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41 混合蒸气压缩-吸收循环 CN200680017067.X 2006-05-16 CN101175953A 2008-05-07 M·B·斯夫勒特; A·约科泽基
发明涉及包括制冷剂对的混合蒸气压缩-吸收循环,所述制冷剂对包括至少一种制冷剂和至少一种离子液体。本发明还提供在氟化离子液体中利用氟气体的混合蒸气压缩-吸收循环。本发明还提供使用包括制冷剂对的混合蒸气压缩-吸收循环的冷却方法,其中制冷剂对包括至少一种制冷剂和至少一种离子液体。本发明还提供使用包括制冷剂对的混合蒸气压缩-吸收循环的加热方法,其中制冷剂对包括至少一种制冷剂和至少一种离子液体。
42 装置和利用干燥剂起辅助作用的空调系统 CN97100425.0 1997-01-16 CN1172127C 2004-10-20 前田健作
发明公布了一种将利用干燥剂起辅助作用的空调器和一个装置结合起来的高效的空调系统。该热泵装置具有一个用于从吸收流体中分离致冷剂蒸气的解吸器;一个用于压缩致冷剂蒸气的压缩机;一个用于吸收致冷剂蒸气至吸收流体中的吸收器;一条用于使吸收流体在吸收器和解吸器之间循环的吸收流体通道;一条用于利用压缩机将在该解吸器中产生的致冷剂蒸气输送至该吸收器中的致冷剂压缩通道;和一个用于抽出在吸收器和/或解吸器中产生的吸收热量和解吸作用所需热量的热介质通道装置。
43 制冷吸收系统及用于该系统的作功混合物 CN97182055.4 1997-12-31 CN1249031A 2000-03-29 M·H·于奥; G·勒哈尔佩雷; M·普雷沃斯特; I·索伊德
制冷吸收系统为一种双效分离型制冷吸收系统,其中冷凝器(K2)的压以第二发生器(G2)压力为基准偏移。在这样一个制冷吸收系统中,功偶包括甲醇作为制冷剂,和一种甲酚化合物作为溶剂。这样一个系统适用于制冷或制热,特别是适用于楼房单元空调器。
44 压缩吸收混合式 CN97190711.0 1997-04-23 CN1195398A 1998-10-07 高木恒雄; 钟撞光章; 落久保晃; 远藤肇; 长岛义悟
把在再生过程中采用VRC所产生的冷凝与从再生器送出的浓溶液作为热源对稀溶液进行预热,由此,可增大稀溶液的预热量,提高的制冷系数。此外,把吸收液的冷却热作为供暖来利用,把再生制冷剂液体的一部分储存起来,由此,可以提高供暖时的溶液浓度,使热泵既用作供暖设备又可用作冷气设备。
45 使用中等浓度溶液的蒸气发生器-吸收器热交换热传导设备和方法及其在吸收式中的应用 CN95191322.0 1995-10-27 CN1139482A 1997-01-01 本杰明.A.菲利普; 托马斯.S.扎瓦基@@##
本文公开了特别可用于吸收式系统中的蒸气发生器-吸收器热交换(GAX)的各种实施例及其方法。这些实施例及其方法把该吸收式系统的工作溶液用作传热介质且此时该工作溶液具有中等浓度。
46 发生器-吸收器-热交换的热传递装置和方法及其在加中的应用 CN94193015.7 1994-06-14 CN1128561A 1996-08-07 本杰明·A·菲利普斯; 托马斯·托瓦克凯; 约瑟夫·马萨拉
一种发生器-吸收器热交换装置,包括发生器和吸收器,吸收器的内部压低于发生器内部压力,发生器和吸收器分别具有在其相对端部的高、低温度区和热量传递区,确定各自温度传递区的温度范围交叠,该装置还包括流体通道,用于使发生器高温区的稀溶液和吸收器低温区的浓溶液流到和流过发生器和吸收器的高温区、热传递区和低温区,改进包括:热交换管路,该管路用于从流体通道中接收一部分溶液,然后使上述部分溶液在上述热传递区域之间循环,从而将热量从吸收器传递到发生器。
47 一种节能型制冷设备 CN201710363368.8 2017-05-22 CN106989539A 2017-07-28 刘尧平
发明提供了一种节能型制冷设备,所述节能型制冷设备具体包括:冷气出口与所述压系统连通的气体管道;连接所述气体管道上的涡流制冷管,所述涡流制冷管设有进风口、冷风排风口和热风排风口,所述冷风排风口与所述冷气出口连通,所述热风排风口通过管道连通制冷模外;盛装有相变材料的吸热箱,所述吸热箱内通有循环管,所述循环水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到制冷模块的所述供水系统上。本发明采用相变材料制冷与涡流制冷相结合的制冷方式,该节能型制冷设备可以免维护,同时节约资源,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
