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发动机或泵 / 制冷或冷却;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热泵系统;冰的制造或储存;气体的液化或固化 / 制冷机,制冷设备或系统;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热泵系统 / 吸收器;吸附器(发生器-吸收器入 F25B 35/00; 需要用吸附剂处理液体的分离过程入 B01D 15/00; 用吸附作用使气体或蒸气分离的入 B01D 53/02; 用吸收作用使气体或蒸气分离的入 B01D 53/14; 使用吸附作用或吸收作用进行测试的入G01N 30/00); {(一般吸收或吸附入B01J 1/22)}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吸附床结构 CN201710409572.9 2017-06-02 CN107166810A 2017-09-15 高娇; 刘金亚; 王丽伟; 安国亮; 苏泽炜; 王如竹
一种吸附式制冷与储能技术领域的模化吸附床结构,包括吸附床外壳、若干根单元管、冷却机、折流板、插板,吸附床外壳上设有外部热源和冷源的进出口,单元管以叉排方式排列在吸附床外壳内部,外部热源和冷源流向垂直于单元管,单元管包括外金属管、带有弹簧内芯的金属网管、开口前端盖、密封后端盖以及其间填充的单盐或多盐复合吸附剂,金属管外部流通所述外部热源和冷源,冷却风机与吸附床外壳间为插板阀,插板阀需在冷却过程打开,加热过程关闭。本发明的吸附床结构可以实现紧凑化和轻量化,有效强化换热和增加清理的便捷性。
2 回收系统和方法 CN201380040414.0 2013-06-04 CN104813107B 2017-08-08 B.P.约翰逊; J.鲍尔; C.贝克泽; D.布拉特; M.弗林; R.特尔茨
在此披露了用于从环境空气流中回收的系统和方法。通过水的去除还实现了对该空气流的除湿。该系统的装置包括具有一组托盘的腔室,这些托盘各自持有对应数量的液体干燥剂。泡沫介质吸收该干燥剂以增大该干燥剂对空气流的暴露表面。多个扇和被用于控制穿过该装置的空气流。充气循环使空气循环穿过该装置以从该空气流中去除水蒸气。随后的提取循环通过与该腔室相连通的冷凝器来去除该液体干燥剂中收集的水。在该提取循环中整体式热交换器对该腔室添加热量。控制器被用于整合和管理所有的系统功能和输入变量以实现针对水收集的高的运行能量使用效率。
3 呈板设计的调节吸收式制冷机 CN201480065385.8 2014-10-16 CN105849476A 2016-08-10 格哈德·昆泽; 马歇尔·鲁宾斯坦
发明涉及一种被设计为具有旁路、温度控制和热回收的一个竖直板堆叠的间歇式吸收式制冷机,该间歇式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由两个发生器(13,15)、三个吸收器(17,18,20)、一个蒸发器(25)、一个冷凝器(23)、由两个控制(M3,M5)控制的两个溶液蒸汽(第一是9A、9B、9C、9D、8A、M3、V1、V2,第二是11A、11B、11C、11D、10A、M5、V3、V4)组成,其中,为了建造该板堆叠,除了用于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和蒸发器的薄的、二维模制板之外,还使用具有三维元件、用于容器、泵和分配通道的厚模制板,并且所述板堆叠由三个面结合的部分堆叠组成,这三个面结合的部分堆叠中最外的堆叠(1A,1B)包含容器、泵和分配通道,具有这些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中间堆叠(2)是更窄的,这样使得在该整个板堆叠的侧面上存在一个凹进的竖直纵向通道,该机器的这些控制元件(6)被安装在该凹进的竖直纵向通道中。
