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化学;冶金 / 生物化学;啤酒;烈性酒;果汁酒;醋;微生物学;酶学;突变或遗传工程 / 酶学或微生物学装置;{培养微生物生产生物质、增殖细胞或者获得发酵或代谢产物的装置,例如生物反应器或发酵罐} / {用于调节、监测、测量或控制的方法,例如流量调节(控制或调节化学、物理或物理化学方法入B01J19/0006;实验室使用的加热或冷却装置入B01L7/00;单个粒子的电光学研究,流式细胞仪入G01N15/14;自动分析入G01N35/00;一般控制或调节入G05N)}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21 一种血管流体仿生细胞实验仪 CN201510642676.5 2015-09-30 CN105154327A 2015-12-16 徐紫宸; 王贵学; 徐文峰; 廖晓玲
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血管流体仿生细胞实验仪,所述实验仪包括箱体控制器和二气瓶,所述箱体内部由保温隔板分隔为前腔和后腔,其前腔一侧布置有循环流体分流传动系统,另一侧布置有实验观察系统,所述循环流体分流传动系统为实验观察系统提供循环流体;循环流体分流传动系统包括分流瓶滑轨、分流瓶高度标尺、分流瓶、收集瓶和蠕动;本发明技术特点是实用性强,制作成本低,与各种不同规格型号的分流瓶和流动腔体平台配套使用,能够实现血管流体仿生细胞实验的多个条件多参数的进行。
222 带有阳性报警装置的血培养 CN201510521477.9 2015-08-24 CN105132276A 2015-12-09 任时好; 周亚军; 赵会敏; 李杰; 张保华
发明公开的带有阳性报警装置的血培养瓶,包括用于盛放血液样本的瓶体和密封设置在瓶体瓶口上的瓶盖,所述瓶盖顶部设置有触发式报警器,在所述瓶盖内设置有控制所述触发式报警器导通的压触发组件。所述压力触发组件是沿所述瓶盖内侧壁上下移动的滑;为延长其使用寿命,避免污染,在所述触发式报警器和滑块之间还可以设置有与所述瓶盖内侧壁密封连接的柔性护膜。本发明提供的带有阳性报警装置的血培养瓶,结构简单,小巧灵便,功能齐备,易于制造,生产成本低。
223 一种菌种连续发酵装置 CN201510574730.7 2015-09-10 CN105087375A 2015-11-25 王雅礼; 刘建军; 周相竹; 姜学荣; 蓝守海; 李增理; 张之训; 孙元生
发明属于发酵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菌种连续发酵装置,主体结构为各功能单元通过和部件气液相通式控制连接组成菌种连续发酵装置,移种管的一端与气升式发酵装置的出料口连接,另一端接在固体发酵装置的移种口上,移种管上的移种与控制系统连接,保温层与控制系统电信息连接,固体发酵装置的搅拌系统与控制系统机电连接,气升式发酵装置和固体发酵装置的第一进出气管阀和第二进出气管阀分别与控制系统连接并分别通过气压调节键调节罐内压大小;便于拆装清洗,提高发酵环境的无菌度,便于操作人员从灌外直接观察内部发酵程度,发酵产品搅拌均匀并充分发酵,整体结构简单,原理可靠,可多次拆装,使用环境友好。
224 一种固体发酵装置 CN201510575029.7 2015-09-10 CN105087368A 2015-11-25 王雅礼; 刘建军; 刘军; 周岩; 李延旭; 李云洲; 张义启; 庞成铎
发明属于发酵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固体发酵装置,主体结构为底法兰与筒体焊接固定在一起,保温层覆盖在筒体的外表面上,四根拉杆将罐体下法兰和罐体上法兰固定连接在一起,搅笼上端焊接固定在第一轴套上,上刮壁的侧端面与玻璃筒内壁接触并能活动自如,下刮壁的侧端面与筒体内壁接触并能活动自如,底刮壁的底面与筒体内底壁接触并能活动自如,搅拌系统中的传动轴穿过罐体上盖的搅拌轴通过孔与控制系统相连,罐体上盖和罐体上法兰用螺栓固定连接;便于拆装清洗,减少细菌滋生,提高发酵环境的无菌度,便于观察内部发酵程度,搅拌均匀并充分发酵,结构简单,原理可靠,可多次拆装,密封性好,使用环境友好。
225 使用用于藻类培养的脉冲流循环的系统和方法 CN201510226705.X 2015-05-06 CN105087367A 2015-11-25 大卫·A·哈茨勒贝克; 张季平; 凯文·W·唐尼; 伍笑晞
