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磁无基材的AB胶及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1610445879.X 申请日 2016-06-17 公开(公告)号 CN105950040A 公开(公告)日 2016-09-21
申请人 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朱文峰;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抗磁无基材的AB胶及制备方法,具有抗 电磁波 效果,能有效的保护用户安全。本发明的AB胶 自下而上 包括: 离型膜 、高粘胶层、 硅 胶层、护膜层;离型膜表面设置有高粘胶层,高粘胶层上表面设置有硅胶层,硅胶层上表面覆一层护膜层。本发明的抗磁AB双面胶,双面中间不夹杂基材,有利于降低AB胶厚度和生产成本,能自己安装,具有抗磁效果,能有效的减少电磁 辐射 。
权利要求

1.一种抗磁无基材的AB胶,其特征在于,所述AB胶自下而上包括:离型膜(11)、高粘胶层(13)、胶层(15)、护膜层(17);所述离型膜(11)上表面设置有高粘胶层(13),所述高粘胶层(13)上表面设置有硅胶层(15),所述硅胶层(15)上表面覆一层护膜层(17);
所述离型膜(11)的厚度为23~100μm;
所述高粘胶层(13)的厚度为20μm~80μm;
所述硅胶层(15)的厚度为20μm~80μm;
所述护膜层(17)的厚度为30μm~10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磁无基材的AB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膜(11)为PET材料;
所述护膜层(17)为PET、PE、OPP、BOPET、BOPP基材的其中一种;
所述离型膜(11)剥离为1~8g,所述护膜层(17)剥离力为6~12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磁无基材的AB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粘胶层(13)的涂料组成及重量份为:
高粘胶            1~10份,
抗磁涂料          1~10份,
制备中加入溶剂    25~40份;
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甲苯或丁的一种及混配物,制备后挥发掉;
所述高粘胶为丙烯酸类、有机硅类或聚酯类的一种;
所述抗磁涂料为改性炭纤维涂料;
所述高粘胶层(13)涂布于离型膜(11)上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磁无基材的AB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粘胶为丙烯酸类压敏胶;所述改性纤维涂料为聚丙烯腈基或沥青基、黏胶基、碳纤维的一种及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磁无基材的AB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膜(11)厚度为
50μm~65μm,所述高粘胶层(13)的厚度为35μm~50μm,所述硅胶层(15)的厚度为30μm~45μm,所述护膜层(17)的厚度为38μm~45μm;
所述护膜层(17)为OPP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磁无基材的AB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层(15)采用有机硅类胶;所述离型膜(11)剥离力为2g,护膜层(17)剥离力为8g。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抗磁无基材的AB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如下:
在离型膜(11)上涂布高粘胶层(13)涂料,涂布工艺为微凹辊涂布、网纹辊或逗号式刮刀,制备中加入溶剂,形成高粘胶层(13)湿膜,经过烤箱,溶剂挥发,并烤干处理,形成高粘胶层(13);
烘干处理后,在高粘胶层(13)上面涂布硅胶,再做烘干处理,得到硅胶层(15);
在硅胶层(15)上面覆上护膜层(17)。

