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赤眼鳍条细胞系及其建立方法与应用

申请号 CN201610277718.4 申请日 2016-04-29 公开(公告)号 CN105925523A 公开(公告)日 2016-09-07
申请人 湖南农业大学; 发明人 肖调义; 邓亚林; 乔庆; 李伟; 赵鑫; 周智愚; 何美凤; 金生振;
摘要 一种赤眼鳟鱼鳍条细胞系及其建立方法与应用,该赤眼鳟鱼鳍条细胞系的保藏号为CCTCC NO:C201642,是赤眼鳟的尾鳍经过原代培养、传代培养所得,所用的培养基为Leibovitz’sl‑15培养所制得。所述赤眼鳟鱼鳍条细胞系的 生物 学特性包括:细胞为成 纤维 样细胞,细胞在含有20%体积分数的胎 牛 血清的Leibovitz’sl‑15培养基在25℃恒温 培养箱 中呈最适状态。在此生长条件下复苏后的细胞经胎盼蓝 染色 ,细胞的成活率达82.5%,细胞呈成纤维样,生长旺盛,其特征染色体数目为48条。另外,将质粒pEGFP‑N1转入该细胞系中表达显示 荧光 。本 发明 的细胞系能应用于支持草鱼出血病病毒的生长与复制中,不仅可以用于外源基因的表达,还可以运用于毒理学。
权利要求

1.一种赤眼鳟鳍条细胞系SCF,保藏号为CCTCC NO:C20164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赤眼鳟鳍条细胞系SCF在支持草鱼出血病病毒的生长与复制中的应用。
3.权利要求1所述赤眼鳟鳍条细胞系SCF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如下:
(1)制备细胞培养液:以Leibovitz,sl-15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于其中加入表皮生长因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胎血清配置成细胞培养液;该培养液中,胎牛血清占该细胞培养液总体积的25%,表皮生长因子的终浓度为10ng/m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终浓度为
10ng/ml;
(2)原代培养:取健康的赤眼鳟,于20mg/ml的高锰酸液中浸泡30min,然后用75%质量浓度的酒精喷洒鱼体后擦干,在超净工作台内,剪取鱼体的尾鳍组织,转移至含有0.25%胰蛋白酶的培养皿中培养15min,用灭菌剪刀将尾鳍组织剪成大小为1.5mm3的小块,剪成的组织小块先用含有500IU/ml的青霉素、500ug/ml的链霉素及12.5ug/ml的两性霉素B的磷酸缓冲液洗3次,再用含有500IU/ml的青霉素、500ug/ml的链霉素及12.5ug/ml两性霉素B的Leibovitz,sl-15培养液洗1次;将漂洗过的组织小块均匀接种在没有加任何培养液的25cm2细胞培养瓶中,于25℃培养箱倒置干贴5h;再于该细胞培养瓶中加入原代培养所需的前述制备的细胞培养液1ml,前20d每天更换该细胞培养液;
(3)传代培养:待原代细胞单层铺满细胞培养瓶时,取出组织小块,将组织小块用磷酸缓冲液清洗一次,再用1ml0.25%胰蛋白酶对细胞静止消化,待细胞开始收缩变圆成单个细胞时,加入2ml新鲜的细胞培养液中和终止消化,吸出加入的胰蛋白酶溶液和细胞培养液,再加入5ml新鲜的细胞培养液,吹打制成细胞悬液,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再次形成单层时,进行下一次传代。

说明书全文

一种赤眼鳍条细胞系及其建立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动物细胞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赤眼鳟鳍条细胞系,同时涉及该细胞系的建立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是中国主要养殖对象。然而草鱼在养殖过程中,草鱼出血病一直非常突出,已严重影响了草鱼的养殖产量。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在分类学上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俗称红眼鱼,是优质的经济鱼,其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中国各大水系。赤眼鳟因其病害少、肉质鲜美、适应性强,常用以研究。通常研究是以赤眼鳟为母本,草鱼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试验,对抗病机理进行分析。该赤眼鳟细胞系的建立可以为研究遗传学提供材料,还可以运用毒理学。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赤眼鳟鳍条细胞系SCF及其建立方法与应用。
