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发动机或泵 / 制冷或冷却;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热泵系统;冰的制造或储存;气体的液化或固化 / 制冷机,制冷设备或系统;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热泵系统 / 具有复迭式回路运行的压缩机、装置或系统,即用两个或多个环路,从一个环路中的冷凝器得到的热量由另一个环路的蒸发器吸收(F25B 9/00优先)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61 空气调节装置 CN201180071153.X 2011-06-16 CN103562648A 2014-02-05 本村祐治; 森本修; 岛本大祐; 东幸志
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具有:制冷剂循环回路(A),具有压缩机(10)、第一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1)、多个热介质间换热器(25)、第一节流装置(26)及热源侧换热器(12),制冷剂在它们之间循环而构成制冷循环;热介质循环回路(B),具有多个热介质间换热器(25)、(31)及多个利用侧换热器(35),热介质在它们之间循环,其中,还具有:热介质蓄能部(60),被连接在热介质循环回路(B),并存储热介质;蓄能部内换热器(25c),被连接在制冷剂循环回路(A),通过被供给的热源侧制冷剂加热或冷却热介质蓄能部(60)内的热介质,将在热介质蓄能部(60)中加热且存储在热介质蓄能部(60)的被加热蓄能的热介质输送到要求制热运转的利用侧换热器(35),或者将在热介质蓄能部(60)中被冷却且存储在热介质蓄能部(60)的被冷却蓄能的热介质输送到要求制冷运转的利用侧换热器(35)。
62 式供热装置 CN201010138422.7 2010-03-19 CN102072559B 2013-09-25 陈深元; 李应烈; 金范锡; 朴相炅
发明提供一种式供热装置,其包括级联循环单元,其包括:使低温冷冻循环的第一制冷剂与高温冷冻循环的第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级联热交换器;上述高温冷冻循环的第二制冷剂被冷凝时对水进行加热的水制冷剂热交换器,上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连接到需要供热水处和水循环流路上,该热泵式供热水装置包括:制冷剂注入流路,其在上述级联热交换器和低温冷冻循环的蒸发器之间被分支而向低温冷冻循环的低压侧压缩机注入制冷剂,或在上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和级联热交换器之间被分支而向高温冷冻循环的高压侧压缩机注入制冷剂;气体制冷剂调节,其设置在制冷剂注入流路上,并根据上述需要供热水处的负荷进行调节。从而,能够有效地向需要供热水处供应高温水,在寒冷地区也能够有效防止因室外低温引起的制热效率的减少。
63 用于具有冷却塔的冷却系统的热虹吸冷却器 CN201080067061.X 2010-07-21 CN103282734A 2013-09-04 J·W·福隆; J·W·皮利什; D·E·莱曼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冷却系统可包含:热虹吸冷却器,其通过干式冷却来冷却冷却流体;以及冷却塔,其通过蒸发冷却来冷却冷却流体。所述热虹吸冷却器可使用自然对流来在壳管式蒸发器与空气冷却式冷凝器之间循环冷冻剂。所述热虹吸冷却器可位于所述冷却系统中处于所述冷却塔上游且与所述冷却塔串联,且可在所述热虹吸冷却器比所述冷却塔操作起来更经济和/或更资源有效时操作。根据某些实施例,可使用例如环境温度、电成本和成本等因素以及其它因素来确定是操作所述热虹吸冷却器、操作所述冷却塔还是操作这两者。
64 二元制冷循环装置 CN201280004069.0 2012-03-16 CN103250012A 2013-08-14 浅利峻; 图司贵宏
发明的二元制冷循环装置将高温侧制冷回路和低温侧制冷回路装载在同一壳体内,其中,所述高温侧制冷回路利用制冷剂配管将高温侧压缩机、高温侧冷凝器、高温侧膨胀装置、级联热交换器连通,所述低温侧制冷回路利用制冷剂配管将低温侧压缩机、所述级联热交换器、低温侧膨胀装置和空气热交换器连通。二元制冷循环装置使所述高温侧制冷回路的高温侧压缩机和所述低温侧制冷回路的低温侧压缩机的至少一方与变频器装置连接,所述二元制冷循环装置具有控制元件,在制冷循环运转启动时,所述控制元件对所述变频器装置进行控制,以使所述高温侧压缩机的设定运转频率比低温侧压缩机的设定运转频率大。
65 系统 CN201080009557.1 2010-02-23 CN102326035B 2013-08-07 本田雅裕
