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

申请号 CN201680006083.2 申请日 2016-01-14 公开(公告)号 CN107208987A 公开(公告)日 2017-09-26
申请人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神藤正宪; 织谷好男; 上总拓也; 森本康介; 滨馆润一; 坂卷智彦;
摘要 提供能够防止圆筒配管彼此的摩擦并通过使 水 不易保持来抑制 腐蚀 的 空调 装置。空调装置(1)具备的 铝 制的多个联络配管(25a~25j)在圆筒形状部分处彼此被钎焊起来。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装置(1),其中,
该空调装置具备或铝合金制的多个圆筒配管(25a~25j),
多个所述圆筒配管在圆筒形状的外周彼此被钎焊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至少三根以上所述圆筒配管被钎焊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空调装置具备热交换器(20),该热交换器具有多个所述圆筒配管(25a~25j)和集管(24),
多个所述圆筒配管向相同方向延伸,
多个所述圆筒配管将在所述集管的内部被上下分割成多个的空间彼此联络起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在多个所述圆筒配管的外表面设置有作为牺牲材料、并且作为钎料而发挥作用的覆膜。

说明书全文

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例如,使用一种空调装置,其在热交换器中设置有多个或铝合金制的配管。
[0003] 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63319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热交换器,其中,集管、扁平管及翅片由铝或铝合金构成。在该热交换器中,集管内部被分隔成多个空间,以将该被分隔开的空间彼此联络起来的方式设置有多个联络配管。这里,以将集管内部的下方的一个空间与上方的一个空间连接起来的方式,将联络配管连接于集管。这里,按照集管内部的流路设置有多根与集管连接的联络配管。

发明内容

[0004]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5] 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热交换器的多个联络配管彼此空开间隔地配置。因此,用于配置多个联络配管的空间需要较宽。特别是,联络配管的根数越多,这样需要的空间越大。
[0006] 这里,在将各联络配管的间隔缩小来配置的情况下,虽然能够缩小设置空间,但有可能在各联络配管彼此之间保持有,会促进电腐蚀。特别是,这样的水的保持和电腐蚀在圆筒配管的外周曲面部分彼此接近的部分处常常明显。
[0007] 此外,在各联络配管彼此摩擦的情况下,配管表面发生损伤。该配管彼此的摩擦也由于在圆筒配管的曲面部分彼此接近的部分处反复发生而常常明显。
[0008]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防止圆筒配管彼此的摩擦并通过使水不易保持来抑制腐蚀的空调装置。
[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 第一方面的空调装置具备铝或铝合金制的多个圆筒配管。多个圆筒配管在圆筒形状的外周彼此被钎焊起来。
[0011] 该空调装置具备多个圆筒配管,这些多个圆筒配管彼此被钎焊起来。因此,能够防止多个圆筒配管彼此的相互摩擦,还能够抑制从摩擦部分首先发生腐蚀。此外,在多个圆筒配管彼此之间,钎料位于圆筒形状部分之间,因此,水不易保持在多个圆筒配管彼此之间。由此,能够防止圆筒配管彼此的摩擦并通过使水不易保持来抑制腐蚀。
[0012] 第二方面的空调装置在第一方面的空调装置中,其中,至少三根以上圆筒配管被钎焊在一起。
[0013] 这里,在配置三根以上圆筒配管的情况下,若要避免由于彼此摩擦而发生的损伤,则设置空间增大。
[0014] 相对于此,在该空调装置中,由于将三根以上圆筒配管钎焊,因此,不仅能够抑制彼此摩擦,还能够有效抑制设置空间的增大。
[0015] 第三方面的空调装置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空调装置中,其中,空调装置具备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具有多个圆筒配管和集管。多个圆筒配管向相同方向伸出。多个圆筒配管将在集管的内部被上下分割成多个的空间彼此联络起来。
[0016] 在该空调装置中,各圆筒配管被设置成:从在集管的内部被上下分割成多个的空间中的某空间伸出,并朝向与其它圆筒配管相同的方向延伸后回到集管的其它空间中。因此,多个圆筒配管被配置在彼此接近的位置。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该空调装置中,通过钎焊使多个圆筒配管一体化,从而能够防止彼此摩擦并使水不易保持。
