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极好脉冲衰减特性的微晶合金及其应用和生产方法

申请号 CN94115745.8 申请日 1994-07-21 公开(公告)号 CN1043670C 公开(公告)日 1999-06-16
申请人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发明人 吉沢克仁; 备前嘉雄; 荒川俊介;
摘要 一种微晶 合金 ,其中至少50%(体积)的合金组织由晶粒尺寸为50nm或更小的主要包括bcc相的晶粒组成,该合金的饱和磁通 密度 为1T或更大,该合金的剩磁通密度为0.4T或更小,在该合金中部分地形成Fe-B化合物相。通过不施加 磁场 的 热处理 制成的此微晶合金呈现出与经磁场中热处理所获得的微晶合金的脉冲衰减特性相当或更好。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极好脉冲衰减特性的微晶合金,所述微晶合金的 成分由下式表示:
(Fe1-aMa)100-X-Y-Z-α-β-γAXSiYBZM′αM″βXγ(原子%) 式中M至少是Co和Ni中的一种,A至少是Cu和Au中的一种,M′至少是 选自由Ti、Zr、Hf、V、Nb、Ta、Cr、Mo、W和Mn所组成的物组中的 一种元素,M″至少是选自由Al、Sn、In、Ag、Pd、Rh、Ru、Os、Ir和Pt所组成的物组中的一种元素,X至少是选自由C、Ge、Ga和P所 组成的物组中的一种元素,而a、X、Y、Z、α、β和γ分别满足0 ≤a≤0.3,0≤X≤3,0≤Y≤20,2≤Z≤15,0.1≤α≤10,0≤β ≤10和0≤γ≤10,其中至少合金组织的50%(体积)为晶粒尺寸 是50nm或更小的晶粒,所述的晶粒由作为主要组分的bcc相和Fe-B化合物相组成;饱和磁通密度为1T或更大;而剩磁通密度为0.4T或 更小。
2、按照权利要求1的具有极好的脉冲衰减特性的微晶合金,其 中部分或全部所述的Fe-B化合物相由Fe2B相组成。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具有极好脉冲衰减特性的微晶合金, 其中所述的Fe-B化合物相主要或仅仅存在于靠近所述的微晶合金的 表面处。
4、由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微晶合金制成的磁心。
5、包含按照权利要求4的磁心和围绕所述磁心的线的扼流线圈。
6、包含按照权利要求4的磁心和至少绕上述磁心的两圈线的通 用型扼流线圈。
7、包含按照权利要求5或6的扼流线圈的噪声滤除器。
8、制造微晶合金的方法,所述微晶合金的成分由下式表示:
(Fe1-aMa)100-X-Y-Z-α-β-γAXSiYBZM′αM″βXγ(原子%) 式中M至少是Co和Ni中的一种,A至少是Cu和Au中的一种,M′至少是 选自由Ti、Zr、Hf、V、Nb、Ta、Cr、Mo、W和Mn所组成的物组中的 一种元素,M″至少是选自由Al、Sn、In、Ag、Pd、Rh、Ru、Os、Ir和Pt所组成的物组中的一种元素,X至少是选自由C、Ge、Ga和P所 组成的物组中的一种元素,而a、X、Y、Z、α、β和γ分别满足0 ≤a≤0.3,0≤X≤3,0≤Y≤20,2≤Z≤15,0.1≤α≤10,0≤β ≤10和0≤γ≤10,该微晶合金的饱和磁通密度为1T或更大,剩磁 通密度为0.4T或更小,合金组织的至少50%(体积)为晶粒尺寸为 50nm或更小的晶粒,而晶粒由作为主要组分的bcc相和Fe-B化合物 相组成,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通过熔体急冷法制成非晶合金的薄带;
将非晶合金属带在450-600℃的温度下,在空气中或惰性气氛 中热处理5分钟至24小时,而不形成所述Fe-B化合物相;和
将所述的薄带在550-700℃的温度下在空气或惰性气氛中再热 处理5分钟至24小时,从而生成Fe-B化合物相。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极好脉冲衰减特性的微晶合金及其生产方 法。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使用该微晶合金的扼流线圈和由该扼流线圈 构成的噪声滤除器。

