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设备

申请号 CN202410022447.2 申请日 2024-01-05 公开(公告)号 CN117958658A 公开(公告)日 2024-05-03
申请人 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成盼; 吴健生; 米长;
摘要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用于清洁待清洁面,清洁设备包括:主体、下盖板和清洁模组,所述下盖板盖设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待清洁面的一侧,所述下盖板上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主体和所述下盖板之间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和所述开口在所述待清洁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清洁模组包括:模组本体和刷头,所述模组本体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刷头连接于所述模组本体的另一端并可相对于所述模组本体转动,所述刷头的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待清洁面设置,以通过与所述待清洁面发生干涉进行清洁第一开口。
权利要求

1.一种清洁设备,用于清洁待清洁面,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
下盖板,所述下盖板盖设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待清洁面的一侧,所述下盖板上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主体和所述下盖板之间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和所述开口在所述待清洁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清洁模组,所述清洁模组包括:
模组本体,所述模组本体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
刷头,所述刷头连接于所述模组本体的另一端并可相对于所述模组本体转动,所述刷头的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待清洁面设置,以通过与所述待清洁面发生干涉进行清洁第一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下盖板的边沿,且呈豁口;所述模组本体可在所述容纳腔内发生移动,以带动所述刷头相对于所述主体位于回收位置和伸出位置;当所述刷头位于所述回收位置时,所述刷头与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待清洁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当所述刷头位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刷头与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待清洁面上的投影相互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刷头位于所述回收位置时,所述下盖板在所述待清洁面上的投影与所述模组本体在所述待清洁面上的交叠面积为a,所述模组本体在所述待清洁面上的正投影为b,a/b=0.6~0.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本体包括:
固定臂,所述固定臂固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摆动臂,所述摆动臂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臂相连,另一端设有所述刷头,所述摆动臂在容纳腔内发生移动以带动所述刷头相对于所述主体位于回收位置和伸出位置;其中,所述刷头位于回收位置时所述摆动臂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部分大于所述刷头位于伸出位置时所述摆动臂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通过第二开口在所述主体周侧的方向上暴露,所述摆动臂连接刷头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口进入所述容纳腔或者移出所述容纳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还包括:
缓冲器,所述缓冲器设于所述主体的周侧并为所述第二开口提供避让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臂的周侧设有防撞条,以减缓摆动过程中收到的冲击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刷头包括:
安装部,与所述模组本体连接且所述安装部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
刷头部,用于与所述待清洁面发生干涉以进行清洁。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刷头位于回收位置时,所述模组本体朝向所述主体周侧方向上的边缘的弧度与所述主体周侧的弧度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在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缘区域上形成有朝向所述主体一侧的凸起部。

