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81 使用一次即可丢弃的保护罩 CN00816036.8 2000-09-25 CN1399525A 2003-02-26 小理查德·G·纳多; 埃内尔·O·辛普森
一次性的保护罩(130)保护一个在一台光谱成像仪器中的探测器(120),使它免予直接与患者的组织接触。一个透光的表面(212),允许光线以最小的光学畸变从探测器穿过罩子(130)的封闭端(210)传播。在罩子(130)的开口端(213)处是一些部件(132),它们与探测器(120)相互配合,保证罩子不能被使用一次以上。这些部件能利用电特性相互作用来保证罩子使用一次即可丢弃。也可单独使用机械相互作用的部件(1202、1204)或者将它们与这些电特性相互作用的部件结合使用,确保罩子只能使用一次。
82 视频摄像直肠镜 CN98812501.3 1998-11-02 CN1283086A 2001-02-07 阿里·阿夫尼; 维京托·莱文; 鲍里斯·施图尔; 达恩·奥兹
一种视频摄像内窥镜(20)包含一个具有一个远端和一个近端的大体刚性的长形插入单元(22)以及一个固定在插入单元远端处的视频摄像头(30)。一个套筒(26)套在插入单元上并覆盖了插入单元,该套筒有一个覆盖着视频摄像头的远端部分,该远端部分的至少一部分(36)基本上是透明的。
83 内窥镜的改进或与其相关的部件 CN97194880.1 1997-05-23 CN1219855A 1999-06-16 安东尼·托马斯·罗杰·阿克松; 安特鲁·阿利奥特·阿克松; 帕特里克·罗伯特·阿克松
一种内窥镜轴(2)的可以去掉的罩,包括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套(4),其具有低摩擦的外表面,以便内窥镜轴向前移动的摩擦阻小于内窥镜轴向后移动的摩擦阻力。
84 用以防止污染的人机输入识别的使用 CN201380006063.1 2013-01-15 CN104081411B 2017-12-05 W·斯莱; S·蒙妮汉; T·密斯塔斯基; M·彼得森
本文大致描述了用于处理和识别非接触类型的人机输入以防止污染的系统和方法的实施方式。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人机输入被捕捉、识别以及用于提供用于控制或者将数据输入到用户界面的主动输入。人机输入可以以各种可由识别技术检测的形式提供,比如语音识别、姿势识别、标识符识别以及面部识别。在一个实例中,人机输入识别技术与设备清洁工作流程相联系地使用,设备清洁工作流程用以在清洁程序期间获得数据和人机输入,同时最小化被污染的设备或人员与其他物体或人员之间的交叉污染。在另一个实例中,人机输入识别技术与设备追踪工作流程相联系地使用,设备追踪工作流程用以获取数据和人机输入,同时追踪与被污染或未被污染的设备的相互作用和它们的位置
85 道清洁器具及耳道检查器具 CN201610819782.0 2016-09-13 CN107280628A 2017-10-24 幸田义治; 幸田耕二郎
发明涉及道清洁器具及耳道检查器具。耳道清洁器具切实地清除耳道内的各类大小异物。耳道清洁器具具有:插入耳道内并输出耳道内的图像的摄像管(220)、沿着摄像管(220)设置并吸引耳道内的异物的吸引管(230)、以及安装有摄像管(220)和吸引管(230)的主体部(200),其中摄像管(220)具有拍摄耳道内的照相机(240),吸引管(230)的末端安装有集尘管路(232)。
86 导管、引导装置及引导装置的使用方法 CN201610853366.2 2013-07-12 CN107088041A 2017-08-25 木村正
发明为引导管、引导装置及引导装置的使用方法。引导管具有基于内部空间的形状来预先设计的初始形状,其中,上述引导管在付与外的情况下,从上述初始形状变形到其他形状,上述引导管在除去所付与的外力的情况下,恢复到上述初始形状,上述引导管包含内侧引导管及外侧引导管,上述内侧引导管被插入在上述外侧引导管中,上述内侧引导管的初始形状与上述外侧引导管的初始形状不同。
87 内窥镜用护套和内窥镜用注射定位器具 CN201480083594.5 2014-11-26 CN106998992A 2017-08-01 林真生; 大野隆弘
提供一种内窥镜用护套(2),该内窥镜用护套(2)具有:护套主体(5),其具有前端侧的细长的旋转部(5A)和基端侧的固定部(5B),该旋转部(5A)和该固定部(5B)以能够绕着长度轴(A)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第一通路(7),其沿着轴(A)形成于该主体(5);第二通路(8),其与通路(7)并列地形成于主体(5);引出口(9),其在主体(5)的半径方向外侧开口,插入于通路(8)内的注射针(1)的基端部分从该引出口(9)引出,并且该引出口(9)能够使针(1)的引出位置伴随着固定部(5B)与旋转部(5A)的相对旋转而在周向上相对于固定部(5B)发生变更;以及多个保持部(61、63),它们沿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于固定部(5B),使具有针(1)的注射器(3)在针(1)从主体(5)的前端突出的位置沿周向相对于固定部(5B)被固定,使注射器(3)在针(1)收纳于主体(5)内的位置释放。