[0004] 上述赤眼鳟鱼鳍条细胞系SCF,保藏号为CCTCC NO:C201642,于2016年3月16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
[0005]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赤眼鳟鳍条细胞系SCF的建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细胞培养液:以Leibovitz,sl-15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于其中加入表皮生长因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胎血清配置成细胞培养液;该细胞培养液中,胎牛血清占该细胞培养液总体积的25%,表皮生长因子的终浓度为10ng/m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终浓度为10ng/ml;
(2)原代培养:取健康的赤眼鳟,于20mg/ml的高锰酸液中浸泡30min,然后用75%质量浓度的酒精喷洒鱼体后擦干,在超净工作台内,剪取鱼体的尾鳍组织,转移至含有0.25%胰蛋白酶的培养皿中培养15min,用灭菌剪刀将尾鳍组织剪成大小为1.5mm3的小块,剪成的组织小块先用含有500IU/ml的青霉素、500ug/ml的链霉素及12.5ug/ml的两性霉素B的磷酸缓冲液洗3次,再用含有500IU/ml的青霉素、500ug/ml的链霉素及12.5ug/ml两性霉素B的Leibovitz,sl-15培养液洗1次;将漂洗过的组织小块均匀接种在没有加任何培养基的25cm2细胞培养瓶中,于25℃培养箱倒置干贴5h;再于该细胞培养瓶中加入原代培养所需的前述制备的细胞培养液1ml,前20d每天更换该细胞培养液;
(3)传代培养:待原代细胞单层铺满细胞培养瓶时,取出组织小块,将组织小块用磷酸缓冲液清洗一次,再用1ml0.25%胰蛋白酶对细胞静止消化,待细胞开始收缩变圆成单个细胞时,加入2ml新鲜的细胞培养液中和终止消化,吸出加入的胰蛋白酶溶液和细胞培养液,再加入5ml新鲜的细胞培养液,吹打制成细胞悬液,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再次形成单层时,进行下一次传代。
[0006] 按照步骤(3)的过程传代,10代后所用培养基为含有20%血清的Leibovitz,sl-15培养基。该赤眼鳟鳍条细胞于20%血清的Leibovitz,sl-15培养基中25℃下呈现最适生长。
[0007] 上述赤眼鳟鳍条细胞系可以运用于外源基因的表达,质粒pEGFP-N1在该细胞系中表达显示荧光
[0008] 本发明同时提供所述赤眼鳟鳍条细胞系SCF在支持草鱼出血病病毒(GCRV)的生长和复制中的应用。
[0009] 本发明的优点:在组织块制备时,用0.25%的胰蛋白酶除去多余的组织,有利于较快的获得成纤维细胞,减小杂质细胞对所要获得细胞的影响;用含有抗生素的磷酸缓冲液漂洗三次后,用含有抗生素的Leibovitz,sl-15漂洗一次,使组织块获得一定营养,延长倒置干贴的时间,使其贴壁率上升。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以较快获得大量成纤维细胞;本赤眼鳟鳍条细胞系不仅能运用于外源基因的表达,还能用于病毒学、毒理学、遗传学等。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显微镜下本发明赤眼鳟鳍条细胞的原代培养图。
[0011] 图2是显微镜下本发明赤眼鳟鳍条细胞的传代培养图。
[0012] 图3是赤眼鳟鳍条细胞在不同血清浓度下的生长曲线图。
[0013] 图4是赤眼鳟鳍条细胞在不同培养基类型的生长曲线图。
[0014] 图5是质粒pEGFP-N1在赤眼鳟鳍条细胞中表达显示的荧光图。
[0015] 图6是接种草鱼出血病病毒后,赤眼鳟鳍条细胞系的形态图。
[0016] 图7是赤眼鳟鳍条细胞染色体图,右图显示48条染色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0018] 实施例1  本发明赤眼鳟鳍条细胞系的建立(1)制备细胞培养液
