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滨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申请号 CN202010306724.4 申请日 2020-04-17 公开(公告)号 CN111395105A 公开(公告)日 2020-07-10
申请人 重庆大学; 发明人 杜春兰; 张万钦; 余佳;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滨 水 区域步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结构及其构建方法,夜览步道结构包括固设于目标区域基底层上的 混凝土 层,以及固设于混泥土层上端的 石笼 垫层,和固设于石笼垫层上端的发光 面层 ;石笼垫层包括若干个并排布置且依次固定连接的石笼网格箱,以及对应填充于各个石笼网格箱内的填充石料;发光面层中具有能够在被阳光照射后发光的材料,使得发光面层能够在夜间发光;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夜览步道构建方法。本发明中的夜览步道结构和夜览步道构建方法能够抵挡水流冲击且能够适应于长期浸泡于水中并能够在夜间照实现照明,能够兼顾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 稳定性 和安全性,从而能够提升夜览步道的使用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滨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设于目标区域预设基底层上的混凝土层,以及固设于混泥土层上端的石笼垫层,和固设于石笼垫层上端的发光面层;所述石笼垫层包括若干个并排布置且依次固定连接的石笼网格箱,以及对应填充于各个石笼网格箱内的填充石料;所述发光面层中具有能够在被阳光照射后发光的材料,使得发光面层能够在夜间发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为目标区域原有的能够在枯水期时露出水面之上的河床基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面层为浇筑形成的水磨石层;在浇筑所述水磨石层时以能够在被紫外线照射后发光的萤石作为骨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面层采用背栓式干挂的方式固定安装在石笼垫层上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中设置于有突出于混凝土层上表面且竖直向上延伸的突出部,且所述石笼垫层安装于所述混凝土层上表面时所述突出部能够插入石笼垫层的填充石料之间形成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内预埋有竖向布置且贯穿所述混凝土层的支撑筋;支撑钢筋的上端突出于混凝土层上表面形成突出部,所述支撑钢筋的下端插入所述基底层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笼垫层的各个石笼网格箱均由包塑钢丝线组网制成,且各个石笼网格箱的网格均为蜂巢形的双绞六边形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笼垫层中相邻的石笼网格箱之间通过连接绑扎的方式固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石料的粒径均为10-30cm,且百分之八十以上填充石料的粒径大于石笼网格箱的网格尺寸。
10.一种用于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在目标区域内选取在枯水期时能够露出水面之上的河床基石作为基底层;
步骤B:在基底层上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
步骤C:将若干个石笼网格箱并排布置且依次固定连接,并在各个石笼网格箱内对应填入填充石料形成石笼垫层;然后将石笼垫层固定安装在混凝土层上端;
步骤D:采用能够在吸收阳光后发光的材料制作发光面层,并将发光面层固定安装在石笼垫层上端,以形成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夜览步道结构。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用于滨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滨水区域步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现目前,在城市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山地城市滨江地带正在向服务和居住功能转换,由此带动了山地城市的滨水空间向生活空间转换,使城市滨水地带逐渐具备了作为城市中心区景观和休闲空间的潜。如今大多数山地城市的滨江地带为满足高标准的城市防洪要求,多采用大面积的硬质化堡坎对城市江岸进行建设维护,这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城市滨江区景观形象,还阻断了城市与水岸的联系,导致滨江区可达性差、缺乏亲水场所以及活力丧失等问题的出现。