作为在噪声滤除器中使用的通用型扼流线圈的磁心材料,一直 使用具有极好高频性能的高磁导率材料,例如体、非晶合金等。 此外,JP-B-4-4393公开了一种适于用作这种磁心材料的Fe基细晶 合金(微晶合金),因为它具有高磁导率和低磁心损耗。

在噪声滤除器(线滤除器)中使用的通用型扼流线圈材料不仅 需有高磁导率,而且还需有极好的脉冲衰减特性,以防止仪器由于 轰鸣等引起的高压脉冲噪声而不正常运行。

但是,由于通常使用的铁氧体材料的饱和磁通密度低,它很容 易达到磁饱和态。这导致的问题是由铁氧体材料制成的小尺寸磁心 不能满足上述要求,而且这样一种磁心呈现不足的效率。所以,当 用铁氧体作磁心材料时,为获得高的效率需要大尺寸磁心。

Fe基非晶合金具有高的饱和磁通密度,而且在高压脉冲噪声方 面,它呈现出比铁氧体材料更好的衰减特性。但是,由于此Fe基非 晶合金的磁导率比Co基非晶合金低,所以它对低压噪声呈现的衰减 不足。此外,此Fe基非晶合金具有非常大的磁致伸缩现象。这引起 进一步的问题,例如由于这种磁致伸缩而在某一频率上出现的共振 所导致的其性能的改变,及在包括声频成分的情况下出现脉动。

另一方面,Co基非晶合金由于它的高磁导率而对低压噪声呈现 大的衰减。但是,它的饱和磁通密度小于1T或更少,与Fe基非晶合 金相比,它对高压脉冲噪声呈现的衰减很差。进而,高磁导率Co基 非晶合金的性能,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随着时间的流逝有很大变 化,这使其缺少可靠性。

如上所述,已知在JP-B-4-4393中公开的Fe基细晶合金(微晶 合金)具有高磁导率和低的磁心损耗。但是,为了改善此常规的铁 基细晶合金的脉冲衰减特性通常对其进行热处理,同时在薄的合 金带材的横向(宽度方向)上施以磁场。因为,当热处理而不施加 磁场时,合金就不能获得足够的衰减特性。但是,在磁场中进行这 种热处理时,需要通过施加磁场使磁心材料(薄的合金带材)磁饱 和。由于退磁磁场很大,所以为满足这个要求,需施加1000A/m 或更大的磁场。因此,磁场中的热处理是花费很大的,因为要消耗 大量的电。此外,由于需要将欲处理的磁心精确地定位,所以产 率很低,因为施加的磁场方向必须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方向上。如上 所述,当对此Fe基细晶合金热处理而不施加磁场时,它不能提供对 高压脉冲噪声的足够衰减。因此,如果能不施加磁场生产出一种脉 冲衰减特性比得上或优于经磁场中热处理所生产的微晶合金的微晶 合金,则其产业上的优势是非常显著的。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微晶合金,它具有比得上或优于 经磁场中热处理所生产出的微晶合金的脉冲衰减特性。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具有比得上或优于经磁场中 热处理所生产的微晶合金的脉冲衰减特性的微晶合金的方法,该方 法的热处理不施以任何磁场。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采用上述定义的微晶合金的扼流线 圈。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以上述扼流线圈构成的噪声滤除器。