说明书全文

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重心都投入在工作中,人们很少有时间对家庭卫生进行清洁,而家庭卫生每天的清洁维护又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了节省时间,保持家庭卫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清洁设备,以便及时、方便地对家庭内部卫生做清理。清洁设备能凭借一定的人工智能,自动在房间内完成地面的清理工作。
[0003] 相关技术中的清洁设备多为扫地机器人,扫地机器人执行清洁任务过程中,清洁机器人的刷头实现对地面的有效清扫。
[0004]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发明内容
[0005]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设备。
[0006]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用于清洁待清洁面,该清洁设备包括:
[0007] 主体;
[0008] 下盖板,所述下盖板盖设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待清洁面的一侧,所述下盖板上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主体和所述下盖板之间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和所述开口在所述待清洁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0009] 清洁模组,所述清洁模组包括:
[0010] 模组本体,所述模组本体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
[0011] 刷头,所述刷头连接于所述模组本体的另一端并可相对于所述模组本体转动,所述刷头的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待清洁面设置,以通过与所述待清洁面发生干涉进行清洁第一开口。
[0012]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下盖板的边沿,且呈豁口;所述模组本体可在所述容纳腔内发生移动,以带动所述刷头相对于所述主体位于回收位置和伸出位置;当所述刷头位于所述回收位置时,所述刷头与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待清洁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第一开口;当所述刷头位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刷头与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待清洁面上的投影相互隔开第一开口。
[0013]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所述刷头位于所述回收位置时,所述下盖板在所述待清洁面上的投影与所述模组本体在所述待清洁面上的交叠面积为a,所述模组本体在所述待清洁面上的正投影为b,a/b=0.6~0.8。
[0014]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模组本体包括:
[0015] 固定臂,所述固定臂固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0016] 摆动臂,一端与所述固定臂相连,另一端设有所述刷头,所述摆动臂在容纳腔内发生移动以带动所述刷头相对于所述主体位于回收位置和伸出位置;其中,所述刷头位于回收位置时所述摆动臂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部分大于所述刷头位于伸出位置时所述摆动臂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部分。
[0017]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通过第二开口在所述主体周侧的方向上暴露,所述摆动臂连接刷头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口进入所述容纳腔或者移出所述容纳腔。
[0018]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设备还包括:
[0019] 缓冲器,设于所述主体的周侧并为所述第二开口提供避让空间。
[0020]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摆动臂的周侧设有防撞条,以减缓摆动过程中收到的冲击
[0021]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刷头包括:
[0022] 安装部,与所述模组本体连接且所述安装部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
[0023] 刷头部,用于与所述待清洁面发生干涉以进行清洁。
[0024]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刷头位于回收位置时,所述模组本体朝向所述主体周侧方向上的边缘的弧度与所述主体周侧的弧度匹配。
