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精铸模具

申请号 CN201710079474.3 申请日 2017-02-14 公开(公告)号 CN106825412A 公开(公告)日 2017-06-13
申请人 王伟红; 发明人 王伟红;
摘要 一种新型的精铸模具,包括模具主体,该模具主体内设置有型腔,该模具主体上设有与型腔连通的冒口,所述冒口上套设有保温套,该保温套上开设有与冒口连通的第一 浇注口 。本 发明 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当采用精铸模具 铸造 较大的铸件时,由于模具主体内的型腔较大,型腔内的金属液较多,金属液的 凝固 时间较长。因此,当冒口上设有保温套时,该保温套使得冒口中的金属液的凝固时间变长,保证冒口中的金属液可以在为铸件形成时提供补给,确保铸件的生产 质量 ,降低铸件的 缺陷 率。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的精铸模具,包括模具主体,该模具主体内设置有型腔,该模具主体上设有与型腔连通的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冒口上套设有保温套,该保温套上开设有与冒口连通的第一浇注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精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冒口设于模具主体的顶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精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主体的底部设有第二浇注口。

说明书全文

一种新型的精铸模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具体的说是指一种新型的精铸模具。

背景技术

[0002]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铸造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现有的铸造一般分为砂型铸造和精密铸造两大类。
[0003] 现有砂型铸造模具上和精密铸造模具上都会设有冒口,冒口的型腔是存贮液态金属的空腔,在铸件形成时补给金属,避免铸件出现缺陷。砂型铸造一般用于生产较大的铸件,为了使得冒口中的金属液的凝固时间更长,通常会在冒口上设有保温套;精密铸造一般适用于小型铸件的生产,精密铸造模具上的冒口无需设有保温套,通过精密铸造生产的产品可不加工或很少加工就可直接使用。
[0004] 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生产需要,一些大型的铸件也需要采用精密铸造的方法。但是现有的精密铸造模具上的冒口一般没有设保温套,冒口中的金属液的凝固时间可能会比模具铸腔内的金属液的凝固时间更短,尤其是相对于一些较大的铸件,此时冒口中的金属液就无法为铸件在形成时提供补给。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新型的精铸模具,其主要目的在于现有的精铸模具用于铸造较大的铸件时,冒口中的金属液的凝固时间较短,从而无法为铸件在形成时提供补给的问题。
[0006]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精铸模具,包括模具主体,该模具主体内设置有型腔,该模具主体上设有与型腔连通的冒口,所述冒口上套设有保温套,该保温套上开设有与冒口连通的第一浇注口
[0007] 进一步的,所述冒口设于模具主体的顶部。
[0008]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主体的底部设有第二浇注口。
[0009]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当采用精铸模具铸造较大的铸件时,由于模具主体内的型腔较大,型腔内的金属液较多,金属液的凝固时间较长。因此,当冒口上设有保温套时,该保温套使得冒口中的金属液的凝固时间变长,保证冒口中的金属液可以在为铸件形成时提供补给,确保铸件的生产质量,降低铸件的缺陷率。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发明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参照图1。一种新型的精铸模具,包括模具主体1,该模具主体1内设置有型腔11,该模具主体1的顶部设有与型腔连通的冒口2,所述冒口2上套设有保温套3,该保温套3上开设有与冒口2连通的第一浇注口31,所述模具主体1的底部设有第二浇注口12。
[0012] 参照图1。本发明可以选择从第一浇注口31或第二浇注口12对型腔11内进行浇注金属液,当选择从第一浇注口31浇注金属液时应先把第二浇注口12堵住,然后再进行浇注。所述保温套3可以确保冒口2中的金属液的凝固时间变长,保证冒口2中的金属液可以在为铸件形成时提供补给,确保铸件的生产质量,降低铸件的缺陷率。
[0013]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