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21 无线能量接收器、发送器、系统以及无线能量传输方法 CN201210468858.1 2012-11-19 CN103124107A 2013-05-29 牟耿求
发明涉及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和无线能量传输方法。所述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包括无线能量发送装置和无线能量接收装置,所述无线能量接收装置配置为通过磁场从所述无线能量发送装置接收功率。所述无线能量发送装置包括信号发生器,所述信号发生器配置为包括谐振器,所述谐振器包括至少一个电感器和至少一个电容器,并且所述信号发生器配置为产生彼此之间具有90度相位差的至少两个信号。所述无线能量接收装置包括频率调节器,其配置为匹配所述无线能量发送装置与所述无线能量接收装置之间的频率。
222 通过穿越电介质的局部感应传输能量的装置 CN200680053904.4 2006-03-21 CN101416411B 2013-05-15 帕特里克·卡穆拉蒂; 亨利·邦达尔
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在慢变化规则下的围绕任何充电导体的库仑场,远距电能量和/或信息传输方法。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包括短距离分开的能量发生和消耗装置,其既不用电磁波也不用磁感应传输,并且不能缩减成简单的电容配置。该装置用震荡不对称电偶极子内部反应的形式做模型,包括布置在两个电极之间的高频高压发电机(1)或高频高压负载。偶极子彼此施加相互感应。根据本发明的装置适合于向工业和家用电器装置供电,特别适合于向在有限环境中移动的低功率装置供电并且适合信息的短距离不辐射传输。
223 接触供电装置 CN201280002808.2 2012-05-23 CN103098344A 2013-05-08 每川研吾; 今津知也
以非接触进行车辆的电池(28)的充电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具备配置于路面的送电线圈(12)和配置于车辆的受电线圈(22)。在送电线圈(12)的上面设有异物检测线圈(13),基于在试供电期间产生于异物检测线圈(13)的感应电压检测送电线圈(12)与受电线圈(22)之间的异物。
224 用于感应功率传输的线圈配置 CN201180039393.1 2011-06-09 CN103098330A 2013-05-08 D.W.巴曼
一种感应电源系统,其中接收单元包括次级线圈和多个具有不同特性的谐振电路谐振电路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谐振线圈和谐振电容器。该谐振线圈可以被感应地耦合到次级线圈,使得可以将能量从谐振线圈中的一个或更多传输到所述接收单元。该多个谐振电路被配置为在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的不同距离处提供改善的功率传输效率或性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调谐无线功率系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的一般步骤:测量初级单元中的操作特性、测量接收器单元中的操作特性以及基于上述两个测量的比较来调谐初级单元和次级单元中的部件中的一个或更多。
225 接触供电系统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装置 CN201180041459.0 2011-05-20 CN103069689A 2013-04-24 安倍秀明
一种非接触供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装置(7),包括:天线线圈(AT2);振荡电路(7a),其使天线线圈中有高频电流流动;以及检测电路(7b),其对在振荡电路和天线线圈的任一个中被观测的电压或者电流的变化进行检测。振荡电路(7a)包括被设定为如下设计值的组成部件:该设计值使振荡电路以从紧接在开始产生振荡后的振荡条件到稳定的持续振荡条件之前为止的范围内的振荡条件来产生振荡。金属异物检测装置(7)利用检测电路(7b),根据由放置在供电装置(1)上的金属异物所导致的天线线圈(AT2)的电气特性的变化,对振荡电路(7a)的振荡的停止或者振荡振幅的衰减进行检测。
226 具有干扰检测的无线电传输的系统及方法 CN201180038170.3 2011-09-23 CN103053093A 2013-04-17 弗拉迪米尔·A·穆拉托夫; 埃里克·G·奥廷格
发明揭示具有干扰检测的无线电传输系统的系统及方法,其检测与放置得极靠近系统线圈的寄生金属物体相关联的可能过度的能量传输。将在所述系统的接收侧上接收的电力与在初级侧上消耗的电力进行比较(610到640)。如果在所述初级侧上消耗的电力大大超过在次级侧上接收的电力,那么中断电力传输(650、660)。如果在所述初级侧上消耗的电力不超过在次级侧上接收的电力,那么继续电力传输(650、670)。
