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41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CN201110229495.1 2011-08-11 CN102566143A 2012-07-11 角张祐一; 佐藤达弥
发明要解决的是因图像输出部和相位差板产生位置偏移,导致的立体图像的画质降低的问题。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包括输出含有一偏光的图像光的图像输出部,所述图像输出部包含具有透明玻璃的保持基板,保持在所述保持基板上的光学元件,以及通过第一粘接层粘贴在所述保持基板上所保持的所述光学元件一侧的对侧上的树脂材质的偏光板;以及通过第二粘接层粘贴在所述偏光板上的相位差板,所述相位差板具有透明的树脂基材、及配置在所述树脂基材上,将入射的所述图像光以彼此不同的偏光来输出的多个相位差部,所述第二粘接层的硬度在所述第一粘接层的硬度之上。
42 液晶显示装置 CN201080023230.X 2010-05-17 CN102449541A 2012-05-09 熊木贵矢
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均匀地对液晶显示面板进行透射照明,并且显示光(L)为所需的色度。照明机构(19)包括第一发光元件(20)和第二发光元件(21),该第一发光元件(20)发出具有第一色的第一光(L1),该第二发光元件(21)发出具有第二色的第二光(L2),通过具有第一光(L1)和第二光(L2)的照明光(L3)对液晶显示面板(18)进行照明。偏振部件(27)将照明光(L3)反射。检测机构(28)检测已透射偏振部件(27)的照明光(L4),输出色度数据。控制机构(56)根据色度数据,调整向上述第一发光元件(20)和上述第二发光元件(21)中的至少一者供给的电。偏振部件(27)由线栅偏振片构成。
43 背光组件 CN201010279221.9 2010-09-09 CN102080785A 2011-06-01 赵珠完; 沈成圭; 李相勋; 金柱泳; 辛宅善; 朴振熙; 崔光旭
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组件,其包括:多个点光源、导光板(“LGP”)以及印刷电路板(“PCB”)。LGP具有:光入射到其上的光入射面、从光入射面的边缘部分延伸的侧面、以及从侧面朝着其内部形成的固定沟槽。该PCB包括:点光源沿第一方向设置在其中的点光源设置部、从点光源设置部沿与第一方向实质上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延伸部、以及固定在延伸部的端部的突起。PCB的突起与LGP的固定沟槽相接合。
44 加固框架、部件单元和显示装置 CN200980124175.0 2009-05-07 CN102077262A 2011-05-25 伊藤康司; 住江信二; 尾上正人; 武田大辅
发明提供一种加固框架(38),其安装于在显示装置(69)中发热的部件单元的外装部件(37),在加固框架(38)的内部包括第一散热片。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部件单元(液晶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源单元等)由于驱动而产生的热量、例如部件单元中包括的各种元件的驱动热传导至该部件单元的外装部件(37),该驱动热也会传导至与该外装部件(37)接触的加固框架(38),进一步,该驱动热通过第一散热片被散热。因此,部件单元中的各种元件等不因驱动热而劣化。
45 波长转换激光光源及图像显示装置 CN201080001406.1 2010-02-25 CN102007448A 2011-04-06 堀川信之; 古屋博之; 水岛哲郎; 楠龟弘一; 杉田知也; 山本和久
发明所提供的波长转换激光光源包括用于生成基波的基波激光光源(1)、相互面对而配置的第一凹面镜及第二凹面镜(4、5)、配置在所述第一凹面镜与所述第二凹面镜之间用于转换基波的波长的波长转换元件(3)、以及用于控制波长转换元件的温度温度控制部(8),在波长转换元件基波的一部分被波长转换,并且,未被波长转换的基波经第一及第二凹面镜反射而反复射入波长转换元件从而被波长转换,温度控制部被配置成与波长转换元件相邻接,基于基波吸收部(18)射向温度控制部的基波的光量减少。
46 电光显示装置以及投影机 CN201010197470.3 2010-06-03 CN101907797A 2010-12-08 饭岛千代明; 西田和弘; 滨胜光
发明提供具备透射型液晶面板并进一步抑制显示不均的电光显示装置及投影机。包括驱动基板(73)、对向基板(72)、出射侧防尘基板(74b)和入射侧防尘基板(74a)等多个要素基板的热膨胀系数值中任意一个为负,任意一个为正。结果起到下述作用:使得在负热膨胀系数的要素基板内由于因温度分布等发生的应变而施加给通过光的相位差与在正热膨胀系数的要素基板内由于因温度分布等发生的应变而施加给通过光的相位差相互抵消。故与通过各个要素基板(73、72、74b、74a)的应变降低实现的相位差降低的效果相比,能增大通过多个要素基板的整体实现的相位差降低的效果,能进一步抑制液晶单元(26a、26b、26c)的显示不均。
