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41 带有密封油槽的气 CN201310664984.9 2013-12-10 CN103867442B 2017-09-15 约根·博纳; 斯文·彼得斯
发明涉及一种气,包括:(a)带有密封面(6)的第一壳体件(1),(b)带有密封面(7)的第二壳体件(2),(c)带有气体入口(4)和出口(5)的泵室(3),(d)以及能在所述泵室(3)中移动的用于传送气体的传动件(11,12),(e)其中,所述壳体件(1,2)相互接合,从而在泵室的周向上至少部分地围成所述泵室(3),并通过所述密封面(6,7)彼此邻接,以密封所述泵室(3),(f)且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密封面(6,7)围绕着所述泵室(3)延伸有密封凹部(9),其在所述气泵运行时填充有密封液。
42 涡旋压缩机 CN201380081497.8 2013-12-09 CN105849410B 2017-07-21 达胁浩平; 石园文彦; 角田昌之; 高村祐司
具备:定涡盘(1);动涡盘(2),其与定涡盘(1)组合而形成压缩室(25),在一方的面具有一对第一十字键槽(4);框架(20),其支承动涡盘(2),具有一对第二十字键槽(5);以及十字环(6),其抑制动涡盘(2)的自转,在一方的面具有能够滑动地嵌合于第一十字键槽(4)的一对第一十字键(6ab),在另一方的面具有能够滑动地嵌合于第二十字键槽(5)的一对第二十字键(6ac),十字环(6)在另一方的面具有至少一对突起部(7),突起部(7)为如下的高度:在十字环(6)进行简谐振动而倾斜时,在第一十字键(6ab)在第一十字键槽(4)的2个部位接触之前,突起部(7)与动涡盘(2)的一方的面接触。
43 用于混合制冷领域的螺杆压缩机及其应用方法 CN201610956084.5 2016-10-27 CN106567830A 2017-04-19 穆云飞; 龚晓科; 赵阳; 王安胜; 幸涛; 陈宏伟; 唐刚; 杨敏; 蒋波
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混合制冷领域的螺杆压缩机及其应用方法,该螺杆压缩机包括机体,机体上安装有气缸活塞连杆、机体压缩室,连杆与活塞紧固连接于机体上,机体压缩室内安装有容调电磁、机油过滤器位置指示器、机械压缩室喷射口、清洁孔盖法兰、洩油阀;机体外壁底端安装有一安全阀和高压侧阀。该应用方法是先调整R22混合冷剂的配比,然后对螺杆压缩机的控制系统以及回油系统进行调控,从而达到深冷制冷的效果。本发明通过可靠性高,操作维护方便,动平衡性好,适应性强的螺杆压缩机应用于R22压缩混合制冷剂的压缩工艺中,不仅降低了能耗,并且降低了设备投入的成本。
44 用于变速涡旋式制冷压缩机的注油装置 CN201210539278.7 2012-12-13 CN103161732B 2017-03-01 帕垂斯·邦尼弗伊; 王冬; 皮埃尔·吉尼斯; 英格里德·克劳丁
根据本发明的注油装置(2)包括:油(3),其与压缩机电动机旋转耦合,并具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注油管道(12),其与第一出油口(5)连接,并用于为压缩机的压缩级供油;回油管道14),其与第一出油口(5)连接,并用于使油返回至压缩机的油箱中。注油管道(12)中的压损失主要是与经过注油管道的油的流率的平方成比例的单压力损失。回油管道(14)中的压力损失主要是由与经过回油管道的油的流率成比例的摩擦而引起的压力损失。
45 涡旋压缩机和制冷系统 CN201610127368.3 2016-03-07 CN105697372A 2016-06-22 陈洪辉
发明涉及压缩机领域,公开了一种涡旋压缩机和制冷系统,所述涡旋压缩机包括静涡旋盘(1)和动涡旋盘(2),该动涡旋盘(2)与静涡旋盘(1)相互咬合形成压缩腔并能够相对运动以压缩进入压缩腔内的介质;背压腔(3),该背压腔(3)内的压作用于动涡旋盘(2)以使该动涡旋盘(2)与静涡旋盘(1)密封接触。其中,在动涡旋盘(2)与静涡旋盘(1)相对运动时,所述背压腔(3)流体连通于液压(4)或气源装置的工作口,以通过该液压泵(4)或气源装置的工作压力在所述背压腔(3)内形成作用于所述动涡旋盘(2)的压力。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可以方便地使背压腔(3)作用于动涡旋盘(2)上的压力相对恒定,具有较好的密封性
