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41 一种热循环加热降粘工艺的井筒温度场获取方法及装置 CN201510837567.9 2015-11-26 CN105422084A 2016-03-23 马振; 孙守国; 孙振宇; 曲绍刚; 王智博; 杨宝春; 刘锦; 张成博; 宋阳; 姜佳悦; 刘洪芹; 方梁锋; 王河
发明涉及一种热循环加热降粘工艺的井筒温度场获取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确定数据参数;利用所述数据参数获取地层热阻、水泥环热阻、套管壁热阻、液体与套管内壁之间的热对流液体热阻、空气与套管内壁之间的热对流热阻、油管内外壁之间的热传导热阻、原油与油管内壁之间的热对流热阻、空心杆内外壁之间的热对流热阻、热流体与空心杆内壁之间的热对流热阻、内管内外壁之间的热对流热阻和热流体与内管之间的热对流热阻;利用热阻信息确定单位长度的井筒单元径向热损失;利用单位长度的井筒单元径向热损失确定正注和/或反注情况下内管热水温度场、空心杆热水温度场以及油管内原油温度场。
42 采油工艺技术装置 CN201510955206.4 2015-12-10 CN105422051A 2016-03-23 吴明涛; 吴金花; 戚喻晓; 崔立伟; 曲春媚; 刘锟; 肖颜杰
一种采油工艺技术装置,包括筛管、扶正器、单流、混合腔、抽油杆、搅拌腔、导入管、抽油、变径器、油管、换向头、密封短节、泵、控制阀、储液罐、加热电缆、配电箱和进口阀,抽油杆一端与抽油泵相连接,另一端与悬绳器相连接。所述套管内安装有油管和导入管,油管上部安装有油管阀和井口防喷盒,油管下部依次安装连接有抽油泵、搅拌腔、混合腔、单流阀、扶正器、筛管和丝堵;导入管上部顺次与换向头和密封短节相连接,中部由安装于油管上的固定卡子所固定,下部通过变径器与混合腔相连接;套管阀一端与密封短节相连接,另一端顺次与安装有水嘴的水咀套、水泵、流量计、控制阀和储液罐相连接;配电箱通过加热电缆与储液罐相连接。
43 油藏井网井距确定方法及装置 CN201510847426.5 2015-11-27 CN105401927A 2016-03-16 李勇; 田昌炳; 李保柱; 朱怡翔; 钱其豪; 彭晖; 熊礼晖; 张琪; 丁伟; 胡云鹏
发明提供了一种油藏井网井距确定方法及装置,该油藏井网井距确定方法包括:对全油藏进行地层对比,划分出沉积相及储层类型;选择全油藏的沉积相及储层类型平面组合模式,计算不同沉积相及储层类型平面组合模式对应的不同注采井网的驱控制程度;确定待测区的不同层位的沉积相及储层类型平面组合模式及其不同平面组合模式的地质储量;基于地质储量及不同注采井网的水驱控制程度,计算不同注采井网情况下待测区块整体的水驱控制程度;绘制待测区块整体的水驱控制程度与不同井网井距总井数的曲线图,根据曲线图确定待测区块的油藏井网井距。本发明确定了合理的油藏井网井距,同时还与数值模拟研究结果相结合,提升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44 用于提高从含油层中采油的采收率的方法 CN201480030946.0 2014-05-29 CN105247165A 2016-01-13 D·W·范贝滕伯格; D·M·布尔斯马; K·埃勒沃特
申请提供了用于从含油层中采收油的方法。在第一时段通过第一井将第一油采收流体引入地层中,油从第二井中生产出。在第一时段之后的第二时段中,不同于第一油采收流体的第二油采收流体通过第二井被引入地层中,油从第三井中生产出,其中,第二井位于在第一和第三井之间延伸的流体流动路径上。
45 桥式同心直读测调仪 CN201310042378.3 2013-02-01 CN103114841B 2015-10-14 刘合; 裴晓含; 郑立臣; 孙福超
一种桥式同心直读测调仪,其包括:电缆头,其下端通过线路板连接压传感器支撑机构,其包括有支撑臂固定座和一对支撑臂;斜井下滑动力机构,包括动力电机弹簧、撞击锤和单向离合器组件,弹簧设置在动力电机与撞击锤之间,撞击锤可滑动地连接于动力电机,并能随着动力电机的转动而转动,撞击锤的下端可脱离地连接单向离合器组件,所述单向离合器组件通过传动组件连接所述支撑臂,以控制支撑臂的打开和收合;流量计,其连接在支撑机构的下方;调节执行机构,其连接在流量计的下方,调节执行机构包括调节电机、调节连接件和调节臂,调节电机通过调节连接件连接调节臂,通过调节臂的旋转来调节注流量。
46 一种两套管网注系统分压点确定方法 CN201480002790.5 2014-07-23 CN104854304A 2015-08-19 王雅苹
