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给软管状食品包衣涂覆颗粒状芳香物质的方法

申请号 CN201310088755.7 申请日 2013-03-19 公开(公告)号 CN103315033B 公开(公告)日 2016-07-13
申请人 沃德派克国际股份公司; 发明人 E·T·F·舍费尔;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具有内涂层的可打褶的调料裹皮。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给软管状食品包衣(2)尤其是肠衣涂覆颗粒状芳香物质尤其是调料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装置。在内表面上给软管状包衣(2)润涂上胶(3)并且将期望的芳香物质(6)施加到所形成的胶层上。此时重要的是,通过被注入软管内的颗粒状芳香物质备料(6)和气垫(7)尤其是空气垫,使内表面润涂有胶(3)的包衣(2)形成非扁平的敞开横截面形状,从而当牵拉包衣穿过芳香物质备料时,包衣在其润涂有胶的内表面上从芳香物质备料(6)中裹带走芳香物质,并且包衣(2)至少在内表面由吸 水 塑料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给软管状食品包衣涂覆颗粒状芳香物质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在内表面上给该软管状食品包衣润涂上胶并且将期望的芳香物质施加到所形成的胶层上,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
通过被注入软管内的颗粒状芳香物质备料和气垫,使内表面润涂有胶的该包衣形成非扁平的敞开横截面形状,其中,该包衣至少在内表面主要由吸塑料构成,当牵拉该包衣穿过该芳香物质备料时,该包衣在润涂有胶的该内表面上从该芳香物质备料中裹带走芳香物质,并且
使该包衣在其润涂上胶之后经过至少一个挤压区,所述挤压区是通过导辊来产生的,使得该软管状食品包衣被压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该吸水塑料由至少一种聚酰胺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该包衣是多层地构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由吸水塑料构成的多层的内层具有最大约为
1/10mm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该内层至少在内侧具有至少0.1μm的粗糙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该包衣具有约20μm~约80μm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由吸水塑料构成的多层的内层与聚乙烯相结合。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多层的该包衣通过共挤出和/或通过层压来制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该气垫是空气垫。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使内表面润涂有胶的包衣形成向下悬垂的走向,在该悬垂走向中该包衣至少部分处于非扁平的敞开横截面形状并且灌充有芳香物质备料和气垫。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该芳香物质是调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在该芳香物质备料中使用的调料具有对应于约30目~约50目的粒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该软管状食品包衣包括肠衣。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该至少一种聚酰胺选自由聚酰胺4、聚酰胺6和聚酰胺6.6构成的群组。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该胶为液态胶备料。