由于鉴于对上述目的认真研究,本发明人已发现:用一种微晶 合金制成的磁心,虽然该磁心进行不施加磁场中的热处理,但具有 优越的脉冲衰减特性,该合金组织中至少50%(体积)是晶粒尺寸为 50nm或更小的晶粒,该晶粒包含作为主要组分的bcc相和Fe-B化合物相;该合金的饱和磁通密度为1T或更大;而该合金的剩余磁 通密度为0.4T或更小。本发明人进一步发现这样的磁心可用作通用 型扼流线圈等物。本发明是基于这些发现而完成的。

在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微晶合金,其组织中至 少50%(体积)是晶粒尺寸为50nm或更小的晶粒,该晶粒包含作 为主要组分的bcc相和Fe-B化合物相;该合金的饱和磁通密度为1T 或更大;该合金的剩磁通密度为0.4T或更小。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是提供由定义如上的微晶合金构成的磁心和 环绕该磁心的一圈线所组成的扼流线圈。

本发明第三个方面是提供由该扼流线圈构成的噪声滤除器。

本发明第四个方面是提供生产定义如上的微晶合金的方法。

图1是生产本发明微晶合金时的合金热处理制度曲线图;

图2a是本发明微晶合金的X-射线衍射图;

图2b是常规合金的X-射线衍射图;

图3是展示本发明微晶合金的直流电B-H回线图;

图4a是展示本发明微晶合金或普通材料构成的磁心的脉冲衰减 特性曲线;

图4b是测量脉冲衰减特性所用测量电路示意图。

本发明微晶合金的剩磁通密度为0.4T或更小。超过0.4T的剩磁 通密度是不适宜的,因为在较低的电压时衰减开始降低,从而导致 输出电压升高。

本微晶合金的饱和磁通密度为1T或更大。当饱和磁通密度小于 1T时,则脉冲衰减特性会不希望地变坏。

在该微晶合金中的晶粒主要包含作为主要组分的含Fe的bcc相 (体心立方晶格相),及可含有有序晶格相。一般,合金元素,如Si等作为固溶组分含于bcc相中。此外,除结晶相外该微晶合金可部分 地含非晶相,或者它可基本上只由结晶相组成。为了获得极好脉冲 衰减特性,希望晶粒尺寸为50nm或更小,更好是为30nm或更小, 最好为20nm或更小。另外,该晶粒的含量为合金组织的50%(体 积)或更多。如果此含量小于50%(体积),则磁致伸缩变大,导 致在某一频率上磁导率不希望地突变,这是因为在高频区磁致伸缩 引起了共振。

在该微晶合金中形成Fe-B化合物相在本发明中是重要的。该Fe-B化合物相具有降低剩磁通密度和改善脉冲衰减特性的作用。

该Fe-B化合物相通常在靠近该微晶合金表面处形成。本发明微 晶合金通常被制成厚2~50μm的薄带。鉴于提高对窄脉冲宽度的 脉冲的效果,其厚度较好为25μm或更小,更好为15μm。按本发 明,靠近合金表面处指的是在离薄合金带表面厚度的四分之一之间 的区域。例如,当薄合金带的厚度为20μm时,靠近表面处就是离 薄合金带表面5μm内的区域。另外,该Fe-B化合物相包括,例如, Fe2B、Fe3B、Fe23B6、(FeM)2B[Mo、Ti、Zr、Hf、V、Nb、Ta]、 (FeM)3B等等。

本发明的微晶合金优选的组成由下式表示:

(1)(Fe1-aMa)100-X-Y-Z-αAXSiYBZM′α(原子%) 式中M至少是Co和Ni中的一种元素,A至少是Cu和Au中的一种元素, M′至少是选自由Ti、Zr、Hf、V、Nb、Ta、Cr、Mo、W和Mn组成的物 组中的一种元素,而a、X、Y、Z和α分别满足:0≤a≤0.3,0≤X ≤3,0≤Y≤20,2≤Z≤15和0.1≤α≤10;