一种两套管网注系统分压点确定方法,含有以下步骤;步骤1、采集注水系统与所辖单井的技术参数:步骤2、建立“一套注水系统两个压体系注水管网”运行效率与分压点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得出运行效率与压力、水量的关系函数;步骤3、设定迭代模拟法计算分压点求算范围与求算步长;步骤4、将各参量值代入数学模型进行迭代求解,得出运行效率的解集,并以此解集绘制运行效率的解集数据曲线,该曲线为抛物线型曲线;步骤5、抛物线的顶点即为管网效率最高点,与之相对应的压力点数值即为递导出的最佳分压点。
47 深层普通稠油驱后转蒸汽驱提高采收率方法 CN201410054218.5 2014-02-18 CN104847322A 2015-08-19 毕义泉; 周英杰; 赵红雨; 吴光焕; 杨艳霞; 牛丽娟; 刘西雷; 蔚雪梅; 李伟; 魏超平; 王可君; 韦涛
发明公开了深层普通稠油驱后转蒸汽驱提高采收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稠油油藏内井网进行水驱后,普通稠油含水达到90%以后,注水井停止注水,转为采油井常规生产,同时在水驱分流线上加密新的热采井,进行蒸汽吞吐开采;待油层压降至9MPa以下,由注汽井连续向油层注入蒸汽。所述注汽井注入蒸汽为高干度锅炉产生的出口干度95%以上的高干度蒸汽。所述注汽井使用高效隔热管柱,千米热损失率为5%,井底蒸汽干度≥60%。本发明通过流线转变和高干度蒸汽克服水驱后地层含水高、压力高对蒸汽驱的不利影响,实现水驱后普通稠油油藏在较高含水(≥90%)和较高压力(7~9MPa)条件下的有效蒸汽驱,打破了深层水驱稠油地层压力高、含水高不能蒸汽驱的束缚,能够大幅度提高水驱后普通稠油油藏原油采收率。
48 定量分配一体化装置 CN201510273765.7 2015-05-26 CN104847318A 2015-08-19 卢立泽; 王贺华; 张健; 刘榧; 周长江; 高健; 成一; 米中荣
发明记载了定量分配一体化装置,包括工作筒、设置在工作筒内的配芯子,配水芯子由两个相同的配水装置组成,配水装置上开设的出水口A与工作筒上开设的出水口B相对应;所述工作筒由上筒体、下筒体以及设置在上筒体、下筒体之间的封隔装置组成。本发明更换水嘴方便,可方便快捷地投捞水嘴。其采用液冲捞,从井口直接投入,无须丝绳和车,并一次可检查两个水嘴,可用于斜井细分注水。
49 采收工艺 CN201210253678.1 2007-09-05 CN103061725B 2015-08-19 I·R·科林斯; G·R·杰诺尔德; A·拉格尔; P·L·麦吉尔; K·韦布
发明涉及一种提高从包含至少一种多孔、可渗透的地层的油藏采收原油的采收率的方法,其中所述地层包含砂岩和至少一种在油藏条件下ζ电位为负的矿物且其中原油和原生存在于所述地层的孔内,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地层中注入从所述地层的孔表面驱替原油的含水驱替液,其中所述含水驱替液的总溶解固体(TDS)含量在200-10,000ppm范围内且所述含水驱替液的多价阳离子的总含量对所述原生水的多价阳离子的总含量的分数小于1,其中所述含水驱替液在二次采收期间被注入所述地层中。
50 一种适用于低渗油藏的渗吸采油方法及实验室模拟方法 CN201510127551.9 2015-03-23 CN104806214A 2015-07-29 张翼; 马德胜; 刘庆杰; 伍家忠; 高明; 倪飞
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低渗油藏的渗吸采油方法及实验室模拟方法。该方法采用静态渗吸、环压波动渗吸、动态驱渗吸中的一种或几种对低渗油藏进行采油;静态渗吸包括向地层注入渗吸剂后焖井然后开井驱;环压波动渗吸包括向地层注入渗吸剂,环压2MPa保温5-70小时、4MPa保温5-70小时,可选择地在8MPa甚至10MPa(最高不超过地层饱和压)保温5-70小时,完成一个周期,根据渗吸效果进行1-3个周期;动态驱渗吸包括水驱至含水98%后注入渗吸剂再水驱至含水98%,完成一个周期,根据渗吸效果进行1-5个周期。该方法是一种动、静结合的渗吸采油工艺,能够适用于特低渗、超低渗油藏,具有显著的提高采收率作用。
51 一种海上低渗油藏薄互层注采分枝井增控方法 CN201510104452.9 2015-03-10 CN104790931A 2015-07-22 徐文江; 谭先红; 姜维东; 赵金洲; 孙福街; 全裕科
