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
用于罐端的原料铝的高性能非铬预处理 |
CN200380105678.6 |
2003-12-04 |
CN1723296A |
2006-01-18 |
K·K·米格尔; T·J·普雷斯科特; T·L·凯利 |
一种用于金属,尤其是铝的化学稳定和热稳定的不含铬酸盐的含水液体处理,其赋予了和由常规的含铬酸盐的处理一样优良的耐腐蚀性,其含有:水和选自H2TiF6、H2ZrF6、H2HfF6、H2SiF6、H2GeF6、H2SnF6、HBF4和其混合物的氟代酸及其混合物;每一酸分子中含有至少两个羟基每个羧基的水溶性有机羧酸,除了为任意羧基一部分的羟基之外,这种酸的水溶性盐及其混合物;磷酸根离子源;以及选自单宁和氨基-酚醛聚合物的有机组分。 |
62 |
水性金属处理组合物 |
CN03815839.6 |
2003-05-03 |
CN1665893A |
2005-09-07 |
赫尔穆特·W·库赛拉; 柯克·J·阿比; 小埃内斯特·B·特劳顿 |
本发明提供水性金属表面处理组合物,其包括以下组分:(A)酚醛树脂的水分散体和(B)选择性的酸,所述组分(A)包括以下(i)、(ii)和(iii)的反应产物,(i)酚醛树脂前体,(ii)改性剂,其包括与至少一个官能团结合的烃基、和至少一个离子基团,所述官能团能够使改性剂与酚醛树脂前体反应,和所述离子基团包括含硫或磷的可离子化基团,(iii)至少一种多羟基酚化合物;其中当所述反应产物(A)包含至少两个反应性的酚羟甲基时,(A)中的(iii)是选择性的。 |
63 |
成型金属制品及制备具有氧化覆盖层的成型金属制品的方法 |
CN200410088667.8 |
2004-11-15 |
CN1616709A |
2005-05-18 |
油井靖 |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氧化覆盖层的成型金属制品及其制备方法,该成型金属制品具有在其表面上施加有氧化覆盖层的金属体,所述金属体是由从镁、铝和锌组成的组中选择的单一金属所构成,或者是由含有选自由镁、铝和锌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作为主要成分的金属合金制成,所述氧化覆盖层是在包含铝盐作为主要组分的处理溶液中对所述金属体进行表面处理或阳极化处理而形成的氧化覆盖层。 |
64 |
无机-有机复合处理锌类镀覆钢板 |
CN200410037262.1 |
2004-04-30 |
CN1575972A |
2005-02-09 |
石塚清和; 新头英俊; 森下敦司; 齐藤宏一; 佐佐木基宽; 当仲敦彦 |
本发明提供在处理后的皮膜中不含有铬、并具有优异的碱脱脂后的耐腐蚀性、涂膜附着力和电镀涂漆性的无机-有机复合处理锌类镀覆钢板。本发明的无机-有机复合处理锌类镀覆钢板在锌类镀覆钢板表面以0.3~5g/m2的皮膜量形成磷酸锌处理皮膜,在其上面,通过使用含有选自含硫代羰基的化合物、含硫醚基的化合物和含胍基的化合物的至少1种的化合物(A)、有机树脂(B)、交联剂(C)、以及无机防锈剂(D)的后处理剂,形成皮膜量为0.01~1g/m2的后处理皮膜。 |
65 |
金属材料的亲水剂、亲水处理液、亲水化处理方法、金属材料及热交换器 |
CN99814497.5 |
1999-10-14 |
CN1183272C |
2005-01-05 |
中田和也 |
一种亲水处理组合物,它不含铬,能赋予铝制热交换器优异的防腐蚀性和长期亲水性。用于金属材料的亲水剂包含:(A)亲水聚合物,它具有至少一种选自伯酰胺、仲酰胺、叔酰胺、羟基和聚氧化烯等基团的非离子官能团;(B)亲水聚合物,它具有至少一种选自磺酸基、膦酸基、羧基、伯氨基、仲氨基、叔氨基和季铵等基团的离子官能团;(C)钒化合物;以及(D)具有至少一种选自锆、钛和硅的元素的化合物。 |
66 |
铝或铝合金的处理 |
CN95197249.9 |