(2)(Fe1-aMa)100-X-Y-Z-α-βAXSiYBZM′αM″β(原子%) 式中M至少是Co和Ni中的一种,A至少是Cu和Au中的一种,M′至少是 选自由Ti、Zr、Hf、V、Nb、Ta、Cr、Mo、W和Mn所组成的物组中的 一种元素,M″至少是选自由Al、Sn、In、Ag、Pd、Rh、Ru、Os、Ir和Pt所组成的物组中的一种元素,而a、X、Y、Z、α和β分别满足 0≤a≤0.3,0≤X≤3,0≤Y≤20,2≤Z≤15,0.1≤α≤10和0≤β ≤10;

(3)(Fe1-aMa)100-X-Y-Z-α-β-γAXSiYBZM′αM″βXγ(原子%) 式中M至少是Co和Ni中的一种,A至少是Cu和Au中的一种,M′至少是 选自由Ti、Zr、Hf、V、Nb、Ta、Cr、Mo、W和Mn所组成的物组中的 一种元素,M″至少是选自由Al、Sn、In、Ag、Pd、Rh、Ru、Os、Ir和Pt所组成的物组中的一种元素,X至少是选自由C、Ge、Ga和P所 组成的物组中的一种元素,而a、X、Y、Z、α、β和γ分别满足0 ≤a≤0.3,0≤X≤3,0≤Y≤20,2≤Z≤15,0.1≤α≤10,0≤β ≤10和0≤γ≤10。

具有上述组成的微晶合金是优选的,因为它有极好的直流叠加 和低磁心损耗。

在上式中,M至少是Co和Ni中的一种。如果M(“a”)含量超过 0,3,则脉冲衰减特性令人不期望地变坏。“a”优选的范围是0.2 以下。A至少是Cu和Au中的一种。该组分具有纯化合金组织的作用, 从而容易形成bcc相。但是,如果A(“X”)含量超过3%(原子)则 发生脆化,因此使合金不能实用。“X”优选范围是0.5~2%(原 子)。M′原子至少是选自由Ti、Zr、Hf、V、Nb、Ta、Cr、Mo、W和 Mn所组成的物组中的一种元素,它具有通过控制晶粒生长而纯化合 金组织的作用,及改进直流叠加的作用。如果M′(“α”)的含量超 过10%(原子),则饱和磁通密度显著降低。所以,优选的“α” 为10或更小,更好为2~7%(原子)。M″至少是选自由Al、Sn、In、 Ag、Pd、Rh、Ru、Os、Ir和Pt所组成的物组中的一种元素,它具有 改善晶粒纯化和抗腐蚀的作用。如果M″(“β”)的含量超过10% (原子),则饱和磁通密度显著降低。所以,优选的“β”为10或 更小,更好为5或更小。X是至少选自由C、Ge、Ga和P所组成的物组 中的一种元素,它具有控制磁致伸缩和其它磁性能的作用。如果X (“γ”)含量超过10%(原子),则饱和磁通密度显著降低。所以, “γ”优选为10或更小,更好为5或更小。组分Si()和B() 具有改进磁心损耗和磁导率的作用。Si(“Y”)的含量为20或更小, 优选为5~17%(原子)。B(“Z”)的含量为2~15%(原子),优 选5~10%(原子)。

顺便提一句,就不可避免的杂质如N、O、S等而言,要注意, 只要其中含有的杂质的量不破坏所需的性能,则含有的杂质就不被 认为是改变本发明的适用于磁心等物的合金组成。

上述微晶合金可用下述方法生产。

生产本发明微晶合金的方法包括:通过已知的熔体急冷方法, 例如单辊法、双辊法等生产非晶合金的薄带的步骤,和热处理步骤, 该步骤将得到的薄合金带在等于或高于结晶温度(结晶开始温度) 下进行5分钟至100小时热处理,借此,将非晶合金转变成其中至少 50%(体积)的合金组织是晶粒尺寸为50nm或更小的晶粒,该晶 粒主要是bcc相并部分包括Fe-B化合物相,该合金的剩磁通密度为 0.4T或更小,饱和磁通密度为1T或更大。本发明中所指的结晶温度 为当将非晶合金以10℃/分的速率加热用微差扫描量热计测量时, 观察到结晶热产生的温度。

