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可展机构的瓶刷刷头

申请号 CN201810018446.5 申请日 2018-01-09 公开(公告)号 CN108095293B 公开(公告)日 2023-08-22
申请人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发明人 温菊屏; 华蕊; 袁庆丹;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基于可展机构的瓶刷刷头,包括:刷头座、可展机构、电磁推拉杆、球头刷,可展机构由若干钩形片铰接而成,钩形片的中心部位于可展机构的中圈上,钩形片的一端部位于可展机构的 内圈 上,钩形片的另一端部位于可展机构的 外圈 上,电磁推拉杆与所述内圈的铰接点铰接,球头刷包括:球状刷头、 连杆 ,连杆的一端与内圈的铰接点固定连接,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球状刷头,球状刷头位于所述外圈的外侧。利用钩形片构成可展机构,并利用电磁推拉杆带动可展机构的内、中、外圈以刷头座的中心为圆心,向四周做放射状运动,从而推动球头刷与瓶子的内壁充分 接触 ,从而消除洗刷过程中的死 角 ,提高洗刷效果。可用于人们日常生活。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可展机构的瓶刷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刷头座、可展机构、电磁推拉杆、球头刷,所述可展机构由若干钩形片铰接而成,所述钩形片的中心部位于所述可展机构的中圈上,所述钩形片的一端部位于所述可展机构的内圈上,所述钩形片的另一端部位于所述可展机构的外圈上,所述电磁推拉杆与所述内圈的铰接点铰接,所述球头刷包括:球状刷头、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内圈的铰接点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球状刷头,所述球状刷头位于所述外圈的外侧;
其中,所述钩形片的中心部相互铰接,铰接点位于同一个圆周上,该圆周形成可展机构的中圈,所述钩形片的一端部相互铰接,铰接点位于同一个圆周上,该圆周形成可展机构的内圈,所述钩形片的另一端部互相铰接,铰接点位于同一个圆周上,该圆周形成可展机构的外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可展机构的瓶刷刷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柱头刷,所述柱头刷与内圈的铰接点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可展机构的瓶刷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为纤维材质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可展机构的瓶刷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刷头座设有卡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可展机构的瓶刷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推拉杆的控制电路包括:处理器芯片,所述处理器芯片为八位单片机,所述处理器芯片的输出端与电磁推拉杆的电磁绕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可展机构的瓶刷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推拉杆的电磁绕组并接续流二极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可展机构的瓶刷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芯片的型号为PIC10F322。

说明书全文

一种基于可展机构的瓶刷刷头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自动清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瓶刷刷头。