[0003] 针对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11055074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上生态景观栈道模,包括供游人活动的步道结构和生态浮岛,步道结构包括栈道面板、设置在栈道面板的两侧的第一护栏以及至少两根穿过栈道面板固定在水下基底的立柱,第一护栏固定在立柱上;栈道面板开设一个或多个种植槽,种植槽内设置生态浮岛,且种植槽周侧设置第二护栏,第二护栏固定于栈道面板。
[0004] 上述现有方案中的水上生态景观栈道模块也是一种夜览步道结构,其通过防腐木在滨水上形成夜览步道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滨水(季节性)淹没区域也是滨水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滨水淹没区域具有较强亲水性,使得滨水淹没区域的活动人口反而会更多。
[0005] 而现有方案中的夜览步道结构应用于滨水淹没区域时,会存在以下问题:1)防腐木材料本身虽具有一定防水性和防腐性,但若将防腐木长期浸没于水中仍然会存在被腐蚀的问题,且木结构形成的夜览步道结构在水流的冲击(冲刷)下容易出现不稳定的现象,使得现有夜览步道结构存在工作稳定性不好的问题;2)实际使用时,人们大多选择在下班后(晚上)去滨水去散步,但在晚上滨水边的能见度非常有限,且现有的夜览步道结构上没有照明系统(灯具),人们在行走时难以分辨处夜览步道结构的边界,使得现有的夜览步道结构很容易出现“失足”掉下水的安全事故,导致夜览步道结构的安全性不好;此外,滨水淹没区域亲水性强的特点使得照明系统的灯具和管线很难布置(容易在水中短路或故障)因此,在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结构上很难安装和安装照明系统。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适应于长期浸泡于水中且能够抵挡水流冲击,并能够在夜间照实现照明的用于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结构及其构建方法,以能够兼顾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能够提升夜览步道的使用效果。
[0007]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结构,包括固设于目标区域预设基底层上的混凝土层,以及固设于混泥土层上端的石笼垫层,和固设于石笼垫层上端的发光面层;所述石笼垫层包括若干个并排布置且依次固定连接的石笼网格箱,以及对应填充于各个石笼网格箱内的填充石料;所述发光面层中具有能够在被阳光照射后发光的材料,使得发光面层能够在夜间发光。
[0008] 本方案中,固设于基底层上的混凝土层为整个夜览步道结构的支撑,而混凝土层具有较高的强度有利于保证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固设于混凝土层上的石笼垫层中的填充石料应选用强度高且抗化性强的石料,使得能够适应于长期浸泡于水中;而填充石料之间的缝隙能够供水流穿过,能够规避水流的强冲击并避免石笼垫层被水流冲走,同样能够保证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此外,位于最上端的发光面层具有能够在被阳光照射后发光的材料,使得发光面层在白天被阳光照射后在夜间发光,能够在夜览步道结构上形成“照明带”以在夜间照实现照明,能够辅助人们区分(看清)夜览步道结构的边界,防止“失足”坠落水中,能够有效的提升夜览步道结构的安全性。
[0009] 因此,本方案中用于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结构能够抵挡水流冲击且能够适应于长期浸泡于水中并能够在夜间照实现照明,能够兼顾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能够提升夜览步道的使用效果。
[0010] 优选的,所述基底层为目标区域原有的能够在枯水期时露出水面之上的河床基石。
[0011] 这样,目标区域原有的河床基石是经过水流长时间冲刷考验的,其具有很高的稳定性,有利于提升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此外,能够在枯水期时露出河床基石有利于夜览步道结构的施工和安装。
[0012] 优选的,所述发光面层为浇筑形成的水磨石层;在浇筑所述水磨石层时以能够在被紫外线照射后发光的萤石作为骨料
[0013] 这样,水磨石层具有成本低、施工简单且强度好优点,有利于保证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具体的,水磨石层的尺寸为1800x1200毫米,厚度为30—40毫米;此外,作为骨料的萤石能够在被紫外线照射后发光,使得发光面层在白天被阳光照射后在夜间发光,能够在夜览步道结构上形成“照明带”以在夜间照实现照明,能够辅助人们区分(看清)夜览步道结构的边界,防止“失足”坠落水中,能够有效的提升夜览步道结构的安全性。