具体地说,首先通过熔体急冷方法,例如单辊法、双辊法等形 成厚为2~50μm的非晶合金薄带。在这种情况下,此薄带可以部 分含有结晶相,例如bcc相、Fe-B化合物相等。然后,将这样获得 的薄带,叠成或卷成环形等后,在结晶温度或比结果温度更高的温 度下,在惰性气体,如氩气、氮气等气氛中或在空气中进行5分钟 至100小时热处理。通过这种热处理,至少合金组织的50%(体积) 是晶粒尺寸为50nm或更小的晶粒。该晶粒主要含bcc相,部分含 Fe-B化合物相,该相具有降低剩磁通密度的作用。这样,可以改善 脉冲衰减特性。当Fe-B化合物相在靠近表面处形成时,这种改善作 用更为显著。希望退火温度为在结晶温度或更高温度的温度内。当 在一个低于结晶温度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时,为完成结晶的热处理 需要很多的时间。此外,形成Fe-B化合物相也需要很多时间,这样 使得完成改善上述性能很困难。退火时间优选为5分钟至100小时。 当退火时间短于5分钟时,难于以均匀的温度加热整个经加工的合 金。结果,导致得不到足够的性能。对于生产率来说,退火时间超 过100小时是不希望的。经热处理的合金可通过急冷或慢冷来冷却。 但是,冷却速度优选为0.1℃/分或更高,以免脉冲衰减特性变坏。 如上所述,通过包括热处理而不施加磁场的方法可获得具有极好性 能的微晶合金。但是,用包括施加磁场的热处理方法也可获得本发 明的有益的效果。所以,应注意到这样的工艺方法也在本发明的范 围内。

另外,为获得更佳的效果,通过在此微晶合金薄带表面涂敷氧 化物,例如SiO2、Al2O3等可使其具有层间绝缘。作为形成层绝缘的方 法,例子有,通过电泳将一种氧化物,如MgO,粘附在该表面上的方 法,将一种金属醇盐溶液施于此表面并对之进行热处理以形成氧化 物,如SiO2的方法,用磷酸盐或铬酸盐处理以在该表面形成氧化物 涂层的方法,通过CVD PVD等在此表面上形成AlN、TiN等涂层的方法。

进一步说,以本发明的方法可用包括形成bcc相的第一热处理 步骤和形成Fe-B化合物相的第二热处理步骤的二步热处理取代上述 的单步热处理。在第一热处理步骤中,将非晶合金薄带在450~ 600℃的温度下,在空气中或惰性气氛,如氩气和氮气气氛中热处 理5分钟至24小时(在一个不形成Fe-B化合物相的温度范围和时间 期间中)。在第二个热处理步骤中,将经过第一次热处理的合金在 550~700℃,在空气或惰性气氛,如氩气和氮气气氛中再热处理5 分钟至24小时。用这种二阶段热处理可以很容易地控制Fe-B化合物 相的形成,而有赖于最终合金带形状的性能的变化和特性的差别可 降到最低。

本发明扼流线圈由该微晶合金构成的磁心和环绕此磁心的线圈 构成。本发明的通用型扼流线圈由此微晶合金构成的磁心,及至少 二圈环绕此磁心的线构成。

这些扼流线圈和通用型扼流线圈都以,例如,下述方法生产。 将按上述单辊法生产的非晶合金薄带缠绕而形成环形磁心或将几张 这种薄带层压成层状环磁心等。然后,将这样获得的磁心在等于或 高于结晶温度的温度下热处理,从而使晶粒尺寸为50nm或更小的 晶粒至少占该合金组织的50%(体积)。最后,将经这样热处理的 磁心放入绝缘磁心罩中或给磁心表面涂敷一层涂层,在该磁心上绕 一圈线,或至少二圈线而获得一个扼流线圈或一个通用型扼流线圈。

