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尘装置

申请号 CN201110276935.9 申请日 2011-09-08 公开(公告)号 CN102431012B 公开(公告)日 2015-01-07
申请人 株式会社牧田; 发明人 三轮正夫; 荒川琢雄;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集尘装置。在使用内部吸尘型 钻头 进行加工作业的作业工具中使用,对因加工作业而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的集尘装置,提供有助于作业性的提高的技术。用于尖端工具(119)为内部吸尘型钻头的作业工具的集尘装置(210),具有安装在工具主体(103)的集尘装置主体部(211)和 覆盖 尖端工具(119)的周围的集尘部(261)。集尘部构成为内部吸尘型钻头对应集尘部,其呈嵌合状安装在集尘装置主体部(211),且沿尖端工具(119)的长轴方向突出而覆盖粉尘排出口(120a),并在比该粉尘排出口(120a)更靠轴向前端侧接近该尖端工具(119)的外周面,由此在粉尘排出口(120a)的周边形成闭合空间(262)。
权利要求

1.一种集尘装置,该集尘装置在作业工具中使用,该作业工具中,安装于工具主体的前端区域的尖端工具被构成为具有集尘通路的内部吸尘型钻头,且用来对因所述尖端工具对被加工材料进行的加工作业而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所述集尘通路在该尖端工具的内部沿长轴方向延伸,并且前端被开口而作为粉尘吸引口,延伸方向的规定位置被开口而作为粉尘排出口,所述集尘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集尘装置具有安装在所述工具主体的集尘装置主体部和覆盖所述尖端工具的周围的集尘部,
所述集尘部被构成为内部吸尘型钻头对应集尘部,且所述集尘部形成为前后两端开口,且长轴方向的中间区域朝后方扩展成近似喇叭状的筒状部件,并以后侧的开口端部从前方覆盖的方式呈嵌合状安装于所述集尘装置主体部的小径筒部,并且,沿所述尖端工具的长轴方向突出而覆盖所述粉尘排出口,而且在比该粉尘排出口更靠轴向前端侧接近该尖端工具的外周面,由此在所述粉尘排出口的周边形成闭合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尘装置在能够相对于所述工具主体在被构成为所述内部吸尘型钻头的所述尖端工具和其他尖端工具之间进行更换的作业工具中使用,所述其他尖端工具在内部不具有集尘通路,且能够进行沿长轴方向进行直线动作的锤击作业、绕长轴进行旋转动作的钻孔作业以及进行直线动作和旋转动作的冲击钻作业中的至少一个作业,
能够相对于所述集尘装置主体部安装其他集尘部而代替所述集尘部,该其他集尘部遍及所述其他尖端工具的长轴方向的规定范围覆盖该尖端工具,由此在该其他尖端工具的外部形成外部集尘通路,
该集尘装置可供使用者在第1吸尘方式和第2吸尘方式之间进行选择,所述第1吸尘方式是以所述内部吸尘型钻头以及内部吸尘型钻头对应集尘部的组合而定义的,所述第2吸尘方式是以所述其他尖端工具以及其他集尘部的组合而定义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尘装置在关于所述其他尖端工具能够相对于所述工具主体在进行基于直线动作和旋转动作的冲击钻作业的第1钻头与进行仅基于直线动作的锤击作业的第2钻头之间进行更换的作业工具中使用,
第2吸尘方式具有第1作业吸尘方式和第2作业吸尘方式,且能够供使用者在该第1作业吸尘方式与该第2作业吸尘方式之间进行选择,其中,所述第1作业吸尘方式是以所述第1钻头以及遍及长轴方向的全长覆盖该第1钻头的第1钻头集尘部的组合而定义的,所述第2作业吸尘方式是以所述第2钻头以及覆盖该第2钻头的钻头尖端以外的区域的第2钻头集尘部的组合而定义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集尘装置主体部与所述集尘部的嵌合区域,在所述集尘部形成有由凹状部与凸状部中的一方构成的集尘部侧安装部,在所述集尘装置主体部形成有由所述凹状部与所述凸状部中的另一方构成的主体侧安装部,
所述主体侧安装部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集尘装置主体部在与尖端工具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在与所述集尘部侧安装部卡合的卡合位置和解除该卡合的解除位置之间相对移动,当所述主体侧安装部被置于所述卡合位置的情况下,以限制呈嵌合状安装于所述集尘装置主体部的所述集尘部从该集尘装置主体部脱离的状态进行保持,当所述主体侧安装部被置于所述解除位置的情况下,允许所述集尘部相对于所述集尘装置主体部的安装以及拆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集尘装置主体部与所述其他集尘部的嵌合区域,在所述其他集尘部形成有由凹状部与凸状部中的一方构成的集尘部侧安装部,在所述集尘装置主体部形成有由所述凹状部与所述凸状部中的另一方构成的主体侧安装部,
所述主体侧安装部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集尘装置主体部在与尖端工具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在与所述集尘部侧安装部卡合的卡合位置和解除该卡合的解除位置之间相对移动,当所述主体侧安装部被置于所述卡合位置的情况下,以限制呈嵌合状安装于所述集尘装置主体部的所述其他集尘部从该集尘装置主体部脱离的状态进行保持,当所述主体侧安装部被置于所述解除位置的情况下,允许所述其他集尘部相对于所述集尘装置主体部的安装以及拆卸。
6.一种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工具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装置。

说明书全文

集尘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在作业工具进行规定的加工作业时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的集尘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日本特开平11-77662号公报,针对在钻头(bit)的内部设置前端开口作为粉尘吸引口的长轴方向的吸尘孔,经由该吸尘孔对在加工作业时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的内部吸尘型钻头,公开了将筒状的集尘罩体以包围吸尘孔的排出口的方式安装于钻头的轴柄(shank),经由与集尘罩体连接的软管向外部的集尘机集尘的结构。
[0003]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是在尖端工具亦即钻头本身安装集尘罩体以及软管的结构,因此对钻头施加负荷而导致平衡较差,对作业性造成负面影响,在这一点上仍有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集尘装置提供一种有助于作业性的提高的技术。
[0005]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提供一种集尘装置,该集尘装置在安装于工具主体的前端区域的尖端工具被构成为具有集尘通路的内部吸尘型钻头的作业工具中使用,且用来对因尖端工具对被加工材料进行的加工作业而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上述集尘通路在该尖端工具的内部沿长轴方向延伸,并且前端被开口而作为粉尘吸引口,延伸方向的规定位置被开口而作为粉尘排出口。集尘装置具有安装在工具主体的集尘装置主体部和覆盖尖端工具的周围的集尘部。而且,集尘部被构成为内部吸尘型钻头对应集尘部,上述集尘部呈嵌合状安装于集尘装置主体部,并且,沿尖端工具的长轴方向突出而覆盖粉尘排出口,而且在比该粉尘排出口更靠轴向前端侧接近该尖端工具的外周面,由此由闭合空间覆盖粉尘排出口。
[0006] 根据本发明,集尘部被构成为由闭合空间覆盖内部吸尘型钻头的粉尘排出口的内部吸尘型钻头对应集尘部,并且,呈嵌合状安装在集尘装置主体部。即,由于是包含集尘部的集尘装置被安装在作业工具的工具主体的结构,故能够避免对钻头施加集尘部以及软管的重量,作业工具易于操作,提高作业性。
[0007]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式,上述集尘装置在能够相对于工具主体在被构成为内部吸尘型钻头的尖端工具和其他尖端工具之间进行更换的作业工具中使用,上述其他尖端工具在内部不具有集尘通路,且能够进行沿长轴方向进行直线动作的锤击作业、绕长轴进行旋转动作的钻孔作业以及进行直线动作和旋转动作的冲击钻作业中的至少一个作业。集尘装置能够相对于集尘装置主体部安装其他集尘部而代替集尘部,该其他集尘部遍及其他尖端工具的长轴方向的规定范围覆盖该尖端工具,由此在该其他尖端工具的外部形成外部集尘通路。而且,该集尘装置可供使用者在第1吸尘方式和第2吸尘方式之间进行选择,上述第1吸尘方式是以内部吸尘型钻头以及内部吸尘型钻头对应集尘部的组合而定义的,所述第
2吸尘方式是以其他尖端工具以及其他集尘部的组合而定义的。