48 一种结合与溶液除湿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 CN201710154293.2 2017-03-15 CN106989460A 2017-07-28 彭冬根; 程小松; 罗丹婷
发明提出一种结合与溶液除湿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其利用热泵为室内地板辐射空调系统提供冷热以控制室内温度,利用外表面蒸发式溶液除湿器给室内空气及新除湿以控制室内湿度,实现温湿度独立精确控制,提高了室内环境舒适度。溶液除湿与热泵换热器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通过热冷凝器对除湿液进行再生,使夏季除湿过程持续进行,而且能有效地避免了冬季热泵运行时蒸发器结霜的问题,使得热泵在冬季工况下能够持续运行,提高了整个系统冬季制取热水的效率,节约了能源
49 蒸汽梯级驱动压缩式与吸收式热泵 CN201710259069.X 2017-04-11 CN106871482A 2017-06-20 侴雨宏; 王娜
一种蒸汽梯级驱动压缩式与吸收式热泵:系统集成凝汽器、冷却塔汽轮机、压缩式热泵、吸收式热泵、各式回热器;首先,利用水蒸汽压驱动汽轮机直驱压缩式热泵,利用水蒸汽潜热驱动吸收式热泵;其次,利用压缩式热泵直接回收乏汽凝结潜热,以大幅降低热泵循环温差15℃左右,再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循环冷却水显热;实现梯级利用蒸汽压力和蒸汽潜热,梯级吸收乏汽潜热和冷却水显热,梯级回收凝水显热、过冷显热、油冷显热。
50 用于高效功率产生和的多级蒸气压缩 CN201580045633.7 2015-07-29 CN106574805A 2017-04-19 瓦斯雷奥斯·斯蒂利亚雷斯
该方法组合了具有相同溶剂的不同电解质溶液。将溶液在不同温度下连续压缩和蒸发,并且将蒸气通过显示更高负偏差的第二溶液在更高温度下连续吸收。每个吸收器的吸收热由下一个蒸发器回收。使用的蒸发器‑吸收器对越多,温度上升越高或产生的压比越高。最后,使蒸气在高温下返回到第一溶液。从每种溶液中溶解和析出电解质,以实现总热回收以及非常高效率的循环。建议使用气体吸收代替溶剂蒸气。
51 用于吸附压缩机的吸附单元及其操作方法 CN201280019768.2 2012-02-22 CN103582789B 2016-09-14 约翰内斯·法斯·比格尔; 罗伯特·扬·迈耶
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热波操作的吸附压缩机的吸附单元,其包括:‑细长的固体吸附材料;‑细长的传热流体(HTF)通道,所述细长的传热流体(HTF)通道与该固体吸附材料的外表面直接传热接触;其中,所述吸附材料的特征尺寸r(例如半径)和长度L被选择成使得L/r>10,更为优选地大于15,最为优选地大于20。
52 用于操作吸附压缩机的方法及用于在所述方法中使用的吸附式压缩机 CN201280019777.1 2012-02-22 CN103597298B 2016-08-17 约翰内斯·法斯·比格尔; 罗伯特·扬·迈耶
发明涉及一种操作吸附压缩机系统的方法,该系统包括热源和冷源及至少第一吸附床和第二吸附床,其中,第一床的初始温度低于所述第二床的初始温度,在该系统中,通过利用传热流体(HTF)使热循环,该方法包括下列阶段:阶段A),该阶段A)包括下列步骤:-通过将来自所述第二床的HTF可选择地经由所述热源供给至第一吸附床对第一吸附床进行加热,而同时维持住所述第一床中的热波;以及-通过将来自所述第一床的HTF可选择地经由所述冷源供给至第二吸附床对第二吸附床进行冷却,而同时维持住所述第二床中的热波;其中,维持阶段A)直至所述第一床和所述第二床的出口温度是基本相同的为止;以及阶段B),该阶段B)包括下列步骤:-将从所述第一床流出的HTF供给至所述热源并将来自所述热源的HTF供给回到所述第一床中;以及-将从所述第二床流出的HTF供给至所述冷源并将来自所述冷源的HTF供给回到所述第二床;其中,维持阶段B)直至所述第一床中的温度是基本均匀的并且所述第二床中的温度也是基本均匀的且低于所述第一床的温度,其中,通过所述第一床和所述第二床的所述HTF的流速可高于阶段A)中的流速。
