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触动部件控制操作部件的控制器

申请号 CN202321021815.9 申请日 2023-04-28 公开(公告)号 CN219958117U 公开(公告)日 2023-11-03
申请人 深圳易速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贤珍;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过触动部件控制操作部件的 控制器 ,包括壳体、触动部件、第一、第二操作部件和控制装置,壳体具有操作面和后表面;触动部件设置于后表面,触动部件用以容许用户触动,触动部件具有触动状态和释放状态;第一、二操作部件设置于壳体内和/或操作面,第一、二操作部件用以容许用户在第一幅度 阈值 内控制与控制器连接的屏幕内的虚拟形象的移动;控制装置设置于壳体内,触动部件、第一操作部件和第二操作部件均电连接于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以启动或禁用第二操作部件,当触动部件处于触动状态时,控制装置启动第二操作部件;当触动部件处于释放状态时,控制装置禁用第二操作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通过触动部件控制操作部件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操作面和与之相连的后表面;
触动部件,所述触动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后表面,所述触动部件用以容许用户触动,所述触动部件具有触动状态和释放状态;
第一操作部件,所述第一操作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和/或所述操作面,所述第一操作部件用以容许用户在第一幅度阈值内控制显示屏幕内的虚拟形象的移动;
第二操作部件,所述第二操作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和/或所述操作面,所述第二操作部件用以容许用户在第二幅度阈值内控制显示屏幕内的虚拟形象的移动;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触动部件、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和所述第二操作部件均电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以启动或禁用所述第二操作部件,当所述触动部件处于触动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启动所述第二操作部件;当所述触动部件处于释放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禁用所述第二操作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触动部件控制操作部件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动部件处于触动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禁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触动部件控制操作部件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动部件为按键,所述按键设置在所述后表面的左半部分和/或所述后表面的右半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过触动部件控制操作部件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握持部分,所述按键设置于所述壳体后表面靠近所述握持部分边缘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过触动部件控制操作部件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呈条状,所述按键于所述握持部分边缘朝向所述壳体中部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过触动部件控制操作部件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分由所述壳体向外延伸,所述握持部分外表面为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过触动部件控制操作部件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面包括左操作面和右操作面,所述左操作面位于所述壳体前表面的左半部分,所述右操作面位于所述壳体前表面的右半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过触动部件控制操作部件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面还包括上操作面,所述上操作面设置于所述壳体前表面与所述后表面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过触动部件控制操作部件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部件至少包括第一按键单元、第二按键单元和摇杆单元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操作部件至少包括第一按键单元、第二按键单元、摇杆单元和传感器单元中的另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过触动部件控制操作部件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部件位于所述左操作面、右操作面、上操作面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操作部件位于位于所述左操作面、右操作面、上操作面中的另一个和/或所述壳体内。

说明书全文

一种通过触动部件控制操作部件的控制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触动部件控制操作部件的控制器。

