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信号装置 / 一种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的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一种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的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申请号 CN202410269998.9 申请日 2024-03-11 公开(公告)号 CN117896505B 公开(公告)日 2024-05-07
申请人 常州大数据有限公司; 发明人 单志刚; 王廷生; 刘志勇;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基于 大数据 物联网 的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涉及安全监控技术领域,包括进站 位置 信息收集模 块 、实时 定位 模块、座位统计模块和投影模块,进站位置信息收集模块,设置用于收集用户身上具有显著标识的特征第一监控模块,实时定位模块,包括多个设置于列车等待处以及候车厅的第二监控模块,第二监控模块基于第一监控模块收集到的特征,实时定位该用户所在的位置。本发明,通过第一监控模块和第二监控模块之间的配合设置,通过采用特征识别的方式对用户进行实时定位,从而能够实现在车站内对用户的精准定位,便于对用户的监控,相对于传统位置定位方式,定位更加精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的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进站位置信息收集模、实时定位模块、座位统计模块和投影模块;
进站位置信息收集模块,用于收集用户的候车厅信息、列车车厢信息和座位信息的闸机以及用于收集用户身上具有显著标识的特征第一监控模块;
特征提取原则,对于首个进站用户,第一监控模块首先针对其身上的多个特征进行收集,最终随机选取一个特征作为显著特征与用户相匹配,对于后续进站用户,第一监控模块同样先收集其身上的多个特征,然后将该特征和在其之前进站的用户选取的特征相匹配,去除相似度高的特征,并最终从相似度低的特征中进行选取至少一个显著特征;
实时定位模块,包括多个设置于列车等待处以及候车厅的第二监控模块,第二监控模块基于第一监控模块收集到的特征,实时定位该用户所在的位置;
座位统计模块,用于统计列车在每个车站时需要上车的座位号;
投影模块包括设置在站台上的多个显示模块和设置在候车厅以及站台上的线路指引模块,投影模块设置在每个车厢进口处对应位置的上方站台上,基于线路指引模块规划的路线,由设置在该路线上的显示模块共同显示在地面;
显示模块,在开始检票时,用于将该站乘坐的乘客的座位按顺序显示在地面上;
线路指引模块,根据实时定位模块定位的用户所在的位置,规划用户从当前位置走入方框内的路线,该路线在停止检票时由显示模块显示光路在站台的地面上,同时在开始检票前,实时定位模块统计位于该列车候车厅内的用户的位置信息,由线路指引模块根据分布在该列车候车厅外的用户的位置信息,规划用户当前位置与检票口之间的线路,由显示模块显示在候车厅的地面上,显示模块显示的光路路线随着用户的移动而消失;
显示模块的显示原则:
S1、以多个方框内显示座位号的形式排列显示该车厢的上车处;
S2、方框靠近列车的端部避开与车相对应,位于站台的中部的位置不设置方框,供用户通过;
S3、按照车厢内的座位排列顺序来排列方框;
S4、定义站台的中部位置为线路必经点,用户在通过线路指引模块移动至相应位置时,首先投影模块将根据实时定位模块定位的用户所在的位置,规划用户从当前位置至其所在车厢位置方向上最近的线路必经点;
所述第一监控模块和第二监控模块均为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可通过连接机构快速拆装在上,所述角钢的端部朝下固定在候车厅和站台上端的屋顶上,所述角钢的内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多个加强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的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类型包括面容、衣着颜色、体型特征、随身物品形状、随身物品颜色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结合以及每种类型中多个特征结合成为的显著特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的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模块投影方式为:每两个相邻的方框之间的线路必经点连成光通道,投影模块按照列车车厢顺序依次显示在光通道上,当用户根据光通道移动至靠近用户且与其座位所在的方框相邻的一个方框中的线路必经点时,