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

申请号 CN201510087870.1 申请日 2015-02-25 公开(公告)号 CN104863745A 公开(公告)日 2015-08-26
申请人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西田英朗; 石黑达男; 佐藤伸朗; 音羽贵史;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抑制燃烧废气穿过第一舌部与第二舌部的非重叠区域从而使耐久性提高的气密形式的 活塞 环。该 活塞环 具备:主体部(10a),其沿着绕轴线(CL)的周向延伸;第一舌部(12),其从主体部(10a)的一端(10b)向另一端(10c)延伸,该第一舌部(12)在主体部(10a)的径向外侧且在沿着轴线(CL)的方向于一侧形成有沿着周向延伸的嵌合槽(12c);第二舌部(13),其从主体部(10a)的另一端(10c)向一端(10b)延伸,该第二舌部(13)通过与嵌合槽(12c)嵌合从而与第一舌部(12)一起形成开口部(11),第一舌部(12)以及第二舌部(13)的各自的外周面(12d、13d)形成沿径向向外侧鼓出的圆筒形状。
权利要求

1.一种活塞环,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部,其沿着绕轴线的周向延伸;
第一舌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并在所述主体部的径向外侧且在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形成有沿着所述周向延伸的嵌合槽;
第二舌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另一端向所述一端延伸,并通过与所述嵌合槽嵌合从而与所述第一舌部一起形成开口部,
所述第一舌部以及所述第二舌部的各自的外周面形成为在所述径向上向外侧鼓出的圆筒形状,
在所述第一舌部的外周面形成有位于径向最外侧的位置的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在所述第二舌部的外周面形成有位于径向最外侧的位置的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形成于中间处,
所述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形成于中间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以位于与所述第一舌部的外周面的轴线方向中央相比偏向所述第二舌部侧的位置的方式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以位于与所述第二舌部的外周面的轴线方向中央相比偏向所述第一舌部侧的位置的方式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以位于与所述第一舌部的外周面的轴线方向中央相比偏向所述第二舌部侧的位置的方式形成,
所述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以位于与所述第二舌部的外周面的轴线方向中央相比偏向所述第一舌部侧的位置的方式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舌部与所述第二舌部重叠的区域内以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分离的方式形成有所述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以及所述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舌部与所述第二舌部不重叠的区域内形成有所述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或者所述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的某一方。
8.一种活塞环,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部,其沿着绕轴线的周向延伸;
第一舌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并在所述主体部的径向外侧且在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形成有沿着所述周向延伸的嵌合槽;
第二舌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另一端向所述一端延伸,并通过与所述嵌合槽嵌合从而与所述第一舌部一起形成开口部,
所述第一舌部以及所述第二舌部的各自的外周面形成为在所述径向上向外侧鼓出的圆筒形状,并且,
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形成为向所述径向外侧鼓出的圆筒形状,
在所述第一舌部的外周面中位于所述径向最外侧的位置的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中位于所述径向最外侧的位置的主体部圆筒中央部、以及在所述第二舌部的外周面中位于所述径向最外侧的位置的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连续地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活塞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所述主体部圆筒中央部以及所述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绕所述轴线以螺旋状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活塞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以及所述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分别沿所述周向延伸,所述主体部圆筒中央部包括沿所述周向延伸的中间部、在所述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以及所述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各自与所述中间部之间延伸的倾斜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活塞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圆筒中央部的所述中间部形成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的轴线方向中央。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活塞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形成于中间处,