背景技术

[0002] 控制器被广泛的当做电子游戏、数码相机、玩具、无人机等产品的输入输出接口来控制这些设备。控制器一般由一系列操作部件(包括按键、摇杆以及各种传感器),NFC,蓝牙,WiFi等模组成,人们使用这些装置可以有效地操控电子游戏、数码相机、玩具、无人机等的终端。
[0003] 目前,传统的控制器上的按键、摇杆(电位器)、传感器往往精度不足,用户在使用控制器控制这些设备时会因为控制精度不足,一些用户预期的操作无法达成,例如,在电子游戏中,由于游戏控制器上的电位器的电器性能限制,导致不同电位的刻度不足以达到游戏显示界面中的实际刻度,从而导致用户无法达成预期操作。
[0004]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过触动部件控制操作部件的控制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其在第一操作部件无法达成预期操作时,通过点触触动部件,启动第二操作部件,辅助达成更精确的操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触动部件控制操作部件的控制器,其在第一操作部件无法达成预期操作时,通过点触触动部件,启动第二操作部件,辅助达成更精确的操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06]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通过触动部件控制操作部件的控制器,包括:
[0008]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操作面和与之相连的后表面;
[0009] 触动部件,所述触动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后表面,所述触动部件用以容许用户触动,所述触动部件具有触动状态和释放状态;
[0010] 第一操作部件,所述第一操作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和/或所述操作面,所述第一操作部件用以容许用户在第一幅度阈值内控制显示屏幕内的虚拟形象的移动;
[0011] 第二操作部件,所述第二操作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和/或所述操作面,所述第二操作部件用以容许用户在第二幅度阈值内控制显示屏幕内的虚拟形象的移动;
[0012]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触动部件、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和所述第二操作部件均电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以启动或禁用所述第二操作部件,当所述触动部件处于触动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启动所述第二操作部件;当所述触动部件处于释放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禁用所述第二操作部件。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当所述触动部件处于触动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禁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
[0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触动部件为按键,所述按键设置在所述后表面的左半部分和/或所述后表面的右半部分。
[001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壳体包括握持部分,所述按键设置于所述壳体后表面靠近所述握持部分边缘处。
[001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按键呈条状,所述按键于所述握持部分边缘朝向所述壳体中部方向延伸。
[001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握持部分由所述壳体向外延伸,且握持部分外表面为弧形。
[001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操作面包括左操作面和右操作面,所述左操作面位于所述壳体前表面的左半部分,所述右操作面位于所述壳体前表面的右半部分。
[001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操作面还包括上操作面,所述上操作面设置于所述壳体前表面与所述后表面之间。
[002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第一操作部件至少包括第一按键单元、第二按键单元和摇杆单元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操作部件至少包括第一按键单元、第二按键单元、摇杆单元和传感器单元中的另一个。
[002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第一操作部件位于所述左操作面、右操作面、上操作面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操作部件位于位于所述左操作面、右操作面、上操作面中的另一个和/或所述壳体内。
[002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用时,用户可以通过操控第一操作部件产生第一操作信号以此操控终端,其中终端包括电子游戏、数码相机、玩具、无人机等产品,而在需要增加操作精度时,用户触动触动部件产生电信号,控制装置接收到该电信号,控制装置启动第二操作部件,用户可以操作第二操作部件产生第二操作信号并以此更精确地操作终端,达成弥补第一操作部件精度不足的问题,使用户可以更精确地操控终端,用户体验良好;而在无需精确操控时可以释放触动部件,此时第二操作部件未被启动,可以减少进程,提高控制器的反馈速度,减少耗电量,而且可以防止用户误触第二操作部件,减少误操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
[002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0027]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0028]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参照图1至图4,一种通过触动部件20控制操作部件的控制器,包括:
[0030] 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操作面和与之相连的后表面101;
[0031] 触动部件20,所述触动部件2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后表面101,所述触动部件20用以容许用户触动,所述触动部件20具有触动状态和释放状态;
[0032] 第一操作部件31,所述第一操作部件31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和/或所述操作面,所述第一操作部件31用以容许用户在第一幅度阈值内控制显示屏幕内的虚拟形象的移动;
[0033] 第二操作部件32,所述第二操作部件32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和/或所述操作面,所述第二操作部件32用以容许用户在第二幅度阈值内控制显示屏幕内的虚拟形象的移动;
