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行驶装置的内饰部件

申请号 CN201280063519.3 申请日 2012-12-21 公开(公告)号 CN104010882A 公开(公告)日 2014-08-27
申请人 宝马股份公司; 特吕茨勒非织造布有限公司; 发明人 乌尔里希·明斯特曼; 约翰·加斯胡贝尔; 彼得·斯特拉瑟;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行驶装置的内饰部件(10),其具有由 流体 喷射加固的天然 纤维 无纺材料构成的 覆盖 层 (1)或由流体喷射加固的由不同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构成的混合物制成的覆盖层(1)。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这种内饰部件的机动行驶装置,以及一种流体喷射加固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或者由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构成的混合物在机动行驶装置的内饰部件(10)中、特别是在 驾驶室 部件中作为覆盖层(1)的应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机动行驶装置的内饰部件(10),其中,所述内饰部件(10)具有由流体喷射加固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制成的覆盖层(1)或由流体喷射加固的由不同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构成的混合物制成的覆盖层(1),其特征在于,至少在安装了所述内饰部件(10)的状态下朝向所述机动行驶装置的内舱的侧面上,在所述覆盖层(1)上布置有薄保护层(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饰部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1)具有喷射加固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或水喷射加固的由不同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构成的混合物。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内饰部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具有低份额的化学纤维。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内饰部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1)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具有、亚麻、黄麻、大麻、大麻槿、西沙尔麻、吕宋大麻、椰子纤维和/或粘胶。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内饰部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1)布置在所述内饰部件(10)的承载层(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饰部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层(2)设计为塑料件,特别是塑料注塑件和/或天然纤维压制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内饰部件(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载层(2)和所述覆盖层(1)之间布置有触感层(3)、特别是由聚酯或热塑性弹性体制成的触感层。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内饰部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1)至少在安装了所述内饰部件(10)的状态下朝向所述机动行驶装置的所述内舱的所述侧面上具有平滑的表面。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内饰部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1)至少在安装了所述内饰部件(10)的状态下朝向所述机动行驶装置的所述内舱的所述侧面上结构化地构造。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内饰部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1)至少部分穿孔和/或压花地构造。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内饰部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1)通过在液体中浸渍设计为防污并防潮的、耐划的、气候稳定的和/或耐辐射的。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内饰部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4)设计为透明的。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内饰部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4)设计为防污并防潮的、耐划的、气候稳定的和/或耐辐射的。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内饰部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部件(10)是所述机动行驶装置的驾驶室部件、特别是仪表板。
