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险车道

申请号 CN201410626980.6 申请日 2014-11-10 公开(公告)号 CN104313965A 公开(公告)日 2015-01-28
申请人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发明人 庄凌云; 李志厚; 刘永才; 陈树汪; 牟儒; 李浩;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避险车道,旨在提供一种可在复杂地形建设,提高行车安全的避险车道。它包括贯穿于山体中的隧道式 制动 车道,所述制动车道的入口通过引道与行车道连接,所述制动车道的出口穿出山体后连接设置于山体外表面的服务车道,所述服务车道沿山体表面延伸后连接于引道上。本发明通过合理构造设计,使山区复杂地形无法设置常规避险车道的 位置 处可设置该种隧道式避险车道,极大的提高山区复杂地形的行车安全,尽可能的降低行车事故,有效保证驾驶员及乘客人身安全,降低行车故障造成的财产损失。
权利要求

1.一种避险车道,设置于行车道一侧,其特征在于:包括贯穿于山体中的隧道式制动车道,所述制动车道的入口通过引道与行车道连接,所述制动车道的出口穿出山体后连接设置于山体外表面的服务车道,所述服务车道沿山体表面延伸后连接于引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险车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车道的坡度为上坡8~
12%,其内设置0.8m厚的制动床集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险车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车道内设置照明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险车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车道内设置牵引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险车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车道内设置消防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险车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车道出口的转弯处设置减速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避险车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车道内设置有检测设备。

说明书全文

一种避险车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公路建设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避险车道。

背景技术

[0002] 中国的山地丘陵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3%,而山区公路克服高差展线,不可避免存在连续下坡。事故统计分析表明,无论是一般公路还是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事故高发,且重、特大事故占较高比例。虽然发生在山区公路的交通事故占全国交通事故的比例不大,但多位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交通事故。
[0003] 尤其是高原山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制约大,长大下坡是较为常见的线形。长下坡路段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率高,面临着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近几年来,一些已建、新建的山区公路,在刚刚通车初期便频繁发生交通事故,特别是货车或重车在长时间的下坡后刹车失灵导致了重大交通事故。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公路运营期减少、甚至避免类似的交通事故,提高公路安全品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公路交通建设、管理、设计研究部现阶段最为关注和迫切解决的问题。
[0004] 为了解决长下坡的交通安全问题,近年来国内山区公路上已经修建了不少的避险车道,实践已经证明,避险车道是解决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交通安全问题最为有效的工程措施。分析表明:对应刹车效能,制动温度在200℃以内为安全,在200~300℃之间为基本安全,超过300℃为不安全,并结合长下坡路段的交通事故分析,提出了山区公路连续下坡路段的平均纵坡和坡长限制要求:在平均纵坡达到4%,连续下坡3km以上时,宜设置避险车道。现行设计中,国内外的避险车道均设置于路基段落,避免靠近桥隧等构造物,同时需设置在靠山一侧,但山区复杂的地形往往导致在需要设置的地点没有可供设置的位置和条件,导致一些需要设置避险车道的地段无法建设,存在安全隐患。
[0005]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可在复杂地形建设,提高行车安全的避险车道。
[0007]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避险车道,设置于行车道一侧,包括贯穿于山体中的隧道式制动车道,所述制动车道的入口通过引道与行车道连接,所述制动车道的出口穿出山体后连接设置于山体外表面的服务车道,所述服务车道沿山体表面延伸后连接于引道上。
[0008] 优选的是,所述制动车道的坡度为上坡8~12%,其内设置0.8m厚的制动床集料。
[0009] 优选的是,所述制动车道内设置照明装置。
[0010] 优选的是,所述制动车道内设置牵引设备。
[0011] 优选的是,所述制动车道内设置消防设备。
[0012] 优选的是,所述制动车道出口的转弯处设置减速装置。
[0013] 优选的是,所述制动车道内设置有检测设备。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通过合理构造设计,使山区复杂地形无法设置常规避险车道的位置处可设置该种隧道式避险车道,极大的提高山区复杂地形的行车安全,尽可能的降低行车事故,有效保证驾驶员及乘客人身安全,降低行车故障造成的财产损失。
[0015] (2)本发明的避险车道相比常规的避险车道,其救援工作可在服务车道进行,不影响行车道上行车的速度。同时其制动车道内设置有多种辅助救援设施,可极大的保证驾驶员及乘客的人身安全,同时降低财产损失,为营救争取更多时间。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9] 图1所示的避险车道,设置于行车道10一侧,包括贯穿于山体中的隧道式制动车道2,所述隧道式制动车道2的入口通过引道1与行车道10连接,所述隧道式制动车道2的出口穿出山体后连接设置于山体外表面的服务车道3,所述服务车道3沿山体表面延伸后连接于引道1上。
[0020] 其中,所述隧道式制动车道2的坡度为上坡8~12%,其内设置0.8m厚的制动床集料,显然制动床集料的厚度可根据坡度进行适当调整。
[0021]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隧道式制动车道2内设置照明装置4,可采用常规照明路灯,便于救援及逃生。
[0022]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隧道式制动车道2内设置牵引设备6,可采用卷扬机,便于车辆的快速转移。
[0023]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隧道式制动车道2内设置消防设备5,可配备烟感探头根据情况自动启动消防设备,亦可配备手动时消防装置,如干粉灭火器或者消防栓。
[0024]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隧道式制动车道2出口的转弯处设置减速装置8,可采用旧轮胎或者其它减速装置,避免速度过大车辆撞击弯道引发事故。
[0025]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隧道式制动车道2内设置有检测设备7,用于与其它设备连接提供处理信号,并可为救援监控中心提供信息。
[002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