[0014] 优选的,所述发光面层采用背栓式干挂的方式固定安装在石笼垫层上端。
[0015] 这样,安装发光面层时采用背栓式干挂的方式连接,且每平方米至少保证有17个锚栓固定,从而能够稳固的安装发光面层,有利于保证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
[0016]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层中设置于有突出于混凝土层上表面且竖直向上延伸的突出部,且所述石笼垫层安装于所述混凝土层上表面时所述突出部能够插入石笼垫层的填充石料之间形成固定。
[0017] 这样,水流给石笼垫层施加的是侧面的冲击力,本方案中通过突出部插入石笼垫层的填充石料之间形成固定,能够避免石笼垫层被水流冲走,能够提升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
[0018]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层内预埋有竖向布置且贯穿所述混凝土层的支撑筋;支撑钢筋的上端突出于混凝土层上表面形成突出部,所述支撑钢筋的下端插入所述基底层内。
[0019] 这样,由混凝土层内预埋的支撑钢筋来分别固定连接基底层和石笼垫层,有利于保持夜览步道结构的稳定性,能够提升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
[0020] 优选的,所述石笼垫层的各个石笼网格箱均由包塑钢丝线组网制成,且各个石笼网格箱的网格均为蜂巢形的双绞六边形结构。
[0021] 这样,包塑钢丝线具有很高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得石笼垫层在被水流冲击时各个石笼网格箱不容易发生形变或破裂,有利于提升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具体的,塑钢丝线选用包塑的锌-5%-混合稀土合金钢丝线,而锌-5%铝-混合稀土合金钢丝材料耐锈耐腐蚀,因此作为石笼网格箱材料使用的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此外,蜂巢形双绞六边形结构的网格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有利于更好的装载填充石料,从而保证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
[0022] 优选的,所述石笼垫层中相邻的石笼网格箱之间通过连接绑扎的方式固定。
[0023] 具体的,实际实施时石笼网格箱为正方体形结构,其长宽高尺寸分别为600x600x600毫米;石笼垫层包括多组石笼网格箱组,且以两个石笼网格箱为一组石笼网格箱组;在固定石笼网格箱和石笼网格箱组时需满足以下要求:1)相邻石笼网格箱组的上下四各绑扎一道;2)相邻石笼网格箱组的上下框线、折线须每隔 20厘米绑扎一道;3)相邻石笼网格箱组的网片结合面须每平方米绑扎 两 处;4)在绑扎相邻边框线下角一道时,如果下方有石笼网格箱,必须将下方石笼网格箱一并绑扎将其连成一体。这样,能够很好保证石笼垫层的结构稳定,也就有利于保证夜览步道结构的稳定性,能够提升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
[0024] 优选的,所述填充石料的粒径均为10-30cm,且各个填充石料中百分之八十以上填充石料的粒径大于石笼网格箱的网格尺寸。
[0025] 具体的,实际实施时填充石料应满足以下要求:1)填充石料选用强度高、坚实紧密、抗风化且耐久性良好的石料;2)填充石料的粒径均为10-30cm;3)百分之八十以上填充石料的粒径大于石笼网格箱的网格尺寸;4)填入填充石料时,大的孔隙需用小碎石填塞。这样,填充石料能够适应于长期浸泡于水中,且填充石料不易从石笼网格箱中掉落,能够很好保证石笼垫层的结构稳定,也就有利于保证夜览步道结构的稳定性,能够提升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
[0026] 本发明还进一步公开了一种用于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在目标区域内选取在枯水期时能够露出水面之上的河床基石作为基底层;
步骤B:在基底层上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
步骤C:将若干个石笼网格箱并排布置且依次固定连接,并在各个石笼网格箱内对应填入填充石料形成石笼垫层;然后将石笼垫层固定安装在混凝土层上端;
步骤D:采用能够在吸收阳光后发光的材料制作发光面层,并将发光面层固定安装在石笼垫层上端,以形成夜览步道结构。
[0027] 本方案中,目标区域原有的河床基石是经过水流长时间冲刷考验的,其具有很高的稳定性,有利于提升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而能够在枯水期时露出河床基石有利于夜览步道结构的施工和安装;固设于基底层上的混凝土层为整个夜览步道结构的支撑,混凝土层具有较高的强度有利于保证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固设于混凝土层上的石笼垫层中的填充石料应选用强度高且抗风化性强的石料,使得能够适应于长期浸泡于水中;而填充石料之间的缝隙能够供水流穿过,能够规避水流的强冲击并避免石笼垫层被水流冲走,同样能够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此外,位于最上端的发光面层具有能够在被阳光照射后发光的材料,使得发光面层在白天被阳光照射后在夜间发光,能够在夜览步道结构上形成“照明带”以在夜间照实现照明,能够辅助人们区分(看清)夜览步道结构的边界,防止“失足”坠落水中,能够有效的提升夜览步道结构的安全性。