16.一种用于给软管状食品包衣涂覆颗粒状芳香物质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在内表面上给该软管状食品包衣润涂上胶并且将期望的芳香物质施加到所形成的胶层上,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
通过被注入软管内的颗粒状芳香物质备料和气垫,使内表面润涂有胶的该包衣形成非扁平的敞开横截面形状,其中,该包衣至少在内表面主要由吸水塑料构成,当牵拉该包衣陡立向上地穿过该芳香物质备料时,该包衣在润涂有胶的该内表面上从该芳香物质备料中裹带走芳香物质,并且
该芳香物质备料的下侧末端是由挤压区构成的。
17.一种用于给软管状食品包衣涂覆颗粒状芳香物质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在内表面上给该软管状食品包衣润涂上胶并且将期望的芳香物质施加到所形成的胶层上,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
通过被注入软管内的颗粒状芳香物质备料和气垫,使内表面润涂有胶的该包衣形成非扁平的敞开横截面形状,其中,该包衣至少在内表面主要由吸水塑料构成,当牵拉该包衣穿过该芳香物质备料时,该包衣在润涂有胶的该内表面上从该芳香物质备料中裹带走芳香物质,并且
该包衣在其涂覆上芳香物质之后在没有随后干燥的情况下被卷起来。
18.一种用于给软管状食品包衣涂覆颗粒状芳香物质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在内表面上给该软管状食品包衣润涂上胶并且将期望的芳香物质施加到所形成的胶层上,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
通过被注入软管内的颗粒状芳香物质备料和气垫,使内表面润涂有胶的该包衣形成非扁平的敞开横截面形状,其中,该包衣至少在内表面主要由吸水塑料构成,当牵拉该包衣穿过该芳香物质备料时,该包衣在润涂有胶的该内表面上从该芳香物质备料中裹带走芳香物质,并且
使该包衣在其涂覆上芳香物质之后在没有随后干燥的情况下形成打褶形态。
19.一种用于给软管状食品包衣涂覆颗粒状芳香物质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在内表面上给该软管状食品包衣润涂上胶并且将期望的芳香物质施加到所形成的胶层上,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
通过被注入软管内的颗粒状芳香物质备料和气垫,使内表面润涂有胶的该包衣形成非扁平的敞开横截面形状,其中,该包衣至少在内表面主要由吸水塑料构成,当牵拉该包衣穿过该芳香物质备料时,该包衣在润涂有胶的该内表面上从该芳香物质备料中裹带走芳香物质,并且
该包衣在其涂覆上芳香物质后在该芳香物质备料上方的区域内接受振动运动,以便振掉未粘附上的芳香物质。

说明书全文

用于给软管状食品包衣涂覆颗粒状芳香物质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给软管状食品包衣尤其是肠衣涂覆颗粒状芳香物质且尤其是调料的方法和装置,具体而言,在内表面上给软管状包衣润涂上胶并且将期望的芳香物质施加到所形成的胶层上。

背景技术

[0002] DE 195 00 470已提出一种内表面涂有调料颗粒的软管状肠衣。在这里是从打褶的肠衣开始,它在被拉成柱形后先在内表面润涂液态胶。随后,引导肠衣沿内涂覆环移动,由此,应均匀散布且以期望厚度被涂覆上胶。在继续行进中,通过中心供应管将压缩空气和调料径向吹送至肠衣内表面,调料在这里由所涂覆的胶层来保持。随后须干燥该肠衣。
[0003] 为了改善调料附着,可以在供应管末端设置转动的甩盘,它在附加的离心作用下将调料甩飞到肠衣内表面上。
[0004] 但是,该系统在实践中被证明是不适用的,因为无法长期保证均匀且足够多地涂覆芳香物质到肠衣。
[0005] 取而代之,仍然还是与过去一样首先以扁平膜形式制造要涂有调料的软管状包衣并加以涂覆。随后,才如此使涂覆后的扁平膜处于软管状,具体而言,通过配合的成形肩使其成柱形并随后沿其相邻的或上下重叠的纵向边缘通过缝合或胶粘来封闭。
[0006] 该过程耗时耗能,因为胶须在润湿液态下被涂到膜上,结果,膜须在施加上芳香物质后进行强烈干燥。只有在干燥之后才能使涂有胶和调料的扁平膜处于软管状并通过缝合、胶粘或熔合来封闭和成形。
