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种高强度的中空纤维分子筛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201310754315.0 |
2013-12-31 |
CN103657436B |
2016-06-01 |
顾学红; 刘德忠; 时振洲; 张春; 王学瑞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的中空纤维分子筛膜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担载高强度分子筛膜的载体为多通道中空纤维构型。现配置晶种液,然后将干燥的多通道中空纤维构型的载体浸入到晶种液中,提出后放置烘干,得到晶种化的载体;最后将晶种化的载体放入到分子筛膜的膜合成液中,水热合成后取出,清洗烘干,得到高强度的中空纤维分子筛膜。多通道式中空纤维载体能够提供高的机械性能,大大降低了中空纤维分子筛膜装备和使用过程中的折损率。同时,本发明所制备的多通道中空纤维分子筛膜具有高的渗透通量和膜组件装填密度,能够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分离效率,为推动中空纤维分子筛膜的工业应用进程奠定了基础。 |
2 |
半透膜、正渗透和反渗透水处理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CN201410739989.8 |
2014-12-05 |
CN104689727A |
2015-06-10 |
權福顺; 韩圣洙; 金鲁原; 郑保滥 |
本发明涉及半透膜、正渗透和反渗透水处理设备、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半透膜可包括载体层和与所述载体层接触的活性层。所述载体层包含包括聚合物的多孔结构体和在所述多孔结构体中的至少一种金属(或准金属)氧化物。在所述载体层中,存在于邻近所述活性层的部分中的所述金属(或准金属)氧化物的量高于存在于离所述活性层更远的部分中的所述金属(或准金属)氧化物的量。 |
3 |
通过惰性气体离子轰击制造多孔金属膜 |
CN201380032991.5 |
2013-06-28 |
CN104640618A |
2015-05-20 |
斯蒂芬·布林克·赛福斯; 安德里亚斯·科利奇; 阿纳托利·罗戈津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多孔金属膜(孔大小10nm至1μm)的生产制造过程,所述金属膜的应用和相应的过滤模块。此外,孔隙率应该很高,使得其明显优于离子轨迹工艺。此外,应该尽可能放弃使用化学制品。切块(Dice)在1-20微米。根据本发明,使用等离子浸没离子注入工艺,该工艺是利用通过第一加速电压加速惰性气体以轰击非常薄的金属箔,特别地是从金属箔的两侧。选择离子流,使得在金属箔中引起过饱和。特别是在金属表面下在过饱和之后通过泡沫隔离而形成孔隙。在金属表面下孔隙开口的形成是通过离子注入产生的表面雾化而实现的,其使用惰性气体离子通过比第一加速电压低的第二加速电压的轰击而实现。 |
4 |
微孔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
CN200580042007.9 |
2005-11-22 |
CN101072671A |
2007-11-14 |
埃里克·H·米勒; 约瑟夫·G·亚瑞茨; 马克·T·迪麦尤斯; J·凯文·威尔 |
一种用于生产微孔材料的方法,其包括步骤:准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准备填料;准备加工增塑剂;向UHMWPE中加入填料使混合物中以重量计填料比UHMWPE在1∶9至15∶1的范围内;向混合物中加入加工增塑剂;由混合物将混合物挤压成薄片;对薄片进行压延;从薄片中将加工增塑剂抽提出来,制成包含UHMWPE和遍布基体的填料的基体;将微孔材料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拉伸至拉伸比为至少约1.5,制成经过拉伸的微孔基体,随后对经过拉伸的微孔基体薄片进行压延,制成比经过拉伸的微孔基体表现出改善物理和尺寸稳定性的微孔材料。 |
5 |
一种高强度的中空纤维分子筛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201310754315.0 |
2013-12-31 |
CN103657436A |
2014-03-26 |
