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81 空调系统和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1410550438.7 2014-10-16 CN104279791A 2015-01-14 徐美俊; 黄章义; 陈培生; 唐育辉
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和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包括热回收换热器、热回收管路组件和压缩机,压缩机的排气端与热回收换热器连接,热回收管路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热回收换热器相邻以换热,空调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压缩机的排气端的实际排气温度的第一检测部,第一检测部设置在压缩机的排气端,热回收管路组件包括:主管路,主管路的至少一部分与热回收换热器相邻以换热;用于控制主管路的输出流量的流量控制部,流量控制部设置在主管路上。在空调系统启动时,通过控制流量控制部可以使空调系统的热回收能得到调节,从而使热回收能力符合压缩机的工作条件,避免出现因热回收能力与压缩机工作状态不符而导致的异常停机的问题。
82 带有芯吸结构的低温冷却系统 CN201210353974.9 2012-09-21 CN103021619A 2013-04-03 H.P.雅各布斯德博克; J.H.齐亚; E.W.斯陶特纳; 邓涛; 江隆植; W.L.埃恩齐格; W.尚; Y.利沃斯基; K.M.阿姆; G.齐特弗; T.张
发明涉及带有芯吸结构的低温冷却系统。具体而言,一种低温冷却系统,包括:由外壁和内壁所限定的腔室,该腔室收容至少一个待冷却的构件;与腔室的外壁和内壁中的一者成热接触的芯吸结构;以及传输系统,其与腔室成间隔开的关系并流体地连接至芯吸结构以便往来于芯吸结构输送工作流体。本发明还提供的是一种包括该低温冷却系统的磁共振成像系统。
83 集成热电组件 CN200380103121.9 2003-11-27 CN1329701C 2007-08-01 G·帕斯特理诺
一种集成热电组件(10),其由一组热电元件构成,每个皆由电串联以及热并联的P型及N型导体和/或半导体元件构成,其中所述热电元件电串联和/或并联以及热并联,并且组装在一的柔性支承件(11)上,该支承件由一可使电路电绝缘,但具有一高导热率的聚合材料构成。每一支承件(11)通过具有低热阻抗的连接材质(13)与换热器(12)连接,以使在低黏合压下也可达到最佳连接。该些热电元件分布在其内部以致于在几何形状上使集成热电组件传导的热与通过换热器交换的热相一致,因而使在所述换热器上的温度分布尽量均匀,以使集成热电组件的效率达到最大。
84 箱的冷凝器 CN200480025198.3 2004-11-26 CN1846101A 2006-10-11 李将石; 金景胤; 池成; 赵南洙; 朴景培
一种箱的冷凝器,包括:对齐排列部,其中制冷剂管设置为使制冷剂管部沿前后方向呈对齐排列;以及交错排列部,其中该制冷剂管部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在该对齐排列部的后侧且彼此交错,由此,通过安装于冷凝器的一侧的冷却扇的吹动操作在冷凝器与周围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时,冷凝器的前侧与后侧的空气流速之间的差值减小。
85 集成热电组件 CN200380103121.9 2003-11-27 CN1711449A 2005-12-21 G·帕斯特理诺
一种集成热电组件(10),其由一组热电元件构成,每个皆由电串联以及热并联的P型及N型导体和/或半导体元件构成,其中所述热电元件电串联和/或并联以及热并联,并且组装在一的柔性支承件(11)上,该支承件由一可使电路电绝缘,但具有一高导热率的聚合材料构成。每一支承件(11)通过具有低热阻抗的连接材质(13)与换热器(12)连接,以使在低黏合压下也可达到最佳连接。该些热电元件分布在其内部以致于在几何形状上使集成热电组件传导的热与通过换热器交换的热相一致,因而使在所述换热器上的温度分布尽量均匀,以使集成热电组件的效率达到最大。
86 多层满液式蒸发器及制冷、空调系统 CN201610419567.1 2016-06-14 CN107504721A 2017-12-22 路则锋; 刘德昌; 张立臣