发明涉及使用用于藻类培养的脉冲流循环的系统和方法,其可以包括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通道上的板以及起动器。通过首先安置所述板以阻碍循环藻类培养物的流动,然后将所述板旋转到被浸没位置,在所述通道中产生脉冲流。所述脉冲流可用于抵消生物淤积对藻类培养设备的负面影响。在另一种安排方式中,一种用于在与集流体连通的倾斜水道中产生脉冲流的装置可以包括闸。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闸门可以作为所谓的“节制闸门”运行或作为所谓的“溢流闸门”运行。另一方面,描述了一种可变速,例如离心泵、螺旋泵或气升泵,以在通道中建立脉冲流。
226 一种基于闭合环路的循环肿瘤细胞分离富集装置 CN201510420350.8 2015-07-16 CN105062874A 2015-11-18 刘宝瑞; 沈洁; 袁玲
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闭合环路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分离和富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通道、抗凝通道、控制采血仪、采血袋、CTC采集过滤器和血液回输通道,采集通道与抗凝通道分别或共同连接在控制阀的输入端,控制阀的一个切换端与采血袋的输入端连接,采血袋在血液采集阶段放置于采血仪上,采血袋的输出端依次与CTC采集过滤器和血液回输通道连接,该血液回输通道的输出端与控制阀的另一个切换端连接,该装置的血液采集/回输的循环过程依靠变换采血袋相对于采集通道/血液回输通道的位置来进行转换。其优点在于该装置能够在实现了对循环肿瘤细胞最大可能的分离富集的基础上,成功将剩余液体回输、不造成液体损失,并能循环反复采集。
227 一次性瓶式反应罐 CN201380059829.2 2013-09-13 CN104812888A 2015-07-29 J·考灵; A·瓦尔德海姆; H·布罗德; V·赫尔曼; S·雅各布
发明涉及一种设计为一次性元件的反应罐,包括盖子和/或固定在内部的可光电式读取的传感器贴片;涉及一种反应器,包括所述反应罐和反应罐接收外围设备,所述反应罐接收外围设备包括反应罐固定件和任选的用于读取所述传感器贴片的光电测量系统,其中所述反应罐固定件与用于使所述反应罐产生绕其中心垂直轴的旋转振荡运动的驱动单元相连;以及涉及所述设备用于培养细胞和/或生物的用途。
228 一种光合生物培养装置 CN201410023837.8 2014-01-17 CN104789451A 2015-07-22 荣峻峰; 朱俊英; 黄绪耕; 周旭华; 纪洪波
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合生物培养装置,该培养装置内形成有朝向光照方向(D)设置的培养区(1),该培养区用于容纳含有光合生物的培养液,所述培养装置包括扰流机构及其驱动机构(2),所述扰流机构能够由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在该培养区内移动,以引导所述培养液沿所述光照方向流动。其中,有别于现有技术中使全部藻液通过浆轮(跑道池)或循环(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驱动而流动起来的养殖模式,采用位于培养区中的扰流件的运动来驱动培养液在培养装置中沿光照方向来回运动,使光合生物体的细胞间歇运动至培养液表面并暴露在光照下即达到非常理想的培养效果,而能耗则大大降低。
229 一种多通道离体代谢实时监测装置 CN201310743216.2 2013-12-30 CN104745470A 2015-07-01 黄钢; 吴小可; 王璐瑶; 朱俊; 谢庆国
一种多通道离体代谢实时监测装置,其包括辐射探测装置、恒流培养装置,恒流培养装置包括供液瓶、废液瓶、多通道恒流输液装置及多通道液体分流装置,两组辐射探测装置为分别置于多通道生化培养器具两侧并实时记录各个多通道生化培养器具中的放射性活度的平板结构的探测模。本发明采用恒流培养方案实现离体组织的自动化长期培育,同时,利用开放式平板结构的探测模块实现对实验对象放射活度的高灵敏度探测并采取符合探测区分不同区域的活度计数,从而可采用标准生化多通道培养器具进行高通量、微量化、高组间实验条件一致性的离体代谢实时监测实验,实时获取和显示放射性活度分布信息,反映实验对象更真实全面的代谢变化信息。
230 通过由酶催化的合成生产聚酯的方法 CN201380013684.2 2013-01-18 CN104334609A 2015-02-04 朱塞平娜·切雷亚; 露西娅·咖达西; 洛里斯·西尼伽; 黛安娜·凡特
发明涉及一种由酶催化至少一种单体的合成生产聚酯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使包括所述至少一种单体和所述酶的湍流及动态的薄层形式的混合物与保持在预定温度的壁接触的步骤。该方法便于在包括圆筒状主体(1)的涡轮反应器(A)内进行,所述圆筒状主体(1)具有加热或冷却套(4),由底部(3、4)在两端封闭,具有至少一个输入口(5、6)和至少一个输出口(7、11),且同轴的装有叶片转子(8)可旋转支撑在所述管状主体(1)内,且可选地还在基本上与前一涡轮反应器相同的另一涡轮反应器(B)中。
