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型流体设备

申请号 CN201380065395.7 申请日 2013-12-10 公开(公告)号 CN104854308A 公开(公告)日 2015-08-19
申请人 三电控股株式会社; 发明人 高井和彦; 松本康臣;
摘要 提供一种能降低膨胀部中的间隙对动 力 回收效率的影响的涡旋型 流体 设备。涡旋型流体设备(100)包括:涡盘单元(20),该涡盘单元(20)将分别形成有涡卷状的环绕件(3L、4L)的定涡盘(3)及动涡盘(4)各自的环绕件(3L、4L)相对配置,在环绕件(3L)和环绕件(4L)之间形成 工作流体 的膨胀部(1)和压缩部(2);以及支承部(30),该支承部(30)将动涡盘(3)支承成能相对于定涡盘(4)进行公转回旋运动,所述涡旋型流体设备(100)利用在膨胀部(1)中回收的动力对压缩部(2)进行驱动,其中,将膨胀部(1)中的定涡盘(3)的环绕件(3L)与动涡盘(4)的环绕件(4L)之间的最小间隙设定为比压缩部(2)中的定涡盘(3)的环绕件(3L)与动涡盘(4)的环绕件(4L)之间的最小间隙小。
权利要求

1.一种涡旋型流体设备,包括:
涡盘单元,该涡盘单元将分别形成有涡卷状的环绕件的定涡盘及动涡盘各自的所述环绕件相对配置,在所述定涡盘的涡卷状的环绕件和所述动涡盘的涡卷状的环绕件之间,形成使工作流体膨胀的膨胀部和对工作流体进行压缩的压缩部;以及
支承部,该支承部将所述动涡盘支承成能相对于所述定涡盘进行公转回旋运动,所述涡旋型流体设备利用在所述膨胀部回收的动对所述压缩部进行驱动,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膨胀部中的所述定涡盘的环绕件与所述动涡盘的环绕件之间的最小间隙设定为比所述压缩部中的所述定涡盘的环绕件与所述动涡盘的环绕件之间的最小间隙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型流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间隙是所述涡盘单元的径向和轴向中的至少一方的间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旋型流体设备,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膨胀部的动涡盘和形成所述压缩部的动涡盘形成在相同构件的相同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旋型流体设备,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膨胀部的动涡盘和形成所述压缩部的动涡盘分别形成在不同构件上,使各所述构件的非环绕件形成面相对地进行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型流体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连接轴,该连接轴将形成所述膨胀部的动涡盘与形成所述压缩部的动涡盘连接,利用所述工作流体的膨胀,将在所述膨胀部中产生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述压缩部。

说明书全文

涡旋型流体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涡旋型流体设备,更详细来说,涉及优选用作压缩机一体型膨胀器的涡旋型流体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现有的涡旋型流体设备,已知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涡旋型流体设备。专利文献1记载的涡旋型流体设备包括:动涡盘,该动涡盘形成有涡卷状的环绕件(日文:ラップ);定涡盘,该定涡盘形成有与上述定涡盘的环绕件啮合的涡卷状的环绕件;以及支承部,该支承部将动涡盘支承成能相对于定涡盘进行公转回旋运动,上述涡旋型流体设备构成为通过分隔壁将上述定涡盘的涡卷环绕件与动涡盘的涡卷环绕件间的工作室分隔来形成压缩部和膨胀部。