4 流下液膜式热交换器吸收式制冷机系统及船舶、海洋构造物、下构造物 CN201280043792.X 2012-08-16 CN103890523B 2016-05-04 中村拓树; 川濑雅树
在沿平方向排列的导热管(21)的列与其下方的沿水平方向排列的导热管(21的列之间配置具有凹部(22a)的引导板(22A、22B),凹部(22a)的最下位部分配置在下侧的各个导热管(21)的顶上部分的近旁,即使在导热管(21)的左右方向发生倾斜,在上侧的各个导热管(21)的外表面流下的液体(D)也会传递到与上侧的各个导热管(21)一一对应的下侧的导热管(21)。由此,即使在搭载于船舶、海洋构造物、水下构造物等上,在这些船舶等发生倾斜、摆动的情况下,在流下液膜式热交换器中,也能将制冷剂、吸收液等液体大致均匀地分配而滴下到导热管的顶上,使从位于上列的导热管滴下的液体可靠地落下到位于下列的导热管的表面,避免热交换性能的降低。
5 使用纤维吸着系统的废热利用及其使用方法 CN201180026888.0 2011-03-31 CN102918337B 2015-09-09 B·S·米哈斯; I·A·科迪; M·S·耶加内
所公开主题涉及使在吸着系统中用于得到提供功和/或致冷(例如电和/或致冷)的操作压温度振荡(ΔT)最小化的方法改进和设备设计。这种方法改进和设计特别适于利用工业方法(例如化学加工或石油化学精炼操作)中的废热,其中低级热源用于驱动吸着系统。
6 流下液膜式热交换器吸收式制冷机系统及船舶、海洋构造物、下构造物 CN201280043792.X 2012-08-16 CN103890523A 2014-06-25 中村拓树; 川濑雅树
在沿平方向排列的导热管(21)的列与其下方的沿水平方向排列的导热管(21的列之间配置具有凹部(22a)的引导板(22A、22B),凹部(22a)的最下位部分配置在下侧的各个导热管(21)的顶上部分的近旁,即使在导热管(21)的左右方向发生倾斜,在上侧的各个导热管(21)的外表面流下的液体(D)也会传递到与上侧的各个导热管(21)一一对应的下侧的导热管(21)。由此,即使在搭载于船舶、海洋构造物、水下构造物等上,在这些船舶等发生倾斜、摆动的情况下,在流下液膜式热交换器中,也能将制冷剂、吸收液等液体大致均匀地分配而滴下到导热管的顶上,使从位于上列的导热管滴下的液体可靠地落下到位于下列的导热管的表面,避免热交换性能的降低。
7 蒸气-液体热量和/或质量交换装置 CN201180038928.3 2011-08-10 CN103391799A 2013-11-13 S·格瑞梅拉; J·C·德拉汉蒂; A·K·纳加瓦拉普
发明涉及一种能够用在一体的热量和/或质量传递系统中的蒸气-液体的热量和/或质量交换装置。为了实现较高的热量和质量传递率,优化温度分布,减小尺寸并提高性能,在解吸器的一个或多个功能部段中使用适当尺寸的具有微观特征的流道以及工作流体溶液、蒸气流和/或耦合流体之间的逆流流动构造。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实施例中,解吸部段使用沿大体向上方向流动的加热流体和在重作用下沿大体向下方向、相对于上升解吸蒸气流逆流流动的浓缩溶液。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效率,能使用各种类型的塔构造。此外,微通道的表面能改变以实现更好地传递热量。
8 用于吸附换热器和温度控制吸附器的含沸石修补基面涂层 CN201180028930.2 2011-06-22 CN102959023A 2013-03-06 S·R·邓恩; A·M·贝尔史斯基; M·J·普鲁佐夫斯基
发明提供将涂料施加在换热器或温度控制吸附器表面上的方法。该涂料包含沸石、有机溶剂、构成基料的有机树脂增塑剂
9 使用纤维吸着系统的废热利用及其使用方法 CN201180026888.0 2011-03-31 CN102918337A 2013-02-06 B·S·米哈斯; I·A·科迪; M·S·耶加内