[0008]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集尘装置,能够在第1吸尘方式和第2吸尘方式之间选择性地使用,由此能够应对基于作业工具的多样作业方式且便利性高。
[0009]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式,集尘装置在关于其他尖端工具能够相对于上述工具主体在进行基于直线动作和旋转动作的冲击钻作业的第1钻头与进行仅基于直线动作的锤击作业的第2钻头之间进行更换的作业工具中使用。并且,第2吸尘方式具有第1作业吸尘方式和第2作业吸尘方式,且能够供使用者在该第1作业吸尘方式与该第2作业吸尘方式之间进行选择,其中,上述第1作业吸尘方式是以第1钻头以及遍及长轴方向的全长覆盖该第1钻头的第1钻头集尘部的组合而定义的,所述第2作业吸尘方式是以第2钻头以及覆盖该第2钻头的钻头尖端以外的区域的第2钻头集尘部的组合而定义的。
[0010] 根据本发明,关于第2吸尘方式,能够进一步在第1作业吸尘方式与第2作业吸尘方式之间进行选择性使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集尘装置的便利性。
[0011]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式,一种集尘部构成为内部吸尘型钻头对应集尘部的集尘装置,在集尘装置主体部与集尘部的嵌合区域,在集尘部形成有由凹状部与凸状部中的一方构成的集尘部侧安装部,在集尘装置主体部形成有由凹状部与凸状部中的另一方形成的主体侧安装部。而且,主体侧安装部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集尘装置主体部在与尖端工具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在与集尘部侧安装部卡合的卡合位置和解除该卡合的解除位置之间相对移动,当主体侧安装部被置于卡合位置的情况下,以限制呈嵌合状安装于集尘装置主体部的集尘部从该集尘装置主体部脱离的状态进行保持,当主体侧安装部被置于解除位置的情况下,允许集尘部对于集尘装置主体部的安装以及拆卸。
[0012] 根据本发明的集尘装置,在集尘部呈嵌合状安装在集尘装置主体部的状态下,利用主体侧安装部朝卡合位置的相对移动使该主体侧安装部与集尘部侧安装部卡合,由此限制该集尘部从该集尘装置主体部脱离。因此,能够可靠地保持集尘部相对于集尘装置主体部的安装状态,防止在加工作业中集尘部的意外脱落。另一方面,当主体侧安装部朝解除位置相对移动的情况下,通过解除该主体侧安装部与集尘部侧安装部的卡合,能够容易地进行集尘部相对于集尘装置主体部的安装以及拆卸。
[0013]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式,在形成为能够相对于集尘装置主体部安装在尖端工具的外部形成外部集尘通路的其他集尘部的集尘装置中,在集尘装置主体部与其他集尘部的嵌合区域,在其他集尘部形成有由凹状部与凸状部中的一方构成的集尘部侧安装部,在集尘装置主体部形成有由凹状部与凸状部中的另一方构成的主体侧安装部。而且,主体侧安装部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集尘装置主体部在与尖端工具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在与集尘部侧安装部卡合的卡合位置和解除该卡合的解除位置之间相对移动,当主体侧安装部被置于卡合位置的情况下,以限制呈嵌合状安装于集尘装置主体部的其他集尘部从该集尘装置主体部脱离的状态进行保持,当主体侧安装部被置于解除位置的情况下,允许其他集尘部相对于集尘装置主体部的安装以及拆卸。
[0014] 根据本发明的集尘装置,在其他集尘部呈嵌合状安装在集尘装置主体部的状态下,利用主体侧安装部朝卡合位置的相对移动使该主体侧安装部与集尘部侧安装部卡合,由此限制该其他集尘部从该集尘装置主体部脱离。因此,能够可靠地保持其他集尘部相对于集尘装置主体部的安装状态,防止在加工作业中集尘部的意外脱落。另一方面,当主体侧安装部朝解除位置相对移动的情况下,通过解除该主体侧安装部与集尘部侧安装部的卡合,能够容易地进行其他集尘部相对于集尘装置主体部的安装以及拆卸。
[0015]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式,构成具有各技术方案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集尘装置的作业工具。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具有在作业性的提高方面有效的集尘装置的作业工具。
[0016] 根据本发明,在集尘装置中,提供有助于作业性的提高的技术。
[0017]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式,提供一种技术,在集尘罩体自如装卸的集尘装置中,实现集尘罩体的装卸的容易化,并且在可靠地将集尘罩体保持于安装位置方面有效。
[0018] 根据该方式,集尘装置安装于作业工具,该作业工具通过对安装于工具主体的前端区域的尖端工具进行驱动来对被加工材料进行规定的加工作业,对因加工作业而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其中,作为应用集尘装置的“作业工具”,典型地有在錾凿作业中使用的电锤或冲击钻,在开孔作业使用的冲击钻或电钻等。
[0019] 本方式的集尘装置具有安装在工具主体的集尘装置主体部、和呈嵌合状安装在集尘装置主体部的前端部并覆盖尖端工具的筒状的集尘罩体。而且,在集尘装置主体部与集尘罩体的嵌合区域,在集尘罩体形成有由凹状部与凸状部中的一方构成的罩体侧安装部,在集尘装置主体部形成有由凹状部与凸状部中的另一方构成的主体侧安装部。主体侧安装部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集尘装置主体部沿与尖端工具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在与罩体侧安装部卡合的卡合位置和解除该卡合的解除位置之间相对移动,当主体侧安装部被置于卡合位置的情况下,以限制呈嵌合状安装于集尘装置主体部的集尘罩体从该集尘装置主体部脱离的状态进行保持,当主体侧安装部被置于解除位置的情况下,允许集尘罩体相对于集尘装置主体部的安装以及拆卸。
[0020] 根据本发明的集尘装置,在集尘罩体呈嵌合状安装在集尘装置主体部的状态下,利用主体侧安装部朝卡合位置的相对移动使该主体侧安装部与罩体侧安装部卡合,由此限制该集尘罩体从该集尘装置主体部脱离。因此,能够可靠地保持集尘罩体相对于集尘装置主体部的安装状态,防止在加工作业中集尘罩体的意外脱落。另外,当主体侧安装部朝解除位置相对移动的情况下,通过解除该主体侧安装部与罩体侧安装部的卡合,能够容易地进行集尘罩体相对于集尘装置主体部的前端部的安装以及拆卸。
[0021]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式,具有与集尘装置主体部以及主体侧安装部分体形成的弹性部件,利用该弹性部件对主体侧安装部朝与罩体侧安装部卡合的卡合位置弹性施
[0022] 根据本发明,通过利用弹性部件对主体侧安装部朝向卡合位置施力,能够通过使主体侧安装部克服弹性部件的作用力而朝解除位置移动来解除相对于罩体侧安装部的卡合。因此,能够增大主体侧安装部与罩体侧安装部的卡合深度(卡合量)来提高保持力,却不损害集尘罩体的安装容易度、拆卸容易度。另外,通过利用其他部件形成弹性部件,与由将主体侧安装部与集尘装置主体部一体形成的树脂弹簧构成的情况相比,老化减少,由此能够提高耐久性。
[0023]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式,主体侧安装部被设定在集尘装置主体部的前端部外周上的对置的2个位置。
[0024] 根据本发明,通过如上述方式构成,能够更为可靠地保持集尘罩体的安装状态,并且对于2个位置的主体侧安装部能够以用手指夹捏的方式呈对置状施加力,因此操作简单。
[0025]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式,具有使主体侧安装部在卡合位置与解除位置之间移动的操作部,使主体侧安装部朝卡合位置移动时的操作部的外表面被设定为与集尘装置主体部的外表面共面。
[0026] 根据本发明,在集尘罩体安装于集尘装置主体部的状态下,被置为主体侧安装部的操作部外表面与集尘装置主体部的外表面共面,因此例如在加工作业中,不会产生意外有外力作用于操作部而使主体侧安装部朝解除位置被操作的不良情况。
[0027]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式,构成为具有上述各方式所记载的集尘装置的作业工具。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具备集尘装置的作业工具,该集尘装置能够可靠地保持集尘罩体相对于集尘装置主体部的安装状态,并且容易进行集尘罩体相对于集尘装置主体部的前端部的安装以及拆卸。附图说明
[0028] 图1是表示安装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孔作业用的集尘装置的冲击钻的整体结构的在局部包含剖面的侧视图。
[0029] 图2是表示作为开孔作业用而构成的集尘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0030]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0031] 图4是从图3的剖面位置起沿周方向偏移180度后的位置的剖视图,示出集尘罩体的防脱机构。
