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加工工件的工具和方法

申请号 CN200680003401.6 申请日 2006-04-22 公开(公告)号 CN101111341A 公开(公告)日 2008-01-23
申请人 钴碳化钨硬质合金公司; 发明人 D·卡默迈尔; K·A·克赖格;
摘要 工具(1)可以围绕一个轴线(A)旋转并且具有一个工具基体(3),所述工具基体具有至少一个朝加工表面(11)定向的用于对 工件 粗加工的切削嵌件(15)和一个用于对工件精加工的磨削元件(9)。磨削元件(9)可以相对于工具基体(3)从一回缩的静止 位置 朝加工表面方向移入一加工位置。由此利用简单的结构设计构成一个组合的 铣削 及磨削工具。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加工工件的工具(1),该工具可以围绕一个轴线(A) 旋转并且具有一个工具基体(3),所述工具基体具有至少一个朝加工 表面(11)定向的用于对工件粗加工的切削嵌件(15)和一个用于对 工件精加工的磨削元件(9),其特征在于,磨削元件(9)可以相对于 工具基体(3)从一回缩的静止位置朝加工表面(11)方向移入一加工 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1),其特征在于,设置一个在工具 基体(3)内可移动的板(5),该压力板与磨削元件(9)机械连 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具(1),其特征在于,压力板(5)限 定一用于流体的压力腔(49)。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具(1),其特征在于,工具基体(3) 具有一个冷却流体供给管道(53),该冷却流体供给管道经由一开口 (51)与压力腔(49)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工具(1),其特征在于,压力腔(49) 经由冷却流体通道(31)朝加工表面(11)方向敞开。
6.如权利要求2至5之一所述的工具(1),其特征在于,在工具 基体(3)内设置一个支座(7),该支座限制压力板(5)朝加工表面 (11)方向的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具(1),其特征在于,支座按照一固定 环(7)的形式构成。
8.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工具(1),其特征在于,磨削元件 (9)借助于一弹簧元件(27)保持在回缩的静止位置。
9.如权利要求6或7和8所述的工具(1),其特征在于,弹簧元 件(27)设置在支座和压力板(5)之间。
10.一种借助于一工具(2)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所述工 具可以围绕一个轴线(A)旋转并且具有一个工具基体(3),所述工 具基体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对工件粗加工的切削嵌件(15)和一个用于 对工件精加工的磨削元件(9),其特征在于,为了对工件精加工,将 磨削元件(9)相对于工具基体(3)从一回缩的静止位置移入一与工 件接触的加工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由工具基体 (3)中的流体产生的压力将磨削元件(9)移入加工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供给一种气 溶胶作为冷却流体。