[0025]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下盖板在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缘区域上形成有朝向所述主体一侧的凸起部。
[0026] 本公开提供的清洁设备10,清洁模组200的模组本体210位于主体120与下盖板130之间,清洁模组200的刷头220从下盖板130伸出,即刷头220位于下盖板130外侧,下盖板130形成了对模组本体210的遮挡;在通过清洁模组200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扫时,刷头220位于下盖板130外侧进行清扫作业,下盖板130形成了对杂物的阻挡,避免模组本体210上粘附杂物或模组本体210表面被杂物造成磨损,以及避免了灰尘、污等通过装配缝隙进入模组本体210对模组本体210中的器件造成损坏;同时,通过下盖板130,在清洁设备10进行清洁作业时,下盖板130与待清洁面之间的间隙形成排污通道,使得杂物能够沿着下盖板130与待清洁面之间形成的排污通道进入到后续处理区域,提升了对杂物的清扫效果和清扫效率。
[0027]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
[0028]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 图1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示意图。
[0030] 图2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侧面示意图。
[0031] 图3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侧面剖视图。
[0032] 图4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模组位于回收位置时清洁设备的底面示意图。
[0033] 图5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模组位于伸出位置时清洁设备的底面示意图。
[0034] 图6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去除下盖板后清洁设备的底面示意图。
[0035] 图7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下盖板的示意图。
[0036] 图8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模组的示意图。
[0037] 附图标记说明:
[0038] 10、清洁设备;
[0039] 100、主体;110、外壳;120、底壳;130、下盖板;131、第一开口;132、凸起部;140、第二开口;
[0040] 200、清洁模组;210、模组本体;211、固定臂;212、摆动臂;220、刷头;221、安装部;222、刷头部;
[0041] 300、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0043]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0044]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
[0045]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如图1~图8所示,清洁设备10包括:主体100、下盖板130与清洁模组200,下盖板130盖设于主体100朝向待清洁面的一侧,下盖板130上形成有第一开口131,主体100和下盖板130之间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和开口在待清洁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清洁模组200包括模组本体210和与模组本体210连接的刷头220,模组本体210位于容纳腔内且一端与主体100连接;刷头220连接于模组本体210的另一端并可相对于模组本体210转动,刷头220的至少部分突出于第一开口131朝向待清洁面设置,以通过与待清洁面发生干涉进行清洁第一开口131。
[0046] 本公开提供的清洁设备10,清洁模组200的模组本体210位于主体100与下盖板130之间,清洁模组200的刷头220从下盖板130伸出,即刷头220位于下盖板130外侧,下盖板130形成了对模组本体210的遮挡;在通过清洁模组200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扫时,刷头220位于下盖板130外侧进行清扫作业,下盖板130形成了对杂物的阻挡,避免模组本体210上粘附杂物或模组本体210表面被杂物造成磨损,以及避免了灰尘、污水等通过装配缝隙进入模组本体210对模组本体210中的器件造成损坏;同时,通过下盖板130,在清洁设备10进行清洁作业时,下盖板130与待清洁面之间的间隙形成排污通道,使得杂物能够沿着下盖板130与待清洁面之间形成的排污通道进入到后续处理区域,提升了对杂物的清扫效果和清扫效率。
[0047] 具体得,如图3所示,主体100中包括外壳110和底壳120。外壳110形成有具有一敞开端的容纳腔,底壳120位于容纳腔中,下盖板130位于底壳120背离外壳110的一侧,即下盖板130位于容纳腔的敞开端上。
[0048]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模组本体210可在容纳腔内发生移动,刷头220在模组本体210的带动下相对主体100能够位于回收位置和伸出位置,下盖板130上的第一开口131通过位于下盖板130边沿上的豁口形成。当刷头220位于回收位置时,刷头220与第一开口131在待清洁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即刷头220可位于第一开口131中;当刷头220位于伸出位置时,刷头220与第一开口131在待清洁面上的投影相互隔开,即刷头220可位于第一开口131外。