[0028] 因此,本方案中用于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构建方法构建的夜览步道结构能够抵挡水流冲击且能够适应于长期浸泡于水中并能够在夜间照实现照明,能够兼顾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能够提升夜览步道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
[0029] 为了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实施例一中夜览步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石笼垫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中夜览步道构建方法的逻辑框图
[0030]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基底层1、混凝土层2、石笼垫层3、石笼网格箱31、填充石料32、支撑钢筋33、发光面层4。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结构。
[0032]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结构,包括固设于目标区域预设基底层1上的混凝土层2,以及固设于混泥土层上端的石笼垫层3,和固设于石笼垫层3上端的发光面层4;石笼垫层3包括若干个并排布置且依次固定连接的石笼网格箱31,以及对应填充于各个石笼网格箱31内的填充石料32;发光面层4中具有能够在被阳光照射后发光的材料,使得发光面层4能够在夜间发光。
[0033] 本实施例中,固设于基底层1上的混凝土层2为整个夜览步道结构的支撑,而混凝土层2具有较高的强度有利于保证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固设于混凝土层2上的石笼垫层3中的填充石料32应选用强度高且抗风化性强的石料,使得能够适应于长期浸泡于水中;而填充石料32之间的缝隙能够供水流穿过,能够规避水流的强冲击并避免石笼垫层3被水流冲走,同样能够保证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此外,位于最上端的发光面层4具有能够在被阳光照射后发光的材料,使得发光面层4在白天被阳光照射后在夜间发光,能够在夜览步道结构上形成“照明带”以在夜间照实现照明,能够辅助人们区分(看清)夜览步道结构的边界,防止“失足”坠落水中,能够有效的提升夜览步道结构的安全性。
[0034] 具体实施过程中,基底层1为目标区域原有的能够在枯水期时露出水面之上的河床基石。
[0035] 这样,目标区域原有的河床基石是经过水流长时间冲刷考验的,其具有很高的稳定性,有利于提升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此外,能够在枯水期时露出河床基石有利于夜览步道结构的施工和安装。
[0036] 具体实施过程中,发光面层4为浇筑形成的水磨石层;在浇筑水磨石层时以能够在被紫外线照射后发光的萤石作为骨料。
[0037] 这样,水磨石层具有成本低、施工简单且强度好优点,有利于保证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具体的,水磨石层的尺寸为1800x1200毫米,厚度为30—40毫米;此外,作为骨料的萤石能够在被紫外线照射后发光,使得发光面层4在白天被阳光照射后在夜间发光,能够在夜览步道结构上形成“照明带”以在夜间照实现照明,能够辅助人们区分(看清)夜览步道结构的边界,防止“失足”坠落水中,能够有效的提升夜览步道结构的安全性。
[0038] 具体实施过程中,发光面层4采用背栓式干挂的方式固定安装在石笼垫层3上端。
[0039] 这样,安装发光面层4时采用背栓式干挂的方式连接,且每平方米至少保证有17个锚栓固定,从而能够稳固的安装发光面层4,有利于保证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
[0040] 具体实施过程中,混凝土层2中设置于有突出于混凝土层2上表面且竖直向上延伸的突出部,且石笼垫层3安装于混凝土层2上表面时突出部能够插入石笼垫层3的填充石料32之间形成固定。
[0041] 这样,水流给石笼垫层3施加的是侧面的冲击力,本实施例中通过突出部插入石笼垫层3的填充石料32之间形成固定,能够避免石笼垫层3被水流冲走,能够提升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
[0042] 具体实施过程中,混凝土层2内预埋有竖向布置且贯穿混凝土层2的支撑钢筋33;支撑钢筋33的上端突出于混凝土层2上表面形成突出部,支撑钢筋33的下端插入基底层1内。