一种系统(1),包括:热源侧制冷剂回路(20),该热源侧制冷剂回路具有热源侧压缩机(21)、作为热源侧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41a)、作为热源侧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热源侧热交换器(24);以及利用侧制冷剂回路(40a),该利用侧制冷剂回路具有对相当于饱和气体温度65℃的压的计示压力在2.8MPa以下的利用侧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利用侧压缩机(62a)、作为利用侧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来加热介质的制冷剂-水热交换器(65a)、通过热源侧制冷剂的散热而作为利用侧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41a),在该热泵系统中,被封入利用侧制冷剂回路(40a)中的利用侧制冷剂的重量是为润滑利用侧压缩机(62a)而被封入的制冷机油的重量的1~3倍。
66 式制热装置 CN201180053299.1 2011-09-20 CN103210264A 2013-07-17 粕谷润一郎; 狩野靖明; 石井焦
一级侧单元构成为使制冷剂依次在第一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级联式热交换器、第一膨胀蒸发器中循环并在该第一热交换器中与制热单元的热媒进行热交换,二级侧热泵单元构成为使制冷剂依次在第二压缩机、第二热交换器、第二膨胀阀及级联式热交换器中循环并在该第二热交换器中与制热单元的热媒进行热交换,一级侧热泵单元及二级侧热泵单元的制冷剂是以二(CO2)为主要成分的制冷剂,并使一级侧的热循环(a、b、c、d)及二级侧的热循环(e、f、g、h)的高压侧都在超临界压的大致相同压力范围内动作。
67 系统 CN201080009558.6 2010-02-22 CN102326039B 2013-07-17 本田雅裕
一种系统(1),包括热源单元(2)、排出制冷剂连通管(12)、液体制冷剂连通管(13)、气体制冷剂连通管(14)、第一利用单元(4a)及第二利用单元(10a),第一利用单元(4a)具有能作为从排出制冷剂连通管(12)被导入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41a),并能进行通过热源侧制冷剂在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41a)中的散热来加热介质的运转,第二利用单元(10a)具有能作为从液体制冷剂连通管(13)被导入的热源侧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第二利用侧热交换器(101a),并能进行通过热源侧制冷剂在第二利用侧热交换器(101a)中的蒸发来冷却空气介质的运转。
68 空气调节装置 CN201080069012.X 2010-09-10 CN103080668A 2013-05-01 山下浩司; 宇江纯一; 森本裕之
发明提供将在已经向制冷剂以外的热介质进行过能量转换之后将该热介质再次与另外的制冷循环连接、安全性得到提高且效率高的空气调节装置。空气调节装置(100)在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15)使第一制冷剂(热源侧制冷剂)与第一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在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15c)使第一热介质与第二热介质(热供给侧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从而使第一制冷剂和第二制冷剂不进行混合。
69 空调供给系统 CN201080068271.0 2010-07-29 CN103026150A 2013-04-03 国眼阳子; 小谷正直; 内田麻理
发明提供空调供给系统,即使是在空调负载小于热水供给负载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来自空调循环的排热并进行热水供给循环的运转。本发明的空调热水供给系统具有:切换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的空调用制冷剂回路(5);进行热水供给运转的热水供给用制冷剂回路(6);在空调用制冷剂回路循环的空调用制冷剂与在热水供给用制冷剂回路循环的热水供给用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中间热交换器(23);以及进行运转控制的控制装置(1a)。控制装置计算在制冷运转中空调用制冷剂回路所需的散热量和在热水供给运转中热水供给用制冷剂回路所需的吸热量。若散热量比吸热量大则从空调用热源侧热交换器向大气散放其差量的热量,若吸热量比散热量大则利用热水供给用热源侧热交换器从大气吸收其差量的热量。
