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具有内部发光标志的层压车辆挡玻璃 CN201680003425.5 2016-12-13 CN107111141A 2017-08-29 J-Y.拉吕; P.鲍尔勒
发明涉及层压车辆挡玻璃,其具有内部发光标志。所述挡风玻璃包含:第一曲面装配玻璃(1),其具有被称作F1的第一主面(11),所述面特别地旨在构成车辆外侧,和被称作F2的相反的第二主面(12),其具有最多2.5毫米的厚度;第二曲面装配玻璃(1'),其具有被称作F3的第三主面(13)和被称作F4的相反的第四主面(14),其具有最多2.2毫米的厚度。所述装配玻璃之一由无机玻璃制成。所述第一和第二装配玻璃经由面F2和F3通过由可热成型的聚合材料制成的层压夹层(3,33,34,35)接合在一起。所述夹层包括:面F2侧第一粘合主面(31),和面F3侧第二粘合主面(32);由不透明材料制成的被称作内掩蔽层(4)的第一外周层,其在第二粘合面(32)和面F3 (13)之间或在面F4 (14)上;由不透明材料制成的第二外周外掩蔽层(6),其在第一粘合面(31)和面F2 (12)之间,面向内掩蔽层(4);和光源,其包括在面F2和F3之间的在可见光谱中发射的曲面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OLED,2),形成第一发光标志,而且是在内掩蔽层的区域中。所述内掩蔽层包括开口以让发光标志通过。
2 聚合物‑玻璃‑聚合物气体阻挡层压 CN201580038499.8 2015-07-15 CN107000405A 2017-08-01 阿舍·维特纳; 马蒂·本-摩西; 希拉·米兹拉克; 迈克尔·凯费茨
发明提供一种透明的气体阻挡聚合物‑玻璃‑聚合物层压膜及其生产方法,所述层压膜包括第一聚合物膜基底;在所述第一聚合物膜基底上层压的酸盐玻璃层,其包括与选自有机基‑硅酸盐或环基硅烷前体中的至少一种添加剂结合的氧化硅和除了锂以外的单价阳离子的盐;和在所述玻璃层上层压的第二聚合物膜;其中经层压聚合物‑玻璃‑聚合物膜的透氧速率低于0.2cc/m2/天。
3 复合阻气叠层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复合电极 CN201380046984.0 2013-09-20 CN104619485B 2017-06-09 井上弘康; 石黑淳; 小出洋平
发明涉及复合阻气叠层体,其是由阻气叠层体(A)和阻气叠层体(B)以下述无机层(a)和下述无机层(b)相对的方式经由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树脂的层粘接而成的,所述阻气叠层体(A)具备脂环式聚烯树脂的膜(a)及形成于所述膜(a)的至少一面的无机层(a),所述阻气叠层体(B)具备脂环式聚烯烃树脂的膜(b)及形成于所述膜(b)的至少一面的无机层(b)。
4 树脂膜和使用了该树脂膜的平切薄镶板片材以及汽车内装部件 CN201380032459.3 2013-06-19 CN104540652B 2016-10-26 神野胜志; 藤田贵; 菅佑太郎; 美藤望; 筱原速都; 山下实; 鹤田望
发明提供能够与天然木平切薄镶板牢固地粘接,同时透湿性、透过性极低,能够对于该平切薄镶板赋予优异的汽车内装适合性的树脂膜。本发明的树脂膜10,其特征在于,包括熔融粘接填充层12和功能层14,该熔融粘接填充层12由熔体流动速率(MFR;试验条件为170℃、2.1kg载荷)为2.5~33.0g/10分钟的烯系树脂形成,该烯烃系树脂含有改性聚烯烃树脂,该功能层14由热塑性树脂形成,层叠于上述熔融粘接填充层12的表面。
5 低光泽度柔感可热成型漆膜层压 CN201380008690.9 2013-02-14 CN104105586B 2016-08-24 M·P·阿米克; A·L·亚金德; J·A·科斯泰基; Q·宋
发明涉及可热成型漆膜层压物,其包含以下顺序的:a)热塑性树脂背板层,b)任选粘合层,c)至少一层中间层,d)低光泽度柔感层,其具有光泽度在60°下为至多20光泽度单位的表面,e)压敏性粘合层,其具有对可移除保护层f)比对低光泽度柔感层d)更高的附着,和f)可移除保护层,其中低光泽度柔感层d)通过将液体涂料组合物施涂于至少一层中间层c)上并使液体涂料组合物干燥和固化而得到,且其中液体涂料组合物包含聚酸酯二醇和羟基反应性交联剂。
