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01 以均苯三甲酸和4-苯基吡啶构筑的锌聚合物及制备方法 CN201610869699.4 2016-10-01 CN106496580A 2017-03-15 张秀清; 李家星; 倪萌; 韦华传; 韦立先
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均苯三甲酸和4-苯基吡啶构筑的锌聚合物及制备方法。(1)称量0.1~0.5毫摩尔均苯三甲酸溶解于5~10毫升蒸馏中,将溶液移入容积为25毫升的密封反应釜中。化。(3)称量0.1~0.5毫摩尔的4-苯基吡啶溶解于2~5毫升乙醇中。(4)称量0.1~1毫摩尔硝酸锌溶于5~10毫升的蒸馏水中。(5)将步骤(3)和(4)加入到步骤(2)所得溶液中,将反应釜密封,在120℃下恒温3天,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过滤,滤液中生长四周,得到无色状晶体,即为以均苯三甲酸和4-苯基吡啶构筑的锌聚合物。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重复性好,为合成过渡金属配合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2)在步骤(1)所得溶液中加入0.2~1毫摩尔氢
102 以均苯三甲酸和双(4-吡啶基)胺构筑的锌聚合物及制备方法 CN201610869726.8 2016-10-01 CN106478960A 2017-03-08 张秀清; 李家星; 倪萌; 韦立先; 韦华传
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均苯三甲酸和双(4-吡啶基)胺构筑的锌聚合物及制备方法。(1)称量0.2~1.0毫摩尔均苯三甲酸溶解于5~10毫升蒸馏中,将溶液移入容积为20毫升的密封反应釜中。(2)在步骤(1)所得溶液中加入0.6~3.0毫摩尔氢。(3)称量0.2~1.0毫摩尔的双(4-吡啶基)胺溶解于2~5毫升水中。(4)称量0.2~1毫摩尔硝酸锌溶于5~10毫升的蒸馏水中。(5)将步骤3)和(4)加入到步骤(2)所得溶液中,将反应釜密封,在140℃下恒温3天,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无色柱状晶体,即为以均苯三甲酸和双(4-吡啶基)胺构筑的锌聚合物。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重复性好,成功的合成了锌配位聚合物,为合成过渡金属配合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103 间苯二甲酸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201610813589.6 2016-09-12 CN106397784A 2017-02-15 张秀清; 倪萌; 范超逸; 李家星; 韦华传
发明公开了一种间苯二甲酸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利用间苯二甲酸、4-苯基吡啶为配体与硝酸铜通过热法获得铜配位聚合物,即为间苯二甲酸铜配位聚合物,其结构式为:;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重复性好等优点,成功的合成了间苯二甲酸铜配位聚合物,为合成过渡金属的配合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104 对苯二甲酸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201610813584.3 2016-09-12 CN106397783A 2017-02-15 张秀清; 倪萌; 李家星; 韦华传; 韦立先
发明公开了一种对苯二甲酸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利用对苯二甲酸、双(4-吡啶基)胺和硝酸镉,通过热法获得镉聚合物,即为对苯二甲酸镉聚合物。其结构式为:;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重复性好等优点,成功的合成了镉聚合物,为合成过渡金属的正交晶系的镉聚合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105 具有中心离子调节荧光发射性质的配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CN201610807286.3 2016-09-07 CN106397781A 2017-02-15 关磊; 王莹
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中心离子调节荧光发射性质的配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多种金属盐和基三亚甲基膦酸按摩尔比例为1-1.5溶于去离子中;使用0.1 M KOH溶液调节pH为3-4,然后机械搅拌3-5 h,将混合溶液封装在反应釜中,150-180 °C加热5-7 d,最后,冷却至室温,有状晶体析出。本发明是利用含膦酸基配体,与五种廉价的金属盐形成结构相同的配合物,通过金属离子的变化,达到调控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的目的,实现荧光发射性质的可控性。本发明中的配合物热稳定性良好,可以达到200 ℃左右仅失去配位水分子,而配合物的结构不被破坏。同时,通过改变金属离子调控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106 间苯二甲酸锌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201610813588.1 2016-09-12 CN106380606A 2017-02-08 张秀清; 倪萌; 范超逸; 李家星; 韦华传
发明公开了一种间苯二甲酸锌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利用间苯二甲酸、4-苯基吡啶为配体与六硝酸锌通过水热法获得锌配位聚合物,即为间苯二甲酸锌配位聚合物,其结构式为: ;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重复性好等优点,成功的合成了间苯二甲酸锌配位聚合物,为合成过渡金属的配合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107 对苯二甲酸双核镉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201610813592.8 2016-09-12 CN106366329A 2017-02-01 张秀清; 倪萌; 李家星; 韦华传; 韦立先