发明涉及一种海上低渗油藏薄互层开发注采分枝井增控方法;一口单井的组成至少包括主井眼、采油分枝、注分枝和人工裂缝,主井眼与注水分枝、采油分枝连通,采油分枝穿越至少1层油层与油层中的人工裂缝相通;本方法通过多条采油分枝及采油分枝上的人工裂缝不仅可以控制更多地下油气资源、而且通过注水分枝建立驱替压递度、克服启动压差而增加采油效果,由于钻采油分枝和注水分枝成本远少于单独钻一口井的成本,大幅降低油气资源控制的作业成本,从而提高了海上低渗油藏开发的经济性;本方法利用一口井注采分枝井来实现控制和开发更多地下油气资源,适用于薄互层低渗油藏。
52 一种驱开发油藏井网注采关系确定方法 CN201510128944.1 2015-03-24 CN104747147A 2015-07-01 于镝; 霍凤财; 康朝海; 胡绍彬; 高宏宇; 任伟建; 关学忠
发明提供了一种驱开发油藏井网注采关系确定方法,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油田注水井和采油井的生产数据,确定注入井的注入量采样数据和采出井/采出井组的产量样本数据;步骤2,分别对注入井的注入量采样数据和采出井/采出井组的产量样本数据进行滤波处理确定注入井注入量阶跃变化相对应的采出井/采出井组的产量响应;步骤3,根据注入井注入量阶跃变化相对应的采出井/采出井组的产量响应确定各注入井与采出井采出/井组之间的注采关系。本发明根据注入井的注入量和采出井的产量数据来估计水驱开发油藏的注采关系,提高了效率,消除了因井距和渗透率等因素造成的采出井响应的滞后问题。
53 集成型深度处理净化 CN201510040795.3 2015-01-27 CN104727791A 2015-06-24 李福军; 任庆宇; 鲍春雷; 岳立柱; 王宏伟
发明涉及一种集成型深度处理净化器。主要解决现有的橇装注水在经过注水之后又会产生新的杂质而导致注水无法达到标准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止A(1)的出水口连接有U型过滤器(2),U型过滤器(2)的出水口连接过滤杯(7),过滤杯(7)的出水口连接电磁过滤器(14);所述U型过滤器(2)底部设有沉沙槽(9),且沉沙槽(9)末端的U型过滤器(2)内部固定有多级过滤网(3);所述的过滤杯(7)内部设有水平的活性炭薄膜(11)。该集成型深度水处理净化器连接在注水管线上,可以将注水泵之后的水中所含的沙土等悬浮物和油分等微型颗粒分离出来,将所注的水进一步深度处理,以达到油田注水标准。
54 驱油藏剩余油再富集成藏周期预测方法 CN201310718147.X 2013-12-23 CN104727790A 2015-06-24 孙焕泉; 杨勇; 王建; 刘维霞; 胡罡; 宋志超; 吴义志; 王瑞
发明提供一种驱油藏剩余油再富集成藏周期预测方法,该水驱油藏剩余油再富集成藏周期预测方法包括步骤1,求取所研究油藏的含水饱和度值;步骤2,根据该含水饱和度值选择相应的水驱油藏油水运移速度公式;以及步骤3,利用所选择的该水驱油藏油水运移速度公式计算剩余油再富集成藏需要的最长时间即剩余油再富集成藏周期。该水驱油藏剩余油再富集成藏周期预测方法为特高含水阶段低效开发油藏的战略调整、周期注采开发油藏开发、近废弃油藏的产能恢复及再度开发等方面指明了方向,其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55 一种配注井管外流量超声多普勒测量仪 CN201510117074.8 2015-03-17 CN104712314A 2015-06-17 赵书阳
发明公开了一种配注井管外流量超声多普勒测量仪,涉及油田测井领域。该测量仪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固定连接的固定机构、探头仓和驱动机构,所述探头仓内设置有超声探头、支撑体、上支撑弹片和下支撑弹片,所述超声探头、支撑体、上支撑弹片和下支撑弹片均可穿过所述开口朝向油管内壁运动,所述上支撑弹片和所述下支撑弹片朝向油管内壁弹开时,所述超声探头的所述发射面和所述接收面均与所述油管内壁紧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注水井管外流量超声多普勒测量仪,实现了采用超声多普勒方法测量配注井油管与套管之间的水流量的目的,使配注水井的注入剖面测量过程既避免了环境污染,又降低了成本。
56 一种驱后交替注入凝胶和聚合物溶液的复合驱油试验方法 CN201410809835.1 2014-12-23 CN104675370A 2015-06-03 张继红; 赵景权; 卓兴家; 朱正俊; 赵广; 郭鑫; 刘天啸; 李忠灵