[0017] 第四方面的空调装置在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空调装置中,其中,在多个圆筒配管的外表面设置有作为牺牲材料、并且作为钎料而发挥作用的覆膜。
[0018] 根据该空调装置,还能够容易向接合部分提供钎料并提高耐腐蚀性
[0019] 发明效果
[0020] 根据第一方面的空调装置,能够防止圆筒配管彼此的摩擦并通过使水不易保持来抑制腐蚀。
[0021] 根据第二方面的空调装置,不仅能够抑制彼此摩擦,还能够有效地抑制设置空间的增大。
[0022] 根据第三方面的空调装置,即使在多个圆筒配管配置在彼此接近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彼此摩擦并使水不易保持。
[0023] 根据第四方面的空调装置,还能够容易向接合部分提供钎料并提高耐腐蚀性。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结构的概要的回路图。
[0025] 图2是示出空调室外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0026] 图3是说明空调室外机的各设备的配置的概略俯视剖视图。
[0027] 图4是示出室外热交换器的概略外观立体图。
[0028] 图5是示出室外热交换器中的传热翅片的相对于扁平多孔管的安装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0029] 图6是折返集管和联络部的分解概略立体图。
[0030] 图7是示出被束部捆束的情况的一个示例的主视图。
[0031] 图8是示出被捆束部捆束的情况的一个示例的外观立体图(从折返集管侧观察的图)。
[0032] 图9是示出被捆束部捆束的情况的一个示例的外观立体图(从正面下方观察的图)。
[0033] 图10是示出被捆束部捆束的情况的一个示例的外观立体图(从背面下方观察的图)。
[0034] 图11是带部件的平面图。
[0035] 图12是夹持件的侧视图。
[0036] 图13是多个联络配管与捆束部9的钎焊固定的流程图
[0037] 图14是示出夹持件与多个联络配管的钎焊固定状态的图7中的X-X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参照附图对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空调装置1进行说明。
[0039] (1)空调装置1的整体结构
[0040]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冷冻装置1的结构的概略的回路图。
[0041] 空调装置1是通过进行蒸汽压缩式的冷冻循环运转而用于设置有空调室内机3的建筑物内的制冷制热的装置,其由作为热源侧单元的空调室外机2和作为使用侧单元的空调室内机3通过制冷剂联络配管6、7连接起来而构成。
[0042] 由空调室外机2、空调室内机3和制冷剂联络配管6、7连接起来而构成的制冷剂回路利用制冷剂配管将压缩机91、四路切换92、室外热交换器20(热交换器)、膨胀阀33、室内热交换器4和气液分离器93等连接起来而构成。在该制冷剂回路内封入有制冷剂,进行在制冷剂被压缩、冷却、减压、加热/蒸发后再次被压缩这样的冷冻循环运转。作为制冷剂,可使用例如从R410A、R32、R407C、R22、R134a、二等中选择出的制冷剂。
[0043] (2)空调装置1的详细结构
[0044] (2-1)空调室内机3
[0045] 空调室内机3通过壁挂等设置在室内墙面上,或者通过嵌入、悬挂等设置于建筑物等的室内天花板。空调室内机3具有室内热交换器4和室内扇5。室内热交换器4是例如由传热管和多个翅片构成的交叉翅片式翅管型热交换器,并且是在制冷运转时是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而发挥作用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冷却、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而发挥作用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的热交换器。
[0046] (2-2)空调室外机2
[0047] 空调室外机2被设置在建筑物等的室外,并通过制冷剂联络配管6、7而与空调室内机3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空调室外机2具有大致长方体状的单元外壳10。
[0048] 如图3所示,空调室外机2具有如下结构(所谓的箱型结构):利用沿铅垂方向延伸的隔板18将单元外壳10的内部空间一分为二,从而形成送风机室S1和机械室S2。空调室外机2具有配置在单元外壳10的送风机室S1内的室外热交换器20和室外风扇95,具有配置在单元外壳10的机械室S2内的压缩机91、四路切换阀92、气液分离器93、膨胀阀33、气体制冷剂配管31和液体制冷剂配管32。
[0049] 单元外壳10具备底板12、顶板11、送风机室侧的侧板13、机械室侧的侧板14、送风机室侧前板15和机械室侧前板16而构成壳体。