46 一种降低涡旋压缩机背压波动的方法及涡旋压缩机 CN201610032655.6 2016-01-18 CN105649992A 2016-06-08 陈洪辉
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降低涡旋压缩机背压波动的方法及涡旋压缩机。该方法为:将涡旋压缩机的润滑油池内的高压润滑油抽出,对高压润滑油降压形成中压润滑油,将中压润滑油导入至涡旋压缩机的背压室内,为背压室提供压。该涡旋压缩机机架的中心开设有便于滑动轴承旋转的空腔,空腔构成与润滑油池连通的高压油腔;机架的边缘设有环槽,并与静涡旋盘形成背压室;动涡旋盘基板上沿其径向开设有进油通道,进油通道连通高压油腔和背压室,进油通道内设有节流装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降低涡旋压缩机背压波动的方法及涡旋压缩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背压室压力不稳定,导致动涡旋盘与静涡旋盘之间的密封性较差的问题。
47 结构、压缩机和换热系统 CN201610041140.2 2016-01-21 CN105545726A 2016-05-04 李小雷; 单彩侠; 胡余生; 刘磊; 郑鹏宇; 陈肖汕
发明提供了一种油结构、压缩机和换热系统。油泵结构,包括:油泵座,油泵座具有凹腔;内转子,内转子位于凹腔内;套设在内转子外侧的外转子,外转子位于凹腔内,且内转子与外转子偏心设置;滚动体,滚动体位于凹腔内,且滚动体处于凹腔的周向内壁与外转子的外部之间。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外转子与油泵座装配不良而导致异常磨损和产生噪音的问题。
48 立式内冷却直排大气罗茨真空 CN201510983783.4 2015-12-24 CN105422446A 2016-03-23 王晓欧
立式内冷却直排大气罗茨真空,属于罗茨真空泵技术领域。主动轴(24)和从动轴(4)竖向设置在泵体(12)内,下盖(15)与下中壁(14)之间形成油室(21),主动轴(24)与从动轴(4)内部中空形成连通油室(21)和上盖内腔(28)的油道(25),上盖内腔(28)通过回油管路(33)连通油室(21),油室(21)内或回油管路(33)上设有将油室(21)内的冷却润滑油通过油道(25)送入上盖内腔(28)的泵油装置。采用了立式结构,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占地面积小,降低对使用环境的要求,同时采用侧面进气与排气,与真空系统、前级泵连接更方便、简捷,而通过油道(25)对转子(13)进行冷却,转子(13)温度明显降低,运行平稳,提高了罗茨真空泵的使用寿命。
49 压缩机 CN201510166475.2 2015-04-09 CN105370576A 2016-03-02 李康旭; 金哲欢; 李丙哲
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其包括流路分离部,所述流路分离部设置在电动部与压缩部之间,用于分离制冷剂流路和油流路,所述流路分离部具有第一分隔壁部和第二分隔壁部,所述第一分隔壁部配置在所述外壳的内周面与所述压缩部的排出孔之间,所述第二分隔壁部配置在所述排出孔与平衡之间。由此,通过在压缩部与电动部之间分离冷剂流路和油流路,使油顺畅地回收到储油空间。
50 涡旋式压缩机 CN201280014928.4 2012-03-14 CN103459851B 2016-02-17 金秉赞; 崔世宪; 李丙哲; 金哲欢