[0007] 而这些加工步骤因卫生以及加工技术的缘故而无法在膜润湿状态下进行。

发明内容

[0008] 从此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任务在于,研发出一种涂覆芳香物质即尤其是调料、香草、粉化果芳香物等的方法,芳香物质不是漂浮在载体液中,而是以颗粒状存在。在这里,不应采用扁平膜为原材料,而是应直接采用软管状包衣为原材料,确切说是天然肠衣以及单层或多层的纤维肠衣、单层或多层的塑料肠衣和任意其它的软管状织物套。另外,本发明的包衣应该可被打褶以便其能更好地存放、运输和尤其在自动灌装和腌制机中继续处理,不用在打褶时担心调料的局部剥落。
[0009] 根据本发明,如此完成该任务,通过被注入软管内的颗粒状芳香物质备料和气垫尤其是空气垫,使内表面润涂有胶的包衣形成非扁平的敞开的横截面形状,从而当牵拉包衣穿过芳香物质备料时,包衣在其润涂有胶的内表面上从芳香物质备料中裹带走芳香物质,并且包衣至少在内表面主要由吸水塑料构成。
[0010] 一方面,本发明基于以下认识,即,被注入包衣中的芳香颗粒的重量与位于其上的空气垫相关地造成芳香颗粒强烈聚集在涂覆有胶的包衣内表面。另一方面,本发明基于以下认识,如此出人意料地促成在前给包衣润涂上胶,即,包衣在内侧整面或局部地由吸水材料构成。
[0011] 软管状包衣通过穿过所灌入的芳香物质备料来实现的内侧涂覆早在50多年前就针对液体是已知的。因此由US2,901,358公开了,指定用于肠衣的纤维素软管首先用甘油来预处理,从而它获得大致胶状稠度,并且随后在下挤压区和上挤压区之间给软管灌充水溶性氯化铬溶液以及空气垫。如果随后牵拉软管穿过两个上述挤压区,则它在其内表面获得氯化铬溶液涂覆。在第二挤压区的后面,软管又通过空气垫被吹至吹胀形态并通过100℃~110℃热空气干燥到4%~6%的残余湿度,接着,使它处于扁平形状并在卷上被收卷起来。
内涂层用于使肠衣随后容易与灌入的肠料剥离。但是,它未教导如此改动该原理,即,允许利用颗粒状芳香物质来涂覆,该颗粒状芳香物质不是漂浮在载体液中,而是处于干燥形态。
[0012] 更没有教导如此促成给包衣内表面润涂上胶,具体而言,包衣在内表面至少主要由吸水塑料构成。由此出人意料地得到更强烈、更均匀且更快速地给包衣润涂胶。由此能以更高的进给速度牵拉其穿过涂覆设备,同时改善涂覆质量
[0013] 作为吸水塑料,考虑使用不同的材料,还有包含纤维的材料,因此得到附加的毛细管作用。聚酰胺是特别合适的,优选PA 4、PA 6或PA 6.6,其特点是吸水性比较高。
[0014] 可以如此获得胶吸纳的进一步改善,即,包衣内表面被打毛。期望的表面粗糙度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来产生,但优选通过照射紫外线或者通过激光射线或电晕处理,尤其结合包衣的拉伸。力求获得至少0.05μm且尤其至少0.1μm的粗糙度。
[0015] 优选在整面上即在包衣的整个内周面上设置该塑料内层。但塑料内层以织物、无纺布等形式由细塑料纤维尤其是聚酰胺纤维来制造并且或许已经通过此材料混合获得期望的粗糙度也在本发明范围内。
[0016] 原则上,包衣可以完全由吸水材料构成。但因为优选采用的聚酰胺比较昂贵,所以建议包衣由多层构成并且只在内侧设置由吸水材料构成的一个薄层。该材料层的厚度可以小于1/10mm,优选在约5μm~约50μm、尤其在约6μm~约20μm之间。
[0017] 由吸水材料构成的内层最好与低成本的材料尤其聚乙烯组合,由此保证期望的耐磨强度。
[0018] 另外,与聚乙烯的组合带来显著优点,包衣获得相对于和水蒸汽的足够强的拦阻作用。
[0019] 包衣的多层结构可以通过共挤出(Coextrusion)或层压来制造。
[0020] 包衣润涂上胶适当地如此进行,即,液态胶备料和或许空气垫被注入处于非扁平形态的包衣并且牵拉包衣穿过胶备料。建议该包衣在其润涂上胶后经过至少一个挤压区。该挤压区允许计量留在包衣上的胶量:挤压作用越强,包衣穿过挤压区所带走的胶越少。
[0021] 这样的挤压区也可设置在芳香物质备料下方,从而当随后或多或少陡立向上地牵拉包衣穿过芳香物质备料时形成其下侧末端。
[0022] 因而最后可以确定,用于执行上述涂覆方法的装置具有用于给包衣内侧润涂上胶的第一润涂站和用于给包衣内侧润涂上芳香物质的第二润涂站,并且该包衣在这两个润涂站中通过所注入的胶或通过所注入的芳香物质且相应地与空气垫相结合而具有了非扁平的敞开的横截面形状。
[0023] 另外,在每个润涂站下游设有至少一个挤压区。