6 形成含金属层的多层结构的方法 CN201280006830.4 2012-01-26 CN103328563B 2016-07-20 M.G.博特罗斯; 李天东
提供一种生产多层结构的方法,其过程是:于325oF至425oF的温度下,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粘结层在其第一面上,与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金属层接触0.5至5.0秒的接触时间,由此使粘结层粘合至金属层。该粘结层包含乙烯- C4-8 α-烯直链低密度共聚物;与乙烯化不饱和羧酸或酸衍生物接枝的聚合物;和具有MI为5至50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
7 结构 CN201310350531.9 2013-08-13 CN103840023B 2016-06-08 王文献; 关旻宗; 李宗铭; 周文贤; 林福铭; 李文贵; 叶清正; 陈明宏; 黄中腾; 傅学仁
发明提供模结构,包括:前板;背板;光电组件,设于前板与背板之间;以及第一封装层,设于光电组件与前板之间,其中背板是氢化苯乙烯弹性体树脂层与聚烯层组成的层状结构,且氢化苯乙烯弹性体树脂层设于光电组件与聚烯烃层之间。
8 在上端的一面设有未粘结的把持部的封装体及其制备方法 CN201380014517.X 2013-03-07 CN104203765B 2016-04-06 韦世万
发明涉及在上端的一面设有未粘结的把持部的封装体及其制备方法,为以便于开封的方式在封装体的上端形成未与粘结面相粘结的把持部,并以能够抓住上述把持部的方式从容器容易地撕下封装体的容器的封装体,在上端的一面设有未粘结的把持部的封装体的特征在于,上述封装体包括:顶层,包括:表面层,位于上述容器的封装体的上端部,并由无热粘结性的材料形成、弹性层,位于上述表面层的下侧,并具有适当的厚度、塑料膜层,层叠于上述弹性层的下端、以及热塑性树脂层,层叠于上述塑料膜层的下端;中间层,由位于上述顶层的下侧的箔层构成;以及封装粘结层,与上述中间层的下端相粘结,由热粘结性可塑性树脂或粘接剂形成,并与容器相粘结,在由上述顶层的热塑性树脂形成的顶层下端面和作为中间层的铝箔层的上端面一同形成粘结部及非粘结部,来形成把持部。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的本发明的在上端的一面设有未粘结的把持部的封装体及其制备方法中提供如下的封装体,即,利用更容易的方法在封装体的上端形成作为未与粘结面相粘结的面的把持部,使封装体的剥离变得容易,由此能够更便于取出容器的内部的内容物并使用,且通过防止容器的入口与手相接触,在上述容器的入口不粘异物,从而具有不会发生卫生上的问题的效果,并且,由于提供具有特定层结构的封装体,因而具有既能防止产生产品的不良,又能通过更容易的作业性来进行制备,并且,能够防止成品弯曲的优秀的作用效果。
9 高阻隔性多层共挤包装 CN201510264555.1 2015-05-22 CN105034504A 2015-11-11 史保利; 冯春; 谢景泉
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阻隔性多层共挤包装膜,包括表层、内层和芯层,其特征在于芯层包含藉由粘合层顺序粘合的第一芯层、第二芯层和第三芯层,厚度比为(1~3):(1~5):(1~4);其中第一芯层与表层之间、第三芯层与内层间也均藉由粘合层粘合;且第一芯层为聚酰胺层;第二芯层为聚乙烯层;第三芯层为聚偏二氯乙烯层,包含由98Wt%的聚偏二氯乙烯和2Wt%的加工助剂所组成的混合物,聚偏二氯乙烯为偏二氯乙烯-来酸酐共聚合物,熔点150℃、密度1.7g/cm3,加工助剂为环大豆油。本发明对原本单一的聚偏二氯乙烯芯层进行改良,经一定厚度比复合聚酰胺、聚乙烯和聚偏二氯乙烯三种功能芯层,提高气体阻隔性能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成本节约达25~30%)。
10 树脂膜和使用了该树脂膜的平切薄镶板片材以及汽车内装部件 CN201380032459.3 2013-06-19 CN104540652A 2015-04-22 神野胜志; 藤田贵; 菅佑太郎; 美藤望; 筱原速都; 山下实; 鹤田望