[0043] 这样,由混凝土层2内预埋的支撑钢筋33来分别固定连接基底层1和石笼垫层3,有利于保持夜览步道结构的稳定性,能够提升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
[0044] 具体实施过程中,石笼垫层3的各个石笼网格箱31均由包塑钢丝线组网制成,且各个石笼网格箱31的网格均为蜂巢形的双绞六边形结构。
[0045] 这样,包塑钢丝线具有很高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得石笼垫层3在被水流冲击时各个石笼网格箱31不容易发生形变或破裂,有利于提升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具体的,塑钢丝线选用包塑的锌-5%铝-混合稀土合金钢丝线,而锌-5%铝-混合稀土合金钢丝材料耐锈耐腐蚀,因此作为石笼网格箱31材料使用的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此外,蜂巢形双绞六边形结构的网格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有利于更好的装载填充石料32,从而保证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
[0046] 具体实施过程中,石笼垫层3中相邻的石笼网格箱31之间通过连接绑扎的方式固定。
[0047] 具体的,实际实施时石笼网格箱31为正方体形结构,其长宽高尺寸分别为600x600x600毫米;石笼垫层3包括多组石笼网格箱31组,且以两个石笼网格箱31为一组石笼网格箱31组;在固定石笼网格箱31和石笼网格箱31组时需满足以下要求:1)相邻石笼网格箱31组的上下四角各绑扎一道;2)相邻石笼网格箱31组的上下框线、折线须每隔 20厘米绑扎一道;3)相邻石笼网格箱31组的网片结合面须每平方米绑扎 两 处;4)在绑扎相邻边框线下角一道时,如果下方有石笼网格箱31,必须将下方石笼网格箱31一并绑扎将其连成一体。这样,能够很好保证石笼垫层3的结构稳定,也就有利于保证夜览步道结构的稳定性,能够提升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
[0048] 具体实施过程中,填充石料32的粒径均为10-30cm,且各个填充石料32中百分之八十以上填充石料32的粒径大于石笼网格箱31的网格尺寸。
[0049] 具体的,实际实施时填充石料32应满足以下要求:1)填充石料32选用强度高、坚实紧密、抗风化且耐久性良好的石料;2)填充石料32的粒径均为10-30cm;3)百分之八十以上填充石料32的粒径大于石笼网格箱31的网格尺寸;4)填入填充石料32时,大的孔隙需用小碎石填塞。这样,填充石料32能够适应于长期浸泡于水中,且填充石料32不易从石笼网格箱31中掉落,能够很好保证石笼垫层3的结构稳定,也就有利于保证夜览步道结构的稳定性,能够提升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
[0050]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公开了一种用于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构建方法。
[0051] 如图3所示:一种用于滨水淹没区域的夜览步道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在目标区域内选取在枯水期时能够露出水面之上的河床基石作为基底层;
步骤B:在基底层上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
步骤C:将若干个石笼网格箱并排布置且依次固定连接,并在各个石笼网格箱内对应填入填充石料形成石笼垫层;然后将石笼垫层固定安装在混凝土层上端;
步骤D:采用能够在吸收阳光后发光的材料制作发光面层,并将发光面层固定安装在石笼垫层上端,以形成实施例一中的夜览步道结构。
[0052] 本实施例中,目标区域原有的河床基石是经过水流长时间冲刷考验的,其具有很高的稳定性,有利于提升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而能够在枯水期时露出河床基石有利于夜览步道结构的施工和安装;固设于基底层上的混凝土层为整个夜览步道结构的支撑,混凝土层具有较高的强度有利于保证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固设于混凝土层上的石笼垫层中的填充石料应选用强度高且抗风化性强的石料,使得能够适应于长期浸泡于水中;而填充石料之间的缝隙能够供水流穿过,能够规避水流的强冲击并避免石笼垫层被水流冲走,同样能够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此外,位于最上端的发光面层具有能够在被阳光照射后发光的材料,使得发光面层在白天被阳光照射后在夜间发光,能够在夜览步道结构上形成“照明带”以在夜间照实现照明,能够辅助人们区分(看清)夜览步道结构的边界,防止“失足”坠落水中,能够有效的提升夜览步道结构的安全性。
[0053] 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D中的发光面层为浇筑形成的水磨石层;在浇筑水磨石层时以能够在被紫外线照射后发光的萤石作为骨料。