70 空气调节热供给系统 CN201080063633.7 2010-03-02 CN102753917A 2012-10-24 小松智弘; 小谷正直; 内田麻理; 国眼阳子
提高空气调节热供给系统整体的效率。本发明具备用于在热水供给运行中利用在采暖运行中产生的温热的热水供给辅助单元(80)。控制装置(1a)具备:推定当前的空气调节负荷的单元(S10);推定当前的空气调节消耗电的单元(S11);推定当前的热水供给负荷的单元(S12);推定当前的热水供给消耗电力的单元(S13);临时决定所推定的空气调节负荷的单元(S16);对临时决定的空气调节负荷加上预先决定的值来计算新的空气调节负荷的单元(S18);根据新的空气调节负荷来计算空气调节消耗电力的单元(S18);根据新的空气调节负荷来计算热水供给负荷的单元(S19);根据新的热水供给负荷来计算热水供给消耗电力的单元(S20);比较消耗电力合计值的单元(S22);以及在消耗电力合计值变小的情况下(在S22为是),控制热水供给辅助单元的动作以便接近新的空气调节负荷。
71 空气调节热供给系统 CN201080063601.7 2010-02-26 CN102753916A 2012-10-24 小松智弘; 小谷正直; 内田麻理; 国眼阳子
通过进行自然循环式循环的制冷运转来实现消耗电的大幅降低。本发明的空气调节热供给系统具备:进行制冷供暖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5);进行热水供给的热水供给用制冷剂回路(6);在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与热水供给用制冷剂回路之间进行热交换的中间热交换器(23)。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具备:空气调节用制冷剂主回路(5a),其通过制冷剂配管依次将空气调节用压缩机(21)、空气调节用流路切换(22)、中间热交换器(23)、空气调节用膨胀阀(27a)、空气调节用使用侧热交换器(28)连接起来而形成为环状;绕过空气调节用压缩机的第一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分支路(5b);绕过中间热交换器的第二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分支路(5c)。在该第二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分支路中设置有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24)。另外,中间热交换器(23)和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24)的至少一方被设置于比空气调节用使用侧热交换器(28)高的位置
72 安装在台座内的制冷系统 CN201080003309.6 2010-09-29 CN102713464A 2012-10-03 A·布朗; W·莫里斯; T·斯威夫特; T·怀特
在此提供了用于同一个超低温冷冻装置(10)一起使用的一种制冷系统(20),该冷冻装置具有一个台座(14)和支撑在该台座(14)上的制冷箱室(16)。该系统(20)具有一个第一制冷级(24)和一个第二制冷级(26)。该第一级(24)限定了一个用于循环第一制冷剂(34)的第一流体回路。该第一级(24)具有一个第一压缩机(50)、一个冷凝器(54)、以及与第一流体回路处于流体连通的一个第一膨胀装置(58)。该第二级(26)限定了一个用于循环第二制冷剂(36)的第二流体回路。该第二级(26)具有一个第二压缩机(70)、一个第二膨胀装置(74)以及与第二流体回路处于流体连通的一个蒸发器(78)。该系统(20)包括一个支撑在该台座(14)内的隔热外壳(150)以及一个分流式热交换器(44),该分流式热交换器与该第一和第二流体回路处于流体连通并且它被定位在该隔热外壳(150)之内。
73 CN200980162230.5 2009-10-27 CN102597658A 2012-07-18 竹中直史; 若本慎一; 山下浩司; 森本裕之; 鸠村杰; 岛津裕辅
发明提供一种,该热泵即使在流入散热器的被加热介质的流入温度上升了的情况下,也能够以COP高的状态进行运转。该热泵通过制冷剂配管依次连接压缩机(1)、第一散热器(2)、第二散热器(4)、膨胀(6)以及蒸发器(7)而形成第一制冷循环回路,在第一制冷循环回路中循环第一制冷剂,其中,串联连接第一散热器(2)以及第二散热器(4),在成为第二散热器(4)的制冷剂入口侧的制冷剂配管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一制冷剂进行加热的第一热交换部,在作为第二散热器(4)的制冷剂出口侧的制冷剂配管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一制冷剂进行冷却的第二热交换部。
74 空气调节装置 CN200980161357.5 2009-09-09 CN102483273A 2012-05-30 山下浩司; 森本裕之; 本村祐治; 若本慎一; 竹中直史
