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1 一种膜法富分离助燃工艺 CN201610149186.6 2016-03-16 CN105805771A 2016-07-27 不公告发明人
发明公开了一种膜法富分离助燃工艺,其包括步骤:a.空气经过空气净化器除去10μm的灰尘后由高压通机送至陶瓷膜制氧发生器;b.空气通过陶瓷膜制氧发生器进行分级过滤,陶瓷膜制氧发生器采用两级并联;c.所得富氧经集气管收集由环式真空抽取后经汽水分离器、脱湿罐和稳压罐,脱除气体中的水分;d.由增压风机将富氧空气增压至3000?4500Pa;e.再进入富氧预热器加热至70℃以上;f.加热后的富氧空气进入炉膛或风室,用做燃烧或助燃。本发明工艺简单,节能环保并且成本低。
22 一种燃锅炉低氮燃烧脱硝工艺 CN201610249583.0 2016-04-21 CN105783020A 2016-07-20 周礼; 李东林; 章春
发明公开了一种燃锅炉低氮燃烧脱硝工艺,将富一氧化混合气与锅炉一次一并送入锅炉主燃区,由此获得的烟气再经脱硫脱硝装置后得到锅炉烟气,所述锅炉一次风包括由VPSA/PSA富氧装置从空气中制得的氧气,按体积比计,所述富一氧化碳混合气包括以下组份:氧气:0.001~1%;二氧化碳:0.1~20%;一氧化碳:79~99%。本发明将富一氧化碳混合气与锅炉一次风(氧气)送入锅炉的主燃区,利用特定比例的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锅炉一次风的配合使用,可将锅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氮转化成氮气,使锅炉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得到有效降低,避免使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对还原剂的使用,提高系统稳定性
23 燃烧锅炉的氧气注入装置及富氧燃烧锅炉 CN201610220601.2 2016-04-11 CN105674322A 2016-06-15 王鹏; 傅培舫; 廖海燕; 李延兵; 刘毅; 余学海
发明公开了一种富燃烧锅炉及其氧气注入装置,该氧气注入装置包括尾气循环烟道(1),该尾气循环烟道(1)的入口连接于所述富氧燃烧锅炉的炉膛尾气排放口,并且该尾气循环烟道(1)的出口连接于所述富氧燃烧锅炉的燃烧器,其中,所述尾气循环烟道(1)的内部均匀地插入多根氧气注入管(2),并且该氧气注入管(2)的管壁上设有均匀排列的多个氧气喷射孔。通过在尾气循环烟道中均匀地布置多根氧气注入管,并且在每根氧气注入管的管壁上均匀地设置氧气喷射孔,因此可以在尾气循环烟道中形成均匀分布的氧气喷射气流,从而能够将氧气均匀地分散到尾气中,提高气体进入锅炉炉膛后的燃烧效率。
24 节能高效生物质颗粒燃烧机炉芯 CN201510954836.X 2015-12-20 CN105650619A 2016-06-08 龙通平; 龙通安
发明涉及一种节能高效生物质颗粒燃烧机炉芯,属于生物质颗粒燃烧设备领域,它包括一外筒、一内筒、一加料管和两供管;所述内筒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内部,所述外筒的筒壁与所述内筒的筒壁之间形成氧气室,在所述内筒和外筒的共同的底部设置一可拆卸的除灰板;在所述内筒的顶部中心和所述外筒的顶部中心相对设置一对出火口;所述加料管贯穿所述外筒的筒壁后与所述内筒连通;在所述外筒的筒壁上、下间隔设置两所述供氧管,其中一所述供氧管的位置高于所述内筒的出火口,另一所述供氧管位于所述外筒的中部或下部;在所述内筒的筒壁上分布有多个内筒穿孔。
25 将LNG冷能用于空分制捕获的天然气富氧燃烧系统 CN201610059305.9 2016-01-28 CN105605602A 2016-05-25 蔡磊; 吴谋亮; 管延文; 刘文斌; 杨云; 卢鉴莹; 韩逸骁
发明涉及一种将LNG冷能用于空分制捕获的天然气富氧燃烧系统。该系统包括LNG冷能空分制氧子系统、富氧高压加燃烧循环发电子系统和高压液氧碳捕获子系统,将LNG冷能应用于天然气富氧燃烧电厂的空分制氧过程中,同时冷凝回收富氧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实现碳的零排放。解决富氧燃烧电厂空分制氧能耗高、碳捕获成本大的问题。此外,还可以附加高压液氮再循环制氧子系统,进一步利用液氮冷能,降低制氧能耗,从而提高系统能效水平。本发明实现了冷能连续传递使用,同时解决了富氧燃烧电厂空分制氧能耗高,碳捕获成本大的两大难题,可用于以LNG为燃料的电系统。
26 一种纯助燃的点火燃烧器 CN201310014973.6 2013-01-15 CN103017160B 2016-05-04 唐宏; 龚泽儒; 刘鹏; 吴海江; 刘广义; 杨金杰; 雷刚; 张世凯