[0024] 如果包衣在润涂站起点具有升高的走向,则在每个润涂站前面设置一个挤压区是必需的。但取而代之地也可能适当的是,如此引导包衣,即,出现悬垂,在该悬垂中该包衣至少部分具有非扁平的敞开横截面并且灌充有用于内侧涂覆的胶或者芳香物质连同各自的空气垫。于是建议只在润涂站末端设有一个挤压区。
[0025] 为了形成该挤压区,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不同的可能性。因此,这些挤压区比如可以通过软管状包衣的漏斗形缩窄部且或许还与扭绞相结合地来产生。但特别有利的是,这些挤压区由挤压辊来产生,在挤压区处迫使该软管状包衣成扁平形状,即在这里使软管状包衣的壁相互紧贴着。如此造成在上挤压区内的非常可靠的封闭,不是仅用一个挤压辊使包衣成扁平形状,而是两个挤压辊平行并列布置,它们不具有间隙或仅有最小间隙以让包衣经过,从而鼓胀的袋变形成扁平形状与两个前后相继排列的软管层的附加压缩相结合。人们由此获得非常有效的粉末状芳香物质嵌埋入包衣胶层。
[0026] 为了保证不会局部损伤较薄的包衣地压缩,该挤压辊优选具有橡胶弹性外套,比如由海绵橡胶或类似材料构成。
[0027] 另外,在软管层之间的压紧作用还可以如此加强,即,挤压辊在其外周面上具有比如轴向延伸的肋,即某种轻微的外齿结构,在这里,相邻的辊的肋相互咬合,即相互啮合
[0028] 或者,以下措施也在本发明范围内,放弃作为芳香物质备料的下末端的一个挤压区,具体而言,使该包衣处于向下悬垂的走向,在该悬垂走向中包衣至少部分处于非扁平的敞开横截面形状并且灌充有芳香物质备料和空气垫。同样的悬垂原理也可以被用在润涂上胶时。
[0029] 在利用本发明方法的尝试中出人意料地表明了,调料可以具有比迄今常见的粒度更小的粒度。因此,优选采用粒度对应于8目~400目、尤其是30目~50目的调料。在相同的调料量情况下,较小的粒度导致香味越强或者容许在香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减小调料量,因为对香味程度重要的颗粒表面与其质量相关地在粒度更小时被增大。附图说明
[0030] 由从属权利要求和以下对实施例的说明以及在附图中得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其中:
[0031] 图1是完整涂覆方法的示意图,其中,涂覆后的包衣最后被收卷起;
[0032] 图2是相同的视图,其中,包衣最后被打褶;
[0033] 图3示出一个变型,其中,包衣构成一个悬垂。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从供料卷1开始,软管状包衣2以扁平形态卷绕在供料卷上。供料卷1例如可以接纳40m~500m长的包衣。
[0035] 包衣2是单层或多层的并且至少在内侧由聚酰胺构成,尤其是由吸水性强的聚酰胺如PA 6或PA 6.6构成。抛开吸水内层不提,包衣可以由各种不同的材料构成,例如它可以是或许加强的纤维肠衣、胶原肠衣或干的天然肠衣,但也可以是涂覆的织物肠衣或支承肠衣,其涂有胶原、叉菜或丙烯酸盐(脂),或者是其它的单层和多层物质。聚乙烯特别适用于与聚酰胺内层组合。
[0036] 在如图所示呈敞开软管端状的包衣2起点,本身已知的符合食品法的液态胶3和或许还有辅助空气被注入,从而包衣获得袋2a状,其部分或完全充满胶3。如此确定胶量,以使卷绕在供料卷1上的整个包衣能涂覆上胶。包衣2在干燥形态下接纳胶,从而良好地吸纳胶。有利的是,如此促成胶的吸纳,即,包衣在内侧由以高吸水性为特点的聚酰胺构成。这保证了包衣强烈且均匀地润涂上胶。
[0037] 同时,也可以在袋2a中灌入粉末状或液态的尤其基于吸收剂的防腐剂,以便在尽管水分含量高的情况下还能保护包衣不发霉。作为替代或补充,钙防腐剂也可以随后比如与芳香物质一起被送入。
[0038] 所有符合食品法的物质都适合用作胶,尤其是淀粉、改性淀粉、明胶、支链淀粉、黄原胶、酪蛋白、胶原、角叉菜、藻酸盐(脂)、羧甲基纤维素等等,其分别处于低黏度溶液形态,以保证良好浸润。
[0039] 灌有胶的袋2a的下端在此实施例中通过其紧密且封闭袋地抵靠在供料卷1上来形成。取而代之,在这里也可以设置呈挤压辊形式的挤压区等。
[0040] 随后,包衣到达两个挤压辊4a和4b之间。这些挤压辊将包衣压缩成扁平形态并且通过其挤压力限定了在经过两个挤压辊时可由包衣内表面所裹携的胶量。
