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切削工具

申请号 CN201210495518.8 申请日 2012-11-28 公开(公告)号 CN103128352B 公开(公告)日 2015-05-27
申请人 佑能工具株式会社; 发明人 高桥昭一; 角田正宪;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旋转切削工具,即使是在对复合蜂窝部件实施锪孔加工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没有切削残余物和 飞边 的良好的切削状态。在工具主体(1)的外周形成有从工具末端朝向基端侧的第一排屑槽(2),在工具主体的除第一排屑槽以外的外周部形成多条第二排屑槽(3),第二排屑槽以与第一排屑槽交叉的方式沿从工具末端朝向基端侧的螺旋设置,在第二排屑槽的前倾面与工具主体的外周面或外周后隙面相交的交叉棱线部形成基端侧外周刃(4),在工具主体的末端部设有底刃(5),在第一排屑槽的末端部的前倾面与工具主体的末端部的外周面或外周后隙面(18)相交的交叉棱线部形成末端侧外周刃(6),基端侧外周刃设置成比末端侧外周刃靠工具基端侧。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切削工具,在工具主体的外周形成有从工具末端朝向基端侧的第一排屑槽,在该工具主体的除第一排屑槽以外的外周部形成有多条第二排屑槽,所述多条第二排屑槽以与所述第一排屑槽交叉的方式沿从工具末端朝向基端侧的螺旋进行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二排屑槽的朝向工具旋转方向的前倾面与所述工具主体的外周面相交的交叉棱线部、或者在所述第二排屑槽的朝向工具旋转方向的前倾面与形成于所述工具主体的外周的外周后隙面相交的交叉棱线部,形成有基端侧外周刃,所述旋转切削工具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工具主体的末端部设有底刃,在所述第一排屑槽的末端部的前倾面与所述工具主体的末端部的外周面相交的交叉棱线部、或者在所述第一排屑槽的末端部的前倾面与形成于所述工具主体的末端部的外周的外周后隙面相交的交叉棱线部,形成有末端侧外周刃,所述基端侧外周刃设置在比所述末端侧外周刃靠工具基端侧的位置,所述第一排屑槽被设置为从工具末端朝向基端侧的左旋的螺旋状,该左旋的螺旋状的螺旋被设定为小于“第二排屑槽的螺旋角-10°”,而且所述第二排屑槽被设置为左旋的螺旋状,所述第二排屑槽的螺旋角被设定为50°以上且小于90°,
并且所述第一排屑槽在与工具轴线呈直角的剖视图中的占有角度为15°以上且小于“360/第二排屑槽的条数”°,且所述基端侧外周刃被设置成在工具轴线方向的任意点处其有效刃数不小于“第二排屑槽的条数-第一排屑槽的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端侧外周刃和所述末端侧外周刃从末端到基端为止为大致相同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刃与所述末端侧外周刃分别设有相同个数,且所述底刃与末端侧外周刃分别连续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排屑槽与所述底刃和所述末端侧外周刃这两个刃连续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端侧外周刃被设置成在工具轴线方向的任意点处其有效刃数不小于“第二排屑槽的条数-第一排屑槽的条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端侧外周刃被设置成在工具轴线方向的任意点处其有效刃数不小于“第二排屑槽的条数-第一排屑槽的条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端侧外周刃的个数构成为比所述末端侧外周刃的条数多。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端侧外周刃的个数构成为比所述末端侧外周刃的条数多。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端侧外周刃的个数构成为比所述末端侧外周刃的条数多。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端侧外周刃的个数构成为比所述末端侧外周刃的条数多。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端侧外周刃的个数构成为比所述末端侧外周刃的条数多。