发明提供能够与天然木平切薄镶板牢固地粘接,同时透湿性、透过性极低,能够对于该平切薄镶板赋予优异的汽车内装适合性的树脂膜。本发明的树脂膜10,其特征在于,包括熔融粘接填充层12和功能层14,该熔融粘接填充层12由熔体流动速率(MFR;试验条件为170℃、2.1kg载荷)为2.5~33.0g/10分钟的烯系树脂形成,该烯烃系树脂含有改性聚烯烃树脂,该功能层14由热塑性树脂形成,层叠于上述熔融粘接填充层12的表面。
11 基于聚酸亚烷基酯和聚烯复合材料 CN201380020722.7 2013-03-13 CN104271670A 2015-01-07 郑根奉; 李东权; 李相汶; 李东珍
发明公开了基于聚酸亚烷基酯和聚烯复合材料,更特别地,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其通过包含聚碳酸亚烷基酯、聚烯烃、引发剂和共混助剂的混合组合物的反应而制备,其中聚碳酸亚烷基酯的量为60重量%~95重量%,引发剂、共混助剂和聚烯烃的总量为5重量%~40重量%,并且所述复合材料具有其中由聚碳酸亚烷基酯形成的基质中包含由聚烯烃形成的填料的基质-填料形态。
12 具有凹凸结构的晶体衬底的制造方法 CN201280072483.5 2012-08-09 CN104246990A 2014-12-24 高田进; 仓世古绘美; 铃木基之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凹凸结构的晶体衬底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制造工序简单,且晶体衬底的表面的图形加工的微细化、晶体衬底的大径化优异。所述具有凹凸结构的晶体衬底的制造方法包括工序(A)~(C):(A)转印膜形成工序,在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支承体膜的具有凹凸形状的面上,以残膜厚度h为0.01~1μm的方式形成凹凸膜,所述凹凸形状的凹部的宽度w为0.05~100μm,凹部的深度d为0.05~10μm,上述凹部的深度d与上述凹部的宽度w之比d/w为1.5以下;(B)转印工序,将上述转印膜层合在晶体衬底上,然后将上述凹凸膜转印到晶体衬底上,制成带有凹凸膜的晶体衬底;(C)蚀刻工序,对上述带有凹凸膜的晶体衬底进行蚀刻,在晶体衬底的表面形成凹凸结构。
13 在上端的一面设有未粘结的把持部的封装体及其制备方法 CN201380014517.X 2013-03-07 CN104203765A 2014-12-10 韦世万
发明涉及在上端的一面设有未粘结的把持部的封装体及其制备方法,为以便于开封的方式在封装体的上端形成未与粘结面相粘结的把持部,并以能够抓住上述把持部的方式从容器容易地撕下封装体的容器的封装体,在上端的一面设有未粘结的把持部的封装体的特征在于,上述封装体包括:顶层,包括:表面层,位于上述容器的封装体的上端部,并由无热粘结性的材料形成、弹性层,位于上述表面层的下侧,并具有适当的厚度、塑料膜层,层叠于上述弹性层的下端、以及热塑性树脂层,层叠于上述塑料膜层的下端;中间层,由位于上述顶层的下侧的箔层构成;以及封装粘结层,与上述中间层的下端相粘结,由热粘结性可塑性树脂或粘接剂形成,并与容器相粘结,在由上述顶层的热塑性树脂形成的顶层下端面和作为中间层的铝箔层的上端面一同形成粘结部及非粘结部,来形成把持部。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的本发明的在上端的一面设有未粘结的把持部的封装体及其制备方法中提供如下的封装体,即,利用更容易的方法在封装体的上端形成作为未与粘结面相粘结的面的把持部,使封装体的剥离变得容易,由此能够更便于取出容器的内部的内容物并使用,且通过防止容器的入口与手相接触,在上述容器的入口不粘异物,从而具有不会发生卫生上的问题的效果,并且,由于提供具有特定层结构的封装体,因而具有既能防止产生产品的不良,又能通过更容易的作业性来进行制备,并且,能够防止成品弯曲的优秀的作用效果。
14 包括增塑剂的热活化膜的粘结 CN200880124686.8 2008-11-12 CN101952382B 2014-04-16 C·A·卡夫利; D·K·法默; G·N·马斯特斯
