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41 方法和装置以及通过该方法获得的带材 CN201180062262.5 2011-12-22 CN103732803A 2014-04-16 D·孔泰
带材的方法,其包括:提供带材(1),提供包括图案化的窗口的掩蔽带(18),提供含有镀液的镀罐(13),所述带材和所述掩蔽带的组装件在镀槽中连续运动,从而在所述镀罐中用所述掩蔽带的结构遮盖所述带材的部分。
142 包括密封元件的电连接器及其装配过程 CN201310485093.7 2013-10-16 CN103730763A 2014-04-16 A·根塔; 拉乌尔·萨尼尼
发明涉及包括密封元件的电连接器及其装配过程。电连接器(1)包括包含用于每个关联于各自的导体(5)的多个端子触头(4)的多个插座(3)的连接器主体(2)和在横向于与端子触头(4)关联的导体(5)的平面中容纳于连接器主体(2)以便围绕导体(5)提供密封的可弹性变形电绝缘材料层形式的至少一个密封元件(6)。连接器主体(2)设置导向通道(20),用于通过平行于其平面移动密封层(16),在连接器主体(2)中滑动安装密封层(16),使得在端子触头(6)及各自的导体(5)已容纳在连接器主体(2)中后,密封层(16)能插到连接器主体(2),且使得密封层(16)在导体(5)周围滑动接合直到达到最终安装位置
143 机动车导线连接元件 CN200980130103.7 2009-05-08 CN102113177B 2014-04-16 马丁·施洛姆斯; 塞巴斯蒂安·马滕斯; 弗朗茨-约瑟夫·利茨
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导线连接元件(2),其具有第一平板件(4)和配件(6),该配件与平板件的表面大体上平面齐平地设置在该平板件中。为了确保实现与不同导线的连接,根据本发明,使平板件(4)基本上完全上金属镀层(12),并且使配件(6)局部镀上金属镀层(12)。
144 汇流条切割单元、汇流条切割方法及车辆的内部照明装置 CN201280037614.6 2012-07-25 CN103718659A 2014-04-09 酒井学
一种汇流条切割单元(30),用于切割具有多个汇流条(17)的汇流条板的桥接部(16a)使得汇流条分别用作电路,该多个汇流条利用桥接部互相联接,包括:装接部,汇流条板装接于该装接部;收纳部(38),该收纳部(38)收纳当朝着装接部向下按压汇流条板的桥接部时通过切割汇流条板的桥接部而形成的桥接片;和焊接部(37),该焊接部(37)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焊接到收纳在收纳部中的桥接片。
145 连接器用端子 CN201280036801.2 2012-07-25 CN103718390A 2014-04-09 沓名阳二
提供了一种要经过防插塞插入的防水连接器用端子。该端子的嵌合管部具有方管状,并且包括第一至第三壁。第一壁具有在端子的纵向上延伸的一侧;该第二壁与第一壁垂直地从该一侧延伸,并且具有在相对于第一壁的相反侧处在纵向上延伸的侧缘。第三壁与第一壁对置,并且具有在纵向上延伸并且接触该第二壁的侧缘的侧缘。接合片与第三壁垂直地从第三壁的侧缘延伸,以与第二壁重叠。第二壁形成有容纳接合片的凹部。
146 电化学检测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280034303.4 2012-12-12 CN103649742A 2014-03-19 山下嘉久; 中谷诚一; 小掠哲义; 平野浩一; 高桥诚; 有本聪
电化学检测器(100)是通过使化还原作用循环发生来检测液体中的物质的电化学检测器,具备:具有第1电极面(20a)的第1工作电极(20);具有第2电极面(40a)的第2工作电极(40);和多个绝缘性的间隔物粒子(50),使所述第1以及第2电极面(20a、40a)面对面配置,以使得在所述第1以及第2电极面(20a、40a)间形成电场(F),多个间隔物粒子(50)沿所述第1以及第2电极面(20a、40a)配置,以使所述第1以及第2电极面(20a、40a)分离。
147 主动心脏电导线的组装 CN201280033000.0 2012-06-28 CN103648580A 2014-03-19 杨莹; 程志军; 魏勇强; 闻靖
通过将内导体耦合到连接器针以形成内导体组件,来组装主动双极心脏电导线。内导体组件被穿过连接器绝缘件。绝缘管被放置在内线圈上。绝缘管的近端被套接在连接器绝缘件的远端延伸部上。外导体线圈被耦合到环连接器以形成外导体组件。内导体组件穿过外导体组件。环连接器被套接在连接器绝缘件的远端延伸部和绝缘管上。近端密封件被套接在连接器针的插口端上。近端密封件坐落在连接器绝缘件的近端延伸部上。
148 端子接头和设置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 CN201110030748.2 2011-01-25 CN102170067B 2014-03-05 铃木雅和