15.一种具有至少一个内饰部件机动行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部件(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进行构造。
16.一种流体喷射加固的、特别是水喷射加固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或者流体喷射加固的、特别是水喷射加固的由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构成的混合物在机动行驶装置的内饰部件(10)中、特别是在驾驶室部件中作为覆盖层(1)的应用。
17.一种用于制造用于机动行驶装置的内饰部件(10)的覆盖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以下的方法步骤:
2
a)通过压大于100bar的流体喷射加固,使单位面积质量为100至1000g/m 的天然
2
纤维无纺材料加固,或者使单位面积质量为100至1000g/m 的由不同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构成的混合材料加固,并且
b)随后在砑光机中制造已加固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的或已加固的所述由不同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构成的混合物的至少部分表面的压花。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纤维无纺材料的或所述由不
2
同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构成的混合物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00至350g/m。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保护层(4)涂覆到所述覆盖层(1)的表面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布置薄膜、通过涂覆漆层或者通过在塑型工具中利用聚氨酯浇注所述覆盖层(1)来涂覆所述保护层(4)。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防污并防潮地、耐划地、气候稳定地和/或耐辐射地设计所述保护层(4)。
2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7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流体射束以直至350m/s的速度施加到未加固的所述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或未加固的所述由不同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构成的混合物上。
2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7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蒸汽射束或液体射束实施将所述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或所述由不同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构成的混合物加固。
2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7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覆盖层(1)布置在所述内饰部件(10)的承载层(2)上。

说明书全文

用于机动行驶装置的内饰部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行驶装置的内饰部件。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内饰部件的机动行驶装置,以及一种流体喷射加固的、特别是喷射加固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在机动行驶装置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机动行驶装置的例如驾驶室或仪表板的内饰部件被不同地设计。目前,主要由塑料注塑来制造此类内饰部件。在低级别机动行驶装置中,朝向机动行驶装置内舱的表面通常保持喷涂后的光泽或者最多涂漆。在高价级别的机动行驶装置中,表面的价格通常显著提高。这种内饰部件被薄膜覆盖,特别是致密薄膜或泡沫薄膜,或者支承件和薄膜具有共同的泡沫背衬(hinterschaeumt)。在豪华型机动行驶装置中,内饰部件的表面通常由用人造皮革或真皮制成的缝纫套(Naehkleidern)构成。除真皮外,大多数常见的表面材料主要由石油化学产品构成,例如聚酯、热塑性弹性体和聚烯或聚氯乙烯。
[0003] 特别在低级别机动行驶装置中,内饰部件先前设计成硬的并且不具有附加装饰的。基于顾客的环境意识增强,完全或主要由石油化学产品构成的内饰部件和内饰部件的表面常常会受到用户的批评。配备了由塑料或真皮制成的缝纫套的内饰部件虽然价值相对高品质,但价格昂贵并且对于表面而言是沉重。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部分地消除机动行驶装置的、特别是驾驶室中的内饰部件的前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特别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行驶装置的内饰部件的表面,该表面的制造成本低廉,其设计轻巧并且被用户高度接受。
