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寿命的控制方法

申请号 CN201610440244.0 申请日 2016-06-17 公开(公告)号 CN105950818A 公开(公告)日 2016-09-21
申请人 首钢总公司; 发明人 高攀; 王新华; 李海波; 张立国; 孙亮; 孙彦辉; 尹娜; 刘风刚; 彭开玉; 王东; 赵晓东; 陈建光; 罗衍昭; 庞在刚; 赵东伟; 马文俊;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提高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寿命的控制方法,包括:在顶底复吹转炉砌炉结束后,在炉底砖中设置底吹元件;底吹元件伸出炉底砖的距离d1为100mm~200mm;在底吹元件上盖设保护砖;对顶底复吹转炉进行烘炉;烘炉过程中,底吹元件以设定保护流量进行底吹通气;顶底复吹转炉进行 冶炼 的前5炉,采用溅渣护炉方式提 高炉 底的厚度;顶底复吹转炉进行冶炼的前10炉,控制顶底复吹转炉的摇炉 角 度为‑100°~100°。该控制方法增 大底 吹元件的有效侵蚀长度,延长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寿命。
权利要求

1.一种提高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寿命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顶底复吹转炉砌炉结束后,在炉底砖中设置底吹元件;所述底吹元件伸出所述炉底砖的距离d1为100mm~200mm;
在所述底吹元件上盖设保护砖;
对所述顶底复吹转炉进行烘炉;所述烘炉过程中,所述底吹元件以设定保护流量进行底吹通气;
所述顶底复吹转炉进行冶炼的前5炉,采用溅渣护炉方式提高炉底的厚度;
所述顶底复吹转炉进行冶炼的前10炉,控制所述顶底复吹转炉的摇炉度为-100°~
1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寿命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吹元件为环缝式底吹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寿命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砖的上表面与下表面都为球面;所述保护砖的下表面与所述炉底砖的内表面贴合;
所述保护砖开设有中孔;
所述底吹元件设置在所述中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寿命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砖的厚度H为d1±50mm;
所述保护砖的上表面的球半径R1等于所述炉底砖的内表面的球半径R减去所述保护砖的厚度H,即R1=R-H。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寿命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孔直径d比所述底吹元件的直径d0大1~5m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寿命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砖的上表面的外圆直径D1比所述中孔直径d大10~50mm;
所述保护砖的下表面的外圆直径D2比所述保护砖的上表面的外圆直径D1大50~
500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寿命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砖的材质与所述炉底砖的材质相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寿命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底复吹转炉中设置多个所述底吹元件;
所述烘炉过程中,多个所述底吹元件中的每一个所述底吹元件都以所述设定保护流量进行底吹通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寿命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炉过程中,所述底吹元件的设定保护流量为20~50m3/h。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寿命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底复吹转炉的第5炉冶炼结束时,所述炉底的厚度高出所述保护砖0mm~150mm。

说明书全文