227 电气产品 CN201180035339.X 2011-10-19 CN103026370A 2013-04-03 木村育平; 加藤登; 家木勉
发明提供一种电气产品,能与读写器进行稳定的通信、且能防止无线IC元件损伤和脱落等。在电气产品主体(2)的内部配置有处理高频信号的无线IC元件(30),无线IC元件(30)的输入输出端子与从电气产品主体(2)导出到外部的电源电缆(15)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耦合。
228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和方法 CN201210352318.7 2012-09-20 CN103023158A 2013-04-03 金尚骏; 权义根
提供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和方法。提供一种用于无线地发送电能的装置和方法,无线电能发送装置可控制电能充电器和发送器之间的电连接,以对源谐振器充电,并通过源谐振器与目标谐振器之间的相互谐振将充上的电能发送到目标谐振器。
229 发电系统、发电模、模块固定装置及发电系统的铺设方法 CN201280001956.2 2012-01-19 CN102986114A 2013-03-20 菅野浩; 山本浩司; 佐田友和
发电系统具备多个发电模(10)、和将这些模块固定到被固定物(1)上的模块固定装置(20)。各发电模块(10)具备具有生成直流能量的发电元件的发电模块主体(101)和送电部(200)。送电部(200)具有将直流能量变换为频率f0的RF能量的振荡器(103)及接收RF能量的输入后作为谐振磁场向空间送出的送电天线(107)。送电天线(107)是串联连接了第1电感器及第1电容元件的串联谐振电路,受电天线(109)是并联连接了第2电感器及第2电容元件的并联谐振电路。在将振荡器的升压比设为Voc、第1电感器的电感设为L1、第2电感器的电感设为L2、所述送电天线与所述受电天线之间的耦合系数设为k时,满足(L2/L1)≥4(k/Voc)2。
230 感应式电供给系统 CN201180033211.X 2011-06-15 CN102959823A 2013-03-06 D.亨特; J.H.A.M.贾科布斯; E.T.费拉里; R.P.范戈科姆; P.J.布雷梅; B.J.E.霍特勒; R.C.豪特彭; J.J.维雷亨
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向电接收设备(30)提供电力的电力供给设备(20),所述电力供给设备(20)包括两平板(22)、被设置成耦合到AC电源(41)的两个电极结构(23,43,81,82)以及至少一个电力发送器(21)。每一个电极结构(23,43,81,82)附着到所述两块平板(22)的其中之一。所述电力发送器(21)位于两块平板(22)之间,并且包括导电线圈(28)以及耦合到所述导电线圈(28)的至少两个电接触件(25)。所述平板(22)和电力发送器(21)被设置成使得电力发送器(21)在平行于平板(22)表面的方向上可移动,其中所述电接触件(25)与对应的两个电极结构(23,43,81,82)接触以便从AC电源(41)获得电力。
231 电源设备和系统 CN200780035336.X 2007-08-22 CN101682215B 2013-02-20 姚奎; 陈怡渊
具有电极化元件的电源设备和系统,在该电极化元件中剩余电极化形成且保持。电极形成于电极化元件上并且剩余电极化在电极上产生电势。电路与电极化元件耦合以控制在电极上吸引和分布的外部电荷。为了在电极上建立电势,电极可以通过控制外部电荷分布而输出电流。电极化元件可以由电材料制成,铁电材料包括铁电体陶瓷、铁电多层陶瓷、铁电单晶、铁电薄膜、铁电厚膜和铁电聚合物,以及一切其它的其中具有保持电极化的材料。对于许多包括RF系统的应用,根据本发明制作的电源设备和系统具有很长的备用时间,小的尺寸和高的效率。
232 供电设备、电子装置和控制方法 CN201210276191.5 2012-08-03 CN102916496A 2013-02-06 深谷雄大
发明涉及一种供电设备、电子装置和控制方法。所述供电设备包括:输出单元,用于向电子装置无线地输出电;以及设置单元,用于设置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所述第一时间包括所述输出单元输出第一电力的时间段。所述第二时间包括所述输出单元输出第二电力的时间段。
233 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 CN201210375998.4 2012-10-08 CN102904301A 2013-01-30 党松
发明公开了一种终端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能够对多个充电网络进行扫描,随时随地补充电,延长续航时间,该方法包括:首先确定需要充电时,触发终端在充电网络频段上进行扫描;当扫描到至少一个充电网络后,判断并选择适用的充电网络作为当前充电网络对所述终端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与当前充电网络断开;该装置包括:扫描模、判断模块和充电模块。