[0005] 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用于机动行驶装置的内饰部件、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5所述特征的机动行驶装置、通过一种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特征的天然无纺织物的应用、以及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7所述特征的方法,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细节由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附图中得出。在此,与根据本发明的内饰部件相结合说明的特征和细节在此显而易见地适用于与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行驶装置、根据本发明的天然无纺织物的应用以及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相结合的情况,并且反之亦然,从而可以始终交替地参考对于本发明各个方面的公开。
[0006]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通过用于机动行驶装置的内饰部件实现所述目的,其中,内饰部件具有由流体喷射加固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或由流体喷射加固的由不同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构成的混合物制成的覆盖层。在本发明的范畴内,天然纤维无纺材料即为无纺织物。无纺织物的特征如下,它是一种由纤维制成的平面构成物。也就是说,无纺织物是由纤维制成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的或者说无纺织物的纤维可以是长度不等的。例如纤维的长度可以非常短,但也可以具有接近无限长的长丝。由于作为可再生的原材料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容易且可以低成本地购得,因此可以低成本地制造这样设计的用于机动行驶装置、特别是驾驶室部件的内饰部件,例如仪表板。此外,内饰部件具有由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或者由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构成的混合物构成的覆盖层,其由于天然纤维无纺材料的重量很小而被轻巧地设计,由此与由塑料或皮革制成的内饰部件相比,可以显著地减小重量。另一重要优点在于天然纤维无纺材料被顾客高度接受。由于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是可再生的生态原材料,它在机动行驶装置用户中根据其预期具有高接受度。特别是与具有由石油化学产品构成的覆盖层的内饰部件相比,可以容易地并且低成本地清除具有由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或者由不同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构成的混合物制成的覆盖层的内饰部件的垃圾。
[0007] 根据本发明,内饰部件可以完全由覆盖层构成。在这种情况下,覆盖层具有确定的厚度、特别是0.07至3cm的厚度或者更厚,以便由此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0008] 本发明的核心在于,内饰部件的覆盖层是由流体喷射加固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制成的或者流体喷射加固的由不同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的构成的混合物制成的。在所谓的非织品范围中,长时间以来已知了通过流体喷射加固来加工无纺材料、特别是将其加固。流体喷射加固在本发明的范畴内意味着,通过蒸汽喷射加固或通过液体喷射加固来加工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流体喷射加固的结构原理在于,特定的可以产生直到400bar的液体压。压缩流体在所谓的喷嘴梁中均匀地分布在所需的工作宽度上,并且通过配有小于0.15mm的开口的喷嘴条引导该流体,由此形成流体帘幕。流体射束、即蒸汽或液体射束以直至
350m/s的速度撞击到未加固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上。流体被天然纤维无纺材料吸收并且随后在单独设置的过滤过程中被回收。
[0009] 根据流体撞击到天然纤维无纺材料上的压力的强度,可以制造以不同强度加固的内饰部件。压力越高,内饰部件的覆盖层便越牢固。这意味着,通过调节流体通过喷嘴撞击在天然纤维无纺材料上的压力可以影响所制造的覆盖层的弹性。由以20和100bar之间的压力加固的流体喷射加固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制成的内饰部件的弹性高于以大于100bar的压力加固的流体喷射加固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特别优选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内饰部件具有这样的覆盖层,即利用小于40bar的压力、特别是20至40bar的压力将其流体喷射加固。
[0010] 特别优选的是一种用于机动行驶装置的内饰部件,其中,覆盖层具有水喷射加固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或水喷射加固的由不同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制成的混合物。基于水的应用,可以特别简单地并且低成本地制造这样设计的内饰部件。
