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01 一种壳管式机组 CN201610514308.7 2016-06-30 CN105972865A 2016-09-28 叶小平; 郭山鸿; 胡善
发明公开了一种壳管式机组,包括:壳管蒸发器、壳管冷凝器压缩机、膨胀过滤器、壳管蒸发器进口、壳管蒸发器出口、壳管冷凝器进口、壳管冷凝器出口,所述的壳管蒸发器两侧通过管与压缩机连接,所述的壳管冷凝器两侧通过铜管与压缩机连接,所述的膨胀阀、过滤器设置在铜管上,所述的壳管蒸发器进口、壳管蒸发器出口设置在壳管蒸发器上,且壳管蒸发器进口与地下水水泵连接,壳管蒸发器出口与热水器水箱连接,所述的壳管冷凝器进口、壳管冷凝器出口设置在壳管冷凝器上,且壳管冷凝器进口与空调进气口连接,壳管冷凝器出口与房屋室内连接。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使用效果好和易于推广使用等优点。
102 冷暖型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1610281558.0 2016-04-29 CN105928239A 2016-09-07 魏洪涛; 刘湍顺; 杨亚新; 任超; 孙兴; 赵强
发明公开了一种冷暖型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冷暖型空调器包括:双缸压缩机、换向组件、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气液分离器,双缸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储液器和第二储液器,第一气缸的吸气口与第一储液器连通,第二气缸的吸气口与第二储液器连通,第二气缸和第一气缸的排气容积比值的取值范围为1%~10%;换向组件包括第一口至第四阀口,第四阀口与第一储液器相连;气液分离器包括气体出口、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气体出口与第二储液器相连,第一接口和室外换热器之间串联有固定开度的第一节流元件,第二接口和室内换热器之间串联有固定开度的第二节流元件。根据本发明的冷暖型空调器,有效提高空调器能效。
103 一种低温热大温差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CN201610396313.2 2016-06-07 CN105865075A 2016-08-17 刘明军; 夏克盛; 张红岩; 孟玲燕; 宋黎; 王立群; 韩世庆; 王海静; 陶海臣; 谷禹庆
发明涉及制冷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低温热大温差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提出一种低温热水大温差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包括高温发生器、冷凝器、低压吸收器、蒸发器、高压吸收器及低温发生器,增有中温发生器及中温热交换器,中温发生器、冷凝器、高温发生器在同一筒体内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低压吸收器、中温发生器、低温发生器及对应的连接管路构成低压溶液循环回路,高压吸收器、高温发生器及对应的连接管路构成高压溶液循环回路,低温热水经连接管路依次进入中温发生器、低温发生器及高温发生器。本发明可实现回收利用后的热水温度为50℃左右,热水回收利用温差为40℃以上,同时机组的制冷效率为0.7以上。
104 单冷型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1610285780.8 2016-04-29 CN105783305A 2016-07-20 孙兴; 李金波; 曾祥兵; 刘湍顺; 杨亚新; 白军辉
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冷型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单冷型空调器包括:双缸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冷媒散热器,第一气缸的吸气口与第一储液器连通,第二气缸和第一气缸的排气容积比值的取值范围为1%~10%;气液分离器包括气体出口、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气体出口与第二气缸相连,第一接口和室外换热器之间串联有固定开度的第一节流元件,第二接口和室内换热器之间串联有开度可调的第二节流元件。冷媒散热器串联在气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气缸的吸气口之间。本发明的单冷型空调器,有效提高空调器能效。
105 一种制冷系统 CN201610116157.X 2016-03-01 CN105758044A 2016-07-13 申婷; 严耀宗; 崔中; 魏会军