47 相位差板 CN200910127724.1 2009-03-18 CN101539643A 2009-09-23 波多野拓; 山中俊介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高温环境下放置也不引起液晶显示装置的双折射补偿发生变化的相位差板。所述的相位差板包含层压膜,该层压膜含有A层和B层,所述A层由具有正的固有双折射值且载荷变形温度为Ts(A)的材料制成,所述B层由具有负的固有双折射值且载荷变形温度为Ts(B)的材料制成;所述Ts(A)与所述Ts(B)之差在5℃以上。该相位差板在可进行拉伸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单向拉伸后其相位差相对于拉伸前的相位差满足特定的关系,且波长550nm的光以0度入射入射时的延迟Re(nm)及波长550nm的光以40度入射角入射时的延迟R40(nm)满足特定的关系。
48 光学装置及具备该光学装置的投影机 CN200710096487.8 2007-04-19 CN101063795A 2007-10-31 北林雅志
发明提供通过简单的构成减少了像素偏移发生的光学装置,及具有该光学装置的投影机。多个光调制装置(35R、35G、35B),分别与十字分色棱镜(38)的入射面(Sr、Sg、Sb)相对,并且作为构成部位的一部分的液晶(32R、32G、32B)由设置于十字分色棱镜(38)的上面及下面的支持基板(40、41)通过固定框(44)分别支持。由此,在光学装置(30)中,即使支持基板(40、41)的热膨胀系数与十字分色棱镜(38)不同,该支持基板中的面方向的尺寸变化也发生于与光调制装置(35R、35G、35B)的对准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
49 反射薄片、背光组件、以及显示装置 CN200510114960.1 2005-11-16 CN1776495A 2006-05-24 郑斗焕
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显示质量的反射薄片、包括该反射薄片的背光单元、以及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反射薄片包括反射层和散热层。反射层反射从光源提供的光。散热层与反射层接触以散发从光源产生的热量。散热层将光源与容纳件绝缘,以抑制电源的泄漏电流
50 光学元件,激光光源,激光设备,以及制作光学元件的方法 CN200410028222.0 1996-05-30 CN1540817A 2004-10-27 山本和久; 水内公典; 北冈康夫; 加藤诚
在一个LiTaO3基底1中形成了一些畴反转层3之后,形成一个光学波导。通过对这样形成的光学波长转换元件进行低温退火,便形成一个稳定质子交换层8,其中在高温退火过程中所产生的折射率增大被减少,由此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光学波长转换元件。这样,相位匹配波长变得恒定,谐波输出的变化被消除。结果,对于利用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光学波长转换元件而言,提供了高度可靠的元件。
51 光学元件,激光光源,激光设备,以及制作光学元件的方法 CN200410028220.1 1996-05-30 CN1540816A 2004-10-27 山本和久; 水内公典; 北冈康夫; 加藤诚
在一个LiTaO3基底1中形成了一些畴反转层3之后,形成一个光学波导。通过对这样形成的光学波长转换元件进行低温退火,便形成一个稳定质子交换层8,其中在高温退火过程中所产生的折射率增大被减少,由此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光学波长转换元件。这样,相位匹配波长变得恒定,谐波输出的变化被消除。结果,对于利用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光学波长转换元件而言,提供了高度可靠的元件。
52 光学元件,激光光源,激光设备,以及制作光学元件的方法 CN96195433.7 1996-05-30 CN1154878C 2004-06-23 山本和久; 水内公典; 北冈康夫; 加藤诚
在一个LiTaO3基底1中形成了一些畴反转层3之后,形成一个光学波导。通过对这样形成的光学波长转换元件进行低温退火,便形成一个稳定质子交换层8,其中在高温退火过程中所产生的折射率增大被减少,由此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光学波长转换元件。这样,相位匹配波长变得恒定,谐波输出的变化被消除。结果,对于利用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光学波长转换元件而言,提供了高度可靠的元件。
53 液晶显示器 CN98117864.2 1998-07-31 CN1139002C 2004-02-18 金兑承
一种液晶显示器由两个衬底、导电层、液晶、密封层、绝热层和偏振膜组成;两个衬底以预定的距离彼此隔开;每个导电层均形成在衬底的内表面并彼此面对面放置;液晶注入到导电层之间;密封层用于把衬底粘接在一起;绝热层在外部包住衬底和密封层;并且每个偏振膜均固定在衬底的外测,同时使绝热层放置其间。