投影模块根据用户座位所在位置,将光通道向两侧延伸出指向用户所在位置的光路,指引用户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的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呈网格状设置在候车厅和站台上的屋顶上,即所述屋顶上由多个角钢横纵分层交叉组成的网格状屋顶,所述第一监控模块基于用户进站时的体位,按照不同体位,来收集用户相应体位下的用户的显著特征,即在用户进站时,第一监控模块将用户分为多批,其中包括前视体位、后视体位和侧视体位,由不同的第一监控模块收集不同体位下的用户显著特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的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监控模块在对用户进行定位时,首先由进入车站的第一个第二监控模块基于第一监控模块收集到的特征对用户进行实时定位,当第一监控模块收集到的特征从该第二监控模块中消失时,则根据能够识别到该特征所属体位的多个第二监控模块将针对该特征进行搜寻,搜寻出能够监控到该特征的另一个第二监控模块,后续则依次类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的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监控模块收集到的特征从该第二监控模块中消失时,所述第二监控模块将根据该特征最终消失前两秒钟的移动轨迹,来识别用户的体位变化,分析出最终变化后的体位方向,根据该方向来分配位于该体位下的多个第二监控模块进行搜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的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定位模块基于用户根据路线行走的第一步,来测量用户的步伐距离,从而根据路线整体长度,来结算用户后续所需的步伐总数,并实时与用户已走步伐相呼应,将剩余步伐总数显示在用户的移动端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的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钢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端板,所述端板的下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中轴线与角钢两端的端部位于同一平面,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开设有方形孔,所述方形孔中插接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插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接板,所述端板的上端开设有供插接板插接的插接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的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底板、对称转动连接在底板前后端的第一安装板、转动连接在底板下端的摄像头、转动连接在第一安装板远离底板一端的第二安装板以及固定连接在转动轴上的半圆形下压环,所述第一安装板朝向限位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限制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角度的限位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的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圆形下压环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弧形槽,所述底板上端开设有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和底板沿左右方向的长度相同,所述半圆形下压环中部贴合第二弧形槽时,所述限位板和第二安装板贴合、且所述第二安装板贴合角钢,所述加强板为弧形、且所述加强板的下端能够贴合半圆形下压环的中部。

说明书全文

一种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的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安全监控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的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城市居民出行需求日益提升,城市轨道交通以其高速、安全可靠、准点舒适、大容量等优势得到了广大城市居民的喜爱,并成为当前城市出行最为方便快捷的方式之一,但城市轨道为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其存在的安全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如站点站台等待乘客的安全性,乘客在站点站台进行等待时,时常会出现部分乘客越过站台等待区域的安全线等待,这样不仅不利于下车的乘客下车,还会给自身带来危险,因此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监管显得越来越重要,