所述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形成于中间处。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活塞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以位于与所述第一舌部的外周面的轴线方向中央相比偏向所述第二舌部侧的位置的方式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活塞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以位于与所述第二舌部的外周面的轴线方向中央相比偏向所述第一舌部侧的位置的方式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活塞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以位于与所述第一舌部的外周面的轴线方向中央相比偏向所述第二舌部侧的位置的方式形成,
所述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以位于与所述第二舌部的外周面的轴线方向中央相比偏向所述第一舌部侧的位置的方式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活塞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舌部与所述第二舌部重叠的区域内以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分离的方式形成有所述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以及所述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活塞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舌部与所述第二舌部不重叠的区域内形成有所述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或者所述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的某一方。
18.一种活塞环,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部,其沿着绕轴线的周向延伸;
第一舌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并在所述主体部的径向外侧且在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形成有沿着所述周向延伸的嵌合槽;
第二舌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另一端向所述一端延伸,并通过与所述嵌合槽嵌合从而与所述第一舌部一起形成开口部,
所述第一舌部以及所述第二舌部的各自的外周面形成为在所述径向上向外侧鼓出的圆筒形状,并且,
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中,所述轴线方向一侧的区域与另一侧的区域分别形成为向所述径向外侧鼓出的圆筒形状,
在所述另一侧的区域内位于所述径向最外侧的位置的第一主体部圆筒中央部与在所述第一舌部的外周面中位于所述径向最外侧的位置的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相连,在所述一侧的区域内位于所述径向最外侧的位置的第二主体部圆筒中央部与在所述第二舌部的外周面中位于所述径向最外侧的位置的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相连。

说明书全文

活塞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塞环

背景技术

[0002] 活塞环装配在形成于活塞外周部的活塞环槽中。活塞环具有弹性,且具有通过以具有适当的面压的方式与工作缸的内周面滑动接触,从而保持由活塞、工作缸内周面以及工作缸盖形成的燃烧室内的压的功能。
[0003] 活塞环呈环形状,然而在周向的局部设置有被称为开口部的不连续部分。例如像专利文献1中记载地那样的气密形式的开口部在活塞环的周向上由设置在一端侧的凹部与设置在另一端侧的凸部构成,凹部与凸部以重叠的方式嵌合。
[0004] 例如像专利文献2中记载地那样,为了提高密封性以及减少滑动阻力,活塞环的外周面形成为在活塞环的径向上向外侧鼓出的圆筒形状。活塞环的外周面中的在径向上位于最外侧的圆筒中央部与工作缸内周面线接触。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332496号公报
[0006]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371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8] 在发动机运转中,活塞环由于被燃烧废气加热而成为高温。此时由于活塞环的外周侧与相对低温的工作缸内周面滑动接触,因此活塞环的内周侧的温度比外周侧的温度高。因此,内周侧的活塞环的热膨胀量比外周侧的活塞环的热膨胀量大,活塞环的开口部以向活塞环的径向外侧鼓出的方式热变形
[0009] 由于这种热变形,构成开口部的凹部(第一舌部)以及凸部(第二舌部)与工作缸内周面的接触面压变高,在开口部附近于工作缸内周面产生不均匀磨损。
[0010] 另外,因热变形导致第一舌部以及第二舌部的前端侧欲向径向外侧鼓出,从而第一舌部以及第二舌部的曲率半径变得大于工作缸内周面的曲率半径,第一舌部以及第二舌部的根部侧变得容易从工作缸内周面分离。