54 液晶显示器 CN98117864.2 1998-07-31 CN1208180A 1999-02-17 金兑承
一种液晶显示器由两个衬底、导电层、液晶、密封层、绝热层和偏振膜组成;两个衬底以预定的距离彼此隔开;每个导电层均形成在衬底的内表面并彼此面对面放置;液晶注入到导电层之间;密封层用于把衬底粘接在一起;绝热层在外部包住衬底和密封层;并且每个偏振膜均固定在衬底的外侧,同时使绝热层放置其间。
55 光学元件,激光光源,激光设备,以及制作光学元件的方法 CN96195433.7 1996-05-30 CN1190472A 1998-08-12 山本和久; 水内公典; 北冈康夫; 加藤诚
在一个LiTaO3基底1中形成了一些畴反转层3之后,形成一个光学波导。通过对这样形成的光学波长转换元件进行低温退火,便形成一个稳定质子交换层8,其中在高温退火过程中所产生的折射率增大被减少,由此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光学波长转换元件。这样,相位匹配波长变得恒定,谐波输出的变化被消除。结果,对于利用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光学波长转换元件而言,提供了高度可靠的元件。
56 半导体元件以及光半导体元件的控制方法 CN201280071654.2 2012-03-29 CN104169785B 2017-02-22 秋山知之
半导体元件具有:环形波导,以及蛇形波导,与所述环形波导光学连接且蜿蜒延伸而包围所述环形波导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蛇形波导吸收从所述环形波导导入至所述蛇形波导的入射光,来对所述环形波导进行加热。
57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CN201610482849.6 2016-06-27 CN105892134A 2016-08-24 王炎
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用以解决液晶面板在进行品质评价的过程中,由于液晶的热胀冷缩性质,液晶面板盒内的液晶体积会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液晶面板出现气泡不良或者波纹的不良的问题。该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对向基板,液晶,与液晶直接接触,且具有冷胀热缩性质的补偿结构;其中补偿结构用于补偿液晶在膨胀或收缩之后的体积变化,以使显示面板的盒厚保持不变。在显示面板的液晶中设置有冷胀热缩的补偿结构,由于补偿结构冷胀热缩的性质与液晶热胀冷缩性质相反,通过调节补偿结构的用量可以有效的补偿液晶在高低温测试条件下的体积变化,从而避免显示面板在高低温的测试中出现各种不良现象。
58 背光组件 CN201010279221.9 2010-09-09 CN102080785B 2016-06-22 赵珠完; 沈成圭; 李相勋; 金柱泳; 辛宅善; 朴振熙; 崔光旭
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组件,其包括:多个点光源、导光板(“LGP”)以及印刷电路板(“PCB”)。LGP具有:光入射到其上的光入射面、从光入射面的边缘部分延伸的侧面、以及从侧面朝着其内部形成的固定沟槽。该PCB包括:点光源沿第一方向设置在其中的点光源设置部、从点光源设置部沿与第一方向实质上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延伸部、以及固定在延伸部的端部的突起。PCB的突起与LGP的固定沟槽相接合。
59 有源矩阵基板和显示装置 CN201480017538.1 2014-02-25 CN105122338A 2015-12-02 横井安弘; 原田光徳
有源矩阵基板(5)中,具备:第1无机绝缘膜(第1绝缘层)(22),其设置在栅极绝缘膜(绝缘膜)(21)上;有机绝缘膜(第2绝缘层)(23),其设置在第1无机绝缘膜(22)上,并且热膨胀系数与该第1无机绝缘膜(22)相互不同;以及第2无机绝缘膜(第3绝缘层)(24),其以覆盖有机绝缘膜(23)的方式设置,并且其一部分与第1无机绝缘膜(22)接触。在栅极绝缘膜(21)上不存在有机绝缘膜(23)的第2无机绝缘膜(24)的部分设置有切口部(K1)。
60 光学器件 CN201080052993.7 2010-11-24 CN102667578B 2015-09-23 泷泽亨; 野崎孝明; 阿部洋辅
发明的光学器件(20)是使形成了光波导路(8)的光学元件(6)接合到基板(2)的器件,特征在于,在与光学元件(6)的基板(2)对置的面上,形成光波导路(8)和用于加热光波导路(8)的薄膜加热器(4),光学元件(6)和基板(2)通过由金属材料构成的第1接合部(12)和第2接合部(14)接合,经由第1接合部(12)和第2接合部(14),薄膜加热器(4)与基板(2)上的布线导通连接。通过设为这样的构成,不需要另外设置导通连接用的布线,从而能够消除光学元件(6)上的冗余区域而实现小型化,且能够简化制造工序。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