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21 层叠膜的制造方法 CN201080023849.0 2010-06-02 CN102448707A 2012-05-09 桥口慎二; 山口辉宪; 平野一孝
发明提供一种层叠膜的制造方法,该层叠膜至少层叠有2片树脂膜,该方法提高贴合面的粘接性、可靠性优异。本发明的层叠膜的制造方法是至少层叠有2片树脂膜的层叠膜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氟化处理工序,通过使含有氟原子原子的处理气体与上述2片树脂膜中的至少任一方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区域进行接触而提高上述区域的粘接性;及贴合工序,将上述2片树脂膜以使上述处理气体接触的面作为贴合面的方式进行贴合。
122 具有弹性体不均匀存在的聚合物层的粘弹性部件 CN200880118447.1 2008-11-11 CN102405137A 2012-04-04 长崎国夫; 杉野裕介; 土井浩平
发明提供了部件的一个面与另一个面发挥不同性质、同时外观透明且对对象物的污染少的粘弹性部件。本发明的粘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该部件具有聚合物层与单体吸收层的层叠结构,其中所述单体吸收层能吸收构成该聚合物的至少一种单体成分,其中,该聚合物层是弹性体不均匀存在的聚合物层,其以集中分布在与单体吸收层相反一侧的界面或该界面附近的形态含有弹性体。在所述粘弹性部件中,弹性体不均匀存在的聚合物层的与单体吸收层相反一侧的面上可以层叠有覆盖薄膜。另外,与单体吸收层相反一侧的界面附近优选是从与单体吸收层相反的一侧的界面到相对于厚度方向的总厚度的50%以内的区域。
123 聚酰亚胺膜、使用其的聚酰亚胺金属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CN200680009963.1 2006-04-05 CN101151304B 2012-04-04 津田武; 大坪英二; 川口将生; 田原修二; 饭田健二
发明涉及一种金属层的密合性高、适于高密度电路基板材料的聚酰亚胺金属层叠体。具体而言,提供一种聚酰亚胺膜,其特征在于,利用包含醇胺和金属氢化物的溶液进行过表面处理。进而提供一种聚酰亚胺金属层叠体以及该聚酰亚胺金属层叠体的制造方法,所述聚酰亚胺金属层叠体的特征在于,在该聚酰亚胺膜的表面设置热塑性聚酰亚胺,在该热塑性聚酰亚胺层的外侧形成金属层。
124 薄膜组合物和制造该薄膜组合物的方法 CN200980158669.0 2009-04-15 CN102395467A 2012-03-28 宋光震; 陆邦嘉; E·R·H·勒诺克斯; G·F·克里特克斯
本公开涉及包含金属接收层的薄膜,所述第一层包含第一聚合物和5-25重量%第二聚合物的共混物,所述第二聚合物是具有小于或等于10重量%的乙烯含量的、金属茂催化的弹性乙烯-丙烯共聚物,所述第一聚合物不同于所述第二聚合物。
125 带束层由热塑性聚合物薄膜增强的充气轮胎 CN201080015996.3 2010-04-06 CN102387916A 2012-03-21 C·勒克莱尔
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的带束层通过多层叠层增强,所述多层叠层包括至少一个布置在两个例如天然橡胶的橡胶混合物层之间并与所述橡胶混合物层接触的多轴向拉伸热塑性聚合物薄膜,例如双轴向拉伸PET薄膜。与所涉及的拉伸方向无关,所述热塑性聚合物薄膜优选具有大于500MPa的拉伸模量E、大于80MPa的最大拉伸应σmax和大于40%的断裂延伸率Ar。布置在两个二烯橡胶混合物层之间的上述热塑性聚合物薄膜尤其可用于充气轮胎的带束层中作为抗穿孔保护薄膜。
126 聚乳酸系叠层片 CN201080011119.9 2010-02-23 CN102348553A 2012-02-08 田端久敬; 松本太成
发明提供一种叠层片,是在至少一方的最外层具有层A、在内层具有层B的至少由3层构成的叠层片,层A含有聚乳酸和聚琥珀酸丁二醇酯系树脂,而且在层A的总成分100质量%中聚乳酸为60质量%~97.5质量%,并且,层A的厚度相对于叠层片的整体厚度100%的比例Xa为10~40%,层B含有聚乳酸和聚琥珀酸丁二醇酯系树脂,而且在层B的总成分100质量%中聚乳酸为90质量%以上且小于100质量%,面取向度ΔP为0~0.002。
127 隔离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200980152539.6 2009-01-30 CN102264542A 2011-11-30 P·A·科克二世; R·A·詹姆克; R·G·伯利顿; J·G·道尼
发明是针对一种隔离结构,该隔离结构包括一个氟聚合物层以及一个聚合体层。这种隔离结构按照ASTM F739测量对于危险化学药品具有大于约一个小时的化学品渗透贯穿检测时间。本披露进一步是针对一种形成上述隔离结构的方法。这种隔离材料被设计为适合于建造掩蔽体、服装、容器以及要求隔离特性的其他物品。