[0003] 上述涡旋型流体设备例如与制冷回路连接,利用从上述制冷回路取入膨胀部的高压工作流体的膨胀能来驱动动涡盘进行公转回旋,并利用上述公转回旋驱动对从制冷回路取入压缩部的低压工作流体进行压缩,并将上述压缩后的工作流体向另外设于制冷回路一侧的主压缩机排出。这样,使工作流体膨胀来回收动力,并利用上述回收动力来对工作流体进行压缩。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52527号公报
[0007] 发明的公开
[0008]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9] 在此,在这种涡旋型流体设备中,当如上所述使工作流体膨胀来回收动力,并利用上述回收动力来对工作流体进行压缩的情况下,由于膨胀部中的压缩比较高,因此,膨胀部中的动涡盘的环绕件与定涡盘的环绕件间的密封部间隙(以下称为“最小间隙”)给动力回收效率带来的影响变大,有可能对动力回收效率造成不良影响。
[0010]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降低膨胀部中的最小间隙对动力回收效率的影响的涡旋型流体设备。
[0011]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12] 因而,本发明的涡旋型流体设备包括:涡盘单元,该涡盘单元将分别形成有涡卷状的环绕件的定涡盘及动涡盘各自的上述环绕件相对配置,在上述定涡盘的涡卷状的环绕件和上述动涡盘的涡卷状的环绕件之间,形成使工作流体膨胀的膨胀部和对工作流体进行压缩的压缩部;以及支承部,该支承部将上述动涡盘支承成能相对于上述定涡盘进行公转回旋运动,上述涡盘型流体设备利用在上述膨胀部回收的动力对上述压缩部进行驱动,其中,将上述膨胀部中的上述定涡盘的环绕件与上述动涡盘的环绕件之间的最小间隙设定为比上述压缩部中的上述定涡盘的环绕件与上述动涡盘的环绕件之间的最小间隙小。
[0013] 发明效果
[0014] 根据本发明的涡旋型流体设备,由于将膨胀部中的定涡盘的环绕件与动涡盘的环绕件之间的最小间隙设定为比压缩部中的定涡盘的环绕件与动涡盘的环绕件之间的最小间隙小,因此,在利用工作流体的膨胀能对工作流体进行压缩的涡旋型流体设备中,能降低膨胀比较大的膨胀部中的最小间隙对动力回收效率的影响。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涡旋型流体设备的纵剖视图。
[0016] 图2是从动涡盘一侧对本实施方式的定涡盘进行观察的俯视图。
[0017] 图3是从定涡盘一侧对本实施方式的动涡盘进行观察的俯视图。
[0018]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偏心衬套的立体图。
[0019]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部侧的定涡盘及动涡盘的组合状态的横剖视图。
[0020] 图6(A)和图6(B)是用于对图5所示的涡盘单元的径向的最小间隙进行说明的图,其中,图6(A)是图5所示的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6(B)是图5所示的B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1] 图7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部中的动涡盘及定涡盘的组合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其是图5所示的A部的局部纵剖视图。
[0022] 图8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压缩部中的动涡盘及定涡盘的组合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其是图5所示的B部的局部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24] 图1是本发明所适用的涡旋型流体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即压缩机一体型膨胀器100的纵剖视图。