一种提高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寿命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炼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寿命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转炉耐火材料的寿命直接影响转炉的寿命,而对于顶底复吹转炉,炉底经常是转炉耐火材料侵蚀的最严重的部位,因此,在转炉冶炼后期,一般采用关闭底吹或者提高炉底厚度的方法来保证转炉安全顺行,这样导致底吹寿命较短,不能实现转炉底吹寿命与炉龄同步。同时,为了延长底吹寿命,需要频繁补炉底,而炉底厚度的波动直接导致底吹元件的裸露,从而影响转炉终点积的高低,最终影响转炉出钢质量情况。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寿命的控制方法,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寿命短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增大底吹元件的有效侵蚀长度,延长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寿命的技术效果。
[0004]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高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寿命的控制方法,包括:
[0005] 在所述顶底复吹转炉砌炉结束后,在炉底砖中设置底吹元件;所述底吹元件伸出所述炉底砖的距离d1为100mm~200mm;
[0006] 在所述底吹元件上盖设保护砖;
[0007] 对所述顶底复吹转炉进行烘炉;所述烘炉过程中,所述底吹元件以设定保护流量进行底吹通气;
[0008] 所述顶底复吹转炉进行冶炼的前5炉,采用溅渣护炉方式提高炉底的厚度;
[0009] 所述顶底复吹转炉进行冶炼的前10炉,控制所述顶底复吹转炉的摇炉度为-100°~100°。
[0010] 作为优选,所述底吹元件为环缝式底吹枪。
[0011]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砖的上表面与下表面都为球面;所述保护砖的下表面与所述炉底砖的内表面贴合;
[0012] 所述保护砖开设有中孔;
[0013] 所述底吹元件设置在所述中孔内。
[0014]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砖的厚度H为d1±50mm;
[0015] 所述保护砖的上表面的球半径R1等于所述炉底砖的内表面的球半径R减去所述保护砖的厚度H,即R1=R-H。
[0016] 作为优选,所述中孔直径d比所述底吹元件的直径d0大1~5mm。
[0017]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砖的上表面的外圆直径D1比所述中孔直径d大10~50mm;
[0018] 所述保护砖的下表面的外圆直径D2比所述保护砖的上表面的外圆直径D1大50~500mm。
[0019]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砖的材质与所述炉底砖的材质相同。
[0020] 作为优选,所述顶底复吹转炉中设置多个所述底吹元件;
[0021] 所述烘炉过程中,多个所述底吹元件中的每一个所述底吹元件都以所述设定保护流量进行底吹通气。
[0022] 作为优选,所述烘炉过程中,所述底吹元件的设定保护流量为20~50m3/h。
[0023] 作为优选,所述顶底复吹转炉的第5炉冶炼结束时,所述炉底的厚度高出所述保护砖0mm~150mm。
[0024] 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25] 由于采用了增长底吹元件长度,然后在底吹元件外设置保护砖,避免转炉冶炼前期伸出炉底砖的底吹元件的溶损,通过溅渣护炉的方式,提高炉底厚度,使底吹元件的有效侵蚀长度增大,同时避免了转炉耐火材料加长导致转炉炉容比变小,最终延长顶底复吹转炉的底吹寿命。这样,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寿命短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增大底吹元件的有效侵蚀长度,延长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寿命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提高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寿命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27]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顶底复吹转炉的结构示图;
[0028] 图3为图2中的保护砖的结构示图。
[0029] (附图中各个标号代表的部件依次为:1顶底复吹转炉,2炉底砖、3底吹元件、4保护砖)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寿命的控制方法,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寿命短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增大底吹元件的有效侵蚀长度,延长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寿命的技术效果。