1995-11-13 |
CN1113985C |
2003-07-09 |
K·R·贝尔德温; C·J·E·史密斯; P·L·莱恩 |
一种处理含有基质的铝或铝合金一个或多个表面使其具有耐腐蚀性的方法,这方法使一个或多个表面上形成一层多孔层,然后对这一个或多个表面用包含偏钒酸根离子的溶液或凝胶进行处理,进而再用包含选定的金属离子的溶液进行处理,以使其与偏钒酸根离子一起沉积在多孔层的细孔中,形成微溶化合物。铝和铝合金的抗腐蚀涂层包含一层多孔表面层,在细孔中含有沉积的微溶金属偏钒酸盐。这多孔层可以是由例如酸性物阳极氧化产生的氧化层。 |
67 |
磷化处理的金属表面的后钝化 |
CN00808045.3 |
2000-05-19 |
CN1352702A |
2002-06-05 |
扬-威廉·布劳沃; 彼得·屈姆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磷化处理的金属表面进行后钝化的方法。本发明方法的特征在于用一种后钝化水溶液处理经磷化处理的金属表面,该溶液含有含量为50-500毫克/升的镍离子和含量为200-1500毫克/升的磷酸根离子。所产生的含有后钝化溶液成分的冲洗水可以使用纳米过滤或反渗透进行处理,将保留物转移到磷化处理浴中,从而实现了Ni的循环。优选后钝化溶液还含有一种磷化处理促进剂。 |
68 |
用于还原铜氧化物的处理液及其处理方法 |
CN01125523.4 |
2001-08-10 |
CN1338893A |
2002-03-06 |
藤田康治; 池岛贤司 |
作为用于将在铜表面上形成的铜氧化物还原成金属铜的处理液,含有含量至少在0.3~2.0g/L范围的二甲基胺硼烷,并且该二甲基胺硼烷的含量y(g/L)和单位液量的处理面积x(dm2/L)之间成立y≥0.232x-0.185的关系,将表面形成铜氧化物的铜材在上述处理液中浸渍,将表面形成的铜氧化物还原成金属铜,在该处理方法中,向水中加入二甲基胺硼烷是在浸渍上述铜材之前10分钟以内或者浸渍铜材之后进行。 |
69 |
用含金属的后冲洗液进行磷酸盐化的方法 |
CN96192795.X |
1996-03-20 |
CN1079845C |
2002-02-27 |
温弗里德·维切尔豪斯; 赫尔穆特·恩德雷斯; 卡尔-海因茨·戈特沃尔德; 霍斯特-迪特尔·斯佩克曼; 简-威廉·布劳沃尔 |
金属表面的磷酸盐化方法,其中用含有锌但不含亚硝酸盐和镍的磷酸盐化溶液进行磷酸盐化,需要时冲洗,接着用pH值在3和7之间的水溶液进行后冲洗。该水溶液含有0.001-10g/l一种或多种阳离子的Li、Cu和Ag。 |
70 |
磷化,后淋洗和阴极电浸涂的方法 |
CN99809241.X |
1999-07-23 |
CN1311827A |
2001-09-05 |
扬-威廉·布劳沃; 温弗里德·维歇尔豪斯; 赫尔穆特·恩德斯; 彼得·屈姆; 贝恩德·申泽尔 |
发明涉及一种对钢、电镀钢和/或铝和/或合金等制成的表面预处理的方法。根据所说的方法,第一步中使用低镍含量的锌磷化溶液对表面磷化处理,第二步中使用含0.001-10克/升锂离子、铜离子和/或银离子的水溶液对磷化后的表面进行后淋洗,和第三步中使用低铅含量的阴极沉积的电浸涂涂料。涂料中铅含量,相对于涂料干基,不高于0.05重量%。 |
71 |
用于处理磷酸盐化的金属表面的组合物和方法 |
CN97192485.6 |
1997-02-21 |
CN1212027A |
1999-03-24 |
J·C·阿非尼托 |
一种处理有转化涂层的金属表面的漂洗液,它适合改善快干涂层的粘附力和耐腐蚀性,该漂洗液包括IVA族金属离子(即锆、钛、铪离子及其混合物)和酚聚合物的水溶液,pH值大约为3.5至5.1。一种通过将漂洗液施于基材处理这种材料的方法。 |
72 |
低含量铜和锰的锌磷酸盐处理方法 |
CN97192356.6 |
1997-02-10 |
CN1211289A |
1999-03-17 |