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冷凝器,还包括:串联的第二冷凝器和第一电磁,第二冷凝器的冷媒出口端和第一电磁阀的输入端连接,串联的第二冷凝器和第一电磁阀与第一冷凝器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用于在第一电磁阀导通时,控制第二冷凝器中存储的制冷剂流出并与第一冷凝器中流出的制冷剂叠加以调节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循环量。本发明提供的制冷系统,在高频时控制第一电磁阀开通以使第二冷凝器参与制冷循环,可有效加强制冷系统换热和提高制冷速度;在低频时控制第一电磁阀开通一段时间后再断开,可提高制冷剂流量,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延长低频运行时间,减少开机时间和开机率,有效降低耗电量。
106 一种全年高效供冷冷机组 CN201610206340.9 2016-04-05 CN105698423A 2016-06-22 李先庭; 黄文宇; 石文星; 王宝龙; 张国辉; 宋鹏远
发明提供一种全年高效供冷冷机组,包括:室外侧装置、供冷机组装置和用户侧装置三个部分;室外侧装置通过室外侧水与供冷机组装置连接,供冷机组装置通过用户侧水泵与用户侧装置连接;室外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冷却塔和至少一个冷换热器模块;每个冷却塔模块和每个风冷换热器模块分别通过室外侧水泵与供冷机组装置连接。上述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利用自然冷源对用户侧装置进行供冷,容量调节范围大,在任何季节均冷却效率高,节能潜大且易实现。
107 微通道换热器及 CN201610229249.9 2016-04-13 CN105674629A 2016-06-15 宋江涛; 赖瑜; 寇颖举; 景仁坤; 闫克江
发明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和管组(3),管组(3)设置在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之间,管组(3)包括在流体流动上并联地布置的至少两个管,在各管的工质入口端和工质出口端之一与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中的相应一个之间设有开口,使得工质在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和管组(3)内流体连通;管组(3)被构造成:在微通道换热器的工作状态下,管组(3)中的相邻两个管的位于上方的第一管的工质入口端处的开口的流通面积大于位于下方的第二管的工质入口端处的开口的流通面积。在工质流入管组时,就更容易流入位于上方的管中,以改善各管中工质分布不均的缺陷
108 一种复合冷凝器 CN201610114697.4 2016-03-02 CN105650950A 2016-06-08 高相启; 张平平; 申成兵; 张松; 李志良; 王胜涛; 梁开
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冷凝器,它由口琴管、翅片,本复合冷凝器是由微通道制冷剂、螺旋翅片管制冷管件、底部蒸发管制冷管件构成,所述微通道制冷部件由口琴管和铝翅片构成,口琴管的进口与出口端烧接钎焊有集液管,所述螺旋翅片管的进口端与集液管对接焊接构成,所述螺旋翅片管的末端设置有蒸发管,螺旋翅片管的管路外壁上缠绕有螺旋翅片,所述集液管的出口端焊接有出口管,蒸发管是螺旋翅片管的延伸设置在螺旋翅片管的下面,蒸发管的末端为进口管是与压缩机上的高温制冷剂的出口端连接。本技术方案是当高温制冷剂进入该管路时,将蒸发盒内的分蒸发掉,并提高了冷凝器热交换率的提高,同时能保障各种工况下热交换率的提高。
109 一种新型板管式蒸发 CN201610082964.4 2016-02-03 CN105526741A 2016-04-27 时乾中
发明公开一种新型板管式蒸发器,其特征是包括‘U’形支撑板、蛇形管与‘n’形挡板,所述‘U’形支撑板采用平整铝板弯制而成,‘U’形支撑板上有四个矩形固定孔与一个凹形切口,所述蛇形铝管由一根整管弯制而成,蛇形铝管弯制排布方式为一根直管,一根斜管,直管与斜管之间夹为15°±0.1°,所述蛇形铝管采用无缝焊接技术焊接在‘U’形支撑板正面。本发明制冷效果好、使用寿命长、拆卸方便,适用于节能环保箱批量生产使用。
110 一种逆向流热交换器 CN201610052211.9 2016-01-27 CN105509374A 2016-04-20 高相启; 王跃河; 申成兵; 张松; 王全刚
发明公开了一种逆向流热交换器,它包括制冷剂入口、制冷管路和制冷剂出口,制冷管路是朝向流动方向折弯构成上层管路和下层管路,所述上层管路与相邻的上层管路之间采用上层过渡圆弧管连接,所述下层管路与相邻的下层管路之间采用下层过渡圆弧管连接,上层管路与下层管路之间采用过渡圆弧管连接。本技术方案将通过风流优先将热端热量带离蒸发器,冷端风逐步通过热端,对热交换器制冷剂充分进行热交换,使热交换效率达到最高,这种设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最理想的设计,能够在不增加任何成本、材料及热交换体积下提高热交换率。
111 一种带蒸发器的源冷媒交换器 CN201510935447.2 2015-12-15 CN105466073A 2016-04-06 李开年; 曾斌