53 一种组合式空调制冷系统 CN201610079163.2 2016-02-04 CN105571031A 2016-05-11 张宇明
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空调制冷系统,属于空调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空调费电、制冷效率低、外机散热效率低等问题而设计。本发明提供的组合式空调制冷系统结合压缩式制冷系统和吸收式制冷系统两种系统进行制冷,且其中的吸收式制冷系统采用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驱动吸收式制冷系统,不断地将室内的热量转移到室外,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室内的温度降低到设定的温度,并且与单纯的压缩式空调制冷系统相比,在同样的制冷效果下,可以节省很多电能;另外,本发明中,太阳能集热器支架形成用于放置空调外机的遮阳空间,提升了空调外机的散热效率,制冷效率高。
54 组合蒸气吸收和机械压缩循环设计 CN201480020346.6 2014-04-01 CN105143788A 2015-12-09 马子都
发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蒸气压缩循环(20),所述蒸气压缩循环(20)具有冷凝器(22)、膨胀(24)、蒸发器(26)和压缩机(28)。制冷剂被配置来通过所述蒸气压缩循环而循环。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吸收制冷循环(30),所述吸收制冷循环(30)具有布置成大体上闭环配置的吸收器(32)和解吸器(34)。吸收溶液被配置来通过所述吸收制冷循环而循环。所述蒸气压缩循环和所述吸收制冷循环基本上整合。所述吸收器流体联接到所述压缩机并且被配置来生成制冷剂与吸收溶液的混合物。所述解吸器流体联接到所述冷凝器并且被配置来从所述混合物分离所述制冷剂并且升高制冷剂蒸气的压
55 一种跨临界循环与两级吸收式联产的复合热泵系统 CN201510395706.7 2015-07-03 CN105004095A 2015-10-28 何一坚; 王祎; 李荣; 蒋云云
发明公开了一种跨临界循环与两级吸收式联产的复合热泵系统,包括跨临界压缩子系统以及将跨临界压缩子系统作为热源的热泵子系统,所述热泵子系统包括与跨临界压缩子系统能量耦合的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子系统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子系统;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跨临界循环与两级吸收式热泵联产方法;本发明通过跨临界循环和两级吸收式循环合理的能量耦合,改变传统压缩循环的热能输出,充分利用跨临界循环的冷凝热和极低品位热源,两级吸收式热泵输出可用的常规热源,提高热泵系统的整体性能,经过分析,相比于传统跨临界热泵循环,本发明的热泵系统可提高制热性能系数40%以上,经济性良好且整体结构简单。
56 一种多级板式蒸发吸收式制冷装置和方法 CN201510465086.X 2015-07-31 CN104964477A 2015-10-07 周轶松; 黄为民; 周鼎
发明涉及多级板式蒸发吸收式制冷方设备及方法。改变吸收式制冷机组原有发生器和冷凝器进行稀溶液浓缩生成冷剂蒸汽再进行冷凝的方式,而是采用一种由多组板式蒸发单元组合的连续蒸发浓缩稀溶液,稀溶液蒸发过程产生的冷剂水蒸汽的冷凝潜热被完全的回收并利用制成再生蒸汽,再生蒸汽通过机械蒸汽再压缩的方式提高了压温度,使得再生蒸汽可以替代原输入的生蒸汽作为热源使用;大大的提高了能效比,COP达到5~6;同时因无冷凝热的排放,减少了50%的冷却水用量;多级蒸发单元的前置几效主要作用于稀溶液的连续浓缩。
57 空分余热与物料综合利用系统 CN201510353684.8 2015-06-25 CN104913540A 2015-09-16 林兆晟
