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焦位置检测方法

申请号 CN94108760.3 申请日 1994-07-30 公开(公告)号 CN1050253C 公开(公告)日 2000-03-08
申请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汤川典昭; 木村悟; 佐藤健夫;
摘要 一种对焦 位置 检测方法,它主要包含:目标物摄像过程:累积浓淡比运算过程:部分图像设定过程;区域设定过程;左区域运算过程;右区域运算过程;和浓淡比运算过程。按照本 发明 的对焦位置检测方法,由于取从部分图像中的基准 像素 的特定方向的左右区域中的浓度数据获得的运算结果的比,所以不用复杂的 算法 就能消除图像全局浓度变动的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对焦位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具有:通过其光学 系统的摄像获得含有必须相对于光学系统对焦的目标物的量化的 二维图像数据的过程;在该二维图像内设定预定区域的过程;对由 预定区域内的基准像素与其特定方向线上的周围像素构成的部分 图像进行设定的部分图像设定过程;在相对于基准像素的特定方向 线上的左右设定左区域和右区域的左右区域设定过程;用设定成左 区域用的方法对左区域各像素的浓度数据进行运算的左区域运算 过程;用设定成右区域用的方法对右区域各像素的浓度数据进行运 算的右区域运算过程;将左、右区域运算过程的运算结果的比作为 浓淡比所求出的浓淡比运算过程;在预定区域内重复浓淡比运算过 程对使用作浓淡比的评价函数进行运算的过程;通过改变目标物的 光学位置重复上述过程以求得各光学位置上的多个评价函数运算 值的过程;根据该结果获得相对于目标物的光学系统的对焦位置的 过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位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 评价函数可用浓淡比或其平方值在预定区域中的累积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位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 于多个光学位置上的多个评价函数运算值求内插数据,根据含有内 插数据的结果获得目标物相对于光学系统的对焦位置。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对焦位置检测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如在半导体曝光 装置中检测十字分划(reticule)与装置、晶片与装置的位置时自 动对准对位标记的最佳光学位置等情况下、利用光学透镜摄像时进 行对焦所需的装置。

已往的自动对焦装置或方法中,对摄像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微 分,用微分图像数据作出评价函数,并将给出各光学位置上的评价 函数的极值的位置作为对焦点。作为该评价函数,用微分图像数据 的绝对值的最大值或微分图像数据的绝对值的总和

(数1) S 1 = Σ n D n

或用微分图像数据的绝对值的平方和

(数2) S 2 = Σ n ( D n ) 2

来表达(参照特开昭62-272216号公报)。

但是,Dn为微分图像数据的绝对值,n为对应于图面内或某 个窗口内所有像素的地址的特征标。

具体地说,首先从摄像机等的图像输入装置的输出(图像信号) 获得目标图像的各像素的浓度数据。如图11所示,获得对应于目 标图像的各像素的像素浓度数据a、b、c……。

接着,如图11所示,对由基准像素b与其周围的3个像素构 成的1×3的部分图像60进行设定并进行微分处理。这种微分处 理,具体来说就是以使用图13所示的1列、3行的系数矩阵的滤 光器处理进行的。

使用图13的系数矩阵时,相对于基准像素求出检测线上左区 域的像素浓度数据与检测线上右区域的像素浓度的差。作为图13 的处理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运算结果=〔c〕-〔a〕

一旦部分图像60的处理结束,则横向移动一个像素,像素a 消失,代之设定在右边加入像素d的部分图像61,并进行同样的 处理,一旦结束,再移动一个像素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一个接一 个执行提取处理。

这样,用所得微分图像数据进行上述的评价函数运算,接着, 使相对于目标物的光学位置发生变化,并进行上述处理和运算评价 函数。依序改变相对于目标物的光学位置进行这种操作,且将给出 评价函数的极值的位置作为对焦位置。

可是,用上述已有技术例的微分图像数据建立评价函数的方法 存在如下问题。

例如,虽然目标物及相对于目标物的光学位置与图11情况相 同,可是因光量的不同,结果得到如图12所示的像素浓度数据A、 B、C……、这里,在属于图11中的部分图像60和图12中的部 分图像62的浓度数据分别如图14、图15中所示的情况下,检测 线上的左右区域相对于基准像素都具有2倍对比度,图像在视觉上 很引人注目。

可是,部分图像60(图14)的运算结果=20,另一方面,部分图 像62(图15)的运算结果=40,由于成倍的差,所以评价函数的值有 很大的不同。这种例子是极端情况,但为了检测对焦位置,依序改 变相对于目标物的光学位置,变动在摄像时照射目标物的照明光 量,结果,当评价函数值不同时会大大影响对焦位置的检测精度。 把伴随这种光量变动的浓度变动称为全局浓度变动,则即使具有相 同的光学位置,全局浓度变动也会这样左右评价函数,从而使对焦 位置的检测精度下降,并使重复再现性变坏。