发明提供一种多层满液式蒸发器,包括筒体,其内部盛载制冷剂;管板,被密封连接于筒体的两端;端盖,连接在管板上,并将筒体的两端封闭;换热管,以管束的形式安装于筒体内,用于载送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载冷剂;制冷剂进液管、回油管、吸气管,上述三者均安装在筒体壁上;还包括位于筒体内部沿其纵轴方向平行布置的多个托盘,其中,换热管在筒体内分为多层,形成多层换热管束,除最下层的换热管束之外的每层换热管束均布置在一个托盘中,每个托盘与其下部的换热管束之间设有气道。还提供采用上述多层满液式蒸发器的制冷、空调系统。本发明降低了气泡对换热性能和吸气带液的影响,同时减小静液柱对换热性能的影响。
87 微通道换热器及 CN201610230195.8 2016-04-13 CN107289678A 2017-10-24 宋江涛; 寇颖举; 赖瑜; 景仁坤
发明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器,其中,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包括增压部(6)、多组微通道管和两个集流管(2),多组微通道管的两端各设有一个集流管(2),至少一个集流管(2)设有增压部(6),用于增加冷媒在集流管(2)内的流动压。本发明的微通道换热器,通过在至少一个集流管中设置增压部,当冷媒沿着集流管长度方向流经增压部时,流动压力就能在增压部的作用下增加,可以补偿冷媒沿集流管长度方向流动时的压力损失,从而增大各微通道管中冷媒的流速,使各微通道管中的流速和流量分布更加均匀,进而使微通道换热器的温度场更加均匀,以改善微通道换热器整体的换热状态,并提高换热效率。
88 一种制冷设备的节能装置 CN201710363374.3 2017-05-22 CN107101425A 2017-08-29 刘尧平
发明涉及一种制冷设备的节能装置,包括与制冷设备的蒸发器排管下端连接的蓄水通道与制冷设备的冷凝器搭接的均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水通道包括管道、滤芯、导流通道和引水通道,置于管道口内滤芯与导流通道连接,一组引水通道上端呈阶梯状插入管道内,上端穿过管道底部与均水装置的微滴管连通;由于在制冷设备的蒸发器与冷凝器间加装了制冷设备的节能装置,从而可利用凝结水的回收利用提高制冷设备的工作效率,不仅节约能源,而且避免了环境污染。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利于推广。
89 用于板式蒸发器的气液分离器与板式蒸发器 CN201710295223.9 2017-04-28 CN106996663A 2017-08-01 虞雪明
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板式蒸发器的气液分离器与板式蒸发器。其中用于板式蒸发器的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纵向隔板,将壳体内部空间分隔为气液分离腔和储液腔两部分;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在气液分离腔中从上至下分隔出气体分离区、喷射区以及液体分离区;进液管连接端,连通喷射区与壳体外部,并用于连接向板式蒸发器供应制冷剂的进液管;出气管连接端,连通气体分离区与壳体外部,并用于连接向壳体外部排放气态制冷剂的出气管;以及出液管连接端,连通液体分离区与壳体外部,并用于连接向板式蒸发器输送液态制冷剂的出液管。本发明的方案,可以避免气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而导致蒸发器有效换热面积减少,有效提高板式蒸发器的换热效率。
90 一种可调节地下热湿环境的高效土壤地下换热装置 CN201710153036.7 2017-03-15 CN106949667A 2017-07-14 高理福; 万溧; 田黎超; 李强
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地下热湿环境的高效土壤地下换热装置,它的渗漏管与微穿孔、分层防渗装置、渗漏防堵塞装置、连接管、加压装置、控制器、地下岩土温湿度传感器、地下岩土温湿度监控装置组成可将岩土温度传感器测得的地下岩土的温湿度参数传输到岩土温湿度监控装置的渗漏控制系统;还有可根据测定值和设定值之间的差异向控制器发出启停信号的岩土温湿度监控装置;和有信号差异时启动加压装置,通过连接管、渗漏管、微穿孔、分层防渗装置、渗漏防堵塞装置向地下岩土补充的分的控制器。可人为调控地下热湿环境。
91 一种中间冷却器 CN201710176988.0 2017-03-23 CN106839536A 2017-06-13 吴华根; 于志强; 翟晓婷; 侯丽艳; 曹锋; 白单英
