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制小物件操作中传送模组件的元件的装置

申请号 CN94118148.0 申请日 1994-11-10 公开(公告)号 CN1107301A 公开(公告)日 1995-08-30
申请人 雀巢制品公司; 发明人 B·迪兰德; C·G·里高斯;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在模制小物件操作时传送模组件的元件的传送装置,使能垂直抓起及放回第一机件(副模)。它是第二机件的辅助件并可与第二机件(主模)分离。这第二机件中容有第一机件,上述诸件构成一模组件。装置包括:无松动地夹持副模的装置;将副模 锁 住在同一高度的 水 平 位置 上而不受模板弯曲影响的锁定装置;当副模被释放时快速退出副模的装置,以及把副模导引回到离开主模一段距离的清洗站的固定装置。
权利要求

1、在模制小物件的操作中传送模组件的元件的装置,使能垂直抓起及放回第一机件,即副模,它是第二机件(主模)的辅助件,并可与第二机件分离;第二机件容有第一机件,上述诸件构成模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无松动地夹持副模的夹持装置,
将副模住在同一高度的位置上而不受模板弯曲影响的锁定装置,
当副模被释放将其快速退出的装置和为引导副模回到离主模一段距离的清洗站的固定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夹持装置含有杆件,它的基本上直立的内平面构成夹持器的固定夹钳,平爪构成所述夹持器的活动夹钳,活动夹钳通过铰接水平轴与副杆连接,该水平轴穿过所述副杆,杆与副杆界定了它们之间的明确的空隙,并通过支撑相连,弯杆固定在爪上并装有恢复弹簧,在取出位置时使爪压向固定夹钳,而在释放位置时,所述弯杆反抗恢复弹簧的作用,使夹持器张开。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锁定装置包括固定到杆件的刚性支架,支持着带压簧的直立推杆,用作副模支柱顶端停靠的挡板,所述推杆与支柱上的缺口以及爪协同作用使副模在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两方面没有任何自由度
4、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柱至少有一个平的直立部分,至少有一个滑动斜坡和至少一个停止反坡,斜坡与反坡界定有缺口,该缺口与爪合作把副模压在取出杆的内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柱上有两处平的直立部分和两个背靠背布置的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夹持器打开副模被释放时,快速退出副模的装置,是由爪从缺口脱开以及作用在挡上的压簧伸长两者的联合作用的结果而使支柱向下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引导副模回到离开主模一段距离的清洗站的固定装置包括有固定的滚道,位于第一链回程之下,支柱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的导引装置位于支柱之外而和固定在支柱上向外的缺口,凸边,或肩相配合。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模制小物件操作中传送模组件的元件的一种装置,使能垂直抓取及放回第一机件,即副模,它是第二机件(主模)的辅助件而且与主模是可以分离的。这第二机件中容有第一机件,上述诸件组成模组件。

当模制小物件时,尤其是凝固的糖果,如带棍或不带棍的糖果,被描写为“不可脱模的”,因为如有凸部,要从模中剥离出物件就需要分开或者移走模组件的不同部分。

欧洲专利申请No.93105076.9提供了对模制如上述类型的凝固糖果的小物件的方法、机器和组件,其中传送模元件的系统包含固定到板上的主模构成主模作业线,所述板被铰接到第一环形链上,独立的副模及取出夹持器固定到铰接于第二环形链上的杆上,该杆与副模相联,它的作用是把副模导引到清洗站去。

所以这样的一台机器能使副模被抓取起来,以便从模中剥离物件,并将副模放回主模之中,而模组件则被引导到清洗站。

模板在工业使用中最后呈现一种以弯曲变形为特征的疲劳状态,其变形在板的中部可达几毫米之多。而形状和主模形状相配的副模就会出现某种程度的差别,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差别可能妨碍夹持器准确地抓取以及准确地放回到主模之中,特别是那些位于板的中部或端部的模。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的缺点。此装置必须保证可靠地取出副模,将副模迅速而精确地放回主模之中以及稳固地保持副模在主模中的位置,不能有松动或振动。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满足同样功能的改进的传送装置,能被用在以上过程中,但能适应速度更高的生产情况,即当大量的主模与副模件在连续的作业线被组装时,在以高速,高可靠性的一列式凝固机里形成一种传送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无松动地夹持副模的夹持装置,将副模住在同一高度平位置上而与模板的弯曲无关的锁定装置,当副模被释放时快速将它们退出的装置,导引副模回到离开主模一段距离的清洗站的固定装置。

