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式蓄能器

申请号 CN201410668080.8 申请日 2014-11-20 公开(公告)号 CN104389824A 公开(公告)日 2015-03-04
申请人 常州市安家热工仪表有限公司; 发明人 袁志东;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皮囊式 蓄能器 ,包括罐体,皮囊,进气口和进油口,所述罐体内设有用于充氮气的皮囊,皮囊设置为“碟子”形状,皮囊与进气口相连接,进气口设有用于密封的 螺栓 ,进气口外侧设有还设有上端盖,进油口内设有提升 阀 ,进油口外侧设有用于密封的下端盖。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 密封性 好,实用寿命长等特点。
权利要求

1.皮囊式蓄能器,包括罐体,皮囊,进气口和进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设有用于充氮气的皮囊,皮囊设置为“碟子”形状,皮囊与进气口相连接,进气口设有用于密封的螺栓,进气口外侧设有还设有上端盖,进油口内设有提升,进油口外侧设有用于密封的下端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囊式蓄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阀包括固定设置在进油口上的阀体座,阀体座上设有固定杆,固定杆上顶端设有用于封闭进油口的托盘,托盘与阀体座之间通过绕设在固定杆上的弹簧连接,托盘上设有与固定杆相适应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囊式蓄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阀与罐体之间设有密封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囊式蓄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与进气口、下端盖与进油口都设置为螺纹连接。

说明书全文

皮囊式蓄能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蓄能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皮囊式蓄能器。

背景技术

[0002] 蓄能器可用来吸收液压脉动或吸收系统中产生的液压冲击力。皮囊式蓄能器为蓄能器中的一种,皮囊式蓄能器用于隔离气体和液体,皮囊体积变化量大,吸收压力脉动效果好,但是现有的皮囊式蓄能器还存在密封性差,密封效果不好等缺陷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性好,实用寿命长的皮囊式蓄能器。
[0004]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皮囊式蓄能器,包括罐体,皮囊,进气口和进油口,所述罐体内设有用于充氮气的皮囊,皮囊设置为“碟子”形状,皮囊与进气口相连接,进气口设有用于密封的螺栓,进气口外侧设有还设有上端盖,进油口内设有提升,进油口外侧设有用于密封的下端盖。
[0006] 所述提升阀包括固定设置在进气口上的阀体座,阀体座上设有固定杆,固定杆上顶端设有用于封闭进油口托盘,托盘与阀体座之间通过绕设在固定杆上的弹簧连接,托盘上设有与固定杆相适应的通孔,优点是托盘可以通过弹簧上下运动,托盘与进油口分开时可用于加油和出油,托盘和进油口紧密接触时即为封闭状态,防止漏油现象出现。
[0007] 所述提升阀与罐体之间设有密封环,保证良好的密封性。
[0008] 所述上端盖与进气口、下端盖与进油口都设置为螺纹连接,优点是可以对进气口和进油口形成二次密封,连接牢固。
[0009] 采用了上述的方案,皮囊设置为“碟子”形状一方面能够减小蓄能器的体积,但是容量能够保持不便,另一方面能够相应的减轻其重量,螺栓用于将气囊冲入氮气后起到密封的作用,进油口内的提升阀既能是油液通过进油口进入蓄能器,也能防止油液全部排出时气囊膨胀出容器之外,上端该和下端盖的设置一方面是形成二次密封,另一方面对进气口和进油口形成保护结构,防止长期裸露在空气中而被腐蚀,损坏。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2] 如图1,皮囊式蓄能器,包括罐体1,皮囊6,设置在罐体1上端的进气口2和罐体1下端的进油口3,所述罐体1内设有用于充氮气的皮囊6,皮囊6设置为“碟子”形状,皮囊6与进气口2相连接,进气口2设有用于密封的螺栓4,进气口2外侧设有还设有上端盖5,进油口3内设有提升阀,进油口3外侧设有用于密封的下端盖11。
[0013] 所述提升阀包括固定设置在进气口上的阀体座7,阀体座7上设有固定杆10,固定杆10上顶端设有用于封闭进油口托盘8,托盘8与阀体座7之间通过绕设在固定杆10上的弹簧9连接,托盘8上设有与固定杆相适应的通孔,优点是托盘可以通过弹簧上下运动,托盘与进油口分开时可用于加油和出油,托盘和进油口紧密接触时即为封闭状态,防止漏油现象出现。
[0014] 所述提升阀与罐体1之间设有密封环12,保证良好的密封性。
[0015] 所述上端盖5与进气口2、下端盖11与进油口3都设置为螺纹连接,优点是可以对进气口和进油口形成二次密封,连接牢固。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