一种带蒸发器的源冷媒交换器,在壳体侧壁上设有空气进口及空气出口,机固定在壳体上,在壳体内设有蒸发器,冰源溶液积液池安装在壳体内并位于填充室及蒸发器的正下方,蒸发器的进端与压缩机出液管连通,蒸发器的出端与干式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连通,干式蒸发器的制冷剂气体出口连接膨胀,它的冷进口与冰源溶液积液池连通,它的冷水出口通过循环水连接有安装在填充室及蒸发器的顶端的喷淋管,喷淋管将冰源溶液积液池内水溶液向填充室内喷淋。本发明通过零下30℃时不会冻结的冷媒介质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作为制冷剂或制暖剂,提高制冷或制暖的效果,提高效能,降低能耗,可为室内提供制冷、供暖和生活热水三种功能。
112 空调器的换热器及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CN201510933104.2 2015-12-11 CN105444468A 2016-03-30 武滔
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换热器,其包括换热片及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片卷绕小于360度而呈筒状。所述多个换热管间穿插所述换热片。所述多个换热管连接呈螺旋状。上述空调器的换热器中,空气从筒状换热片的轴线方向进入换热器进行换热,换热器的四周都能够与空气接触进行热量交换,换热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大,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及一种空调器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113 一种空调器以及空调冷媒的控制方法 CN201511002133.3 2015-12-29 CN105402958A 2016-03-16 向奇轩; 杜威
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以及空调冷媒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通过制冷管路相连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和储液罐,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储液罐之间设置有气态冷媒流路,从节流装置流出的部分或全部气态冷媒通过所述气态冷媒流路流入所述储液罐内,从节流装置流出的其他冷媒流经所述蒸发器热交换后流入所述储液罐内。通过设置气态冷媒流路,使得从节流装置流出的部分或全部气态冷媒通过所述气态冷媒流路流入所述储液罐内,降低了蒸发器进口干度;提高了蒸发器的换热效率,提高了空调的制冷性能。此外,蒸发器进口干度低,使得蒸发器内冷媒分流较好,分流器产生冷媒流动音的大幅减弱,以及避免空调在高湿度情况下的吹现象。
114 包括蒸发器的冷却装置 CN201380063689.6 2013-12-04 CN105051469A 2015-11-11 T.N.阿努尔; T.阿帕丁; V.K.埃蒂斯; H.科皮西
发明涉及冷却装置(1),其包括:隔室(2),其中放置待冷却的食品;壁(3),其包围隔室(2);压缩机(4),其压缩制冷剂流体并使其在制冷循环中环流;和至少一个蒸发器(6),其具有制冷剂流体行进通过的至少一个管(5),该至少一个蒸发器(6)提供隔室(2)的冷却且其放置在壁(3)的外侧上。
115 一种适用于外侧流体相变的换热器 CN201510114581.6 2015-03-16 CN104964486A 2015-10-07 李辉; 张永靖; 王凯; 张继轩
发明公开的一种适用于外侧流体相变的换热器,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左、右集流管以及若干沿左集流管或右集流管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左、右集流管之间的微通道扁管,每一微通道扁管的外管面上以及相邻的两根微通道之间均设置有金属泡沫。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微通道扁管上包覆有金属泡沫,不仅强化了换热器的管外换热能,而且由于金属泡沫的结构类似于丝球,液相介质流经金属泡沫时不会存于金属泡沫内而会沿着金属泡沫的孔隙流下,有效地避免了介质由气相变为液相时在换热器外表面凝固,影响到换热器的运行。
116 一种双排平行流蒸发 CN201510364030.5 2015-06-25 CN104930759A 2015-09-23 汪先送
发明涉及一种双排平行流蒸发器,包括上集流管、第一下集流管、第二下集流管和连通所述上集流管与两个下集流管之间的双排扁管,所述第一下集流管与蒸发器输入管相连通,所述第二下集流管与蒸发器输出管相连通;所述上集流管内设有沿其轴线方向布置并将其分隔为前集流区和后集流区两部分的分流板,前集流区通过前排扁管与第二下集流管连通,后集流区通过后排扁管与第一下集流管连通,所述分流板上设有交叉连通前集流区左右两侧和后集流区左右两侧的供冷媒通过的流通通道。本发明的上集流管内部采用前后两排通道左右交叉连通的结构,实现蒸发器左右侧冷媒的均匀交换,以改善因冷媒量不均匀而引起的出不均匀,提升使用环境的舒适性。