[0032] 图5是表示作为錾凿作业用而构成的集尘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0033] 图6是图5的B部放大图。
[0034] 图7是从图6的剖面位置起沿周方向偏移180度后的位置的剖视图,示出集尘罩体的防脱机构。
[0035] 图8是表示作为吸尘钻头用而构成的集尘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0036] 图9是图8的C部放大图。
[0037] 图10是从图9的剖面位置起沿周方向偏移180度后的位置的剖视图,示出集尘罩体的防脱机构。
[0038]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尘装置所装配到的电锤的整体结构的外观图。
[0039] 图12是表示集尘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0040] 图13是对图11的A部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0041] 图14是对图12的B部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0042] 图1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尘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0043] 图16是对图15的C部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0044] 图17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尘装置的剖视图。
[0045] 图18是表示不同于图17的剖面位置的集尘装置的剖视图。
[0046] 符号说明:
[0047] 101...冲击钻(作业工具);103...主体部(工具主体);105...曲柄壳体;106...达壳体;107...筒体;107a...把手安装部;108...夹头;109...握柄(主手柄);109a...扳机;119...锤钻头(尖端工具);119a...钻头尖端;120...吸尘孔;
120a...粉尘排出口;191...工具保持器;192...气缸;193...冲击单元;194...撞击器;195...冲击栓(impact bolt);201...侧把手;203...安装条带;210...集尘装置;
211...筒状安装部(集尘装置主体部);211a...小径筒部;211b...大径筒部;211c...延长筒部;212...突部;213...软管连接口;215...集尘软管;217...绑扎条带;219...胶圈;221...开孔作业用的集尘罩体(其他集尘部);222...内部空间(外部集尘通路);
223...钻头包覆部;225...开口端部;225a...环状凹部(集尘部侧安装部);241...錾凿作业用的集尘罩体(其他集尘部);242...内部空间(外部集尘通路);247...后侧的开口端部;247a...环状凹部(集尘部侧安装部);251...钩部件(主体侧安装部);251a...后侧端部;251b...前侧端部;252...钩收容空间;253...突起;253a...倾斜面;255...按压部(操作部);257...螺旋弹簧(弹性部件);259...盖罩部件;261...吸尘钻头用的集尘罩体(集尘部);262...内部空间(闭合空间);263...前侧的开口端部;265...后侧的开口端部;265a...切孔(集尘部侧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以下,参照图1~图10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以应用到作为作业工具的一个例子的电动式的冲击钻101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中示出在冲击钻101安装有作为辅助手柄的侧把手201(方便起见,仅部分示出)和集尘装置210的状态。参照图1对冲击钻101的结构简略地进行说明。冲击钻101大致主要包括:形成冲击钻101的轮廓的主体部103;借助工具保持器191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该主体部103的前端区域(图示左侧)的长条状的锤钻头119;以及连接于主体部103的与锤钻头119相反一侧的、由使用者手握的作为主手柄的握柄109。主体部103与本发明的“工具主体”对应。锤钻头119被插入到工具保持器191的钻头插入孔内,并由夹头108保持成能够沿长轴方向进行相对的往复移动,且沿周方向的相对转动受限的状态。另外,为方便说明,称锤钻头119侧为前,握柄109侧为后。
[0049] 主体部103主要包括:收纳驱动马达(方便起见省略图示)的马达壳体106;运动转换机构(方便起见省略图示);收纳冲击单元193以及动力传递机构(方便起见省略图示)的曲柄壳体105;以及连接在曲柄壳体105的前方的大致圆筒状的筒体107。驱动马达的旋转动力由以曲柄机构为主体构成的运动转换机构适宜地转换成直线运动,而后传递给冲击单元193,经由该冲击单元193使锤钻头119产生朝向长轴方向(图1中左右方向)的冲击力。并且,驱动马达的旋转动力由以多个齿轮为主体构成的动力传递机构适宜减速,而后经由作为最终轴的工具保持器191传递给锤钻头119,使该锤钻头119绕周方向进行旋转动作。另外,通过作业者对配置于握柄109的扳机109a进行勾动操作,驱动马达被通电驱动。
[0050] 冲击单元193主要包括:与曲柄机构的活塞一起滑动自如地配置在气缸192的缸筒内壁的作为冲击件的撞击器194;以及滑动自如地配置在工具保持器191的作为中间件的冲击栓195。撞击器194经由伴随着活塞的滑动动作而产生的气缸192的空气室的空气弹簧(压力变动)被驱动,撞击(冲击)冲击栓195,经由该冲击栓195向锤钻头119传递冲击力。
[0051] 另外,冲击钻101能够通过作业者的操作而在锤击模式和冲击钻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在锤击模式中,对锤钻头119仅施加沿长轴方向的冲击力来对被加工材料进行錾凿(锤击)作业,在冲击钻模式中,对锤钻头119施加沿长轴方向的冲击力与沿周方向的旋转力来对被加工材料进行开孔(冲击钻)作业,但此为公知的技术,并且与本发明无直接关系,因此省略说明。
[0052] 接着,参照图2~图10对安装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冲击钻101,并吸引在对被加工材料(例如混凝土)进行加工作业时产生的粉尘来进行集尘的集尘装置210进行说明。在冲击钻101中,配备有与作业方式对应的多种锤钻头119,存在通过将该多种锤钻头119选择性地更换安装于工具保持器191来进行该加工作业的情况。图2中示出安装开孔作业用的锤钻头119的情况,图5中示出安装錾凿作业用的锤钻头119的情况,图8中示出安装在轴内部具有作为集尘通路的吸尘孔120的锤钻头119而用于开孔作业的情况。具有吸尘孔120的锤钻头119与本发明中的“尖端工具”对应,不具有吸尘孔的锤钻头119以及錾凿作业用的锤钻头119与本发明中的“其他尖端工具”对应。另外,不具有吸尘孔的锤钻头119与本发明中的“第1钻头”对应,錾凿作业用的锤钻头119与本发明中的“第2钻头”对应。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具有吸尘孔120的锤钻头119称作吸尘钻头。吸尘钻头119与本发明中的“内部吸尘型钻头”对应。
[0053] 此外,如图8所示,吸尘钻头119的吸尘孔120的前端(钻头尖端119a侧)开口作为粉尘吸引口,并且,在吸尘钻头119的轴中心的内部朝基部一侧(安装侧)沿长轴方向延伸,并在规定位置沿径向呈贯通状开口作为粉尘排出口120a。
[0054] 本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210被构成用于应用在上述的选择性地更换安装多种锤钻头119来进行加工作业的冲击钻101中。集尘装置210主要包括:与侧把手201一起安装在冲击钻101的筒体107的作为防尘罩的合成树脂制的筒状安装部211;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在筒状安装部211的前端、且长轴方向长度变化的伸缩式的开孔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21(参照图2);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在筒状安装部211的前端、且长轴方向长度恒定的錾凿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41(参照图5);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在筒状安装部211的前端、作为吸尘钻头119用而构成的集尘罩体261(参照图8)。