[0011] 另一方面,在以往的气密方式的活塞环中,外周面遍及整周形成为相同的圆筒形状。在这种结构中,存在如下的情况,即,在活塞环的轴线方向上圆筒中央部位于偏向第一舌部以及第二舌部中的一方的位置,而在另一方不存在圆筒中央部。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舌部与第二舌部在活塞环的轴线方向上不重叠的区域(非重叠区域)内不存在圆筒中央部。
[0012] 在如上述那样因热变形导致在工作缸内周面产生不均匀磨损的情况下,在热变形了的第一舌部以及第二舌部的根部侧与工作缸内周面之间有时会产生微小的间隙。特别是,在非重叠区域内不存在圆筒中央部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间隙。因此,在第一舌部以及第二舌部的根部附近、换言之非重叠区域内,高温的燃烧废气以高压以及高速从燃烧室侧向曲柄室侧穿过该产生的微小的间隙。由于该燃烧废气的穿过,在非重叠区域内,产生活塞环的外周面损伤这种不良现象。
[0013]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燃烧废气穿过第一舌部与第二舌部的非重叠区域从而使耐久性提高的气密形式的活塞环。
[0014]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5]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活塞环具备:主体部,其沿着绕轴线的周向延伸;
[0016] 第一舌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并在所述主体部的径向外侧且在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形成有沿着所述周向延伸的嵌合槽;
[0017] 第二舌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另一端向所述一端延伸,并通过与所述嵌合槽嵌合从而与所述第一舌部一起形成开口部,
[0018] 所述第一舌部以及所述第二舌部的各自的外周面形成为在所述径向上向外侧鼓出的圆筒形状。
[0019] 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一舌部的外周面以及第二舌部的外周面分别形成为圆筒形状,因此在第一舌部的外周面以及第二舌部的外周面上分别存在有圆筒中央部。因此,即使在第一舌部与第二舌部在主体部的轴线方向上不重叠的非重叠区域,也必然存在有圆筒中央部。由此,通过第一舌部或者第二舌部的圆筒中央部确保非重叠区域的密封性,从而抑制了在非重叠区域内的燃烧废气从燃烧室侧向曲柄室侧穿过。其结果为,活塞环的耐久性提高,具备该活塞环的发动机的耐久性也提高。
[0020] 在若干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形成为向所述径向外侧鼓出的圆筒形状,
[0021] 在所述第一舌部的外周面中位于所述径向最外侧的位置的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中位于所述径向最外侧的位置的主体部圆筒中央部、以及在所述第二舌部的外周面中位于所述径向最外侧的位置的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连续地延伸。
[0022] 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主体部圆筒中央部以及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连续地延伸,因此在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与主体部圆筒中央部之间、以及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与主体部圆筒中央部之间不存在切口,从而确保了良好的密封性。
[0023] 在若干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所述主体部圆筒中央部以及所述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绕所述轴线以螺旋状延伸。
[0024] 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主体部圆筒中央部以及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以螺旋状延伸,因此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主体部圆筒中央部以及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的成形较为容易。另外,由于圆筒中央部遍及活塞环的整周相对于主体部的周向倾斜,因此在发动机运转时,由于与工作缸内周面的滑动阻力,对活塞环遍及整周地作用有使其绕轴线旋转的方向的分力。因此,活塞环容易相对于工作缸内周面旋转,从而防止了在恒定的位置接触面压变高,抑制了活塞环、工作缸内周面的不均匀磨损。
[0025] 在若干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以及所述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分别沿所述周向延伸,
[0026] 所述主体部圆筒中央部包括沿所述周向延伸的中间部、在所述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以及所述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各自与所述中间部之间延伸的倾斜部。
[0027] 根据该结构,由于主体部圆筒中央部包括相对于周向倾斜的倾斜部,因此在发动机运转时,由于与工作缸内周面的滑动阻力,对活塞环作用有使其绕轴线旋转的方向的分力。因此,活塞环容易相对于工作缸内周面旋转,从而防止了在恒定的位置接触面压变高,抑制了活塞环、工作缸内周面的不均匀磨损。
[0028] 在若干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中所述轴线方向一侧的区域与另一侧的区域分别形成为向所述径向外侧鼓出的圆筒形状,
[0029] 在所述另一侧的区域内位于所述径向最外侧的位置的第一主体部圆筒中央部与在所述第一舌部的外周面中位于所述径向最外侧的位置的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相连,[0030] 在所述一侧的区域内位于所述径向最外侧的位置的第二主体部圆筒中央部与在所述第二舌部的外周面中位于所述径向最外侧的位置的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相连。