117 微通道蒸发 CN201510280286.8 2015-05-28 CN104913549A 2015-09-16 吕静; 曹科; 杨喆; 金紫怡; 芮丽燕; 吕锋; 马逸平
发明提供了一种微通道蒸发器,包括:本体,包含:与气液分离器相连接用于流入制冷剂的第一集流管、与第一集流管相对应的第二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相连通的第三集流管、与第一集流管相独立设置用于流出制冷剂的第四集流管、连通在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或连通在第三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之间且管内设有复数个均匀分布的微通道的偶数个扁管;气液分离器,连接在第一集流管入口处外部,用于对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以及两个分流板,分别设在第一集流管和第三集流管内用于使每个扁管的制冷剂均匀分配至每个微通道中,其中,制冷剂经过第一集流管进入,通过分流板均匀地流入各根扁管的微通道内,在扁管内产生的气体通过排气孔排出。
118 一种带分液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 CN201510316955.2 2015-06-10 CN104913547A 2015-09-16 巫江虹; 薛志强
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分液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上集流管和下集流管、微通道扁管,下集流管或下集流管主要由上盖板和下盖板夹紧分配管扣合而成,上盖板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连接微通道扁管的扁管插槽,上盖板、下盖板与分配管之间留有间隙,上盖板和下盖板内侧沿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有分隔板,分配管的内腔中沿轴线方向设置有内肋板,分配管一端密封,其管壁上设置有若干组使分配区和流通腔一一对应连通的分流孔集。本发明通过分配管将制冷剂均匀分配进各流通腔内;流进分配管各扇区的制冷剂压增高,经由管上分流孔喷射进入各流通腔,使气液两相制冷剂混合更均匀后再分配入扁管,因而增大制冷剂在扁管中的分布均匀性,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
119 双重逆向换热器 CN201510290002.3 2015-05-29 CN104896800A 2015-09-09 安普光; 牛杰; 刘刚; 孟庆超
发明提供的一种双重逆向换热器,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的换热管,所述外壳外侧设置有冷媒入口、冷媒出口,第一进口和第一出水口,还包括四层平行所述外壳横截面、且形状与所述外壳横截面相同的竖直隔板、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四层所述竖直隔板将所述外壳由左至右依次分为左水混合腔、左冷媒腔、中部腔、右冷媒腔和右水腔,所述换热管包括内管和包裹于所述内管外侧的外管,所述内管联通所述左水混合腔和所述右水腔,所述外管联通所述左冷媒腔和所述右冷媒腔,所述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外壳上。本发明提供的双重逆向换热器,通过使用套管式换热管和增加竖直隔板,增加与冷媒接触的水的面积,并通过双重水流与冷媒进行热交换,增加热回收率,提升换热器的工作效率,通过锥牙接头将左冷媒腔内已经液化冷媒排除,避免了换热器内部冷媒积存,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120 空调机系统 CN201410081685.7 2014-03-06 CN104896793A 2015-09-09 武连发; 任小辉; 余凯; 熊建国; 罗亚军; 周冰; 李立民
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系统,包括压缩机;制热水设备和/或室内机,制热水设备和室内机分别与压缩机连接;过冷器,流经过冷器的第一管路的第一端与制热水设备和/或室内机的第二端连接;室外换热器,第一端连接第一管路的第二端,第二端连接压缩机;流经过冷器的第二管路,第一端连接第一管路的第二端;过冷回路,连接第二管路的第二端与压缩机的吸气口;喷回路,连接第二管路的第二端与压缩机的冷媒喷焓口;其中,喷焓回路中具有喷焓电磁和喷焓毛细管,过冷回路中具有过冷电磁阀。本发明的热水机系统根据机组运行模式的不同,可选择开启“喷焓回路”或“过冷回路”,优化了系统运行,增加了质量流量,提高了制热量,改善了制热能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