发明涉及一种驱后交替注入凝胶和聚合物溶液的复合驱油试验方法,具体包括下述步骤:步骤一、首先制备大平板岩心;步骤二、水驱,并计算水驱采收率;步骤三、多轮次交替注入凝胶和聚合物溶液;步骤四、后续水驱;步骤五、整理数据,计算最终采收率。本发明的复合驱油试验方法通过凝胶与聚合物段塞的交替注入,凝胶分子堵塞地层大孔道,使得后续注入液进入低渗层,扩大了驱替液波及体积;又由于聚合物分子将空隙中残留的簇状、膜状及孤岛状残余油由拉丝状逐渐采出,提高了洗油效率,使得采出液中含水率迅速下降,注入端压大幅上升,提高原油采收率;且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57 利用示踪剂技术确定驱均衡驱替的方法 CN201310565344.2 2013-11-14 CN104632197A 2015-05-20 姜书荣; 田同辉; 彭道贵; 赵红霞; 刘利; 翟亮; 杜建辉; 张海娜; 张巧莹; 刘敏
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示踪剂技术确定驱均衡驱替的方法,该利用示踪剂技术确定水驱均衡驱替的方法包括:步骤1,在地质模型注水井中加入示踪剂,得到不同油水井间连通值;步骤2,通过油水井间连通值,计算驱替突破系数;步骤3,通过油水井间剩余油分析,得到判识驱替是否均衡的驱替突破系数界限值;以及步骤4,根据驱替突破系数,结合驱替突破系数界限值,判断各井组是否达到驱替均衡,从而为海上矢量化配产配注提供依据。该利用示踪剂技术确定水驱均衡驱替的方法思路清楚,应用简便,为海上油田中高含水期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技术支持。
58 一种考虑井间差异的二元复合驱后续驱阶段的提液方法 CN201510066462.8 2015-02-09 CN104632160A 2015-05-20 刘永革; 侯健; 吴海君; 于波; 郭兰磊; 元福卿; 魏翠华; 单联涛
一种考虑井间差异的二元复合驱后续驱阶段的提液方法,根据注化学剂结束后的增油量优化各单井的提液注入量,结合注采井间动态关联性优化各单井的提液产出量。本发明所述方法是基于注二元后的增油效果和注采井间动态关联性的差异所提出一种有效的提液方法,该方法根据注二元后各井组的增油效果进行提液注入量分配,化学剂注入阶段增油效果越好的井,分配的提液注入量也越大;基于井组注采平衡原则,根据井组内各井间动态动态关联性进行单井产液量分配,与注入井动态关联性高的生产井,分配的产液量小,反之与注入井动态关联性低的生产井,分配的产液量大。
59 一种纳米流体开采致密油油藏的方法 CN201510014844.6 2015-01-12 CN104594859A 2015-05-06 鹿腾; 李兆敏; 李松岩; 王继乾; 张兴鲁
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流体开采致密油油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致密油油藏中注入纳米流体段塞,然后通过注入井向油藏内注并进行开采,注水速度要小于1.4m/d。本发明方法中,纳米流体段塞可以将油湿致密油储层反正为水湿储层,后续注入的水可以在毛管的作用下渗析进入基质内,从而动用基质内剩余油;低速注水可以避免注入水沿裂缝快速窜流导致的暴性水淹;注水可以补充致密油藏一次采油后的地层能量
60 一种斜注井配水器测调管柱及测调方法 CN201410840431.9 2014-12-30 CN104500011A 2015-04-08 阚长宾; 高立江; 于晓聪; 阚兴艳; 胡昌蓬; 汪淼
发明提供一种斜注井配水器测调管柱及测调方法,包括:套管,套设在注水管柱外,套管与注水管柱之间形成环形空间;注水测调仪,与各个爬行器沿注水管柱的轴向并排连接,组成测调仪器管柱串,沿注水管柱的轴向设置,并通过爬行器下入注水管柱内,各个爬行器首尾连接,注水测调仪位于测调仪器管柱串靠近斜注水井的井底的一端;测调电缆,设置于注水管柱的内腔中,各爬行器及注水测调仪分别与测调电缆连接;多个注水封隔器,设置于环形空间中,且各注水封隔器之间均形成有一第一注水空间,靠近套管的末端的注水封隔器与套管的末端之间形成有第二注水空间;多个注水配水器,设置在注水管柱上,注水配水器分别设置于第二注水空间及第一注水空间中。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