[0003]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CN202110099084.9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有一种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的安全监控智能管理系统,包括轨道段划分模、轨道段图像采集模块、障碍物识别分析模块、安全数据库、站点统计模块、站点等待人群图像采集模块、等待区人群统计模块、语音提示终端、站点停靠参数检测模块、站点历史平均人流量分析模块、参数处理中心、管理服务器和后台显示终端。虽然弥补了目前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监管手段存在的监测指标过于单一的弊端,但是,该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的安全监控智能管理系统,在现实中应用时,用户不便于寻找到其所在位置的车厢,而且在车辆到达上下车站时,用户的排队也较为错乱,容易造成车厢内拥堵。
[0004] 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的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车站内的安全监控智能管理系统的不便于用户快速寻找到其所在位置的车厢,而且在车辆到达上下车时,用户的排队也较为错乱,容易造成车厢内拥堵的问题。
[0006]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的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包括进站位置信息收集模块、实时定位模块、座位统计模块和投影模块;
[0008] 进站位置信息收集模块,用于收集用户的候车厅信息、列车车厢信息和座位信息的闸机以及用于收集用户身上具有显著标识的特征第一监控模块;
[0009] 特征提取原则,对于首个进站用户,第一监控模块首先针对其身上的多个特征进行收集,最终随机选取一个特征作为显著特征与用户相匹配,对于后续进站用户,第一监控模块同样先收集其身上的多个特征,然后将该特征和在其之前进站的用户选取的特征相匹配,去除相似度高的特征,并最终从相似度低的特征中进行选取至少一个显著特征;
[0010] 实时定位模块,包括多个设置于列车等待处以及候车厅的第二监控模块,第二监控模块基于第一监控模块收集到的特征,实时定位该用户所在的位置;
[0011] 座位统计模块,用于统计列车在每个车站时需要上车的座位号;
[0012] 投影模块包括设置在站台上的多个显示模块和设置在候车厅以及站台上的线路指引模块,投影模块设置在每个车厢进口处对应位置的上方站台上,基于线路指引模块规划的路线,由设置在该路线上的显示模块共同显示在地面;
[0013] 显示模块,在开始检票时,用于将该站乘坐的乘客的座位按顺序显示在地面上;
[0014] 线路指引模块,根据实时定位模块定位的用户所在的位置,规划用户从当前位置走入方框内的路线,该路线在停止检票时由显示模块显示光路在站台的地面上,同时在开始检票前,实时定位模块统计位于该列车候车厅内的用户的位置信息,由线路指引模块根据分布在该列车候车厅外的用户的位置信息,规划用户当前位置与检票口之间的线路,由显示模块显示在候车厅的地面上,显示模块显示的光路路线随着用户的移动而消失;
[0015] 显示模块的显示原则:
[0016] S1、以多个方框内显示座位号的形式排列显示该车厢的上车处;
[0017] S2、方框靠近列车的端部避开与车相对应,位于站台的中部的位置不设置方框,供用户通过;
[0018] S3、按照车厢内的座位排列顺序来排列方框;
[0019] S4、定义站台的中部位置为线路必经点,用户在通过线路指引模块移动至相应位置时,首先投影模块将根据实时定位模块定位的用户所在的位置,规划用户从当前位置至其所在车厢位置方向上最近的线路必经点;
[0020] 所述第一监控模块和第二监控模块均为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可通过连接机构快速拆装在上,所述角钢的端部朝下固定在候车厅和站台上端的屋顶上,所述角钢的内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多个加强板。
[0021] 进一步地,所述特征类型包括面容、衣着颜色、体型特征、随身物品形状、随身物品颜色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结合以及每种类型中多个特征结合成为的显著特征。