发明涉及一种空分余热与物料综合利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空气过滤器,空压机,洗冷塔,空压机与洗冷塔间并列设置溴化锂制冷机和,热泵与溴化锂制冷机的第二出口相连并一同连接至洗冷塔的下部,溴化锂制冷机的第一出口通过第三电磁连接低温循环冷却器的第一进口,溴化锂制冷机的第一出口与洗冷塔上部间设有第五电磁阀,洗冷塔下部连接32℃循环水逆流装置,上部连接7℃低温循环水逆流装置。空压机出口120℃的压缩空气分别进入热泵和溴化锂制冷机,用以分别制取蒸汽或热水和5℃-12℃低温循环水供蒸汽或热水用户和洗冷塔上段和厂区其他低温用冷户使用,同时在制取热量或冷量的同时压缩空气的温度被降低至80℃,实现了余热综合利用。
58 一种太阳能吸收式过冷压缩复合制冷系统及其制冷方法 CN201510164654.2 2015-04-08 CN104807244A 2015-07-29 李泽宇; 刘金平
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吸收式过冷压缩复合制冷系统及其制冷方法,太阳能集热器与蓄热箱、发生器、驱动流体依次相连;发生器与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过冷器、吸收器、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依次相连;第二冷凝器与过冷器、第二节流阀蒸发器、压缩机依次相连;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蓄热箱中部位置;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第二节流阀进口端;第一控制器分别与驱动流体泵、溶液泵、第一温度传感器相连接收温度信号并传输控制信号;第二控制器分别与驱动流体泵、变频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相连接收温度信号并传输控制信号。本发明可根据工况变化特性对吸收子系统的驱动流体温度及其制冷量进行自适应调节,有效提高了系统在变工况条件下供冷的节能效果。
59 蒸汽驱动型串联余热回收方法及装置 CN201410833292.7 2014-12-26 CN104567093A 2015-04-29 王启业; 孙士恩; 郑立军
发明涉及节能领域,特别是一种蒸汽驱动型串联余热回收方法及装置。该装置包括小汽轮机、压缩式热泵和吸收式热泵,其结构特点是:压缩式热泵和吸收式热泵为并联结构,小汽轮机分别与压缩式热泵的压缩机和吸收式热泵相连,吸收式热泵设有第一低温入口、第一冷却的低温水出口、第一高温水入口和第一加热的高温水出口,压缩式热泵设有第二低温水入口、第二冷却的低温水出口、第二高温水入口和第二加热的高温水出口。本发明利用驱动蒸汽由汽相变为液相过程中释放的冷凝热来依次驱动小汽轮机和吸收式热泵;又将压缩式热泵和吸收式热泵并联,同时进行热交换,具有更高的整体能效比。
60 一种利用压缩热制冷提高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效率的方法 CN201410725059.7 2014-12-03 CN104457020A 2015-03-25 何青; 刘辉; 刘文毅
发明公开了属于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领域的一种利用压缩热制冷提高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效率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利用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储能过程中多级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热作为制冷系统的驱动热源产生冷量,并将该部分冷量用于级间和级后冷却从而降低多级压缩机的耗功,提高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整体性能;同时多余的冷量可以存储在蓄冷装置中,在用电高峰时进行空间供冷,以减少电能的消耗。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