[0050] 空调室外机2构成为:从单元外壳10的背面和侧面的一部分将室外空气吸入到单元外壳10内的送风机室S1中,并将吸入的室外空气从单元外壳10的前面吹出。具体而言,相对于单元外壳10内的送风机室S1而形成有吸入口10a、吸入口10b和吹出口10c。吸入口10a和吸入口10b的整体从送风机室侧的侧板13的背面侧的端部扩展到机械室侧的侧板14的靠送风机室S1侧的端部。此外,吹出口10c被设置于送风机室侧前板15,其前侧被风扇格栅15a覆盖
[0051] 四路切换阀92是用于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机构。在制冷运转时,四路切换阀92将压缩机91的喷出侧的制冷剂配管和从室外热交换器20的一端(气体侧端部)延伸的气体制冷剂配管31连接起来,并且通过气液分离器93将气体制冷剂的制冷剂联络配管7和压缩机91的吸入侧的制冷剂配管连接起来(参照图1的四路切换阀92的实线)。此外,在制热运转时,四路切换阀92将压缩机91的喷出侧的制冷剂配管和气体制冷剂的制冷剂联络配管7连接起来,并且通过气液分离器93将压缩机91的吸入侧和从室外热交换器20的一端(气体侧端部)延伸的气体制冷剂配管31连接起来(参照图1的四路切换阀92的虚线)。
[0052] 室外热交换器20以在送风机室S1中与吸入口10a、10b对置的方式沿上下方向(铅垂方向)立起地配置。室外热交换器20是铝制的热交换器,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设计压约为3MPa~4MPa的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20从一端(气体侧端部)以与四路切换阀92连接的方式延伸出气体制冷剂配管31。此外,从室外热交换器20的另一端(液体侧端部)以与膨胀阀33连接的方式延伸出液体制冷剂配管32。
[0053] 气液分离器93被连接于四路切换阀92与压缩机91之间。气液分离器93具备将制冷剂分成气相和液相的气液分离功能。向气液分离器93流入的制冷剂被分成液相和气相,集中于上部空间的气相的制冷剂被提供到压缩机91。
[0054] 膨胀阀33是用于在制冷剂回路中对制冷剂进行减压的机构,并且是能够调整开度的电动阀。膨胀阀33被设置在室外热交换器20与液体制冷剂的制冷剂联络配管6之间,以进行制冷剂压力、制冷剂流量的调节,在制冷运转时和制热运转时均具有使制冷剂膨胀的功能。
[0055] 室外风扇95将用于与在室外热交换器20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空气提供到室外热交换器20。室外风扇95以与室外热交换器20对置的方式配置在送风机室S1中。室外风扇95将室外空气从背面侧吸入到单元内而在室外热交换器20中在制冷剂与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后将热交换后的空气从前面侧排出到单元外。
[0056] (3)空调装置1的动作
[0057] (3-1)制冷运转
[0058] 在制冷运转时,四路切换阀92成为图1的实线所示的状态,即,压缩机91的喷出侧经气体制冷剂配管31而与室外热交换器20的气体侧连接、并且压缩机91的吸入侧经气液分离器93、制冷剂联络配管7而与室内热交换器4的气体侧连接的状态。膨胀阀33被进行开度调节,使得室内热交换器4的出口(即室内热交换器4的气体侧)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固定(过热度控制)。在该制冷剂回路的状态下,当运转压缩机91、室外风扇95和室内风扇5时,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在压缩机91中被压缩而成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该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路切换阀92而被送到室外热交换器20。然后,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0中与由室外风扇95提供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进而,成为过冷却状态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20被送到膨胀阀33。通过膨胀阀33被减压到压缩机91的吸入压力附近而成为低压的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被送到室内热交换器4,并在室内热交换器4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
[0059] 该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制冷剂联络配管7而被送到空调室外机2,并再次被吸入到压缩机91中。这样,在制冷运转中,空调装置1使室外热交换器20作为在压缩机91中被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而发挥作用、并且使室内热交换器4作为在室外热交换器20中冷凝的制冷剂的蒸发器而发挥作用。
[0060] (3-2)制热运转