[0022] 进一步地,所述投影模块投影方式为:每两个相邻的方框之间的线路必经点连成光通道,投影模块按照列车车厢顺序依次显示在光通道上,当用户根据光通道移动至靠近用户且与其座位所在的方框相邻的一个方框中的线路必经点时,投影模块根据用户座位所在位置,将光通道向两侧延伸出指向用户所在位置的光路,指引用户移动。
[0023]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头呈网格状设置在候车厅和站台上的屋顶上,即所述屋顶上由多个角钢横纵分层交叉组成的网格状屋顶,所述第一监控模块基于用户进站时的体位,按照不同体位,来收集用户相应体位下的用户的显著特征,即在用户进站时,第一监控模块将用户分为多批,其中包括前视体位、后视体位和侧视体位,由不同的第一监控模块收集不同体位下的用户显著特征。
[0024]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监控模块在对用户进行定位时,首先由进入车站的第一个第二监控模块基于第一监控模块收集到的特征对用户进行实时定位,当第一监控模块收集到的特征从该第二监控模块中消失时,则根据能够识别到该特征所属体位的多个第二监控模块将针对该特征进行搜寻,搜寻出能够监控到该特征的另一个第二监控模块,后续则依次类推。
[0025]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监控模块收集到的特征从该第二监控模块中消失时,所述第二监控模块将根据该特征最终消失前两秒钟的移动轨迹,来识别用户的体位变化,分析出最终变化后的体位方向,根据该方向来分配位于该体位下的多个第二监控模块进行搜寻。
[0026] 进一步地,所述实时定位模块基于用户根据路线行走的第一步,来测量用户的步伐距离,从而根据路线整体长度,来结算用户后续所需的步伐总数,并实时与用户已走步伐相呼应,将剩余步伐总数显示在用户的移动端上。
[0027] 进一步地,所述角钢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端板,所述端板的下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中轴线与角钢两端的端部位于同一平面,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开设有方形孔,所述方形孔中插接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插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接板,所述端板的上端开设有供插接板插接的插接孔。
[0028]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底板、对称转动连接在底板前后端的第一安装板、转动连接在底板下端的摄像头、转动连接在第一安装板远离底板一端的第二安装板以及固定连接在转动轴上的半圆形下压环,所述第一安装板朝向限位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限制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角度的限位板。
[0029] 进一步地,所述半圆形下压环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弧形槽,所述底板上端开设有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和底板沿左右方向的长度相同,所述半圆形下压环中部贴合第二弧形槽时,所述限位板和第二安装板贴合、且所述第二安装板贴合角钢,所述加强板为弧形、且所述加强板的下端能够贴合半圆形下压环的中部。
[003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1] 1、本发明,通过第一监控模块和第二监控模块之间的配合设置,通过采用特征识别的方式对用户进行实时定位,从而能够实现在车站内对用户的精准定位,便于对用户的监控,相对于传统位置定位方式,定位更加精准。
[0032] 2、本发明,通过第一监控模块、第二监控模块和投影模块之间的配合,一方面能够规定待上车的用户的排列位置,防止用户在车厢内拥挤耽误后续上车时间,另一方面相对于广播播放检票车辆信息的方式,采用光路的设置能够有效指引用户到达该列车的检票口,同时能够快速指引检票结束后进入站台的用户快速寻找到其所在位置的车厢。
[0033] 3、本发明,通过角钢、半圆形下压环和底板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得第二安装板快速贴合角钢,从而实现对摄像头的固定,同时通过第一弧形槽和底板的配合设置,还能够限制摄像头移动,使得摄像头安装更稳定。附图说明
[0034] 图1为本发明中角钢、连接机构和摄像头处的连接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35] 图2为本发明图1中连接结构的立体仰视示意图;
