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
负重式发电装置 |
CN201710767757.7 |
2017-08-31 |
CN107355355A |
2017-11-17 |
张宝宇; 李俊茹 |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重式发电装置,属于一种发电设备。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负重式发电装置,包括偏转盘,偏转盘包括中间的圆形底板,底盘一周为环状的与底板间呈钝角的倾斜板,倾斜板外部边缘为与底盘间垂直的挡板,所述偏转盘为两组,为同样结构的上偏转盘和下偏转盘,所述上偏转盘和下偏转盘在圆形底板的中心位置通过安装了轴承的斜轴串联,斜轴与地面间呈30度角度,斜轴的下部与安装了轴承的直立轴相连,直立轴设置在底座上,底座固定于地面之下,斜轴在上偏转盘和下偏转盘之间设有万向接头。 |
62 |
油压发动机 |
CN201610303453.0 |
2016-05-10 |
CN107355339A |
2017-11-17 |
张玉龙; 张金龙 |
油压发动机。包括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整个发动机安装在机箱内,通过轴承在机箱中间部位设置输出轴,输出轴上固定有输出主动齿轮,输出主动齿轮与单向齿轮啮合,单向齿轮孔内设有单向的棘轮机构与两端被搁置在滑块孔内的螺旋轴啮合,螺旋轴一端和固定在机箱上的油缸通过活塞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发动机所占的体积相对较小,工作时发动机噪声小,能源消耗低,提速效果好。特别是军用舰船、潜艇航速高,具有更好地隐蔽性,有利于汽车、轮船和国防工业的发展。 |
63 |
一种智能油压控制系统的工作方法 |
CN201710773612.8 |
2017-08-31 |
CN107355337A |
2017-11-17 |
黄晓雷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油压控制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控制柜,所述控制柜外设置信号灯、触摸显示屏、常用操作选择开关,控制柜内装设有空气断路器、交流接触器、继电器、PLC控制器、压力变送器、差压变送器和软启动器,其中,所述触摸显示屏与PLC控制器建立双向连接,所述压力变送器、差压变送器的输入端连接在压力油箱上,压力变送器、差压变送器的输出端均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软启动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软启动器的输出端与油泵电机组连接。采用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压力变送器和压差变送器作为油压和液位的测量元件,取代传统的调整困难,容易疲劳的接点式压力表或机械继电器和浮子信号器,实现对压力和油位的连续测量。 |
64 |
一种智能油压控制系统 |
CN201710771176.0 |
2017-08-31 |
CN107355336A |
2017-11-17 |
黄晓雷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油压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柜、压力变送器、差压变送器、油压箱和油泵电机组,控制柜外设置信号灯、触摸显示屏、常用操作选择开关,控制柜内装设有空气断路器、交流接触器、继电器、PLC控制器、压力变送器、差压变送器和软启动器,其中,所述触摸显示屏与PLC控制器建立双向连接,压力变送器、差压变送器的输入端连接在压力油箱上,压力变送器、差压变送器的输出端均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软启动器的输入端连接,软启动器的输出端与油泵电机组连接。压力变送器和压差变送器作为油压和液位的测量元件,实现对压力和油位的连续测量,精度高、可靠性高。 |
65 |
一种改进型城市下水井装置 |
CN201710804266.5 |
2017-09-08 |
CN107355333A |
2017-11-17 |
王晨宇 |