[0061] 在制热运转时,四路切换阀92成为图1的虚线所示的状态,即,压缩机91的喷出侧经制冷剂联络配管7而与室内热交换器4的气体侧连接、并且压缩机91的吸入侧经气体制冷剂配管31而与室外热交换器20的气体侧连接的状态。膨胀阀33被进行开度调节,使得室内热交换器4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为过冷却度目标值而固定(过冷却度控制)。在该制冷剂回路的状态下,当运转压缩机91、室外风扇95和室内风扇5时,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到压缩机91中而压缩成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并经由四路切换阀92和制冷剂联络配管7而被送到空调室内机3。
[0062] 进而,被送到空调室内机3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4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后,在通过膨胀阀33时根据膨胀阀33的阀开度而被减压。通过该膨胀阀33后的制冷剂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20。进而,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20的低压的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与由室外风扇95提供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并经由四路切换阀92而再次被吸入到压缩机91中。这样,在制热运转中,空调装置1使室内热交换器4作为在压缩机91中被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而发挥作用、并且使室外热交换器20作为在室内热交换器4中冷凝的制冷剂的蒸发器而发挥作用。
[0063] (4)室外热交换器20的详细结构
[0064] (4-1)室外热交换器20的整体结构
[0065] 图4中示出了室外热交换器20的概略外观立体图。此外,图5中示出了传热翅片21a相对于扁平多孔管21b的安装状态。
[0066] 室外热交换器20具备:热交换部21,其进行室外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出入口集管26和折返集管24,它们被设置在该热交换部21的一端侧;连结集管23,其被设置在该热交换部21的另一端侧;联络部25,其使折返集管24的下部与折返集管24的上部连结起来;和分流器22,其对分流到出入口集管26的下方的制冷剂进行引导。
[0067] (4-2)热交换部21
[0068] 热交换部21由多个传热翅片21a和多个扁平多孔管21b构成。传热翅片21a和扁平多孔管21b均是铝制或铝合金制。
[0069] 如图5所示,传热翅片21a是平板部件,在各传热翅片21a形成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扁平管插入用缺口21aa。该缺口21aa以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多个的方式设置于该传热翅片21a。另外,传热翅片21a被安装成具有无数朝向空气流的上游侧突出的部分。
[0070] 扁平多孔管21b作为传热管而发挥作用,将在传热翅片21a与室外空气之间移动的热传递给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该扁平多孔管21b具有成为传热面的上下的平面部和供制冷剂流动的多个流入口21ba。扁平多孔管21b的多个流入口21ba沿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0的空气流方向排列。具有这样的形状的扁平多孔管21b设置有多个,这些多个扁平多孔管21b沿铅垂方向空开规定间隔地配置。
[0071] 另外,该热交换部21在由室外风扇95产生的空气流方向(从壳体的背面和左侧面侧朝向壳体的正面的风扇格栅15a的气流)上具有:上风侧热交换部20a,其以对上风的部分进行镶边的方式设置;和下风侧热交换部20b,其以对下风侧进行镶边的方式设置。这些上风侧热交换部20a和下风侧热交换部20b以在空气流方向上排列2列的方式配置。
[0072] 上风侧热交换部20a具有:扁平多孔管21b,其以对上风侧进行镶边的方式延伸并沿上下方向排列多根;和传热翅片21a,其被固定于该扁平多孔管21b。此外,下风侧热交换部20b也同样地具有:扁平多孔管21b,其以对下风侧进行镶边的方式延伸并沿上下方向排列多根;和传热翅片21a,其被固定于该扁平多孔管21b。
[0073] (4-3)分流器22
[0074] 分流器22以将液体制冷剂配管32与出入口集管26的下方部分连结起来的方式被连接。例如,在室外热交换器20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而发挥作用时,该分流器22使从液体制冷剂配管32流出来的制冷剂在高度方向上分流,被分流器22分流后的各制冷剂流经出入口集管26的下方部分的各高度位置而被引导到上风侧热交换部20a的下方部分(参照图4中的虚线)。