[0031] 在该结构中,在主体部的外周面中轴线方向一侧的区域以及另一侧的区域分别成形为圆筒形状,在主体部上形成有两个圆筒中央部、即第一主体部圆筒中央部以及第二主体部圆筒中央部。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与第一主体部圆筒中央部彼此相连,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与第二主体部圆筒中央部彼此相连,从而这些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第一主体部圆筒中央部以及第二主体部圆筒中央部的成形较为容易。
[0032] 另外,通过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第一主体部圆筒中央部以及第二主体部圆筒中央部,遍及活塞环的整周而设置两个圆筒中央部,由此确保了更加良好的密封性。
[0033] 此外,通过设置两个圆筒中央部,减少了各圆筒中央部与工作缸内周面之间的接触面压,并且防止了活塞环的外周面相对于工作缸内周面倾斜,从而能够抑制活塞环、工作缸内周面的不均匀磨损。
[0034] 【发明效果】
[0035]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抑制燃烧废气穿过第一舌部与第二舌部的非重叠区域从而使耐久性提高的气密形式的发动机的活塞环。附图说明
[0036] 图1为应用本发明的活塞环的发动机的简略的剖视图。
[0037]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活塞环的简略的外观的立体图。
[0038] 图3为将图2的区域A放大而简略地表示的立体图。
[0039] 图4(A)为将图3的A-A剖面与工作缸内周面一起示出的图,图4(B)为将图3的B-B剖面与工作缸内周面一起示出的图。
[0040] 图5为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活塞环的外周面展开而简略地表示的图。
[0041] 图6为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活塞环的外周面展开而简略地表示的图。
[0042]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活塞环的相当于图4(A)的图。
[0043] 图8为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活塞环的外周面展开而简略地表示的图。
[0044] 图9(A)以及(B)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活塞环的分别相当于图4(A)以及(B)的图。
[0045] 附图标记说明
[0046] 1 发动机
[0047] 2 工作缸
[0048] 2a 工作缸内周面
[0049] 3 活塞
[0050] 3a 活塞杆
[0051] 4 工作缸盖
[0052] 5 燃烧室
[0053] 6 活塞环槽
[0054] 10、20、30 活塞环
[0055] 10a 主体部
[0056] 10b 端面
[0057] 10c 端面
[0058] 10d 外周面
[0059] 11 开口部
[0060] 12 第一舌部
[0061] 12a 内周片
[0062] 12b 抵接片
[0063] 12c 嵌合槽
[0064] 12d 外周面
[0065] 12f 前端面
[0066] 12g、12h 边缘部
[0067] 13 第二舌部
[0068] 13d 外周面
[0069] 13f 前端面
[0070] 13g、13h 边缘部
[0071] BC 圆筒中央部
[0072] BC1 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
[0073] BC2 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
[0074] BC3 主体部圆筒中央部
[0075] BC31 中间部
[0076] BC32、BC33 倾斜部
[0077] BC5 第一主体部圆筒中央部
[0078] BC6 第二主体部圆筒中央部
[0079] S1、S2 非重叠区域
[0080] S3 重叠区域
[0081] δ1、δ2、δ3、δ4 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82]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83] 其中,对于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等在没有特别特定的记载,并不表示将该发明的范围仅限定于此,而仅为单纯的说明例。
[0084] (第一实施方式)
[0085] 图1为简略地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活塞环10的发动机1的结构的剖视图。发动机1为例如船舶用二冲程大型柴油机等。
[0086] 发动机1具备工作缸2、往复运动自如地配置在工作缸2内的活塞3、覆盖工作缸2的一端的工作缸盖4。在工作缸2的一端侧,由工作缸2、活塞3以及工作缸盖4划分出燃烧室5。
[0087] 发动机1例如具有十字头结构,从活塞3的与燃烧室5相反的一侧延伸出活塞杆3a,活塞杆3a贯穿工作缸2的另一端侧。虽然未图示,但活塞杆3a的与活塞3相反的一侧经由十字头以及连接杆与曲柄室内的曲柄轴连结。在发动机1例如为直流扫气形式的情况下,在工作缸盖4设置有排气端口,在工作缸2的另一端侧设置有未图示的扫气端口。
[0088] 活塞环10装配在活塞3的外周部。具体而言,在活塞3的外周部上形成有活塞环槽6,活塞环10嵌合在活塞环槽6中。需要说明的是,活塞环10与工作缸2以及活塞3同轴地配置,活塞环10的轴线CL与工作缸2以及活塞3的轴线一致。
[0089] 活塞环10在活塞3的径向上从活塞3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且具有与工作缸2的内周面(工作缸内周面)2a滑动接触的外周面。因此,工作缸内周面2a与活塞3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被活塞环10堵塞,从而能够通过活塞环10保持燃烧室5的压力。