88 用一次性耗材防护的十二指肠镜 CN201510461920.8 2015-07-31 CN105455772B 2017-06-27 姜守望; 吴向阳; 徐明; 陈冲; 张剑; 姜克让
一种用一次性耗材防护的十二指肠镜,用一次性使用的耗材将重复使用的十二指肠镜保护起来,实现了十二指肠镜的一人一换,避免了交叉感染,解决了消毒不彻底问题。端帽为透明弹性体,侧面长开口用软接口密封,软接口呈漏斗状,且由弹性薄膜制作;软接口大口端外缘粘贴在端帽长开口边缘上,软接口小口端套在一次性钳道管远端管壁一定距离处;一次性钳道管近端呈圆锥状或球状封闭,远端呈一定度弯曲;抬钳器头部设有滑轮,滑轮外周有相应半径的凹槽,拉动抬钳器的丝远端做为抬钳器与滑轮的联接轴。
89 一次性电子内窥镜 CN201611182588.2 2016-12-20 CN106821286A 2017-06-13 陈尧松; 华立芳; 蔺海; 王海丽; 赵静
发明涉及一种内窥镜,尤其涉及一种成本低的一次性电子内窥镜。一次性电子内窥镜,包括内窥镜主体部分和一次性的镜体,内窥镜主体部分包括连接体,连接体的一端连接有电缆线,连接体的另一端连接有柔性管,柔性管的端部连接有摄像先端;所述的一次性的镜体包括操作部和与操作部相连的插入部,插入部包括相互连接的插入管、弯曲部和先端部;柔性管由操作部的一端的连接口插入,经过插入部达到先端部,在先端部设有内窥镜保护罩。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抛弃成本低、有效解决交叉感染,便于操作的一次性电子内窥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抛弃成本高,结构复杂,适用范围小的技术问题。
90 一种内窥镜 CN201710145091.1 2017-03-13 CN106805935A 2017-06-09 雷光华; 李宇晟; 曾超; 熊依林; 肖文峰; 罗伟; 高曙光; 崔洋; 李辉
申请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包括拔进拔出机构和窥镜工作机构,所述窥镜工作机构活动设置在所述拔进拔出机构上,其中,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位于所述内窥镜的外部,且与操作系统相连;所述内窥镜还包括活动设置在所述拔进拔出机构与所述窥镜工作机构之间的驱动机构、滚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主动锥齿,所述主动锥齿与位于所述窥镜工作机构上的从动锥齿啮合带动所述窥镜工作机构运动;所述滚动机构包括限位器和若干个滚珠,所述滚珠活动设置在所述限位器上,一部分滚珠活动嵌设在所述拔进拔出机构上,另一部滚珠可沿着位于所述窥镜工作机构上的轨道运动。采用上述结构,本申请提供的内窥镜不会对内腔造成损伤,也不会对内窥镜造成污染,检测范围大。
91 一种口腔摄像系统 CN201611193835.9 2016-12-23 CN106667424A 2017-05-17 曹磊鸣
发明涉及一种口腔摄像系统,包括分体式摄像单元、操作本体、保护单元以及治疗机,所述分体式摄像单元固定于操作本体上,所述保护单元连接分体式摄像单元,所述治疗机连接保护单元。本发明能够灵活调整所述镜头的拍摄度。解决了口腔内观察存在盲区的问题和操作过程中口腔内飞溅的物质影响观察的问题。附图1为结构示意图。
92 微创手术机器人立体内窥镜装置 CN201611014735.5 2016-11-15 CN106618449A 2017-05-10 王树新; 高元倩
发明公开了微创手术机器人立体内窥镜装置,包括:插入病患体腔例如腹腔立体内窥镜镜体,位于患者体外并由微创手术机器人操作臂夹持的双路摄像组,用于双路图像采集和处理的摄像机处理单元和可调节式照明冷光源组成。本发明的可调节式照明冷光源利用Y型光纤提供两路照明通道,降低手术中使用冷光源的数量,同时为立体内窥镜照明系统提供足够的均匀照度。本发明实现了立体内窥镜与双路摄像组的快速拆卸与可靠连接,具有易于消毒、便捷快速连接启动、安全操作等优点。
93 一种无线气管插管可视导芯 CN201610523418.X 2016-07-06 CN106039513A 2016-10-26 卢志增; 程志磊; 牛富超; 苗威; 杨勇
发明涉及一种无线气管插管可视导芯,它包括管芯,所述的管芯的左端设置有微型摄像头,所述的微型摄像头的左端设置有羽化镜片,所述的羽化镜片的右侧连接有光源LED,所述的微型摄像头的右侧连接有信号线,所述的管芯的外侧环绕设置有防护涂层,所述的管芯的右端连接有手柄外壳,所述的手柄外壳的内部左侧设置有无线发射电路,所述的信号线与无线发射电路相连接,所述的无线发射电路的右侧连接有电源管理模,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的右侧连接有可充电锂电池,所述的可充电锂电池的右侧连接有开关与充电插头,所述的无线发射电路的上侧连接有发射天线,总之本发明具有轻巧灵活操作便捷、气管插管难度较低、结构简单、柔韧性较好的优点。