[0075] (4-4)出入口集管26
[0076] 出入口集管26是沿铅垂方向延伸的铝制或铝合金制的筒状部件,其内部被分割成上方部分和下方部分。具体而言,出入口集管26的内部被沿水平方向扩展的挡板上下分隔开。
[0077] 该出入口集管26的下方部分在室外热交换器20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而发挥作用时作为制冷剂的入口而发挥作用,并且在室外热交换器20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而发挥作用时作为制冷剂的出口而发挥作用。此外,出入口集管26的上方部分在室外热交换器20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而发挥作用时作为制冷剂的出口而发挥作用,并且在室外热交换器20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而发挥作用时作为制冷剂的入口而发挥作用。
[0078] 出入口集管26的下方部分经分流器22而与液体制冷剂配管32连接。出入口集管26的上方部分与气体制冷剂配管31连接。
[0079] 此外,出入口集管26的下方部分具有上下排列的多个空间,使得在室外热交换器20作为蒸发器而发挥作用时可维持由分流器22分流的制冷剂在高度方向上的分布。通过出入口集管26的下方部分的内部空间被多个隔板上下分隔开而划分出这些空间。由此,构成为能够将被分流器22在高度方向上分开的各制冷剂流分别在维持分开的分流状态下经出入口集管26的下方部分而送向热交换部21。
[0080] 根据以上结构,在室外热交换器20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而发挥作用的情况下,经液体制冷剂配管32、分流器22和出入口集管26的下方部分而流入到热交换部21的制冷剂一边通过以下的各部件一边蒸发并到达出入口集管26的上方部分。进而,蒸发的制冷剂经由出入口集管26的上方部分和气体制冷剂配管31而流出到室外热交换器20的外部。另外,在室外热交换器20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而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成为与上述相反的流动。
[0081] (4-5)连结集管23
[0082] 连结集管23被设置在室外热交换器20中的热交换部21的与设置有出入口集管26和折返集管24的一侧(图3中所说的机械室侧)的端部相反一侧(在图3中所说的送风机室侧)。
[0083] 连结集管23构成为:将在上风侧热交换部20a的扁平多孔管21b中流动的制冷剂引导到相同高度位置处的下风侧热交换部20b的扁平多孔管21b、或将在下风侧热交换部20b的扁平多孔管21b中流动的制冷剂引导到相同高度位置处的上风侧热交换部20a的扁平多孔管21b。这里,在连结集管23中的与出入口集管26的下方部分对应的高度位置的部分流动的制冷剂流的方向与在连结集管23中的与出入口集管26的上方部分对应的高度位置的部分流动的制冷剂流的方向是彼此相反的方向。具体而言,在室外热交换器20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而发挥作用的情况下,连结集管23的下方部分将在上风侧热交换部20a中流动的制冷剂向下风侧热交换部20b引导,连结集管23的上方部分将在下风侧热交换部20b中流动的制冷剂向上风侧热交换部20a引导(参照图4中的虚线)。在室外热交换器20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而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成为与上述相反的制冷剂流动。
[0084] 在该连结集管23中,不产生制冷剂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起到将室外热交换器20内的制冷剂的流路仅在相同高度位置处连接起来的作用。
[0085] (4-6)折返集管24和联络部25
[0086] 折返集管24被设置在热交换部21的与设置有连结集管23的一侧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其被设置成在比出入口集管26靠下风侧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圆筒形状的部件。该折返集管24与热交换部21中的下风侧热交换部20b的与连结集管23侧相反侧的端部连接。折返集管24也是铝制或铝合金制的部件。
[0087] 联络部25具有多个联络配管25a~25j,所述多个联络配管是与折返集管24连接的铝制或铝合金制的圆筒配管。多个联络配管25a~25j分别将在折返集管24的内部被分隔成多个的空间中的下方的空间与上方的空间一对一连接起来。
[0088] 如图6中的折返集管24和联络部25的分解概略立体图所示,折返集管24具有:多孔侧部件61,其与多个扁平多孔管21b的一端连接;配管侧部件62,其构成与连接有扁平多孔管21b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分隔部件70,其位于多孔侧部件61与配管侧部件62之间;和多个挡板80,它们将折返集管24内部的空间上下分隔开。