[0011] 覆盖层并且进而内饰部件越厚,其形状便也越稳定。根据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改进方案,在内饰部件中可以如此设置,内饰部件的覆盖层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具有、亚麻、黄麻、大麻、大麻槿、西沙尔麻、吕宋大麻、椰子纤维和/或粘胶。这样的天然纤维可以简单地并且低成本地制造。特别是天然纤维通常涉及废弃品。因此可以例如应用在使用棉料时作为废弃品出现的棉纤维。由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或者由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构成的混合物2 2
制成的内饰部件覆盖层有利地具有100至1000g/m、特别是100至350g/m 的单位面积重量。内饰部件的覆盖层例如可以完全由棉、纯亚麻、纯大麻或者纯粘胶纤维制成。当然也可以考虑由其它天然纤维无纺材料制成的覆盖层。此外,内饰部件的覆盖层还可以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构成。由不同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制成的混合物的优点在于,添加其它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可以补偿对一些天然纤维无纺材料的质量参数的自然限制。由不同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制成的加强混合物以亚麻和西沙尔麻为基础,其中亚麻是较精细的成分,而西沙尔麻将一定程度的刚性引入到无纺材料中。
[0012] 此外,对于内饰部件还可以有利地提出,覆盖层具有少部分化学纤维、特别是粘胶纤维。这意味着,覆盖层可以具有大份额的例如至70-90%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和次要份额的例如至10-30%的化学纤维,例如由天然聚合物或由合成聚合物制成的纤维。也就是说,化学纤维可以是由天然聚合物制成的纤维或者是由合成聚合物制成的纤维。当然也可以在覆盖层中应用混合物,其由天然聚合物制成的纤维和合成聚合物制成的纤维制成。
[0013]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别优选的改进方案,对于内饰部件还可以提出,覆盖层布置在内饰部件的承载层上。如此构造的用于机动行驶装置的内饰部件由于使用了承载层而具有所需的刚性,并且由于使用了由天然纤维无纺材料制成的覆盖层而具有所期望的表面柔软度(触觉)。在此,将内饰部件的承载层有利设计为形状稳定的,从而可以将由天然纤维无纺材料形成的覆盖层设计为有弹性的。
[0014] 前面说明的内饰部件的承载层可以由不同材料构成。例如可以考虑,承载层由轻金属、例如构成。特别优选的是,内饰部件的承载层设计为塑料件、特别是塑料注塑件和/或天然纤维压制材料。可以低成本地并且简单地制造这样设计的承载层,并且其形成用于容纳由天然纤维无纺材料制成的覆盖层的形状稳定的基础件。因此例如可以考虑,承载层不仅具有由塑料构成的部分,而且也具有由天然纤维构成的部分。这一方面确保了承载层有一定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确保了相对较轻地构造承载层。此外,通过在承载层中应用天然纤维压制材料也被用户高度接受。通过在此类内饰部件中主要应用天然纤维无纺材料,同样也确保了简单环保且低成本的清理。
[0015] 另一种优选的根据本发明的内饰部件的特征在于,在承载层和覆盖层之间布置有触感层、特别是由聚氨酯或热塑性弹性体制成的触感层。在承载层和覆盖层之间应用这种触感层确保了内饰部件的良好且持久的弹性。通过在内饰部件中应用这种附加的触感层可以产生覆盖层下方的所谓的柔软触感或引起覆盖层的柔软触感的提升。与承载层相比,触感层是弹性的并且引起内饰部件的某种感觉舒适的触感。触感层可以例如粘贴在承载层上或者以其它的方式与其连接。同样,覆盖层也可以粘贴在触感层上或者以其它的方式与其连接。特别优选的是,触感层由聚氨酯、特别是由聚氨酯泡沫构成。此类触感层的特征在于其高度的灵活性以及良好的隔热隔音属性,并且可以直接在支承件和触感层之间无粘接地起泡。同样也可以应用优选地由聚酯纤维制成的间隔织物形式的触感层。触感层例如也可以由热塑性弹性体、例如TPO泡沫构成。TPO即热塑性烯烃-弹性体,其具有用于提高触感层柔软度的一定的弹性体成分。也可以使用棉填料或无纺布作为触感层。这种触感层特别地不含有软化剂并且其特征特别地在于重量很小。
[0016] 在安装了内饰部件的状态下,内饰部件的覆盖层朝向机动行驶装置内部。有利的可以是,覆盖层至少在安装了内饰部件的状态下朝向机动行驶装置内舱的侧面上具有平滑的表面。此外优选的是这种内饰部件,其中覆盖层至少在安装了内饰部件的状态下朝向机动行驶装置内舱的侧面上结构化地设计。内饰部件的覆盖层由此具有很高的表面性能以及良好的外观。
[0017] 另一个优点在于,在内饰部件中,覆盖层至少部分穿孔和/或压花地构造。由此覆盖层并且进而内饰部件一方面特别轻、另一方面性能优良地构造。通过流体喷射加固天然纤维无纺材料,可以制造覆盖层的既打孔又压花的构造。例如覆盖层可以以规则的距离具有孔。在制造覆盖层时,通过特殊的工具可以制造在覆盖层的表面中的变形,从而覆盖层打孔和/或压花地构造。可以例如通过砑光机来实现覆盖层的压花。在此,特别地可以应用轧花砑光机或压纹机。
[0018] 根据本发明的内饰部件的特征还在于,覆盖层通过在液体中浸渍设计为防污并防潮的、耐划的、气候稳定的和/或耐辐射的。特别有利的是这种内饰部件,其中,通过借助于特定液体的浸渍使覆盖层是耐UV辐射的。这样设计的内饰部件确保了污物和潮气不能进入到内饰部件的覆盖层中。此外,这种内饰部件基于耐划性以及气候稳定性、特别是耐辐射性而设计为耐用的。