以Leibovitz,sl-15培养基为基础,于其中加入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胎牛血清,配置成细胞培养液。该培养液中,胎牛血清占该细胞培养液总体积的25%,表皮生长因子的终浓度为10ng/m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终浓度为10ng/ml,配制成的细胞培养液于4℃保存。
[0019] (2)原代培养取健康的赤眼鳟,于20mg/ml的高锰酸钾液中浸泡30min,然后用70%质量浓度的酒精喷洒鱼体后擦干,在超净工作台内,剪取鱼体的尾鳍组织,转移至含有0.25%胰蛋白酶的培养
3
皿中培养15min,用灭菌剪刀镊子刮去多余的组织,并用剪刀将组织块剪成大小为1.5mm的小块,剪成的组织小块先用含有500IU/ml的青霉素、500ug/ml的链霉素及12.5ug/ml的两性霉素B的磷酸缓冲液洗3次,再用含有500IU/ml的青霉素、500ug/ml的链霉素及12.5ug/ml两性霉素B的Leibovitz,sl-15培养液洗1次。将漂洗过的组织小块均匀接种在25cm2细胞培养瓶(该培养瓶未加任何培养液)中,于25℃培养箱倒置干贴5h。于该细胞培养瓶中加入原代培养所需的前面步骤(1)制得的细胞培养液1ml,前20d每天更换该细胞培养液观察(结合参见图1)。
[0020] (3)传代培养待原代细胞单层铺满细胞培养瓶时,移出细胞培养瓶中的细胞培养液,取出组织小块用磷酸缓冲液清洗一次,再用1ml的0.25%胰蛋白酶对细胞静止消化,待细胞开始收缩变圆成单个细胞时,用2ml前述制备的新鲜的细胞培养液中和终止消化,吸出液体(液体是指细胞培养瓶中加入的胰蛋白酶溶液和细胞培养液),再加入5ml前述制备的新鲜的细胞培养液,吹打制成细胞悬液,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结合参见图2)。待细胞再次形成单层时,进行下一次传代。
[0021] 实施例2  细胞的保存与复苏A液和B液的配置:
A液:按体积比由40%胎牛血清、20%二甲基亚砜及40% Leibovitz,sl-15培养基配制而成。取1ml A液放入冻存管中,并在冻存管上标记冻存日期、细胞名称、培养基类型、血清浓度。
[0022] B液:常规的Leibovitz,sl-15培养液(不含有胎牛血清)。
[0023] 细胞的保存:取生长旺盛的赤眼鳟鳍条细胞,用磷酸缓冲液洗一次后,用1ml 0.25%胰蛋白酶消化,待细胞收缩快成单个时,吸出胰蛋白酶。用2ml专用培养基(该专用培养基中胎牛血清占该培养基总体积的20%)中和,再吸出专用培养基。用1ml B液吹悬细胞加入上述含有A液的冻存管底部。将冻存管放入东村盒中,置于-80℃超低温箱过夜,最后放入液氮中长期保存。
[0024] 细胞的复苏:取液氮中保存的细胞,在37℃水浴锅中解冻,待细胞即将融化完全时转入离心管中,加入3ml专用培养基(该培养基中胎牛血清占该培养基总体积的20%),1000rpm/min离心5min,弃上清液,用专用培养基重悬细胞,在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后,更换专用培养基,继续培养。同时,取少量的解冻细胞,加入台盼蓝(Trypan Blue),用血球计数法计数,活的细胞为白色,死的为蓝色。计算细胞的存活率。复苏细胞的存活率为
82.5%左右,细胞呈成纤维样,生长旺盛。
[0025] 实施例3  细胞最适生长条件的确定最适血清浓度的确定:将初始密度为20×106个/ml的赤眼鳟鳍条细胞分别种植在含有体积分数分别为5%、10%、15%、20%的FBS的Leibovitiz,sl-15培养基(该培养基中还添加有表皮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该培养基中表皮生长因子的终浓度为10ng/m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终浓度为10ng/ml,)的 25cm2培养瓶中。在第2、4、6、8、10、12天分别用
0.25%胰蛋白酶消化细胞,在血球计数板计数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参见图3,细胞生长速度随着FBS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在该含有FBS的Leibovitiz,sl-15培养基中,FBS的体积分数为