所公开主题涉及使在吸着系统中用于得到提供功和/或致冷(例如电和/或致冷)的操作压温度振荡(ΔT)最小化的方法改进和设备设计。这种方法改进和设计特别适于利用工业方法(例如化学加工或石油化学精炼操作)中的废热,其中低级热源用于驱动吸着系统。
10 用于太阳能吸附制冷系统的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0880021328.4 2008-06-22 CN101688705A 2010-03-31 J·唐纳德·卡拉瑟斯; 卡尔·博格斯; 王录平; 肖恩·威尔逊; 乔斯·I·阿尔诺; 保罗·J·马甘斯基; 史蒂文·M·比洛迪奥; 邹鹏; 布赖恩·博比塔; 约瑟夫·D·斯威尼; 道格拉斯·爱德华兹
描述了一种吸附结构,该吸附结构包括由吸附材料形成的至少一个吸附构件和至少一个多孔构件,该多孔构件设置成吸附构件的一部分接触,以允许气体进出吸附构件的所述部分。这种吸附结构有益地用于吸附型制冷系统。还描述了一种用于制造吸附材料的方法,在该方法中提供具有第一密度的第一聚合材料和具有第二密度的第二聚合材料,并且在该方法中第二聚合材料与第一聚合材料接触而形成结构。该结构经热解形成多孔吸附材料,该多孔吸附材料包括对应第一聚合材料的第一区域和对应第二聚合材料的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在微孔尺寸和微孔分布中至少一项上不同。
11 一种吸收式空调主体 CN03118157.0 2003-03-11 CN1227492C 2005-11-16 张跃
发明涉及一种用溴化锂溶液作冷媒吸收剂的空调,具体是指体积小、结构紧凑的一种吸收式空调主体。它由上筒体(24)和下筒体(21)组成,上筒体(24)和下筒体(21)之间用溶液管盒罩(23),冷剂管(22)、冷却水管(7)、制热蒸汽管(5)连接,溶液管盒罩(23)内有两根浓溶液管和两根稀溶液管。本发明由于结构紧凑、体积小,焊缝少、真空度高,冷凝器(1)、低温发生器(2)、蒸发器(10)和吸收器(11)的换热管(30、39、61、73)均采用螺旋形管,其热传导效率高。
12 吸收器 CN00107417.2 2000-05-12 CN1182356C 2004-12-29 上原春男
发明涉及一种将气相的工作流体吸收到液相的工作流体中的吸收器,其具有被分隔壁分隔为至少三个以上区域的、大致呈箱形的机壳,在机壳内设置着多个大致呈筒形的湿筒部,分别与湿筒部一边的端部开口部连通的冷却用流体供给部,分别与湿筒部另一边的端部开口部连通的冷却用流体回收部。在面向机壳被分隔出的区域中两边分别存在其它区域的中间区域的上下侧分隔壁与贯穿各分隔壁的湿筒部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一定间隙。
13 板式热交换器 CN00804561.5 2000-03-06 CN1158499C 2004-07-21 井上修行; 松原利男
发明提供的板式热交换器,将具有不同温度的2组流体进行热交换,具有热交换构件(2)和热交换构件(2′);热交换构件(2),将彼此相向的2板作为一组,把2块板内侧的密闭空间作为第1流体的通路,把板面作为传热面,把沿板外面流动的流体作为第2流体;热交换构件(2′)将彼此相向的2块板作为一组,把2块板内侧的密闭空间作为第3流体的通路,把板面作为传热面,把沿板外面流动的流体作为第4流体;将若干个热交换构件(2)和(2′)使各板面彼此相向地、隔开预定间隙地排列,在热交换构件(2)和(2′)的板面上形成连通管,分别将热交换构件(2)(的内侧空间之间和热交换构件(2′)的内侧空间之间连通,并与各构件形成一体。
14 具有翅片管吸收液体再生器的吸收式空气调节装置 CN97114666.7 1997-07-11 CN1155780C 2004-06-30 石黑捷祐; 佐藤武裕; 丸山明
一种使用吸收液体的吸收式空气调节装置,该吸收液体是一种液体冷却剂和吸收介质的溶液。第一和第二再生器用来加热该吸收液体以分离出冷却剂蒸气并且浓缩该吸收液体。每个再生器包括一个相应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当该吸收液体在该热交换器中流动时受到加热。