[0049] 其中,在刷头220位于回收位置时,刷头220可进行正常清扫作业,将刷头220清扫区域内的杂物清扫至吸污口;在刷头220位于伸出位置时,刷头220对应的清扫区域也扩展至清洁设备10外侧,能够对更多区域进行清扫作业,避免了出现清扫死,提升了清洁设备10的清扫效果。例如,清洁设备10整体呈类圆形时,当需要对墙角等角落进行清扫时,此时若刷头220位于回收位置,则刷头220的清扫区域无法覆盖墙角,导致无法对墙角处进行清扫作业,形成了卫生死角;此时,通过使刷头220位于伸出位于,使得刷头220位于清洁设备
10外围,进而使得刷头220形成的清扫区域也朝向清洁设备10外围移动,提升了刷头220对应的清扫区域面积,从而实现对墙角等卫生死角进行清扫的目的,提升了清洁设备10的清洁效果。
[0050] 当然,本公开提供的清洁设备10,刷头220也可为固定设置的方式,即模组本体210固定设置在清洁设备10中,使得刷头220仅在一个位置可进行清扫作业,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0051] 其中,如图8所示,模组本体210包括固定臂211和摆动臂212,固定臂211固设于容纳腔内,摆动臂212的一端与固定臂相连,另一端设有刷头220,另一端上设有刷头220。摆动臂212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进行往复摆动,预设角度可为20°~120°,例如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等,本公开在此不一一列举。
[0052] 具体地,摆动臂212中可通过设置齿轮组,实现驱动组件输出轴驱动刷头220高速转动的目的,刷头220的转速可为500转/分钟~3000转/分钟,以提升清洁效率和清洁效果,转速例如500转/分钟、800转/分钟、1000转/分钟、2000转/分钟、3000转/分钟等,本公开在此不一一列举。当然,刷头220的转速也可小于500转/分钟或大于3000转/分钟,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0053] 其中,摆动臂212中可形成容纳空间,以将齿轮组安装于摆动臂212中。摆动臂212整体可呈类长方体,摆动臂212的延伸方向可为其长度方向X,摆动臂212在其宽度方向Y上进行摆动,摆动臂212在厚度方向Z的形成的容纳空间,能够容纳齿轮组即可,以避免摆动臂212的尺寸过大。
[0054] 其中,摆动臂212可通过驱动组件实现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进行往复摆动,驱动摆动臂212的驱动组件与驱动刷头220的驱动组件可为两个独立的驱动组件;或者,摆动臂212与驱动组件转动连接,摆动臂212不受驱动组件的驱动,摆动臂212通过外力可相对驱动组件进行摆动,以改变刷头220相对主体100的位置。
[0055]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容纳腔通过第二开口140在主体100周侧的方向上暴露,摆动臂212连接刷头220的一端通过第二开口140进入容纳腔或者移出容纳腔。
[0056] 其中,第二开口140可通过主体100的外壳110边沿上的豁口形成,豁口的大小与模组本体210的大小匹配,以使摆动臂212连接刷头220的一端通过第二开口140进入容纳腔或者移出容纳腔。
[0057] 在一个实施例中,清洁设备还包括:缓冲器,缓冲器设于主体100的周侧并为第二开口140提供避让空间。
[0058] 其中,通过设置缓冲器,一方面为第二开口140提供避让空间,另一方面对主体100提供了缓冲防撞作用。
[0059] 在一个实施例中,摆动臂212的周侧设有防撞条,以减缓摆动过程中收到的冲击力。
[0060] 其中,摆动臂212周侧的防撞条可为橡胶条,以提供较好的防撞效果,同时避免防撞条占用过多空间。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设置其他弹性件,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0061] 在一个实施例中,下盖板130形成了对模组本体210的遮挡,当刷头220位于回收位置时,下盖板130在待清洁面上的正投影与模组本体210在待清洁面上正投影的交叠面积为a,模组本体210在待清洁面上的正投影为b,a/b=0.6~0.8,例如0.6、0.65、0.7、0.75、0.8等,本公开在此不一一列举。通过使下盖板130在待清洁面上的正投影与模组本体210在待清洁面上正投影的交叠面积,与模组本体210在待清洁面上正投影的交叠面积的比值为0.6~0.8,使得下盖板130能够将模组本体210大部分区域遮蔽,提升对模组本体210的遮挡效果。
[0062]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110可为清洁设备10的整机壳体,当清洁设备10整体呈圆形、椭圆形、类圆形等形状时,外壳110包括有顶盖部和环形侧壁部,顶盖部与环形侧壁部围合形成容纳腔,容纳腔用于装配各种模组,例如供液模组、电池模组、控制模组、吸污模组、拖地模组、感应模组等。
[0063] 其中,当刷头220位于回收位置时,模组本体210在外壳110上的正投影完全位于顶盖部上。下盖板130的边缘通常位于整机壳体的边缘内侧,以避免下盖板130对整机移动时造成阻碍,因此下盖板130的边缘位于外壳110边缘的内侧,即下盖板130在外壳110上的正投影完全位于外壳110的顶盖部上;当刷头220位于回收位置时,使模组本体210在外壳110上的正投影完全位于外壳110的顶盖部上,即通过下盖板130能够更好地形成对模组本体210的遮挡。