发明涉及端子接头和设置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其目的是防止定矛杆被拉入到端子接头的主体中的同时产生不希望的变形。端子接头(30)包括大致呈矩形管的主部(31),该主部(31)形成有在外表面中敞开的锁定孔(42)。端子接头(30)插入到形成在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壳体(10)中的腔体(12)中,并且通过使锁定孔(42)与呈沿腔体(12)的内壁延伸的悬臂形式的锁定矛杆(13)接合而保持。在主部(31)中形成限制部(44),当锁定矛杆(13)以不正确的方式进入主部(31)中时,该限制部(44)将与锁定矛杆(13)形成接触以防止锁定矛杆(13)的任何进一步的进入移动。
149 包括可移动连接器的端口 CN201180071404.4 2011-06-28 CN103582980A 2014-02-12 马克·大卫·塞纳托里
一种计算系统的端口包括在凹入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能移动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响应于插头而从凹入位置延伸到伸出位置。
150 连接端子和制造连接端子的方法 CN201280027273.4 2012-05-31 CN103582977A 2014-02-12 宇野亮辅; 兒玉晋司
一种连接端子(1),该连接端子(1)设置有:端子连接部(2),配合端子连接到该端子连接部(2);电线连接部(10),电线(W)连接到该电线连接部(10);颈部(20),该颈部(20)连接端子连接部(2)和电线连接部(10);以及树脂覆盖部(30),该树脂覆盖部(30)覆盖电线连接部(10)和电线(W)的连接部。颈部(20)包括:底面壁(21);和一对侧面壁(22),该对侧壁(22)布置成在底面壁(21)的两侧直立并且具有彼此均等间隔的平行壁部(22a)。
151 连接体、连接体的制造方法、蓄电元件以及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 CN201280027746.0 2012-08-28 CN103582965A 2014-02-12 胸永训良; 中村拓; 益子涉; 田才博志
提供一种连接体、连接体的制造方法、蓄电元件以及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使锂离子二次电池等非电解质二次电池或其他电池等蓄电元件的耐久性提高。连接体(2)对发电要素(11)和位于收纳发电要素的作为元件容器的容器主体(11)以及盖部(20)的表面上的电极部(23)的连接端子(32)进行电连接,连接体具备板部(2a)和凸部(2b),板部沿盖部(20)的表面形成,凸部在板部(2a)的表面上的、相对于连接端子(32)的螺栓部(32a)的位置偏心的位置,以凸部的前端(2b1)与所述发电要素对置的方式突出,并且凸部的根部(2b2)的周缘被所述板部的主面包围。
152 用于在诸如开关触头或插接触头的电接触元件上制作至少一个功能区域的方法 CN201280019943.8 2012-04-02 CN103503239A 2014-01-08 H.施米特; M.雷德纳; S.萨克斯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电接触元件(30)上制作至少一个功能区域(1)的方法,接触元件例如开关触头或插接触头。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区域(1),例如接触位置或用于压接或焊接的连接区域被限制到接触元件的局部区域。为了防止湿化学方法中的不利的高环境负担,以及克服物理技术中的热导致非常小的材料的限制,从而实质上改善两个技术中的用于选择和构造的空间可能性,提供了本发明,至少一个材料涂层(4)在所述功能区域(1)中被以高选择方式涂敷至所述接触元件,并且诸如离子和/或电子束形式的高能热辐射线(9)随后被定向至至少一个材料涂层(4)上。材料涂层(4)可保护新的材料或材料组合,其不能由以前的方法提供。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作这样的功能区域和这样的接触元件的装置,所述接触元件具有上述功能区域(1),接触元件(30)按照以上方法制作。
153 端子配件 CN201280018962.9 2012-04-17 CN103493301A 2014-01-01 小岛弘嗣; 塚本節
发明提供了一种端子配件,通过使构成电接触部的多个弹性片之间的位移量均匀,该端子配件确保插入到电接触部内的插塞的恒定接触负荷。端子配件(1、1’)包括通过使导电金属板的两端互相接近并且互相接合而得到的筒状电接触部(2)。电接触部(2)包括在筒长方向N上延伸并且在电接触部(2)的周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狭缝(20、21、22、23和26)。在狭缝(20、21、22、23和26)中,距离位于金属板的两端处的接合部最远设置的狭缝(23、26)在筒长方向(N)具有比其它狭缝(20、21和22)大的尺寸。
154 电连接器 CN201310304669.5 2008-02-22 CN103457072A 2013-12-18 R·T·德布利克; G·德勒施贝克; T·古森斯; P·普尔特
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其具有后侧和适配侧并且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接触件接收空间和至少一个非接触件接收空间的壳体,这些空间沿着从适配侧朝向后侧的方向延伸。非接触件接收空间被设置成用于接收适配连接器的壳体的一部分并且具有与从适配侧朝向后侧的方向大致垂直的大体修圆横截面形状。