[0055] 被用于基于不具有吸尘孔的锤钻头119进行的开孔作业中的集尘罩体221(以下,称作开孔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21)、錾凿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41以及吸尘钻头用的集尘罩体261,可按照作业方式以选择性地更换安装于筒状安装部211的前端方式进行使用。即,针对开孔作业,集尘装置210利用筒状安装部211与开孔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21的组合构成,针对錾凿作业,集尘装置210利用筒状安装部211与錾凿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41的组合构成,针对使用吸尘钻头119进行的开孔作业,集尘装置210利用筒状安装部211与吸尘钻头用的集尘罩体261的组合构成。筒状安装部211与本发明中的“集尘装置主体部”对应,集尘罩体221、241、261之中,吸尘钻头用的集尘罩体261与本发明中的“集尘部”对应,开孔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21以及錾凿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41与本发明中的“其他集尘部”对应。
[0056] 如图2所示,筒状安装部211是长轴方向的两端开口的沿锤钻头长轴方向延伸的近似圆筒形状的筒状部件,在前端侧(前侧)形成有作为安装区域的小径筒部211a,在前端侧的相反侧(后侧)形成有大径筒部211b,能够在小径筒部211a选择性地安装开孔作业用、錾凿作业用以及吸尘钻头用的集尘罩体221、241、261。在大径筒部211b的后方区域(图2的右侧)还连接有用于将筒状安装部211安装于冲击钻101的主体部103的延长筒部211c。延长筒部211c从大径筒部211b朝后方延伸,并且被后端敞开的多个狭缝(方便起见省略图示)在周方向分割成多个,由此允许径向的弹性挠曲。
[0057] 在使筒状安装部211从前方(图示左侧)向后方覆盖筒体107的前端部的状态下,利用装配于该筒体107的侧把手201的安装条带203对延长筒部211c进行固定,以此安装筒状安装部211。安装条带203以卷绕在形成于筒体107的把手装配部107a的外表面的方式配置,并使用省略图示的螺纹构造被勒紧或放松。即,集尘装置210构成为,通过利用安装条带203勒紧筒状安装部211的延长筒部211c,该集尘装置210与侧把手201一起被固定在主体部103的筒体107的把手装配部107a。
[0058] 并且,在筒状安装部211的小径筒部211a形成有软管连接口213,该软管连接口213与被选择性地安装于该筒状安装部211的开孔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21、錾凿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41或吸尘钻头用的集尘罩体261的内部空间222、242、262连通,该软管连接口
213设置成从小径筒部211a的外表面向斜后方突出的突出状,且连接有用于与方便起见省略图示的集尘机连接的集尘软管215(参照图1)。集尘软管215通过绑扎条带217被系在马达壳体106,由此不会在加工作业时形成妨碍。另外,至少在进行加工作业时,集尘软管
215的另一端部与外部的集尘机(方便起见,省略图示)直接连接或者连接于集尘机侧的软管。另外,集尘软管215并不局限于连接在与冲击钻101分体设置的集尘机的方式。例如,当冲击钻101具备由马达以及被该马达驱动的集尘扇构成的吸引源的情况下、或集尘装置本身具备由马达以及被该马达驱动的集尘风扇构成的吸引源的情况下,集尘软管215的另一端部连接于上述吸引源。并且,在小径筒部211a、在软管连接口213的后方安装有胶圈
219。胶圈219是作为对小径筒部211a的内周面与锤钻头119的外周面之间的缝隙进行密闭的部件而具备的。并且,在筒状安装部211的小径筒部211a的外周面上、在隔着中心而对置的两处形成以规定高度沿径向突出的突条212。
[0059] 接着对开孔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21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开孔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21以波纹状的钻头包覆部223为主体而构成,该钻头包覆部223覆盖包括锤钻头119在内的不具有开孔作业用的吸尘孔的锤钻头119整体,并且在长轴方向自如伸缩,该钻头包覆部223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形成为环状的开口端部225。另外,钻头包覆部223为橡胶制或合成树脂制,前后的环状的开口端部225的内径被设定为与钻头包覆部223的谷部的内径大致相等,在前后的开口端部225设定朝外侧凹陷的周方向的环状凹部225a(参照图3)。
[0060] 通过将钻头包覆部223的一方(后方)的开口端部225从外侧嵌合于前述的筒状安装部211的小径筒部211a,如上述构成的开孔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21被安装在该筒状安装部211。当进行该嵌合时,如图3所示,在小径筒部211a的外周面上的隔着中心而对置的两处形成的突条212利用开口端部225的弹性变形而弹性地卡合于在开口端部225的内周面形成的环状凹部225a。由此,集尘罩体221不易从筒状安装部211脱落而实现以防脱的状态被安装。安装于筒状安装部211的集尘罩体221覆盖锤钻头119的外部,利用其内面空间222构成集尘用的通路。集尘罩体221的内部空间222与本发明中的“外部集尘通路”对应。
[0061] 安装于筒状安装部211的集尘罩体221以包围锤钻头119的周围的方式配置,并且,如图2所示,具有能够覆盖包括不具有吸尘孔的锤钻头119的钻头尖端119a在内的整体的长轴方向长度。即,在集尘罩体221的前端(前侧开口端部225的端面)被压靠于被加工材料的表面的状态下进行冲击钻101的开孔作业,进而,以前侧的开口端部225的开口作为吸引口将在开孔作业时产生的粉尘吸引至由集尘罩体221的内部空间222内,并且,从该内部空间222经由筒状安装部211的软管连接口213、集尘软管215集尘于集尘机。伴随着基于锤钻头119的开孔的掘进,由自如伸缩的波纹管构成的钻头包覆部223受被加工材料挤压而缩小,由此能够维持集尘效果。利用不具有吸尘孔的锤钻头119与开孔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21的组合进行粉尘的吸引处理的方式与本发明中的“第2吸尘方式”以及”第1作业吸尘方式”对应。
[0062] 接着对在錾凿作业中使用的集尘罩体241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錾凿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41构成为前后两端开口的橡胶制或者合成树脂制的圆筒状部件,其具有用于在被安装于筒状安装部211的前端的状态下,使錾凿作业用的锤钻头119的钻头尖端119a从该集尘罩体241的前端突出规定长度(可确保可视性的程度)的长轴方向长度。而且,在集尘罩体241的前后的开口端部中的、被以相对于作为筒状安装部211的前端区域的小径筒部211a从外侧覆盖的方式呈嵌合状安装的后侧的开口端部247的内表面,形成沿周方向延伸的环状凹部247a。
[0063] 在以冲击钻101进行錾凿作业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构成的錾凿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41通过将后侧的开口端部247从外侧嵌合于筒状安装部211的小径筒部211a而被安装在该筒状安装部211。在该嵌合时,如图6所示,在小径筒部211a形成的2个突条212利用开口端部247的弹性变形弹性地卡合于在开口端部247的内周面形成的环状凹部247a。由此集尘罩体241以不易从筒状安装部211脱落的状态被安装。安装于筒状安装部211的集尘罩体241以使钻头尖端119a露出的状态覆盖锤钻头119的外部,利用其内面空间242构成集尘用的通路。集尘罩体241的内部空间242与本发明中的“外部集尘通路”对应。
[0064] 在錾凿作业时,该錾凿作业所产生的粉尘从集尘罩体241的前侧的开口端部被吸引至该集尘罩体241的内部空间242内,而后经由筒状安装部211的软管连接口213、集尘软管215集尘于外部的集尘机。利用錾凿作业用的锤钻头119与錾凿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41的组合进行粉尘的吸引处理的方式与本发明中的“第2吸尘方式”以及”第2作业吸尘方式”对应。
[0065] 接着对吸尘钻头用的集尘罩体261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吸尘钻头用的集尘罩体261形成为前后两端开口,且长轴方向的中间区域朝后方扩展成近似喇叭状的筒状部件,并以后侧的开口端部265从前方覆盖的方式呈嵌合状安装于筒状安装部211的小径筒部211a。即,安装于小径筒部211a的集尘罩体261朝锤钻头长轴方向的前端侧突出而覆盖吸尘孔120的粉尘排出口120a的周边区域,并且,前侧的开口端部263的内周面在比粉尘排出口120a更靠前端侧相对于吸尘钻头119的外表面隔开稍微的间隙地接近该吸尘钻头119的外表面。由此,集尘罩体261的内部空间262形成闭合的空间,粉尘排出口120a与该闭合的内部空间262连通。如此一来,集尘罩体261构成为内部吸尘型钻头对应集尘部,闭合的内部空间262与本发明中的“闭合空间”对应。