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能够不使制冷剂循环到室内机或者室内机的近旁而实现提高安全性,并且能够实现节能化。该空气调节装置(100)经由连接配管直接连接设置于加热侧的热介质间热交换器(15b)的出口侧的节流装置(16b),和设置于冷却侧的热介质间热交换器(15a)的入口侧的节流装置(16a)。
75 供暖系统及供暖系统控制方法 CN201180003563.0 2011-07-19 CN102483247A 2012-05-30 高崎真一; 柿本敦; 保知昌
一种供暖系统,具备:生热部(1),使用从电费用低廉的第二电力系统供给的电力来生成热;蓄热部(2),蓄积由生热部生成的热;放热部(3),对蓄热部中蓄积的热进行放热;以及控制部(8),从第一电力系统接受电力供给,控制放热部(3)的放热量,并且在从电力供给源(4)取得表示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停止通过第二电力系统的电力供给的信号时,在从接收信号开始到通过第二电力系统的电力供给停止为止的期间,使生热部(1)追加生成在通过第二电力系统的电力供给停止的期间所需的热。
76 中间热交换器以及使用该中间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热供给系统 CN201080034375.X 2010-08-10 CN102472595A 2012-05-23 国眼阳子; 远藤和广; 楠本宽
在将空气温度调节用冷媒回路和供热用冷媒回路配置成热交换关系的情况下,通过经由合理的构造的热交换器能够实现便利性的提高和进一步的节能化。用外管和4根内管构成在空气调节热水供给系统中使用的、在空气温度调节用冷媒回路中循环的冷媒、在供热水用冷媒回路中循环的冷媒、以及在热介质回路中循环的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的中间热交换器(23),将外管作为与热介质回路进行配管连接的热介质传热管(23c),将4根内管中的2根内管作为与空气温度调节用冷媒回路进行配管连接的空气温度调节用冷媒传热管(23a),将剩余的2根内管作为与供热水用冷媒回路进行配管连接的供热水用冷媒传热管(23b),并且将空气温度调节用冷媒传热管(23a)和供热水用冷媒传热管(23b)接合(101)。
77 与制冷剂循环联动的环流系统 CN201010154137.4 2010-04-20 CN102135345A 2011-07-27 李成洙; 河钟哲
发明提供一种与制冷剂循环联动的环流系统,可使得用于制冷制热及热水供给的水选择性地与第一制冷剂及第二制冷剂中的至少一个进行热交换。因此,在本发明中具有提高上述与制冷剂循环联动的水环流系统的运转效率的优点。
78 用于制冷过程的高效热交换器 CN200580041773.3 2005-10-05 CN101084409B 2011-03-23 米克汉尔·博阿斯基; 奥利·波德特切尔尼夫; 凯文·P·弗林
热交换器(500)包括流体输入歧管(502),流体输出歧管(508),众多的被配置为与流体输入歧管(502)和流体输出歧管(508)连通的热传递通道(504),以及位于流体输入歧管(502)之内的填料(510)。
79 冷冻装置和空调装置 CN200480035162.3 2004-11-25 CN1886625B 2010-12-01 若本慎一; 幸田利秀; 杉原正浩; 亩崎史武; 角田昌之
过去,在具有对流量控制入口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的制冷剂冷却机构的冷冻装置中,当制冷剂冷却机构的冷却量过少或过多时,制冷系数都下降。在本发明的构成中,具有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2),使制冷剂的热放出的散热器(3),对制冷剂进行冷却的制冷剂冷却机构(15),对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整的流量控制阀(4),使制冷剂蒸发蒸发器(5),以及控制上述制冷剂冷却机构(15)的热交换量的热交换量控制机构(16);按压缩机(2)、散热器(3)、制冷剂冷却机构(15)、流量控制阀(4)、蒸发器(5)的顺序使制冷剂循环。
80 带增强器回路的CO2制冷剂系统 CN200780053471.7 2007-04-23 CN101688695A 2010-03-31 M·F·塔拉斯; A·利夫森
一种使用CO<sub>2</sub>作为制冷剂的制冷剂系统,包括主闭环制冷剂回路和增强器闭环制冷剂回路。为循环通过主回路的制冷剂提供额外冷却并因此提高制冷剂系统性能的吸热热交换器也作为通过相互热传输而联接这两个回路的共用组件。描述了可组合其他性能增强特征的增强器回路的各种示意图和配置。也公开了节能器功能、“吸液式”热交换器、中间冷却和液体注入的额外好处。增强器回路也可包含CO<sub>2</sub>制冷剂。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