[0041] 在经过上述的第一润涂站后,包衣来到由两个挤压辊5a、5b构成的挤压区5,在经过此挤压区后,包衣又处于袋状,其向上升起且确切说大致竖直向上并且用标记2b来表示。袋在其下侧区域内灌充有干粉状的芳香物质颗粒6且尤其是调料,其对应于30目~50目,即粒度约为0.3mm~0.6mm。挤压区5就其适应保持扁平且相互贴靠的包衣壁而言是如此构成的,即,芳香物质6不会从袋2b中向下掉出。
[0042] 在袋的上侧区域内有空气垫7。空气垫7的主要任务是使调料6远离由呈两个挤压辊8a和8b形式的另一个挤压区8构成的上袋端,从而只有附着在包衣2内壁上的调料颗粒能经过挤压辊8a和8b之间的缝隙,就是说,挤压辊没有从备料6中带走并继续输送调料团。于是,该包衣经过其第二润涂站。
[0043] 此时特别合适的是,尤其在上侧区域内使袋2b略微振动,从而使粘结的调料块从包衣2剥离并且落回到备料6中。调料涂覆层的均匀性由此得到很好改善。袋2b的振动可以通过外部作用的振动或直接通过挤压辊8a和8b的相应振动来产生。
[0044] 挤压辊具有比常见的导辊大许多的直径。这与其橡胶弹性的外辊套相结合地导致在包衣进给方向上出现宽达几厘米的道,该包衣在所述道处被压合。
[0045] 调料6以及空气垫7的注入在新包衣穿过时但在包衣起点到达挤压区8之前进行。在经过挤压辊8a和8b后,于是出现袋2b的封闭,并且被包衣向上带走的调料颗粒通过该挤压辊8a和8b同时被压到包衣内壁上,从而它们在包衣的后续加工中良好附着于包衣上,不会掉落。
[0046] 下挤压区5和上挤压区8之间的距离可以适当地改变,尤其如此改变,可使上挤压区8的挤压辊下移,以补偿在涂覆过程中减小的袋2b的体积。由此保证了,即使袋本身随着涂层增厚而总在缩短,包衣也保持鼓胀的袋形,这是因为挤压区5和8相互接近。
[0047] 适当的是,紧接在挤压区8后面的是由挤压辊9a、9b构成的另一个挤压区9。它加强包衣与所裹携调料之间的结合并且改善相对于空气垫7的密封。
[0048] 最后,涂覆完的包衣或许经过其它导辊到达收料卷10。
[0049] 一旦包衣被穿引经过所有的挤压辊且同时灌充了胶3、调料6和空气垫7并且已被固定在在收料卷10上,则包衣从供料卷1连续运行至收料卷10并且同时被涂覆。包衣的进给适当地通过挤压辊本身来进行。此时,一般,两个相互对应的挤压辊中总是只有一个挤压辊被驱动就够了,在本实施例中,被驱动的辊分别是带有黑色转向箭头的挤压辊。
[0050] 包衣的中间干燥是多余的,因为通过相应的工艺控制,在调料涂覆后的包衣湿度被保持在大约10%至最高约20%之间。
[0051] 优选在所有的挤压区内,两个挤压辊中的一个挤压辊可就其与相邻挤压辊的距离而言是可调节的,以便包衣2更容易穿引经过。
[0052] 所述包衣2可以抛开其吸水内层之外地由几乎任意材料构成,单层或多层地构成,或许利用涂覆和/或层压,尤其使包衣相对于水蒸汽和/或氧是基本上不允许透过的。
[0053] 在此实施例中,涂覆的包衣2以扁平形状被供给收料卷10。但取而代之也可行的是在线将包衣抽褶。
[0054] 图2示出这个特别优选的变型。涂覆完的包衣2为此在轴向上被送至柱形的打褶管11,确切说借助多个分布在其周围的打褶辊,可以看到其中的两个打褶辊12a和12b。在经过打褶辊后,比如约5m~约50m长的包衣部分通过轴向顶压被成形为多个手琴状褶节13,就像优选被肉类食品业和乳酪业所期望的那样。
[0055] 打褶过程本身是已知的,因而不再详述。但重要的是,打褶过程紧接在给包衣内侧涂覆调味颗粒的涂覆作业之后,包衣不需要加热和干燥。由此明显节约了能量
[0056] 图3示出了包衣2的替代引导结构。在这里,放弃了下挤压区5和构成竖袋2b,取而代之,如此引导包衣,以使它构成一个悬垂15。在该悬垂的区域内,在包衣中部分灌装颗粒状芳香物质备料6,从而芳香物质备料在悬垂的下侧区域内聚集,而在悬垂15的两个朝上延伸的区域中,在芳香物质备料上方在包衣内盛纳有空气垫7。此时重要的是,芳香物质备料6如此计量,以使它在涂覆方法结束前都沿着包衣的整个周面润涂该包衣。
[0057] 如图3所示,芳香物质备料6在悬垂15的右侧升高部分中升高超过在左侧区域内。这因而触及到该包衣因其进给缘故而将芳香物质输送至悬垂15的右侧升高分支中,直到因为灌充高度差而出现平衡状态。
[0058] 在此实施例中,悬垂15围绕设于悬垂内的辊16延伸。所述辊不是必然需要的,但是它可作为跳辊来使用,用于控制进给量,即尤其是控制在挤压区8处的驱动,从而悬垂15在涂覆过程中保持期望的悬垂深度。此时主要是,芳香物质备料6与随后的挤压区8保持足够远的距离。
[0059] 此外,图3中的涂覆方法对应于上述方法,因而相同的附图标记被用于相应的零部件。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