[0036] 图3为本发明中角钢和连接机构处的立体分离示意图。
[0037] 附图标记:1、角钢;2、端板;3、转动轴;4、加强板;5、方形孔;6、插接孔;7、插接杆;8、连接板;9、插接板;10、半圆形下压环;11、第一弧形槽;12、底板;13、第二弧形槽;14、摄像头;15、第一安装板;16、限位板;17、第二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9] 请参阅图1‑3,一种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的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包括进站位置信息收集模块、实时定位模块、座位统计模块和投影模块;
[0040] 进站位置信息收集模块,用于收集用户的候车厅信息、列车车厢信息和座位信息的闸机以及用于收集用户身上具有显著标识的特征第一监控模块,其中用户在经过闸机时通过刷身份证进站,进站时将显示其具体车辆信息、列车车厢信息和座位信息;
[0041] 特征提取原则,对于首个进站用户,第一监控模块首先针对其身上的多个特征进行收集,最终随机选取一个特征作为显著特征与用户相匹配,对于后续进站用户,第一监控模块同样先收集其身上的多个特征,然后将该特征和在其之前进站的用户选取的特征相匹配,去除相似度高的特征,并最终从相似度低的特征中进行选取至少一个显著特征;
[0042] 实时定位模块,包括多个设置于列车等待处以及候车厅的第二监控模块,第二监控模块基于第一监控模块收集到的特征,实时定位该用户所在的位置,采用视频定位的方式,一方面能够避免现有的定位软件定位时的信息泄漏,另一方面随着视觉识别技术的发展,对于高清晰度的监控也能够使得对用户的定位更加准确;
[0043] 座位统计模块,用于统计列车在每个车站时需要上车的座位号;
[0044] 投影模块包括设置在站台上的多个显示模块和设置在候车厅以及站台上的线路指引模块,投影模块设置在每个车厢进口处对应位置的上方站台上,基于线路指引模块规划的路线,由设置在该路线上的显示模块共同显示在地面,即该线路过长可以由多个投影模块共同显示;
[0045] 显示模块,在开始检票时,用于将该站乘坐的乘客的座位按顺序显示在地面上,一方面,在检票开始时,用户可以不赶时间,去寻找自己座位位置对应的显示模块显示的位置,当检票结束后,对于大部分人会站在自己对应的位置,对于检票结束后刚进入站台的用户,则需要快速寻找到其所在的位置,此时由线路指引模块开始工作;
[0046] 线路指引模块,根据实时定位模块定位的用户所在的位置,规划用户从当前位置走入方框内的路线,该路线在停止检票时由显示模块显示光路在站台的地面上,从而能够有效节省用户寻找车厢座位位置的信息,同时在开始检票前,实时定位模块统计位于该列车候车厅内的用户的位置信息,由线路指引模块根据分布在该列车候车厅外的用户的位置信息,规划用户当前位置与检票口之间的线路,该设置能够防止用户错过该列车的检票时期,由显示模块显示在候车厅的地面上,显示模块显示的光路路线随着用户的移动而消失;
[0047] 显示模块的显示原则:
[0048] S1、以多个方框内显示座位号的形式排列显示该车厢的上车处;
[0049] S2、方框靠近列车的端部避开与车门相对应,防止阻挡需要下车的用户的路线,位于站台的中部的位置不设置方框,供用户通过,以使得用户能够统一从该位置移动,也避免了需要移动时其他用户挡路的情况;
[0050] S3、按照车厢内的座位排列顺序来排列方框,能够规整用户的队列,从而加快用户的上车时间;
[0051] S4、定义站台的中部位置为线路必经点,用户在通过线路指引模块移动至相应位置时,首先投影模块将根据实时定位模块定位的用户所在的位置,规划用户从当前位置至其所在车厢位置方向上最近的线路必经点;
[0052] 第一监控模块和第二监控模块均为摄像头14,摄像头14可通过连接机构快速拆装在角钢1上,角钢1的端部朝下固定在候车厅和站台上端的屋顶上,角钢1的内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多个加强板4,加强板4能够有效增加装有摄像头14以及连接机构的角钢1的使用寿命。
[0053] 具体的,特征类型包括面容、衣着颜色、体型特征、随身物品形状、随身物品颜色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结合以及每种类型中多个特征结合成为的显著特征,对于面容特征,由于用户可能存在戴口罩,戴帽子的行为,因此对于该特征的重要程度排列在最后,针对用户外表特征进行提取,例如衣着颜色,可以是衣着上的一种颜色,也可以是多种颜色,也可以是在特征位置的一种颜色或特征位置的多种颜色,还可以与帽子款式或者颜色相结合,最为组合特征,即第一监控模块将对用户的监控,统一替换为对特征的监控。
[0054] 具体的,投影模块投影方式为:每两个相邻的方框之间的线路必经点连成光通道,投影模块按照列车车厢顺序依次显示在光通道上,当用户根据光通道移动至靠近用户且与其座位所在的方框相邻的一个方框时中的线路必经点时同样有第二监控模块监控,投影模块根据用户座位所在位置,将光通道向两侧延伸出指向用户所在位置的光路,指引用户移动,随着用户的移动,该延伸出来的光路将消失,避免后续用户随着该光路一同移动。