[0025] 在图1中,压缩机一体型膨胀器100与未图示的制冷回路(蒸发器及冷凝器)连接,利用取入的高压制冷剂的膨胀能,驱动动涡盘相对于定涡盘进行公转回旋,利用上述产生的回旋驱动力,对从制冷回路取入的低压制冷剂进行压缩,并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向制冷回路的主压缩机排出,上述压缩机一体型膨胀器100包括作为工作室的膨胀部1及压缩部2,其构成为利用在膨胀部1中回收的动力对压缩部2进行驱动。对于上述膨胀部1及压缩部2,将在后文进行详细说明。
[0026] 如图1所示,压缩机一体型膨胀器100包括外壳10,在该外壳10内主要配置有涡盘单元20和支承部30,其中,上述涡盘单元20包括定涡盘3及动涡盘4,上述支承部30对动涡盘4进行支承。
[0027] 上述外壳10包括:主框架11,该主框架11对定涡盘3进行固定支承;帽状的顶壳12,该顶壳12对主框架11的上部进行封闭;以及帽状的底壳13,该底壳13对主框架11的下部进行封闭,将主框架11夹入顶壳12与底壳13之间。
[0028] 如图1示意地示出的那样,在上述顶壳12一侧配置有膨胀侧吸入管14、膨胀侧排出管15以及压缩侧排出管16,其中,上述膨胀侧吸入管14使来自制冷回路的制冷剂向膨胀部1内流入,上述膨胀侧排出管15将在膨胀部1中膨胀后的制冷剂朝向制冷回路排出,上述压缩侧排出管16将在压缩部2中压缩后的制冷剂朝向制冷回路排出。膨胀侧吸入管14、膨胀侧排出管15与形成于定涡盘3的膨胀侧吸入室3d、膨胀侧排出室3e分别连接,压缩侧排出管16与形成在顶壳12与主框架11之间的压缩侧排出室12a连接。此外,在主框架11的外周部侧配置有压缩侧吸入管17,该压缩侧吸入管17用于使从制冷回路取入的制冷剂流入压缩部2内,上述压缩侧吸入管17与形成于定涡盘3的压缩侧吸入室3f连接。
[0029] 上述涡盘单元20包括分别形成有涡卷状的环绕件(wrap)3L、4L(参照图2及图3)的定涡盘3及动涡盘4,并将两者的环绕件3L、4L相对配置,以确保后述的最小间隙。涡盘单元20在定涡盘3的环绕件3L与动涡盘4的环绕件4之间形成有构成工作流体的工作室的膨胀部1及压缩部2(参照图1)。
[0030] 如图1所示,上述定涡盘3将环绕件形成面侧朝向下方,以固定在形成于主框架11的带台阶状的凹部11a的最上部座面11a1上。如图2所示,在定涡盘3上形成有作为涡卷状的环绕件3L的内侧环绕件3La及外侧环绕件3Lb,并且竖立设置有环状的中间分隔壁3a及外侧分隔壁3b。内侧环绕件3La竖立设置在比中间分隔壁3a更靠中心侧的位置,外侧环绕件3Lb竖立设置在中间分隔壁3a与外侧分隔壁3b之间。此外,在定涡盘3上,供密封环5(参照图1)嵌插的环状槽3c(参照图2)形成于中间分隔壁3a的端面。
[0031] 此外,如图2所示,在定涡盘3上,膨胀侧吸入室3d形成于膨胀部1的内周端、即中心部,膨胀侧排出室3e形成于中间分隔壁3a内侧的膨胀部1的外周端,压缩侧吸入室3f形成于外侧分隔壁3b内侧的压缩部2的外周端,在中间分隔壁3a外侧的压缩部2的内周端贯通地形成有压缩侧排出孔3g。
[0032] 上述动涡盘4在被十字环等自转阻止机构50阻止了自转的状态下,将环绕件形成面一侧朝向上方地载置于主框架11的中间台座面11a2,并且通过支承部30支承成能绕后述的固定轴6的轴心公转回旋。如图3所示,在动涡盘4上形成有作为涡卷状的环绕件4L的内侧环绕件4La及外侧环绕件4Lb。内侧环绕件4La的壁面与定涡盘3的内侧环绕件
3La的壁面相对,外侧环绕件4Lb的壁面与定涡盘3的外侧环绕件3Lb的壁面相对,各环绕件4La、4Lb以相反的涡卷方向竖立设置。此外,如图1所示,在动涡盘4的与环绕件形成面相反的面上形成有凹部4a,该凹部4a供后述的偏心衬套31能相对于动涡盘4相对转动地内插。
[0033] 如图1所示,以使各环绕件的壁面相对的方式使上述定涡盘3及动涡盘4组合,来在定涡盘3的内侧环绕件3La与动涡盘4的内侧环绕件4La之间形成膨胀部1,并在定涡盘3的外侧环绕件3Lb与动涡盘4的外侧环绕件4Lb之间形成压缩部2。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涡盘单元20是形成膨胀部1的动涡盘4和形成压缩部2的动涡盘4形成在相同构件的相同面上的、所谓单板型涡盘单元。
[0034] 上述支承部30能转动地被轴支承于固定轴6,其将动涡盘4支承成能绕固定轴6的轴心X1进行公转回旋运动。具体来说,支承部30构成为包括偏心衬套31、滚针轴承32、径向轴承33、推力轴承34。
[0035] 上述偏心衬套31以能相对于固定轴6的轴心X1偏心转动的方式轴支承于固定轴6,并以能相对于动涡盘4相对转动的方式内插到形成于动涡盘4的凹部4a中。