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间冷却器,包括罐体(3),所述罐体(3)上装有进气管(1)和出气管(4),所述进气管(1)与热泵制冷系统相连接,还装有用于将高压液态工质节流降压为低压气液混合工质再输送入向罐体(3)内的供液管(2);所述罐体(3)内腔中设有与进气管(1)相连接的气体分配器(8),用于将进气管(1)输入的制冷系统过热工质气体分配到低压饱和液态工质中。本发明能够提高系统制热性能系数COP,解决高温热泵系统易出现排气温度过高和喷油现象的问题,同时还能避免低温热源侧负荷与热泵实际可回收负荷的不对称现象。
92 管板蒸发器的制作工艺 CN201611028945.X 2016-11-18 CN106766393A 2017-05-31 曾祥斌
发明一种管板蒸发器的制作工艺,先将管卷料校直裁切成直管,然后弯制成具有14个弯的蛇形铝管,随后在蛇形铝管的管端焊接一段质过渡管,在铝板表面覆层硫化膜,对蛇形铝管与表面覆有硫化膜的铝板焊接后进行硫化处理,将硫化成型后的铝板折成U型,对U型板以及蛇形铝管进行喷漆固化烘干处理与耐性处理,制成管板式蒸发器。本发明能够提供蒸发器中铝管的耐磨损性能,减少外界磕碰对铝管导热效率的影响。
93 /冷凝蒸发 CN201710098609.0 2017-02-23 CN106705487A 2017-05-24 郭汉玉; 张为民; 刘杰; 冯雯桦
一种二/冷凝蒸发,包括:氨汽液分离器,与氨汽液分离器相连的液氨进口及导控制阀和手动控制阀,与氨汽液分离器顶部相连的氨气出口,及氨汽液分离器上设有浮球导阀和液位开关;2个并联的全焊接式板壳换热器,其壳程下部与氨汽液分离器液相联通,壳程上部与氨汽液分离器气相联通,与板壳式换热器板程相连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口及液体出口;所有设备安放在公共机架上。本发明可用作二氧化碳/氨复叠制冷系统和载冷剂系统的冷凝蒸发器,完成氨的节流、蒸发、分离及二氧化碳的冷凝过程。本设备换热量大,换热效率高,性能可靠,结构合理、紧凑,操作方便,现场安装施工方便,实用性强。
94 冷暖型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1610883633.0 2016-10-09 CN106500390A 2017-03-15 赵强; 李金波; 戚文端; 白军辉
发明公开了一种冷暖型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冷暖型空调器包括:双缸压缩机、换向组件、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冷媒散热器和单向,第一气缸的吸气口与第一储液器连通;换向组件包括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第四阀口与第一储液器相连;气液分离器包括气体出口、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气体出口与第二气缸相连,第一接口和室外换热器之间串联有开度可调的第一节流元件,第二接口和室内换热器之间串联有固定开度的第二节流元件。冷媒散热器串联在室外换热器和第一节流元件之间,单向阀与冷媒散热器并联连接。本发明的冷暖型空调器,有效提高空调器能效。
95 降膜蒸发器和降膜蒸发器的冷媒气液分离方法 CN201611023846.2 2016-11-14 CN106369888A 2017-02-01 曹亚男; 许勇; 刘鹏; 李涛
发明公开一种降膜蒸发器和降膜蒸发器的冷媒气液分离方法。该降膜蒸发器包括:撞击气液分离器和多孔板气液分离器,其中,撞击气液分离器与降膜蒸发器的冷媒进口管垂直设置,撞击气液分离器的顶壁与冷媒进口管连接,撞击气液分离器与冷媒进口管构成T型管;多孔板气液分离器设置在撞击气液分离器的顶壁与底板之间。本发明通过内置的撞击+孔板的两级气液分离器,来分离冷媒中的气态冷媒,可以保证冷媒在降落到换热管时为液相,从而解决了气态冷媒的存在使得冷媒在降落到换热管时容易在表面形成泡沫的技术问题,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使得换热管局部气温均匀,从而提高了换热管寿命。
96 一种乏汽直接吸收式双效溴化锂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1610833997.8 2016-09-20 CN106369866A 2017-02-01 高杏存; 赵海谦; 王忠华; 曹喜承; 武传燕; 孟凡斌