发明公开了一种对苯二甲酸双核镉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利用对苯二甲酸、双(4-吡啶基)胺和硝酸镉,通过热法获得镉聚合物,即为对苯二甲酸双核镉聚合物,其结构式为:;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重复性好等优点,成功的合成了对苯二甲酸双核镉聚合物,为合成过渡金属的多元配合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108 间苯二甲酸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201610813591.3 2016-09-12 CN106366328A 2017-02-01 张秀清; 倪萌; 李家星; 韦华传; 韦立先
发明公开了一种间苯二甲酸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利用间苯二甲酸、双(4-吡啶基)胺和硝酸镉,通过热法获得镉聚合物,即为间苯二甲酸镉聚合物,其结构式为:;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重复性好等优点,成功的合成了间苯二甲酸镉聚合物,为合成过渡金属的双核聚合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109 一种-肽多孔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1610777211.5 2016-08-30 CN106279715A 2017-01-04 张先正; 王小双; 马宁; 张璐; 曾旋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肽的客体适应性的-肽多孔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铜-肽多孔配位聚合物的化学式为CuGX,其中,GX为甘酸-苏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甘氨酸-丝氨酸中的一种。本发明利用铜盐、二肽和氢化钠溶液在常温下摇床震荡的方式或者程序升温降温的方式制备得到晶体产物,操作简单,省时节能,绿色环保,可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本发明所制备的铜-肽多孔配位聚合物,具有骨架可变的特性,可根据客体分子的结构,调整自身的骨架结构,在气体的选择性吸附与储存,手性催化,物质检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10 一种锌盐荧光功能配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1610499289.5 2016-06-29 CN106187931A 2016-12-07 余凡; 李艾华; 胡思前; 刘继延
发明公开了一种锌盐荧光功能配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锌盐荧光功能配位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配制反应液:将6-(1H-四唑-5-基)-2-甲酸与锌盐加入溶剂中,常温条件下充分搅拌溶解,得到反应液;2)结晶反应:将步骤1)所得的反应液置于温度为140-160℃的烘箱中反应3-5天,得到状无色晶体,再依次进行过滤、洗涤处理,即得锌盐荧光功能配位材料。本发明的锌盐荧光功能配位材料由锌盐和由6-(1H-四唑-5-基)-2-萘甲酸自组装配位而成,其对湿度和温度呈现较高的稳定性,并能展现较强的荧光特性。
111 一种抗肿瘤的叶酸-钴配位聚合物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CN201610451025.2 2016-06-16 CN105949475A 2016-09-21 王越; 刘理想; 李红玫; 李秉霞; 王齐彦; 董志鹏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分子叶酸与金属钴离子配位聚合物纳米管(FA‑Co NTs)的制备、体外抗肿瘤活性及作为抗肿瘤化疗药物载体的应用。其制备方法如下:1)将叶酸与氯化钴分散于乙醇溶液中,超声得混浊液A;2)将A移至反应釜中,预热得浑浊液B;3)将水合肼逐滴加入B中,超声得浆状液C;4)将C在溶剂热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叶酸‑钴配位聚合纳米管。本发明中的FA‑Co NTs合成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其以叶酸分子作为骨架可实现叶酸受体靶向。体外细胞实验证实此纳米管自身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而对正常细胞的毒性相对较低。纳米管管口清晰,中空结构明显,可用于负载多种抗肿瘤药物。本发明的FA‑Co NTs可作为一类潜在的抗肿瘤纳米药物和药物载体。
112 一种包含纳米化物的阻燃人造石的制备方法 CN201610456405.5 2016-06-22 CN105907033A 2016-08-31 骆佳豪
发明涉及一种包含纳米化物的阻燃人造石的制备方法,纳米钙钛矿氧化物与金属有机骨架UIO材料共同添加到三元聚烯酯材料(滑石粉石英/酚树脂)中,提高人造石的耐热性和强度,降低人造石的老化时间,可以保持高温作用下长时间不降解,而且还能保持较好的阻燃效果,大幅提高LOI烧失量指数。
113 间苯二甲酸-5-磺酸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201610422438.8 2016-06-16 CN105906818A 2016-08-31 张秀清; 范超逸; 倪萌; 李家星; 韦华传
发明公开了一种间苯二甲酸?5?磺酸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利用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4?苯基吡啶为配体与氯化铜通过热法获得间苯二甲酸?5?磺酸铜配位聚合物,其结构式为:;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重复性好等优点,成功的合成了间苯二甲酸?5?磺酸铜配位聚合物,为合成过渡金属配合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114 超分子聚合物和包含所述聚合物的组合物 CN201080034753.4 2010-07-30 CN102471489B 2016-08-03 T·巴德尔; S·若尔; F·图罗