[0034] 控制装置40,所述控制装置4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触动部件20、所述第一操作部件31和所述第二操作部件32均电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40,所述控制装置40用以启动或禁用所述第二操作部件32,当所述触动部件20处于触动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40启动所述第二操作部件32;当所述触动部件20处于释放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40禁用所述第二操作部件32。
[0035] 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用时,用户可以通过操控第一操作部件31产生第一操作信号以此操控终端,其中终端包括电子游戏、数码相机、玩具、无人机等产品,而在需要增加操作精度时,用户触动触动部件20产生电信号,触动部件处于触动状态,控制装置40接收到该电信号,控制装置40启动第二操作部件32,用户可以操作第二操作部件32产生第二操作信号并以此更精确地操作终端,达成弥补第一操作部件31精度不足的问题,使用户可以更精确地操控终端,用户体验良好;而在无需精确操控时可以释放触动部件20,触动部件处于释放状态,此时第二操作部件32未被启动,可以减少进程,提高控制器的反馈速度,减少耗电量,而且可以防止用户误触第二操作部件32,减少误操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0036]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触动部件20处于触动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40禁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31。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用时,用户可以通过操控第一操作部件31初步操控终端,此时触动触动部件20,触动部件20处于触动状态,控制装置40接收电信号以启动第二操作部件32并禁用第一操作部件31,仅使用第二操作部件32精确操控终端,防止用户在精确操控终端时误触第一操作部件31,造成操作失误,提高产品的操控精度。
[0037] 本实施例中,所述触动部件20为按键,所述按键设置在所述后表面的左半部分和/或所述后表面的右半部分。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触动装置为按键,一般按键都会有凸起设置或者有明显边界,在用户操作时可以准确将手指定位于按键处,方便用户触动按键;优选地,按键设置于后表面的左半部分和/或右半部分,可以在用户抓握控制器进行操控时,便捷地将手指定位放置于按键处,方便用户在需要精确操控时触动按键,进而通过第二操作部件32精确操控终端。
[0038]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包括握持部分11,所述按键设置于所述壳体10后表面靠近所述握持部分11边缘处。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用时,用户可以通过握持部更舒适地抓握操控器产品,并且用户手掌基本握持于握持部表面,此时,用户手指处于握持部靠近操控器主体的边缘,而按键设置于壳体10后表面、靠近握持部分11与操控器主体的连接边缘处,可以更容易地触动按键,进一步地方便用户使用。
[0039] 本实施例中,所述按键呈条状,所述按键于所述握持部分11边缘朝向所述壳体10中部方向延伸。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按键呈条状设置,并且其于握持部分11边缘朝向壳体10中部方向延伸,可以增大按键的体积,方便用户触动按键,并且,由于用户手部大小的差异,用户在握持于握持部时,其手指末端的位置会有偏差,长条状的朝向壳体10中部方向延伸的按键可以适用于不同手部大小的用户,其均可以便捷地触动按键,提高用户使用产品的舒适度。
[0040] 本实施例中,所述握持部分11由所述壳体10向外延伸,且握持部分11外表面为弧形。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握持部呈八字状由壳体10部分向外延伸,使用户在握持产品时手腕处于一个舒适的状态,进一步地提升使用产品的舒适度,同时,握持部分11远离壳体10主体一侧的外表面为弧形,可以更贴合用户手掌,进一步地提升产品的舒适度,方便用户使用。
[0041] 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面包括左操作面102和右操作面103,所述左操作面102位于所述壳体10前表面的左半部分,所述右操作面103位于所述壳体10前表面的右半部分。所述操作面包括左操作面102和右操作面103,而第一操作部件31设置于左操作面102和右操作面103中的一个,和第二操作部件32设置于左操作面102和右操作面103中的另一个,在用户握持于控制器时,用户容易地通过手指,尤其是拇指操控第一操作部件31和/或第二操作部件32,使用更加方便,并且,用户可以通过左右手分别操控第一操作部件和第二操作部件,更容易地在初步操控的同时实现精确操控。
[0042] 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面还包括上操作面104,所述上操作面104设置于所述壳体10前表面与所述后表面101之间。而上操作面104设置于后表面和前操作面111之间,在用户握持于控制器时,用户容易地通过手指,尤其是食指或中指操控第一操作部件31和/或第二操作部件32,进一步地方便用户通过第一操作部件31和/或第二操作部件32输入操作信号,操控终端设备。
[0043]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操作部件至少包括第一按键单元301、第二按键单元302和摇杆单元303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操作部件至少包括第一按键单元301、第二按键单元302、摇杆单元303和传感器单元中的另一个。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第一操作部件31和第二操作部件32包括第一按键单元301、第二按键单元302、摇杆单元303和传感器单元等多种输入部件,使用时,用户可以通过第一操作部件31的部分输入部件进行初步操控,在需要进一步地精确操控时,触动按键,使用第二操作部件32进行精确操控,提高操控精度;例如,用户使用一个摇杆单元303作为第一操作部件31进行初步操控,在其需要进一步的精确操控时,可以触动触动单元部件(一般是按键),启动第二操作部件32,例如是另一个摇杆单元303、按键或者是传感器,进行进一步的精确操控;其中传感器可以是陀螺仪,用户可以通过移动控制器,控制器内的陀螺仪感应到控制器的运动并输出第二操作信号,控制装置40根据第二操作信号操控终端。
[0044]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操作部件31位于所述左操作面102、右操作面103、上操作面104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操作部件32位于位于所述左操作面102、右操作面103、上操作面104中的另一个和/或所述壳体10内。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第一操作部件31和第二操作部件32位于不同的操作面,用户在使用第一操作部件31初步控制终端时,可以在另外的操作面上通过第二操作部件32精确控制终端,可以方便操作,提高产品使用的舒适度。
[0045] 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