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控制手柄

申请号 CN202021552893.8 申请日 2020-07-30 公开(公告)号 CN212928360U 公开(公告)日 2021-04-09
申请人 上海世普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长虹; 温烨博; 张翼;
摘要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 气动 手柄 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气动控制手柄,所述 支撑 杆的一端贯穿所述气源过渡 块 且和所述气源过渡块转动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支撑块且和所述支撑块固定连接,所述气源过渡块内开设有多个过孔,每个所述过孔的一端连通有气源 接口 ,另一端连通有气嘴,所述支撑块内开设有进气孔,所述支撑块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接口,所述接口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气孔,使用者在使用时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简单、舒适,对设备的控制更趋向于多元化、智能化,可以沿气动执行元件运动的方向布置,确保手柄动作方向与设备移动的方向一致,如此可有效避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
权利要求

1.一种气动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动组件(1)和控制组件(2);
所述气动组件(1)包括支撑杆(11)、气源过渡(12)、支撑块(13)、安装座一(14)、安装座二(15)、第一气控(16)和第二气控阀(17),所述支撑杆(11)的一端贯穿所述气源过渡块(12)且和所述气源过渡块(12)转动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支撑块(13)且和所述支撑块(13)固定连接,所述气源过渡块(12)内开设有多个过孔一(121),每个所述过孔一(121)的一端连通有气源接口(122),另一端连通有气嘴(123),所述支撑块(13)内开设有进气孔(131),所述支撑块(13)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接口(132),所述接口(132)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气孔(131),所述安装座一(14)和所述安装座二(15)对称设置且均和所述支撑杆(11)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一(14)内贯穿有第一气控阀(16),所述安装座二(15)内贯穿有第二气控阀(17),所述第一气控阀(16)顶部开设有出气口,所述第二气控阀(17)底部开设有进气口,所述第一气控阀(16)的底部和所述第二气控阀(17)的顶部均开设有通孔;
所述控制组件(2)包括驱动块(21)、导向套(22)和护套(23),所述导向套(22)的一端开设有过孔二(221),所述气源过渡块(12)侧壁上开设有固定孔(124),所述过孔二(221)和所述固定孔(124)内设置有螺栓,故所述导向套(22)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气源过渡块(12)的侧壁,所述导向套(22)的另一端和所述支撑块(13)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导向套(22)中部开设有卡槽(222),所述驱动块(21)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螺栓(211),所述螺栓(211)通过所述卡槽(222)将所述导向套(22)和所述驱动块(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控阀(16)的底部和所述第二气控阀(17)的顶部分别抵接在驱动块(2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导向套(22)外壁上包覆有护套(2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一(14) 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一(141),所述安装座二(15)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二(151),所述第一气控阀(16)底部容纳于所述弹簧一(141)内,所述第二气控阀(17)顶部容纳于所述弹簧二(151)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23)的纵向长度和所述导向套(22)的纵向长度一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块(21)为半圆盘结构。

说明书全文

一种气动控制手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动手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动控制手柄。