包括聚合物膜,增塑剂和基材的制品。将该模粘结于基材上的方法包括增塑剂的使用,这通过使用比在没有增塑剂存在下所需要的更低温度和更短粘结时间来提供耐久的粘结作用。
15 聚合物组合物 CN200580017387.0 2005-04-18 CN1984951B 2013-03-06 F·门勒; C·西蒙; J·拜利希; R·海于格; E·A·克莱佩; K·R·勒德塞特; A·G·拉森
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组合物,包括a)10~99.99wt%的至少一种聚烯,b)0~50wt%的非聚烯烃类热塑性塑料,c)0.005~1wt%的本身已知的聚合物添加剂,以及选自下述的一种附加组分:d)至少一种多支化有机/无机杂化聚合物,其具有携带有机分支的无机核,该核与该分支形成颗粒状结构,和/或e)脂溶性金属化合物,其是通过在标准条件(25℃和最大98%湿度)下,在由适当化剂保证所有金属都以其最高稳定氧化态存在于最终产品中的方法中,通过金属盐与酸性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制得。
16 具有可转移的添加剂组合物的薄纸产品 CN200680046700.8 2006-08-01 CN101331275B 2012-11-21 T·G·香农; F·J·朗; L·A·弗卢格贝伦德斯
公开了含有添加剂组合物的薄纸产品。该添加剂组合物可以是例如,有益于使用者皮肤的组合物。根据本公开,该添加剂组合物位于基底网幅上的目标输递区域中。该基底网幅在目标输递区域中被改性以使该添加剂组合物在使用过程中更有效转移到相对表面上。
17 具有聚烯泡沫层的复合片材 CN200710152988.3 2004-06-25 CN101134381B 2012-08-29 森田和彦; 岩崎聪; 有田新平
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片材,所述复合片材具有第一聚烯树脂泡沫层和在所述泡沫层的至少一个侧面上提供的并包含抗静电剂的第二聚烯烃基树脂表面层,其中所述复合片材具有15-100kg/m3的表观密度,并且在乙醇冲洗之后,显示出的表面电阻率不超过1.0×1013Ω。
18 热收缩性叠层膜、使用该叠层膜的成型品、热收缩性标签及容器 CN200680002124.7 2006-01-11 CN101102895B 2012-05-30 山田刚干; 宫下阳
发明提供一种热收缩性叠层膜,其包括至少2层,即,以至少一种聚乳酸类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的第1层、以及以至少一种聚烯类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的第2层,并且在80℃的温中浸渍10秒钟时在主收缩方向的热收缩率为30%以上,由于使用来源于植物的树脂,可以促进生命体的利用,并具有优异的低温收缩性、刚性、收缩加工性,并且自然收缩率小,因此可以适合在需要热收缩性的成型品,特别是收缩标签中使用。
19 包括增塑剂的热活化膜的粘结 CN200880124686.8 2008-11-12 CN101952382A 2011-01-19 C·A·卡夫利; D·K·法默; G·N·马斯特斯
包括聚合物膜,增塑剂和基材的制品。将该模粘结于基材上的方法包括增塑剂的使用,这通过使用比在没有增塑剂存在下所需要的更低温度和更短粘结时间来提供耐久的粘结作用。
20 自排气聚合物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200480020382.9 2004-07-16 CN100506526C 2009-07-01 S·W·桑基; K·埃文斯; S·K·弗兰兹申; D·瓦赞
一种可热封的复合薄膜,所述薄膜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表面的聚合物基体层,和置于基体层表面上的溶性阻隔层;其中:(i)基体层具有在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排气装置;和(ii)阻隔层的厚度为约0.05~约40μm;一种制造所述薄膜的方法;以及其作为在可烘烤加热膳食包装中的自排气薄膜的应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