夹持装置含有杆件,它的基本上垂直的内平面形成夹持器的固定夹钳,平的爪则形成所述夹持器的活动夹钳。活动夹钳通过铰接水平轴与副杆连接,而水平轴穿过副杆,杆与副杆界定它们之间的明确的空隙,并通过支撑相连。在取出位置时与爪固定的弯杆由于恢复弹簧作用使爪压向固定夹钳。在释放位置时所述弯杆抵抗着恢复弹簧而使夹持器张开。

定位置包括与杆件固定的刚性支架;支持带压缩弹簧的直立推杆,它用作为止住副模支柱顶端的挡;所述推杆与副模支柱上的缺口以及爪协同作用,使副模在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都没有任何自由度

支柱上至少有一个平的直立部分,至少有一个滑动斜坡和至少一个停止反坡,斜坡与反坡界定有缺口,该缺口与爪协作使副模被压在取出杆的内表面上。

夹持器打开副模被释放时,快速退出副模的装置是由爪从缺口中脱开和作用在挡块上的压缩弹簧伸张联合作用完成的,这种联合作用的结果使支柱向下移动。

引导副模回到离开主模一定距离的清洗站的固定装置包含有位于第一链回路下面的固定滚道

利用下面关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附图的详细描述,可以对本发明更好地理解。

图中的图1,2及3分别是带副模的取出夹持器的局部前视图,沿A线的截面图,和沿B线截面的俯视图;

图4、5及6分别是带副模的取出夹持器变型的局部前视较,沿C线的截面图,和沿D线的截面俯视图;

图7是夹持器变型的横截面;

图8是爪的示图;

图9以截面图表示有变型的副模支柱的夹持器;

图10、11、12及13以截面图表示在链的回程上主模与副模的导引装置;

图14表示爪的一种变型,及

图15、16、17、18及19以截面图表示副模的取出和放回顺序。

图1至3中,取出夹持器1有杆2及副杆3互相平行,有明显的空隙4隔开,并以支撑5相联。杆2的顶部固定着支架6,它的作用是使杆2刚性提高并用来支持棒状的推杆7,后者以支架6上的小孔8与9作垂直导向,推杆7在垫圈11与固定在杆上的轴环12之间有压簧10。杆2的内表面13形成夹持器的固定夹钳。

副杆3有一水平轴14,从一头到另一头整个穿过副杆3,弯杆 15成直固定到轴14上。爪16也固定在轴14上并绕它转动,且由螺旋恢复弹簧17下压保持。弹簧17围绕在轴14上,其一端18压在副杆3上,另一端19则支靠在弯杆15上。爪构成夹持器的活动夹钳。

副模20上有支柱21。支柱21以以下方式和取出夹持器相适配:它们有平的立背23,作为杆2的内表面13的支承面,每个支柱21上还有个缺口24,形状特殊,斜面25做为滑动面,反坡26做为停止面,都和爪16配合工作。它们终止在平的水平面27上,它和推杆7的端部相靠接。此外,支柱21的投影宽度28小于爪16的最大宽度。为了夹持器能转动,杆2的内表面13和轴14之间的空隙4要比支柱21的厚度大,且是以让支柱能在夹持器的两个夹钳之间通过。为此目的,杆2与副杆3在它们的底部有斜面29与30用来导引支柱进入夹持器中。