231 非侵入式生物反应器监测 CN201280060906.1 2012-10-04 CN104169440A 2014-11-26 沙法拉·K·尼亚齐
将一对能够容纳发射体探针和探测器探针的容器安装在生物反应器的内部,以在不接触营养培养基的情况下监测所述营养培养基的性质。
232 包括生物反应器的生物技术装置、用于生物反应器的排出气体温度控制装置以及用于处理生物技术装置中的排出气流的方法 CN201280060936.2 2012-10-10 CN103975055A 2014-08-06 马蒂斯·阿诺德; 汉兹-格哈德·肯恩; N·古尔佐; S·埃克尔曼; G·艾特尔; S·赛尔兹
发明涉及生物技术装置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括生物反应器的生物技术装置、排出气体温度控制装置以及处理排出气流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一次性生物反应器(V)的无菌的一次性流体导管的连接装置(720)以及一种用于处理流体流的方法。可重复使用的连接装置包括:插座(721),其中流体导管(701)的一部分能够被可分离地设置;以及联接构件(712),将连接装置连接到温度控制装置(700),该插座具有接触表面(723),该接触表面设置为使得接触表面邻接设置在插座中的流体导管,并且其中流体导管的一部分能够沿与连接装置的纵轴线大体上正交地延伸的方向被引入到插座中。
233 一种作用于细胞拉伸应的培养装置及方法 CN201410208286.2 2014-05-16 CN103966094A 2014-08-06 张波; 冯正权; 王庆丰; 刘苹; 翁土军
发明公开了一种作用于细胞拉伸应的培养装置,包括控制单元和细胞拉伸刺激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和细胞拉伸刺激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实现对培养装置记录的拉伸应力数据的处理,所述控制单元通过编程实现对细胞拉伸刺激单元的控制;所述细胞拉伸刺激单元对细胞施加应力。本发明实现了连续拉伸应力刺激周期精确控制,可以在培养环境中任意持续时间和刺激频率的匀速、变速或变加速周期拉伸应力刺激细胞培养。
234 用于谷类物质的浸泡、发芽、烘干、发酵和/或其组合的装置和方法 CN201180073784.5 2011-09-30 CN103842492A 2014-06-04 F-O·格尔利茨; K·席伯尔曼; W-E·比朔夫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谷类物质的浸泡、发芽、烘干和发酵、或其组合的方法和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板(20)的容器(3),所述板(20)可以安装在所述容器中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开口(21),特别是用于供应和/或去除流体,特别是液态和/或气态的流体,其中,所述容器(3)包括基本上用于构成处理腔的至少一个底面(4)、侧面(5)、端面(9)和顶面(6),所述底面(4)特别是基本上矩形的,所述侧面(5)基本上垂直地安置在所述底面(4)上并且特别是彼此平行的,所述端面(9)基本上垂直地安置在所述底面(4)上并且特别是彼此平行的,所述顶面(6)特别是基本上平地安置在至少一个侧面(5)和/或端面(9)上的,并且其中关于所述内部尺寸,所述端面(9)的边长对应于2至2.5米,特别是2.345米。
235 一种卵细胞捕获培养自动化装置 CN201310671160.4 2013-12-10 CN103695313A 2014-04-02 罗勇; 马娟; 王芳林; 徐亚兰
发明公开了一种卵细胞捕获培养自动化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架上通过电机联动的培养液供给机构,培养液供给机构由支架连接电机,电机连接有由轴承连接的旋转轮盘,旋转轮盘环向均布有贯穿盘面的注射器。培养液供给机构下方设有细胞捕获机构,细胞捕获机构包括一矩形框架构成的基底,矩形框架围框上设镶嵌在基底上的双层孔洞薄膜。细胞捕获机构下方设置有废液清除机构,包括一三口容器下面连接一烧瓶。控制机构包括通过导线分别连接微、电机和达的控制板。本发明解决了卵细胞的批量捕获以及换液培养的自动化实现,为实现卵细胞的体外培养、受精、胚胎的初期培养提供一种低成本、易操作的技术方案。