说明书全文

旋转切削工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旋转切削工具,所述旋转切削工具用于对例如复合蜂窝部件(蜂窝夹芯板)等包含蜂窝芯的被削件进行切削加工。

背景技术

[0002] 复合蜂窝部件是在作为中空柱状的单元的平面集合体的蜂窝芯的上下表面层纤维强化塑料体并在表面设置树脂膜等表面材料而构成的,其轻量且具有良好的强度。
[0003] 另外,在将这样的复合蜂窝部件加工成预定形状时,采用例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的铣刀(endmill)。
[0004] 然而,特别是在进行从基材的一个面实施切削加工以形成预定深度的凹部(凹槽)的所谓锪孔加工的情况下,得到在蜂窝芯、纤维强化塑料体和表面材料均没有切削残余物和飞边的良好的切削状态是非常难得,因此,当前需要进行切削残余部分的除去处理、飞边去除处理等追加处理。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86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的现状而进行各种重复试验,结果找到了在实施上述锪孔加工时能够良好地切削所有蜂窝芯、纤维强化塑料体和表面材料的结构从而完成的,其提供一种这样的旋转切削工具:即使是在对复合蜂窝部件实施锪孔加工的时候,也能够得到在蜂窝芯、纤维强化塑料体和表面材料均没有切削残余物和飞边的良好的切削状态,实用性极为优秀。
[0007] 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主旨。
[0008] 一种旋转切削工具,在工具主体1的外周形成有从工具末端朝向基端侧的第一排屑槽2,在该工具主体1的除第一排屑槽2以外的外周部形成有多条第二排屑槽3,所述多条第二排屑槽3以与所述第一排屑槽2交叉的方式沿从工具末端朝向基端侧的螺旋进行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二排屑槽3的朝向工具旋转方向的前倾面与所述工具主体1的外周面相交的交叉棱线部、或者在所述第二排屑槽3的朝向工具旋转方向的前倾面与形成于所述工具主体1的外周的外周后隙面相交的交叉棱线部,形成有基端侧外周刃4,所述旋转切削工具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工具主体1的末端部设有底刃5,在所述第一排屑槽2的末端部的前倾面与所述工具主体1的末端部的外周面相交的交叉棱线部、或者在所述第一排屑槽2的末端部的前倾面与形成于所述工具主体1的末端部的外周的外周后隙面18相交的交叉棱线部,形成有末端侧外周刃6,所述基端侧外周刃4设置在比所述末端侧外周刃6靠工具基端侧的位置
[0009] 而且,技术方案2涉及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中,所述第一排屑槽2被设置为从工具末端朝向基端侧的直线状或者左旋的螺旋状,该左旋的螺旋状的螺旋被设定为小于“第二排屑槽3的螺旋角-10°”,而且所述第二排屑槽3被设置为左旋的螺旋状,所述第二排屑槽3的螺旋角被设定为50°以上且小于90°。
[0010] 而且,技术方案3涉及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中,所述基端侧外周刃4和所述末端侧外周刃6从末端到基端为止为大致相同直径。
[0011] 而且,技术方案4涉及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中,所述基端侧外周刃4和所述末端侧外周刃6从末端到基端为止为大致相同直径。
[0012] 而且,技术方案5涉及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中,所述第一排屑槽2在与工具轴线呈直角的剖视图中的占有角度为15°以上且小于“360/第二排屑槽3的条数”°,且所述基端侧外周刃4被设置成在工具轴线方向的任意点处其有效刃数不小于“第二排屑槽3的条数-第一排屑槽2的条数”。
[0013] 而且,技术方案6涉及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中,所述底刃5与所述末端侧外周刃6分别设有相同个数,且所述底刃5与末端侧外周刃6分别连续设置。