13.如权利要求10至12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时实 施粗加工和精加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灰口加工时 切削速度在600至1200m/min之间调节,在轻金属加工时切削速度在 2000至10000m/min之间调节。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加工工件的工具、特别是铣削工具,其可以 围绕一个轴线旋转并且具有一个工具基体,所述工具基体具有至少一 个朝加工表面定向的切削嵌件用于对工件粗加工和一个磨削元件用于 对工件精加工。本发明此外涉及一种借助于这种工具加工工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工具由US 4993891已知。在加工工件时大多需要两 个不同的加工过程。首先实现工件的粗加工,其中追求高的切削速度。 为了粗加工大多使用金刚石、陶瓷或硬金属切削刃。在粗加工后被加 工的区域具有粗糙的表面,其通常需要后续加工。为此需要进行精加 工或磨光,例如借助于具有尖棱的金刚石ICBN磨削涂层的磨削盘。 为此相对于粗加工仅仅实现较低的切削速度。
在两种加工过程之间的区域在于,它们通常在不同的旋转速度下 实现,其中为了粗加工采用高得多的旋转速度。在粗加工灰口时 采用直至1000m/min的切削速度,而在精加工时切削速度仅为大约 300m/min。在具有设置在圆周上的切削嵌件的工具旋转时圆周速度对 应于切削速度。另外一个区别在于在磨削时通常使用冷却剂用于冷却, 即实现湿加工。与之相反,在粗加工时需要进行干加工,因为硬金属 或陶瓷刀具不具有对温度变化的高灵敏性。
业已存在这样的尝试,仅借助于一个工具实现两个加工过程。上 述的US 4993891例如公开了一个用于铣削及磨削加工工件的平面铣 刀。在圆柱体形的平面铣刀的圆周侧的外边缘上安装许多切削嵌件。 在切削嵌件底侧的内侧上按照圆形排列设置具有磨削表面的正方形的 磨削元件。在这种平面铣刀中特别重要的是磨削元件的定向,其中磨 削元件去除粗加工的痕迹并且磨光工件表面。磨削元件具有较小的轴 向的正倾和较小的上升角,从而径向内边缘可以轻易地从磨削面上 抬起。此外磨削元件具有一个径向的倾角并且因此可以这样转动,使 得它提供更大的磨削面。在工作时首先将切削嵌件与工件接触并且对 其铣削,而后利用磨削元件对工件磨光。在这个构造中磨削元件固定 安装在工具上并且具有与切削嵌件相同的切削速度,其大约为 1000m/min。在这个切削速度下在没有冷却剂的情况下磨削元件与从 工件上切除的材料非常快速地粘结,从而磨削元件通常必须比切削嵌 件的更换频率高得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构造的且便宜的、用于对工件进 行粗加工及精加工的工具。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借助 于这种工具对工件表面进行加工的方法。
工具方面的目的通过这样一个用于加工工件的工具实现,其可围 绕一个轴线旋转并且包括一个工具基体,所述工具基体具有至少一个 朝加工表面定向的用于对工件粗加工的切削嵌件和一个用于对工件精 加工的磨削元件。磨削元件可以相对于基体从一回缩的静止位置朝加 工表面方向移入一加工位置。
这个构造使得可以应用传统的用于加工工件的工具特别是平面铣 刀,其通过较小的结构上的改变作为用于粗加工以及精加工工件的组 合工具。两个加工过程在此可以不相关地实施,一个加工过程的运行 参数和工作情况不会对另外一个加工过程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磨削元件,其特别是构成一个磨削盘,在工 作时在两个位置之间调节。磨削元件在其静止位置时稍微向内回缩并 且在工具应用时与加工表面隔开。在一个具有多个切削嵌件的工具例 如平面铣刀的情况下,加工表面通过由切削嵌件撑开(aufgespannt) 的平面限定。通常加工表面与工件的表面重合,切削嵌件在工作时与 工件的表面接触。在这种情况下仅工具的切削嵌件接触工件的表面并 且实施粗加工。为了接下来的精加工,磨削元件被向外压出,从而磨 削元件进一步向外与切削嵌件隔开地定位并且仅磨削元件与工件接 触。加工表面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磨削元件的平面限定。
因为两个加工过程优选彼此单独地实现,所以可以在精加工时使 用冷却剂,而不会形成对例如陶瓷的切削嵌件产生损害的危险。
优选在工具基体中设置一个可移动的板,其与磨削元件机械 连接。压力板具有一个内部的位置以及一个外部的位置,它们与磨削 元件的静止位置和加工位置相关联。当磨削元件处于其静止位置时, 压力板处于其内部的位置。为了将压力板推动到其外部的位置,一个 力作用在压力板上并且经由机械连接传递到磨削元件上,磨削元件由 此被调节到加工位置。当所述力不再作用在压力板上时,压力板退回 其内部的位置并且磨削元件相应地退回其静止位置。这个构造通过简 单的且便宜的技术手段实现并且确保工具的可靠的应用。