顾学红; 刘德忠; 时振洲; 张春; 王学瑞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的中空纤维分子筛膜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担载高强度分子筛膜的载体为多通道中空纤维构型。现配置晶种液,然后将干燥的多通道中空纤维构型的载体浸入到晶种液中,提出后放置烘干,得到晶种化的载体;最后将晶种化的载体放入到分子筛膜的膜合成液中,水热合成后取出,清洗烘干,得到高强度的中空纤维分子筛膜。多通道式中空纤维载体能够提供高的机械性能,大大降低了中空纤维分子筛膜装备和使用过程中的折损率。同时,本发明所制备的多通道中空纤维分子筛膜具有高的渗透通量和膜组件装填密度,能够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分离效率,为推动中空纤维分子筛膜的工业应用进程奠定了基础。 |
6 |
由聚偏氟乙烯型的含氟聚合物制成的可用作锂电池隔板的膜的形成方法 |
CN201180016547.5 |
2011-03-22 |
CN102823022A |
2012-12-12 |
S.帕图克斯; F.阿洛因; L.丹尼尔 |
由具有适合于用作锂电池隔板的性质的聚偏氟乙烯型的含氟聚合物制成的膜是使用相反转技术制造的,其中,将包含所述含氟聚合物的溶液与载有水蒸汽的气氛接触,以使所述含氟聚合物沉淀。所述含氟聚合物可例如通过如下而沉淀:将其上沉积有其中预先溶解有所述含氟聚合物的溶液的载体放入包含载有水蒸汽的气氛并且恒温为30℃-70℃的温度的腔室中。在含氟聚合物的沉淀期间的相对湿度有利地为约60%-约98%。 |
7 |
自支撑高分子薄膜 |
CN201080022260.9 |
2010-02-25 |
CN102439076A |
2012-05-02 |
弥田智一; 山本崇史; 浅冈定幸; 泉谷佑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面积大、强度高,且具有垂直取向柱结构的自支撑高分子薄膜,以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自支撑高分子薄膜由嵌段共聚物构成,该嵌段共聚物由亲水性聚合物成分和具有能够交联的结构的疏水性聚合物成分通过共价键键合而形成,其中,所述自支撑高分子薄膜在其膜中具有在一定方向上取向的由所述亲水性聚合物成分构成的柱,且上述疏水性聚合物成分进行了交联。本发明的自支撑高分子薄膜不具有物理方面的孔,但物质可以选择性地透过柱部分,可以作为各种透过膜、超滤膜、纳米过滤器等使用。 |
8 |
分离烯烃和烷烃的方法 |
CN200480038518.9 |
2004-12-20 |
CN100378045C |
2008-04-02 |
F·德容; J·德维斯 |
一种从液体进料组合物分离烯烃的方法,该液体进料组合物包括至少一种烯烃和至少一种烷烃,所述方法包括使液体进料和负载的离子性液体膜接触,其中该负载的离子性液体膜包括用离子性液体组合物浸渍的膜。 |
9 |
分离烯烃和烷烃的方法 |
CN200480038518.9 |
2004-12-20 |
CN1898186A |
2007-01-17 |
F·德容; J·德维斯 |
一种从液体进料组合物分离烯烃的方法,该液体进料组合物包括至少一种烯烃和至少一种烷烃,所述方法包括使液体进料和负载的离子性液体膜接触,其中该负载的离子性液体膜包括用离子性液体组合物浸渍的膜。 |
10 |
表面改性的含氟聚合物膜及其生产方法 |
CN201280046253.1 |
2012-09-21 |
CN103842059B |
2016-08-31 |
B·M·麦克拉里; T·波达 |
一种用于制造过滤制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多孔含氟聚合物膜(M),和在膜第一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施加力以改性第一侧表面。所施加的力可具有与第一侧表面非垂直方向的分量,并且可以通过反向旋转辊(50)进行施加。表面改性可提高经改性的表面的密度和/或降低经改性的表面的孔隙率。从而提高了整个经改性的表面的颗粒保留能力,同时保持了整个膜体积的渗透性。 |
11 |
一种抗菌型多元复合中空纤维过滤膜的制备方法 |
CN201510747592.8 |
2015-11-06 |
CN105413478A |
2016-03-23 |
孙书卫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性多元复合中空过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基体溶解;(2)制备再生纤维素浆液;(3)制备铸膜液;(4)纺丝;(5)成品。本发明一种纳滤级抗菌性多元复合中空过滤膜的制备方法,通过合理的原料选择和配方设计,一方面使得制备工艺简单合理,易于实施,同时所制备的中空纤维过滤膜还具备优异的结构强度和良好的抗菌性能,易于降解,且该中空纤维达到纳滤级,可以对污水进行精确过滤,过滤效果好。 |
12 |
含有酸性气体的气体处理用分离膜及其制造方法、酸性气体或甲烷气体的分离方法、及酸性气体或甲烷气体的制造方法 |
CN201380059543.4 |
2013-08-09 |
CN104797328A |