[0014] 而且,技术方案7涉及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中,所述底刃5与所述末端侧外周刃6分别设有相同个数,且所述底刃5与末端侧外周刃6分别连续设置。
[0015] 而且,技术方案8涉及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中,所述第一排屑槽2与所述底刃5和所述末端侧外周刃6这两个刃连续设置。
[0016] 而且,技术方案9涉及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中,所述第一排屑槽2与所述底刃5和所述末端侧外周刃6这两个刃连续设置。
[0017] 而且,技术方案10涉及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中,所述基端侧外周刃4被设置成在工具轴线方向的任意点处其有效刃数不小于“第二排屑槽3的条数-第一排屑槽2的条数”。
[0018] 而且,技术方案11涉及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中,所述基端侧外周刃4被设置成在工具轴线方向的任意点处其有效刃数不小于“第二排屑槽3的条数-第一排屑槽2的条数”。
[0019] 并且,技术方案12涉及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中,所述基端侧外周刃4的个数构成为比所述末端侧外周刃6的条数多。
[0020] 并且,技术方案13涉及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中,所述基端侧外周刃4的个数构成为比所述末端侧外周刃6的条数多。
[0021] 并且,技术方案14涉及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中,所述基端侧外周刃4的个数构成为比所述末端侧外周刃6的条数多。
[0022] 并且,技术方案15涉及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中,所述基端侧外周刃4的个数构成为比所述末端侧外周刃6的条数多。
[0023] 并且,技术方案16涉及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中,所述基端侧外周刃4的个数构成为比所述末端侧外周刃6的条数多。
[0024] 并且,技术方案17涉及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9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中,所述基端侧外周刃4的个数构成为比所述末端侧外周刃6的条数多。
[0025] 并且,技术方案18涉及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0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中,所述基端侧外周刃4的个数构成为比所述末端侧外周刃6的条数多。
[0026] 并且,技术方案19涉及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1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中,所述基端侧外周刃4的个数构成为比所述末端侧外周刃6的条数多。
[0027] 本发明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从而形成为这样的旋转切削工具:即使是在对复合蜂窝部件实施锪孔加工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在蜂窝芯、纤维强化塑料体和表面材料均没有切削残余物和飞边的良好的切削状态,实用性极为优秀。

附图说明

[0028] 图1是本实施例的概要说明侧视图。
[0029] 图2是本实施例的末端部的概要说明立体图。
[0030] 图3是本实施例的使用形态说明图。
[0031] 图4是图1的a-a剖面的箭头方向(工具轴线方向)的投影图。
[0032] 图5是排屑槽的前倾面和外周面或外周后隙面的其他例的说明图。
[0033] 图6是表示试验结果的表。
[0034] 标号说明
[0035] 1:工具主体;
[0036] 2:第一排屑槽;
[0037] 3:第二排屑槽;
[0038] 4:基端侧外周刃;
[0039] 5:底刃;
[0040] 6:末端侧外周刃;