优选压力板限定用于流体的压力腔。流体例如是液体或气体混合 物。在工作时向这个压力腔内输入流体,其用于提高压力腔内的压力 并且由此将压力板从其内部的位置移入其外部的位置或者将磨削元件 移入其加工位置。压力板保留在其外部的位置,只要压力腔内的压力 很高。这意味着,流体或保持在封闭的压力腔内或在压力腔敞开时通 过持续输入流体将压力保持恒定。磨削元件的调节在此以简单的方式 和方法以液压或气动的方式实现。
在一个优选的构造中,工具基体具有冷却流体输送部,其经由一 个开口与压力腔连接。因为为了精加工工件通常给工件输送冷却流体, 所以冷却流体的冷却功能借助于这个构造被巧妙地利用,用于通过密 封功能将粗加工转换成精加工。附加的控制是不再需要的,在接通冷 却流体供给时磨削元件自动移入加工位置。冷却流体为此流入压力腔 并且在那儿构成足够高的压力,其将压力板从其内部的位置压入其外 部的位置并且由此将磨削元件移入加工位置。所需要的压力经由冷却 流体的通常压力提供,其大约在超过10×105Pa的范围内。
在另外一个优选的构造中,压力腔经由冷却流体通道朝加工表面 敞开。因此冷却流体可以由压力腔直接输送给磨削元件并且将工作中 的磨削元件冷却。在这个情况下特别是连续地向压力腔内供给和输出 相同量的冷却流体,以便通过持续地供给冷却流体可靠地将磨削盘可 靠保持在加工位置。替换地或附加地,设置一个机械止装置。
有利地在工具基体内设置一个支座,其限制压力板朝加工表面的 移动。这个支座如此定位,使得当压力板挡靠在支座上时磨削元件精 确地位于规定的加工位置以进行精加工。支座由非弹性的硬材料制成 并且不能弯曲或不在压力板的压力下弯曲。通过支座也可靠地确保磨 削元件重复地移入精确的加工位置。
符合目的的是,支座按照固定环的形式构成。这个环借助于力锁 合的连接、特别是借助于螺钉连接牢固地固定在工具基体上。这允许 支座的简单组装并且通过环形的构造构成压力板的可靠的确定的支 承。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磨削元件借助于一个弹簧元件保持在 回缩的静止位置。弹簧元件是压力弹簧或拉力弹簧。在移动压力板时, 压力弹簧被由冷却流体产生的压力压缩并且在卸载时压力弹簧将压力 板自动地置入其初始位置。在拉力弹簧的情况下,在移动压力板时拉 力弹簧的各端部彼此远离,并且在收缩时拉力弹簧将压力板拉回静止 位置。通过弹簧元件在此以结构上简单的方式使得压力板自动地且可 靠地返回回缩位置。
此外弹簧元件优选设置在支座和压力板之间。在压力弹簧的情况 下,这个构造允许松动地嵌入压力弹簧,从而其端部仅仅支承在两个 基面上。支座提供一个稳定的基面,弹簧元件的一个端部支承在该基 面上。另外一个端部支承在压力板上,压力板提供第二基面。
根据本发明,方法方面的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0的用于切削加 工工件的方法实现。据此,在这种方法中为了对工件精加工,磨削元 件由一个回缩的静止位置移入一个与工件接触的加工位置。
在上述权利要求中给出的工具的优点和优选的构造可以类似地转 移到这种方法中。
优选磨削元件借助于由在工具基体中的流体产生的压力移入加工 位置。流体特别是冷却润滑流体,其用于精加工时冷却和润滑磨削元 件。冷却润滑流体此外用于在工具基体内产生足够高的压力,借助于 所述压力磨削元件被压入加工位置。
符合目的的是,为精加工仅提供一个最小量润滑。为此输入气溶 胶作为冷却流体。在气溶胶的情况下冷却液体扩散成气体特别是空气, 其中液体的体积量保持非常小。在此仅仅供给非常少的量的冷却液体, 从而实现尽可能干燥的工件精加工。
有利的是,粗加工和精加工同时实施。因为气溶胶中的冷却液体 非常少,所以可以实现同时应用两个加工过程,而在此切削嵌件不会 由于应用冷却流体时强烈的温度变化而造成损害。
符合目的的是,在灰口铸铁加工时切削速度在600至1200m/min 之间调节,并且在轻金属加工时切削速度在2000至10000m/min之间 调节。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用于对工件粗加工及精加工的工具的分解图;