2015-07-22 |
仓桥智彦; 藏冈孝治 |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酸性气体的气体处理用分离膜,其可从含有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和甲烷气体的消化气体中分离酸性气体或甲烷气体,并得到高浓度的甲烷气体。一种含有酸性气体的气体处理用分离膜,其由在引入了烃基的聚硅氧烷网状结构体上掺杂对酸性气体有亲和性的金属盐而成。引入了烃基的聚硅氧烷网状结构体是通过四烷氧基硅烷和含有烃基的含烃基三烷氧基硅烷的反应而得到的复合聚硅氧烷网状结构体。四烷氧基硅烷为四甲氧基硅烷或四乙氧基硅烷,含烃基三烷氧基硅烷为在三甲氧基硅烷或三乙氧基硅烷的Si原子上键合了碳数为1-6的烷基或苯基的含烃基三烷氧基硅烷。 |
13 |
源自于四官能酰卤单体的薄膜复合膜 |
CN201380038531.3 |
2013-07-03 |
CN104470628A |
2015-03-25 |
T·L·阿罗伍德; A·A·德塞; S·D·琼斯; M·保罗; A·罗伊 |
制造包括多孔载体和薄膜聚酰胺层的复合聚酰胺膜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向多孔载体表面施加多官能胺单体和由式(I)表示的四酰卤单体并界面聚合所述单体以形成薄膜聚酰胺层的步骤;其中A选自:氧(-O-);碳(-C-);硅(-Si-);其各自可以是未取代或例如用1-4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羰基(-C(O)-),X是相同或不同的并选自卤素,和Y选自卤素和羟基。 |
14 |
具有异径多区的多孔膜 |
CN200980157330.9 |
2009-12-28 |
CN102325585B |
2014-12-10 |
乔纳森·F·赫斯特; 詹姆士·S·姆罗津斯基; 德里克·J·德纳 |
本发明公开了多孔膜,所述多孔膜包括第一区,所述第一区包含可结晶的聚合物;和第一成核剂,所述第一成核剂在所述第一区中具有第一浓度,所述第一区具有第一平均孔径;和第二区,所述第二区包含可结晶的聚合物;和第二成核剂,所述第二成核剂在所述第二区中具有第二浓度,所述第二区具有第二平均孔径,其中所述可结晶的聚合物在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二区中为相同的聚合物,其中所述第一平均孔径和所述第二平均孔径为不同的孔径,其中所述第一成核剂和所述第二成核剂为相同的或不同的成核剂,其中所述第一浓度和所述第二浓度为相同的或不同的浓度,并且前提条件是:所述第一成核剂和所述第二成核剂为不同的成核剂,并且所述第一浓度和所述第二浓度为不同的浓度。本发明也公开了制备膜的方法。 |
15 |
表面改性的含氟聚合物膜及其生产方法 |
CN201280046253.1 |
2012-09-21 |
CN103842059A |
2014-06-04 |
B·M·麦克拉里; T·波达 |
一种用于制造过滤制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多孔含氟聚合物膜(M),和在膜第一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施加力以改性第一侧表面。所施加的力可具有与第一侧表面非垂直方向的分量,并且可以通过反向旋转辊(50)进行施加。表面改性可提高经改性的表面的密度和/或降低经改性的表面的孔隙率。从而提高了整个经改性的表面的颗粒保留能力,同时保持了整个膜体积的渗透性。 |
16 |
微孔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
CN200580042007.9 |
2005-11-22 |
CN101072671B |
2013-01-16 |
埃里克·H·米勒; 约瑟夫·G·亚瑞茨; 马克·T·迪麦尤斯; J·凯文·威尔 |
一种用于生产微孔材料的方法,其包括步骤:准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准备填料;准备加工增塑剂;向UHMWPE中加入填料使混合物中以重量计填料比UHMWPE在1∶9至15∶1的范围内;向混合物中加入加工增塑剂;由混合物将混合物挤压成薄片;对薄片进行压延;从薄片中将加工增塑剂抽提出来,制成包含UHMWPE和遍布基体的填料的基体;将微孔材料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拉伸至拉伸比为至少约1.5,制成经过拉伸的微孔基体,随后对经过拉伸的微孔基体薄片进行压延,制成比经过拉伸的微孔基体表现出改善物理和尺寸稳定性的微孔材料。 |
17 |
具有异径多区的多孔膜 |
CN200980157330.9 |
2009-12-28 |
CN102325585A |
2012-01-18 |
乔纳森·F·赫斯特; 詹姆士·S·姆罗津斯基; 德里克·J·德纳 |