[0041] 18:外周后隙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对于认为是优选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基于附图示出本发明的作用并简单地说明。
[0043] 例如,在蜂窝芯的上下表面层叠纤维强化塑料体并在表面设置树脂膜等表面材料而构成复合蜂窝部件,在对所述复合蜂窝部件实施锪孔加工时,能够利用设于工具末端的底刃5和末端侧外周刃6良好地切削蜂窝芯的单元,并且能够利用以与第一排屑槽2交叉的方式沿着从工具末端朝向基端侧的(大螺旋角的)螺旋密集设置的基端侧外周刃4良好地切削纤维强化塑料体和表面材料,因而,能够得到在蜂窝芯、纤维强化塑料体和表面材料均没有切削残余物和飞边的良好的切削状态。
[0044] 【实施例】
[0045]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0046] 本实施例为一种旋转切削工具,在工具主体1的外周形成有从工具末端朝向基端侧的第一排屑槽2,在该工具主体1的除第一排屑槽2以外的外周部形成有多条第二排屑槽3,所述多条第二排屑槽3以与所述第一排屑槽2交叉的方式沿从工具末端朝向基端侧的螺旋进行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二排屑槽3的朝向工具旋转方向的前倾面与所述工具主体1的外周面相交的交叉棱线部、或者在所述第二排屑槽3的朝向工具旋转方向的前倾面与形成于所述工具主体1的外周的外周后隙面相交的交叉棱线部,形成有基端侧外周刃4,其中,在所述工具主体1的末端部设有底刃5,在所述第一排屑槽2的末端部的前倾面与所述工具主体1的末端部的外周面相交的交叉棱线部、或者在所述第一排屑槽2的末端部的前倾面与形成于所述工具主体1的末端部的外周的外周后隙面18相交的交叉棱线部,形成有末端侧外周刃6,所述基端侧外周刃4设置在比所述末端侧外周刃6靠工具基端侧的位置。
另外,对于“外周面”与“形成于外周的外周后隙面”的区别在后面叙述。
[0047] 具体来说,如图3所图示地,本实施例是由刃部A、柄部B和连接两者的锥形部C构成的、主要对复合蜂窝部件实施所谓锪孔加工时使用的立铣刀,所述复合蜂窝部件是在作为中空柱状(中空六棱柱状)的单元7的平面集合体的纸制的蜂窝芯8的上下表面层叠素纤维强化塑料体(CFRP9)并在表面设置作为表面材料的树脂膜10而构成的。
[0048] 即,在进行上述复合蜂窝部件的锪孔加工时,刃部A的末端侧主要切削单元7,而刃部A的基端侧主要切削纤维强化塑料体和表面材料,在本实施例中设定各构成要素以便良好地切削所有材料。下面,对刃部A更为具体地进行说明。
[0049]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工具主体1的外周隔开预定间隔地形成有两条第一排屑槽2,所述第一排屑槽2为从工具末端朝向基端侧的螺旋状,在该工具主体1的外周且在第一排屑槽2彼此之间的外周部形成有四条第二排屑槽3,所述第二排屑槽3沿螺旋角比所述第一排屑槽2大的螺旋进行设置,在该第二排屑槽3的朝向工具旋转方向的前倾面与形成于所述工具主体1的外周的外周后隙面相交的交叉棱线部形成有基端侧外周刃4。
[0050] 在两条第一排屑槽2的前倾面11与工具主体1的第一末端后隙面13相交的交叉棱线部、以及设置在工具末端侧的切口(gash)面12与工具主体1的第一末端后隙面13相交的交叉棱线部,分别设有具有切削刃的底刃5。图中,标号14为第二末端后隙面,标号15为与切口面12连续设置的切口连续设置面,标号16为第一排屑槽2的第一底面,标号17为第一排屑槽2的第二底面。另外,第一排屑槽2也可以设置成直线状,而且也可以是设有一条或三条以上第一排屑槽2的结构。
[0051]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排屑槽2的末端部的前倾面与形成于工具主体1的末端部的外周的外周后隙面18相交的交叉棱线部分别设有末端侧外周刃6。另外,也可以是不设置外周后隙面18而在外周面与所述前倾面相交的交叉棱线部设置末端侧外周刃6的结构,而且,也可以是下述结构:将切口面12延伸设置到工具外周为止,在该切口面12与工具主体1的外周面或外周后隙面18相交的交叉棱线部设置末端侧外周刃6的末端侧的一部分。
[0052] 利用该末端侧外周刃6能够良好地将锪孔加工时单元7的中间部的中空六棱柱状的侧面切断,而且,通过底刃5使得单元7的中间部的中空六棱柱状的剖面的切削面粗糙度变好。