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包括用于回收从壳体排放的油的油回收,由此有效地回收压缩机所排放出的油。差压孔被形成于在抽吸完成时刻之后与压缩室连通的位置,使得利用壳体的高压的内部空间与低压的压缩室之间的压差使壳体的内部空间中储存的油能够被供应至压缩室内,由此使油甚至在压缩机的低速驱动期间也能够被平稳地供应至压缩单元,并预先防止因为油而发生抽吸损耗。
51 气体压缩机 CN201510024419.5 2015-01-16 CN104895787A 2015-09-09 中泽圭佑; 柳川英辉
一种气体压缩机具有高压供给孔(35),其用于在所述压缩室内的制冷剂气体压缩行程的结束阶段,将排出压的冷冻机油(R)供给到叶片槽;高压供给孔(35)通过打孔加工形成在前侧(14)上,并且具有小径部(35a)和大径部(35b)沿着高压供给孔(35)的长度方向一体设置的结构,该小径部(35a)具有小直径并且形成在所供给的冷冻机油(R)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该大径部(35b)具有比小径部(35a)大的直径并且形成在小径部(35a)的下游侧。
52 密闭型压缩机 CN201180028067.0 2011-06-06 CN102933848B 2015-08-26 大野龙一; 大八木信吾; 中井启晶; 苅野健; 吉田裕文; 饭田登
在设置有排出口(2)的密闭容器(3)设置有:压缩机构部(5);与压缩机构部(5)和排出口(2)连通的高压室(16);配置为位于高压室(16)底部的润滑油贮存槽(17);从润滑油贮存槽(17)向压缩机构部(5)供给润滑油的油(18);和加热润滑油的加热器(20)。由此,能够保持润滑油粘度,即使工作流体采用由以在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作为基础成分的制冷剂构成的单一制冷剂或者混合制冷剂,也能够防止压缩机构部的可靠性下降。
53 密封式压缩机及将油组装在密封式压缩机中的方法 CN201110123190.2 2011-05-13 CN102242715B 2015-08-05 G·W·哈恩
一种密封式压缩机和一种将油组装在密封式压缩机中的方法,所述密封式压缩机包括:下端帽,所述下端帽被固定到中央外壳并且限定密封腔室;电达,所述电马达被接收在所述密封腔室内,所述电马达驱动轴,所述轴驱动压缩机泵单元;和下轴承套,所述下轴承套包括用于支承所述轴的轴承和接收在所述轴承套内的油泵,所述油泵包括泵壳体,所述泵壳体包括狭缝和支腿中的一个,所述轴承套包括狭缝和支腿中的另一个,所述支腿被接收在所述狭缝中以将所述泵壳体定位在所述轴承套内,所述油泵还包括活塞,所述活塞要被所述轴驱动以将润滑油从所述密封腔室中的储槽驱动到所述轴中的通道中。
54 偏心枢转驱动装置 CN201180046639.8 2011-10-05 CN103125061B 2015-07-01 菅家幸雄; 柴山浩司
提供一种可以防止因摩擦导致能量损失或部件损坏且通过处理液进行适当的润滑或冷却的偏心枢转驱动装置。偏心枢转驱动装置(100)的枢转轴(13)在其内部具有使润滑油F流通的流道(131)。该流道(131)具有沿轴向形成的轴向流道(131a)和自该轴向力流道(131a)沿所述枢转轴(13)的径向延伸的径向流道(131b)。径向流道(131b)的端部连接至轴承(15)。根据此流道(131)的结构,可利用枢转轴(13)的枢转运动将润滑油F从枢转轴(13)的端部(13b)引导至轴承(15)。
55 旋转式压缩机 CN201010245397.2 2010-07-30 CN101988504B 2015-04-29 藤野正树; 田中顺也; 森下卓; 上田健史; 两角尚哉
发明提供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能够在安装时防止变形,从而能够提高安装性。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设置有供油机构(14),该供油机构(14)将蓄积在压缩机壳体(11)的下部的润滑油通过旋转轴(33)的供油孔(100)供给至压缩部(12)的滑动部分,并且,该供油机构(14)包括:收纳孔(101),其朝向旋转轴(33)的下端部开口并与供油孔(100)连通;泵壳(102),其在下端部具有润滑油吸入孔(106),并且上端部开口,安装于收纳孔(101)中;及泵翼(103),其呈板状,收纳在收纳孔(101)及泵壳(102)内,并且仅形成在长度方向中间部分的加宽部(107)仅卡止于泵壳(102)的上部里面,在所述泵翼的沿长度方向的边中除了所述加宽部之外的部分,不与所述泵壳和所述收纳孔中的任一个接触