[0036] 具体来说,如图4所示,偏心衬套31包括:凸缘部31a,该凸缘部31a的直径比动涡盘4的凹部4a的内径大;圆柱部31b,该圆柱部31b从凸缘部31a竖立设置;以及平衡配重31c,该平衡配重31c一体形成在凸缘部31a的外周部的一部分上。圆柱部31b具有孔部31d,该孔部31d具有相对于上述圆柱部31b的轴心X3偏心且与固定轴6的轴心X1一致的中心轴,该圆柱部31b形成为能相对于固定轴6的轴心X1偏心地组装。固定轴6的轴部6a(参照图1)通过滚针轴承32而嵌插到上述孔部31d,偏心衬套31能转动地轴支承于固定轴6。圆柱部31b通过径向轴承33内插到动涡盘4的凹部4a。在凸缘部31a与固定轴
6的基部6b(参照图1)之间配置有推力轴承34。
[0037] 如图1所示,上述固定轴6具有:上端侧的轴部6a;基部6b,该基部6b嵌插到贯穿主框架11的底部而形成的孔部11c中;以及凸缘部6c,该凸缘部6c在下端侧扩径而形成,轴部6a和基部6b以同轴(X1)形成。例如通过使基部6b嵌插到孔部11c来将凸缘部6c通过螺栓紧固等方式紧固到主框架11的下表面,从而来使固定轴6的轴心X1与定涡盘
3的中心轴X2大致一致,以将固定轴6固定于主框架11。也就是说,固定轴6仅将偏心衬套31支承成能转动,但自身不会旋转。
[0038] 这样,由偏心衬套31、滚针轴承32、径向轴承33及推力轴承34构成的支承部30由于使通过滚针轴承32轴支承于固定轴6的偏心衬套31的圆柱部31b相对于固定轴6的轴心X1偏心,并使偏心衬套31的圆柱部31b通过径向轴承32能相对于动涡盘4相对转动地内插到动涡盘4的凹部4a中,因此,能将动涡盘4支承成绕轴心X1进行公转回旋运动。
[0039]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定涡盘3的环绕件3L与动涡盘4的环绕件4L间的最小间隙进行说明。
[0040] 如图5所示,涡盘单元20通过使定涡盘3的环绕件3L与动涡盘4的环绕件4L啮合来组合而成。在此,由于在动涡盘4的公转回旋时需要维持定涡盘3与动涡盘4间的作为工作室的膨胀部1及压缩部2的气密,因此,在膨胀部1及压缩部2中分别需要将动涡盘4的环绕件4L与定涡盘3的环绕件3L最接近的间隔设定得尽可能小。将上述间隔称为最小间隙。在最小间隙(换言之,密封部间隙)内形成有润滑用的油膜,以分别对作为工作室的膨胀部1及压缩部2进行密封。
[0041] 在涡盘单元20的径向和轴向(各环绕件的高度方向)分别设定上述最小间隙。此外,在膨胀部1侧和压缩部2侧分别设定径向的最小间隙C,如图5所示的A部及B部的局部放大图、即图6(A)和图6(B)所示,将膨胀部1侧的径向最小间隙Cexp设定为比压缩部
2侧的径向最小间隙Ccomp小。此外,关于轴向最小间隙CZ(也就是说,环绕件的前端与形成环绕件的槽底间的间隙),也在膨胀部1侧和压缩部2侧分别设定,如图5所示的A部及B部的放大纵剖视图、即图7和图8所示,膨胀部1侧的轴向最小间隙CZexp设定为比压缩部2侧的轴向最小间隙CZcomp小。
[0042] 这样,膨胀部1侧的径向及轴向的最小间隙(Cexp及CZexp)均设定为比压缩部2侧的径向及轴向的最小间隙(Ccomp及CZcomp)小。
[0043] 以下,参照图4、图7及图8,对膨胀部1及压缩部2中的定涡盘3的环绕件3L(3La、3Lb)及动涡盘4的环绕件4L(4La、4Lb)在径向上的位置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0044] 首先,对膨胀部1侧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将膨胀部1中的定涡盘3及动涡盘4的各环绕件3La、4La的间距设为Pexp,将膨胀部1中的定涡盘3及动涡盘4的各环绕件3La、4La的壁厚设为texp。此外,如图4所示,将孔部31d的中心轴(图4中为X1、X2)相对于圆柱部31b的轴心X3的偏心距离设为曲柄半径POR。另外,如图7及图8所示,动涡盘4的环绕件4L(4La、4Lb)能在形成定涡盘3的环绕件3L(3La、3Lb)的槽内在涡盘单元20的径向上仅移动曲柄半径POR的两倍的距离。上述曲柄半径POR以下式(1)表示。
[0045] POR=Pexp/2-Cexp-texp···(1)
[0046] 另一方面,在压缩部2一侧,如图8所示,当将压缩部2中的定涡盘3及动涡盘4的各环绕件3Lb、4Lb的间距设为Pcomp,将膨胀部1中的定涡盘3及动涡盘4的各环绕件3Lb、4Lb的壁厚设为tcomp时,曲柄半径POR以下式(2)表示。