236 用于选择性转染细胞的光热衬底 CN201280034358.5 2012-05-14 CN103649295A 2014-03-19 邱培钰; 吴婷翔; 谢拉兹·卡里姆·巴特; 迈克尔·A·泰特尔
发明提供了用于对单细胞进行手术的新工具和用于将试剂递送给选定的细胞的衬底/装置。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衬底包含表面,所述表面具有一个或多个孔,其中纳米颗粒和/或薄膜被沉积在所述孔的表面上或所述孔附近,其中所述纳米颗粒和/或薄膜由当与电磁辐射接触时会升温的材料形成。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孔与微通道流体连通,所述微通道含有一种或多种要递送进细胞中的试剂。
237 直流电场下细胞生物学行为观测装置 CN201310529474.0 2013-10-30 CN103525702A 2014-01-22 徐大波; 付强; 王小平; 刘彦斌; 宋绍军; 李军; 卢蕾
发明提供一种直流电场下细胞生物学行为观测装置,用于观测细胞在直流电场下的生物学行为,具有:电场产生部,细胞承载部,电流监测部,换液部,成像记录部,控制部,以及复数个盖板,用于调节细胞上方培养基的高度。其中,细胞承载部中设有观察区和两个相对应的阶梯结构。基底槽中间区域设有观察区和两个相同的阶梯结构,两个相对应的阶梯结构被设置在观察区的两侧,阶数为m,在两个阶梯结构的同一级阶梯之间的距离分别为l1、l2……lm。盖板的数量为n,宽度分别为w1、w2……wn,对于第i(1≤i<n)盖板,li≤wi≤li+1。本发明能够更加快捷的改变细胞上面培养基的高度,方便的在实验的同时调节这一高度。
238 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培养用高溶生物反应器及培养控制方法 CN201310502780.5 2013-10-23 CN103525689A 2014-01-22 洪厚胜; 李军庆; 蔡子金
发明涉及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培养用高溶生物反应器及培养控制方法。该反应器包括罐体,罐体顶部设有搅拌驱动电机,搅拌驱动电机输出轴与搅拌桨传动连接;罐体底部设有转子驱动电机,转子驱动电机输出轴与气液分散转子传动连接,气液分散转子具有顶部设进气口且下部设出气口的通气内腔,进气口经管路与带压空气源连接;罐体底部内侧还固连有气液分散定子,气液分散定子具有导流槽;气液分散定子位于气液分散转子周向,气液分散定子与气液分散转子同轴并构成转动副。该方法包括气液分散转子通气量控制过程、气液分散转子转速控制过程、以及搅拌桨搅拌转速控制过程。本发明溶氧平高,适于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培养。
239 中空纤维膜给自循环式生物培养装置及方法 CN201210274537.8 2012-08-03 CN102776120B 2013-10-16 赵之平; 石教育; 王可达; 李梅生; 陈康成
发明涉及一种平板膜给自循环式生物培养装置及方法,属于微生物培养领域和膜技术领域。包括:供气、进气、空气流量计、加热器、液封瓶、储气槽、进气口、疏性中空纤维微孔膜丝、膜支撑孔板、自循环导流筒、加料及取样口、接种口、出气口、上盖、外器壁等;空气通过疏水性中空纤维微孔膜丝的端口进入疏水性中空纤维微孔膜丝内部,再通过疏水性中空纤维微孔膜丝自身的微孔分散成微小气泡进入到培养液中;根据膜支撑孔板上通气小孔与自循环导流筒的相对位置,可使液体培养基在培养器内随着气泡的上升过程相对于自循环导流筒既能形成外循环,又能形成外循环方式;培养液在培养器内循环,有利于微生物与空气充分接触;本发明克服了传统生物反应器需要另外安装空气过滤器及扰动或搅拌装置的不足。
240 一种在线多点式生物采集系统 CN201110095157.3 2011-04-15 CN102199527B 2013-07-17 金惠琴; 陈建; 刘嘉
发明涉及一种在线多点式生物采集系统,其包括对应设置在多个采样点的多个采样器、真空源、与真空泵源连通的主气路、用于将多个采样器分别与主气路连通的支气路、设置在各支气路上的流量控制及反馈单元、信号处理及控制单元,所述流量控制及反馈单元对其所在支气路的采样流量进行控制,并实时将流量数据反馈至所述信号处理及控制单元;所述信号处理及控制单元独立地对所述多个流量控制及反馈单元反馈的数据进行处理并独立控制多个采样器采样。本发明使用同一个控制单元,同一个真空泵源,在多个不同地点同时进行微生物采集。每个位置可同时采样也可单独采样,并且每个位置的采样量可以根据需要独立设置,采样操作简便,效率高。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