56 压缩机 CN201380008492.2 2013-02-08 CN104105878A 2014-10-15 外山俊之; 福永刚
压缩机(10)包括轴内排油路(46)和油(81)。轴内排油路(46)形成在驱动轴(40)的内部,从电动机(30)的上方延伸到下方。油泵(81)连结在驱动轴(40)的下端,将已供到比电动机(30)更靠上方的滑动部的油经由轴内排油路(46)排向机壳(20)底部的贮油部(26)。
57 压缩机 CN201380002935.7 2013-05-29 CN103782040A 2014-05-07 吉田裕文; 尾形雄司; 盐谷优; 船越大辅; 中井启晶; 苅野健
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其中,驱动轴(3)由上轴承(7)和下轴承(9)支承,在下轴承(9)设置有排出端口(22),在下压缩室(11b)压缩后的工作流体从排出端口(22)排出到的下排出空间(15b)由下轴承(9)和下盖(16b)形成,油保持部(24)取入在下部具有贮油部(19)的密封容器(1)中所贮存的油的一部分,并使得取入的油的流动比贮油部(19)的油的流动更受到抑制,该油保持部(24)与下排出空间(15b)相邻配置,下轴承(9)的中心部的凸起(9a)的下端面位于与下阀盖(16b)的最下面相同高度或其下侧,由此在将用于压缩机构部内的润滑或密封的油吸上来的驱动轴(3)的下端部不滞留气体,兼有高效率和高可靠性。
58 密闭型压缩机 CN200880116077.8 2008-10-28 CN101861463B 2013-09-11 上川隆司
发明提供一种密闭型压缩机,在该密闭型压缩机中,供油槽(14b)不是在上下端部开放的连通槽,而是在曲轴(26)的下端部侧仅设置在直至轴承部(14a)的中途区域的位置。其结果是,供给下部轴承(14A)的润滑油的一部分不会向储油部排出,而是供给下部轴承(14A)的润滑油的全部油量被供给至下部轴承(14A)。通过采用该结构,在油中削减无谓的润滑油的吸入,由此能够提供一种使油泵供油能提高,抑制泵损失的发生的密闭型压缩机。
59 涡旋压缩装置 CN201210312455.8 2012-08-29 CN102966548A 2013-03-13 饭塚敏; 昆努; 林哲广; 阿久泽克城; 杉本和禧; 清川保则
发明提供一种涡旋压缩装置,能够减少向外壳外排出的润滑油的排出量。外壳(3)的内部收纳有涡旋压缩机构(11)和驱动达(13),该涡旋压缩机构(11)用于压缩制冷剂,该驱动马达(13)通过驱动轴(15)与涡旋压缩机构(11)连接并驱动该涡旋压缩机构(11),涡旋压缩机构(11)通过主框架(21)支撑于外壳(3),驱动马达(13)的驱动轴(15)通过支撑板(8)支撑于外壳(3),支撑板(8)具有连通上下方的空间的开口部(8E),在驱动马达(13)与支撑板(8)之间设置有覆盖驱动轴(15)的周围的罩(80),罩(80)具有分割成能够通过开口部(8E)的程度的大小的多个罩部件(80A,80B)。
60 密闭型压缩机 CN201180028067.0 2011-06-06 CN102933848A 2013-02-13 大野龙一; 大八木信吾; 中井启晶; 苅野健; 吉田裕文; 饭田登
在设置有排出口(2)的密闭容器(3)设置有:压缩机构部(5);与压缩机构部(5)和排出口(2)连通的高压室(16);配置为位于高压室(16)底部的润滑油贮存槽(17);从润滑油贮存槽(17)向压缩机构部(5)供给润滑油的油(18);和加热润滑油的加热器(20)。由此,能够保持润滑油粘度,即使工作流体采用由以在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作为基础成分的制冷剂构成的单一制冷剂或者混合制冷剂,也能够防止压缩机构部的可靠性下降。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