[0053] 而且,底刃5与末端侧外周刃6分别设有相同个数(在本实施例中为两个)。该底刃5与末端侧外周刃6连续设置,且被设置成相同相位。而且,第一排屑槽2与底刃5和末端侧外周刃6这两者连续设置,且被设置成与所述底刃5和末端侧外周刃6相位相同。因此,由于能够以底刃5和末端侧外周刃6同时切削角部,因此对纸制的蜂窝芯8的切削性良好,而且,能够将被底刃5和末端侧外周刃6切削掉的切屑从第一排屑槽2顺利地排出。
[0054] 而且,各第一排屑槽2在与工具轴线呈直角的剖视图中的占有角度(除去占有角)被设定为15°以上且不到“360/第二排屑槽3的条数”。具体来说,除去占有角指的是,如图4所图示地,在工具主体1的与工具轴线呈直角的剖视图中(与工具轴线呈直角的剖面在工具轴线方向投影得到的投影图中),位于第一排屑槽2的两端部中的最靠近前(工具末端侧)的位置的基端侧外周刃4(图4中的点E)之间所成的角(穿过工具中心和点E的直线所成的角)。在本实施例中,除去占有角设定为85°。如果不将第一排屑槽2的除去占有角确保为预定角度的话,则无法将由末端侧外周刃6和基端侧外周刃4切削掉的切屑顺畅地排出,会因切屑的啮入而产生被削件的切削残余物和飞边。而且,若除去占有角过大的话,则基端侧外周刃4的有效刃数减少,增加了每个刃的工作量,由此对纤维强化塑料体和表面材料的切削性恶化,容易产生飞边。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基端侧外周刃4的有效刃数”指的是在任意的与工具轴线呈直角的剖面存在的基端侧外周刃4的个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形成基端侧外周刃4的第二排屑槽3形成有四条,因此在不存在第一排屑槽2的情况下(与工具轴线成直角的剖视图中的占有角度(除去占有角)为0°的情况下),在任意的与工具轴线成直角的剖面存在的基端侧外周刃4的个数为四个。由于存在第一排屑槽2,因此除去了基端侧外周刃4的一部分,除去的量对应于与工具轴线呈直角的剖视图中的预定的占有角度(除去占有角)。在图4中,基端侧外周刃4的有效刃数为以标号P表示的两个。
[0055] 在此,使用图4,对在基端侧外周刃4的形成中说明过的“外周面”与“形成于外周的外周后隙面”的不同进行说明。图4中图示的实施例为,在工具主体的外周不设外周面(圆柱面)而形成有外周后隙面,并在该外周后隙面与第二排屑槽3的朝向工具旋转方向的前倾面相交的交叉棱线部形成有基端侧外周刃4,在图4中,将所述前倾面与所述外周后隙面交叉的点作为基端侧外周刃4以标号P图示。另外,所述前倾面和所述外周后隙面的区域以它们的交点(外周刃)为始端,但前倾面和外周后隙面各自的终端并不一定是固定的,仅是指外周刃附近。为了使这些前倾面和外周后隙面的大致的区域容易理解,在图4中图示出旁线。具体来说,以虚线图示前倾面部分,以双点划线图示外周后隙面部分。
[0056] 将排屑槽的前倾面和外周面或外周后隙面的其他例在图5中图示。图5的(a)是在排屑槽的前倾面(虚线部分)与外周后隙面(双点划线部分)相交的交叉棱线部形成有外周刃的例子,一个排屑槽的一侧起到前倾面的作用,而另一侧起到外周后隙面的作用(并非与排屑槽分开形成外周后隙面,而是将一个排屑槽的另一侧作为外周后隙面利用)。图5的(b)是在排屑槽的前倾面与外周后隙面相交的交叉棱线部形成有外周刃的例子,与排屑槽分开形成外周后隙面。图5的(c)是在排屑槽的前倾面与外周面(圆柱面)相交的交叉棱线部形成有外周刃的例子。
[0057] 对于末端侧外周刃6的形成所涉及的“外周面”和“形成于外周的外周后隙面”也是同样的。
[0058] 而且,末端侧外周刃6的轴向长度被设定为0.01mm以上且“工具直径的三倍”以下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将末端侧外周刃6的轴向长度设定为1.2mm。末端侧外周刃6的工具轴线方向长度为“向被削件切入的切入深度-(一面侧的纤维强化塑料体厚度+一面侧的表面材料厚度)”即可,为了确保对锪孔加工时的单元7的中间部的中空六棱柱状的侧面的切削性良好,将末端侧外周刃6的工具轴线方向长度设定为在锪孔的侧面加工时不会接触纤维强化塑料体和表面材料的长度。如后所述,该末端侧外周刃6的左旋的螺旋角比较小,因此能够对纤维沿板材的平面方向配置的纤维强化塑料体本身良好地进行加工,但在对硬度低的表面材料进行加工时会产生飞边。由于纤维强化塑料体与(设置在与蜂窝芯相反的一面侧且厚度相对于纤维强化塑料体的厚度足够薄的)表面材料大致无间隙地紧贴,因此期望同时切削所述两部件,期望以基端侧外周刃4而不是末端侧外周刃6进行切削。需要考虑这一点来设定末端侧外周刃6的轴向长度。
[0059] 并且,在该末端侧外周刃6的基端侧且在第一排屑槽2之间的外周部设有第二排屑槽3和基端侧外周刃4。因此,通过使基端侧外周刃4不存在至底刃附近,从而不会向底面引导切削下来的切屑,因此能够防止因切屑的啮入而导致底面处的切削性的降低(如果将基端侧外周刃4设置到底刃附近为止的话,左旋的螺旋角较大,因此切屑被向底面方向引导,从而产生蜂窝芯8的切削残余物,加工面变得粗糙。)。