[0089] 折返集管24是通过将这些多个部件组合起来而构成的在铅垂方向上较长的结构物。在折返集管24中,分隔部件70以外的各部件主要固定于作为一个部件的分隔部件70而构成,因此,容易进行彼此的定位,容易确保强度,即使是在铅垂方向上较长的结构也能够容易制造。
[0090] 多孔侧部件61构成折返集管24的热交换部21侧的壁面,形成俯视观察为大致半圆弧形状。该多孔侧部件61具有该半圆弧形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而成的形状,按照高度位置设置有多个用于插入扁平多孔管21b的沿板厚方向贯通的开口。
[0091] 配管侧部件62构成折返集管24的壁面中与热交换部21侧相反侧的壁面,形成俯视观察为大致半圆弧形状。该配管侧部件62具有该半圆弧形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而成的形状。配管侧部件62按照高度位置设置有多个用于插入联络部25的联络配管25a~25j的沿板厚方向贯通的开口。此外,在该配管侧部件62中,按照高度位置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挡板80的一端侧的开口。
[0092] 分隔部件70以将折返集管24的内部的空间分隔成多孔侧部件61侧的空间和配管侧部件62侧的空间的方式前后及上下地延伸。在分隔部件70中,按照高度位置设置有用于插入固定挡板80的开口。
[0093] 如图6所示,折返集管24的内部空间被设置有喷嘴的上升流形成部件81上下分割成下方的下方折返部分34和上方的上方折返部分37。
[0094] 下方折返部分34的内部空间被挡板80上下地进一步分割成下方的第一下方折返部分35和上方的第二下方折返部分36。另外,该第一下方折返部分35的内部被多个挡板80在上下方向上进一步分隔成多个空间。
[0095] 上方折返部分37的内部空间也被挡板80在上下方向上进一步分割成下方的第一上方折返部分38和上方的第二上方折返部分39。另外,该第二上方折返部分39的内部被多个挡板80在上下方向上进一步分隔成多个空间。在第二上方折返部分39的内部被分隔开的各空间中分别连接有多个扁平多孔管21b。在该第二上方折返部分39的内部被分隔开的各空间中分别设置有上升流形成部件81,该上升流形成部件81设置有用于形成上升流的喷嘴。因此,能够将制冷剂分别送入到多个扁平多孔管21b中,其中,所述多个扁平多孔管在不同的高度位置上与在第二上方折返部分39的内部被分隔开的各空间连接。
[0096] 另外,联络配管25a~25j均不与第二下方折返部分36和第一上方折返部分38连接,制冷剂以如下方式流动:流入到第二下方折返部分36内的制冷剂经由设置有喷嘴的上升流形成部件81而在折返集管24内上升,并从第一上方折返部分38流出,或者,流入到第一上方折返部分38内的制冷剂经由设置有喷嘴的上升流形成部件81而在折返集管24内下降,并从第二下方折返部分36流出。
[0097] 联络部25的联络配管25a~25j分别将在第一下方折返部分35的内部被多个挡板80在上下方向上分隔开的多个空间中的一个与在第二上方折返部分39的内部被多个挡板
80在上下方向上分隔开的多个空间中的一个一对一地上下连接起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联络部25的联络配管25a将折返集管24的内部空间中第二上方折返部分39的最上方的空间与第一下方折返部分35的最下方的空间连接起来。此外,联络部25的联络配管25b将折返集管24的内部空间中第二上方折返部分39的从上数第二个空间与第一下方折返部分35的从下数第二个空间连接起来。这样,联络部25的联络配管25a~25j按联络距离远的顺序进行连接。
[0098] 在上述的连接状态中,在室外热交换器20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而发挥作用的情况下,经由热交换部21的下风侧热交换部20b的下方部分而流入到第一下方折返部分35的制冷剂经联络部25的联络配管25a~25j而被送到第二上方折返部分39。此外,从热交换部21流入到第二下方折返部分36的制冷剂不经由联络部25而经由折返集管24内的空间被送到第一上方折返部分38。这里,被送到第二上方折返部分39及第一上方折返部分38的制冷剂被送到热交换部21的下风侧热交换部20b的上方部分。
[0099] 这里,与第二上方折返部分39连接的扁平多孔管21b的根数构成为多于与第一下方折返部分35连接的扁平多孔管21b的根数。此外,与第一上方折返部分38连接的扁平多孔管21b的根数构成为多于与第二下方折返部分36连接的扁平多孔管21b的根数。
[0100] 另外,经由热交换部21的下风侧热交换部20b的下方部分而向第一下方折返部分35流入的制冷剂在维持分流状态(被分到在下风侧热交换部20b的下方部分上下排列的多个扁平多孔管21b的分流状态)的情况下在第一下方折返部分35的内部被挡板80上下分隔开的各空间中流动。这样在第一下方折返部分35的内部的各空间中流动的制冷剂在维持分流状态的情况下分别在联络部25的联络配管25a~25j中流动,在维持分流状态(被分到联络部25的联络配管25a~25j的分流状态)的情况下在第二上方折返部分39的内部被挡板80上下分隔开的各空间中流动。