128 柔性层压板以及使用该层压板形成的柔性电子电路基板 CN200980152969.8 2009-12-22 CN102264538A 2011-11-30 牧野修仁; 稻住肇; 吉田拓
发明提供一种无粘接剂柔性层压板,其由至少一面经过了等离子体处理的聚酰亚胺薄膜、形成于进行了等离子体处理的聚酰亚胺薄膜的面的过渡层、形成于过渡层上的由或铜合金中的任意一种构成的金属晶种层、以及形成于金属晶种层上的由铜或铜合金中的任意一种构成的金属导体层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层中混入的Cu的原子百分比在0.5at%以下。其课题在于提供在制作柔性层压板(特别是双层金属化层积体)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抑制剥离强度的降低的柔性层压板。
129 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层叠体电路 CN200980151211.2 2009-12-16 CN102256785A 2011-11-23 奥山哲雄; 涌井洋行; 吉田武史; 堤正幸; 冈本淳; 土屋俊之; 前田乡司
发明提供能够进行精密的位置确定,制作后的剥离顺利,并且制作过程中不会剥离的用于器件制作的层叠体。一种层叠体,其为玻璃板、晶片等无机层,与通过芳香族四羧酸类和芳香族二胺类的反应得到的聚酰亚胺的线膨胀系数在规定的范围内的膜在不介由粘接剂层的情况下层叠而成的层叠体,层叠体的膜与无机层的180度剥离强度在规定范围内。
130 多谱段选择性反射构造 CN200980137167.X 2009-04-07 CN102159915A 2011-08-17 W·D·凯尔西; G·D·古勒; E·G·范-戴克; J·赫尔科比; E·C·贡策尔
发明描述了一种选择性反射构造及其制备方法。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在多个电磁波段中控制反射、透射和吸收性质。本发明描述了一种构造(10),该构造包括a)具有透热性、视觉上不透明的基材(1),该基材包含聚合物材料(2)和着色剂(60),以及b)包含低发射率构件的热反射性层,该层任选对雷达信号具有透过性。
131 木材-金属复合结构 CN200980137004.1 2009-08-17 CN102159391A 2011-08-17 S·基祖伦; M·辛迪加; R·劳迪埃宁; M·布勃; J·利马泰宁
发明涉及包含木材材料和金属材料的木材-金属复合结构,并且所述木材材料和所述金属材料(2)由偶联剂连接在一起。根据本发明,所述木材-金属复合结构(5)包含含有金属材料(2)的偶联材料(1、2、3、4),并且所述偶联材料包含至少三层,而且至少所述偶联材料的外层(1、3)含有聚合物和与所述材料的-OH基团反应用于形成自粘特性的偶联剂,并且至少一个含有金属材料的层(2)安排在外层(1、3)之间。
132 尤其是窗玻璃的复合元件 CN200680014701.4 2006-04-27 CN101189286B 2011-07-20 K·希尔默; J·许斯勒
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涂覆有包含至少一种有机化合物的涂层(ii)的第一透明热塑性材料(i)的元件,该元件的特征在于:在涂层(ii)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在背离第一塑料(i)的那侧上,在不使用任何化学结合剂的情况下涂层(ii)与第二热塑性材料(iii)以粘合形式连接。
133 电子部件包装用盖带和电子部件包装体 CN200980131332.0 2009-08-07 CN102119108A 2011-07-06 米泽贤辉
发明提供一种电子部件包装用盖带,其不因缓冲层流出而引起密封熨烫部件污染,并且与载带之间的粘附性优良。本发明的电子部件包装用盖带,能够热封于电子部件包装用载带上,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基材层、缓冲层、由树脂B构成的热封跟随层、以及热封层,并按照该顺序进行层叠,其中,按照ISO306检测的上述树脂A的维卡软化温度Ta(升温速度:50℃/小时,负载:10N)以及按照ISO306检测的上述树脂B的维卡软化点温度Tb(升温速度:50℃/小时;负载:10N)满足下述关系式1,并且,上述热封跟随层的厚度为2μm以上并且15μm以下,关系式1:Ta-Tb≥3(℃)。
134 再剥离性粘合片 CN201010520031.1 2010-10-22 CN102093827A 2011-06-15 土生刚志; 浅井文辉; 新谷寿朗; 佐佐木贵俊; 水野浩二
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再剥离性粘合片,其能够降低晶片的翘曲、破裂、边缘的缺口,并能够降低针对温度变化的粘合的上升和/或再剥离时的被粘物的污染,可容易地剥离。该粘合片具备基材和层叠在该基材表面上的粘合剂层,是半导体晶片背面磨削用的再剥离性粘合片,该粘合片的弹性模量为103MPa以上,在60℃下加热10分钟后的加热收缩率为1%以下,并且粘合剂层设定为一定的厚度,使得在前述粘合片的三点弯曲试验中,在自该粘合剂层侧的30μm压入量下,最大点应力为200g/cm以下。