发明涉及的是一种乏汽直接吸收式双效溴化锂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其中的乏汽直接吸收式双效溴化锂热泵系统包括吸收器,吸收器设置有溴化锂溶液入口和汽轮机乏汽入口,吸收器的液体出口管依次经过溶液泵、低温溶液热交换器、高温溶液热交换器与高压发生器连通;高压发生器下部中间浓溶液出口经高温溶液热交换器后连接到低压发生器;高压发生器的高温蒸汽出口经低压发生器的蒸汽管路连接到冷凝器;低压发生器的浓溶液出口管路经低温溶液热交换器后,连接至吸收器的溴化锂溶液入口;热网管路经过吸收器、冷凝器后进入热网。本发明首次取消了换热器的换热环节,将浓溴化锂溶液直接与乏汽进行混合,没有换热损失,使换热效率大大提高。
97 一种新型冷凝器 CN201610762389.2 2016-08-30 CN106225331A 2016-12-14 王明洋; 蒋星华
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冷凝器,包括机、进气口、电机和顶板,所述风机的下方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水板的下方设置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下方设置有集水箱,所述风机的上方设置有出气口,所述挡水板的上方设置有压表,所述换热器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器。本发明,该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散热器,使冷凝器散热的效果大大增加,在电机的一侧设置有保护装置,当机器出现故障时,保护装置会自动断开与电源的连接,保护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在保护装置的一侧设置有防腐装置,可以减轻冷凝器内部工件腐蚀,在集水箱的一侧设置有自动清理器,当冷凝器在不使用时,自动清理器会自动运行,自动清理冷凝器内部的脏污。
98 一种质平行流顶蒸发 CN201610724739.6 2016-08-25 CN106196745A 2016-12-07 刘梅; 刘劲松; 郑志华; 张鸿; 王龙
发明公开了一种质平行流顶蒸发器,包括左室总成、右水室总成、扁管、翅片、冷媒进管、冷媒出管、水室连接管及进出法兰,扁管和翅片平行且间隔排列,且两边各设置一个边板;扁管两端分别安装在左水室总成、右水室总成上,所述左水室总成上设置有水室连接管及若干隔片,右水室总成上设置有若干隔片、冷媒进管、冷媒出管及进出法兰。平行流顶蒸通过增加水室连接管、流通孔径不等的隔片,改善冷媒分布,优化蒸发器的表面温度分布,提高换热效率及空调温度的均匀性。改进了平行流蒸发器大尺寸芯体冷媒分布不均,空调出风口温差大的弊病。
99 分流器、分流组件及空调 CN201610585020.9 2016-07-22 CN106052211A 2016-10-26 曹颖; 池晓龙
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流器、分流组件及空调器。该分流器包括:进液部和分流部,进液部具有进液口,分流部具有多个分流口,分流部包括多孔介质件,多孔介质件位于进液口和分流口之间。根据本发明的分流器、分流组件及空调器,通过在分流器上设置位于进液口和分流口之间的多孔介质件,利用多孔介质件的结构特性使进入到分液器内的冷媒在多孔介质件内充分混合并分流,使得流至每个分液口的冷媒流量差不多,从而克服了由于离心导致分液不均匀的问题;另外由于多孔介质件的多次分流作用,使冷媒分流产生的噪音相互干涉消音,因此能够明显地降低冷媒的液流噪音。
100 一种微通道热管蒸发 CN201610310939.7 2016-05-12 CN106016841A 2016-10-12 李奇贺; 张汉; 杨韵博; 华君叶; 褚红燕
发明提供了一种微通道热管蒸发器,包括下联箱、旁通导气管、上联箱、集气管、连接短管、微通道扁管和翅片。集气管设置在上联箱的上方,并通过连接短管与上联箱连通;旁通导气管连通上联箱和下联箱,并且旁通导气管连接到下联箱内的上部气态工质聚集处;微通道扁管由多个矩形微通道管排列组成,多根微通道扁管设置在上联箱和下联箱之间,每根微通道扁管位于下联箱内的端部均设有通气缝隙,通气缝隙由矩形微通道管的端部分裂形成。本发明的结构能逐步分离并输送热管蒸发器上、下联箱中的气态工质,防止热管工质气化膨胀压变化导致微通道内工质大幅振荡时气态工质被再次吸入换热通道内,使吸入的工质均为液态而提高蒸发器换热效率。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