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径向厚度活塞

申请号 CN201410515214.2 申请日 2014-09-30 公开(公告)号 CN104358621A 公开(公告)日 2015-02-18
申请人 仪征亚新科双环活塞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映雪; 胡敏; 刘千喜; 周月亭;
摘要 一种变径向厚度 活塞 环,属于 活塞环 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主要应用于 内燃机 的第一道和第二道活塞环的生产技术。在C形环体开口的两侧对称地,从与开口中心线呈1°至90°夹 角 的周向扇形区域内的C形环的内径大于与开口中心线呈90°至180°夹角的周向扇形区域内的C形环的内径。本 发明 可实现开口部位同缸孔的 接触 压 力 降低约5%~50%,进而降低活塞环开口部位的磨损量。同时,这种结构,还可以负椭圆度为常规活塞环的1.5~3倍,进而改善活塞环开口部位对缸孔 变形 的适应性,降低 发动机 的机油消耗量和漏气量。本发明特别适合现代 汽车 、 工程机械 、 船舶 动力等发动机降低能耗和低排放的工作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变径向厚度活塞环,包括设有一开口的C形环体,其特征在于:活塞环在安装状态时,在开口的两侧对称地,从与开口中心线呈1°至90°夹的周向扇形区域内的C形环的内径大于与开口中心线呈90°至180°夹角的周向扇形区域内的C形环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向厚度活塞环,其特征在于:活塞环在安装状态时,从与开口中心线呈1°至90°夹角的周向扇形区域内的C形环的径向厚度是其余部位径向厚度的0.5~0.995倍。

说明书全文

一种变径向厚度活塞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活塞环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主要应用于内燃机的第一道和第二道活塞环的生产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现代汽车要求发动机具有更高的功率、更低的燃油耗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并进一步减少尾气排放对环境的负担,为此发动机制造商都在为追求此目标而进行不断的研发。为适应此发动机技术发展趋势,零部件供应商在发动机活塞环的结构设计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0003] 提高活塞环对发动机缸孔变形的适应能,以及减低活塞环在使用中开口部位抗拉伤能力,是活塞环设计和制造的重点工程之一。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加大负椭圆度来提高对缸孔变形的适应能力,通过减小开口处同缸孔的接触压力来降低开口的磨损量的变径向厚度活塞环。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变径向厚度活塞环,包括设有一开口的C形环体,其特征在于:活塞环在安装状态时,在开口的两侧对称地,从与开口中心线呈1°至90°夹的周向扇形区域内的C形环的内径大于与开口中心线呈90°至180°夹角的周向扇形区域内的C形环的内径。
[0006] 即外径不变,由于从与开口中心线呈1°至90°夹角的周向扇形区域内的C形环的内径大,至使该区域的变径向厚度小于其它区域。这种结构,可实现开口部位同缸孔的接触压力降低约5%~50%,进而降低活塞环开口部位的磨损量。同时,这种结构,还可以负椭圆度为常规活塞环的1.5~3倍,进而改善活塞环开口部位对缸孔变形的适应性,降低发动机的机油消耗量和漏气量。本发明特别适合现代汽车、工程机械船舶动力等发动机降低能耗和低排放的工作要求。
[0007] 所述从与开口中心线呈1°至90°夹角的周向扇形区域内的C形环的径向厚度是其余部位径向厚度的0.5~0.995倍。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如图1所示,活塞环在安装状态时,为设有一开口1的C形环体,在开口1的两侧对称地,从与开口中心线呈1°至90°夹角的周向扇形区域内的C形环的内径R2大于与开口中心线呈90°至180°夹角的周向扇形区域内的C形环的内径R1。
[0010] 由于外径为R,所以,从与开口中心线呈1°至90°夹角的周向扇形区域内的C形环的径向厚度a2可以是其余部位径向厚度a1的0.5~0.995倍。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