本发明公开了多孔膜,所述多孔膜包括第一区,所述第一区包含可结晶的聚合物;和第一成核剂,所述第一成核剂在所述第一区中具有第一浓度,所述第一区具有第一平均孔径;和第二区,所述第二区包含可结晶的聚合物;和第二成核剂,所述第二成核剂在所述第二区中具有第二浓度,所述第二区具有第二平均孔径,其中所述可结晶的聚合物在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二区中为相同的聚合物,其中所述第一平均孔径和所述第二平均孔径为不同的孔径,其中所述第一成核剂和所述第二成核剂为相同的或不同的成核剂,其中所述第一浓度和所述第二浓度为相同的或不同的浓度,并且前提条件是:所述第一成核剂和所述第二成核剂为不同的成核剂,并且所述第一浓度和所述第二浓度为不同的浓度。本发明也公开了制备膜的方法。 |
18 |
透气性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 |
CN200980151627.4 |
2009-10-16 |
CN102245687A |
2011-11-16 |
真锅浩司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透气性和拒水性、耐热性、耐化学性等PTFE原有的特性的基础上,机械强度良好的同时耐压缩性也良好的透气性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以及作为构成材料含有由上述方法获得的复合片材的滤器等。本发明的透气性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包含多孔质PTFE片材的空孔中填充固化性材料溶液的工序;将填充有固化性材料溶液的多孔质PTFE片材固化或半固化的工序;以及将固化或半固化的多孔质PTFE片材拉伸的工序。 |
19 |
Porous inorganic membranes |
US847076 |
1992-06-10 |
US5232598A |
1993-08-03 |
Michael P. Thomas; Andrew J. Sturgeon; Nigel I. Steward |
A composite membrane for microfiltration comprises a woven metal mesh support and films bridging the interstices comprising inorganic particles, e.g. zirconia, bonded together by 1-25% of an inorganic adhesive. Group IV metal e.g. Si or Zr phosphate adhesives are preferred. Low temperature film formation without sintering permits the use of non-refractory metal supports. |
20 |
Tangential flow planar microfabricated fluid filter and method of using
thereof |
US665218 |
1996-06-14 |
US5922210A |
1999-07-13 |
James P. Brody; Thor D. Osborn |
A microfilter utilizing the principles of tangential flow to prevent clogging, and sloped channel sides to overcome surface tension effects is provided which has feed inlet and exit connected by a feed flow channel, a barrier channel parallel to the feed flow channel, and a filtrate collection channel parallel to the barrier channel so that liquid can flow from the feed flow channel through the barrier channel which is too small to accommodate the particles, into the filtrate collection channel, and from then through a filtrate flow channel to a filtrate exit. Several picoliters of cell-free plasma are recovered from one drop of blood for analys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