15 板式热交换器 CN99812032.4 1999-10-15 CN1121601C 2003-09-17 井上修行; 松原利男; 入江智芳; 铃木晃好; 内村知行
发明提供的板式热交换器,具有由内部流过流体的2板构成的热交换元件,流过该热交换元件内部的流体与流过外部的流体进行热交换。该板式热交换器中,2块板(1)具有若干凹部(8),将该凹部相互接触并固接,将周缘部密闭,形成内部流过流体的空间,同时,在两端部有开口(5、6),这样构成热交换元件(2),使开口部(5、6)相互连通地将热交换元件(2)重叠并结合。
16 吸收式制冷机 CN96121846.0 1996-11-29 CN1110665C 2003-06-04 古川雅裕; 金子敏文; 鹿沼仁志
提供一种吸收式制冷机,由管路连接蒸发器、吸收器、再生器和冷凝器并形成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略平向地设在该蒸发器内的若干根传热管上,在管的内面设有沿着管轴方向且螺旋状延伸的连续突起,在管的外面形成有与该连续突起对应的若干槽,该传热管的槽间距与管外径尺寸之比为0.5至1.25,在传热管的上方设有散布制冷剂用的散布装置,传热管的槽间距与散布装置的制冷剂散布间距之比为0.6至1.4。
17 吸收式制冷机 CN99811990.3 1999-10-15 CN1323384A 2001-11-21 井上修行; 松原利男; 入江智芳
发明提供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将冷却以并联的方式供给吸收器和冷凝器,吸收器A和冷凝器C是采用板式热交换器H1、H3,冷却水对吸收器和冷凝器的供给分配量,主要由板式热交换器的流体决定。
18 吸收式制冷装置吸收器 CN98803663.0 1998-03-23 CN1251164A 2000-04-19 広直树; 小泽芳男; 名迫贤二; 桥本裕之
发明涉及吸收式制冷装置吸收器,在吸收器室内配置沿平方向延伸的多根冷却水管。此外,将多板状传热板相互隔开以垂直姿态沿水平方向配置,使上述冷却水管垂直贯穿这些传热板。传热板的配置节距为3-15mm。在各传热板的上端面上、沿传热板上端面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剖面为V字形吸收液槽,并与传热板形成一体。在各吸收液槽的底部、传热板两表面上方位置、沿传热板长度方向相互间隔开设两行多个吸收液流下孔,这些吸收液下孔出口与传热板表面相接,由此,能获得比传统结构显著高的吸收能
19 吸收式致冷装置 CN99110341.6 1999-07-13 CN1243936A 2000-02-09 石黑捷佑; 丸山明; 神谷洋
一种吸收式致冷装置中直立的双管单元包括冷管,绕有同轴的外管。冷水管包括底部密封的蒸发管部和同轴设在蒸发管部内的内管部。内管部的底部在蒸发管部的底部附近开口,穿过蒸发管部的上部以液密封方式固定在蒸发管部上部。冷水管穿过外管的上部,以液密封方式固定,下端与外管下端隔开一定距离。蒸发/吸收室设在蒸发管部和外管之间,使冷水流经的通道变窄,速度增加。这种结构有助于提高冷水的冷却效率。
20 吸收式冷却设备 CN99110340.8 1999-07-13 CN1243237A 2000-02-02 石黑捷佑; 丸山明; 神谷洋
在一双管装置中的每一分送管46在一正好开始在汽化/吸收舱43之前并伸向其远端的区域内具有喷嘴46a。喷嘴46a是一种装置,依靠它,位于喷嘴上游并暴露于高温的流通管路部分与充满低温和低压大气的汽化/吸收舱隔离开来。结果,来自分配器45的各股冷却水流受到各个水分送管远端处的喷嘴的抑制,以致液压在这些远端中间成为均匀的,由此,冷却水在大体上均匀的压下分送进汽化/吸收舱里去。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