采用该扼流线圈或通用型扼流线圈的噪声滤除器很容易按照常 规所用的生产方法制成。

将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同时参考下列非限制性实施例

实施例1

用单辊法急冷熔融的Fe余量Co15Cu1Nb2Si11B9合金生产出宽6.5 mm,厚16μm的薄合金带。该薄合金带被确定是非晶态,因为它的 X-射线衍射显示仅有明光环图形。然后将该薄合金带绕成的外径20 mm、内径10mm的环形磁心在氮气氛下不施加磁场进行热处理。热 处理条件示于图1。

经这样热处理过的合金的X-射线衍射图形示于图2a。进而作为 比较,将经过与上述同样热处理的常规微晶合金 (Fe余量Cu1Nb3Si13.5B9)的X-射线衍射图形示于图2b。由图2a可以 看到,本发明的合金的X-射线衍射图形除基于bcc-Fe(Si)相的峰之 外还呈现基于Fe-B化合物相的峰。另一方面,一般合金仅呈现基于 bcc相的峰。

进一步,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本发明经热处理的合金,确定 几乎该组织的所有部分是晶粒尺寸为50nm或更小的晶粒。

然后,通过腐蚀去除表面层后对本发明薄合金带进行X-射线衍 射。当该表面层被去除到深度大于4μm时,X-射线衍射图形未显 示出基于Fe-B化合物相的峰。因此,在本发明合金中,Fe-B化合物 相被确定形成在从表面到4μm深之间的区域中。

将经热处理的这种磁心放到酚树脂制成的磁心罩中,然后测 量该磁心的磁特性,结果得到示于图3的直流B-H回线。由图3可以 看到,其饱和磁通密度(Bs)为1.52T,而剩磁通密度(Br)为0.26T。

用12线绕此磁心而得到扼流线圈,然后测量它对800ns宽 脉冲的脉冲衰减特性。将获得的结果和用于测量的电路分别示于图 4a(线1)和4b。在图4b中,标号是欲测的磁心试样,而标号6和7 分别表示一个噪声模拟器和一个示波器。用上述常规的微晶合金和 Fe-Si-B非晶合金按照上述同样的方法分别制成扼流线圈。以与上 述同样的方法测出的它们的脉冲衰减特性示于图4a中(线2为常规 微晶合金,线3为Mn-Zn铁氧体,而线4为Fe-Si-B非晶合金)。

由图4a看出,具有本发明微晶合金制成磁心的扼流线圈,即 使在高输入电压下仍呈现低输出电压,在高输入电压下其它的具有 用已知材料制成磁心的各种扼流线圈则呈现出比本发明为高的输出 电压。因此,本发明扼流线圈具有极好的脉冲衰减特性,因为它即 使在高输入电压下仍呈现出比一般扼流线圈为大的衰减。

实施例2

用单辊法通过急冷表1中所列每种合金的合金熔体各生产出宽 6.5mm、厚12μm的薄合金带。然后,将缠绕此薄合金带而获得的 外径20mm、内径10mm的环状磁心在590℃,于氩气氛下不施加磁 场热处理2小时。由X-射线衍射图形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该经热处 理的合金的观察,确定该合金组织的至少50%(体积)为主要由 bcc相组成的,晶粒尺寸为50nm或更小的晶粒所占据。制成具有 由每种合金制成的磁心的扼流线圈,按照实施例1中的方法测量该 扼流线圈的脉冲衰减特性。将结果示于下面表1中,表中术语V出表 示在输入脉冲电压(V入)为200V时的输出脉冲电压。