[0031] 参见附图1和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高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寿命的控制方法,包括:
[0032] S1:在顶底复吹转炉1砌炉结束后,在炉底砖2中设置底吹元件3;底吹元件3为环缝式底吹枪。底吹元件3伸出炉底砖2的距离d1为100mm~200mm。
[0033] S2:在底吹元件3上盖设保护砖4。
[0034] S3:对顶底复吹转炉1进行烘炉;烘炉过程中,底吹元件3以设定保护流量进行底吹通气;底吹元件3的设定保护流量为20~50m3/h。
[0035] S4:顶底复吹转炉1进行冶炼的前5炉,采用溅渣护炉方式提高炉底的厚度;顶底复吹转炉1的第5炉冶炼结束时,炉底的厚度高出保护砖4的距离为0mm~150mm。
[0036] S5:顶底复吹转炉1进行冶炼的前10炉,控制顶底复吹转炉1的摇炉角度为-100°~100°。
[0037] 进一步的,参见附图2和3,保护砖4的上表面与下表面都为球面;保护砖4的下表面与炉底砖2的内表面贴合;保护砖4开设有中孔;底吹元件3设置在中孔内。保护砖4的厚度H为d1±50mm;保护砖4的上表面的球半径R1等于炉底砖2的内表面的球半径R减去保护砖4的厚度H,即R1=R-H。中孔直径d比底吹元件3的直径d0大1~5mm。保护砖4的上表面的外圆直径D1比中孔直径d大10~50mm;保护砖4的下表面的外圆直径D2比保护砖4的上表面的外圆直径D1大50~500mm。保护砖4的材质与炉底砖2的材质相同。
[0038] 进一步的,炉底砖2中设置多个底吹元件3;烘炉过程中,多个底吹元件3中的每一个底吹元件3都以设定保护流量进行底吹通气。
[0039]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提高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寿命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0040] 实施例1
[0041] 对于转炉一,其转炉寿命为6000炉,根据工程实践,其底吹寿命为4000炉。其砌炉后炉底砖2的内表面的球半径R=6000m,其炉底永久层和工作层总厚度合计1200mm,安装环缝式底吹元件3后,底吹元件3伸出炉底工作层的距离d1=120mm,底吹元件3的直径d0为22mm。
[0042] 底吹元件3安装结束后,在底吹元件3上安装保护砖4,保护砖4的厚度H为140mm,中孔直径d=23mm,保护砖4的上表面的外圆直径D1=40mm,下表面的外圆直径D2=100mm,保护砖4的下表面的半径为6000m,保护砖4的上表面的球半径R1为5860mm,保护砖4材质与炉底砖2的材质相同。
[0043] 进行烘炉操作时,每支底吹元件3都采用25m3/h的设定保护流量进行底吹通气;进行冶炼的前5炉,采用溅渣护炉方式提高炉底的厚度;顶底复吹转炉1的第5炉冶炼结束时,炉底的厚度高出保护砖10mm。进行冶炼的前10炉,控制顶底复吹转炉1的摇炉角度为-100°~100°。
[0044] 采用该控制方法后,转炉寿命为6000炉,底吹寿命为5500炉。
[0045] 实施例2
[0046] 对于转炉二,其转炉寿命为7000炉,根据工程实践,其底吹寿命为4500炉。其砌炉后炉底砖2的内表面的球半径R=12000m,其炉底永久层和工作层总厚度合计1300mm,安装环缝式底吹元件3后,底吹元件3伸出炉底工作层的距离d1=180mm,底吹元件3的直径d0为28mm。
[0047] 底吹元件3安装结束后,在底吹元件3上安装保护砖4,保护砖4的厚度H为220mm,中孔直径d=30mm,保护砖4的上表面的外圆直径D1=70mm,下表面的外圆直径D2=400mm,保护砖4的下表面的球半径为12000m,保护砖4的上表面的半径R1为11780mm,保护砖4材质与炉底砖2的材质相同。
[0048] 进行烘炉操作时,每支底吹元件3都采用45m3/h的设定保护流量进行底吹通气;进行冶炼的前5炉,采用溅渣护炉方式提高炉底的厚度;顶底复吹转炉1的第5炉冶炼结束时,炉底的厚度高出保护砖140mm。进行冶炼的前10炉,控制顶底复吹转炉1的摇炉角度为-100°~100°。
[0049] 采用该控制方法后,转炉寿命为7000炉,底吹寿命为6000炉。
[0050] 通过上述两个实施例可以得出,该控制方法延长了顶底复吹转炉的底吹寿命。
[0051] 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52] 由于采用了增长底吹元件3的长度,然后在底吹元件外3设置保护砖4,避免转炉冶炼前期伸出炉底砖2的底吹元件3的溶损,通过溅渣护炉的方式,提高炉底厚度,使底吹元件3的有效侵蚀长度增大,同时避免了转炉耐火材料加长导致转炉炉容比变小,最终延长顶底复吹转炉1的底吹寿命。这样,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寿命短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增大底吹元件的有效侵蚀长度,延长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寿命的技术效果。
[0053]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