背景技术

[0002] 气动控制手柄是目前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给予使用者很大的便利,但目前市场上的气动控制手柄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且与设备移动的方向不一致,目前市场上现有的一种按钮式气孔手柄,存在使用者误触操作盒按钮导致发生意外的险,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动控制手柄,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气动控制手柄,包括气动组件和控制组件。
[0005] 所述气动组件包括支撑杆、气源过渡、支撑块、安装座一、安装座二、第一气控和第二气控阀,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贯穿所述气源过渡块且和所述气源过渡块转动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支撑块且和所述支撑块固定连接,所述气源过渡块内开设有多个过孔一,每个所述过孔一的一端连通有气源接口,另一端连通有气嘴,所述支撑块内开设有进气孔,所述支撑块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接口,所述接口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气孔,所述安装座一和所述安装座二对称设置且均和所述支撑杆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一内贯穿有第一气控阀,所述安装座二内贯穿有第二气控阀,所述第一气控阀顶部开设有出气口,所述第二气控阀底部开设有进气口,所述第一气控阀的底部和所述第二气控阀的顶部均开设有通孔。
[0006] 所述控制组件包括驱动块、导向套和护套,所述导向套的一端开设有过孔二,所述气源过渡块侧壁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过孔二和所述固定孔内设置有螺栓,故所述导向套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气源过渡块的侧壁,所述导向套的另一端和所述支撑块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导向套中部开设有卡槽,所述驱动块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通过所述卡槽将所述导向套和所述驱动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控阀的底部和所述第二气控阀的顶部分别抵接在驱动块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导向套外壁上包覆有护套。
[0007]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一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一,所述安装座二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二,所述第一气控阀底部容纳于所述弹簧一内,所述第二气控阀顶部容纳于所述弹簧二内。
[0008] 优选的,所述护套的纵向长度和所述导向套的纵向长度一致。
[0009] 优选的,所述驱动块为半圆盘结构。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动控制手柄,使用者在使用时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简单、舒适,对设备的控制更趋向于多元化、智能化,可以沿气动执行元件运动的方向布置,确保手柄动作方向与设备移动的方向一致,如此可有效避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动控制手柄的正视图;
[0012]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动控制手柄的剖视图;
[0013]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动控制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动控制手柄的爆炸图:
[0015] 图中:1‑气动组件、11‑支撑杆、12‑气源过渡块、121‑过孔一、122‑气源接口、123‑气嘴、124‑固定孔、13‑支撑块、131‑进气孔、132‑接口、14‑安装座一、 141‑弹簧一、15‑安装座二、151‑弹簧二、16‑第一气控阀、17‑第二气控阀、2‑ 控制组件、21‑驱动块、211‑螺栓、22‑导向套、221‑过孔二、222‑卡槽、23‑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7]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动控制手柄技术方案:包括气动组件1和控制组件2。
[0018] 气动组件1包括支撑杆11、气源过渡块12、支撑块13、安装座一14、安装座二15、第一气控阀16和第二气控阀17,支撑杆11的一端贯穿气源过渡块 12且和气源过渡块12转动连接,另一端贯穿支撑块13且和支撑块13固定连接,气源过渡块12内开设有多个过孔一121,每个过孔一121的一端连通有气源接口122,另一端连通有气嘴123,支撑块13内开设有进气孔131,支撑块 13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接口132,接口132的一端连通进气孔131,安装座一14 和安装座二15对称设置且均和支撑杆11中部固定连接,安装座一14内贯穿有第一气控阀16,安装座二15内贯穿有第二气控阀17,第一气控阀16顶部开设有出气口,第二气控阀
17底部开设有进气口,第一气控阀16的底部和第二气控阀17的顶部均开设有通孔。
[0019] 控制组件2包括驱动块21、导向套22和护套23,导向套22的一端开设有过孔二221,气源过渡块12侧壁上开设有固定孔124,过孔二221和固定孔124 内设置有螺栓,故导向套22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气源过渡块12的侧壁,导向套22的另一端和支撑块13侧壁转动连接,导向套22中部开设有卡槽222,驱动块21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螺栓211,螺栓211通过卡槽222将导向套22 和驱动块21固定连接,第一气控阀16的底部和第二气控阀17的顶部分别抵接在驱动块2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导向套22外壁上包覆有护套23。
[0020] 在本实施方式中,气源过渡块12和支撑杆11转动连接目的在于保证手柄转动时气流供给正常,气嘴123通过过孔一121和气源接口122连通目的在于输送压缩空气,支撑块13底部接口132一端连通气缸出气口,另一端通过进气孔131连通第二气控阀17进气口,目的在于输送压缩空气,当使用者转动护套 23时,与护套23固定连接的导向套22带动驱动块21转动,使得第二气控阀 17内的压缩空气可以进入第一气控阀16,第一气控阀16顶部设置的出气口将压缩空气输送至气嘴123,导向套22和气源过渡块12固定连接且导向套22和支撑块13转动连接的目的在于方便导向套22带动驱动块21转动,同时保证驱动块21可以正常工作,当使用者再次转动护套23,护套23带动导向套22将驱动块21重新转回第一气控阀16和第二气控阀17之间,堵住第二气控阀17 出气口和第一气控阀16进气口,本装置不再供给压缩空气。
[0021] 请参阅图2和4,进一步的,安装座一14下面固定连接有弹簧一141,安装座二15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二151,第一气控阀16底部容纳于弹簧一141 内,第二气控阀17顶部容纳于弹簧二151内。
[0022]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一141和弹簧二142的作用在于保护内部第一气控阀16的底部进气口和第二气控阀17的顶部出气口,并且起到限制驱动块21,不让其上下偏移的目的。
[0023] 请参阅图1‑4,进一步的,护套23的纵向长度和导向套22的纵向长度一致。
[0024] 在本实施方式中,护套23尺寸大小与导向套22的尺寸相等目的在于完整包覆导向套22并保护内部气动元件。
[0025] 请参阅图2和4,进一步的,驱动块21为半圆盘结构。
[0026]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块21设置为半圆盘结构的目的在于更方便的让第二气控阀17内的压缩空气通过驱动块21到达第一气控阀16内部。
[002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通过接口132的一端连通气缸获得压缩空气,另一端和第二气控阀17底部进气口连通输送压缩空气,使用者通过转动护套23,护套23带动导向套22将驱动块21转至别处位置,使得第二气控阀17内的压缩空气进入第一气控阀16,第一气控阀16顶部出气口连通气嘴123,后通过气源接口122将压缩空气送出,当不使用时,反方向转动护套23,护套23带动导向套22将驱动块21转回原位,使得第二气控阀17不再向第一气控阀输送压缩空气,完成本次操作。
[002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