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型城市下水井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基体中的下水井以及盖合于所述下水井顶部的井盖,所述下水井中上下方向顺次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安设腔,所述安设腔底部设置有排放软管,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之间设置有联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空腔和安设腔之间设置有联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空腔中心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右下方可环转地安装有与发电机连接的第一转杆,所述安设腔中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右下方可环转地安装有第二转杆。 |
66 |
电水引力波112kW发电机组的制造方法 |
CN201710164343.5 |
2017-03-07 |
CN107355331A |
2017-11-17 |
不公告发明人 |
电水引力波112KW发电机组的制造方法钢铁旋转机组成部分名称及数量1、中心固定轴1根2、中空圆钢板2块3、支撑杆9X2=18根4、中圆环连续圈2根5、载水圆环板1块6、三折阻拦水钢板9块7、马钉型连结杆27根8、圆环型齿轮带2组9、外径大圆环连接圈2根。 |
67 |
模块化海洋能发电装置 |
CN201410076524.9 |
2014-03-04 |
CN104074670B |
2017-11-17 |
林东; 黄长征; 陈正瀚; 徐虔诚 |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块化海洋能发电装置,包括外框架、至少四个内框架和至少四个水轮发电机模组。至少四个内框架可分离地设置于外框架内。至少四个水轮发电机模组分别设置于至少四个内框架内。本发明的模块化海洋能发电装置具有至少四个内置模块,水轮发电机模组可形成阵列化排布。通过设置可分离的内框架和外框架,从而实现模块化组装,大幅度降低维修和安装费用。 |
68 |
多功能机器 |
CN201610308809.X |
2016-05-03 |
CN107345510A |
2017-11-14 |
武仪博 |
多功能机器,图2是一段拉力带图形,单独看它并没有什么作用,如果两端用力拉做,在45°转弯处用拉力宽带也拉做,这个45°转弯处的作用力就发生了变化。拉力器和第一接收器共同作用力的一个分解力,被拉力宽带接收做,可是拉力宽带接收的这个分解力,只能使3个作用力保持平行,记第一接收器B、第2接收器C和拉力器A保持平行。那么那个0.451F的共同作用力,分解出的0.207F的作用力哪里去了,这个0.207F的作用力,是独立的一个作用力,它和其他作用力没有什么关系。它的作用力方向指向拉力器,因此拉力器的作用力就会减少0.207F,拉力器作用力减少,整个机体就会多出一个0.207F的作用力,并且通过整个机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数学、物理公式计算,也就多出一个0.207FS作用功,把这个0.207FS作用功利用起来,就成了多功能机器。 |
69 |
风能设备地基和风能设备 |
CN201480046173.5 |
2014-08-05 |
CN105473792B |
2017-11-14 |
诺贝特·赫尔舍 |
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多个混凝土成品地基区段(210)的风能设备地基。地基区段具有多个第一和第二套管(216,217),所述第一和第二套管用于容纳用于将地基区段(210)撑住的张力缆绳。 |
70 |
利用宽度和厚度相同的翼型叶片的水平轴风力发电机 |
CN201280057202.9 |
2012-09-19 |
CN103987958B |
2017-11-14 |
吴荣绿 |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机,更详细地,涉及水平轴风力发电机,该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利用宽度和厚度相同的翼型叶片,从而利用风和叶片相接触而产生的升力引起的旋转力,提高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效率及运转效率。根据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的本发明,提供利用宽度和厚度相同的翼型叶片的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塔架,以垂直于地面的方式设置,机舱,以能够以垂直轴为中心旋转的方式与上述塔架的上端相连接,旋转体,与上述机舱进行轴结合,以及一个以上的叶片,以形成俯仰角的方式与上述旋转体的外周面相结合;上述叶片呈翼型的形状,沿着长度方向由相同的宽度和厚度形成,以上述叶片的叶尖侧区域为中心,基于升力产生旋转力。 |