[0066] 在吸尘钻头用的集尘罩体261的后侧的开口端部265的周围,形成有沿周方向隔开规定间隔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隔90度形成有四个)的切孔265a。于是,在为了将集尘罩体261安装于筒状安装部211而使后侧的开口端部265以从外侧覆盖的方式嵌合于筒状安装部211的小径筒部211a的前端时,小径筒部211a的2个突条212利用后侧的开口端部265或小径筒部211的弹性变形弹性地卡合于四个切孔265a中的2个切孔265a。由此将集尘罩体261以不易从筒状安装部211脱落的防脱的状态进行安装。
[0067] 在用吸尘钻头119进行开孔作业时,该开孔作业所产生的粉尘从吸尘钻头119的吸尘孔120的前端开口被吸引,并且,经由粉尘排出口120a排出至集尘罩体261的内部空间262,进而经由软管连接口213以及集尘软管215集尘于外部的集尘机。利用吸尘钻头119与吸尘钻头用的集尘罩体261的组合进行粉尘的吸引处理的方式与本发明中的“第1吸尘方式”对应。
[0068] 本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210如上述那样构成,在用冲击钻101进行加工作业时,通过适宜相对于筒状安装部211更换安装开孔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21、錾凿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41以及吸尘钻头用的集尘罩体261,能够应对基于冲击钻101的作业方式。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可应对基于冲击钻101的多样作业方式的便利性高的集尘装置210。
[006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用具有吸尘孔120的吸尘钻头119进行开孔作业的情况下,关于对经由该吸尘钻头119的吸尘孔120所吸引的粉尘进行集尘的集尘罩体261,采用借助筒状安装部211安装于冲击钻101的主体部103的结构。即,是将集尘罩体261安装于冲击钻101的主体部103的结构。例如,当为在吸尘钻头本身安装集尘罩体以及软管的结构时,钻头会因此而相应地变重,并且,平衡变差,存在冲击钻101的操作不便的问题。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采用将集尘罩体261安装于冲击钻101的主体部103的结构,能够避免将集尘罩体261以及集尘软管215的重量加载于锤钻头119。其结果,消除了上述的问题,冲击钻101易于操作。
[007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使各集尘罩体221、241、261相对于小径筒部211a安装的状态(防脱状态)更加可靠,在筒状安装部211具有罩体防脱用的钩部件251。以下,对钩部件251进行说明。
[0071] 如图4、图7以及图10中示出基于钩部件251的防脱构造。图4示出开孔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21的防脱状态,图7示出錾凿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41的防脱状态,图10示出吸尘钻头用的集尘罩体261的防脱状态。
[0072] 如图4、图7以及图10所示,钩部件251在各集尘罩体221、241、261与筒状安装部211的小径筒部211a嵌合的区域,设置在筒状安装部211的小径筒部211a的外周上的隔着中心而对置的2个位置,更详细而言,设置在相对于突条212沿周方向偏移90度的位置。即,钩部件251与突条212在周方向上以90度间隔交替地配置在小径筒部211a。钩部件251具有突起253,该突起253能够相对于在开孔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21的开口端部225形成的环状凹部225a、在錾凿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41的开口端部247形成的环状凹部
247a或者在吸尘钻头用的集尘罩体261的开口端部265形成的四个切孔265a中的2个切孔265a卡合或解除该卡合。集尘罩体221,241的环状凹部225a、247a以及集尘罩体261的切孔265a与本发明中的“集尘部侧安装部”对应,钩部件251与本发明中的“主体侧安装部”对应。
[0073] 在小径筒部211a形成有用于收纳钩部件251的钩收纳空间252,该钩收纳空间252以规定长度在前后方向(筒状安装部211的长轴方向)延伸,并且,被设置作为从外表面侧向内侧(内径方向)凹陷的凹状空间。钩部件251由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板状部件构成,在前侧外表面一体地形成朝筒状安装部211的径向突出的突起253,在后侧外表面一体地形成作为操作部的按压部255。钩部件251配置在各钩收纳空间252内,并且,在该配置状态下,突起253能够在相对于集尘罩体221、241、261的环状凹部225a、247a或者切孔
265a卡合的卡合位置与解除该卡合的解除位置之间沿径向移动。
[0074] 另外,在钩收纳空间252内配置有将钩部件251朝卡合位置弹性地施力的螺旋弹簧257。螺旋弹簧257被配置成介于钩收纳空间252的底面与钩部件251的内面之间,朝径向外侧对钩部件251施力。螺旋弹簧257与本发明中的“弹性部件”对应。关于钩部件251被置于卡合位置时的突起253的径向的突出高度,设定为比形成于前述的小径筒部211a的突条212高。即,设定为突起253以比突条212更大的卡合量相对于集尘罩体221、241、261的环状凹部225a、247a或者切孔265a卡合的结构,由此保持力提高。另外,由螺旋弹簧257维持突起253相对于环状凹部225a、247a或者切孔265a的卡合状态。
[0075] 钩部件251在长轴方向的前后的端部251a、251b进入到小径筒部211a的内侧的状态下被配置在钩收纳空间252内,利用螺旋弹簧257的作用力使前后的端部251a、251b沿径向抵接于小径筒部211a的内表面,由此维持在卡合位置。即,小径筒部211a的内表面作为将钩部件251限定在卡合位置的止挡件发挥功能。
[0076] 此外,钩部件251的前后端部中的后侧端部251a形成为贯通钩收纳空间252的后壁的开口而朝外径方向延伸的近似L形状。因此,在为了将钩部件251组装于小径筒部211a,而将钩部件251的后侧端部251a插入后壁的开口并配置于钩收纳空间252的情况下,被插入到后壁的开口的后侧端部251a卡在该后壁上而难以拔出。由此实现了钩部件
251在组装时从小径筒部211a的脱落。另外,在将该钩部件251配置于钩收纳空间252的状态下,钩部件251的前后端部中的前侧端部251b,与以覆盖钩收纳空间252的前端区域的方式嵌合固定于小径筒部211a的尖端(前端)外表面的环状的盖罩部件259的内表面抵接。
[0077] 在用手指从外侧朝内侧按压按压部255的情况下,钩部件251朝解除位置移动。即,当压入按压部255时,钩部件251在钩收纳空间252内一边维持与长轴方向大致平行状态一边朝解除位置移动,突起253从集尘罩体221、241、261的环状凹部225a、247a或者切孔265a中脱出。由此将基于钩部件251的集尘罩体261的防脱功能解除,在该状态通过朝前端侧拉动该集尘罩体221、241、261而能够将它们从筒状安装部211卸下。当钩部件251被置于卡合位置时,设定为按压部255的外表面与小径筒部211a的外表面共面。因此,能够防止例如在加工作业中,因按压部255受外力作用,钩部件251意外朝解除位置移动所导致的防脱被解除的情况发生。
[0078] 钩部件251的突起253的突出方向端面由越趋向前端则越靠近轴中心的倾斜面253a形成。因此,当将集尘罩体221、241、261的开口端部225、247、265与筒状安装部211的小径筒部211a嵌合时,钩部件251因突起253的倾斜面253a受到开口端部225、247、265的前端推压而朝解除位置移动,当突起253与环状凹部225a、247a或者切孔265a对置时,因螺旋弹簧257的作用力而朝卡合位置恢复移动。因此,仅凭将集尘罩体221、241、261的开口端部225、247、265以覆盖的方式嵌合于筒状安装部211的小径筒部211a即可容易地将集尘罩体221、241、261安装在筒状安装部211。
[0079] 根据本实施方式,当将集尘罩体221、241、261沿长轴方向呈嵌合状地安装于筒状安装部211的小径筒部211a的情况下,钩部件251的突起253会沿径向嵌入集尘罩体221、241的环状凹部225a、247a或者集尘罩体261的切孔265a中,因此能够可靠地保持集尘罩体221、241、261相对于筒状安装部211的安装状态,防止在加工作业中集尘罩体221、241、
261脱落。另外,通过克服螺旋弹簧257的作用力压入按压部255来解除突起253相对于环状凹部225a或者切孔265a的卡合,凭此结构,通过增大突起253的突出量,加大设定突起
253相对于环状凹部225a或者切孔265a的卡合深度,从而能够确保防脱状态,并且容易拆卸。