发明涉及一种纯助燃的点火燃烧器,包括燃烧器和点火源,所述燃烧器的后端与燃料气流通道相连,所述点火源前端外侧设有一级筒,所述一级筒的前端外侧设有二级筒,所述二级筒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燃烧器的内部,且在一级筒的喷口、二级筒的喷口、以及燃烧器的喷口当中的至少一处设有将氧气直接喷射向火焰燃烧区域的氧气喷射装置。本发明在粉着火后喷入纯氧,强化燃烧,解决了劣质煤点火时点火能量足够而后续燃烧不足的问题;本发明的燃烧器结构合理,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而不发生结渣烧损事故,适用于所有内燃的点火煤粉燃烧器,包括等离子体点火燃烧器及小油枪、微油点火等点火燃烧器。
27 燃烧式蒸汽发生器 CN201080022333.4 2010-05-11 CN102449395B 2016-04-13 乔治·D·迈克尔雷斯特; 约翰·H·基乌
在一种用于运行蒸汽发生器的方法中,提供输送式反应器。只有基本上纯原料流被引入输送式反应器中,其数量足以维持输送式反应器处于或高于特定的系统载荷。特定的载荷是指当仅有的基本上纯氧原料流以用于运行所述输送式反应器的最小流速供应到输送式反应器时的系统载荷。在基本上纯氧原料流面前,燃料燃烧以产生包含固体物质的烟气。固体物质从烟气中被分离并且被传送到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可以是移动床热交换器或流化床热交换器中的一个。固体物质被引导到输送式反应器以帮助燃烧过程。
28 通过含固体燃料燃烧器产生平焰的方法 CN201180076301.7 2011-12-30 CN104285100B 2016-03-30 姜泰圭; C·柏利亚三美; R·P·齐阿瓦; Y·薛; X·潘; F·刘; J·周; Z·周; Z·王; K·岑
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固体燃料在工业熔融炉中产生平焰的方法。平焰可通过燃烧器实现,所述燃烧器通过在位于不同平面上的多股高速初级化剂料流(6)上方注入位于一个平面上的多股燃料流(4)而使颗粒燃料燃烧。燃料流(4)的速度恰在燃烧炉体正面的上游降低以减缓燃料流(4)以容许就令人满意的烧尽而言在炉中足够长的停留时间,同时避免燃料颗粒积累在燃料喷嘴中。
29 无焰催化热化焚烧装置 CN201280053238.X 2012-10-31 CN103958969B 2016-03-30 金东秀
发明涉及一种对炼油设施、半导体、LED、显示器制造工程等中发生的各种环境有害物质进行处理的无焰热化焚烧装置,目的为提供一种几乎不发生氮氧化物,而使有害物质浓度达到数ppm准的无焰热氧化焚烧。根据本发明,焚烧炉内填充催化剂,对供给有害物质的反应物流入口进行预热,使得氧气供给路径围绕焚烧炉全面,从焚烧炉底面进行供给,从而,以高速度及高效率进行燃烧反应,实现所述目的。
30 一种泥生产富供应系统 CN201510978028.7 2015-12-23 CN105423329A 2016-03-23 郭军
发明提供了一种泥生产富供应系统,包括VPSA制氧单元、回转窑风机、分解炉煤风风机、回转窑煤粉燃烧器、净风风机;所述的VPSA制氧单元连接主管道,所述的主管道连接净风风机吸入口,净风风机通过管道分别连接回转窑煤粉燃烧器和分解炉煤粉燃烧器;所述的主管道上设置有分支管道一和分支管道二分别连接回转窑煤风风机吸入口和分解炉煤风风机吸入口,所述的回转窑煤风风机连接回转窑煤粉燃烧器,所述的分解炉煤风风机连接分解炉煤粉燃烧器。该富氧供应系统无需改变现有任何水泥生产设备,具有设备投资低、运行能耗低、节能效益明显的特点。
31 循环流化床燃烧的配方法 CN201310403707.2 2013-09-06 CN103471093B 2016-02-24 李诗媛; 刘敬樟; 任强强; 高鸣; 吕清刚; 朱建国; 李伟; 李皓宇; 那永洁; 包绍麟
发明提供了一种循环流化床燃烧的配方法。该方法中,循环流化床的炉膛分三级进行配风,其中:由炉膛底部送入一级风,该一级风的组分为氧气和再循环烟气;由炉膛密相区和稀相区的过渡区送入二级风,该二级风的组分包括再循环烟气;由炉膛侧壁送入三级风,该三级风的组分为氧气。本发明实现了循环流化床炉膛内在高氧气浓度下稳定燃烧,避免了出现因高浓度氧气造成的局部高温问题,同时解决了氧气与再循环烟气混合而成的高氧浓度混合气输送的安全问题。
32 具有燃料成分控制的燃气涡轮 CN201480009576.2 2014-02-18 CN105339629A 2016-02-17 S·伯内罗; F·格拉夫; G·L·贵达蒂; M·加斯纳; F·古伊特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操作燃气涡轮设备的方法。根据该方法,具有第一燃料反应性的第一燃料气体(5)和具有高于第一燃料反应性的第二燃料反应性的第二燃料气体(14)喷射到燃气涡轮的燃烧器(4,15)中,并且第二燃料气体(14)与第一燃料气体(5)的质量流之比取决于燃烧器(4,15)的燃烧性能来控制。本公开还涉及一种构造成执行该方法的燃气涡轮设备。