图4、5、6中所示的变型中,支撑5由燕尾31所替代,除了有把杆2固定到副杆3的作用外,由于它们的倒锥形状,还有横向导引副模20进入空隙4的作用。

图7中,在取出位置时的弯杆15有一水平臂,而不是如图2及图5中的弯杆15是倾斜的。

在图9变型中,支柱21有两个背靠背的缺口32,而在稍低的部位,两个直立支承面33完成缺口24与立背23的同样的作用,唯一的差别在于在这一变型中,副模20可以位于两个方向中的任一方向。

如图10所示,每个支柱21有一向外的缺口34,当与固定的专用轨道35接触时,缺口34的作用在于支持处于反倒位置的副模 20。轨道35在链回程曲线之外开始,伴随副模一直到清洗站(未示出)。这些轨道35的形状被做成能使副模20保持在离主模36必需的距离。这样,副模20不会顶着主模36被推回去,例如在清洗流(未示出)的作用下。缺口34可以用凸边(34′,图11)或者用支柱上横向向外的肩(34″,图12)替换。在图11中的情形,轨道35被滚道(35′)所替代,以适合所述凸边。

图13变型中,两个实心圆截面的辐条37在链的回程上支持着副模并以支柱的内表面导引副模,这时支柱上就没有缺口,凸边或者肩。

图14中,爪有一个边38,它的中央部分39比边40稍宽,边40是和图8中所示的前面的爪的边位于同一水平。这样就使一个夹持器能夹持副模的支柱或者糖果的木棍,夹持器就有无需区分的优点,爪有双重用途。

装置以下面的状态操作:

图15中,取出夹持器1下降。在第一链上的主模板36和第二链上的杆2之间可能存在的小量位置偏移用夹持器足够的开口来补偿。杆2与副杆3内表面的斜边(29,30)保证副模支柱能纳入。

图16中,夹持器的爪16下降到比缺口24的顶边稍低的水平,但总能使位置保持在缺口斜坡25的某处,斜坡25是用作滑动面的。所达到的水平高度根据相对于模板的副模位置而变化。支柱21的顶面27靠在推杆7的底部并压紧弹簧10。支柱21于是被咬接。

如图17中所示,弹簧10在夹持器1上升时伸张开,于是把副模20向下推。这是因为爪16在缺口24的斜坡25上滑动,当滑动到缺口24的反坡26上时即被锁住在停止高度。副模21就这样被重新置 于完全水平的状态。

图18中,已经被咬接的支柱21使副模20在位置上保持稳定而且准确。副模20在四个方向即向上、向下、向前与向后在爪16的作用下而被锁住。爪16就能向上退开。因此当副模被传送并重新纳入主模36中时,它不可能被横向安放。

图19中,副模被放回到主模内,然后放开。在产品已经被取出,而空的主模已经前移,副模必须放低并放回到主模里。为了做到这一点,杆15靠在凸轮41上。凸轮41可以移动并向上移入操作位置(凸轮41的空闲位置以虚线表示)。这凸轮可以用一固定的斜面(未示出)来替代。凸轮41使杆15逆时针偏转并作用在恢复弹簧17上。然后夹持器松开,甚至在控制夹持器的升降装置(未示出)还未下降到释放副模位置以前即可松开。由推杆7的压簧10的作用,副模从夹持器中退出,夹持器保证以可以与机器的高速度相适应的快速释放。这是因为副模滑出夹持器所需的时间节省了。

放回副模时涉及的升和降装置相当于欧洲专利申请No.93105076.9的C。在这同一申请中,最好分别控制升与降装置A与B,尽管和升与降装置同步化,它的行程可以调节并且和升与降装置A与B无关。

在前面的描述中,为了使图简化,如图1或4所示的取出夹持器只带两个副模。当然,前面所作的解释也适用于这样一台机器,它的拥有4至12个模的板铰接在第一链上,相应的4至12个副模的夹持器铰接在第二链上。在有12模的板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例如纵向安全杆那样的设计来限制变形。推杆的加固了的框架在有规则的间隔处加上支撑可以有助于使取出杆具有良好的刚度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