[0060] 第一排屑槽2被设置为从工具末端朝向基端侧的直线状(所谓的螺旋角(图1中α)为0°)或者左旋的螺旋状,该左旋的螺旋状的螺旋角(图1中α)被设定为小于“第二排屑槽3的螺旋角-10°”,而且第二排屑槽3被设置为左旋的螺旋状,所述第二排屑槽3的螺旋角(图1中β)被设定为50°以上且小于90°。左旋指的是相对于工具旋转轴线从工具末端向基端侧逆时针旋转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屑槽2的螺旋角设定为10°第二排屑槽3的螺旋角设定为75°第一排屑槽2的螺旋角影响对蜂窝芯8(纸材)的切削性以及蜂窝芯8、纤维强化塑料体和表面材料的切屑排出性,第二排屑槽3的螺旋角影响对表面材料的朝向上方的飞边的防止。特别是当第二排屑槽3的螺旋角不足50°时,表面材料的朝向上方的飞边容易产生,并不优选。另外,这些角度范围是根据后述的试验例等的结果经验性地确定的。
[0061] 另外,第二排屑槽3由于被第一排屑槽2隔断,因此并不是连续地设置的,不过,由于第二排屑槽3是沿预定的螺旋轨迹(使用磨具的磨削加工时的螺旋轨迹)(分别呈圆弧状地)设置的,因此将沿预定的螺旋轨迹断续地设置的第二排屑槽3整体记做一条,并与沿其他螺旋轨迹断续地设置的第二排屑槽3区别开。即,在本实施例中,沿四条(起点)不同的螺旋轨迹分别并列设置有第二排屑槽3,共计设置有四条第二排屑槽3。而且,对于在该第二排屑槽3的朝向工具旋转方向的前倾面与工具主体1的外周面(或者外周后隙面)相交的交叉棱线部设置的基端侧外周刃4也是同样的,将沿预定的螺旋轨迹断续地设置的基端侧外周刃4整体记做一条。
[0062] 而且,基端侧外周刃4的刃数(条数)构成为比末端侧外周刃6的刃数多。末端侧外周刃6的作用主要是对蜂窝芯8(纸材)的切削,由于被削件柔软,因此即使刃数较少也容易得到良好的切削性,容易抑制刃尖的损耗。另一方面,由于基端侧外周刃4主要切削纤维强化塑料体和表面材料,因此若刃数较少则每个刃的工作量增加,损耗增大,容易产生纤维的切削残余物和表面材料的飞边,因此期望确保较多的刃数(条数)。
[0063] 在本实施例中,设有四个基端侧外周刃4(设有四条第二排屑槽3)。因此,如图1、图2所示,基端侧外周刃4在工具轴线方向密集地设置,容易确保有效刃数。具体来说,基端侧外周刃4被设置成在工具轴线方向的任意点处其有效刃数不小于“第二排屑槽3的条数-第一排屑槽2的条数”(在本实施例中为不小于2)(如果有效刃数小于“第二排屑槽3的条数-第一排屑槽2的条数”的话,对纤维强化塑料体的切削性降低。)。
[0064] 而且,基端侧外周刃4和末端侧外周刃6构成为从末端到基端呈大致相同直径。这是为了在开孔加工时对应相同孔径加工、和在侧面加工时得到相同剖面形状。
[0065] 本实施例如上所述地构成,因此对于在蜂窝芯8的上下表面层叠CFRP9并在表面设置硬度低的表面材料10而构成的复合蜂窝部件,在对所述复合蜂窝部件实施锪孔加工时,能够利用设于工具末端的底刃5和末端侧外周刃6良好地切削凹部底面的蜂窝芯8的单元7,并且能够利用沿螺旋角比第一排屑槽2的螺旋角大的螺旋密集地设置的基端侧外周刃4良好地切削凹部侧面(CFRP9和表面材料10)。
[0066] 因此,本实施例为这样的旋转切削工具:即使是在对复合蜂窝部件实施锪孔加工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在蜂窝芯、纤维强化塑料体和表面材料均没有切削残余物和飞边的良好的切削状态,实用性极为优秀。
[0067] 下面,对证明本实施例的效果的试验例进行说明。
[0068] 具体来说,使用图6所示的各工具,对复合蜂窝部件实施所谓锪孔加工,并评价各材料在切削后的状态,所述复合蜂窝部件是在中空六棱柱状的单元7的平面集合体即纸制的蜂窝芯8的上下表面层叠CFRP9并在其表面设置表面材料10而构成的。
[0069] 根据该结果,能够确认:在未设有第一排屑槽2的比较例1、2中,对表面材料的切削性差。而且,能够确认:在比较例3那样仅使基端侧外周刃最优化的情况下,仅改善了对CFRP和表面材料的切削性,无法使对蜂窝芯的切削性最优化,而通过具备末端侧外周刃6,能够使对包括蜂窝芯的所有材料的切削性最优化。而且,能够确认:在使第一排屑槽的螺旋方向为右旋的情况下,对表面材料的切削性变差。
[0070] 根据以上能够确认:通过具备上述结构的本实施例,能够得到在所有的材料都不存在切削残余物和飞边的良好的切削状态。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