[0080] 当小径筒部211a或钩部件251为树脂制的情况下,关于为将钩部件251始终保持于卡合位置而进行施力的施力机构,还可由与该小径筒部211a或钩部件251一体形成的树脂弹簧来构成。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关于为使钩部件251保持在前后端部251a、251b与小径筒部211a的内表面抵接的卡合位置而施力的螺旋弹簧257,是以与小径筒部211a以及钩部件251为分体的部件形成的。因此,与上述的由树脂弹簧构成的情况相比螺旋弹簧257老化减少,能够提高耐久性。
[0081]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将钩部件251设置在小径筒部211a的外周上的对置的2个位置。因此,当解除基于钩部件251的防脱时,能够用手指捏住对置的2个钩部件251的按压部255,以此呈对置状地进行按压操作,因此操作简单。
[0082]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作业工具的一个例子,对可在锤钻头119进行锤击动作的锤击作业模式和进行长轴方向的锤击动作与周方向的钻孔动作的冲击钻作业模式之间切换作业模式的冲击钻10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而且,关于集尘装置210,可通过在作为该集尘装置210的构成部件的、开孔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21、錾凿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41、吸尘钻头用的集尘罩体261之间选择性地更换安装来应对不同的多个作业方式,但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能够不具有孔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21与錾凿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41,而利用筒状安装部211与吸尘钻头用的集尘罩体261的组合来构成集尘装置210。即,能够构成使用具有吸尘孔120的吸尘钻头119进行开孔作业时的吸尘钻头专用的集尘装置。
[0083]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采用使设置在筒状安装部211的作为凸状部的钩部件251的突起253与设置在集尘罩体221、241、261的作为凹状部的环状凹部225a、247a或者切孔265a卡合的结构,但亦可颠倒设置该结构。即,还可变更为在钩部件251设置凹状部,而在集尘罩体221、241、261设置凸状部的结构。
[0084] 鉴于上述发明的主旨,可如下构成。
[0085] “一种集尘装置,其在安装于工具主体的前端区域的尖端工具被构成为具有集尘通路的吸尘型钻头的作业工具中使用,且用来对在上述尖端工具对被加工材进行的加工作业而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上述吸尘型钻头在该尖端工具的内部沿长轴方向延伸,并且前端被开口而作为粉尘吸引口,延伸方向的规定位置被开口而作为粉尘排出口,上述集尘装置的特征在于,
[0086] 具有安装在上述工具主体的集尘装置主体部和覆盖上述尖端工具的周围的集尘部,
[0087] 上述集尘部被构成为内部吸尘型钻头对应集尘部,其呈嵌合状安装于上述集尘装置主体部,并且,沿上述尖端工具的长轴方向突出而覆盖上述粉尘排出口,而且在比该粉尘排出口更靠轴向前端侧接近该尖端工具的外周面,由此在上述粉尘排出口的周边形成闭合空间。”
[0088]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
[0089] 以下,操作图11~图14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作业工具的一个例子,以应用于电动式的冲击钻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1中示出集尘装置210与作为辅助手柄的侧把手201(方便起见,仅示出一部分)一起安装于冲击钻101的状态。参照图11简单地对冲击钻101的结构进行说明。冲击钻101主要包括:形成冲击钻101的轮廓的主体部103;经由工具保持器191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于该主体部103的前端区域(图示左侧)的长条状的锤钻头119;以及连接于主体部103的与锤钻头119相反一侧的、供使用者手握的作为主手柄的握柄109。主体部103与本发明的“工具主体”对应,锤钻头119与本发明的“尖端工具”对应。锤钻头119被插入到工具保持器
191的钻头插入孔内,并由夹头108保持成能够沿长轴方向进行相对的往复移动,且沿周方向的相对转动受限的状态。另外,为方便说明,称锤钻头119侧为前,握柄109侧为后。
[0090] 主体部103主要包括:收纳驱动马达(方便起见省略图示)的马达壳体106;运动转换机构(方便起见省略图示);收纳冲击单元193以及动力传递机构(方便起见省略图示)的曲柄壳体105;以及连接在曲柄壳体105的前方的大致圆筒状的筒体107。驱动马达的旋转动力由以曲柄机构为主体构成的运动转换机构适宜地转换成直线运动,而后传递给冲击单元193,经由该冲击单元193使锤钻头119产生朝向长轴方向(图1中左右方向)的冲击力。并且,驱动马达的旋转动力由以多个齿轮为主体构成的动力传递机构适宜减速,而后经由作为最终轴的工具保持器191传递给锤钻头119,使该锤钻头119绕周方向进行旋转动作。另外,通过作业者对配置于握柄109的扳机109a进行扣动操作,驱动马达被通电驱动。
[0091] 冲击单元193主要包括:与曲柄机构的活塞一起滑动自如地配置在气缸192的缸筒内壁的作为冲击件的撞击器194;以及滑动自如地配置在工具保持器191的作为中间件的冲击栓195。撞击器194经由伴随着活塞的滑动动作而产生的气缸192的空气室的空气弹簧(压力变动)被驱动,撞击(冲击)冲击栓195,经由该冲击栓195向锤钻头119传递冲击力。
[0092] 另外,冲击钻101能够通过作业者的操作而在锤击模式和冲击钻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在锤击模式中,对锤钻头119仅施加沿长轴方向的冲击力来对被加工材料进行錾凿作业,在冲击钻模式中,对锤钻头119施加沿长轴方向的冲击力与沿周方向的旋转力来对被加工材料进行开孔作业,但此为公知的技术,并且与本发明无直接关系,因此省略说明。
[0093] 接着,参照图12~图14对安装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冲击钻101,并吸引在对被加工材料(例如混凝土)进行加工作业时产生的粉尘来进行集尘的集尘装置21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210主要包括:与侧把手201一起安装在冲击钻101的筒体107的作为防尘罩的合成树脂制的筒状安装部211;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在筒状安装部211的前端、且长轴方向长度变化的伸缩式的开孔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21。筒状安装部211与本发明的“集尘装置主体部”对应,开孔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21与本发明的“集尘罩体”对应。
[0094] 如图12所示,筒状安装部211是长轴方向的两端开口的沿锤钻头长轴方向延伸的近似圆筒形状的筒状部件,前端侧(前侧)形成为小径筒部211a,前端侧的相反侧(后侧)形成为大径筒部211b,能够在小径筒部211a开孔作业用集尘罩体221。在大径筒部211b的后方区域(图12的右侧)还连接有延长筒部211c。延长筒部211c被沿轴向延伸且后端敞开的多个狭缝(方便起见省略图示)在周方向分割成多个,由此允许径向的弹性挠曲。
[0095] 在使筒状安装部211从前方(图示左侧)向后方覆盖筒体107的前端部的状态下,利用装配于该筒体107的侧把手201的安装条带203对延长筒部211c进行固定,以此安装筒状安装部211。安装条带203以卷绕在形成于筒体107的把手装配部107a的外表面的方式配置,并使用省略图示的螺纹构造被勒紧或放松。即,集尘装置210构成为,通过利用安装条带203勒紧筒状安装部211的延长筒部211c,该集尘装置210与侧把手201一起被固定在主体部103的筒体107的把手装配部107a。
[0096] 并且,在筒状安装部211的小径筒部211a形成有软管连接口213,该软管连接口213与安装于该筒状安装部211的内部空间连通(参照图11),该软管连接口213设置成从小径筒部211a的外表面向斜后方突出的突出状,且连接有用于与方便起见省略图示的集尘机连接的集尘软管215。集尘软管215通过绑扎条带217被系在马达壳体106,由此不会在加工作业时形成妨碍。至少在进行加工作业时,集尘软管215的另一端部与集尘机(方便起见,省略图示)直接连接或者连接于集尘机侧的软管。另外,集尘软管215并不局限于连接在与冲击钻101分体设置的集尘机的方式。例如,当冲击钻101具备由马达以及被该马达驱动的集尘风扇构成的吸引源的情况下、或集尘装置本身具备由马达以及被该马达驱动的集尘风扇构成的吸引源的情况下,集尘软管215的另一端部连接于上述吸引源。并且,在小径筒部211a、在软管连接口213的后方安装有胶圈219。胶圈219是作为对小径筒部
211a的内周面与锤钻头119的外周面之间的缝隙进行密闭的部件而具备的。