[0019]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别优选的改进方案,对于内饰部件可以提出,至少在安装了内饰部件的状态下朝向机动行驶装置内舱的侧面上,在覆盖层上布置有薄保护层。该薄保护层确保、特别是防止了内饰部件的覆盖层受到外部的影响。特别优选的是,保护层构设计为透明的。通过保护层的薄且透明的构造,确保了由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或由不同天然纤维无纺材料制成的混合物构成的覆盖层对于机动行驶装置的使用者保持为可见的。由此特别确保了高用户接受度。薄保护层可以例如作为薄膜布置在覆盖层上或作为漆层涂覆在覆盖层上,或者例如可以通过在塑型工具中用聚氨酯浇注覆盖层构成。特别优选的是这种内饰部件,其中,保护层设计为成防污并防潮的、耐划的、气候稳定的和/或耐辐射的。这样设计的用于机动行驶装置的内饰部件轻巧、可高负荷并且在机动行驶装置的使用寿命期间是稳定的。由于至少覆盖层是由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构成的,由此与已知的主要由石油化学产品制成的内饰部件相比,可以更容易地、更环保地并且更低成本地清理这种内饰部件。
[0020] 机动行驶装置内部的不同部件都可考虑作为内饰部件。特别优选的是,内饰部件是机动行驶装置的驾驶室部件、特别是机动行驶装置的仪表板。
[0021]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通过具有至少一个内饰部件的机动行驶装置实现所述目的,其中,该内饰部件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进行构造。由此,对于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行驶装置当然也可以获得所有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内饰部件的已说明的优点。机动行驶装置特别地是轿车或载重汽车。但也可以考虑,机动行驶装置是小艇或者船以及飞机。
[0022]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通过一种流体喷射加固的、特别是水喷射加固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或者将流体喷射加固的、特别是水喷射加固的由天然纤维无纺材料制成的混合物在机动行驶装置的内饰部件中、特别是驾驶室部件中作为的覆盖层的应用来实现所述目的。在流体喷射加固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或者应用由天然纤维无纺材料制成的流体喷射加固的混合物的应用中也可以获得所有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内饰部件的已说明的优点。
[0023]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通过一种用于制造机动行驶装置的内饰部件的覆盖层的方法实现所述目的,其中,该方法的特征在于以下的方法步骤:
[0024] a)通过压力大于100bar的流体喷射加固,使单位面积质量为100至1000g/m2的2
天然纤维无纺材料加固,或者使单位面积质量为100至1000g/m 的由不同天然纤维无纺材料制成的混合物加固,并且
[0025] b)随后在砑光机中制造已加固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的或者已加固的由不同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制成的混合物的至少部分表面的压花。
[0026] 根据流体撞击到天然纤维无纺材料上的压力的强度,可以制造以不同强度加固的内饰部件。压力越高,内饰部件的覆盖层便越牢固。这意味着,通过调节流体通过喷嘴撞击在天然纤维无纺材料上的压力可以影响所制造的覆盖层的弹性。由以20和100bar之间的压力加固的流体喷射加固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制成的内饰部件的弹性高于以大于100bar的压力加固的流体喷射加固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
[0027] 在方法中优选地可以提出,天然纤维无纺材料的或由不同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制2
成的混合物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00至1000g/m。
[0028] 在方法中还可以提出,将保护层涂覆到覆盖层的表面上。特别优选的是,将该保护层设计为透明的。可以通过布置薄膜、涂覆漆层或者通过在塑型的工具中利用聚氨酯浇注覆盖层来涂覆该保护层。同样在方法中可以提出,将保护层设计为防污并防潮的、耐划的、气候稳定的和/或耐辐射的。
[0029] 此外,在方法中可以提出,流体射束以直至350m/s的速度被施加到未加固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上或未加固的由不同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构成的混合物上。流体被天然纤维无纺材料吸收并随后在单独设置的过滤过程中被回收。
[0030] 此外,在方法中还可以提出,通过蒸汽射束或液体射束实施天然纤维无纺材料的或由不同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构成的混合物加固。
[0031] 在方法中可以优选地提出,将覆盖物布置在内饰部件的承载层上。
[0032] 也可以将触感层、特别是由聚氨酯或热塑性弹性体制成的触感层布置在承载层和覆盖层之间。通过在内饰部件中应用这种附加的触感层可以产生覆盖层下方的所谓的柔软触感以及引起覆盖层的柔软触感的提升。触感层可以例如粘贴在承载层上或者以其它的方式与其连接。覆盖层同样也可以粘贴在触感层上或者以其它的方式与其连接。特别优选的是,触感层由聚氨酯、特别是由聚氨酯泡沫构成。此类触感层的特征在于高度的灵活性以及良好的隔热和隔音属性,并且可以直接在支承件和触感层之间无粘结地起泡。
[0033] 特别地,可以通过前述的方法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用于机动行驶装置的内饰部件。

附图说明

[0034]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地阐述根据本发明的内饰部件及其改进方案和以及它的优点。图中分别示意性地示出:
[0035] 图1示出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原理设计的内饰部件的截面,
[0036] 图2示出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原理设计的另一个具有覆盖层的内饰部件的截面,
[0037] 图3示出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原理设计的另一个具有覆盖层以及保护层的内饰部件的截面,
[0038] 图4示出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原理设计的另一个具有触感层、覆盖层以及保护层的内饰部件的截面,
[0039] 图5示出通过另一个具有触感层和覆盖层的内饰部件的截面。
[0040] 在图1至图5中,具有相同功能和作用方式的部件分别配备了相同的参考标号。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原理构造的用于机动行驶装置的内饰部件10的截面。该内饰部件10具有由流体喷射加固的、特别是水喷射加固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制成的覆盖层1。在内饰部件10的这个实施例中,覆盖层1完全构成内饰部件10。与在图2至4中示出的内饰部件10相比,在根据图1的内饰部件10中,覆盖层1明显设计地较厚。由此内饰部件10获得了形状稳定性,因而其可以应用在机动行驶装置中。这样设计的内饰部件10可以简单地并且低成本地制造。这特别是通过应用天然纤维无纺材料得出。特别是也可以使用废弃制品作为纤维材料。可以使用棉、亚麻、黄麻、大麻、大麻槿、西沙尔麻、吕宋大麻、椰子纤维和/或粘胶作为天然纤维无纺材料。由于覆盖层1具有流体喷射加固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由此提供了内饰部件10的弹性和舒适的触感。
[0042] 在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另一个用于机动行驶装置的内饰部件10的截面。该内饰部件10的特征在于,其具有覆盖层1以及承载层2。在此,覆盖层1固定、特别是粘贴在承载层2上。被特别地设计为塑料件和/或天然纤维压制材料的承载层2确保了内饰部件的高度稳定性,同时覆盖层1用于使内饰部件10具有良好的弹性并且进而具有舒适的触感。与根据图1的内饰部件10相比,由于覆盖层不必用于使内饰部件10具有充足的稳定性,因此根据图2的内饰部件10中的覆盖层1构造得明显较薄。
[0043] 图3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原理构造的另一个内饰部件10的截面。在该内饰部件10中,附加地在覆盖层1的背离承载层2的面上布置保护层4。该保护层4用于再次改进对内饰部件10的保护、特别是改进对内饰部件10的覆盖层1的保护。特别地,将保护层4设计为防污和防潮的。由此确保了,不管污物还是液体均不能进入到内饰部件10中。这种保护层4的特征还在于,它设计为耐划的、气候稳定的和/或耐辐射的。由此确保了内饰部件10的长使用寿命,特别是确保了内饰部件10在机动行驶装置的使用寿命期间的使用寿命。保护层4可以设计为薄膜、例如聚氨酯薄膜。对此可替代地,保护层4可以被涂漆的或者是浇注。特别地将保护层4设计为薄且透明的,从而使布置在保护层4下方的覆盖层始终可以被机动行驶装置的使用者看见。因为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是可再生的生态原材料,因此通过使用由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构成的覆盖层1并且由于覆盖层的可见性保证了高用户接受度。
[0044] 在图4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另一个用于机动行驶装置的内饰部件10的截面。该内饰部件10的特征在于,与根据图3的内饰部件相比,在覆盖层1和承载层2之间附加地布置了触感层3。该触感层3用于提升内饰部件10的柔软碰触感觉。触感层3特别地用于使内饰部件10的表面具有高度的弹性。在触碰内饰部件10时,乘客感受到内饰部件10的舒适的柔软触感。这特别地通过应用附加的触感层3来得出。有利的是,触感层3由聚氨酯、特别是由聚氨酯泡沫制成,或者由热塑性弹性体制成、例如TPO泡沫材料或间隔织物。
[0045] 图5示出具有触感层3和覆盖层1的另一个内饰部件10的截面。在该内饰部件10中没有如同根据图3和4的内饰部件10的保护层4。为了将覆盖层1设计为防污的和防潮的、耐划的、气候稳定的和/或耐辐射的,有利的是,可以将覆盖层浸渍在专用的液体中。
[0046] 所有根据图1至5的内饰部件10的共同点在于,通过应用流体喷射加固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或者通过应用由流体喷射加固的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构成的混合物,可以简单地且低成本地制造这些内饰部件,它们设计轻巧并且其特征在于高顾客接受度。根据所利用的使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流体喷射加固的压力,可以确保覆盖层1的不同程度的柔软度。根据图4和5,通过附加地应用触感层3实现内饰部件10的柔软度的提升。由于天然纤维无纺材料成分高,可以简单地、低成本地且环保地清理并且以至回收这种内饰部件10。
[0047] 内饰部件10的前述实施方式仅在实例的范围内说明了本发明。当然,只要在技术上是合理的,那么可以任意相互组合所说明的内饰部件的单个特征,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畴。
[0048] 参考标号表
[0049] 1 覆盖层
[0050] 2 承载层
[0051] 3 触感层
[0052] 4 保护层
[0053] 10 用于机动行驶装置的内饰部件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