[0101] (5)联络部25的联络配管25a~25j的经捆束部9的捆束
[0102] 如图6中利用虚线示出概略配置那样,联络部25的联络配管25a~25j在被多个捆束部9捆束的状态下被钎焊固定。
[0103] 在图7至图10中,示出了被捆束部9捆束的部位的一个示例的外观立体图。这里,图7是主视图,图8是从折返集管24侧观察的外观立体图,图9是从正面下方观察的外观立体图,图10是从背面下方观察的外观立体图。
[0104] 捆束部9由带部件40和夹持件50构成。
[0105] 如作为平面图的图11所示,带部件40是具有主体部41和带部43的、铝制或铝合金制的部件。主体部41具有在内侧沿板厚方向贯通的卡定孔42。带部43从主体部41的一部分伸出,形成为比卡定孔42的宽度细,以便能够插入到卡定孔42中。该带部43可通过人手弯折,具有在一旦被插入到卡定孔42中而被弯折的情况下不易松弛的程度的刚性。此外,带部43的刚性被调节成仅卷绕一圈就足以能够捆束固定。
[0106] 如作为侧视图的图12所示,夹持件50是铝制或铝合金制的部件,其具有第一壁面部51、第二壁面部52、第一弯曲部53和第二弯曲部54。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夹持件50而例举了能够将圆筒形状的配管即联络配管25a~25j成两列地容纳在第一壁面部51侧和第二壁面部52侧的结构。第一壁面部51和第二壁面部52是以彼此对面的方式扩展的面状部分,能够从径向外侧沿板厚方向夹持被容纳在内部的联络配管25a~25j。此外,第一弯曲部53以其内表面容易沿着被容纳在第一壁面部51的一端侧的联络配管25a~25j的周面的方式弯曲而构成。第二弯曲部54也同样地以其内表面容易沿着被容纳在第二壁面部52的一端侧的联络配管25a~25j的周面的方式弯曲而构成。第一弯曲部53和第二弯曲部54经由平缓的曲面而连接。在第一壁面部51的与第一曲面部53侧相反侧的端部中央附近形成有第一切口51a,该第一缺口用于使带部件40的带部43通过。第一切口51a的宽度构成为大于带部件40的带部43的宽度、并小于带部件40的主体部41的宽度。在第二壁面部52的与第二曲面部54侧相反侧的端部中央附近也同样地形成有第二缺口52a,该第二缺口用于使带部件40的带部43通过。关于该第二缺口52a的宽度也构成为大于带部件40的带部43的宽度、并小于带部件40的主体部41的宽度。第一切口51a和第二缺口52a的切入深度短于联络配管25a~25j的外径。
[0107] (6)钎焊
[0108] 在联络部25的各联络配管25a~25j的外周表面形成有包覆包覆材料而成的覆膜。该包覆材料是可保护联络配管25a~25j的外周表面免于点蚀的牺牲材料,不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例如略微含有(例如1%以下)锌的铝7072等合金。此外,该包覆材料的熔点低于联络部25的各联络配管25a~25j的包覆材料以外的部分的熔点,还可以作为钎料而发挥作用。
[0109] 此外,在捆束部9的夹持件50的表面也形成有包覆与各联络配管25a~25j的外侧表面同样的包覆材料而成的覆膜。另外,未对捆束部9的带部件40实施这样的包覆材料的包覆。
[0110] 这样,外侧表面被包覆材料包覆的联络配管25a~25j在以彼此紧贴的方式(以圆筒形状的外周面彼此相互紧贴的方式)被捆束部9捆束的状态下被实施炉内钎焊。
[0111] 具体而言,按照图13中所记载的流程图的步骤,联络配管25a~25j与捆束部9被一体化固定。
[0112] 在步骤S10中,利用捆束部9的夹持件50将被包覆材料包覆的联络配管25a~25j以从径向外侧覆盖的方式夹持。
[0113] 在步骤S20中,利用带部件40将夹持联络配管25a~25j的夹持件50进一步从径向外侧捆束。这里,使带部件40的主体部41位于第二壁面部52的外侧的同时,使带部43一边通过夹持件50的第一切口51a和第二切口52a一边绕转。带部43的与主体部41侧相反侧的端部通过卡定孔42后,折返而使联络配管25a~25j和夹持件50紧固来定位。
[0114] 另外,这里,夹持件50中的与第一曲面部53及第二曲面部54相反侧的部分开放。进而,通过在夹持件50设置第一切口51a和第二切口52a,从而带部43能够以接触的方式沿着位于夹持件50的开放部分的联络配管25a~25j的外周曲面。
[0115] 在步骤S30中,多个联络配管25a~25j、夹持件50和带部件40以成为一体的状态被放入到炉中。
[0116] 在步骤S40中,炉的温度被提高到高于联络配管25a~25j、夹持件50的包覆材料的熔点的温度、并且包覆材料以外的部分的熔点以下的温度,从而使包覆材料熔解而作为钎料发挥作用。由此,如图14中的剖视图(图7中的X-X截面的图)所示,位于联络配管25a~25j的表面的包覆材料的一部分向联络配管25a~25j的外周曲面彼此的接触部分移动而形成焊缝99,并使联络配管25a~25j彼此钎焊固定。此外,位于联络配管25a~25j的表面的包覆材料的一部分还向夹持件50的内侧面与多个联络配管25a~25j的接触部分移动而形成角焊缝99,并使夹持件50与联络配管25a~25j钎焊固定。此外,带部件40的带部43在与多个联络配管25a~25j的外表面接触的部分处彼此被钎焊固定。
[0117] 如上所述,多个联络配管25a~25j与捆束部9彼此被钎焊固定。
[0118] (7)特征