[0064]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电池模组包括充电电池300,例如镍氢电池和锂电池。充电电池可以连接有充电控制电路电池组充电温度检测电路和电池欠压监测电路,充电控制电路、电池组充电温度检测电路、电池欠压监测电路再与单片机控制电路相连。清洁设备10可以通过设置在机身上,例如机身侧方、机身底部或者机身顶部的充电电极与充电桩连接进行充电。
[0065] 具体地,电池模组装配于主体100上,下盖板130在外壳110上的正投影覆盖电池模组在外壳110上的正投影,下盖板130形成对电池模组的保护,即下盖板130可为电池下盖板。
[0066] 其中,主体100上可形成安装电池模组的安装空间,电池模组装配于安装空间中后,通过下盖板130将电池模组遮挡。或者,电池模组的部分位于外壳110与下盖板130之间容纳腔,部分通过主体100上的安装第一开口131露出,接着通过下盖板130实现对从主体100上露出的形成电池模组遮挡。
[0067] 其中,下盖板130可与主体100可拆卸连接,例如主体100上设置有多个螺纹孔,下盖板130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将下盖板130与主体100对其后,多个螺纹孔与多个通孔一一对应设置;接着,通过螺钉穿过通孔旋入螺纹孔中,将下盖板130可拆卸地固定在主体100上。通过下盖板130可与主体100可拆卸连接,便于对电池模组等其他模组进行维护和更换;例如,当清洁设备10需要连续工作时,电池模组通常通电时间较长,可将电池模组中的电池设置为快拆式电池,通过更换备用电池,使清洁设备10可连续工作,提升清洁效率。
[0068] 当然,下盖板130与主体100之间也可通过膨胀钉、卡接、粘接等方式可拆卸连接,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0069]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刷头220位于回收位置时,模组本体210靠近清洁设备10外围的边缘部露出,即下盖板130未完全遮挡模组本体210。下盖板130的边缘与外壳110的边缘的形状匹配,可为如图5和图7所示的圆弧形,由于模组本体210在长度方向X上各位置的宽度并不完全相同,导致下盖板130不能完全遮挡模组本体210,使得模组本体210的边缘部分露出。在模组本体210的宽度方向Y上,下盖板130在外壳110上的正投影的第一开口131以外边沿,与模组本体210在外壳110上的正投影的边沿之间的间距c,模组本体210的宽度为d,c/d=0.05~0.2,例如0.05、0.08、0.1、0.12、0.15、0.18、0.2等,本公开在此不一样列举。
[0070] 当然,也可在刷头220位于回收位置时,通过设置下盖板130的形状与大小,使下盖板130在外壳110上的正投影的第一开口131以外边沿,位于模组本体210在外壳110上的正投影的边沿外侧,下盖板130除第一开口131以外的部分能够在模组本体210的宽度方向Y将模组本体210完全覆盖,进而提高对模组本体210的遮挡效果。
[0071] 在一个实施例中,刷头220位于回收位置时,模组本体210朝向主体100周侧方向上的边缘的弧度与下盖板130朝向主体100周侧方向上的边缘的弧度匹配。通过使模组本体210朝向主体100周侧方向上的边缘与下盖板130朝向主体100周侧方向上的边缘的弧度匹配,能够提升对模组本体210的遮挡面积,从而提升遮挡效果。
[0072] 当然,例如当模组本体210朝向主体100周侧方向的边缘为不规则形时,下盖板130朝向主体100周侧方向上的边缘与模组本体210朝向主体100周侧方向上的边缘可不匹配设置,下盖板130朝向主体100周侧方向上的边缘可还呈弧形,保证下盖板130能够尽可能地遮挡模组本体210即可,本公开对此不做作限制。
[0073]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8所示,刷头220包括安装部221和刷头部222,安装部221与模组本体210连接;当刷头220位于回收位置时,安装部221位于第一开口131中,第一开口131的形状和大小与安装部221的形状和大小匹配。通过使第一开口131的形状和大小与安装部221的形状和大小匹配,能够相对缩小第一开口131的大小,避免安装部221与第一开口131边缘之间的间隙过大,从而提升了下盖板130对模组本体210的遮挡面积。例如,安装部221为圆形时,第一开口131的边缘整体呈U型,U型开口内侧的边缘与安装部221匹配的呈圆弧形。其中,圆弧形的边缘与安装部221的边缘可为同心圆,以进一步缩小第一开口131的大小。
[0074] 其中,当刷头220位于回收位置时,安装部221完全位于第一开口131中。通过使安装部221完全位于第一开口131中,能够通过第一开口131完全容纳安装部221,提升下盖板130对模组本体210的遮挡面积。当然,安装部221也可部分位于第一开口131中,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0075] 其中,安装部221与模组本体210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螺钉可将安装部221固定在模组本体210上。通过安装部221与模组本体210可拆卸连接,便于刷头220的维护和更换。
[0076]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下盖板130在第一开口131的边缘区上形成有朝向主体100一侧凸起的凸起部132,即在下盖板130的第一开口131的边缘区上形成了朝向容纳腔内部凹陷的凹陷区域。
[0077] 其中,刷头部222的一端与安装部221连接,另一端从凸起部132延伸出去,伸出凸起部132外,以与待清洁面接触,清扫杂物。通过凸起部132的设置,便于刷头220的安装,通过能够使下盖板130尽可能多的覆盖模组本体210上靠近安装部221的区域,从而提升对模组本体210的遮挡效果。
