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油油品调配装置

申请号 CN201610619064.9 申请日 2016-08-01 公开(公告)号 CN106190210A 公开(公告)日 2016-12-07
申请人 苏州必信空调有限公司; 发明人 魏辉; 査晓冬;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提供了一种 煤 焦油油品调配装置,包括焦油蒸馏装置、 沥青 冷却装置、重质 油槽 、第一配油槽、第二配油槽、垂直低阻 力 冷却系统、循环冷却装置、成品油槽以及洗涤塔。由此,经 过冷 却的青烟再进入洗涤塔进行洗涤,减少环境污染。此外,第一搅拌器、第二搅拌器、第一 温度 感应装置、第二温度感应装置的增设使得整套系统能连续自动化进行,进一步提高调配效率,保证产品 质量 。
权利要求

1.焦油油品调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焦油蒸馏装置(1)、沥青冷却装置(2)、重质油槽(3)、第一配油槽(4)、第二配油槽(5)、垂直低阻冷却系统(7)、循环冷却装置(8)、成品油槽(6)以及洗涤塔(13),所述焦油蒸馏装置(1)与所述沥青冷却装置(2)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沥青冷却装置(2)与所述第一配油槽(4)通过管道连通,所述重质油槽(3)与所述第一配油槽(4)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一配油槽(4)与所述第二配油槽(5)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二配油槽(5)与所述成品油槽(6)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一配油槽(4)顶部开有第一烟气出口(401),所述第二配油槽(5)顶部开有第二烟气出口(501),
所述垂直低阻力冷却系统(7)包括外壳体(701)和固定于所述外壳体(701)内的换热管(703),所述外壳体(701)顶端开设有通气孔(705),所述外壳体(701)底端设有冷凝出口(708),所述外壳体(701)一侧设有热气进口(702),所述换热管(703)外壁沿纵向焊接有若干线状折弯换热件(704),所述换热管(703)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制冷剂进口(707)和制冷剂出口(706),所述制冷剂进口(707)和所述制冷剂出口(706)分别与所述循环冷却装置(8)连通,所述第一烟气出口(401)和所述第二烟气出口(501)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热气进口(702)连通,所述垂直低阻力冷却系统(7)与所述洗涤塔(1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焦油油品调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703)为空心管,所述线状折弯换热件(704)为折弯的铜丝(7041),每根所述铜丝(7041)首尾两端折弯后均焊接于空心铜管的外管壁,且每一排的相邻两根所述铜丝(7041)交错叠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焦油油品调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铜线圈(7042),所述铜线圈(7042)沿所述换热管(703)的外管壁纵向方向焊接,每个铜线圈(7042)沿换热管(703)的径向与所述第一铜丝(7041)焊接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焦油油品调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质油槽(3)与所述第一配油槽(4)之间设有第一压力(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焦油油品调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油槽(5)与所述成品油槽(6)之间设有第二压力泵(10)。