[0119]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联络配管25a~25j被连接于折返集管24。这里,假设在将各联络配管25a~25j的间隔空开较宽地配置以免露水及雨水等水被保持在各联络配管25a~25j彼此之间的情况下,设置所需的空间需要较宽。在折返集管24内存在较多被分隔的空间、并且联络配管25a~25j的根数越多,该问题越明显。
[0120]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多个联络配管25a~25j被彼此紧贴地配置。由此,能够抑制设置所需的空间的增大。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三根以上联络配管彼此紧贴固定,因此,该设置空间的狭小化效果显著。
[0121] 并且,由于各联络配管25a~25j的外周曲面彼此被相互钎焊固定,因此,规定了相对的移动。因此,与仅将各联络配管25a~25j捆束而不彼此钎焊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限制各联络配管25a~25j的相对移动来避免外周曲面彼此摩擦,还能够避免由于彼此摩擦而促进腐蚀。
[0122] 此外,如图14所示,在各联络配管25a~25j的外周曲面彼此之间残存有由钎料构成的角焊缝99,因此,即使在曲面彼此接近的情况下,水也不易被保持在各联络配管25a~25j彼此之间。由此,能够抑制电腐蚀。另外,由于水不易被保持在各联络配管25a~25j彼此之间,因此,还能够提高排水性。
[012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在联络部25的多个联络配管25a~25j中实施了上述的配管的紧贴固定。该联络配管25a~25j均被设置成从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折返集管24的下方伸出而回到相同折返集管24的上方。因此,各联络配管25a~25j要通过的位置特别接近。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地利用钎焊使通过相互接近的位置的配管彼此一体化而不是使通过相互较远的位置的配管彼此一体化,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止彼此的摩擦、并且水不易被保持的效果。
[0124] 此外,由于形成在各联络配管25a~25j之间的角焊缝99作为牺牲材料而发挥作用,因此,即使发生了电腐蚀,该角焊缝99的部分也比多个联络配管25a~25j的母材(表面的包覆材料以外的部分)优先熔化开。因此,能够延长联络配管25a~25j的寿命。
[0125] 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联络配管25a~25j在被捆束部9捆束而彼此紧贴的状态下被放入到炉内,因此,容易将作为钎料而发挥作用的包覆材料向该紧贴部分引导,能够提高固定的可靠性。
[0126] (8)变形
[0127] (8-1)变形例A
[012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了多个联络配管25a~25j在被捆束部9捆束的状态下被彼此钎焊固定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0129] 但是,成为钎焊对象的多个圆筒配管被彼此钎焊固定即可,作为最终的固定物,捆束部9无需为一体。例如,也可以这样:使用在钎焊作业后可卸下的工具将多个圆筒配管在彼此紧贴的状态下进行炉中钎焊,在多个圆筒配管被彼此钎焊固定后将该工具卸下。
[0130] 此外,作为钎焊对象物的多个圆筒配管,不特别地限定,也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多个联络配管25a~25j以外的空调装置1具有的任意的多个圆筒配管彼此钎焊。
[0131] (8-2)变形例B
[013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了在多个联络配管25a~25j的表面及夹持件50的表面设置有作为钎料而发挥作用的包覆材料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0133] 但是,作为钎焊对象的多个圆筒配管,不限于这样地在表面设置有钎料的结构,也可以从成为钎焊对象的多个圆筒配管以外的任意的对象得到钎料。
[0134] 标号说明
[0135] 1   空调装置
[0136] 9   捆束部
[0137] 20  室外热交换器(热交换器)
[0138] 24  折返集管(集管)
[0139] 25  联络部
[0140] 25a~25j  联络配管(多个圆筒配管)
[0141] 26   出入口集管
[0142] 40   带部件
[0143] 41   主体部
[0144] 42   卡定孔
[0145] 43   带部
[0146] 50   夹持件
[0147] 现有技术文献
[0148] 专利文献
[0149]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63319号公报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