[0078] 其中,由于刷头部222的一端与安装部221连接,刷头部222在朝向另一端的方向上,刷头部222逐渐朝向远离下盖板130的一侧弯曲延伸,以使刷头部222能够与待清洁面接触。凸起部132朝向容纳腔的凸起高度可与刷头部222的弯曲延伸弧度匹配,以使刷头部222在延伸方向与下盖板130之间的间距相同或基本相同。
[0079] 在一个实施例中,清洁设备10上设有吸污模组,吸污模组包括负压机、吸污箱与吸污通道,吸污通道的出口与吸污箱连通,吸污通道的进口从下盖板130露出,负压风机与吸污箱连通,以使清洁设备10进行清扫作业时吸污箱保持负压状态,从而使吸污通道的进口处处于负压状态。
[0080] 其中,刷头220与吸污口相邻设置,通过刷头220高速转动,可将杂物清扫至吸污口附近,接着杂物由于负压作用通过吸污口吸入吸污通道,进而进入到吸污箱中,实现对待清洁面的杂物清扫作业。
[0081] 其中,吸污口位于清洁设备10底部的中间位置,刷头220位于吸污口的侧前方,以使刷头220清扫过来的杂物能够基本上位于吸污口的中间位置,从而使得清扫过来的杂物能够更好地进入到吸污口中。
[0082] 其中,负压风机提供的负压可为3000Pa~7000Pa,以提升对杂物的负压吸收效果,负压例如3000Pa、4000Pa、5000Pa、6000Pa、7000Pa等,本公开在此不一一列举;当然,负压风机提供的负压也可小于3000Pa或大于7000Pa,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0083] 其中,吸污口处还可设置绕平行于地面的轴旋转的滚刷,与地面具有一定干涉的滚刷将地面上的杂物扫起并卷带进吸污通道,然后被负压风机产生并经过吸污箱的有吸力的气体吸入吸污箱。
[0084] 在一个实施例中,感应模组包括位于主体100上的位置确定装置、设置于主体100的前向部分的缓冲器上的碰撞传感器、设置于外壳110上的近距离传感器,设置于主体100下部的悬崖传感器,以及设置于主体100内部的磁力计、加速度计、陀螺仪里程计等传感装置,用于向控制模组提供清洁设备10的各种位置信息和运动状态信息。位置确定装置可为摄像头、激光测距装置。
[0085]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组设置在主体100内的电路主板上,包括有非暂时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快闪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通信的计算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根据激光测距装置反馈的障碍物信息利用定位算法,例如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绘制清洁设备10所在环境中的即时地图。并且结合缓冲器上所设置传感器、悬崖传感器、磁力计、加速度计、陀螺仪、里程计等传感装置反馈的距离信息、速度信息综合判断清洁设备10当前处于何种工作状态、位于何位置,以及清洁设备10当前位姿等,如过槛,上地毯,位于悬崖处,上方或者下方被卡住,吸污箱满,被拿起等等,还会针对不同情况给出具体的下一步动作策略,使得清洁设备有更好地清扫性能和用户体验。
[0086]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模组可基于具有距离和角度信息(例如x、y及θ分量)的驱动命令而操纵清洁设备10跨越地面行驶。驱动模组可以包含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模块。第一驱动轮模块和第二驱动轮模块沿着由清洁设备10界定的横向轴设置。为了清洁设备10能够在地面上更为稳定地运动或者更强的运动能力,清洁设备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从动轮,从动轮包括但不限于万向轮。驱动轮模块包括行走轮和驱动达以及控制驱动马达的控制电路,驱动轮模块还可以连接测量驱动电流的电路和里程计。驱动轮模块可以可拆卸地连接到主体100上,方便拆装和维修。驱动轮可具有偏置下落式悬挂系统,以可移动方式紧固,例如以可旋转方式附接,连接到主体100,且接收向下及远离主体100偏置的弹簧偏置。弹簧偏置允许驱动轮以一定的着地力维持与地面的接触及牵引,同时清洁设备10的清洁头也以一定的压力接触地面。
[0087] 在一个实施例中,清洁设备10还包括拖地模组和供液模组,拖地模组包括湿式清洁头,供液模组包括供液组件,供液组件将清洗液体送入湿式清洁头。清洁头可以设置于供液组件下方,供液组件内部的清洁液通过送水机构传输至清洁头,以使清洁头对待清洁平面进行湿式清洁。当然,供液部内部的清洁液也可以直接喷洒至待清洁平面,清洁头通过将清洁液涂抹均匀实现对平面的清洁。
[0088] 如图1所示,清洁头可以设置于清洁设备10的底部,清洁头例如可以是平行于待清洁表面设置的清洁垫。清洁头用于清洁待清洁表面,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清洁头沿着目标面基本上往复运动的,目标面为待清洁表面的一部分。清洁头沿待清洁表面做往复运动,清洁头与待清洁表面的接触面表面设有清洁布或清洁板,通过往复运动与待清洁表面产生高频摩擦,从而去除待清洁表面上的污渍。摩擦频率越高,代表单位时间内的摩擦次数越多,高频往复运动,清洁能力要远大于普通的往复运动,比如转动,摩擦清洗,可选地,摩擦频率接近声波,清洁效果会远高于每分钟几十圈的转动摩擦清洗。另一方面,清洁头表面的毛簇会在高频震动的抖动下更加整齐划一朝同一方向延展,因此整体清洁效果更加均匀,而不是在低频率转动的情况下仅仅被施加下压力增大摩擦力而提高清洁效果,仅仅下压力并不会使毛簇们朝接近同一方向延展,在效果上的体现就是高频震动清洁后的待清洁表面水痕更加均匀,不会留下混乱的水渍。
[0089]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