卡尔-迪特尔·布兰兹; 于尔根·盖克; 彼得·库姆; 伯恩德·迈耶; 卡尔-海因茨·戈特瓦尔德; 简-威廉·布劳沃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酸盐处理钢、镀锌或镀锌合金钢和/或铝金属表面的方法,其中通过喷雾或浸渍使一种含锌的磷酸盐处理溶液与金属表面接触3秒到8分钟,其特征在于磷酸盐处理溶液含有0.2—3克/升锌离子,3—50克/升磷酸盐离子,按PO4计,1—150毫克/升锰离子,1—30毫克/升铜离子,以及一种或多种促进剂。 |
73 |
为了提高耐蚀性使用含溶解的无机硅酸盐或铝酸盐、有机官能性硅烷和非官能性硅烷的水溶液预处理金属 |
CN95192626.8 |
1995-03-03 |
CN1146217A |
1997-03-26 |
W·J·范奥伊治; A·沙巴塔 |
用不溶的、含硅氧烷的复合层预处理涂覆过的金属板。复合层通过用含至少0.005M溶解的硅酸盐或溶解的铝酸盐,至少0.1%(体积)的有机官能性硅烷和具有两个或多个三烷氧基甲硅烷基至少0.02%(体积)的交联剂的碱性溶液漂洗金属板。在金属板干燥后,复合层具有至少10的厚度。涂覆后,硅氧烷在涂料和金属基体间形成粘结力强的共价键。 |
74 |
有机防锈处理铜箔 |
CN95120208.1 |
1995-12-04 |
CN1131205A |
1996-09-18 |
横田俊子; 土桥诚; 端洋志; 酒井久雄; 高桥进; 吉冈敦志 |
提供了一种有机防锈处理铜箔,该种铜箔既不会降低作为线路板材料用的铜箔的各种性能,又能防止树脂斑点的产生。这种有机防锈处理铜箔的特征是,在该铜箔不与基板粘合的表面上具有金属防锈层,而在该金属防锈层上设置由选自苯并三唑或其衍生物、氨基三唑或其异构体或其衍生物中至少2种的混合物构成的有机防锈处理层,或者在所说的金属防锈层上设置铬酸盐处理层,再在其上设置由选自苯并三唑或其衍生物、氨基三唑或其异构体或其衍生物中至少2种的混合物构成的有机防锈处理层。 |
75 |
用于氧化铜的化学还原溶液 |
CN95102903.7 |
1995-01-29 |
CN1112950A |
1995-12-06 |
中祖昭士; 金子阳一 |
一种通过使用碱金属硼氢化物作还原剂并往其中添加分子量为200或更高且分子中具有聚氧乙烯链作添加剂的水溶性有机化合物而获得的化学还原溶液,在下列各方面有价值,它能使氧化铜尽可能完全保持其针状形式时被还原成金属铜,并且能使还原反应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简单的程序完成,以致于该化学还原溶液能成功地用于生产多层印刷电路板的方法中。 |
76 |
一种钢管束内外壁防腐方法 |
CN88103519 |
1988-06-08 |
CN1011911B |
1991-03-06 |
许文庆 |
一种对石油、化工等行业中冷却器、换热器设备金属钢管束内外壁进行防腐的方法属于金属防腐处理新工艺。解决了石油、化工、锅炉等行业的大型复杂结构设备管束内外壁对各种腐蚀介质都能彻底实现防腐处理的技术问题。借助于辅助设备使管束内外壁首先形成磷化层,然后根据不同的介质要求,不同的温度要求选用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特性涂料涂装。 |
77 |
树脂被覆的无缝铝罐 |
CN201480043851.2 |
2014-07-02 |
CN105451986B |
2017-10-13 |
市之瀬省三; 小原功義 |
提供一种树脂被覆的无缝铝罐(10),其中聚酯树脂被覆层(5,7)分别形成在内外表面上。该树脂被覆的无缝铝罐(10)的特征在于:聚酯树脂被覆层(5,7)分别隔着插入其间的非铬系无机表面处理膜(3,3)形成在铝罐基体(1)的内外表面上;并且聚酯树脂被覆层(5,7)由其中引入源自二元酸的共聚单元和源自三元以上的多元酸的共聚单元的低结晶性聚酯形成。可以通过使用不包含有机化合物的处理液的通常的化学转化处理形成的、容易成形的非铬系无机表面处理膜形成在铝基材的表面上,并且非铬系无机表面处理膜显示对形成在其表面上的树脂被覆层、特别是对形成在外表面上的树脂被覆层的优异的密合性。该树脂被覆的无缝铝罐在有效地解决在通过挤出层压形成树脂被覆层时的收缩的问题的同时,可以有效地防止在成形加工时或在成形加工后的后处理加工时在外表面上产生划痕。 |