33 一种非空气输送粉状燃料燃烧装置及方法 CN201510835131.6 2015-11-26 CN105333421A 2016-02-17 王立臣
发明涉及一种非空气输送粉状燃料燃烧装置及方法,包括下料装置、输送气体装置、氧气站、窑炉;下料装置包括依次按序连接的料粉罐、旋转阀、双螺旋称重装置;氧气阀站包括一次氧管路和二次氧管路;窑炉包括多氧燃烧器;粉料装置和输送气体装置通过双曲线混合喷射器将两者连接后,再经输粉管道连接至窑炉的燃料喷枪。该燃烧装置及其燃烧方法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无需脱销设备、采用价格低廉的粉状燃料,降低了生产成本,确保了窑炉的氮氧化物排放量极低,同时实现了窑炉环保、经济、节能标准。
34 控制燃锅炉的热性能的设备和方法 CN201180065134.6 2011-11-16 CN103429956B 2016-02-10 A.A.勒瓦索伊尔; S.G.康; J.R.肯尼; C.D.埃德伯格; D.G.特克
本文公开一种控制燃锅炉的运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锅炉中燃烧燃料;在锅炉中产生吸热方式;从锅炉中排出烟道气;使烟道气的一部分再循环到锅炉;使第一氧化剂流与再循环烟道气组合而形成组合流;使组合流分成若干个部分;以及在锅炉的不同的进入点处,将组合流的各个部分引入到锅炉。
35 玻璃熔化炉窑的带冷却的燃烧器 CN201180061686.X 2011-11-07 CN103269987B 2016-02-10 G·比里斯; A·孔蒂诺; C·德森凡斯; C·图恩
发明涉及玻璃熔化炉窑的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包括在同一组体中的液体燃料供应和气体燃料供应,两种供应能分开地或同时地运行,燃烧器温度通过燃烧器中冷却流体的循环来控制。
36 低温空气分离方法与系统 CN201280023614.0 2012-03-16 CN103534544B 2016-01-20 R.J.奥勒姆; J.E.菲特维德特
发明涉及一种低温空气分离方法,该方法提供高压用于燃料(例如质燃料)的氧燃烧。该空气分离方法可被直接集成到使用工作流体如CO2的闭环发电方法中。有益地,该空气分离方法无需空气压缩级之间的中间冷却,而是能够将绝热压缩热再循环到其中额外热供给有益的其它方法中的工艺步骤中。
37 用于控制熔融材料化状态的熔炉和方法 CN201080027089.0 2010-06-11 CN102803163B 2015-11-25 M·J·沃森; M·E·哈贝尔; K·A·利弗; 何筱毅
可用于含燃料燃烧和含有熔融材料的熔炉的方法,其中以紧邻熔体表面形成还原或氧化气氛的定向,在含氧燃料燃烧器中进行亚化学计量或超化学计量的燃烧和低速注入燃料和主氧化剂与二次氧化剂。
38 具有穿孔反应稳定器的燃料燃烧系统 CN201480003830.8 2014-02-14 CN104903647A 2015-09-09 道格拉斯·W·卡尔科夫; 罗伯特·E·布赖登塔尔; 约瑟夫·科兰尼诺; 克里斯多佛·A·威克洛夫
发明涉及一种诸如包括穿孔反应稳定器的加热炉或锅炉,所述穿孔反应稳定器被配置为保持产生很低氮化物(NOx)的燃烧反应。
39 带有CO2捕获的氢生产 CN201310232698.5 2013-06-13 CN103482568B 2015-09-02 E.S.坚金; K.B.富加什; K.M.登特
一种生产氢产物同时从该过程中捕获CO2的蒸汽甲烷重整方法。蒸汽和在催化重整器中重整。重整产物通过变压吸附分离,以形成氢产物和PSA尾气。尾气作为燃料返回到重整器。燃料用合成空气燃烧,其中合成空气通过使部分烟道气与工业级组合而形成。烟道气基本由CO2和H2O组成。从另一部分烟道气冷凝出H2O,以形成基本纯的CO2产物。
40 燃气轮机和换热器从来自熔炉的烟雾中回收能量 CN201380067165.4 2013-12-05 CN104870383A 2015-08-26 B·达维迪安; Y·约马尼; J·勒狄拉克; J-P·特拉尼耶
发明涉及熔融装置和方法,其中:熔化室(100)通过燃烧加热,燃烧烟雾(20)用于加热作为传热气体的空气(30),经加热的空气(31)用于将燃烧气(40)和/或气态燃料(50)预热(130),将由预热产生的温和空气(31)压缩,经压缩的温和空气(33)通过与燃烧烟雾(20)热交换而加热(150),且机械和/或电能通过经加热的压缩空气(34)的膨胀而产生。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