155 接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1280013186.3 2012-02-09 CN103444002A 2013-12-11 B·拉泰; S·克勒特; J·施奈德; G·苏瓦耶; J·施蒂尔; P·温克勒; R·迈尔; G·耶尼希; B·布赫霍尔茨; S·拉斯
发明涉及一种接触元件,其用于与构成在一个主体(10)上、尤其一个气体传感器的陶瓷传感器元件上的电接触位置(14)相接触,该接触元件具有一个用于合地紧贴在接触位置(14)上的接触位置侧的元件区段(11)、一个用于与一电的连接导体(15)连接的连接侧的元件区段(12)及一个使这两个元件区段(11,12)相互连接的用于补偿热膨胀的中间区段(13)。为了尤其是通过节省用于接触元件的贵的耐热的材料来降低制造成本和为了降低随后装配时的装配成本,至少接触位置侧的元件区段及连接侧的元件区段(11,12)由具有与相应的元件区段(11,12)的功能适配的材料特性的不同的、材料锁合地连接的材料组成。
156 一种金属端子的压接区域的加工方法和装置 CN201080013568.7 2010-10-28 CN102598423B 2013-11-27 李圣佳; 汪增荣
提供了一种金属端子的压接区域的加工方法和装置。该加工方法包括将金属端子传送到上倒角工位(301);对金属端子的上压接区域进行上倒角(302);将金属端子传送到下倒角工位(303);对金属端子的下压接区域进行下倒角(304)。上述加工方法可保证该金属端子的各个圆角出现圆滑的过渡连接,因此该金属端子适用于与PCB的通孔连接而不会刺破PCB通孔的层,保证了与PCB接触稳定性
157 端子制造方法和基板连接器 CN201310150336.1 2013-04-26 CN103378531A 2013-10-30 小林和将
发明涉及一种端子制造方法和基板连接器,其目的在于,通过在回流焊接中减少连接所需的焊料量而使焊料的每个印刷范围更小,从而使端子之间的间隔更小。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端子(10)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端子包括基板连接部(12),所述基板连接部能够被连接到形成为穿透基板(B)的圆形通孔(B1)。所述制造方法包括:通过将线材拉拔通过线材拉拔模具的开口而制造具有内为钝角的多边形横截面的线材的线材拉拔步骤,所述开口具有内角为钝角的多边形形状;对所述线材进行表面处理的表面处理步骤;以及将经受表面处理的线材切断至特定长度以形成端子(10)的切断步骤。
158 卡导引件接地条 CN201180067829.8 2011-12-17 CN103370995A 2013-10-23 D·C·格林; J·E·克兰
描述了一种接地条,该接地条被构造成沿着基板的边缘部安装,以用于在所述基板和卡导引件之间建立电接地接触。所述接地条构件包括一体的接地构件。每个接地构件均包括对置的侧壁部,这些侧壁部限定导槽,所述导槽构造成接收基板的边缘部。每个接地构件的所述侧壁部被构造成当所述基板的所述边缘部被接收在所述导槽中时与所述基板接合,从而有助于将所述基板的所述边缘部保持在所述导槽中。每个接构件还包括接触元件,所述接触元件大体上布置在所述导槽的上方。所述接触元件与所述接地构件的对置的侧壁部中的至少一个侧壁部一体地形成并且被构造成当所述接地构件被安装到所述基板并且被定位在卡导引件中时与所述卡导引件建立电接触。
159 连接器 CN201310180196.2 2005-03-28 CN103311717A 2013-09-18 大仓健治
一种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包括:插头,包含插头本体、和固持在插头本体两侧壁上的插头端子;和插座,包含:插座本体,由绝缘材料形成并具有与插头嵌合的插槽;和插座端子,固持在插座本体插槽的两侧壁上,当插头嵌合于插槽时插座端子与插头端子接触;通过冲压加工在带状金属板上沿彼此相对的两行,以预定间距形成与插头端子形状相同的导电端子;将形成于金属板上的两行导电端子中的导电端子嵌入模具中,导电端子的对数比多对插头端子大2;用于绝缘树脂的嵌入模制将嵌入到模具中的导电端子中位于两侧的两对导电端子埋置到插头本体长度方向上两端部的附近内;及将通过嵌入模制与插头本体一体化的导电端子从金属板上切下,其能制造小型插头。
160 负极的制造方法以及锂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CN201310059609.1 2013-02-17 CN103258991A 2013-08-21 荻野清文
发明的目的之一是在电极的制造工序中减少制造工序数并且抑制该电极的损坏而得到可靠性高的锂二次电池。本发明涉及一种负极的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混合石墨烯、多个粒子状的负极活性物质和聚酰亚胺的前驱体而形成浆料;将该浆料涂敷在负极集流体上;通过对涂敷在该负极集流体上的浆料以200℃以上且400℃以下进行加热,使该聚酰亚胺的前驱体亚胺化;以及通过用来使该聚酰亚胺的前驱体亚胺化的所述加热处理,进行该氧化石墨烯的还原。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