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轮的调整结构

申请号 CN200820113990.X 申请日 2008-06-30 公开(公告)号 CN201222205Y 公开(公告)日 2009-04-15
申请人 晨兴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萧学圣;
摘要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 导线 轮的调整结构,主要是两导线轮具有蜗轮的设计,而受到同轴的两 蜗杆 各别 啮合 ,该两枢固的蜗杆受 转轴 所枢穿,且两蜗杆相对端各设有卡掣槽以对应转轴上的卡掣头,以便可在转轴的卡掣头容入蜗杆时可以带动该蜗杆转动蜗轮,致使蜗轮上的导线受到收、放的控制。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导线轮的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两导线轮具有蜗轮,而受到同轴的两蜗杆各别啮合,该两枢固的蜗杆是受转轴所枢穿,且两蜗杆相对端各设有卡掣槽以对应转轴上的卡掣头,以便经由卡掣头容入蜗杆连动该蜗杆、蜗轮。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双导线轮的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轴的 卡掣头端部具有倒入的设计。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双导线轮的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两导线 轮供导线绕设的导线环具有高、低位差的设计,促使各导线经由不同高度 位置而延伸出。

说明书全文

2

导线轮的调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导线轮的调整结构,主要是令两导线轮具有蜗 轮的设计,而受到同轴的两蜗杆各别啮合(蜗轮及蜗杆的结构即为齿轮与 螺杆的应用),该两枢固的蜗杆并受一转轴所枢穿,且两蜗杆相对端是各 设有卡掣槽以对应转轴上凸设的卡掣头,所以转轴的卡掣头可于两卡掣槽 间来回位移,以便令转轴的卡掣头容入一蜗杆的卡掣槽后,可以转轴带动 该蜗杆转动,致使被啮合的蜗轮产生旋动,促使导线轮上的导线受到收、 放的控制。

背景技术

导线调整结构是一种可供导线环绕以进行巻收或松放的结构,以便可 经由导线外露的长度伸縮控制,达到驱动特定组件位置变化的目的(例如 弹性弧曲背垫的上下端距离被导线所控制时,则导线变短时会令弹性弧曲 背垫形成较大弧曲度。反之,则在导线变长时可令弹性弧曲背垫恢复较平 坦的状态),因为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所以在结构的设计技术也是极为众 多的。
然而,在现有导线调整结构的设计中,限于技术一直未能突破的限制 下, 一个导线调整结构都是仅具有单一的导线轮设计(可因需求性的不同 而配置一条或两条反向巻绕的导线,以形成同步收、放的目的,可应用在 组件的两端以产生位移控制),所以在应用上往往必须配合设置的需求而 组配有多数以上的导线调整结构(例如具有弧度控制及上下位移控制的弹 性弧曲背垫,即需要设置两个导线调整结构才能完成控制),其不仅浪费 成本,而且在安装固定时也不容易找到适合的固定位置,致而影响到外观, 也容易让使用者混淆其功能性。
本实用新型发明人鉴于上述的问题点,深感现有导线调整结构只能控 制单一导线轮的设计实是未能符合实际应用上的需求,因此遂以其多年从事设计、制造导线调整结构的专业经验,积极研发改良,在各方条件的审 慎考虑的下,终于开创出本结构的组成,将可完全解决现有的各项缺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导线轮的调整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导线轮的调整结构,主要是令两导线轮具有蜗轮的 设计,而受到同轴的两蜗杆各别啮合,该两枢固的蜗杆是受转轴所枢穿, 且两蜗杆相对端是各设有卡掣槽以对应转轴上的卡掣头,以便可经由卡掣 头容入蜗杆连动该蜗杆、蜗轮。
所述双导线轮的调整结构,其中转轴的卡掣头端部是具有倒入的设计。
所述双导线轮的调整结构,其中两导线轮供导线绕设的导线环是具有 高、低位差的设计,促使各导线可经由不同高度位置而延伸出。
本实用新型其主要是令两导线轮具有蜗轮的设计,而受到同轴的两蜗 杆各别啮合,该两枢固的蜗杆并受一转轴所枢穿,且两蜗杆相对端各设有 卡掣槽以对应转轴上凸设的卡掣头,所以在实施后可以达到下述的效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是以同轴枢固的两蜗杆受 到一转轴所枢穿,而且在两蜗杆相对端各设有卡掣槽以对应转轴上凸设的 卡掣头,令两蜗杆各别啮合一导线轮的蜗轮,以便以形成双导线轮的设置 状态(可依实际使用的需求而设置二、三或四条导线),而在操作时即可 令转轴来回位移于选定的蜗杆中进行卡掣头与卡掣槽的卡掣作用,经由转 轴而带动该蜗杆转动,促使与其啮合的蜗轮可以同步被驱动,致而产生导 线的收与放的操作动作,所以不仅在构件的组成上可以简省成本,而且在 安装固定时也较为容易,其单一位置的设置更可方便使用者操作,不会发 生混淆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成状态参考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操作状态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卡掣头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卡掣头结构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导线轮 1 1 :蜗轮 1 2 :导线环 13:导线
2 :蜗杆2 1 :卡掣槽
3 :转轴3 1 :卡掣头 3 11:倒入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确实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及其所能达成的功能效益,以 下,兹配合图式列举实施例,详细介绍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双导线轮的调整结构,主要是令两导线轮1具有蜗 轮l l的设计(如图l、图2所示),而受到同轴的两蜗杆2各别啮合,该 两枢固的蜗杆2是受转轴3所枢穿,且两蜗杆2相对端是各设有卡掣槽2 1以对应转轴3上的卡掣头3 1 (如图3所示),以便可在转轴3的卡掣 头3 1容入蜗杆2时可以带动该蜗杆2转动蜗轮1 1 ,致使蜗轮1 1上的 导线l 3受到收、放的控制。
通过上述的构成可知,导线轮l是以其导线环l 2供导线1 3绕设、 固定的,可依其使用目的而令导线轮l具有一或二个导线环l 2的设置 (由于一个导线轮l供一或二条导线l 3设置的技术是为现有,所以不再 赘述),因此导线轮l的旋动状态将会带动导线l 3的收、放控制,而在 导线轮1具有蜗轮1 1而被蜗杆2啮合的设计之下,导线轮1是会被蜗杆 2保持定位的(蜗杆2可以带动蜗轮1 1,蜗轮l l无法反向带动蜗杆 2 )。所以在操作时便可实际因应导线轮1对于导线1 3的收放控制目的, 而令转轴3的卡掣头3 1位移滑动入该导线轮1所啮合的蜗杆2内(如图 4、图5所示),经由转轴3的转动而驱使蜗杆2带动其蜗轮1 1,以便而 达到控制导线l 3的目的。反之,转轴3的卡掣头3 l也是可以再位移套入另一蜗杆2的卡掣槽2 1中进行操作的。
再者,为令转轴3的卡掣头3 l更容易对准卡掣槽2 l进行卡掣结 合,其卡掣头3 1的端部是具有倒入角3 1 1的设计(如图6、图7所示), 而且卡掣头3 l的形状只要能与卡掣槽2 l具有卡掣即可,其型式并不 拘限。
另又,为令两个导线轮l延伸出的导线l 3可以顺利延伸出,其导线 环l 2是具有高、低位差的设计(请再参阅图2所示),促使各导线l 3 可经由不同高度位置而延伸出。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