71 |
超高空速摇晃放大万倍路径实用位移机上主体主件装置 |
CN201610205661.7 |
2016-04-05 |
CN107339202A |
2017-11-10 |
陈明 |
一种超高空速摇晃放大万倍路径实用位移机上主体主件装置,在极坚固专用板、小弧面极光滑点承重支撑在外边缘上弹簧及长弹性钢片上的单边承重滚压中使其弯曲形变后反弹的专用摇晃体、在立中时直立的撑杆上专用在杆被使弯曲形变后反弹的弹性钢片支撑杆、在单边承重的弹性钢片上在极重巨大质量上使其承重滚压形变中的在斜面上向低处快速滚压的在快速撞击中弹簧被很压缩后专用快速滚压型弹性钢片滚道、在单边承重的极重巨大质量上专用快速滚压型极重轮上相互连接。在高空中位移。 |
72 |
一种立式禾叉状结构海浪发电装置 |
CN201710744204.X |
2017-08-25 |
CN107339191A |
2017-11-10 |
徐文贵 |
一种立式禾叉状结构海浪发电装置,该装置的牵引绳一端固定连接在海底,另一端与下浮筒连接,转动轴经孔洞贯穿上浮筒再与圆盘连接;指示器和电机螺旋桨推进器与浮箱连接,浮箱与V字型挡聚浪板连接,V字型挡聚浪板通过连杆与上浮筒连接;禾叉状结构与浮箱连接,禾叉状结构与飞轮齿轮连接,飞轮齿轮经横轴与皮带轮连接,皮带轮经横轴与齿轮连接;齿轮与变速箱连接,变速箱与发电机连接。采用本发明能够利用海浪的起落、冲击来进行发电的装置,能把较大区域中的海浪聚集于作功区域,使发电效率大增。 |
73 |
T型滚杆式海浪发电装置 |
CN201710654666.2 |
2017-08-03 |
CN107339190A |
2017-11-10 |
李海铱 |
将发电机固定在用海底立柱套桶方式做成的可水平360度转动的浮动平台上。用多组3米长、20厘米粗、每组等距串(卡死)3级涡轮叶片、套加浮力材料的滚杆,通过滚杆终端的环扣连接,制成能在海面浮起的滚杆式链接拾能杆。将链接拾能杆顺海浪方向放置。一端通过环扣与发电机动力轴之环扣连接。经此设置,波浪冲击滚杆上的涡轮,使各单体滚杆转动,并通过各单体杆终端的环扣叠加,形成强大转动力,驱动发电机转动发电。滚杆式拾能杆将根据海浪方向自动调整到最佳方向。 |
74 |
风力涡轮机叶片和相关的制造方法 |
CN201280027058.4 |
2012-05-30 |
CN103582758B |
2017-11-10 |
埃萨·皮尔托拉; 保利·沃马约基; 托马斯·瓦勒纽斯; 莱莫·胡赫塔宁 |
风力涡轮机(101)的转子的叶片(104a、104b、104c、108、201)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叶片包括:设有用以容纳加热元件的载体表面的叶片本体元件(218);电传导性的、细长的和基本上为平面的加热元件,该加热元件设置在载体表面上以基本上沿着叶片的至少前缘(108a)分别纵向地延伸叶片长度的优选地至少大约50%、60%或70%;电力供应导体元件(112a、112b、212、212a、212b),位于加热元件的一个端部处,导体元件基本上在加热元件的两侧上延伸超过加热元件的宽度并且电连接到其上;及接头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电传导接头元件(114a、114b、214)并且基本上在加热元件的两侧上覆盖电导体元件的延伸超过加热元件的宽度的部分,其中所述叶片优选地基本上在加热元件的两个端部处包含有所述电导体元件和接头结构的情况。 |
75 |
一种公路减速带振动发电系统 |
CN201510752493.9 |
2015-11-06 |
CN105221373B |
2017-11-07 |
陈子龙; 徐昊炜 |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公路减速带振动发电系统。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与减速带一起安装后,使用安全可靠、安装维修方便的公路减速带振动发电系统。所述发电系统包括减速带,所述底板两端设置齿板,所述振动壳体上的第一壳板的两端设有与齿板相适应的啮合板,第一壳板与固定板之间设置发电结构。当汽车以较高速度驶过减速度带时,减速带在第一次带动振动壳体向上下运动后,第二次向下振动过程中与振动壳体脱开,此后减速带在弹簧和减振器的作用下振幅迅速衰减,而振动壳体则继续单独上下振动进行发电。当下一辆车行驶至减速带前,减速带已迅速停止振动,下一辆车通过减速带的安全性得到极大提升。 |
76 |