78 |
一种在超低碳钢表面制备超疏水膜的方法 |
CN201710192543.1 |
2017-03-28 |
CN106947963A |
2017-07-14 |
刘常升; 谭隽阳; 郝俊杰; 安振强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超低碳钢表面制备超疏水膜的方法,属于表面处理技术领域。一种在超低碳钢表面制备超疏水膜的方法,所述方法首先通过化学沉积法在超低碳钢基体的表面沉积磷化层,使超低碳钢基体的表面沉积磷化层,使超低碳钢基体表面的表面粗糙度达到1.7~2.6μm;然后利用具有12以上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对表面沉积有磷化层的超低碳钢基体进行疏水性改性。本发明实现在基体表面形成一定的磷化层以及疏水表面,具有自清洁和防腐等性能,在汽车工业和电器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汽车板表面的防腐性、家电面板的耐蚀性、不粘性,尤其是能比较有效的提高被处理基体的耐蚀时间而对表面无任何影响。 |
79 |
一种具有耐蚀性的铝合金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 |
CN201710131244.7 |
2017-03-07 |
CN106929840A |
2017-07-07 |
徐群杰; 陈晓航; 万云霄; 杨灵慧; 闵宇霖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耐蚀性能的铝合金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将铝合金先进行预处理,以除去表面油污及油脂,然后将经过打磨处理的铝合金置于高压反应釜的氯化铈和尿素的混合水溶液中,通过水热反应在铝合金表面制备一层复合的微纳米结构,最后经硬脂酸修饰,在铝合金表面得到具有耐蚀性能微纳米结构的超疏水膜。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超疏水膜其接触角能达到155.5°,具有非常好的超疏水性,与此同时该膜层在模拟海水溶液下表现出来优异的耐蚀性能、稳定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条件易控制,成本较低,绿色环保,制备的铝合金超疏水表面稳定性较高。 |
80 |
用于化学转化膜后处理的硅烷复合物及其应用 |
CN201611057302.8 |
2016-11-26 |
CN106756976A |
2017-05-31 |
钟金环; 张凯; 陆国建; 章意坚; 王一建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化学转化膜后处理的硅烷复合物及其应用,制成的硅烷复合物主要成分是硅烷偶联剂、有机酸、醇、纳米溶胶,余量为水,该复合物可作为金属涂装前处理的磷化,铬化,以及锆盐处理等多种化学转化膜的后处理方法,该复合物对化学转化膜处理时间灵活,处理后无需进行水洗,自然阴干或热风干燥,采用该复合物处理后可减少化学转化膜的孔隙,改善其致密性,增强化学转化膜的裸膜性能,促进金属基体与聚酯型、环氧型、丙烯酸型等多种有机涂料的附着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有机涂层的各项理化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