[0047] POR=Pcomp/2-Ccomp-tcomp···(2)
[0048] 在此,由于膨胀部1及压缩部2中的曲柄半径POR相同,因此,根据上述式(1)及式(2),下式(3)的关系式成立。
[0049] Pexp/2-Cexp-texp=Pcomp/2-Ccomp-tcomp···(3)
[0050] 此外,根据上述式(3),下式(4)的关系成立,
[0051] Ccomp-Cexp=(Pcomp/2-tcomp)-(Pexp/2-texp)···(4)
[0052] 在此,在上述式(4)中,为了使Ccomp-Cexp>0(即Ccomp>Cexp),需要满足下式(5)。
[0053] Pcomp/2-tcomp>Pexp/2-texp···(5)
[0054] 这样,对于径向的最小间隙(Cexp及Ccomp),具体来说,只要以满足式(5)的方式设定各间距(Pcomp及Pexp)和各壁厚(tcomp及texp)即可。例如,只要使各间距(Pcomp及Pexp)一致,并使膨胀部1侧的壁厚texp形成为比压缩部2侧的壁厚tcomp大,或是使各壁厚(tcomp及texp)一致,而使膨胀部1侧的间距Pexp形成为比压缩部2侧的间距Pcomp小即可,此外,只要满足上述式(5),也可以在膨胀部1侧和压缩部2侧使各间距(Pcomp及Pexp)或各壁厚(tcomp及texp)不一致。另外,各间距(Pcomp及Pexp)及各壁厚(tcomp及texp)各自的尺寸公差的上限及下限值设定成在该公差范围内的任意尺寸均满足上述式(5)。
[0055] 接着,对膨胀部1及压缩部2中的定涡盘3的环绕件3L(3La、3Lb)及动涡盘4的环绕件4L(4La、4Lb)在轴向上的位置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0056] 如图7及图8所示,在将膨胀部1中的定涡盘3的形成环绕件3L(内侧环绕件3La)的槽深设为Dexp,将膨胀部1中的动涡盘4的环绕件4L(内侧环绕件4La)的高度设为hexp,将压缩部2中的定涡盘3的形成环绕件3L(外侧环绕件3Lb)的槽深设为Dcomp,将压缩部2中的动涡盘4的环绕件4L(外侧环绕件4Lb)的高度设为hcomp时,满足下式(4)及式(5)的关系式。
[0057] CZexp=Dexp-hexp···(6)
[0058] CZcomp=Dcomp-hcomp···(7)
[0059] 在此,根据上述式(6)及式(7),为了使CZcomp>CZexp,需要满足下式(8)。
[0060] Dcomp-hcomp>Dexp-hexp···(8)
[0061] 这样,对于轴向的最小间隙(CZexp及CZcomp)来说,具体地,只要以满足式(8)的方式设定定涡盘3的各槽深(Dcomp及Dexp)和动涡盘4的各环绕件高度(hcomp及hexp)即可。例如,只要使各槽深(Dcomp及Dexp)一致,并使膨胀部1侧的动涡盘4的环绕件高度hexp形成为比压缩部2侧的动涡盘4的环绕件高度tcomp大,或是使动涡盘4的各环绕件高度(hcomp及hexp)一致,而使膨胀部1侧的定涡盘3的槽深Dexp形成为比压缩部2侧的槽深Dcomp小即可,此外,只要满足上述式(8),也可以在膨胀部1侧和压缩部2侧使各槽深(Dcomp及Dexp)或各环绕件高度(hcomp及hexp)不一致。另外,各槽深(Dcomp及Dexp)及各环绕件高度(hcomp及hexp)各自的尺寸公差的上限及下限值设定成在该公差范围内的任意尺寸均满足上述式(8)。
[0062] 接着,使用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一体型膨胀器100的动作进行示意说明。
[0063] 从膨胀侧吸入管14吸入的高压的制冷剂经由膨胀侧吸入室3d取入膨胀部1。在膨胀部1中,使各涡盘3、4间的容积增大,利用制冷剂的膨胀能,使动涡盘4持续绕定涡盘3的轴心X1进行公转回旋运动。将用于动涡盘4的公转回旋运动的制冷剂经由膨胀侧排出室3e及膨胀侧排出管15朝向制冷回路排出。另一方面,从压缩侧吸入管17吸入的低压的制冷剂经由压缩侧吸入室3f取入压缩部2。压缩部2因动涡盘4的公转回旋运动而使各涡盘3、4间的容积减少,随之对取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接着,将压缩后的制冷剂经由压缩侧排出孔3g、压缩侧排出室12a及压缩侧排出管16朝向制冷回路的主压缩机排出。这样,在膨胀比较大的膨胀部1处使制冷剂膨胀,利用其膨胀能,在压缩比较小的压缩部2处对制冷剂进行压缩。