[009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除活塞环10以外,三个活塞环60、70以及80以在沿着轴线CL的方向(以下,也称为轴线方向)上存在间隔的方式装配在活塞3上。活塞环10在轴线方向上配置在最靠近燃烧室5位置。活塞环的总数不局限于四个,例如也可以是三个。
[0091] 图2为简略地表示活塞环10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活塞环10具备主体部10a以及形成开口部11的第一舌部12以及第二舌部13。
[0092] 主体部10a沿着绕轴线CL的周向(以下,也简称为周向)延伸。
[0093] 图3为将图2中的区域A放大而简略地表示的立体图。
[0094] 如图3所示,第一舌部12在周向上从主体部10a的一端延伸。第一舌部12具备形成活塞环10的内周侧的内周片12a、从内周片12a的轴线方向上的燃烧室5侧在主体部10a的径向上向外侧突出的抵接片12b。内周片12a以及抵接片12b在与周向正交的剖面中具有L字的剖面形状,从而形成沿周向延伸的嵌合槽12c。嵌合槽12c在主体部10a的径向上位于外侧,并且位于轴线方向上的十字头侧(曲柄室)侧。
[0095] 第二舌部13在周向上从主体部10a的另一端延伸。在与周向正交的剖面中,第二舌部13的剖面形状形成为矩形形状,第二舌部13具有与内周片12a的径向外侧的面以及抵接片12b的轴线方向曲柄室侧的面分别对置的两个侧面。在活塞环10装配于活塞3的状态下,通过将第二舌部13嵌合于嵌合槽12c,从而第一舌部12以及第二舌部13形成气密形式的开口部11。在开口部11处,活塞环10的外周面通过第一舌部12的侧面12d以及第二舌部13的侧面13d形成。
[0096] 第一舌部12的侧面12d在主体部10a的径向上位于外侧的位置,且朝向径向外侧。而且,侧面12d沿着周向延伸,在活塞环10装配在活塞3上的状态下,侧面12d与工作缸内周面2a对置。以下,也将第一舌部12的侧面12d称为外周面12d。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舌部12的外周面12d为抵接片12b的侧面。
[0097] 同样地,第二舌部13的侧面13d在主体部10a的径向上位于外侧的位置,且朝向径向外侧。而且,侧面13d沿着周向延伸,在活塞环10装配于活塞3的状态下,侧面13d与工作缸内周面2a对置。以下,也将第二舌部13的侧面13d称为外周面13d。
[0098] 在将第二舌部13嵌合于第一舌部12的嵌合槽12c的状态下,主体部10a的一端侧的端面10b与第二舌部13的前端面13f、以及第一舌部12的前端面12f与主体部10a的另一端侧的端面10c分别存在间隙并对置。通过这些间隙,即使在活塞环10因燃烧室5的燃烧废气的热量而膨胀,活塞环10沿周向延伸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该周向的延伸。
[0099] 通过将这种间隙设置在主体部10a的端面10b与第二舌部13的前端面13f之间,由此,在开口部11处,在第一舌部12的根部附近存在有第一舌部12与第二舌部13不在轴线方向上重叠的非重叠区域S1。同样地,通过将间隙设置在第一舌部12的前端面12f与主体部10a的端面10c之间,由此,在开口部11处,在第二舌部13的根部附近存在有第一舌部12与第二舌部13不在轴线方向上重叠的非重叠区域S2。另一方面,在开口部11处,在两个非重叠区域S1、S2之间存在有第一舌部12与第二舌部13在轴线方向上重叠的重叠区域S3。
[0100] 图4(A)为将图3的A-A剖面与工作缸内周面2a一起示出的图。图4(B)为将图3的B-B剖面与工作缸内周面2a一起示出的图。图5为将活塞环10的外周面展开而简略地表示的图。
[0101] 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活塞环10的第一舌部12的外周面12d、第二舌部13的外周面13d以及主体部10a的外周面10d分别形成为在径向上向外侧鼓出的圆筒形状。因此,在第一舌部12的外周面12d,在轴线方向的中间形成有在径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位置的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BC1,在第二舌部13的外周面13d,在轴线方向的中间形成有在径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位置的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BC2,在主体部10a的外周面10d,在轴线方向的中间形成有在径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主体部圆筒中央部BC3。
[0102] 如图5所示,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BC1以及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BC2分别沿着周向延伸。另一方面,主体部圆筒中央部BC3由中间部BC31、第一舌部12侧的倾斜部BC32以及第二舌部13侧的倾斜部BC33构成,中间部BC31沿着周向延伸。倾斜部BC32相对于周向倾斜地延伸,且在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BC1与中间部BC31之间延伸。倾斜部BC33相对于周向倾斜地延伸,且在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BC2与中间部BC31之间延伸。
[0103] 因此,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BC1、主体部圆筒中央部BC3以及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BC2连续地延伸,从而在活塞环10的外周面形成遍及整周而延伸的一个圆筒中央部BC。
[0104]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第一舌部12的外周面12d以及第二舌部13的外周面13d分别形成为圆筒形状,因此在第一舌部12的外周面12d以及第二舌部的外周面13d分别存在有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BC1以及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BC2。