94 一种可更换插入管保护套的胃镜 CN201610363014.9 2016-05-30 CN105935285A 2016-09-14 赵飞
发明公开一种可更换插入管保护套的胃镜,包括胃镜主体与插入管,所述插入管外壁覆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与插入管为可分离式结构,保护套与插入管外壁紧密滑动配合。胃镜在使用后,抽去保护套,再更换上新的保护套即可再次使用,省去了消毒的步骤,避免交叉感染。
95 间歇性导尿管组件 CN201180060056.0 2011-12-16 CN103260688B 2016-07-06 A·唐格霍伊
发明提供了一种间歇性导尿管组件(1),以降低了储存内容物溢出以及导管污染的险。该导尿管组件包括具有低摩擦表面的间歇性导尿管(2)以及具有侧开口(15)的管状长形包装(3),该开口布置在所述管状构件的侧壁(17,20)中的预定义区域中,以便允许从导管包装(3)抽出间歇性导尿管(2),其中所述导管包装(3)中的所述开口(15)限定了所述管状构件的一个区域,在该区域中,在限定大于180度的该管状构件的截面区域的区域上将材料从该管状构件的侧壁(17,20)去除。使用者可以通过该侧开口抓握该连接器(4)并且由此处将该导管从该包装中拉出,从而避免了液体溶胀介质或润滑剂的溢出。
96 护套内窥镜 CN201610077150.1 2016-01-29 CN105662327A 2016-06-15 姜克让; 吴向阳; 周振宇; 陈冲; 张剑; 徐明
一种护套内窥镜,包括内窥镜和一次性耗材,内窥镜的内表面和外表面通过一次性耗材保护,一次性耗材包括套在内窥镜镜体头端部的端帽和设置于内窥镜内部的一次性钳道管以及套设于内窥镜外侧的套囊,端帽将套囊和一次性钳道管连接;在内窥镜镜体头端部的侧面设有多个窗口,在端帽与内窥镜镜体头端部之间设有装有透明液体的胶丸,胶丸通过端帽与内窥镜镜体头端部共同作用碎裂,胶丸碎裂后,胶丸内的透明液体充满端帽与内窥镜镜体头端部的多个窗口之间的空隙。本发明用一次性耗材将内窥镜全面包覆,彻底避免了交叉感染问题,在一次性耗材中端帽与内窥镜镜体头端部配合处设置防杂光结构,解决了端帽与内窥镜镜体头端部空隙处杂光干扰问题。
97 内窥镜 CN201180068945.1 2011-06-17 CN103402413B 2016-05-25 森山宏树
内窥镜具有:插入部,其具有沿着长度轴延伸设置的插入主体;装配单元,其具有沿着所述长度轴呈螺旋状延伸设置的翅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插入主体绕长度轴旋转的状态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周方向侧;驱动单元,其具有旋转驱动的驱动部件;以及手动旋转单元,其具有手动进行旋转操作的手动旋转部件。并且,内窥镜具有齿轮单元,该齿轮单元具有通过绕齿轮轴旋转而使所述装配单元绕所述长度轴旋转的旋转齿轮,该齿轮单元选择性地连接所述驱动单元或所述手动旋转单元,在所述齿轮单元中,通过所述驱动部件的所述旋转驱动或所述手动旋转部件的所述旋转操作而使所述旋转齿轮旋转。
98 一种内窥镜用诊疗鞘管 CN201610019325.3 2016-01-13 CN105559834A 2016-05-11 杨柳青
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内窥镜用诊疗鞘管,包括鞘管轴,鞘管轴包括工作端部和操作端部,鞘管轴为由外管、中间管、内管构成的三重中空管状结构,内管一次成形,形成一个前端进行封闭的内窥镜通道,中间管形成一个前端不封闭的操作通道,所述工作端部位于鞘管轴的前部,工作端部的前端设有抽孔,操作端位于鞘管轴后部,操作端上设有卡口和器械入口、进水口和出水口。该诊疗鞘管与内窥镜配合使用时,其既能通入一般器械进行手术,又能防止内窥镜与人体接触,而且该鞘管进入人体时不易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此外,能连续为不同患者诊疗时,仅需更换鞘管即可,无需更换内窥镜,缩短手术准备时间,节省医疗成本,降低社会和患者负担。
99 喉镜 CN201510823312.7 2006-12-11 CN105326469A 2016-02-17 M·麦格拉斯
一种喉镜片改进喉镜的光传播,以提高从患者的有关部位反射回来的光线量。喉镜片具有通道,该通道至少部分地延伸通过喉镜片,并且容纳光源。通道具有朝向片端的基本透明的端面,和适于减少来自通道中的光源的环境光信号的光学元件。
100 喉镜 CN201510377666.3 2006-12-11 CN105125163A 2015-12-09 M·麦格拉斯
一种喉镜片改进喉镜的光传播,以提高从患者的有关部位反射回来的光线量。喉镜片具有通道,该通道至少部分地延伸通过喉镜片,并且容纳光源。通道具有朝向片端的基本透明的端面,和适于减少来自通道中的光源的环境光信号的光学元件。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