说明书全文

焦油油品调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煤焦油加工领域,特别涉及煤焦油油品调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煤焦油加工过程中一般产生约55%左右的中温沥青,属于焦油加工的大宗产品,加工规模越大,产量越多。中温沥青可用于生产改质沥青,但如果大量的沥青只生产改质沥青,往往制约焦油加工生产。油品配制是解决沥青出路的一个办法,用沥青与蒽油混配的成品油可以用于生产燃料油、炭黑油或筑路油外销。目前在国内煤焦油加工过程中,油品配制都是用焦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油品及沥青,在常压立式平盖带搅拌器的配制槽中进行混配,间歇生产。按照这种方法,将焦油蒸馏来的沥青直接放入配制槽中,在搅拌的过程中逐渐加入蒽油等焦油馏分,其加入的多少视产品要求而定,由于沥青温度很高,在加入蒽油等油品的过程中,有大量的具有热量的沥青烟气挥发出来,而热的青烟严重影响环境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或多个,提供一种环保的煤焦油油品调配装置。
[000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煤焦油油品调配装置,包括焦油蒸馏装置、沥青冷却装置、重质油槽、第一配油槽、第二配油槽、垂直低阻冷却系统、循环冷却装置、成品油槽以及洗涤塔,焦油蒸馏装置与沥青冷却装置通过管道连通,沥青冷却装置与第一配油槽通过管道连通,重质油槽与第一配油槽通过管道连通,第一配油槽与第二配油槽通过管道连通,第二配油槽与成品油槽通过管道连通,第一配油槽顶部开有第一烟气出口,第二配油槽顶部开有第二烟气出口,垂直低阻力冷却系统包括外壳体和固定于外壳体内的换热管,外壳体顶端开设有通气孔,外壳体底端设有冷凝出口,外壳体一侧设有热气进口,换热管外壁沿纵向焊接有若干线状折弯换热件,换热管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制冷剂进口和制冷剂出口,制冷剂进口和制冷剂出口分别与循环冷却装置连通,第一烟气出口和第二烟气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热气进口连通,垂直低阻力冷却系统与洗涤塔连通。其有益效果是:由于热青烟气体经过垂直低阻力冷切系统时所遇阻力小,同时热青烟气体通过换热管进行换热,热气遇冷液化,由于该垂直低阻力冷却系统垂直放置,因此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垂直向下流出至废水池,由此,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经过冷却的青烟再进入洗涤塔进行洗涤,减少环境污染。
[000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换热管为空心管,线状折弯换热件为折弯的铜丝,每根铜丝首尾两端折弯后均焊接于空心铜管的外管壁,且每一排的相邻两根铜丝交错叠加。其有益效果是:这种结构的铜丝,这种排列组合方式大大提高了铜丝和换热管之间连接的紧密性、牢固性以及稳定性,提高了其使用寿命,同时也有利于热量的传导。此外还可以增加换热管与热烟气的接触传热面积,使得换热效果进一步增强,换热效率更高,换热管更理想,且铜丝折弯换热件制作简单;通过与冷却管焊接使得连接更加稳固,从而铜丝不易从冷却管上松脱。
[000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多个铜线圈,铜线圈沿换热管的外管壁纵向方向焊接,每个铜线圈沿换热管的径向与第一铜丝焊接为一体。其有益效果是:铜线圈沿换热管的径向与第一铜丝焊接为一体,如此使得铜丝、铜线圈和换热管共同形成一个稳定的不易形变的整体,并且外侧形成了网状结构,内侧形成多条轴向通道,增大了换热面积,有利于热空气的进入,以及冷凝水的流出。另外,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换热管、铜丝、线圈焊接在一起的话,保证了连接的稳固性,并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
[000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重质油槽与第一配油槽之间设有第一压力。其有益效果是:第一压力泵的设置有利于将重质油槽里的重质油输送到第一配油槽内。
[000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配油槽与成品油槽之间设有第二压力泵。其有益效果是:第二压力泵的设置有利于将第一配油槽里的油输送到第二配油槽内。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煤焦油油品调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0] 图2为图1所示垂直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结合附图1和2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2]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煤焦油油品调配装置,包括焦油蒸馏装置1、沥青冷却装置2、重质油槽3、第一配油槽4、第二配油槽5、垂直低阻力冷却系统7、循环冷却装置8、成品油槽6以及洗涤塔13,焦油蒸馏装置1与沥青冷却装置2通过管道连通,沥青冷却装置2与第一配油槽4通过管道连通,重质油槽3与第一配油槽4通过管道连通,第一配油槽4与第二配油槽5通过管道连通,第二配油槽5与成品油槽6通过管道连通,第一配油槽4顶部开有第一烟气出口401,第二配油槽5顶部开有第二烟气出口501,垂直低阻力冷却系统7包括外壳体701和固定于外壳体701内的换热管703,外壳体701顶端开设有通气孔705,外壳体701底端设有冷凝水出口708,外壳体701一侧设有热气进口702,换热管703外壁沿纵向焊接有若干线状折弯换热件704,换热管703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制冷剂进口707和制冷剂出口706,换热管703内有制冷剂,制冷剂进口707和制冷剂出口706分别与循环冷却装置8连通以保证制冷剂的冷却效果,第一烟气出口401和第二烟气出口501分别通过管道与热气进口702连通,垂直低阻力冷却系统7与洗涤塔13连通。为了能够让配油混合更加均匀,油品效果更好,可以在第一配油槽4内设有第一搅拌器11,第二配油槽5内设有第二搅拌器12,第一配油槽4外壁设有第一加热管402和第一温度感应装置,第二配油槽5外壁设有第二加热管502和第二温度感应装置,第一搅拌器11、第二搅拌器12、第一温度感应装置、第二稳度感应装置、第一加热管402以及第二加热管502均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控制第一搅拌器11、第二搅拌器12的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控制器还通过第一温度感应装置以及第二稳度感应装置反馈过来的温度数据,控制第一加热管402和第二加热管502的加热情况。由于热青烟气体经过垂直低阻力冷切系统时所遇阻力小,同时热青烟气体通过换热管703进行换热,热气遇冷液化,由于该垂直低阻力冷却系统7垂直放置,因此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垂直向下流出至废水池,可以进一步进行回收利用,由此,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经过冷却的青烟再进入洗涤塔13进行洗涤,减少环境污染。此外,第一搅拌器11、第二搅拌器12、第一温度感应装置、第二温度感应装置、第一加热管402以及第二加热管502和控制器的增设使得整套系统能连续自动化进行搅拌、升温,进一步提高调配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0013] 优选地,换热管703为空心铜管,线状折弯换热件704为折弯的铜丝7041,每根铜丝7041首尾两端折弯后均焊接于空心铜管的外管壁,且每一排的相邻两根铜丝7041交错叠加。其有益效果是:这种结构的铜丝7041,这种排列组合方式大大提高了铜丝7041和换热管
703之间连接的紧密性、牢固性以及稳定性,提高了其使用寿命,同时也有利于热量的传导。
此外还可以增加换热管703与热烟气的接触传热面积,使得换热效果进一步增强,换热效率更高,换热管703更理想,且铜丝7041折弯换热件制作简单;通过与冷却管焊接使得连接更加稳固,从而铜丝7041不易从冷却管上松脱。
[0014] 优选地,还包括多个铜线圈7042,铜线圈7042沿换热管703的外管壁纵向方向焊接,每个铜线圈7042沿换热管703的径向与第一铜丝7041焊接为一体。其有益效果是:铜线圈7042沿换热管703的径向与第一铜丝7041焊接为一体,如此使得铜丝7041、铜线圈7042和换热管703共同形成一个稳定的不易形变的整体,并且外侧形成了网状结构,内侧形成多条轴向通道,增大了换热面积,有利于热空气的进入,以及冷凝水的流出。另外,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换热管703、铜丝7041、线圈焊接在一起的话,保证了连接的稳固性,并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
[0015] 优选地,重质油槽3与第一配油槽4之间设有第一压力泵9。其有益效果是:第一压力泵9的设置有利于将重质油槽3里的重质油输送到第一配油槽4内。
[0016] 优选地,第二配油槽5与成品油槽6之间设有第二压力泵10。其有益效果是:第二压力泵10的设置有利于将第一配油槽4里的油输送到第二配油槽5内。
[0017]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