20%时细胞生长速度最快。表明:本发明所建立的赤眼鳟鳍条细胞在含20%体积分数的胎牛,
血清的Leibovitzsl-15培养基中最适生长。
[0026] 最适培养基类型的确定:将初始密度为20×106个/ml的赤眼鳟鳍条细胞分别种植在含20%体积分数的FBS的Leibovitiz,sl-15(简称L-15)培养基、M199培养基、R-1640培养基和MEM培养基的25 cm2培养瓶中。在第2、4、6、8、10、12天分别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在血球计数板计数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见图4,细胞在含20%体积分数的FBS的L-15培养基中明显高于其他培养基;在含20%体积分数的FBS的MEM培养基中生长缓慢,直至死亡。
[0027] 实施例4  细胞的转染将质粒pEGFP-N1转入赤眼鳟鳍条细胞中的步骤如下:将赤眼鳟鳍条细胞接种到6孔板中,第二天,待细胞密度达到80%以上时,进行细胞的转染实验。将10ul pEGFP-N1加入到含有240ul常规Leibovitz,sl-15培养液的管中,将5ul Lipofectamine2000加入到含有245ul常规Leibovitz,sl-15培养液的另一管中。5min后,将上述两管溶液混合,室温放置20min,再于25℃培养5h,然后将混合溶液中的培养液替换为专用培养基(该培养基中含有20%体积分数的胎牛血清),24h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显示荧光,结果参见图5,质粒pEGFP-N1转入赤眼鳟鳍条细胞,显示荧光。说明赤眼鳟鳍条细胞系能用于外源基因的表达。
[0028] 实施例5  病毒的敏感性病毒按照梯度稀释,取10个EP管依次标上编号,在第一个EP管中加入1ml的草鱼出血病病毒,后面9个EP管都加900ul不含有胎牛血清的培养基(这个培养基指不加任何物质的常规L-15培养基),第二个EP管从第一个EP管中吸取100ul的病毒,后面的EP管依次从前一个
0 -1 -2 -3 -4 -5 -6 -7 -8
EP管中吸取100ul的病毒液,使得病毒按照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9的梯度稀释。取96孔板作上标记,以2组只含常规L-15培养基的为对照组,后10组依次从浓度低的加入到96孔板中,每一排加入100ul的病毒液。从用专用培养基培养赤眼鳟鳍条细胞的培养瓶中吸出专用培养基,将吸出的专用培养基放入离心管中以3000r/min离心5min,而该培养瓶中加入1ml 0.25%胰蛋白酶消化成单个细胞,轻拍使得细胞从培养瓶脱落,再于该培养瓶中加入2ml前述离心后的上清液中和,吸出上清液,将上清液放入离心管中以1000r/min离心5min,弃掉离心后的上清液,再用含有2%体积分数的胎牛血清的Leibovitz,sl-15培养基吹悬细胞,再将吹悬的细胞加在上述作有标记的96孔板中,每孔滴加1滴的细胞悬液,用封口膜封口,放入25℃培养观察。细胞出现病变效应,测得TCID50=10-8.52/0.1ml。表明:本赤眼鳟鳍条细胞系对草鱼出血病病毒有易感性。
[0029] 实施例6  染色体分析赤眼鳟鳍条细胞传代培养24h后,向培养瓶加入终浓度为1ug/ml的秋水仙素,置于25℃恒温培养箱继续培养14h,然后用1ml 0.25%胰蛋白酶消化,再用2ml专用培养基中和终止消化,将消化为单个的细胞转入离心管,以1500rpm/min离心5min,收集细胞。用冰的双蒸水低渗,然后用固定液(固定液按体积比甲醇:冰乙酸为3:1配置)固定20min,重复3次后滴片,自然干燥后用Giemsa染液染色。
[0030] 显微镜下观察拍照,染色体数目计数,根据染色体的着丝点位置、臂长等特征对染色体进行分组、配对,显示染色体数目为48条,见图7。
[0031] 本文中的0.25%胰蛋白酶购置于Solarbio公司。
[0032] 本文中提及的专用培养基是以Leibovitz,sl-15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于其中加入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胎牛血清配置成,其中,胎牛血清占该培养基总体积的20%,表皮生长因子的终浓度为10ng/m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终浓度为10ng/ml。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