对于这些,虽然也考虑过随光量变动程度自动地变动评价函 数,但是,如果要将对光量变动有准确的认识并把自动变动评价函 数的程序编进去,则会使处理算法变得非常复杂,在提取阶段太费 时间,而存在无实用性的问题。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焦位 置检测方法,该方法即使在全局浓度变动情况下也不需要复杂的处 理算法,就能够从目标的浓淡图像获得相对于目标物的光学系统的 良好的对焦位置。

本发明的对焦位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通过其光学 系统摄像获得含有必须相对于光学系统对焦的目标物的量化的二 维图像数据的过程;在该二维图像数据内设定预定区域的过程;对由 预定区域内的基准像素与其特定方向线上的周围的像素构成的部 分图像进行设定的部分图像设定过程;相对于基准像素在特定方向 线上的左右设定左区域和右区域的左右区域设定过程;用设定成左 区域用的方法对左区域各像素的浓度数据进行运算的左区域运算 过程;用设定成右区域用的方法对右区域各像素的浓度数据进行运 算的右区域运算过程:将左、右区域运算过程的运算结果的比作为浓 淡比所求出的浓淡比运算过程;在预定区域内重复浓淡比运算过程 对使用浓淡比的评价函数进行运算的过程;通过改变目标物的光学 位置、重复上述过程以求得各光学位置上的多个评价函数运算值的 过程:根据该结果获得相对于目标物的光学系统的对焦位置的过 程。

按照本发明,由于得出浓度数据的运算结果的比,所以能消除 图像全局浓度变动的影响。亦即,浓也好淡也好全局浓度变动的影 响以属于部分图像的总浓度数据具有相同系数(α)的形式表现出 来。例如,相对于基准像素在特定方向线上的左、右区域内,如果 属于右区域的浓度数据中的最高浓度数据M=αm,而属于左区域 的浓度数据中的最低浓度数据N=αn,则比M/N=αm/αn=m/n, 与全局浓度变动影响的α无关。平均值也好,最频值的情况也好, 这都相同。

因此,即使是有全局浓度变动的图像,也不受全局浓度变动的 影响,能正确地进行必要像素的提取。这里,由于是仅简单地取得 比,所以也不存在处理算法复杂化的情况。而且,即使目标物变动, 毋庸置言全局浓度变动也会导致出现相同的现象。

又,由于不仅附加基准像素的浓度数据而且还附加特定方向上 排列的像素部分的浓度数据,所以,例如一部分浓度数据高的点状 的东西的影响变小,所以提取能正确地进行。

而且,作为构成目标的图像,不仅可以是用视频摄像机所摄取 的如用于半导体晶片等工业品表面的对焦检测标记的图像,而且还 可以是人工所作的图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对焦位置检测方法。且 毋庸置言,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述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对焦检测方法的一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装置的构 成图;

图2为上述实施例动作的主要部分的流程图

图3表示上述实施例中的部分图像;

图4表示上述实施例中基准像素的运算结果;

图5表示上述实施例中目标图像;

图6表示上述实施例中的位置与累积浓淡比的关系图;

图7为上述实施例的近似曲线图;

图8为上述实施例中被设定的部分图像构成图;

图9为上述实施例中被设定的其它部分图像构成图;

图10为作为本发明适用对象之一例的半导体制造露光装置的 概略构成立体视图;

图11表示已有技术例中的部分图像与浓度数据;

图12为已有技术例中部分图像与不同浓度数据的示图;

图13为已有技术例在微分处理中所用的系数矩阵的构成图;

图14为已有技术例中部分图像的浓度数据的说明图;

图15为已有技术例中光量变动时的部分图像的浓度数据的说 明图。

图1表示实施本实施例对焦位置检测方法的装置的构成,图2 表示对焦位置检测动作的主要部分的流程图,图3表示部分图像。

图1中照明装置6的光通过半透半反镜5向可在上下的Z方向 上移动的载物台1上的目标物4的表面进行照射,同时通过半透半 反镜5用摄像装置2拍摄目标物4的表面。该摄像装置2备有CCD 传感器,可分别获得各像素的浓谈信号,它们被数字化送入运算装 置3。在运算装置3中,按照对应于像素的行与列的形式例如作为 8比特的浓度数据存贮在存贮单元中。不消说,在运算装置3中设 定着进行下述处理的程序。