[0064]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一体型膨胀器100,由于将膨胀部1侧的最小间隙(Cexp及CZexp)设定为比压缩部2侧的最小间隙(Ccomp及CZcomp)小,因此,在利用工作流体的膨胀能对工作流体进行压缩的涡旋型流体设备中,能降低膨胀比较大的膨胀部1中的间隙对动力回收效率的影响,能有效地回收膨胀能来对制冷剂进行压缩。
[0065]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膨胀部1侧的径向及轴向的最小间隙(Cexp及CZexp)均设定为比压缩部2侧的径向及轴向的最小间隙(Ccomp及CZcomp)小,因此,能在膨胀部1中进行可靠的密封。另外,不局限于此,膨胀部1侧的比压缩部2侧小的最小间隙只要设定在径向及轴向的至少一方即可。
[0066]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涡盘单元20是形成膨胀部1的动涡盘4和形成压缩部2的动涡盘4形成在相同构件的相同面上的单板型涡盘单元,因此,例如与形成膨胀部1的动涡盘4和形成压缩部2的动涡盘4分别形成在不同构件上、使各构件的背面(即非环绕件形成面)相对来进行配置的所谓的背面型涡盘单元相比,能使单元紧凑。
[006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动涡盘4与偏心衬套31之间仅设置径向轴承3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还将推力轴承设置在形成凹部4a的凸台的端面与偏心衬套31的凸缘部31a之间。
[0068]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滚针轴承32及径向轴承33设置在偏心衬套31与凹部4a及轴部6a之间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上述轴承32、33,而使偏心衬套31自身形成为能容许动涡盘4及轴部6a彼此相对旋转的滑动轴承
[006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固定轴6使其轴心X1与定涡盘3的中心轴X2大致一致,以固定于主框架1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轴心X1与定涡盘3的中心轴X2错开地进行固定。
[007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支承部30是轴支承于固定在主框架11上的固定轴6的结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局限于此,虽未图示,但支承部30也可以构成为轴支承于能旋转的轴。此外,对涡盘单元20是单板型涡盘单元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局限于此,尽管省略了图示,但也可以是上述背面型涡盘单元。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形成膨胀部1的动涡盘4和形成压缩部2的动涡盘4也可以由在两个面上设置涡盘的一体的构件构成,在形成为分体的构件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设置连接轴,该连接轴将两个动涡盘连接,并利用工作流体的膨胀,将在膨胀部1产生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压缩部2。
[0071] 以上是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
[0072] (符号说明)
[0073] 100 涡旋型流体设备
[0074] 1 膨胀部(工作室)
[0075] 2 压缩部(工作室)
[0076] 3 定涡盘
[0077] 3L 涡卷状的环绕件
[0078] 4 动涡盘
[0079] 4L 涡卷状的环绕件
[0080] 6 固定轴
[0081] 20 涡盘单元
[0082] 30 支承部
[0083] X1 固定轴的轴心
[0084] X2 定涡盘的中心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