234 完全支持无线外围应用的系统集成 CN201210273237.8 2012-05-22 CN102902651A 2013-01-30 G·A·凯恩; J·沃什
发明为完全支持无线外围应用的系统集成。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各个方面,公开一种方法和设备,其包括主机计算装置以及均集成在主机计算装置的电路板上的无线功率传输模和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的特征。主机计算装置配置成在分别从无线功率传输模块和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接收到功率和多媒体数据时将功率和多媒体数据传送到外围装置。外围装置配置成从主机计算装置无线地接收功率和多媒体数据,并将所接收的功率和多媒体数据分别提供到无线功率接收模块和无线数据接收模块以进行处理,这两个接收模块均集成在外围装置的电路板上。
235 发送设备和电力传输系统 CN201180009626.3 2011-05-13 CN102893494A 2013-01-23 市川敬一; 亨利·邦达尔
提供了电发送设备和电力传输系统,抑制不必要的电磁场从电力接收设备的无源电极泄漏以及电晕放电的发生。电力发送设备包括高频高压产生电路(13),将高频高压施加至电力发送设备侧有源电极(11)和电力发送设备侧无源电极(12)之间,述电力发送设备侧无源电极(12)以围绕电力发送设备侧有源电极(11)和高频高压产生电路(13)的方式而放置。在电势实质上等于接地电势的电力发送设备(101)的接地和电力发送设备侧无源电极(12)之间提供了辅助高频高压产生电路(33)。辅助高频高压产生电路(33)抑制电力接收设备侧无源电极(22)相对于接地电势的电势变化。
236 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方法和装置 CN201180013574.7 2011-03-10 CN102812618A 2012-12-05 元银泰; 朴承勋; 朴浚皓; 高俊豪; 郑熙远; 孙载承
双向无线充电方法包括:如果需要进行充电,则对请求电子设备执行模式改变,从至少一个电子设备请求充电,从已经收到充电请求的至少一个电子设备接收状态信息,基于状态信息选择电子设备,并且通过接收从所选择的至少一个电子设备提供的功率来执行充电。
237 无线电接收器 CN201180011054.2 2011-02-15 CN102782982A 2012-11-14 琳达·S·艾里什
示范性实施例是针对将在接收天线处所接收的无线电传递到负载。一种方法可包括在用于将能量存储于所述天线内的充电阶段期间使所述天线的每一端子耦合到接地电压。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在用于将能量从所述天线传送到输出的输出阶段期间使所述天线的至少一个端子耦合到所述输出。
238 无线非辐射能量传递 CN200680032299.2 2006-07-05 CN101258658B 2012-11-14 J·D·琼诺保罗斯; A·卡拉里斯; M·索尔亚契奇
一种电磁能量传递设备包括用于从外部电源接收能量的第一共振器结构。该第一共振器结构具有第一品质因数。第二共振器结构被设置在远离第一共振器结构的位置,向外部负载供应有用工作功率。第二共振器结构具有第二品质因数。两个共振器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每个共振器的特征尺寸。在第一共振器结构和第二共振器结构之间的非辐射能量传递是通过它们的共振场渐消迹线的耦合进行的。
239 用于食物准备的系统和方法 CN200780018685.0 2007-01-31 CN101449625B 2012-11-07 D·W·巴曼; J·J·洛德; N·P·斯蒂恩; W·J·巴赫曼
一种食物准备系统,包括为烹饪用具提供能量的非接触电源。该食物准备系统包括使得在食物用具和系统之间能够通信的通信系统。所述用具发送识别标志给系统。如果用具不具有发射器,系统试图根据用具的功率消耗特征来确定用具的类型。如果用具不能被特征化,该食物准备系统可以被手工操作。
240 功率传输系统 CN201180008810.6 2011-05-16 CN102754306A 2012-10-24 市川敬一; 亨利·邦达尔
将高频高电压发生器(11)所产生的频率确定为功率发送装置(101)的谐振电路和功率接收装置(201)的谐振电路为耦合的状态下产生的2个耦合模式的频率中的高频侧的频率。由此,功率发送装置(101)的有源电极(3)和功率接收装置(201)的有源电极(6)的电荷成为相互相同极性,功率发送装置(101)的无源电极(2)和功率接收装置(201)的无源电极(7)的电位成为相互相同极性。若将功率发送装置(101)的无源电极(2)与接地连接,则无源电极(2)的电位成为0V。由此,功率接收装置(201)的无源电极(7)的电位也成为大致0V。由此,构成了能抑制来自功率接收装置的无源电极的不需要磁场辐射的功率传输系统。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