135 具有激光刻痕的排放系统的密封包装 CN200980125949.1 2009-05-20 CN102083698A 2011-06-01 苏昭铭; 保罗·Z·沃拉克
一种气密密封的包装,例如容纳食品的可冷冻可微波包装,其具有密封膜,密封膜包括通过激光器被刻痕至包装内的排放系统。排放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线形或非线形的排放口图案,排放口图案被刻痕至密封膜的一部分外表面内,以形成至少一个变薄的壁图案。根据某些实施方式,排放口图案可以不穿透密封膜的深度通过激光器被刻痕。与变薄的壁图案相邻的密封膜的内表面直接受到在加热期间产生于该包装内部区域中的压。根据某些实施方式,排放口图案所具有的排放口图案跨度为内部区域跨度大小的约1%至50%。
136 贮液器屏障层系统和方法 CN200980121958.3 2009-03-25 CN102056639A 2011-05-11 科林·A·宗; 埃里克·M·洛伦岑; 拉斐尔·比科夫斯基; 张·贾·卢安; 阿尔森·伊布兰扬
贮液器和容纳于其中的柱塞头可设置成相对于彼此移动,以响应至少一种以下操作:从基座分离贮液器;从包装中取下基座和/或贮液器;以及该基座和/或贮液器相对于彼此移动。第一层可设置成限定出贮液器,该第一层可由与贮液器中的流体介质相容的材料制成,该第一层可与第二层邻接以阻止通过第二层的渗透。第一层的厚度可小于0.3毫米并由环烯共聚物制成,该第一层可设置成限定出贮液器。贮液器可由环烯烃共聚物制成的壁所限定出,并且该壁可用于基本上阻止光线进入该贮液器。
137 聚氯三氟乙烯膜以及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板 CN200980117537.3 2009-05-21 CN102027050A 2011-04-20 尾崎秀典; 川崎健次; 樋口达也; 荒木孝之
发明提供兼具紫外线屏蔽能、防湿性及低热变形率的聚氯三氟乙烯膜。本发明的聚氯三氟乙烯膜的特征在于,其紫外线屏蔽率为70%以上、蒸气透过率为1.00g/m2·天以下、且在150℃加热30分钟后的热变形率的绝对值为5.0%以下。
138 防飞散用膜及其制造方法 CN200980115176.9 2009-04-13 CN102015280A 2011-04-13 松下尚
发明提供防飞散用膜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防飞散用膜是在基材膜(W)的一个面上具有硬涂层、在另一个面上依次层叠粘接剂层及剥离片而成的,在所述硬涂层的整个表面,以固定的间距存在许多独立的凸部;所述膜的制造方法包含如下工序:利用涂布辊(11)涂布硬涂层形成材料(C),形成涂层后,使以固定的间距存在许多独立的凹部(3)的直径为5~15mm的压花棒(5)抵接所述涂层,同时使其相对于基材膜的流动方向正向旋转,由此在所述涂层的表面以固定的间距形成基本上与该凹部(3)对应的许多独立的凸部,接着使该涂层固化。当将所述膜作为建筑物地震对策用粘贴在窗玻璃上时,可以抑制干涉条纹的产生。
139 热熔合性多层膜 CN200980112356.1 2009-04-02 CN101990496A 2011-03-23 武石一路; 清水武志
发明在于的目的提供一种热熔合性多层膜,其包装实施蒸煮杀菌的高浓度油分含有物时,不会发生因油分的浸透而引起凝集破坏性热熔合层的剥离(delamination),并且具有适度的热封强度,且易开封性优异,而且开封时的剥离状态稳定。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熔合性多层膜,其包括凝集破坏性热熔合层(1)和支持层(2),该凝集破坏性融合层(1)由含有丙烯类聚合物(A)75~85重量%和乙烯类聚合物(B)15~25重量%(其中,(A)和(B)的合计为100重量%)的树脂组合物形成,该支持层(2)由丙烯嵌段共聚物(C)形成。
140 覆盖膜及使用该覆盖膜的容器 CN200780014580.8 2007-04-24 CN101426697B 2011-03-23 藤村彻夫; 岩崎贵之; 日向野正德; 川田正寿
发明提供覆盖膜,其用于得到剥离强度的密封烙温度范围宽,剥离时的剥离强度的稳定性良好,对载带的热封性优异。覆盖膜,其特征在于:包含基材层和密封层,基材层是双轴拉伸聚酯和/或双轴拉伸聚丙烯中的任一种,密封层含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和共轭二烯系化合物的嵌段共聚物的加氢树脂(a),树脂(a)中的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为20质量%~45质量%,并且树脂(a)在JISK7210的测定法中在温度230℃、负荷2.16kgf下的流动性为1~20g/10分钟。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