一种风力发电控制系统 |
CN201710723702.6 |
2017-08-22 |
CN107315388A |
2017-11-03 |
姚静洁 |
本发明公开一种风力发电控制系统,包括开关量信号采集卡、温度传感器、温度信号采集卡、转速传感器、风速传感器、频率信号采集卡、电网参数采集电路、中央控制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液压系统驱动器、偏航系统驱动器、增速齿轮驱动器、无功补偿电路、软并网电路、蓝牙芯片以及Wi-Fi芯片。本发明不仅可以通过触摸屏输入控制参数、显示风力发电状况数据,而且可以通过蓝牙芯片、Wi-Fi芯片将数据无线输出给控制人员的智能终端APP上,方便相关人员及时了解发电系统的信息。 |
77 |
飞轮发动机 |
CN201610267999.5 |
2016-04-27 |
CN107313909A |
2017-11-03 |
蔡锦财; 蔡啸 |
一种包括有调频电机、飞轮、传动增速轮、磁铁盖、轴承、轴组合的原始动力轴。由被动盘、飞轮、传动增速轮、磁铁轴组合的中间传动轴。由被动盘、飞轮、动力输送盘、磁铁、轴组合的飞轮轴。有减速轮、飞轮、直流发电机、轴组合的动力输出轴,及由电子电器箱、输电线路、蓄电池、传感转换开关、机架组成的飞轮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一、各轴呈曲拐式结构,并在同一平面传动增速运转与动力输出。二、各飞轮传动增速轮的结构直径、宽度、质量有一定比例从小到大逐件增大。三、各传动增速轮,减速轮与各被动盘,动力输送盘是内齿轮传动结构,并且各传动增速轮、减速轮内侧和各被动盘、动力输送盘边缘部镶嵌磁铁。两磁铁之间需留有0.3毫米间隙。四、各轴传动增速、减速的传动链与发电机电源经电器电路输送给调平电机的电能、机械能相互循环运行方式。 |
78 |
一种利用减速带新能源发电装置 |
CN201710707295.X |
2017-08-17 |
CN107313906A |
2017-11-03 |
刘冰冰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减速带新能源发电装置,属于新能源发电领域。一种利用减速带新能源发电装置,包括多个金属外壳,多个所述金属外壳内嵌固定连接在路面中,多个所述金属外壳上端均滑动连接有减速带。它可以实现多个所述金属外壳上端均滑动连接有减速带,汽车经过减速带时,下压减速带,减速带推动推动杆向下移动,推动杆上套有的劲力弹簧便于减速带复位,推动杆通过第一连接板推动有动滑轮,动滑轮向下移动拉动拉动绳,拉动绳绕过定滑轮并通过拉动杆向上拉动第一推盘,从而液压缸体内盛有液压水被压入液压马达,从而进行发电,不会造成大气污染,充分利用车辆通过减速带时产生的下压力进行发电,有效的避免污染环境。 |
79 |
一种全天候导光式太阳能热电联产系统 |
CN201710716500.9 |
2017-08-21 |
CN107313905A |
2017-11-03 |
刘超; 徐正; 徐浩展; 关欣; 高淑宁; 鲍鹤鸣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天候导光式太阳能热电联产系统,在光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该系统利用菲涅尔透镜收集太阳能,并通过导光纤维和导光筒将太阳能汇集至腔式管状集热器中,使流经集热器的冷空气温度上升后一分为二,一路进入相变蓄热器中进行蓄热,一路进入斯特林发动机的热端驱动发动机工作,继而驱动发电机进行工作发电,其中斯特林发动机余热被冷水收集使之升温,达到余热利用的目的;在光照条件不充足时,该系统利用相变蓄热器释放的热量驱动斯特林发动机工作,驱动发电机工作发电。本发明满足了利用太阳能全天连续地驱动发动机工作推动发电机发电的同时,通过该系统还可以将发动机工作余热进行收集再利用,达到了全天连续热电联产的目的。 |
80 |
旋帆式风力机 |
CN201710446505.4 |
2017-06-06 |
CN107313895A |
2017-11-03 |
王茂友 |
旋帆式风力机,发明了旋帆技术,将帆叶固定在回转主体上,帆的迎风面正对于风向,当受到风力时就会推动回转主体旋转,为了使帆叶迎风或避风,帆叶可绕帆轴上旋或下旋,以调节帆叶的迎风角度。帆叶的结构为旗形设计(如附图),帆轴与帆叶固定连接,为有效捕获风能,帆叶设计成圆弧曲面。实现原理有两个关键环节,即,帆叶由水平态转换成垂直态,再由垂直态转换成水平态,帆叶每绕轴线转180°时就要完成一次姿态变换。关键技术,就是帆叶调姿时利用风力、帆叶重力、以及风力机旋转时对帆叶所产生的惯性力、离心力的综合作用,经帆叶姿态调节器调节定位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