[0097] 接着对开孔作业时所使用的集尘罩体221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开孔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21以覆盖锤钻头119、且可在长轴方向伸缩自如的波纹状的钻头包覆部223为主体构成,且该钻头包覆部223的前端和后端被形成为环状的开口端部225。其中,钻头包覆部223为橡胶制或者合成树脂制,前后的环状开口端部225的内径设定成与钻头包覆部223的谷部的内径大致相等。
[0098] 通过将钻头包覆部223的一方(后方)的开口端部225从外侧嵌合于上述的筒状安装部211的小径筒部211a,从而将集尘罩体221安装在该筒状安装部211。在该嵌合时,如图13所示,形成在小径筒部211a的外面的周方向的突条212利用开口端部225的弹性变形与形成在开口端部225的内周面的朝外侧凹陷的周方向的环状凹部225a弹性地卡合。由此集尘罩体221不易从筒状安装部211脱离而实现防脱,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该防脱状态更加可靠,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筒状安装部211设置防脱用的钩部件251。
[0099] 如图14所示,在集尘罩体221的开口端部225与筒状安装部211的小径筒部211a的嵌合区域,在小径筒部211a侧安装有具备能够相对形成在开口端部225的环状凹部225a卡合以及解除该卡合的突起253的防脱用的钩部件251。环状凹部225a与本发明中的“罩体侧安装部”对应,钩部件251与本发明中的“主体侧安装部”对应。
[0100] 钩部件251被设置在筒状安装部211的小径筒部211a的外周上的对置的两个位置。在小径筒部211a形成用于收纳钩部件251的钩收纳空间252,该钩收纳空间252以规定长度在前后方向(筒状安装部211的长轴方向)延伸,并且,被设置作为从外表面侧向内侧(内径方向)凹陷的凹状空间。钩部件251由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板状部件构成,在前侧外表面一体地形成朝筒状安装部211的径向突出的突起253,在后侧外表面一体地形成按压部255。钩部件251配置在各钩收纳空间252内,并且,在该配置状态下,突起253能够在相对于集尘罩体221的开口端部225内表面的环状凹部225卡合的卡合位置与解除该卡合的解除位置之间沿径向移动。
[0101] 另外,在钩收纳空间252内配置有将钩部件251朝卡合位置弹性地施力的螺旋弹簧257。螺旋弹簧257被配置成介于钩收纳空间252的底面与钩部件251的内表面之间,朝径向外侧对钩部件251施力。螺旋弹簧257与本发明中的“弹性部件”对应。关于钩部件251被置于卡合位置时的突起253的径向的突出高度,设定为比形成于上述的小径筒部211a的突条212高。即,设定为突起253以比突条212更大的卡合量相对于开口端部225的环状凹部225a卡合的结构,由此保持力提高。另外,由螺旋弹簧257维持突起253相对于环状凹部225a的卡合状态。
[0102] 钩部件251在长轴方向的前后的端部251a、251b进入到小径筒部211a的内侧的状态下被配置在钩收纳空间252内,利用螺旋弹簧257的作用力使前后的端部251a、251b沿径向抵接于小径筒部211a的内表面,由此维持在卡合位置。即,小径筒部211a的内表面作为将钩部件251限定在卡合位置的止挡件发挥功能。
[0103] 此外,钩部件251的前后端部中的后侧端部251a形成为贯通钩收纳空间252的后壁的开口而朝外径方向延伸的近似L形状。因此,在为了将钩部件251组装于小径筒部211a而将钩部件251的后侧端部251a插入后壁的开口并配置于钩收纳空间252的情况下,被插入到后壁的开口的后侧端部251a卡在该后壁上而难以拔出。由此实现了钩部件251在组装时从小径筒部211a的脱落。另外,在将该钩部件251配置于钩收纳空间252的状态下,钩部件251的前后端部中的前侧端部251b,与以覆盖钩收纳空间252的前端区域的方式嵌合固定于小径筒部211a的前端(前端)外表面的环状的盖罩部件259的内表面抵接。
[0104] 在用手指从外侧朝内侧按压按压部255的情况下,钩部件251朝解除位置移动。即,当压入按压部255时,钩部件251在钩收纳空间252内一边维持与长轴方向大致平行状态一边朝解除位置移动,突起253从环状凹部225a中脱出。由此将基于钩部件251的集尘罩体261的防脱功能解除,在该状态下通过朝前端侧拉动该集尘罩体221,能够将该集尘罩体221从筒状安装部211卸下。按压部255与本发明中的“操作部”对应。当钩部件251被置于卡合位置时,设定为按压部255的外表面与小径筒部211a的外表面共面。因此,能够防止例如在加工作业中,因按压部255受外力作用,钩部件251意外朝解除位置移动所导致的防脱被解除的情况发生。
[0105] 钩部件251的突起253的突出方向端面由越趋向前端则越靠近轴中心的倾斜面253a形成。因此,当将集尘罩体221的开口端部225与筒状安装部211的小径筒部211a嵌合时,钩部件251因突起253的倾斜面253a受到开口端部225的前端推压而朝解除位置移动,当突起253与环状凹部225a对置时,因螺旋弹簧257的作用力而朝卡合位置恢复移动。
因此,仅凭将集尘罩体221的开口端部225以覆盖的方式嵌合于筒状安装部211的小径筒部211a即可容易地将集尘罩体221安装在筒状安装部211。
[0106] 安装于筒状安装部211的集尘罩体221以包围锤钻头119的周围的方式配置,并且,如图12所示,具有能够覆盖包括用于开孔作业的锤钻头(drill)119的钻头尖端119a在内的整体的长轴方向长度。即,在集尘罩体221的前端被压靠于被加工材料的表面的状态下进行冲击钻101的开孔作业,进而,以前侧的开口端部225的开口作为吸引口将在开孔作业时产生的粉尘吸引至集尘罩体221的内部空间222内,并且,从该内部空间222经由筒状安装部211的软管连接口213、集尘软管215集尘于外部的集尘机。伴随着基于锤钻头119的开孔的掘进,由自如伸缩的波纹管构成的钻头包覆部223受被加工材料挤压而缩小,由此能够维持集尘效果。
[0107] 根据本实施方式,当将集尘罩体221沿长轴方向呈嵌合状地安装于筒状安装部211的小径筒部211a的情况下,钩部件251的突起253会沿径向嵌入集尘罩体221的环状凹部225a中,因此能够可靠地保持集尘罩体221相对于筒状安装部211的安装状态,防止在加工作业中集尘罩体221脱落。另外,通过克服螺旋弹簧257的作用力压入按压部255来解除突起253相对于环状凹部225a的卡合,凭此结构,通过增大突起253的突出量,加大设定突起253相对于环状凹部225a的卡合深度,从而能够确保防脱状态,并且容易拆卸。
[0108] 当小径筒部211a或钩部件251为树脂制的情况下,关于为将钩部件251始终保持于卡合位置而进行施力的施力机构,还可由与该小径筒部211a或钩部件251一体形成的树脂弹簧来构成。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关于为使钩部件251保持在前后端部251a、251b与小径筒部211a的内表面抵接的卡合位置而施力的螺旋弹簧257,是以与小径筒部211a以及钩部件251为分体的部件形成的。因此,与上述的由树脂弹簧构成的情况相比螺旋弹簧257老化减少,能够提高耐久性。
[0109]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将钩部件251设置在小径筒部211a的外周上的对置的两个位置。因此,当解除基于钩部件251的防脱时,能够用手指捏住对置的两个钩部件251的按压部255,以此呈对置状地进行按压操作,因此操作简单。
[0110] (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
[0111] 接着参照图15以及图16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21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是应用在錾凿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41的例子,该錾凿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41在以锤钻头119仅进行锤击动作的锤击模式驱动冲击钻101的情况下使用。因此,集尘装置210在除集尘罩体241以外的特征上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构成。因此,对集尘装置210中的集尘罩体241以外的结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或者简化其说明。錾凿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41与本发明中的“集尘罩体”对应。
[0112] 錾凿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41构成为橡胶制或者合成树脂制的圆筒状部件,具有在被安装于筒状安装部211的状态下使錾凿作业用的锤钻头(錾)119的钻头尖端119a从该集尘罩体241的前端突出规定长度(能够确保可视性的程度)的长轴方向长度,且前后两端开口。而且,在集尘罩体241的前后的开口端部中的、被以相对于作为筒状安装部211的前端区域的小径筒部211a从外侧覆盖的方式呈嵌合状安装的后侧的开口端部247的内表面,形成沿周方向延伸的环状凹部247a。开口端部247的环状凹部247a与本发明中的“罩体侧安装部”对应。