背景技术

[0002] 在家庭生活中,由各种材料制作而成的器皿随处可见,尤其是以用于餐饮、储物的玻璃或塑料容器居多,这些容器绝大多数呈圆柱形,比如奶瓶、饮杯、保鲜罐等等。在清洗这些容器时,一般是采用抹布或刷子手工清洗,整个清洗过程费时、费,并且清洗的效果也不能完全保证,洗刷过程中容易出现死,尤其是瓶内壁圆柱面与底面或顶面的交线处,以及瓶口螺旋槽等,使得瓶子的内壁容易留下污垢,从而滋生病菌,影响使用者的身体健康。目前,市场上迫切需要一种家用自动清洗装置,能够针对瓶径在一定范围内容器达到较好的清洗效果,同时节省清洗时间。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瓶刷刷头清洗效果不好。
[0004]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可展机构的瓶刷刷头,包括:刷头座、可展机构、电磁推拉杆、球头刷,所述可展机构由若干钩形片铰接而成,所述钩形片的中心部位于所述可展机构的中圈上,所述钩形片的一端部位于所述可展机构的内圈上,所述钩形片的另一端部位于所述可展机构的外圈上,所述电磁推拉杆与所述内圈的铰接点铰接,所述球头刷包括:球状刷头、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内圈的铰接点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球状刷头,所述球状刷头位于所述外圈的外侧。
[0005] 进一步,本发明创造还包括柱头刷,所述柱头刷与内圈的铰接点固定连接。
[0006] 进一步,所述连杆为纤维材质构件。
[0007] 进一步,所述刷头座设有卡口。
[0008] 进一步,所述电磁推拉杆的控制电路包括:处理器芯片,所述处理器芯片为八位单片机,所述处理器芯片的输出端与电磁推拉杆的电磁绕组连接。
[0009] 进一步,所述电磁推拉杆的电磁绕组并接续流二极管
[0010] 进一步,所述处理器芯片的型号为PIC10F322。
[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创造利用钩形片构成可展机构,并利用电磁推拉杆带动可展机构的内、中、外圈以刷头座的中心为圆心,向四周做放射状运动,从而推动球头刷与瓶子的内壁充分接触,从而消除洗刷过程中的死角,提高洗刷效果。附图说明
[001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0013] 图1是本发明创造刷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是可展机构的内、中、外圈的示意图;
[0015] 图3是刷头工作状态示意图;
[0016] 图4是钩形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5是刷头座的俯视和侧视的示意图;
[0018] 图6是电磁推拉杆的控制电路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0020] 实施例1,参考图1、图2、图4,一种基于可展机构的瓶刷刷头,包括:刷头座4、可展机构1、电磁推拉杆5、球头刷,所述可展机构1由16个钩形片11铰接而成,所述钩形片11的中心部1b相互铰接,铰接点位于同一个圆周上,该圆周形成可展机构的中圈112,所述钩形片11的一端部1a相互铰接,铰接点位于同一个圆周上,该圆周形成可展机构的内圈111,所述钩形片11的另一端部1b互相铰接,铰接点位于同一个圆周上,该圆周形成可展机构1的外圈
113,所述中圈112、外圈113、内圈111如图2的辅助虚线所示。所述电磁推拉杆5与所述内圈
111的铰接点铰接,所述球头刷包括:球状刷头22、连杆21,所述连杆21的一端与内圈111的铰接点固定连接,所述连杆2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球状刷头22,所述球状刷头22位于所述外圈113的外侧,所述刷头座4设有卡口。
[0021] 参考图3,当刷头工作时,可将手柄6通过卡口与刷头座4卡接,然后插入到瓶子61中,手柄6带动刷头转动时,在电磁推拉杆5的控制电路的驱动下向外移动,从而带动可展机构1的内圈111向外移动,从而带动球头刷与瓶子61的内壁紧密接触,从而将瓶子61的内壁清洗干净,同时,当清洗不同瓶径的瓶子61时,电磁推拉杆5可向内或外移动,从而改变可展机构1的外圈113直径,从而适应不同瓶径的瓶子61。
[0022] 本发明创造利用钩形片11构成可展机构1,并利用电磁推拉杆5带动可展机构1的内、中、外圈111、112、113以刷头座4的中心为圆心,向四周做放射状运动,从而推动球头刷与瓶子61的内壁充分接触,从而消除洗刷过程中的死角,提高洗刷效果。
[0023] 作为优化,所述刷头还包括柱头刷3,所述柱头刷3与所述内圈111的铰接点固定连接。利用柱头刷3可在清洗瓶子61时搅动瓶子61内的水,方便污垢脱落,同时,利用柱头刷3的端部可清洗瓶底,利用柱头刷3的外周面清洗瓶口的螺旋槽,所述柱头刷3由碳素纤维杆和柱状海绵组成,其柱状海绵套接在碳素纤维杆的端部,可根据需要更换。
[0024] 作为优化,所述连杆21为碳素纤维材质构件。由于碳素纤维材质韧性较高,可避免刷头在工作时,连杆21断掉。
[0025] 作为优化,参考图5和图6,所述卡口底部设有三个金属触点,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触点e1、e2、e3,电磁推拉杆5的控制电路包括:处理器芯片U1、第一、第二电阻R1、R2、第一、第二、第三三极管Q1、Q2、Q3,所述处理器芯片U1为八位单片机,型号为PIC10F322,所述处理器芯片U1的第三引脚通过节点PMC连接第三触点e3,用于接收控制信号,所述处理器芯片U1的第五引脚通过第一电阻R1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磁推拉杆5的电磁绕组5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对地连接,所述处理器芯片U1的第八引脚通过节点Enable与第三三极管Q3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源VCC,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磁推拉杆5的电磁绕组51的另一端连接,其中电源VCC与第一触点e1连接,所述地与第二触点e2连接。当所述控制电路工作时,用于可通过节点PMC发送指令到所述处理器芯片U1,所述处理器芯片U1根据指令发出PWM波(调节脉宽信号),控制第二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Q2控制电磁推拉杆5的电磁绕组51改变磁力,从而控制所述电磁推拉杆5动作。
[0026] 作为优化,所述电磁推拉杆5的电磁绕组51并接续流二极管D1。用以消除电磁绕组51的反向高压,保护控制电路。
[0027]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