                      表1

组成(原子%)               V出(V)   Fe-B化合物相 本发明 Fe余量Cu1Mo3Si16B6           11.8         有 Fe余量Co14Cu1Nb2Si11B9      8.3          有 Fe余量Co14Au1Nb2Si11B9      8.6          有 Fe余量Co10Cu1Nb2Si11B9P1   8.5          有 Fe余量Cu1W3Si16B6            11.9         有 Fe余量Co14Cu1Ta2Si11B9      8.9          有 Fe余量Co7Cu1Zr7B6.5          11.8         有 Fe余量Cu1Hf6B7                12.3         有 Fe余量Ni1Cu1Nb2Si10B9Al0.2 12.5         有

对比例 Febal.Cu1Mo3Si16B6            23.2         无 (微晶合金) Mn-Zn铁氧体                        75.0          - Fe-Si-B非晶合金                    29.2          -

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扼流线圈呈现出低的输出电压(V出)和 极好的脉冲衰减特性。

实施例3

用单辊法急冷表2所列每个合金的熔体生产于宽6.5mm、厚10 μm的薄合金带。然后,将缠绕此薄合金带而获得的外径20mm、 内径10mm的10个环形磁心一起在500℃下,在氮气氛中不施加磁 场进行1小时第一次热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确定经这样热处理的 合金:在该合金的组织中除bcc相外没有结晶相。然后,将该合金 在比第一次热处理为更高的温度下再进行第二次热处理。经这样热 处理的合金的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除基于bcc相的峰之外还呈现出 基于Fe-B化合物,如Fe2B相的峰。进而,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确定至少该合金组织的50%(体积)为晶粒尺寸是50nm或更小的 晶粒。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测量由每个环形磁心制成的扼流线 圈的脉冲衰减特性。对10个由各种合金组成制得的扼流线圈进行测 量而获得的结果(V出)示于表2。进而,为了比较,除采用一步热处 理外(在595℃下,在氮气氛中处理2小时)按与上述相同的方法制 成10个各种合金组成的扼流线圈。将按与上述相同的测量而获得的 结果(V出)也示表2。

                            表2

                                V出(V)

                                热处理 成分(原子%)                        2步         1步    Fe-B化合物相 Fe余量Cu1Mo4Si16B6Ga0.1       11.5-12.1   11.5-15.8     有 Fe余量Co14Cu1Nb2Si11B9Mn1    8.1-8.5     8.1-10.3      有 Fe余量Co14Cu1Nb2Si11B9V1     8.5-8.9     8.6-10.8      有 Fe余量Co12Cu1Nb2Si9B9Sn0.1   8.7-9.1     8.8-11.2      有 Fe余量Co11Cu1Mo4Si11B9C0.2   9.0-9.5     9.1-11.6      有 Fe余量Co14Cu1Nb2Si11B9Ru1    7.9-8.4     8.2-12.2      有 Fe余量Co14Cu1Nb2Ti1Si11B9    8.8-9.3     8.9-12.4      有 Fe余量Co14Cu1Nb2Si11B9In1    8.9-9.3     9.0-13.1      有 Fe余量Co14Cu1Nb2Si11B9Pd1    9.1-9.6     9.3-12.9      有 Fe余量Co14Cu1Nb2Si11B9Pt1    8.8-9.4     8.9-11.8      有

由表2可以看出通过采用二步热处理,可较好地减小V出的变化, 该二步热处理由使非晶相结晶而形成bcc相的第一次热处理和形成 Fe-B化合物相的第二次热处理组成。这个作用假设是因磁心中温 度的不均匀分布所引起的,因为结晶是放热的,而所产生的热在同 时热处理许多磁心时可能会保持在热处理系统的内部。通过在比较 低的温度下进行第一次热处理。接着在比第一次热处理为高的温度 下进行第二次热处理,在第二次热处理期间该磁心的温度分布要比 一步热处理更为均匀。这个更均匀的温度分布被假设导致了性能变 化的减小,因为在各个磁心中所形成的Fe-B化合物相的量间的差别 减小。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