图2图1的工具处于对工件粗加工的工作位置的剖面图,其中 磨削元件处于静止位置;
图3图1的工具处于对工件精加工的工作位置的剖面图,其中 磨削元件处于加工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在图1中单个示出用于粗加工及精加工工件的工具1的各构件。 工具1构成一个在传统的平面铣刀的基础上的组合的铣削及磨削工 具。工具1具有工具基体3、压力板5、固定件7以及磨削元件9。工 具基体3的外壁的各个不同区域构成为圆柱体形或锥形,并且因此工 具围绕一个轴线A旋转对称。工具基体3的内腔朝加工表面11阶梯 形地扩大(见图2)。在其中一个阶梯上加工朝加工表面11定向的固 定孔13,其特别是具有螺纹。在工具基体3上的圆周侧上安装多个朝 加工表面11定向的、用于对工件粗加工的切削嵌件15。加工表面11 通过由各切削嵌件15撑开的垂直于轴线A的平面限定以用于粗加工。
压力板5朝加工表面11方向具有一个圆柱体形的凸肩17并且因 此按照活塞的形式构成。压力板5具有一个凸缘19,该凸缘19沿着 其圆周侧具有一个槽21,在安装状态下一个密封环23安装到所述槽 内。凸缘19此外在其朝向加工表面11的一侧上具有四个孔25a,弹 簧元件27导入所述孔内。凸肩17在其中心处具有一个中心孔29,其 被冷却流体通道31和钻孔33包围。
固定环7在安装状态下围绕凸肩17地套在其上。固定环7的直径 大于压力板5的凸缘19的直径,并且固定环7在其圆周壁的区域内具 有多个钻孔35,螺钉37a分别穿过所述钻孔35。在固定环7固定在工 具基体3内时,螺钉37a穿过钻孔35并且紧接着导入固定孔13内并 且在那儿与工具基体3拧接。
磨削元件9具有空心截角锥形状,在其基面上安装一个磨削环39. 磨削元件的固定侧41具有一个中心孔43以及多个钻孔45。螺钉37b 穿过磨削元件9的钻孔45,一直延伸入凸肩17的钻孔33内并且在那 儿拧接。一个中心螺钉47穿过磨削元件9的中心孔43一直插入压力 板5的中心孔29内,该中心螺钉47与压力板5拧接。
图2示出根据图1的工具1的横向剖视图。磨削元件9处于其回 缩位置,工具1处于其对工件粗加工的工作位置。固定环7借助于螺 钉37a固定在工具基体3内。固定环7的背对加工表面11的一侧具有 孔25b,其与压力板5的孔25a相对应,在所述孔内嵌入弹簧元件27。 弹簧元件27在这个实施例中是压力弹簧并且其端部不需要固定,而是 仅支承在固定环7和压力板5上。固定环7在工具应用时位于压力板 5之下,即压力板5被弹簧元件27的弹簧力保持在其内部的位置上。 一个压力腔49位于压力板5之上并且由该压力板限定,该压力腔经由 开口51与一个冷却流体供给管道53连通。在工具1的这个工作位置 上,压力腔49内的压力不高于环境压力。工具基体3在其圆周侧上具 有用于根据图1的切削嵌件15的容纳部55。
为了将工具1移入其用于工件精加工的工作位置,压力腔49经由 开口51填充冷却流体。压力板5在此利用处于大致至少10×105Pa的 压力下的冷却流体加载,从而压力板被压入其外部的位置,如图3中 所示。在压力板5轴向移动时,弹簧元件27受载和被挤压。压力板5 可以在此如此远地在轴向上移动,直至它贴靠在固定环7上,固定环 构成一个支座。借助于螺钉37b与压力板5的凸肩17相连接的磨削元 件9在压力板5移动时被向下压向加工表面11并且因此达到其加工位 置。压力腔49经由冷却流体通道31与磨削元件9的中心孔43流动连 接。中心孔43的直径大于中心螺钉47的直径,从而冷却流体在由冷 却流体通道31流出后经由中心螺钉47到达加工表面11并且在那儿冷 却应用中的磨削元件9。
在交替使用切削嵌件15和磨削元件9时,在精加工时加工表面 11通过磨削元件9所在的平面限定。磨削元件9在其应用时相对于工 具基体3比切削嵌件15稍微在轴向上更加向外定位,从而加工表面 11同样被向外移动。可替代上述交替使用,特别是在利用最小量润滑 时同时实施粗加工及精加工。
在同时实施两个工作过程时,切削嵌件15和磨削元件9处于一个 与加工表面11重合的平面内。不仅在各工作过程交替进行时而且在同 时进行时,粗加工和精加工时的旋转速度是相同的。
为了将磨削元件9重新移回其静止位置,中断向压力腔49内的冷 却流体供给。弹簧元件27的弹簧力将压力板5向上压,直至压力板5 重新位于其内部的位置,这对应于磨削元件9的静止位置。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