[0105] 因此,在第一舌部12与第二舌部13在轴线方向上重叠的重叠区域S3内(参照图3),以在轴线方向上分离的方式存在有两个圆筒中央部、即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BC1与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BC2,从而确保优异的密封性。
[0106] 另外,在第一舌部12与第二舌部13在轴线方向上不重叠的非重叠区域S1、S2内,也存在有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BC1或者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BC2。因此,通过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BC1以及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BC2分别确保了在两个非重叠区域S1、S2处的密封性,从而抑制了非重叠区域S1、S2(参照图3)内的燃烧废气从燃烧室5侧向曲柄室侧穿过。其结果为,活塞环10的耐久性提高,具备该活塞环10的发动机1的耐久性也提高。
[0107] 另外,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BC1、主体部圆筒中央部BC3以及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BC2连续地延伸,因此在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BC1与主体部圆筒中央部BC3之间、以及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BC2与主体部圆筒中央部BC3之间不存在切口,从而确保了良好的密封性。
[0108] 此外,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主体部圆筒中央部BC3包含相对于周向倾斜的倾斜部BC32、BC33,因此在发动机1的运转时,由于与工作缸内周面2a的滑动阻力,对活塞环10作用有使其沿周向旋转的方向的分力。因此,活塞环10容易相对于工作缸内周面2a旋转,从而防止了在恒定的位置处接触面压变高,抑制了活塞环10、工作缸内周面2a的不均匀磨损。
[010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方式,如图4(A)所示,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BC1位于第一舌部12的外周面12d即抵接片12b的侧面中的、与第一舌部12的外周面12d的轴线方向中央(厚度方向中央)相比偏向第二舌部13侧的位置,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BC2位于第二舌部13的外周面13d中的、与第二舌部13的外周面13d的轴线方向中央(厚度方向中央)相比偏向第一舌部12侧的位置。
[0110] 在该结构中,通过使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BC1在轴线方向上位于与第一舌部12的中央相比偏向第二舌部13侧的位置,由此能够在轴线方向上于燃烧室5侧增大第一舌部12的外周面12d与工作缸内周面2a的径向间隙。换句话说,能够使在轴线方向上位于燃烧室5侧的第一舌部12的边缘部12g与工作缸内周面2a的径向间隙δ1与在轴线方向上位于曲柄室侧的第一舌部12的边缘部12h与工作缸内周面2a的径向间隙相比相对较大。
[0111] 同样地,通过使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BC2在轴线方向上位于与第二舌部13的中央相比偏向第一舌部12侧的位置,由此能够在轴线方向上于曲柄室侧增大第二舌部13的外周面13d与工作缸内周面2a的径向间隙。换句话说,能够使在轴线方向上位于曲柄室侧的第二舌部13的边缘部13g与工作缸内周面2a的径向间隙δ2与在轴线方向上位于燃烧室5侧的第二舌部13的边缘部13h与工作缸内周面2a的径向间隙相比相对较大。
[0112] 由于活塞环10相对于活塞环槽6以在轴线方向上具有间隙(游隙)的方式嵌合,因此在发动机1的运转中,当活塞3朝向上止点移动时,活塞环10因滑动阻力而以径向外侧滞后于径向内侧的方式变形。即使因这种变形导致第一舌部12的外周面12d相对于工作缸内周面2a倾斜,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径向间隙δ1的存在,从而防止了第一舌部12的边缘部12g与工作缸内周面2a局部接触。
[0113] 同样地,在发动机1运转时,当活塞3朝向下止点移动时,活塞环10因滑动阻力而以径向外侧滞后于径向内侧的方式变形。即使因这种变形导致第二舌部13的外周面13d相对于工作缸内周面2a倾斜,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径向间隙δ2的存在,从而防止了第二舌部13的边缘部13g与工作缸内周面2a局部接触。
[0114] 这样,防止了第一舌部12的边缘部12g以及第二舌部13的边缘部13g的局部接触,其结果是,抑制了活塞环10、工作缸内周面2a的不均匀磨损,从而活塞环10的耐久性进一步提高。
[0115]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方式,如图4(B)所示,中间部BC31位于主体部10a的外周面10d中的、主体部10a的外周面10d的轴线方向中央(厚度方向中央)的位置。通过将中间部BC31设置在中央,能够在轴线方向两侧增大主体部10a的外周面10d与工作缸内周面2a的径向间隙。换句话说,能够增大在轴线方向上位于燃烧室5侧的主体部10a的边缘部10g与工作缸内周面2a的径向间隙δ3,且能够增大在轴线方向上位于曲柄室侧的主体部10a的边缘部10h与工作缸内周面2a的径向间隙δ4。
[0116] 因此,即使因活塞3的往复运动导致主体部10a的外周面10d相对于工作缸内周面2a倾斜,也能够防止边缘部10g、10h的局部接触。防止了边缘部10g、10h的部分接触的结果是,抑制了活塞环10、工作缸内周面2a的不均匀磨损,从而活塞环10的耐久性进一步提高。
[0117] (第二实施方式)
[0118]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活塞环20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与之前所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类似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名称或者附图标记,且省略或者简化说明。