[0055] 具体的,摄像头14呈网格状设置在候车厅和站台上的屋顶上,即屋顶上由多个角钢1横纵分层交叉组成的网格状屋顶,第一监控模块基于用户进站时的体位,按照不同体位,来收集用户相应体位下的用户的显著特征,即在用户进站时,第一监控模块将用户分为多批,其中包括前视体位、后视体位和侧视体位,由不同的第一监控模块收集不同体位下的用户显著特征。
[0056] 具体的,第二监控模块在对用户进行定位时,首先由进入车站的第一个第二监控模块基于第一监控模块收集到的特征对用户进行实时定位,当第一监控模块收集到的特征从该第二监控模块中消失时,则根据能够识别到该特征所属体位的多个第二监控模块将针对该特征进行搜寻,搜寻出能够监控到该特征的另一个第二监控模块,后续则依次类推,从而能够从多个第二监控模块监控视角对用户进行全方式角度定位。
[0057] 具体的,当第一监控模块收集到的特征从该第二监控模块中消失时,第二监控模块将根据该特征最终消失前两秒钟的移动轨迹,例如当第一监控模块采集的是用户前视体位下的特征,则后续监测用户实时位置的第二监控模块始终是位于用户前视体位前方的第二监控模块,当用户右转时,则第二监控模块监控到特征向左旋转,从而来识别用户的体位变化,分析出最终变化后的体位方向时用户右转,即由该第二监控模块左侧的其余的第二监控模块来继续监控该用户的实时位置,实现根据该体位方向来分配位于该体位下的多个第二监控模块进行搜寻。
[0058] 具体的,实时定位模块基于用户根据路线行走的第一步,来测量用户的步伐距离,从而根据路线整体长度,来结算用户后续所需的步伐总数,并实时与用户已走步伐相呼应,将剩余步伐总数显示在用户的移动端上,便于用户了解自己的实际位置距离自己的距离。
[0059] 具体的,结合图1‑3所示,对于车站的摄像头14在安装时,为了能够实现快速拆装的效果,将角钢1的左右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端板2,端板2的下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轴3,转动轴3的中轴线与角钢1两端的端部位于同一水平面,转动轴3的一端开设有方形孔5,方形孔5中插接有插接杆7,插接杆7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连接板8远离插接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接板9,端板2的上端开设有供插接板9插接的插接孔6,插接杆7和方形孔5的配合,能够使得连接板8带动插接杆7转动时,插接杆7不会与转动轴3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当转动轴3转动到一定角度后,同时插接板9插接在插接孔6中,插接杆7也不会与转动轴3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使得摄像头14的安装更稳定。
[0060] 具体的,结合图1‑3所示,连接机构包括底板12、对称转动连接在底板12前后端的第一安装板15、转动连接在底板12下端的摄像头14、转动连接在第一安装板15远离底板12一端的第二安装板17以及固定连接在转动轴3上的半圆形下压环10,底板12由上往下看,呈工字形,半圆形下压环10通过螺栓(图中未示出)固定在转动轴3上,当其中一个摄像头14损坏时,将该摄像头14对应的半圆形下压环10上的螺栓取出,便能够单独控制半圆形下压环10的转动,从而将底板12拆卸,第一安装板15朝向限位板1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限制第一安装板15和第二安装板17之间角度的限位板16,限位板16的限制,能够使第一安装板15和第二安装板17呈一定角度,从而能够固定在角钢1上。
[0061] 具体的,结合图1‑3所示,半圆形下压环10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弧形槽11,第一弧形槽11与半圆形下压环10的交接面命名为第一弧形面,底板12上端开设有第二弧形槽13,第二弧形槽13与底板12的交接面命名为第二弧形面,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的弧度一致,第一弧形槽11和底板12沿左右方向的长度相同,半圆形下压环10中部贴合第二弧形槽13时,限位板16和第二安装板17贴合、且第二安装板17贴合角钢1,加强板4为弧形、且加强板4的下端能够贴合半圆形下压环10的中部,从而防止半圆形下压环10转动时能够避免加强板4的干涉。
[0062] 底板12的安装方式:首先将两个第二安装板17贴合角钢1,使得第一弧形槽11对应底板12,然后转动连接板8,带动转动轴3转动,进而带动半圆形下压环10转动,使得半圆形下压环10的中部将逐渐下压底板12,随着底板12的下移,底板12和第一安装板15之间的夹角将逐渐减小,此时第一安装板15和第二安装板17之间夹角逐渐增大,直至半圆形下压环10的中部贴合第二弧形槽13的中部,此时限位板16贴合第二安装板17,完成对底板12的快速安装。
[0063]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