式进行完全紧 固,从而使所述两分割橡胶体10a、10b的分割端面12a、12b密切接触,同时使该分割橡 胶体10a、10b在相对方向(图中上下方向)进一步压缩。由此,分割橡胶体10a、10b的 相对方向的过盈量变大,压缩量增大,即使产生高温的粘接时的压缩量小,在粘接后可以 在相对方向赋予较大的压缩量,可以保持所设定的弹簧系数,可以提高其耐久性。

这样一来,通过将由橡胶弹性体组成的衬套主体10与杆部件B粘接,在粘接时,可 以确保粘接所需要的表面压力并可以可靠地进行粘接固定,同时可以赋予衬套主体10规 定的压缩量。特别是,如图1~图5所示的实施例,在以使相对方向的压缩量增大的方式 来处理所述两分割橡胶体10a、10b的情况下,固定状态更加稳定,也提高了耐久性。

图6~图8是相对于直径稍小的杆部件而被安装使用的防振装置的情况,基本上,是 与所述实施例同样的结构,相同结构的部件和部位使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该实施例中,构成所述衬套主体10的两分割橡胶体10a、10b,即把衬套主体10的 内孔部11上下1分为2所形成的分割橡胶体10a、10b的半圆形的内孔部周面11a、11b 从轴向的中央部向两端,其直径逐渐变小并在纵剖面形成为稍许锥状或微小曲率的弯曲 状。由此,即使在表面压力易于变低的轴向两端部,也可以进行压缩以使得杆部件发生充 分的表面压力,可以良好地保持粘接效果。

在该情况下,所述内孔部11的成形上的内径D1形成为,在所述内孔部11的最大直 径的轴向的中央部分,至少与确保粘接时的表面压力所需的过盈量相当的尺寸程度,比所 述杆部件B的外径D2小。

另外,越靠近所述内孔部周面11a、11b的轴向的两端直径越变小的结构也可以适用 于所述图1~图5的实施例。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可以恰好利用在作为汽车的稳定器衬套和后部悬架衬套以及其他橡胶衬套与 杆部件粘接固定而使用的情况。

符号的说明

A…防振装置  B…杆部件  D1…衬套主体的成形上的内径  D2…杆部件的外径

10…衬套主体  10a、10b…分割橡胶体  11…内孔部  11a、11b…内孔部周面

12a、12b…分割端面  15…粘接剂层  20…托架配件  20a、20b…半部件

21a、21b…半部件的内周面  22a、22b…紧固用孔  23…螺栓  30…衬垫。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