说明书全文

一种抗磁无基材的AB胶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粘材料,具体说,是涉及一种树脂基材涂布粘胶涂层工艺,特别是抗磁无基材AB胶膜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场上的化玻璃AB双面胶,主要是以PET为基础。该AB胶生产工艺主要是先再PET基材上涂布一面胶后覆膜,另一面在涂布高粘胶并覆膜。其涂布工艺繁琐需要分两次涂布,增加厚度和成本且性能单一化。现有移动终端的电磁污染越来越严重,电磁波对细胞增值性较快的血球和生殖器、淋巴等组织及对儿童有害,需要具有抗电磁波效果的AB胶膜,有效的保护用户安全。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抗磁无基材AB胶双面膜,AB双面胶一面是硅胶、一面是高粘胶,其中硅胶(自动排气)贴合于手机效果佳。AB双面胶用户广泛,本发明的具有抗电磁波效果的AB胶膜,能有效的保护用户安全。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
[0005] 一种抗磁无基材的AB胶,AB胶自下而上包括:离型膜、高粘胶层、硅胶层、护膜层;离型膜(剥离层)上表面设置有高粘胶层,高粘胶层上表面设置有硅胶层,硅胶层上表面覆一层护膜层;
[0006] 离型膜的厚度为23~100μm;高粘胶层的厚度为20μm~80μm;硅胶层的厚度为20μm~80μm;护膜层的厚度为30μm~100μm。
[000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离型膜为PET材料;护膜层为PET、PE、OPP、BOPET、BOPP基材的其中一种;离型膜剥离为1~8g,护膜层剥离力为6~12g之间。
[000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粘胶层的涂料组成及重量份为:
[0009] 高粘胶                1~10份,
[0010] 抗磁涂料              1~10份,
[0011] 制备中加入溶剂        25~40份;
[0012] 溶剂为乙酸乙酯、甲苯或丁的一种及混配物,制备后挥发掉;高粘胶为丙烯酸类、有机硅类或聚酯类的一种;抗磁涂料为改性炭纤维涂料;高粘胶层涂布于离型膜上面。
[00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粘胶为丙烯酸类压敏胶;改性纤维涂料为聚丙烯腈(PAN)基或沥青基、黏胶基、碳纤维的一种及组合。
[001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离型膜厚度为50μm或65μm,高粘胶层的厚度为35μm或50μm,硅胶层的厚度为30μm或45μm,护膜层的厚度为38μm或45μm;
[0015] 所述离型膜为PET材料;护膜层为OPP材料。
[001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硅胶层采用有机硅类胶;离型膜剥离力为2g,护膜剥离力为8g。
[0017] 一种抗磁无基材的AB胶的制备方法,方法如下:
[0018] 在离型膜上涂布高粘胶层涂料,涂布工艺为微凹辊涂布、网纹辊或逗号式刮刀,制备中加入溶剂,形成高粘胶层湿膜,经过烤箱,溶剂挥发,并烤干处理,形成高粘胶层;
[0019] 烘干处理后,在高粘胶层上面涂布硅胶,再做烘干处理,得到硅胶层;
[0020] 在硅胶层上面覆上护膜层。
[0021] 目前市场上钢化玻璃AB胶,需要在30~100μ基材上涂布。而本发明的抗磁AB双面胶,双面中间不夹杂基材,有利于降低AB胶厚度和生产成本;简化安装程序,能自己安装。高透光率92%以上,不溢胶,不影响原来的手机屏幕,无印。具有抗磁效果,能有效的减少电磁辐射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 附图标记说明:
[0024] 离型膜11,高粘胶层13,硅胶层15,护膜层17。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解析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藉由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0026]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法实现:抗磁无基材AB胶从下至上分别包括离型膜11,离型膜11(剥离层)上表面设置有高粘胶层13,高粘胶层13上表面设置有硅胶层15,该硅胶层15上表面覆一层护膜层17。
[0027] 离型膜11的厚度为23~100μm。高粘胶层13的厚度为20μm~80μm。硅胶层15的厚度为20μm~80μm。护膜层17的厚度为30μm~100μm。
[0028] 离型膜11为PET材料。护膜层17为PET、PE、OPP、BOPET、BOPP基材的其中一种。
[0029] 高粘胶层13的高粘胶为丙烯酸类、有机硅类以及聚氨酯类的一种,且掺入改性碳纤维涂料,可由聚丙烯腈(PAN)基和沥青基、黏胶基、碳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与其他导电填料相比具有密度小(1.5~2.0g/cm3)、电磁屏蔽性好。频率500MHz时其SE可达37dB[42,43]。
[0030] 硅胶层15的硅胶为有机硅类胶。硅胶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自动排气贴合于手机,高粘度胶贴合于玻璃与玻璃贴合性能良好。离型膜11剥离力在1~8g之间,护膜层17剥离力6~12g之间。
[0031]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离型膜11(剥离层)上表面设置有高粘胶层13,高粘胶层13上表面设置有硅胶层15,硅胶层15上表面覆一层护膜(护膜层17)。
[0032] 制备时,先在离型膜11上涂布高粘胶层13,涂布工艺可以为微凹辊涂布、网纹辊或逗号式刮刀,形成的高粘胶层13湿膜经过烤箱,溶剂挥发并烤干处理;
[0033] 烘干处理后在高粘胶层13(高粘胶面)涂布硅胶,再做烘干处理;
[0034] 在硅胶层15(硅胶面)上覆上护膜(护膜层17)。
[0035]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离型膜11的厚度为50μm,高粘胶层13的厚度为35μm,硅胶层15的厚度为30μm,护膜层17的厚度为38μm,离型膜11为PET材料,护膜(护膜层17)为PET材料。
[0036] 高粘胶为丙烯酸类压敏胶,抗磁涂料为改性炭纤维。硅胶为有机硅类胶一种胶体;离型膜11剥离力在2g之间,护膜层17剥离力8g之间。
[0037] 使用时先将离型膜11撕开,将高粘胶(高粘胶层13)贴合钢化玻璃,后将护膜(护膜层17)撕开,硅胶面(硅胶层15)贴合屏幕。
[0038] 改性碳纤维涂料为聚丙烯腈(PAN)基或沥青基、黏胶基、碳纤维的一种及组合。
[0039] 改性碳纤维涂料原料组成配比表(重量份)
[0040]原料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聚丙烯腈(PAN)基 2   5 1.5  
沥青基   3   2 6
黏胶基 1   2   1
碳纤维   2 1 3  
[0041]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