[0113] 将如上述那样构成的集尘罩体241的后侧的开口端部247以从外侧覆盖的方式嵌合于筒状安装部211的小径筒部211a的前端,以此安装集尘罩体241。在该嵌合时,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钩部件251因突起253的倾斜面253a受开口端部247的前端推压而向暂时解除位置移动,突起253在与环状凹部247a对置时利用螺旋弹簧257的作用力而向卡合位置移动。即,钩部件251的突起253沿径向嵌入到开口端部247的环状凹部247a而发生卡合。由此集尘罩体241以防脱状态安装在筒状安装部211。此外,此时,为了方便起见而省略图示,但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小径筒部211a的突条212在钩部件251的突起253所卡合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与环状凹部247a卡合。
[0114] 根据本实施方式,关于錾凿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41,能够起到可靠地保持在筒状安装部211的安装位置等、与上述的开孔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21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
[0115] (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
[0116] 接着,参照图17以及图18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21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210,是在使用沿锤钻头119的轴中心形成作为集尘通路的吸尘孔
120的结构的内部吸尘型钻头(以下,称为吸尘钻头)进行加工作业的情况下,应用被构成为用于对经由该吸尘钻头119的吸尘孔120而被吸引的粉尘进行集尘的集尘罩体261的装置。因此,集尘装置210在除集尘罩体261以外的特征上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构成。因此,对集尘装置210中的集尘罩体261以外的结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或者简化其说明。吸尘钻头用的集尘罩体261与本发明中的“集尘罩体”对应。
[0117] 此外,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吸尘钻头119的吸尘孔120的前端(钻头尖端119a侧)被开口而作为粉尘吸引口,并且,吸尘孔120在吸尘钻头119的轴中心的内部朝向基部侧(安装侧)沿长轴方向延伸,并在规定位置沿径向呈贯通状开口来作为粉尘排出口120a。
[0118] 本实施方式的吸尘钻头用的集尘罩体261形成为前后两端开口、且长轴方向的中间区域朝后方扩展为大致喇叭状的筒状部件,后侧的开口端部265以从前方覆盖的方式呈嵌合状地安装在筒状安装部211的小径筒部211a。安装在小径筒部211a的集尘罩体261沿锤钻头长轴方向突出而覆盖包含吸尘孔120的粉尘排出口120a的周边区域,并且,前侧的开口端部263的内周面隔开微小的间隙接近吸尘钻头119的外表面。由此由闭合空间包覆粉尘排出口120a。
[0119] 在集尘罩体261的后侧的开口端部265的周面部沿周方向以规定间隔形成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90度形成四个)切孔265a。该开口端部265的切孔265a与本发明中的“罩体侧安装部”对应。因此,当为了将集尘罩体621安装在筒状安装部211而使后侧的开口端部265以从外侧覆盖的方式嵌合于筒状安装部211的小径筒部211a的前端时,与上述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安装在小径筒部211a的钩部件251因突起253的倾斜面253a受开口端部265的前端推压而向暂时朝解除位置移动,当突起253在四个中的对应的两个切孔265a对置时借助螺旋弹簧257的作用力而朝卡合位置移动。即,钩部件251的突起253沿径向嵌入到开口端部265的切孔265a而卡合。由此集尘罩体241以防脱状态安装在筒状安装部211。此时,如图8所示,形成于小径筒部211a的外表面的两个突部
214与四个中的其余两个切孔265a卡合。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钩部件251的突起253被设定为高于小径筒部211a的突部214。由此,小径筒部211a以比突部214大的卡合量相对于切孔265a卡合。
[0120] 根据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关于吸尘钻头用的集尘罩体261,能够起到可靠地保持在筒状安装部211的安装位置等、与上述的开孔作业用的集尘罩体221、241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
[0121]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冲击钻101的情况作为作业工具的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亦可应用于其他作业工具,例如应用于锤钻头119仅进行长轴方向的锤击动作的电锤,或锤钻头119仅进行周方向的旋转动作的电钻。
[0122]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采用将钩部件251呈对置状设置在2个位置的结构,但只要至少满足设置在一个位置即可。另外,亦可将螺旋弹簧257变更成树脂弹簧。
[0123]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采用使设置在筒状安装部211的作为凸状部的钩部件251的突起253与设置在集尘罩体221、241、261的作为凹状部的环状凹部225a、247a、265a卡合的结构,但亦可颠倒设置该结构。即,还可变更为在集尘罩体221、241、261安装钩部件251,而在筒状安装部211的小径筒部211a设定供该钩部件251卡合的凹状部。
并且,亦可变更为在钩部件251设置凹状部,在集尘罩体221、241、261设定凸状部的结构。
[0124] 鉴于上述发明的主旨,能以如下的各种方式构成。
[0125] [方式1]
[0126] 一种集尘装置,该集尘装置安装于作业工具,且对因进行加工作业而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该作业工具通过对装配于工具主体的前端区域的尖端工具进行驱动来对被加工材料进行规定的加工作业,该集尘装置的特征在于,
[0127] 具有安装在上述工具主体的集尘装置主体部、和呈嵌合状安装在上述集尘装置主体部的前端部并覆盖上述尖端工具的筒状的集尘罩体,
[0128] 在上述集尘装置主体部与上述集尘罩体的嵌合区域,在上述集尘罩体形成有由凹状部与凸状部中的一方构成的罩体侧安装部,在上述集尘装置主体部形成有由上述凹状部与凸状部中的另一方构成的主体侧安装部,
[0129] 上述主体侧安装部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上述集尘装置主体部沿与尖端工具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在与上述罩体侧安装部卡合的卡合位置和解除该卡合的解除位置之间相对移动,当上述主体侧安装部被置于上述卡合位置的情况下,以限制呈嵌合状安装于上述集尘装置主体部的上述集尘罩体从该集尘装置主体部脱离的状态进行保持,当上述主体侧安装部被置于上述解除位置的情况下,允许上述集尘罩体相对于上述集尘装置主体部的安装以及拆卸。
[0130] [方式2]
[0131] 根据方式1所记载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0132] 上述集尘装置具有与上述集尘装置主体部以及上述主体侧安装部分体形成的弹性部件,利用该弹性部件对上述主体侧安装部朝与上述罩体侧安装部卡合的卡合位置弹性施力。
[0133] [方式3]
[0134] 根据方式1或者2所记载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0135] 上述主体侧安装部被设定在上述集尘装置主体部的前端部外周上的对置的两个位置。
[0136] [方式4]
[0137] 根据方式1~3中任一方式所记载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0138] 上述集尘装置具有操作部,该操作部使上述主体侧安装部在卡合位置与解除位置之间移动,
[0139] 使上述主体侧安装部朝卡合位置移动时的上述操作部的外表面被设定为与上述集尘装置主体部的外表面共面。
[0140] [方式5]
[0141] 一种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0142] 上述作业工具具有方式1~4中任一方式所记载的集尘装置。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