[0054] 这样,水磨石层具有成本低、施工简单且强度好优点,有利于保证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具体的,水磨石层的尺寸为1800x1200毫米,厚度为30—40毫米;此外,作为骨料的萤石能够在被紫外线照射后发光,使得发光面层在白天被阳光照射后在夜间发光,能够在夜览步道结构上形成“照明带”以在夜间照实现照明,能够辅助人们区分(看清)夜览步道结构的边界,防止“失足”坠落水中,能够有效的提升夜览步道结构的安全性。
[0055] 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D中的发光面层采用背栓式干挂的方式固定安装在石笼垫层上端。
[0056] 这样,安装发光面层时采用背栓式干挂的方式连接,且每平方米至少保证有17个锚栓固定,从而能够稳固的安装发光面层,有利于保证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
[0057] 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B中的混凝土层中设置于有突出于混凝土层上表面且竖直向上延伸的突出部,且石笼垫层安装于混凝土层上表面时突出部能够插入石笼垫层的填充石料之间形成固定。
[0058] 这样,水流给石笼垫层施加的是侧面的冲击力,本实施例中通过突出部插入石笼垫层的填充石料之间形成固定,能够避免石笼垫层被水流冲走,能够提升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
[0059] 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B中的混凝土层内预埋有竖向布置且贯穿混凝土层的支撑钢筋;支撑钢筋的上端突出于混凝土层上表面形成突出部,支撑钢筋的下端插入基底层内。
[0060] 这样,由混凝土层内预埋的支撑钢筋来分别固定连接基底层和石笼垫层,有利于保持夜览步道结构的稳定性,能够提升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
[0061] 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C中,石笼垫层的各个石笼网格箱均由包塑钢丝线组网制成,且各个石笼网格箱的网格均为蜂巢形的双绞六边形结构。
[0062] 这样,包塑钢丝线具有很高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得石笼垫层在被水流冲击时各个石笼网格箱不容易发生形变或破裂,有利于提升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具体的,塑钢丝线选用包塑的锌-5%铝-混合稀土合金钢丝线,而锌-5%铝-混合稀土合金钢丝材料耐锈耐腐蚀,因此作为石笼网格箱材料使用的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此外,蜂巢形双绞六边形结构的网格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有利于更好的装载填充石料,从而保证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
[0063] 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C中的石笼垫层中相邻的石笼网格箱之间通过连接绑扎的方式固定。
[0064] 具体的,实际实施时石笼网格箱为正方体形结构,其长宽高尺寸分别为600x600x600毫米;石笼垫层包括多组石笼网格箱组,且以两个石笼网格箱为一组石笼网格箱组;在固定石笼网格箱和石笼网格箱组时需满足以下要求:1)相邻石笼网格箱组的上下四角各绑扎一道;2)相邻石笼网格箱组的上下框线、折线须每隔 20厘米绑扎一道;3)相邻石笼网格箱组的网片结合面须每平方米绑扎 两 处;4)在绑扎相邻边框线下角一道时,如果下方有石笼网格箱,必须将下方石笼网格箱一并绑扎将其连成一体。这样,能够很好保证石笼垫层的结构稳定,也就有利于保证夜览步道结构的稳定性,能够提升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
[0065] 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C中的填充石料的粒径均为10-30cm,且各个填充石料中百分之八十以上填充石料的粒径大于石笼网格箱的网格尺寸。
[0066] 具体的,实际实施时填充石料应满足以下要求:1)填充石料选用强度高、坚实紧密、抗风化且耐久性良好的石料;2)填充石料的粒径均为10-30cm;3)百分之八十以上填充石料的粒径大于石笼网格箱的网格尺寸;4)填入填充石料时,大的孔隙需用小碎石填塞。这样,填充石料能够适应于长期浸泡于水中,且填充石料不易从石笼网格箱中掉落,能够很好保证石笼垫层的结构稳定,也就有利于保证夜览步道结构的稳定性,能够提升夜览步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
[0067]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