发明涉及包括通过氢键连接的重复单元的超分子聚合物,所述重复单元是包括至少一个2,5?二哌嗪基团的单体、大分子单体、低聚物或聚合物,以及由所述聚合物制备的组合物和由所述组合物生产的制品。
115 一种热稳定型的二元超分子凝胶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1610011804.0 2016-01-05 CN105669996A 2016-06-15 刘育; 陈旭漫; 张瀛溟; 王丽华
一种热稳定型的二元超分子凝胶的制备方法,由四苯乙烯半紫精衍生物(TPE-4Q)为客体,葫芦[8]脲为主体通过主客体包结作用而形成,制备方法如下:将四苯乙烯半紫精衍生物(TPE-4Q)溶于水中,加入葫芦[8]脲,在70℃的条件下超声分散2小时,至葫芦脲完全溶解,制得橙色的热稳定型的二元超分子水凝胶。本发明的优点是:该二元超分子水凝胶具有高度的热稳定性、良好的pH敏感性、作用响应性、客体响应性和荧光性能,可以负载并且几乎完全分离模型分子8-羟基芘-1,3,6-三磺酸三钠盐(HPTS),其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实施,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116 一个三配体Cd(Ⅱ)镉金属有机框架晶体材料及制备方法 CN201610072250.5 2016-02-02 CN105646900A 2016-06-08 史大斌
发明涉及一个三配体Cd(Ⅱ)镉金属有机框架晶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这个材料具备有下述化学式:[Cd3(L)2(L’)(L’’)]n,其中L是9,10-蒽二基-4,4’-二苯甲酸二价阴离子,L’是3-吡啶甲酸一价阴离子,L’’是4-吡啶甲酸一价阴离子,n为聚合度。本发明的Cd(Ⅱ)镉金属有机框架晶体材料采用热合成法,对环境友好,简单易行,成本低,产率高,易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所制备的Cd(Ⅱ) 镉金属有机框架晶体材料在发光、催化、气体吸附、化学传感和高分子材料助剂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117 含有超分子聚合物的地板涂料组合物 CN201480050556.X 2014-09-16 CN105531302A 2016-04-27 A·S·卡里卡利; T·泰撒克
发明提供一种性地板涂料组合物,其包含:(A)水;(B)至少一种超分子聚合物;以及(C)任选地,一种或多种附加成分。超分子聚合物(B)包含衍生自以下的聚合单元:(1)一种或多种4H单体,其包含可聚合基团和四氢键结(4H)部分;(2)至少一种具有酸官能团的单体;以及(3)一种或多种烯属不饱和单体。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超分子聚合物包含:4H单体,其从异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TMI)与2-基-4-羟基-6-甲基嘧啶(MIC)的反应获得;以及酸官能单体,其选自(甲基)丙烯酸;以及包含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的烯属不饱和单体。
118 一种含3-(4-吡啶)吡唑-丙酸的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 CN201511013897.2 2015-12-31 CN105504305A 2016-04-20 侯红卫; 郭立安
发明属于无机/有机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该配位聚合物的分子式为:[Cu(Hpypa)2(H2O)2)]n。将硝酸及Hpypa溶于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溶液中;将所得混合液转移到反应釜中加热至100-140℃保持20-30小时,降温,所得析出物即为目标配位聚合物。本发明配位聚合物作为催化剂催化合成联芳类化合物的用途。本发明采用铜离子及有机配体配位形成具有催化活性的配位聚合物,经过实验研究发现上述的配位聚合物催化剂实现了对联芳类化合物的高效制备并可循环利用。
119 准聚轮烷性分散体的制造方法 CN201180056264.3 2011-12-05 CN103221430B 2015-12-16 山崎智朗; 冈崎慎哉; 冈崎宏纪; 滨本茂生; 赵长明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准聚轮烷性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能够以有利于工业性的方法制造流动性良好、准聚轮烷颗粒的分散稳定性优异的准聚轮烷水性分散体。本发明是一种制造准聚轮烷水性分散体的制造方法,所述准聚轮烷水性分散体含有聚乙二醇以穿串状包接在环糊精分子的开口部分而成的准聚轮烷颗粒,并且其具有如下工序:将聚乙二醇和环糊精溶解在水性介质中从而制备混合溶液的混合工序;使上述混合溶液流动,同时连续地或间歇地进行冷却从而析出准聚轮烷颗粒的冷却工序。
120 一种双核钴(II)一维带状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201510037216.X 2015-01-26 CN104610379A 2015-05-13 张必松; 吴昌胜; 裘建平
发明涉及一种双核钴(II)一维带状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结构式如下: ;所述的4,4’-bpy为4,4’-联吡啶,L为二氟苯甲酸根;本发明的晶体结构配体2-氟苯甲酸根离子和4,4–联吡啶分别从[101]、[010]两个方向配桥联2个钴原子,形成双核钴一维带状结构,再通过带间和层间C—H…O弱氢键作用形成二维、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构成了大小分别为0.44 ′ 1.85 nm2和0.44 ′ 0.46 nm2的微孔组成的三维管道;二是晶体结构坚固且不含结晶和配位水分子,而且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在315℃以下几乎不分解,符合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基本条件。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