[0119] 图6为将活塞环20的外周面展开而简略地表示的图。图7为活塞环20的相当于图4(A)的图。
[0120] 如图6以及图7所示,活塞环20在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BC1、主体部圆筒中央部BC3以及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BC2绕轴线CL以螺旋状连续延伸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活塞环10不同。在图6所示的展开图中,由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BC1、主体部圆筒中央部BC3以及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BC2构成的圆筒中央部BC以直线状延伸,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BC1、主体部圆筒中央部BC3以及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BC2分别相对于周向以规定的倾斜度θ倾斜。
[0121] 根据该结构,由于圆筒中央部BC遍及活塞环20的整周而相对于周向倾斜,因此在发动机1运转时,对活塞环20遍及整周作用有使其沿周向旋转的方向的分力。因此,活塞环20容易相对于工作缸内周面2a旋转,从而防止了在恒定的位置处接触面压变高,抑制了活塞环20、工作缸内周面2a的不均匀磨损。
[0122] 另外,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BC1、主体部圆筒中央部BC3以及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BC2以螺旋状延伸,因此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BC1、主体部圆筒中央部BC3以及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BC2的成形较为容易。
[0123] (第三实施方式)
[0124]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活塞环30进行说明。
[0125] 图8为将活塞环30的外周面展开而简略地表示的图。图9(A)以及(B)为活塞环30的分别相当于图4(A)以及(B)的图。
[0126] 如图8以及图9(A)、(B)所示,活塞环30在如下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活塞环10不同,即,在主体部10a的外周面10d中,在轴线方向上燃烧室5侧的区域10d1与曲柄室侧的区域10d2分别形成为在径向上向外侧鼓出的圆筒形状,在区域10d1内,在径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位置的第一主体部圆筒中央部BC5与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BC1相连,在区域10d2内,在径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位置的第二主体部圆筒中央部BC6与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BC2相连。
[0127] 在该结构中,在主体部10a上形成有两个圆筒中央部、即第一主体部圆筒中央部BC5以及第二主体部圆筒中央部BC6,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BC1与第一主体部圆筒中央部BC5彼此相连,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BC2与第二主体部圆筒中央部BC6彼此相连,从而这些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BC1、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BC2、第一主体部圆筒中央部BC5以及第二主体部圆筒中央部BC6的成形较为容易。
[0128] 另外,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BC1与第一主体部圆筒中央部BC5形成一个圆筒中央部BC,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BC2与第二主体部圆筒中央部BC6形成一个圆筒中央部BC,通过遍及活塞环30的整周而设置两个圆筒中央部BC,由此确保了更加良好的密封性。
[0129] 此外,通过设置两个圆筒中央部BC,减少了各圆筒中央部BC与工作缸内周面2a之间的接触面压,并且防止了活塞环30的外周面相对于工作缸内周面2a倾斜,从而能够抑制活塞环30、工作缸内周面2a的不均匀磨损。
[0130]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还包含对这些实施方式施加了变形的方式、将这些实施方式而成组合的方式。
[0131] 例如,在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将主体部10a的外周面形成为圆筒形状,而形成为在与周向正交的剖面中观察时平坦的形状。换句话说,只要至少第一舌部12的外周面12d以及第二舌部13的外周面13d分别形成为圆筒形状即可。
[0132]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中间部BC31的轴线方向上的位置与第一舌部圆筒中央部BC1或者第二舌部圆筒中央部BC2一致,从而省略倾斜部BC32或者倾斜部BC33。
[0133]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一主体部圆筒中央部BC5以及第二主体部圆筒中央部BC6中的一方省略。
[0134] 最后,本发明的发动机的活塞环适用于船舶用二冲程大型柴油机,然而当然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的发动机中。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