这里,用运算装置3,一边识别对焦状态一边移动载物台,最 后检测出Z方向上的最佳对焦位置。

下面,说明对焦位置的检测动作。在图2,首先在步骤#1的目 标物的摄像过程中,作成表示目标物图像的各像素的浓淡程度的浓 度数据。

下面,转入步骤#2所摄图像数据的累积浓淡比的运算过程。这 一过程由接着的步骤#3~#7的过程构成。即,首先进行步骤#3的部 分图像设定过程。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部分图像10 由1×5的5个像素构成。接着,进行步骤#4的区域设定过程。对 于部分图像的中心的基准像素11,设定了左区域2个像素,右区 域2个像素。然后进入步骤#5、#6、#7。根据图3,相对于基准像 素11求取属于右区域的浓度数据的平均值AV1,同时求取属于左 区域的浓度数据的平均值AV2之后,再取平均值AV1、AV2的浓 淡比。又,浓淡比通过比较平均值AV1与AV2的大小,按如下方 法。

AV1>AV2时:浓淡比=AV1/AV2

AV1<AV2时:浓度比=AV2/AV1

AV1=AV2时:浓淡比=1.0

在部分图像10中,其浓淡比为1.18。

下面横向移动一个像素再进行同样的处理,以下通过重复同样 的动作求取浓淡比。如图4所示,浓淡比的值依次为1.29、1.27、 1.18、1.02。

这种处理,如图5所示,在设定于目标图像40中的对焦检测 用标志41部分中的预定区域42的范围内进行,在该设定区域内提 取多个浓淡比之后求取它们的累积浓淡比。

其后,一边将图1的载物台1每次顺次朝焦点移动方向(Z方 向)移动一适当量,一边在各位置上进行上述图2的处理,求取各位 置上的累积浓淡比。图6用横轴表示Z方向位置,用纵轴表示累积 浓淡比。这里,在下限位置50与上限位置51间的范围内求取10 个点的累积浓淡比53。

作为对焦位置将选取具有最大累积浓淡比值的位置52。

又,如图7所示,也考虑由多个提取位置与该位置的累积浓淡 比53计算近似曲线55,以具有近似曲线55的最大值的位置56为 对焦位置的情况。此时检测位置精度非常高。

上述实施例中,虽用累积浓淡比作为评价函数,但是可从采用 浓淡比的平方的累积等任何的评价函数。

又,上述实施例情况中,每次移动一个像素进行设定,虽能进 行非常细的扫描,但有的图像也可以在设定部分图像时跳过一个(或 两个)像素进行跳越扫描。跳越扫描时可节省处理时间。

又,设定部分图像时,如图8所示,虽相对于检测线方向设定 左区域L2、右区域L3,厚度为L4,但其幅度不受限制。

又,如图9所示,也可设定不感带区域L1,此时可节省时间。

又,通常作为举出基准像素与其周围像素组成的长方形为例, 但并不限于此。其大小和形状等也可不同。例如,也可为圆形。又, 通常基准像素位于部分画像的中心,但是例如设定为像素数为2× 6的部分图像等情况下,有时也与部分图像的中心完全不一致,但 在本发明中也可像这样不完全一致的情况。

又,作为区域的运算方法的种类,可举出①算出平均值,②选 出最频值,③分别在左区域选出最高值、在右区域选出最低值,④ 分别在左区域选出最低值、在右区域选出最高值,⑤算出总和等, 但不限于这些。

又,从多个提取位置与累积浓淡比求取近似曲线时的方法,虽 考虑应用重回归分析的抛物线,适用仿样函数等种种方法,但不限 于这些方法。

最后,作为适用本发明对焦位置检测方法的一个对象的半导体 露光装置的整个结构示于图10。在图10中,100为十字分划校准 光学系统,101为十字分划板(光掩模),102为投影透镜、103为 晶片,104为晶片载物台,105为激光光源,106为控制装置, 107为晶片校准光学系统。

与本发明有关的结构,包含十字分划校准光学系统100、晶片 校准光学系统107的照相机、照明装置、光学透镜及控制装置106 的图像处理装置,当检测十字分划板101、十字分划校准光学系统 100、晶片载物台104与晶片校准光学系统的位置时,为了自动对 好对位置标志的最佳光学位置,可使用于本发明的对焦位置检测方 法。通过应用于本发明,即使在照明装置的光量变动为±20%的环 境中,也能用焦点深度的1/13的精度(对于2μm的焦点深度,按 照精度评价3σ,则位置精度为150mm)检测对焦位置。

按照本发明的对焦检测方法,如上所述,由于取从部分图像中 的基准像素的特定方向的左右区域中的浓度数据获得的运算结果 的比,所以不会带来算法复杂化,就能够消除图像全局浓度变动的 影响,而且由于不仅附加基准像素、还附加特定方向上排列的像素 的浓度数据,所以一部分浓度数据高的点状的东西的影响变小了, 且能准确地进行提取。因此,在全局浓度值不同的多个图像中间, 不变动评价函数去配合浓度量变动的程度,也不用复杂的处理算法 就能准确地得出对焦位置。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